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初二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练习)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练习)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某实验小组利用酒精对容器中500g冰均匀加热,他们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图是他们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已知c冰=2.1x 103J/(kg•℃),由图象可知A.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B.在BC段,容器中物质吸收的热量是1.68×105JC.冰在熔化前内能增加4.2×104JD.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2 . 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do)的波形图,三图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及振动幅度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

此时三乐器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响度相同C.响度不同、音色相同D.音调相同、音色不同3 .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0-6s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2-4s内运动的路程为5mC.物体在0-4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D.物体在0-2s的平均速度小于4-6s的平均速度4 . 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后,用音频探测仪能够搜集废墟中幸存者发出的电磁波信息B.玩电脑游戏时,人不会受到电磁辐射C.移动电话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D.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5 .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B.测量准确仔细认真可以杜绝误差C.采用精密仪器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是由错误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6 . 下列关于物体成像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水面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B.人离平面镜越近,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越大C.当物体在凸透镜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放大的虚像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7 . 如图所示,校服上的反光标志,即使在灰暗的灯光下,也比较醒目,安全性得到较大提高,反光标志利用的物理学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8 .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B.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C.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D.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9 .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 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 mB.v甲>v乙,s=8 mC.v甲<v乙,s=8 mD.v甲<v乙,s=16 m10 .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当蜡烛距离凸透镜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2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A.虚像B.放大的C.正立的D.缩小的二、填空题11 . 磁悬浮列车速度可达120m/s,按此速度运行,列车每秒通过的路程是_____m;游隼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动物,其最大的飞行速度可达180km/h,合_____m/s.12 .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的①处发的物态变化是_____,同时伴随着吸热,②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_____,同时伴随着放热.13 . 农民伯伯挑选西瓜时,用手拍拍西瓜就知道西瓜的生熟情况,农民伯伯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判断的;而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清西瓜,是因为光在西瓜表面发生了的缘故.14 .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分析:两种介质的界面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D”),光的折射角度是____。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

上海教育版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离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16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 .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3 . 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熔化现象4 . 在音乐课上,认识了很多乐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单簧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音调不同B.吹奏笛子时,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的C.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响度D.用钢琴弹奏美妙的乐曲一定是乐音5 . 美丽的南湖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在公园里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凉亭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B.杨柳成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射灯发出的红色光柱是红外线D.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是镜面反射现象6 .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C.A.B.D.7 . 如图所示,一根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蜡烛成像的位置在()A.A处B.B处C.C处D.D处二、填空题8 . 如图所示是小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时出现的情形,该透镜对光有____作用,将该透镜逐渐远离课本,看到的字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0年八年级上册12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2020年八年级上册12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初二物理12月阶段质量调研试卷(满分:100分)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2分,满分20分)1.一个篮球的质量最接近于()A.5克 B.50克 C.0.5千克 D.5千克2.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A B C D3.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表演时主要模仿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4.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树荫下形成的光斑 B.斑马倒影 C.水面“折”枝 D.日全食5.下列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 B.钻石 C.烛焰D.镜子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反射角将()A.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C.逐渐减小,总等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等于入射角7.吹笛子发声主要是 ( )A.笛子本身(竹子)振动发声 B.吹笛子的演员本身振动发声C.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D.人声带的振动8.听老师站在教室里讲课跟在操场上讲课相比声音要宏亮很多,其主要原因是() A.教室里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老师在教室内讲得大声C.教室窗户是打开的,没有障碍物 D.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9.如图3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它提示减弱噪声的方法是()A.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10.如图4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A.30° B.45° C.60° D.9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空1分,满分48分)11.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可靠的比较。

测量时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大小的依据,这个标准叫。

12. 著名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沪教版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新版

沪教版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新版

沪教版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二物理教材的宽度大约为50cmB.一枚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g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0.1m/s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0s2 .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B.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在实验室内不可能重现C.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D.实验完毕后,不需要整理仪器,这是实验员的事3 . 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磨损的砝码,则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4 . 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发声体的振幅太小B.发声体振动太慢C.发声体离我们太远D.此时空气不能传播声音5 .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ρ甲>ρ乙B.ρ乙=0.5×103 kg/m3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二、多选题6 .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7 . 如图所示为某种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放出热量B.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吸收热量C.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吸收热量D.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汽化并吸收热量三、填空题8 . 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这是_______现象;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打开空调,小水珠马上消失了,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9 . 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__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时应将被测物体放在其___________盘内。

2020年上海市初二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上海市初二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题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温馨提示: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自己,定会成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收集证据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 .人步行速度约4km/hC .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 .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3.如图1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4.如图2是春晚节目《逗趣》中的一个画面,“狗叫、鸟鸣及手影……”,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 .演员模仿的是动物叫声的音调D .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看到的多彩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5.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 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 ④伽利略望远镜 ⑤远视眼镜。

其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 A .③②B .④③C .⑤④D .②①6.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题号 123456789101112得分甲 乙丁丙 抽气图2图1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檐上冰凌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7.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3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图38.在水深1 m 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鸟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 m 高的树杈上婉转地“唱歌”;在水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地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 .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B .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 mC .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 mD .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9. “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 的形成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图4为形成“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在( )A .甲B .乙C .丙D .丁 图410.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沪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沪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沪科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A.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增大像距
B.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减小像距
C.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减小像距
D.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增大像距
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万州冬天的平均气温约为30℃
B.初三学生百米成绩约为8s
C.初三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D.初三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0g
8.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图6则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 )
A.硫酸、盐水、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
9.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2kg的是( )
A.一个苹果 B.一只公鸡 C.一本物理书 D.一张课桌。

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题文】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①错误。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现象中青蛙在井底下,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能进入眼睛的光线范围很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②正确。

平静湖面上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成立,③错误。

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看的字是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④正确。

考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2.【题文】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考点:液化3.【题文】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12月月考试题 沪科版五四制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12月月考试题 沪科版五四制

上南中学南校201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试卷八年级物理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12月月考试题沪科版五四制时间:70分一、选择题(共20分)------()2.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小明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路灯 B.路边的树木 C.小丽 D.驶来的校车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公式V=s/t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由公式V=s/t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由公式S=vt可知,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D.由公式S=vt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下图1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5.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35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5厘米 B.25厘米 C.20厘米 D.15厘米6.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缩小的像,若把物距减小一半,移动光屏再次找到清晰的像时,此像 -----------------------------------------( )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像7.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2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图2图1…8. 如图3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菱镜上,在三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试验主要是说明--------------------------------------------( ) A .光的反射现象 B .光的折射现象 C . 平面镜成像特点 D .光的色散现象 9.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图4是它们的s-t 图像,由图可知-----( ) A .经过2秒,两车相距10米B .经过4秒,两车相距10米C .通过30米路程,甲比乙用时少2秒D .通过40米路程,甲比乙用时少2秒10.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5中的----------------------------------------------------------------( )二、填空题(第17题每空2分,共39分)1. 如图6所示各种透镜中, 是凸透镜, 是凹透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题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温馨提示: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自己,定会成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收集证据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 .人步行速度约4km/hC .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 .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3.如图1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4.如图2是春晚节目《逗趣》中的一个画面,“狗叫、鸟鸣及手影……”,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 .演员模仿的是动物叫声的音调D .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看到的多彩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5.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 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 ④伽利略望远镜 ⑤远视眼镜。

其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 A .③②B .④③C .⑤④D .②①6.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题号 123456789101112得分甲 乙丁丙 抽气图2图1B .夏天,雨笼山峦 A .春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檐上冰凌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7.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3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图38.在水深1 m 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鸟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 m 高的树杈上婉转地“唱歌”;在水中,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地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 .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B .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 mC .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 mD .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9. “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 的形成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图4为形成“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在( )A .甲B .乙C .丙D .丁 图410.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

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气流 B . 飞机 C .地面 D .自己 11.如图5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12. 下图6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 )或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1)和(4)B .(2)和(3)C .(2)和(4)D .(1)、(2)、(3)、(4)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1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一个甲型H 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 nm 14.如图7所示, 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 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图5图6甲乙 次的音调低,第 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 Hz ,人耳 将听不到这个声音.15.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 我们的耳朵;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 红光.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它,这是一种光的_________现象,如将它拿到紫光照射的 房间内,看到它是_____色。

16.小阳为他的自行车设计了一个速度计,车轮每转动一圈就计数一次.某次行驶中,小明 发现5分钟恰好完整计数了300次,车轮的周长为3m ,则这段时间内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 度为________m /s .17.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增大 . 18.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图8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10001秒的不同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图819.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9所示.由图像可知:计时 s 后小车开始运动;小车做的是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1s 至5s 小车通过的路程是 m ,速度是 m /s 。

若小车的运动规律不变,在前10s 内通过的路程为 m 。

20.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和一个月前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这一对组合体将携手遨游太空两周(见图10甲)。

(1)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两个重达8吨多的庞然大物都是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

运载火箭的头部涂有一种特殊材料的保护层,它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不再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

(3)上图乙是安装在神州八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对接过程中的天宫一号,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透镜。

通过摄像机镜头所成的是一个_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像。

三、解答题:本题8小题,共52分.解答24、25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1.(4分)如下图所示:分别读出下列图11中温度计、刻度尺、秒表上的读数(1)温度计示数为______ (2)铅笔的长为 (3)秒表示数是 min s22.(8分)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中画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2)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 (3)在图中根据透镜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4)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图10图甲 图乙 图7图9图1140℃300A B图图1223.(8分)如图13是王凯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实验前他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实验要选取_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___________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该实验应选择在__________(较亮/较暗)的环境中,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 (厚一点/薄一点)较好。

(3)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光屏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能/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

(4)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 (前/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进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上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分)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

如图14甲所示它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

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

⑴如图乙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

(选填“A”、“B”、“C”、“D”)⑵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

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

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B 、靠近镜透镜C 、远离透镜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图像225.(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5所示,小明同学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 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新课 标第 一 网图15(2)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 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右图所示,要看到如图A 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 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 .小于10cmB .大于10cm 且小于20cmC .等于20cmD .大于20cm (3)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右图所示,要使烛实验次数 物距/cm像距/cm第一次 9.0 9.0 第二次 13.5 13.5 第三次15.015.0烛焰 透镜光屏AB 图13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是 的(填“完整” 或“不完整),且亮度变 .(5)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 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

(选填“烛焰”、“光屏”). (6)小雪小组做此实验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其好处是 。

(写出一点即可)26. 探测船上的声纳发出的超声波以1500 m/s 的速度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8s 后声纳收到反射的超声波,试求海底的深度。

(4分)27.时堰通张郭的泰东河大桥建成,给当地带来了更大的财富,拉动了该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

一列长为15m 的大巴匀速通过这座长285m 的桥,测得大巴完全通过此桥需要半分钟。

求(1)大巴运行的速度合多少km/h?(2)大巴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4+4分)28.(8分)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图甲),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