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2.学习操作:
(1)板书:386+179
(2)估算:
学生:386接近400,179接近200,400加200大约是600。

老师:谁能用计算器算出它的准确值呢?
(3)基本操作:
(4)比较:
估算值与准确值接近吗?
(5)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发现:屏幕上的数清除为0了。

3.师生同时操作:
(1)板书:825-138=
(2)估算:把估算结果告诉同桌。

(3)师生同时计算。

边输入边口述过程。

(4)汇报结果。

825-138=687
4.尝试独立完成。

26×39= 312÷8=
老师:谁能用计算器独立做几道题?请你们做完后把结果填在书上。

5.我说你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

(1)四人一组,轮流出题,其他三个计算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两人一组,一人出题,一人算。

(3)两人一组,每人出一组题,两人先笔算,再互相用计算器验算。

例1用计算器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8亿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8亿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

万千百十 千 百十 亿亿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万千百 十 个
千百十 千百十 亿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万千百 十 个
602000
60200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在我国使用算盘计算有着悠久 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人 们就发明了算盘。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 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 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和电子计算器
20世纪40年代,诞生 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0世纪70年代, 发明了电子计
算器。
(六)不断更新的计算工具
台式电脑 脑
笔记本电脑
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 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平板电
认识算盘
(一)算盘的应用
你还在哪里 见过算盘?
(二)算盘的构造
框—— 梁—— 档——
பைடு நூலகம்
上珠:每珠表示5 下珠:每珠表示1
算盘歌: 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梁,竖着许多档。 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十 千百十 亿 亿 万 万 万 万千百 十 个
十 千百十 亿 亿 万 万 万 万千百 十 个
60
53406
2
7
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十 千百十 亿 亿 万 万 万 万千百 十 个
35215862
框——
梁—— 档——
上珠:每珠表示5 下珠:每珠表示1
比较个位在不同位置时的区别。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1 大数的认识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知道算盘的 结构和计数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9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9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9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工具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计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大部分学生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了解其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工具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计算工具的使用技巧和熟练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数学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交流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工具实物、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入计算工具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演示:讲解计算工具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工具的操作过程。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工具的操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技巧。

4.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讨论计算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和计算器,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学过程:一、观看短片,揭示课题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将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计算工具探索之旅。

计算工具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记数的需要。

慢慢地为了计算方便,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屏幕配合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有个直观感受)2、播放短片——计算工具的演变史。

感受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叹计算科技的发展。

二、探索交流,进入课题(一)认识算盘:1、引出算盘:(1)教师谈话同时播放算盘的声音,引出算盘生根据二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大屏幕配合演示)算盘的四周叫做框,中间的一横叫做梁,串起珠子的小棒叫做档,上面的珠子叫做上珠,下面的珠子叫做下珠,上面的一颗珠子表示5,下面的一颗珠子表示1(2)两种不同的算盘: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观察有什么不同。

(算盘小精灵解释原因,老师操作大屏幕配合演示)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 行为习惯: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行为习惯问题:对计算工具的兴趣不够浓厚,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计算工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对计算工具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计算工具的使用效果不佳。
4.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四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影响:对计算工具的兴趣不够浓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计算工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对计算工具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计算工具的使用效果不佳。
3. 创新素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兴趣。
4. 人文素养:通过介绍计算工具的历史演变,使学生了解数学和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数学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知识方面,他们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掌握,但可能对计算工具的历史发展和应用场景了解不多。在能力方面,他们的计算能力较强,但可能缺乏对计算工具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在素质方面,他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对计算工具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计算工具的认识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计算工具的认识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主要介绍了多位数的认识、比较大数的大小、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等内容。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对大数的认识不够清晰,对计算工具的使用也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概念的认识,以及熟练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大数。

2.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

2.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3.比较大数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计算工具(如计算器、计算机等)。

3.多位数卡片。

4.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如人口数量、国家GDP 等,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多位数的认识方法,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地认识。

同时,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些大数,加深对大数概念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使用计算工具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些大数比较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比较大小的能力。

然后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大数的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1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1课件
输入详细介绍
点击添加文本
由在此输入详细介绍,以表达项目 工作的详细资料和文字信息。在此 输入详细介绍
点击添加文本
由在此输入详细介绍,以表达项目 工作的详细资料和文字信息。在此 输入详细介绍
03
教学过程
添加内容 添加内
容 添加内 添加内
容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内容
添加内 容
请添加您的标题
在此输入您的标题描述,字数不要太多,尽量简明扼要的 描述标题内容;
况精炼的说明该分项内容
添加文本
点击输入简要文本内容,文字内容 需概况精炼的说明该分项内容点击 输入简要文本内容,文字内容需概
况精炼的说明该分项内容
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 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教师 教 育 类 说课 老 师 通 用
清/爽/小/清/新/系/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y, content to play here,
列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添加文本
在此输入您的标题描述,字数不 要太多,尽量简明扼要的描述标
题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内容需概括精炼,不用多余的文字 修饰,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点击输入简要文字内容,文字 内容需概括精炼,言简意赅的说明分项内容……
点击此处添加标 题 点击添加正文、温提示正文行距在1.2~1.3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计算工具的认识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计算工具的认识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计算工具的便捷性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3. 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时间共计4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2. 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3. 练习使用计算器,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计算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将计算工具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3. 练习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计算工具使用和实际应用的掌握情况。

2.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 讲解课堂练习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计算工具的掌握程度。

2. 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评讲课堂测试,总结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正确率和速度。

3. 课堂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 电子计算器。
二、工具介绍,拓宽视野
(六)不断更新的计算工具
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计算工具的认识
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 算工具。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 至今仍在使用。
三、认识算盘
(一)算盘的构造

二、工具介绍,拓宽视野
(二)算盘
在我国使用算盘计算二、工具介绍,拓宽视野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二、工具介绍,拓宽视野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二、工具介绍,拓宽视野
(五)计算机和电子计算器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大数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及用计算器计算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从古至今人们都发明了哪些计算工具吗?
二、工具介绍,拓宽视野
(一)算筹
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
二、工具介绍,拓宽视野
(一)算筹
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 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 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 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 ,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 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时 ,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 或地上都能摆弄。
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么?
9999 × 5 = 49995 9999 × 6 = 59994 9999 × 7 = 69993
2)按键 + 3)输入 2 6 0 4)按键 = 5)显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38+27。
23678 5
用计算器计算30×18。
30×18,先输入 30,然后输入×,
540
接着输入18,再输
入=,屏幕上出现
的数就是计算的
结果
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99 × 1 = 9999 9999 × 2 = 19998 9999 × 3 = 29997 9999 × 4 = 39996
上珠


下珠
1颗上珠表示五,1颗下珠表示一。
上面是两个珠子
两种算盘
上面是一个珠子
用算盘记数、计算前要先确定个位
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602
53,4067
3521,5862
•计算器的认识
清除键
显示屏 开关及清除屏键
开机键 清除键
用计算器计算:389+260
1)输入 3 8 9 (从高位3开始,按照3→8→9的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