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基础知识及概念)
非线性编辑课程大纲

非线性编辑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非线性编辑是一种新兴的编辑技术,它通过非线性方式对素材进行整理和组织,使内容更具结构化和可扩展性。
本课程将介绍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非线性编辑能力,提升他们在新媒体时代编辑工作的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相关技术;2. 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操作技巧,如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3. 学会使用非线性编辑技术进行视频剪辑、特效处理和音频处理;4. 深入理解非线性编辑在电影制作、广告制作、电视剧制作等方面的应用;5. 能够独立完成非线性编辑项目,包括视频剪辑、特效处理和音频处理。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非线性编辑概述1.1 非线性编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区别1.3 非线性编辑的优势和应用领域第二章非线性编辑软件介绍与操作2.1 常见非线性编辑软件概述2.2 Adobe Premiere Pro软件操作技巧2.3 Final Cut Pro软件操作技巧2.4 使用其他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注意事项第三章视频剪辑与特效处理3.1 视频剪辑基础知识和技巧3.2 剪辑语言与剧情的讲究3.3 视频特效处理技术及应用案例3.4 制作专业级别的电影、广告和短视频第四章音频处理与配乐设计4.1 音频采集与剪辑基础知识4.2 音频特效处理技术及应用案例4.3 配乐设计原则和技巧4.4 优化音频效果,提升观众体验第五章非线性编辑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5.1 电影后期制作流程简介5.2 非线性编辑在电影剧情叙事中的应用5.3 非线性编辑在电影特效处理中的应用5.4 非线性编辑在电影音频处理中的应用第六章非线性编辑在广告制作中的应用6.1 广告制作流程简介6.2 非线性编辑在广告剪辑中的应用6.3 非线性编辑在广告特效处理中的应用6.4 非线性编辑在广告音频处理中的应用第七章非线性编辑在电视剧制作中的应用7.1 电视剧制作流程简介7.2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剧剧集连贯性中的应用7.3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剧特效处理中的应用7.4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剧音频处理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讲解和介绍非线性编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2.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案例分析非线性编辑的应用,并进行讨论;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实际操作和练习;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完成非线性编辑项目,如短视频剪辑、广告制作等。
非线性编辑

1、什么是非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常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
2、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线性编辑而言的,它指的是可以对画面进行任意顺序的组接而不必按顺序从头编到结尾的影视节目编辑方式。
非线性编辑以视听信号能够随机记录和读取为基础,它依托的是盘基记录载体。
在非线性编辑时,可以随时任意选取素材,无论是一个镜头还是镜头中的一段;可以交叉跳跃的方式进行编辑;对已编部分的修改不影响其余部分,无需对其后面的所有部分进行重编或者再次转录。
非线性编辑具有两个特征:1.在编辑方式上呈非线性的特点,能够很容易地改变镜头顺序,而这些改动并不影响已编辑好的素材;2.在素材的选择上能够做到随机存取,也就是说,不必进行顺序查找就可以瞬间找到素材中的任意片段。
常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1.Vegas Video 4.0、2.Final Cut Pro 4、3.Adobe Premiere 6.5、4.in:sync Speed Razor 2000、5.lead Media Studio Pro 6.5、6.United Media On-line Express、7.AIST MoviePack、8.Incite Studio 2.63、什么是模拟电视、什么是数字电视模拟电视电视显示的原理主要是把模拟的数字信号转化为图像每一个像素都对应一个点,说白了就是一个点阵显示每一个像素都对应一个点,说白了就是一个点阵显示模拟电视:图象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到接收机的复原,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模拟体制下完成的。
其特点是采用时轴取间样,每帧在垂直方向取样,以幅度调制方式传送电视图象信号。
为降低频带,同时避开人眼对图象重现的敏感频率,将1帧图象又分成奇、偶两场扫描。
加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确定模拟电视主要技术参数时,其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缺陷,使传统的模拟电视存在易受干扰、色度畸变、亮色串扰、行串扰、行蠕动、大面积闪烁、清晰度低和临场感弱等缺点。
非线性编辑

名词解释非线性编辑指对视频媒体进行后期编辑时所使用的一种编辑方法,它可完成音频的采集压缩并存入硬盘,可将计算机硬盘中编辑好的数字信号输出为传统的模拟信号。
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数字技术,通过软硬件结合方式完成影视后期编辑合成任务,它在编辑过程中镜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调整的,且它的素材使用方便,操作可任意性,能充分体现编辑者的意图,任何的修改也不会影响节目的图像质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编辑制作的效率。
影片剪辑的原理: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和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一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即上下两个镜头之间关系二是将若干场面构成段的剪辑,三是作为影片整体结构的剪辑,即影片的总体构思影片剪辑的原理:是指将连贯的影片或影片中所收集的大量素材,按一定要求和时间顺序剪断、取舍,组接,重新排列得到自己所想表达内容和主题。
使镜头与镜头之间更连贯流畅,能使整体结构得以完善。
1、影片剪辑:把影片按要求分开重新组合,去芜存菁。
2、效果处理:运用特殊镜头或模拟软件来获得;3、声效处理:配音或创建一些本来没有的声音。
音频、视频、动画、帧音频:人类能够听到的所有声音都称之为音频,它可能包括噪音等。
正常人耳能听到16Hz~16kHz,相应于正弦声波的任何频率。
当声音(说话声、歌声、乐器声)被录制下来以后,都可以通过数字音乐软件处理,或是把它制作成CD(音频中的一种),这时候所有的声音不会发生改变,视频:一系列的静态影像以电信号方式加以捕捉、记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当连续的图像变化每秒超过24帧(frame)画面以上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人眼无法辨别单幅的静态画面;看上去是平滑连续的视觉效果,这样连续的画面叫做视频。
动画: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原于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更直观表现各抒发人类的情感。
非线性编辑

第二章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2.3 DVD与Blu-ray光盘
DVD是Digital Video Disc或Digital Versatile Disk的缩写,是一种类似于 CD(Compact Disk)的光盘存储介质,但与CD相比,由于其物理结构更紧 凑,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DVD分为不同规格。
第二章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3.1 数字图像文件格式
3、图形、图像文件格式 (2)GIF
GIF是英文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图形交换格式)的缩写。上世 纪80年代,美国一家著名的在线信息服务机构CompuServe针对当时网络传 输带宽的限制,开发出了这种GIF图像格式。 最初的GIF只是简单地用来存储单幅静止图像(称为GIF87a),后来随 着技术发展,可以同时存储若干静止图像进而形成连续的动画,使之成为唯 一可存储动画的图形文件(称为GIF89a)。 “渐显方式”——适应了用户“从朦胧到清楚”的观赏心理 GIF格式的特点是压缩比高,磁盘空间占用较少 。但GIF有个小小的缺 点,即不能存储超过256色(8位)的图像。
流媒体技术应用到移动网络和终端上,称之为移动流媒体技术。使用 移动流媒体技术可以使用户通过智能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实时播放视音频 等多媒体内容,也可以对多媒体内容进行点播,具有交互性。
第二章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三、数字图像、视频和音频格式
非线性编辑技术又称做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这反映了它基于数 字技术的本质。非线性编辑系统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处理的对象为数字媒体, 包括数字图形图像、数字视频、数字音频。
第二章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3.1 数字图像文件格式
2、图形与图像的基本类型
非线性编辑

硬盘
硬盘:在影片的编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的图像和声音文件,这些文件对硬盘的占用可以说是“贪得无厌”。 如果从摄像机中采集最高质量的影片素材,一般来说45~50秒的素材就要占用1GB。一部影片90分钟,要多少硬盘 空洞可想而知。当然我们采集素材一般都是经过压缩的。同时读出和写入的量都很大,总的说来,对硬盘的要求 是容量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当然价格也就越高。市面上的大容量硬盘都不错,价格也适中。
特技处理
特技处理:对于视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合成叠加。对于音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 令人震撼的画面效果,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而非线性编辑软件功能的强弱,往往也是体现在这方面。配合 某些硬件,Premiere Pro还能够实现特技播放。
非编优势
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作用来看,它能集录像机、切换台、数字特技机、编辑机、多轨录音机、调音台、MIDI 创作、时基等设备于一身,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传统后期制作设备。这种高度的集成性,使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 势更为明显。因此它能在广播电视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点也不令人奇怪。概括地说,非线性编辑系统具 有信号质量高、制作水平高、节约投资、保护投资、网络化这方面的优越性。
非线性编辑(简称非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数字化技术的结晶。它使电视制作的设备由分散到简约, 制作速度和画面效果均有很大提高。由于非编系统特别适合蒙太奇影视编辑的手法和意识流的思维方式,它赋予 了电视编导和制作人员以极大的创作自由度。
非线性编辑基础知识

SECAM
它是法文 Sequentiel Couleur A Memoire 的缩写,意思为“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是由法国在1966年研制成功。它和PAL制式有着相同的垂直分辨率和帧速,但是SECAM置是的色彩是调频信号调制的。
世界上采用 SECAM 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埃及等国家。
第一节 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
一、线性编辑 1、概念:指按时间顺序从头至尾进行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
线编,又叫做对编。
基于磁带的编辑方式,即通过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的台式编辑机,将母带上的素材剪接成第二版的成品带。
02
线性编辑系统构成 主要包括编辑录像机、编辑放像机、遥控器、字幕机、特技台等设备。
DPS Velocity(早期DPS卡捆绑premiere 销售) Final cut pro(在apple机上运行) AVID xpress pro(剪辑软件,剪辑快捷)
国外产品:
1
大洋(字幕强大,以前系统不稳定) 索贝 奥维迅 新奥特
国内产品:
2
01
通用型的软件:
03
由第三方的公司(既不是视频处理卡制造商,也不是非线性编辑系统集成商)开发的。
图片格式:GIF、JPEG、PSD等
vcd\dvd
PAL 352x288 NTSC 320x240
画面尺寸
PAL 720x576 NTSC 720x480
VCD
DVD
各种dvd的比较
影视后期:剪辑 和 合成
01
合成软件:Shake、Fusion
03
Combution(Auto Desk 公司)
05
以上说的都是非编软件,但是在制作节目和影片时用到很多效果和特技,它们的完成就要依靠合成软件
《非线性编辑》 教学大纲

《非线性编辑》教学大纲《非线性编辑》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非线性编辑》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掌握影视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包括音频、视频和图片的编辑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使用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影视剪辑,并理解影视制作中编辑的角色和重要性。
二、课程目标1、理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技巧。
3、能够进行音频、视频和图片的编辑工作。
4、理解编辑在影视制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课程内容1、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非线性编辑软件介绍:界面布局、基本功能和使用技巧。
3、音频编辑:理解音频文件格式,掌握音频剪辑、混音和音效处理技巧。
4、视频编辑:学习视频格式转换,掌握剪辑、转场和特效应用技巧。
5、图片编辑:了解图片格式,学习图片编辑和修饰技巧。
6、剪辑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练习,强化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教师讲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实践操作: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非线性编辑技能。
3、项目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练习,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音频、视频和图片的编辑实践。
4、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五、评估方式1、出勤率:学生按时参加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作业:定期布置并提交非线性编辑的作业,根据完成质量和技能水平评分。
3、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非线性编辑考试,评估学生对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4、项目实践:学生分组完成项目,根据项目的质量、创意性和团队协作能力评分。
六、课程材料1、教材:《非线性编辑基础》作者:张三庆,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软件教材:《Adobe Premiere Pro CC 2023 基础教程》作者:李明,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3、辅助材料:课堂PPT、视频教程、在线资源等。
七、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6学时,分为18次授课,每周2次,每次2学时。
非线性编辑知识点总结

非线性编辑知识点总结一、非线性编辑的特点1.1 自由度高非线性编辑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度高。
它可以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互,增加了读者的参与感,提高了阅读的乐趣。
1.2 内容丰富非线性编辑可以将大量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对原始材料进行深度挖掘和编排,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1.3 资料完整非线性编辑可以将相关的内容进行连接和关联,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某一主题或者事件,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整个知识体系。
1.4 交互性强非线性编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读者进行交互,例如添加引用链接、图片、视频等,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非线性编辑的优点2.1 增加了阅读的灵活性非线性编辑可以使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内容,增加了阅读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2.2 提高了阅读效率非线性编辑可以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和编排,使得读者可以更快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3 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通过各种交互方式,非线性编辑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读者更加享受阅读的过程。
2.4 增加了知识的整合性非线性编辑可以将相关的内容进行连接和关联,使得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某一主题或者事件,增加了知识的整合性和系统性。
三、非线性编辑的应用领域3.1 数字出版领域非线性编辑在数字出版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书的制作和编辑方面,可以大大丰富电子书的阅读体验。
3.2 教育培训领域非线性编辑可以应用于教育培训领域,通过非线性编辑的方式,可以将各种知识点进行连接和整合,使得学习更加系统和全面。
3.3 多媒体展示领域非线性编辑可以结合多媒体的展示方式,形成生动有趣的展示形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了展示的效果和吸引力。
3.4 在线交互领域非线性编辑在在线交互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通过各种方式与读者进行交互,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非线性编辑的制作流程4.1 确定主题和内容首先需要确定要编辑的主题和内容,需要对整体的架构和内容进行明确和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线性编辑的基础知识及概念1 概论非线性编辑这个名称是为了与传统的线性编辑相区别而产生的。
传统的电子编辑方法是线性编辑。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视音频素材存放在盘体表面同心圆状的磁道中,磁头在二维的极坐标环境中定位和读写。
对于存储在盘上的任意位置的素材,磁盘与磁头二者的联动一般用几ms就可以找到,找点时间基本上没有差别,所以称为非线性编辑。
因此,通常把基于磁带的编辑系统称为“线性编辑系统”,而把基于磁盘的编辑系统称为非线性编辑系统。
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信息存储位置与接受信息的顺序不相关,盘上所存任何文件均可随时调用或修改,插入内容不需要重录,大大提高了编辑效率。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许多线性编辑所不具有的功能,可以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素材,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非线性编辑,极大丰富了影视制作的手段。
常见的非编系统分为三类:1)基于工作站平台的系统。
该系统大多建立在SGI图形工作站基础上,一般图形、动画和特技功能较强,但价格昂贵,软硬件支持不充分。
2)基于MAC平台的系统。
该系统在非线性编辑发展的早期应用得比较广泛,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苹果硬件平台的制约。
3)基于PC平台的系统。
这类系统以Intel及其兼容芯片为核心,型号丰富,性价比高,装机量大,发展速度也非常快,是当今的主导型系统。
另外,这类非线性编辑系统正在向网络化发展,大大提高了电视台内部的制作播出效率。
下面以基于PC平台的系统为例,介绍非编系统的硬件技术。
2 非编系统的硬件结构非线性编辑系统技术的重点在于处理图像和声音信息。
这两种信息具有数据量大、实时性强的特点。
实时的图像和声音处理需要有高速的处理器、宽带数据传输装置、大容量的内存和外存等一系列的硬件环境支持。
普通的PC机难于满足上述要求,经压缩后的视频信号要实时地传送仍很困难,因此,提高运算速度和增加带宽需要另外采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门的视音频处理芯片及附加电路板,以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和系统运算速度。
在电视系统处于数字岛时期,帧同步机、数字特技发生器、数字切换台、字幕机、磁盘录像机和多轨DAT(数字录音磁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借助当前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这些箱级的数字视频功能已可以在标准长度的板卡上实现。
非线性编辑系统板卡上的硬件能直接进行视音频信号的采集、编解码、重放,甚至直接管理素材硬盘,计算机则提供GUI(图形用户界面)、字幕、网络等功能。
同时,计算机本身也在迅速发展,PC机软硬件的发展已能使操作系统直接支持视音频操作。
下面主要介绍非编系统的视音频子系统的硬件结构。
视音频处理子系统通常是以板卡的形式实现的。
它有单信道、双信道和多信道形式。
在非线性编辑中,通常应用的是双通道系统,其视音频子系统包括:外部视音频输入模块、压缩采集和解压缩重放模块、图文产生模块、二维数字特技模块、三维数字特技模块、多层叠加模块、预览输出及主输出模块。
其结构如图1所示。
视频信号输入后有一路进入数字混合器,可有一路活动背景信号在数字混合器中与其它存储在硬盘中的视频文件混合。
需要压缩保存的视频信号进入压缩/解压缩通道,经压缩后变为标准的视频文件,存放在硬盘中。
音频信号经A/D变换后存入硬盘。
使用应用程序将视音频文件从硬盘中调出,可有两路视频信号通过解压缩进入视频混合器,由视频效果控制DSP 运行,对进入混合器的视频信号进行二维、三维特技变换,在混合器中完成扫换、叠化、键控等效果。
当重放时,由32bit RGB & Alpha图文帧存产生的图文在混合器中作实时混合处理,完成图像和图文字幕的叠加。
音频信号经数字音频处理后输出。
3非编系统中应用的硬件技术视音频处理系统中的硬件之所以能够完成上述许多功能,主要在于各种硬件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主要有:视频压缩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图文字幕叠加技术等。
3 1 视频压缩技术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数字视频信号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必须对原始信号进行必要的压缩。
常见的数字视频信号的压缩方法有M-JPEG、MPEG和DV等。
31 1 M-JPEG压缩格式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绝大多数采用M-JPEG图像数据压缩标准。
1992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JPEG标准。
这种算法用于压缩单帧静止图像,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JPEG压缩综合了DCT编码、游程编码、霍夫曼编码等算法,既可以做到无损压缩,也可以做到质量完好的有损压缩。
完成JPEG算法的信号处理器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很快,可以做到以实时的速度完成运动视频图像的压缩。
这种处理法称为Motion-JPEG (M-JPEG)。
在录入素材时,M-JPEG编码器对活动图像的每一帧进行实时帧内编码压缩,在编辑过程中可以随机获取和重放压缩视频的任一帧,很好地满足了精确到帧的后期编辑要求。
Motion-JPEG虽然已大量应用于非线性编辑中,但Motion-JPEG与前期广泛应用的DV 及其衍生格式(DVCPRO 25、50和Digital-S等),以及后期在传输和存储领域广泛应用的MPEG-2都无法进行无缝连接。
因此,在非线性编辑网络中应用的主要是DV体系和MPEG格式。
31 2 DV体系1993年,包括索尼、松下、JVC以及飞利浦等几十家公司组成的国际集团联合开发了具有较好质量、统一标准的家用数字录像机格式,称为DV格式。
从1996年开始,各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产品。
DV格式的视频信号采用4∶2∶0取样、8bit量化。
对于625/50制式,一帧记录576行,每行的样点数:Y为720;CR、CB各为360,且隔行传输。
视频采用帧内约5∶1数据压缩,视频数据率约25Mbit/s。
DV格式可记录2路(每路48kHz取样、16bit量化)或4路(32kHz取样、12bit量化)无数据压缩的数字声音信号。
DVCPRO格式是日本松下公司在家用DV格式基础上开发的一种专业数字录象机格式,用于标准清晰度电视广播制式的模式有两种,称为DVCPRO 25 模式和DVCPRO 50 模式。
在DVCPRO 25 模式中,视频信号采用4∶1∶1取样、8bit量化,一帧记录576行,每行有效样点,Y为720,CR、CB各为180,数据压缩也为5∶1,视频数据率亦为25Mbit/s。
在DVCPRO 50 模式中,视频信号采用4∶2∶2取样、8bit量化,一帧记录576行,每行有效样点,Y为720,CR、CB各为360,采用帧内约33∶1数据压缩,视频数据率约为50Mbit/s。
DVCPRO 25模式可记录2路数字音频信号,DVCPRO 50 模式可记录4路数字音频信号,每路音频信号都为48kHz取样、16bit量化。
DVCPRO格式带盒小、磁鼓小、机芯小,这种格式的一体化摄录机体积小、重量轻,在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都用得非常多。
因此,在建设电视台的非线性编辑网络时,DVCPRO是非编系统硬件必须支持的数据输入和压缩格式。
31 3 MPEG压缩格式MPEG是Motion Picture Expert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的简称。
开始时,MPEG是视频压缩光盘(VCD、DVD)的压缩标准。
MPEG-1是VCD的压缩标准,MPEG-2是DVD 的压缩标准。
现在,MPEG-2系列已经发展成为DVB(数字视频广播)和HDTV(高清晰度电视)的压缩标准。
非编系统采用MPEG-2为压缩格式将给影视制作、播出带来极大方便。
MPEG-2压缩格式与Motion-JPEG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有每帧图像的帧内压缩(JPEG方法),还增加了帧间压缩,因而能够获得比较高的压缩比。
在MPEG-2中,有I 帧(独立帧)、B帧(双向预测帧)和P帧(前向预测帧)三种形式。
其中B帧和P帧都要通过计算才能获得完整的数据,这给精确到帧的非线性编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现在,基于MPEG-2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已经成熟,对于网络化的非编系统来说,采用MPEG2-IBP作为高码率的压缩格式,将会极大减少网络带宽和存储容量,对于需要高质量后期合成的片段可采用MPEG2-I格式。
MPEG2-IBP与MPEG2-I帧混编在技术上也已成熟。
3 2 数据存储技术由于非线性编辑要实时地完成视音频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存储容量和传输速率也非常重要。
通常单机的非编系统需应用大容量硬盘、SCSI接口技术,对于网络化的编辑,其在线存储系统还需使用RAID硬盘管理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32 1 大容量硬盘硬盘的容量大小决定了它能记录多长时间的视音频节目和其它多媒体信息。
以广播级PAL 制电视信号为例,压缩前,1s视音频信号的总数据量约为32MB,进行3∶1压缩后,1min 视音频信号的数据量约为600MB,1h视音频节目需要约36GB的硬盘容量。
近年来硬盘技术发展很快,一个普通家用电脑的硬盘就可以达到40GB,通常专业使用的硬盘容量在100GB左右,因此,现有的硬盘容量完全能够满足非线性编辑的需要。
32 2 SCSI接口技术数据传输率也称为“读写速率”或“传输速率”,一般以MB/s表示。
它代表在单位时间内存储设备所能读写的数据量。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最薄弱的环节。
普通硬盘的转速还不能满足实时传输视音频节目的需要。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率,计算机使用了SCSI接口技术。
SCSI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简称。
目前SCSI总线支持32bit的数据传输,并具有多线程I/O功能,可以从多个SCSI 设备中同时存取数据。
这种方式明显加快了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速率,如果使用两个硬盘驱动器并行读取数据,则所需文件的传输时间是原来的1/2。
目前8位的SCSI 最大数据传输率为20MB/s,16位的Ultra Wide SCSI(超级宽SCSI)为40MB/s,最快的SCSI接口Ultra 320最大数据传输率能达到320MB/s。
SCSI接口加上与其相配合的高速硬盘,能满足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需要。
对非线性编辑系统来说,硬盘是目前最理想的存储媒介,尤其是SCSI硬盘,其传输速率、存储容量和访问时间都优于IDE接口硬盘。
SCSI的扩充能力也比IDE接口强。
增强型IDE 接口最多可驱动4个硬盘,SCSI-Ⅰ规范支持7个外部设备,而SCSI-Ⅱ一般可连接15个设备,Ultra 2以上的SCSI可连接31个设备。
32 3 RAID管理技术网络化的编辑对非编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处于网络中心的在线存储系统通常由许多硬盘组成硬盘阵列。
系统要同时传送几十路甚至上百路的视音频数据就需要应用RAID管理电路。
该电路把每一个字节中的位分配给几个硬盘同时读写,提高了速度,整体上等效于一个高速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