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word版本

合集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监测试卷生物学试卷(本试卷共18道题满分30分生物学和地理考试时间共90分钟)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考场/座位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考生应把试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处,答在试卷上无效。

3.选择题,需用2B铅笔涂黑在答题卡对应的选项中。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道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1.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A.界B.纲C.属D.种2.我国科研人员将甜菜红素基因导入棉花中,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个粉红色棉花。

这一成果主要利用了()A.转基因技术B.发酵技术C.克隆技术D.杂交技术3.在我国云南地区发现了新物种—红唇棘蜥。

这种生物体内有脊柱,体温不恒定,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受精卵产在陆地上,且卵外有卵壳保护。

这种生物属于()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4.下图是小林同学在生物课上观察的鸡卵。

图中可以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体型小到体型大C.从低等到高等D.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6.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相适应的。

以下动物的结构与其运动方式不相符的是()A.雪豹的四肢——奔跑B.蝴蝶的翅膀——跳跃C.雄鹰的双翼——飞翔D.小丑鱼的鳍——游泳7.吃剩的饭菜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温度过高B.饭菜中的营养物质丰富C.没有隔绝空气D.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8.中国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酒的象形字。

在酒的酿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A.醋酸菌B.甲烷菌C.酵母菌D.大肠杆菌9.矮小的积雪草是伞形科一种多年生匍匐草本,有淡淡的芳香,纤细的茎上有节,节上生根,这样的匍匐茎能帮助它以贴地之姿快速蔓延(如图)。

积雪草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出芽生殖D.分裂生殖10.入冬以来,不少同学和老师都感染了流感。

七年级生物蝗虫(20200806093006)

七年级生物蝗虫(20200806093006)
5S咨询 /
伊利食品工厂是如何实施5S管理的呢?接下来5S咨询公司就为大家分享伊利食品工厂5S推行案例。食品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企业可以作参考。 所谓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伊利内部实行5S管理,就是把必要和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的区分,将不必要的东西尽快处理掉。对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明确数量,有效标识,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并将这些做法制度化、规范化,进而 分享伊利食品工厂5S管理推行案例 赤峰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刚开始推动5S项目时,公司总经理要求储运科将各类原辅材料码放整齐,白糖袋也要码放成豆腐块,储运科一些基层领导及一线员工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无法做到。公司总经理了解到这一切后,立即召集各科室主管一起去库房,亲自带队和科室主管一起码垛,看到一 金川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金川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树立了高标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了加强对夜班的监督管理,5S小组制定了自查表和夜放巡查方案。自查表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整改期限、完成时间、验证人、验证效果、考核情况等,各车间组长以上人员每天进行自查和验 乌兰察布乳品厂:这个厂在推行5S管理前,为做好物品定位定置,相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调查问卷、集中讨论、汇总定稿。负责调查的同志走到中心会议室时,问办公楼卫生工:"我们把盆花放在会议室左侧可以吗?"卫生工说:"行。""我们把盆花放在会议室右侧好像比左侧好。 的确,进入伊利乳业,整洁的厂区、有条不紊的办公以及员工的热情指引都会让客人感受到管理的规范。在办公室,几乎每件物品,包括电脑、办公桌、文件夹,甚至灭火器等上面都贴有"伊利乳业"的标识,时时刻刻提醒着每名员工要按照5S管理的标准工作。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齐齐哈尔伊利 分享伊利食品工厂5S管理推行案例 通过一段时间的5S管理项目运行,很多基层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5S管理是实现自主管理的基础,最终将实现员工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5S将促进员工素养的持续提升,提升团队的学习办,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5S管理不只是清扫卫生那么简单。5S管理是企业精确管理的法帽

制作蚱蜢标本实验报告

制作蚱蜢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蚱蜢的采集方法。

2. 掌握蚱蜢标本的制作过程。

3. 了解蚱蜢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地位。

二、实验用具1. 捕虫网2. 拭水纸3. 容器(如塑料瓶)4. 线绳5. 标本夹6. 尺子7. 标签纸8. 剪刀9. 蚱蜢保存液(70%酒精或福尔马林)10. 显微镜(可选)三、实验方法步骤1. 采集蚱蜢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如田野、草地、树林等,使用捕虫网捕捉蚱蜢。

注意选择个体较大、无损伤的蚱蜢作为标本。

2. 准备保存液将蚱蜢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蚱蜢保存液,确保蚱蜢完全浸没。

3. 清理蚱蜢用拭水纸轻轻擦拭蚱蜢表面的泥土和杂质,确保蚱蜢干净。

4. 测量蚱蜢用尺子测量蚱蜢的体长、体宽等特征,记录数据。

5. 标本制作将蚱蜢从保存液中取出,用线绳将其固定在标本夹上,使蚱蜢身体呈自然状态。

6. 标签信息在标签纸上填写蚱蜢的采集时间、地点、性别、个体编号、体长、体宽等信息。

7. 晾干处理将制作好的蚱蜢标本放置在通风处晾干,约需24小时。

8. 显微镜观察(可选)用显微镜观察蚱蜢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9. 保存标本将晾干的蚱蜢标本放入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保存液,确保蚱蜢完全浸没。

密封瓶口,标签朝外。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采集了5只蚱蜢,共制作了5件蚱蜢标本。

采集地点为某市郊田野,采集时间为2022年10月15日。

蚱蜢标本体长在10-15mm之间,体宽在2-3mm之间。

五、实验讨论1. 蚱蜢的采集方法:在采集蚱蜢时,应注意选择个体较大、无损伤的蚱蜢作为标本,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2. 蚱蜢标本的制作过程:在制作蚱蜢标本时,应注意蚱蜢的自然状态,避免过度扭曲或损伤。

同时,要确保蚱蜢完全浸没在保存液中,以防止标本腐烂。

3. 蚱蜢在生态学中的地位:蚱蜢作为昆虫类的一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为许多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此外,蚱蜢还具有生态指示作用,其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生态环境的优劣。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观察和解剖蝗虫》word教案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观察和解剖蝗虫》word教案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观察和解剖蝗虫》word教案课型:实验课
实验目的:
1、明白蝗虫的外形特点,了解其与环境的适应。

2、明白蝗虫的内部结构,进一步了解其各器官的功能。

3、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技能。

实验器材:
材料:蝗虫。

器具:解剖剪、蜡盘、尖头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纱布、清水。

方法步骤
1、观看蝗虫的外形。

2、解剖蝗虫。

3、观看蝗虫的内部器官、系统。

通过观看和解剖,归纳蝗虫的要紧特点,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

1、取一只蝗虫,放在蜡盘中央,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

(1)观看蝗虫的外骨骼,它有什么功能?
(2)观看蝗虫的头部器官,找到复眼、单眼、口器、和触角。

用镊子小心拆下蝗虫的口器,如此的结构适于如何样的取食方式?
(3)观看蝗虫的胸部。

胸部有几对翅?每对翅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功能是否有差异?胸部有几对足?每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这些足的功能各有什么
不同?
(4)观看蝗虫的腹部,找到气门。

2、解剖蝗虫
(1)用剪刀沿着蝗虫躯体左侧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端剪至头部,另一侧用同样方法剪开。

用镊子认真地将背部的外骨骼右前向后掀开。

(2)观看蝗虫的气管、消化道和消化腺等结构。

(3)观看蝗虫的生殖腺。

讨论:蝗虫的哪些外部形状特点和内部结构特点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教后记:。

蝗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蝗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草业学院实验报告课题:蝗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设计性实验)姓名:杨博学号:********** 专业班级:11级植物保护2班指导老师:王国利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饲养观察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基本方法;2.掌握昆虫主要变态类型的基本特征;3.掌握昆虫卵、幼虫、蛹、成虫等各虫态的基本特征;4.掌握昆虫的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生、胎生、孵化、化蛹、羽化、虫龄、龄期、成虫寿命、雌雄二型、多型现象等概念。

二、实验材料人工气候箱、广口瓶、培养瓶、培养皿、养虫笼、人工饲料、蝗虫卵等。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法1.采集蝗虫卵:用实验室现有蝗虫卵。

2.蝗虫卵的孵化:将培养皿底层用海绵铺平,将卵(约20粒)均匀的撒在上面,然后将湿润的棉花盖在虫卵上,让小蝗虫轻松地从棉花中那个钻出来。

将培养皿置于人工气候箱中,调解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15%左右,光照时间在12h左右。

3.蝗虫若虫的培养:小蝗虫食量很少,用新鲜的人工饲料喂养。

蝗虫7天蜕第一次皮,虫龄为1龄,到了3龄将蝗虫放于养虫笼中,用新鲜的人工饲料喂养。

观察若虫形体特征。

4. 蝗虫成虫的培养,记录观察结果:5龄后,若虫成长为成虫。

将每个成虫分别放于养虫笼中,用青草饲养,防止蝗虫相互撕咬。

注意将蝗虫雌雄分开。

观察雌雄虫,形体特征。

5.收集虫卵:将雌雄成虫派对饲养,待其交配成功后。

将雌虫放于有培养皿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等待其产卵。

其中,培养皿底部放湿润棉花,将纱布放于棉花上,诱雌虫排卵。

产卵完成后,取出棉花,观察虫卵,记录成虫寿命,繁殖力。

四、实验结果1.蝗虫的变态类型:为不完全变态,生长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2.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

3.两性生殖:雌虫的卵子与雄虫的精子结合后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4.虫态历期及形态:卵期约为21天。

刚孵出的若虫外形和成虫相似,只是体小(约8mm左右)、体色暗淡,无翅,翅芽不明显。

若虫经历一二虫龄与成虫很相似,只是头部与身体不成比例。

11.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

11.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
观察蝗虫
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组代表宣读课前收集的有关蝗灾的资料。
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播放蝗灾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设疑。
提问:小小的蝗虫为什么这么厉害,田野里还有哪些害虫呢?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得出结论:蝗虫的呼吸门户是气门。
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设疑并提问:蝗虫的呼吸门户在哪里?
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利用窒息法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完善探究方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活体蝗虫,参照图找出蝗虫身体各部分的分界线,认识蝗虫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以实验组为单位填写下列表格。
身体分部
器官


触角( )对
复眼( )对单ຫໍສະໝຸດ ( )对解剖咀嚼式口器实物标本并加注名称
胸部
前胸
前足( )对
中胸
中足( )对
前翅( )对,革质
气门( )对
后胸
后足( )对
后翅( )对,膜质
气门( )对
腹部
播放蝗虫咀嚼禾本科植物的课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探究的精神。
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找到气门的位置,数一数,共有几对?并回答。
各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探究的步骤,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实际操作。

实验九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实验九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实验九 蝗虫的解 剖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蝗虫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
掌握节肢动物门及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棉蝗的浸制标本。
2.解剖器、解剖盘、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 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3.1外部形态观察
3.1.1头部:
3.1.1.1单眼 3.1.1.1复眼
3.1.1.1上唇
四、作业及思考题


1.绘制蝗虫口器的分离结构图。 2.节肢动物包括哪些纲?有哪些特征?
的内部器官分离开,最后用镊子将完整的背壁取下。依次观察
下列器官系统:

3.2.2内部结构观察


3.2.2.1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
3.2.2.2呼吸系统:气管呼吸

3.2.2.3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雄性 生殖系统

3.2.2.4消化系统:前、中、后肠、唾液 腺 3.2.2.5排泄系统:马氏管
2.1.1.1大颚 3.1.1.1来自颚3.1.1.1下唇3.1.1.1舌

典型的咀嚼式口器。
左手持蝗虫,使其腹面向上,
拇、食指将其头部夹稳, 右手持镊子自前向后将口器各部分取下(同时注意 观察口器各部分着生的位置), 依次放在载玻片上,


用放大镜观察其构造。
口器: 咀嚼式(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


(1)前肠:自咽至胃盲囊,包括下列构造: 咽:口后的一段肌肉质短管。 食管:咽后一段管道。


嗉囊:食管后方膨大的囊状管道。
前胃:嗉囊之后,较嗉囊略细的一段粗管。 (2)中肠:又称胃,在与前胃交界处有12个呈指状突起的胃盲囊,6个伸向 前,6个伸向后方。 (3)后肠:包括: 回肠:与胃连接的较粗的一段肠管。 结肠:回肠之后较细小的一段肠管,常弯曲。

小度写范文蝗虫精巢细胞终变期【蝗虫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模板

小度写范文蝗虫精巢细胞终变期【蝗虫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模板

蝗虫精巢细胞终变期【蝗虫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实验四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一、实验目的1、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并熟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及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变化,为研究遗传基本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2、学习并进一步掌握动、植物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了解动、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

这一过程的特点是: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

另外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

在高等生物里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都是先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 ), 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n )。

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一种连续二次的减数分裂,即减数第一分裂和减数第二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n )或精细胞(n ),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n )与三个退化的极体(n )。

再经受精作用,雌、雄配子融合为合子,染色体数目恢复为2n 。

这样,在物种延续的过程中,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分裂过程中,可以详细地到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组成和染色体的鉴定和分析等,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了直接与间接的依据和细胞学基础。

并可导致了各种遗传重组的发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实验材料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幼穗,短角斑腿蝗(Catantopspachycerus )精巢。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广口瓶等;卡诺氏固定液(Carnoy”s Fluid)、45%醋酸和改良苯酚品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或观看蝗虫发育过程多媒体课件,参照图3-34,了解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分析要防治蝗虫,应该在蝗虫发育的哪个阶段采取措施效果最好?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治蝗的有效措施。
小结
练习巩固
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想,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最后小结有关内容。巡视、指导。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得出结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蝗虫的呼吸门户是气门。
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设疑并提问:蝗虫的呼吸门户在哪里?
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利用窒息法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完善探究方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1.观察蝗虫的生活史标本
观察蝗虫
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组代表宣读课前收集的有关蝗灾的资料。
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播放蝗灾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设疑。
提问:小小的蝗虫为什么这么厉害,田野里还有哪些害虫呢?引入新课
播放蝗虫咀嚼禾本科植物的课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探究的精神。
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找到气门的位置,数一数,共有几对?并回答。
各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探究的步骤,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实际操作。
后翅( )对,膜质
气门( )对
腹部
气门( )(1-8体节)
听觉器官( )对(第一体节两侧)
产卵器(雌性),交接器(雄性)
指定小组宣读观察结果,每个组进行交流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观察蝗虫标本,并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导,给予鼓励性评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先仔细观察蝗虫口器的外形,然后用镊子取下口器的各个部分,参照图3-33摆放在解剖盘内进行观察,用手摸一摸蝗虫的上颚,有什么感觉?结合小辞典,想一想,蝗虫口器的特点,对蝗虫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观察活体蝗虫,参照图找出蝗虫身体各部分的分界线,认识蝗虫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以实验组为单位填写下列表格。
身体分部
器官


触角( )对
复眼( )对
单眼( )对
解剖咀嚼式口器实物标本并加注名称
胸部
前胸
前足( )对
中胸
中足( )对
前翅( )对,革质
气门( )对
后胸
后足(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