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踝关节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论文

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方法【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方法:通过询问分析患者发生踝关节扭伤的原因,观察扭伤部位。
结果:发现踝关节扭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都存在不同问题,如运动之前没有做准备活动,或者踩到不平衡的物体上等。
结论:采用适合的预防方法能有效地预防踝关节扭伤的发生。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形成原因;预防【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45-02踝关节扭伤是关节扭伤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当足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踝内外侧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时,踝关节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出现损伤(1.2)。
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中外侧副韧带最薄弱,最容易受伤。
特别是在运动腾空后足部足屈落地,足部受力不均而导致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更容易造成踝关节韧带损伤。
我们医院接诊了不少的踝关节扭伤患者,通过分析其扭伤原因,提出一些预防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询问观察本院2011—2012年门诊中踝关节扭伤患者86例,以急性扭伤为主,共81人,慢性损伤只有5人,主要是不及时处理而形成的。
在这些患者中,男性人数为78例,女性人数为8例。
踝关节扭伤患者中,左踝扭伤患者41例,右踝扭伤患者45例;内翻型扭伤患者33例,外翻型扭伤患者53例。
在这些患者中,84人是在运动跳跃中受伤,2人是走路不小心扭伤。
1.2 调查方法通过询问观察来本院门诊的踝关节扭伤者。
1.3 诊断标准踝关节扭伤判断标准是踝关节内侧或外侧有明显的压痛;内踝和外踝有明显肿胀局部有皮下瘀斑,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p<0.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运动过程中动作是否规范也是踝关节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
卡方检验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1.动作规范中,只有24.4%的患者出现踝关节损伤,动作不规范中有75.6%的患者出现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踝关节扭伤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LAS)是在外力作用下,踝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踝关节扭伤。
这类损伤通常导致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受损韧带通常包括三条: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以外踝扭伤常见。
踝关节解剖踝关节的外侧韧带是脚踝外侧的主要平衡结构,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踝关节在侧面主要依靠3个韧带固定:包括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其中距腓前韧带主要应对足踝过度内翻和跖屈,跟腓韧带主要抵抗过度内翻和背屈。
踝关节的内侧韧带被称为三角韧带,参与维持踝关节内侧稳定性,包括胫舟韧带、胫跟韧带、胫距韧带。
(踝关节的侧韧带)踝关节扭伤常见危险因素诱发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的危险因素被分为了两大类,一类称之为内部因素,另一类为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1)踝背屈活动度受限(2)姿势控制/平衡受损(3)低BMI(较轻的体重)(4)女性有更高风险外部因素:主要为运动的类型。
发病率最高的是特技飞行、篮球、排球、田径运动和攀岩,而这些运动中起跳后的落地是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
其次,女性的爱美也会导致扭伤,高跟鞋就是关键的作祟因素。
临床表现1、伤后迅速出现扭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随后出现皮肤淤斑。
严重者患足因为疼痛和肿胀而不能活动。
外踝扭伤时,在尝试行足内翻时疼痛症状加剧。
内踝扭伤时,在尝试行足外翻时疼痛症状加剧。
2、经休息后,疼痛和肿胀可能消失,但可能会出现韧带松弛导致的踝关节不稳,部分患者可能再次扭伤,多次往复最终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
3、看来小刘就是因为没有重视这次扭伤,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导致踝关节周围韧带松弛,最终出现了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严重程度分级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评估1、排除禁忌症——渥太华原则1.1內踝及以上6cm范围是否存在骨性压痛;1.2外踝及以上6cm范围是否存在骨性压痛;1.3足舟骨存在骨性压痛;1.4第五跖骨基底是否存在骨性压痛;1.5是否能负重步行至少四步。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汪学松,邱贵兴,翁习生,高增鑫,翟吉良【关键词】踝关节踝关节前方有胫骨前肌肌腱和趾长、长屈肌腱,后方有壮大的跟腱,较少发生前后方向的不稳固和软组织损伤。
而踝关节内侧仅有三角韧带,外侧仅有外侧副韧带和腓骨长短肌肌腱,相对较薄弱,易发生损伤。
临床上常常碰到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的损伤,可是常常有医生不重视,致使延误医治,后期发生踝关节不稳及骨关节炎。
1 踝关节应用解剖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
距骨位于由内、外、后三踝组成的踝穴内。
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面的鞍状关节面与胫骨下端的关节面相接。
双侧的关节面与内、外踝的关节面相接。
胫腓骨下端由顽强的骨间膜和胫腓下前后联合韧带和横韧带连接在一路。
踝关节前后较松弛,以利于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内外侧韧带较顽强,以维持踝关节的稳固。
内侧为三角韧带(也称跟胫韧带),分浅深两层,浅层止于载距突上部,深层呈三角形止于距骨颈及体部。
外侧副韧带可分为跟胫、距胫和距腓三束,较薄弱,易损伤。
外侧副韧带中的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面,止于距骨颈。
距腓后韧带为外侧副韧带中最宽大的一条,呈三角形,起自外踝后面,向后内侧,止于距骨滑囊后缘,止点宽大。
跟距韧带为关节囊外韧带,起自外踝尖端,向后内止于跟骨外侧面、腓骨结节后上方。
Ozeki[1]通过12例新鲜冰冻标本的研究说明,当踝关节跖屈°时,距腓前韧带达到最长,张力最大,现在易发生距腓前韧带断裂,而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那么别离在踝关节背伸18°、°达到最长,张力最大。
跟胫韧带,即内侧三角韧带,在背伸°时达到最长,张力最大。
2 相关的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运动机制背伸时,踝关节可增宽~ mm,以容纳较宽的距骨体前部,因此使下胫腓联合韧带紧张,距骨与内外踝的关节面贴紧,使踝关节稳固,因此背伸损伤易发生骨折。
跖屈时,距骨体较宽的部份滑出踝穴,较窄的部份进入关节内,踝穴变窄,同时,下胫腓联合韧带松弛,踝关节不稳,易发生韧带损伤。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演示课件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长时间或高强度使用踝关节,减 少疲劳和损伤风险。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
肌肉力量训练
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通过理疗、按摩等手段缓解肿胀 和疼痛,逐渐进行关节活动度练 习,如屈伸、内外翻等。
针对踝关节周围肌肉进行力量训 练,如提踵、勾脚等动作,提高 关节稳定性和支撑能力。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疼痛
损伤后踝关节外侧疼痛,程度因损伤严重 程度而异。
诊断依据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 (如X线、MRI)来确诊。
肿胀
关节局部肿胀,由于出血和炎症反应导致 。
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受 限。
关节不稳
韧带损伤后,关节稳定性下降,表现为关 节松动、易扭伤。
01
02
03
04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踝关节外侧 韧带损伤的基本知识,包括病
因、症状和治疗方案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 和物理治疗,强调锻炼的重要
性和注意事项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 助患者和家属应对焦虑、恐惧
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建 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
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动态拉伸练习
针对踝关节和周围肌肉进行动态拉伸,如踝关节 环绕、提踵等,增加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弹性。
平衡性训练
进行单脚站立等平衡性练习,提高踝关节稳定性 。
运动中保护措施实施
佩戴护踝等防护装备
在运动中佩戴合适的护踝或绷带,为踝关节提供额外支撑和保护 。
选择合适的运动鞋
穿着具有良好支撑和缓震功能的运动鞋,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韧带松弛或断裂
脚脖子韧带扭伤怎么办

脚脖子韧带扭伤怎么办
一、扭伤脚踝扭伤韧带怎么办二、脚脖子韧带扭伤的原因三、脚脖子韧带扭伤的症状
扭伤脚踝扭伤韧带怎么办1、脚脖子韧带扭伤的急救办法: 急性损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以减少出血。
立刻用冷水冲损伤部位或用冰块冷敷局部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然后覆盖绷带加压包扎防止肿胀。
韧带完全断裂或怀疑并发骨折的,在加压包扎后必须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经过24~48小时后,损伤部位的内出血已停止,这时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或按摩以消肿和促进血液吸收。
2、脚脖子扭伤的后续治疗
注意休息和饮食: 最好是卧床,不要到处走动活动,这样损伤处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休息,饮食注意一下不要偏食,天然的优质植物蛋白+维生素C+钙镁片,会形成胶原蛋白帮助你加速恢复。
3、锻炼韧带肌肉的方法
锻炼韧带肌肉的方法: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
白领们在办公室可以做一些踮脚尖的动作,做法是:前脚掌着地,脚跟慢慢起来再放下。
20次一组,每天做10~20组。
然后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微伸,吸气的时候微伸的那只脚脚面往上抬,呼气的时候脚面尽量往下压,两脚各做50~100次。
脚脖子韧带扭伤的原因1、准备活动不充分。
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剧烈活动所需要的状态就参加剧烈活动,这样使肌肉韧带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急性扭损伤。
(建议进行任何运动时,都应先进行热身运动,使肌肉群作出充分准备。
)
2、突然高强度的活动。
人体体质较弱,平时训练的水平不高,使肌肉。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韧带损伤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韧带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运动不当、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正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而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韧带损伤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历经了长期的实践检验,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韧带损伤属于“筋伤”的范畴。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外力损伤、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当韧带受到外力的牵拉、扭转或挤压时,就会导致筋脉受损,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从而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如果损伤日久不愈,或素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则会导致筋脉失养,修复缓慢,病情缠绵难愈。
那么,中医骨伤科学是如何治疗韧带损伤的呢?首先是中药治疗。
根据韧带损伤的不同阶段和症状,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在损伤的早期,一般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活血止痛汤等。
这些方剂中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瘀血和肿胀,减轻疼痛。
在损伤的中期,治疗以舒筋活络、接骨续筋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舒筋活血汤、续断紫金丹等。
方剂中的伸筋草、透骨草、杜仲、续断等药物能够疏通经络,促进韧带的修复和再生。
在损伤的后期,治疗以补肝肾、强筋骨、养气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有补肾壮筋汤、八珍汤等。
通过熟地、山茱萸、黄芪、白术等药物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正气,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是中医治疗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损伤的早期,可以使用冷敷法,将中药制成的冷敷剂敷在患处,如大黄、黄柏、侧柏叶等,能够起到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在损伤的中后期,可以使用热敷法或中药熏洗法,将中药煎汤后热敷或熏洗患处,如艾叶、红花、威灵仙、牛膝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
针灸治疗在韧带损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常用的穴位有阿是穴、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
脚踝韧带拉伤怎么办?(养生小贴士)

脚踝韧带拉伤怎么办?
在做一些幅度较大的运动中一些人都会出现脚踝韧带拉伤
的现象,我们都知道脚踝是在行走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位,那么脚踝韧带拉伤怎么办好呢?
脚踝韧带拉伤
韧带是连接骨头的组织。
最常见的韧带损伤有2种:侧踝关节韧带损伤,我们通常会说弯曲的脚;膝关节韧带(在膝关节疼痛的详细说明)。
韧带拉伤的部位会出现肿胀和淤血,韧带拉伤的治疗办法是在拉伤之后马上做到以下几点:
1.休息、马上停止运动
不要让受伤的关节再负重。
2.冷敷
冰或其他冷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因为较低的温度可以减少血液循环。
每次感冒15到20分钟,每天三到四次。
3.压迫
用绷带或其他办法压迫受伤局部可以减少出血、淤血。
绷带产的紧度要适中,你能感觉到有压力但又不会让你支端发麻或缺血。
4. 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肿胀,促进血液回流。
关于韧带拉伤锻炼中由于外力使关节活动超出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这称作关节韧带扭伤。
膝关节、指关节和踝关节的关节韧带损伤最为脆弱。
关节韧带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皮下出血,可见蓝色区域。
关节韧带应变早期正确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韧带组织不易再生恢复,如果处理不当或误诊而转成慢性疾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且以后易再次扭伤。
急性损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以减少出血。
立刻用冷水冲损伤部位或用冰块冷敷局部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然后覆盖绷带加压包扎防止肿胀。
怎样处理韧带损伤

禄明人们进行剧烈的运动时,经常会出现韧带损伤等现象。
韧带是骨头与骨头之间连接的组织,是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运动时容易造成韧带损伤。
在日常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崴脚即踝关节韧带拉伤;还有就是膝关节韧带损伤,这两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韧带损伤。
一、踝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是体育运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脚踝关节部位损伤。
因为胫腓韧带联合韧性度高且具有很强的弹性,不容易造成损伤;内侧副韧带覆盖的面积较大,相对来说韧带纤维更为细密与坚韧,所以,内侧副韧带发生损伤的情况比较少见;但外侧副韧带就不同,其很容易就会发生韧带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使恢复的时间延长,并且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比如在日常的走路或上下楼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崴脚,甚至是在进行需要用到下肢的体育运动时,脚踝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一)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发生损伤1. 发生损伤的原因当你在进行跑或跳等动作时,当腾空要落地时如果重心不稳,一不注意一只脚落到别人的脚背上或者踩空时,踝关节运动超出了可以承受的范围,关节内外受到激烈的拉扯,造成外侧副韧带发生 损伤。
2. 损伤后的症状发生损伤过后脚的外侧部会产生疼痛感,并渐渐肿胀,损伤的轻重程度与伤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踝外侧韧带发生损伤可以持重、跛行,关节会发生肿胀,在局部位置会有阵阵压痛。
踝关节内翻试验,也就是一手将踝关节上方固定小腿,另一只手握住外缘的踝关节内翻,虽然疼痛会加重,但踝关节是稳定的,没有什么异常活动。
如果踝外侧韧带是完全断裂的病状,则伤者是不能持重,外踝部位有剧烈的疼痛、严重的肿胀,皮下还发生了瘀血;在进行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过程中,损伤处剧烈疼痛,同时会有踝关节不稳与异常活动。
3. 损伤后的处理韧带在发生损伤后,首先要马上进行应急治疗,利用冷水对伤处进行浸泡治疗或用冰块对伤处进行按摩,在冬季要注意防止冻伤。
其次用绷带对伤处进行加压式包扎,并且让包扎部位尽量静止不动,减少损伤部位运动后的再次损伤,有利于缓解局部的肿胀、瘀血,减轻疼痛感,利于进一步的治疗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踝关节韧带损伤,在整个运动损伤中约占8%,在并节韧带损伤中占首位,球类、田径、体操、滑雪运动中都可生,其中以外侧韧带损伤为多见,尤以距腓前韧带损伤列为常见。
1. 损伤机制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碰撞或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原因,使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旋后),超出了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引起外侧韧带发生过度牵扯或造成部分断裂与完全断裂。
若距腓前及跟腓韧带同时断裂,多有踝关节的暂时性脱位或并脱位。
由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和受伤的姿势不同。
可以引起不同的韧带损伤。
当足处于中间位过度内翻时,外力首先引起距下关节运动,跟腓韧带受力作用最大,因此多先伤及之,若外力较大,距腓前韧带也同时受累。
如足处于跖屈位再过度内翻时,外力使距下关节发生旋后运动的同时,也使踝关节发生内收,这时足已处于跖屈,跟腓韧带对内收运动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退让给距腓前韧带,因此多先伤及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则相继受累。
严重时,距腓后韧带也可损伤,有的合并撕脱骨折。
由于足的旋后动作是一个足踝关节的联合动作,虽然可以发生单纯的外侧韧带损伤,但常常同时合并足踝部其他组织的损伤,如合并距跟前、内侧三角韧带、付舟骨、距后三角骨损伤及跟骰或跖骰关节扭伤,甚至发生距骨关节面的切线骨软骨骨折。
2. 症状诊断
2.1 有明显的足突然旋后的受伤史。
2.2 疼痛:伤后踝关节外侧疼痛,行走或活动踝关节时疼痛加重。
2.3 肿胀:伤后踝关节外侧迅速肿胀,并逐渐延及踝关节前部。
足距腓前韧带撕裂,关节出现普遍肿胀。
2.4 皮下瘀血:韧带、关节囊撕裂后,局部皮下瘀血,伤后2-3天瘀血青紫现象最明显。
2.5 跛行:因组织撕裂、关节积血或断裂的韧带嵌入关节内,致使行走时疼痛,足跖不敢着地,勉强行走时只能用足的外缘着地。
2.6 压痛:在韧带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根据外侧诸韧带的解剖位置,压痛点可帮助韧带损伤的定位诊断,又可帮助鉴别是单纯韧带伤还是合并有撕脱骨折,前者压痛多在外踝下方,后者压痛多在踝或踝尖部。
2.7 内翻痛:握住患肢前足,被动使足内翻;在踝关节外侧相应的损伤部位出现疼痛。
如内翻运动超出正常范围,外侧关节间隙增宽,距骨在两踝之间旋转用度增大,表示外侧韧带完全断裂。
2.8 x光拍片:正位和侧位片可诊除骨折。
双足强迫内翻位x光正位片,若患者关节间隙增宽,则外侧韧带断裂。
踝关节碘油造影,若造影剂溢出关节外侧或溢入腓骨肌腱鞘内,说明外侧韧带完全断裂。
3. 处理
在现场急救时,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止血,同进做强迫内翻试验和踝抽屈试验,检查有否韧带完全断裂。
若有条件,可用氯乙烷喷射或用其喷湿的棉花团压迫以加快止血,然后
用较大的棉花块或海棉垫压迫包扎,并抬高伤肢。
绷带包扎时应注意行走方向,即内翻损伤应呈轻度外翻位固定,使受伤组织处于松弛状态。
2 4小时后,根据伤情可一种或几种治疗方法联合采用,如新伤药外敷、理、针灸、按摩、封闭及支持带固定等,并应及早地练习踝关节功能。
对较严重的韧带捩伤,也可采用石膏管型固定,但应带着石膏练习行走。
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经急救固定后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以石膏固定较稳妥,如合并有关节骨折或关节不稳等后遗症时,可考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