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看不见的光
人眼看不见的光 课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红外线
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2、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的情势传 送到地球的
3、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温度越高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了红外线 实验: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
现象:温度也会上升,示数上升较多 。 结论:说明这里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见,这样 的辐射叫做红外线。
用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
紫外线
1.紫外线紫: 光外侧的不可见光
2.紫外线的性质:
①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②消毒灭菌 ③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取
3.紫外线的应用
①验钞机原理: 荧光物质在紫外线
照射下能发光
②医院、饭店用紫外线灯灭菌
③紫外线的防护
防紫外线伞
适当的紫外
线照射 对人体有 益,过量的紫外线 照射却有对人体 有害,它能引起白 内障,导致皮肤过 早衰老,甚至产生
(2)红外线的应用:
电烤箱
远 红 外 取 暖 器 浴室暖灯
红外线加热
红外测温仪
红外线遥控
红外遥感探测
红外线定位
响尾蛇的视力很差,但体内有一红外线定位器官,依
靠红外线定位,它能准确地捕捉猎物,根据这一原理,发
明了响尾蛇导弹。
利用红外线跟踪目标
红外线成像
红野外生夜东视北仪在军事 虎进上村有吃着牛重,要的作用。 被红外线相机 逮个正着。
3.2人眼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的发现
• 1800年,科学家赫歇尔在 观测太阳光的色散光谱中 各区域的温度时,发现热 效应的散布很不均匀。在 红光外测还有热效应,而 且比其他部分更明显。
• 科学家把这种看不见的 “光”称为红外线。
苏科版物理《人眼看不见的光》课件

量子理论初步
黑体辐射
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的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电磁波,称为黑体辐 射。量子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
光的量子化
根据量子理论,光具有粒子性,其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以量子化 的形式存在。
量子跃迁
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存在于特定的能级上,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 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特定频率的光子。
05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干涉现象
01
02
03
04
光的干涉定义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 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产生 明暗相间现象的物理过程。
干涉条件
两束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 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干涉图样特点
明暗相间、等间距、等宽度的 条纹。
干涉的应用
光学干涉仪、薄膜干涉等。
光的衍射现象
光的衍射定义
紫外线消毒灯常用于杀菌消毒 ,通过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 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从而 达到杀菌效果。
紫外线疗法则常用于治疗一些 皮肤病和疼痛等疾病,通过刺 激皮肤产生维生素D等物质来 达到治疗效果。
X射线、Y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
X射线和Y射线在医学中主要用于影像 诊断和治疗。
Y射线通常用于更深层次的影像诊断 和治疗,例如放射性治疗和放射性诊 断等。
偏振现象的定义
偏振现象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 ,其电矢量或磁矢量在某一特定 方向上的振动。
偏振现象的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光学仪器
偏振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 中,如偏振眼镜、偏振滤镜等 ,用于消除反射光和眩光,提
高成像质量。
生物医学研究
偏振光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广 泛应用,如医学成像、光学显 微镜和激光眼科手术等。
人眼看不见的光

红外遥感 红外遥感 在漆黑的夜晚应用红外遥感设备 可以探测各种矿藏.我国利用红外 可以探测各种矿藏 我国利用红外 遥感照片,调查了地热资源和放射 遥感照片 调查了地热资源和放射 性矿藏等资源.
红外侦察 红外侦察 侦察卫星携带红外成像设备可获得 更多地面目标的情报信息,并能识别伪 更多地面目标的情报信息 并能识别伪 装目标和在夜间对地面的军事行动进 行监视;导弹预警卫星利用红外探测 行监视;导弹预警卫星利用红外探测 器可探测到导弹发射时发动机尾焰的 红外辐射并发出警报,为拦截来袭导弹 红外辐射并发出警报 为拦截来袭导弹 提供一定的预警时间. 提供一定的预警时间
3、紫外线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紫 、紫外线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 外线能杀死_______, 外线能杀死 微生物 ,能使荧光物 发光, 质____,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 合成维生素D 合成维生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______。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 有害 。
紫外线的应用: 紫外线的应用:
消毒碗柜
验钞机
手机验钞
紫外线防护面具
紫外线的危害及防止
紫外线主要影响眼睛和 皮肤, 皮肤,引起急性角膜炎和结 膜炎,慢性白内障等眼疾, 膜炎,慢性白内障等眼疾, 诱发皮肤癌。 诱发皮肤癌。海洋中的浮游 生物也会因紫外线的照射, 生物也会因紫外线的照射,使生长受到影响 甚至死亡; 甚至死亡;紫外线辐射也是产生有害的光化 学烟雾的重要因素。 学烟雾的重要因素。紫外线辐射对包括人在 内的各种动、植物的生理和生长、 内的各种动、植物的生理和生长、发育都会 带来严重危害和影响。过量地照射紫外线, 带来严重危害和影响。过量地照射紫外线, 势必导致皮肤老化,出现皱纹、雀斑等等, 势必导致皮肤老化,出现皱纹、雀斑等等, 并最终诱发皮肤癌 。
《第三章二、人眼看不见的光》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眼看不见的光》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该主题主要探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通常被人们忽视的“人眼看不见的光”,包括红外线、紫外线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这些光线的特性和应用,并理解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定义和特性。
2. 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和应用场景。
3. 能够分析常见光学现象中的非可见光参与机制。
4.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非可见光概念的理解程度,如能正确描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定义及特性。
2. 评估学生能否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说明非可见光的应用。
3. 考查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包括对同伴和老师提问的回答能力。
4.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知识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介绍课题,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光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吗?”激发学生兴趣。
- 简要介绍非可见光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新课(15分钟)- 详细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领域。
- 通过实验视频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
-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消毒等。
3. 互动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并交流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认识及应用。
-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评价。
- 老师对各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强调知识的准确性和理解深度。
4. 课堂练习(10分钟)-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短的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关于非可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六、学后反思1. 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在课堂上的收获与不足。
2.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3.5 人眼看不见的光《课堂笔记》苏科版(解析版)

第3章第5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模块一:学列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模块二:梳理基础知识明晰识记要点————————
■知识点一:红外线
1.定义:
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肉眼不可见。
2.特点:
(1)比较显著的热效应。
(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3.应用:
红外线夜视仪、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对地球进行遥感拍照、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医疗等。
■知识点二:紫外线
1.定义:
我们把紫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紫外线,肉眼不可见。
2.特点:
(1)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2)对生物有强大的杀伤力。
3.应用:
紫外线验钞机、紫外线消毒柜、紫外线灭菌等。
■知识点三:紫外线与环境保护
1.紫外线与人:
(1)有益方面: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
(2)危害: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则对人体有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
2.臭氧层与紫外线:
(1)在距离地面10-50 km 的平流层内,存在着一种有轻微腥臭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带,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强烈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2)如果臭氧层的浓度越来越稀,甚至形成了臭氧层空洞,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所以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专题3.2 人眼看不见的光(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第3章光现象3.2人眼看不见的光◆要点1 可见光与不可见光(1)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2)不可见光:人眼无法察觉的光称为不可见光。
◆要点2 红外线(1)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
(2)发现者:英国科学家赫歇尔。
(3)特性:①普遍性: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
②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③穿透云雾能力强:可红外遥感、勘测地热。
(4)应用:电器遥控、红外诊断、红外取暖。
◆要点3 紫外线(1)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
(2)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里特。
(3)特性:①来源: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汞等气体放电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
②荧光效应: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用来鉴别字画和人民币。
③杀伤力强:能杀菌、强度高时伤害人体。
④化学作用强: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Δ基础题系列◆1.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外线的颜色为红色B.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红外线C.0℃以下的物体不辐射红外线D.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答案】D【解析】A、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所以不是红色,故选项与题意不符;B、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红外线,故选项与题意不符;C、0℃以下的物体也辐射红外线,故选项与题意不符;D、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故选项与题意相符。
◆2.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紫外线是紫色或蓝色的B.紫外线不具有光能C.人体不能照射紫外线,否则会伤害器官D.医院常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来灭菌消毒【答案】D【解析】A、紫外线和红外线都是不可见光;不合题意.B、紫外线具有光能.不合题意.C、人体可以照射紫外线,但不能过量;不合题意.D、医院常用紫外线来灭菌,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与题意相符◆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因此我们不能让紫外线照射;B.当病人发烧时,他辐射的红外线会减弱;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用紫外线进行遥控的;D.医院里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答案】D【解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是有益的,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故A不对;病人发烧时,体温升高,辐射的红外线会增强,故B说法不对;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故C说法不对;紫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故D说法正确。
《第三章 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频率的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理解不可见光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不同频率的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以及不可见光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手电筒、三棱镜等。
3. 准备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供学生查阅。
4. 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紫外线、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的特点。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不见的光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设计举例:展示红外线加热器、紫外线杀菌器等产品,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讲解紫外线: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介绍紫外线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了解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紫外线灭菌灯、紫外线诱虫灯等。
3. 讲解红外线:介绍红外线的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摄像头等。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红外线的存在,如红外线感应灯、红外线加热器等。
4. 探究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和特点。
例如,让学生使用紫外线手电筒照射一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5.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6. 知识拓展:介绍紫外线、红外线在医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其他特点,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案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红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产生、紫外线的应用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以及它们的应用,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紫外线的应用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应用实例,如电视遥控器、紫外线消毒灯等,引发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红外线的应用(如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如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实验演示: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如红外线的的热效应、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等。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1. 红外线的产生2. 红外线的应用3. 紫外线的产生4. 紫外线的应用5. 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产生。
2. 请列举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请谈谈你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看法。
答案:1. 红外线是物体由于温度而发出的热辐射,紫外线是物体受到光照后产生的辐射。
2. 红外线的应用实例: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紫外线的应用实例:紫外线消毒灯、荧光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课时:执笔:李冰洁备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
教学难点: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防止紫外线过量照射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具:三棱镜、白纸、温度计、墨水等
一、[教学过程]:复习:
1白光或太阳光会分解成哪七种颜色光?
2、色光的三原光是什么?颜料的三原光是什么?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是否相同?
3、什么叫光能?光能转化为内能、电能、化学能。
(学生回答答问,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二、引入:
提出问题,除了七色光外,有无其它光存在呢?
三、进行新课:
1、师生共同探究猜想:
2、提问:冬天人们为什么穿深色衣服,夏天为什么穿浅色衣服呢?
学生猜想:深色衣服吸引太阳光本领强,浅色衣服吸引太阳光本领弱。
3、照图3—17实验,先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紫外上读出示数,再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红光、
紫光外侧分别读出示数(将温度计玻璃泡涂成黑色)
4、将实验数据分析和小结:
实验完毕,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学生阅读课本P61可见光、不可见光,红外线的概念。
5、概念:(1)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
(2)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3)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
6、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探测器
(2)红外线照相机
(3)红外夜视仪
学生从“生活”、“物理”、“社会”探究红外线的应用。
7、紫外线
(1)紫外线:在红光外侧存在红外线,那么紫光外侧是否也存在某种不可见光?在紫光外侧存在人眼看不见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2)紫外线的应用:
①用紫外灯灭菌
②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老,甚至发生癌变,电焊工人在焊按时戴上防护罩以防紫外线伤害。
环保话题:紫外线与臭氧层。
学生阅读P62课文,了解紫外线的概念,紫外线的应用。
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臭氧(03)臭氧层好像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由于人类大量使用会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碳化物,如电冰箱中所用氟利昂、美发用的发胶、摩丝等。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1、____叫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属于____光。
2、太阳的热主要以_____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3、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____效应,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4、紫外线是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的,它的最显著的特性是能使,根据这一原理可制成验钞机。
天气预报中常出现的“紫外线指数”,各种防紫外线用品上标明的防晒指数,它的含义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