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试讲技巧之教师礼仪(教师的目光)篇
教师面试的礼仪规范

教师面试的礼仪规范老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受大家尊敬的人,老师面试的时候,大家知道注意的礼仪是什么吗?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20xx老师面试的礼仪规范,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老师面试的礼仪(一)面试的仪容规范1.发饰时尚得体,美观大方,不佩戴华丽头饰,避开出现“远看圣诞树,近看杂货铺”的现象。
2.化妆简单得体的妆容是对他人的尊重,在参加面试时可以化淡妆。
原则为:自然清新,优雅协调。
最终达到淡雅而传神的效果。
3.面部表情目光:眼睛是最好的教学工具之一。
在面试时,考生应以平和的目光注视着考官,同时面带微笑和考官不时的目光接触,避开眼神飘忽不定,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沟通方式会让考官觉得你为人自然大方,内心坦荡。
微笑:微笑是友好、赞美的表示,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语言,因此,在面试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微笑。
但是也要注意,微笑要适当,要精神饱满,自然大方,不能让人感觉像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
(二)面试的仪表规范仪表是指老师的外表,包括衣着、容貌、发型等。
老师的仪表必须与其性别、年龄、肤色特点、个性气质等相符合,更要与职业特点相符合。
具体到幼儿园老师资格面试中,为了符合幼儿心理和幼儿园课堂教学特点,应试者的衣着装扮应以大方、得体,活泼、自然,适宜做演示运动为主,可以不用穿西服套装。
同时,应试者应切忌穿紧身、暴露的衣服。
老师面试的教姿教态老师的教学仪态是自身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
一是要大方得体,稳重大方、自然从容。
二是要和蔼可亲。
老师的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尊重每个学生,提问时要和颜悦色,并抱以热情和期待,启发诱导时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和风细雨。
(一)正确的站姿正确的站姿不但是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也能反映出考生今后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站姿的基本要求:端正、稳重、亲切、自然。
规范站姿: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平肩收腹、双腿并拢、脚尖呈V字型,双手自然下垂或放于腹前。
课堂站姿禁忌:长时间手撑桌面、身体不稳、位置固定不变、侧身而站、忽左忽右、远离讲桌、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或背在身后。
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礼仪篇:教师的目光

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国考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会根据各省份会有不同,详细可根据在心教育公布信息为准,但基本报考条件大致相同,以下为各省市基本规定: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应为本省户籍或人事关系在相应省份。
3、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初级中学、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在就读院校所在地报考。
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礼仪篇:教师的目光内容提示: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您为人正直,如果眼神飘浮不定,学生会觉得您缺乏可信度。
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您为人正直,如果眼神飘浮不定,学生会觉得您缺乏可信度。
教师在交往中,特别是和学生的交往中,若想获取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讲话,面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一、教师的目光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交流时,往往借助于目光传递教学信息,有人称之为教师的眼语。
眼语的构成,一般涉及目光的角度、部位、时间、方式、变化等五个方面。
(一)目光的角度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与交往对象的亲疏远近。
注视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种∶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即视线呈水平状态的注视。
一般适用于普遍场合的交流与对话,或者是身份、地位基本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017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师礼仪:目光

2017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师礼仪:目光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7教师资格面试考试教师礼仪:目光”,希望考生们能顺利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在交往中,特别是和学生的交往中,若想获取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讲话,面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交流时,往往借助于目光传递教学信息,有人称之为教师的眼语。
眼语的构成,一般涉及目光的角度、部位、时间、方式、变化等五个方面。
一、目光的角度
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与交往对象的亲疏远近。
注视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种∶平视、仰视、俯视。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指导:教师礼仪之目光交流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指导:教师礼仪之目光交流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您为人正直,如果眼神飘浮不定,学生会觉得您缺乏可信度。
教师在交往中,特别是和学生的交往中,若想获取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讲话,面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下面就让中公讲师高沛给我们详细介绍下目光交流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的目光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交流时,往往借助于目光传递教学信息,有人称之为教师的眼语。
眼语的构成,一般涉及目光的角度、部位、时间、方式、变化等五个方面。
(一)目光的角度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与交往对象的亲疏远近。
注视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种: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即视线呈水平状态的注视。
一般适用于普遍场合的交流与对话,或者是身份、地位基本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如教师同事之间的交谈或者课题研讨。
仰视,即主动居于低处,抬眼向上注视他人。
它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之时。
参加面试的人员,倘如碰到比较年长的评委,可以适当地采用这种眼光,表示对评委的尊重。
俯视,即抬眼向下注视他人,一般用于身居高处之时。
它可以对晚辈表示宽容、怜爱,也可表示对他人轻慢或者歧视。
这种目光不宜多用,并且要慎用。
教师在讲课时,多处于位置比较高的讲台之上,不自觉地便成了俯视,一方面是观察学生的方便,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利用俯视的目光建立自身的威信。
(二)注视的部位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注意的部位。
注视他人的部位不同,不仅说明自己的态度不同,也反映着双方关系有所不同。
教师在与同事走近之时,面试人员在初次见到评委之时,都要严格遵守目光注视的基本常识。
例如,不宜“目中无人”,不宜过多地注视其头、腿、脚部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与手部。
教师专业知识:教师礼仪之目光交流

教育专家高沛认为,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您为人正直,如果眼神飘浮不定,学生会觉得您缺乏可信度。
教师在交往中,特别是和学生的交往中,若想获取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讲话,面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一、教师的目光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交流时,往往借助于目光传递教学信息,有人称之为教师的眼语。
眼语的构成,一般涉及目光的角度、部位、时间、方式、变化等五个方面。
(一)目光的角度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与交往对象的亲疏远近。
注视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种: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即视线呈水平状态的注视。
一般适用于普遍场合的交流与对话,或者是身份、地位基本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如教师同事之间的交谈或者课题研讨。
仰视,即主动居于低处,抬眼向上注视他人。
它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之时。
参加面试的人员,倘如碰到比较年长的评委,可以适当地采用这种眼光,表示对评委的尊重。
俯视,即抬眼向下注视他人,一般用于身居高处之时。
它可以对晚辈表示宽容、怜爱,也可表示对他人轻慢或者歧视。
这种目光不宜多用,并且要慎用。
教师在讲课时,多处于位置比较高的讲台之上,不自觉地便成了俯视,一方面是观察学生的方便,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利用俯视的目光建立自身的威信。
(二)注视的部位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注意的部位。
注视他人的部位不同,不仅说明自己的态度不同,也反映着双方关系有所不同。
教师在与同事走近之时,面试人员在初次见到评委之时,都要严格遵守目光注视的基本常识。
例如,不宜“目中无人”,不宜过多地注视其头、腿、脚部与手部。
通常允许注视他人的常规部位有以下几处:额头、双眼、眼部至唇部、眼部至肩部等。
如学生谈话时,眼睛注视对方双眼到嘴巴的“三角区”。
(三)注视的时间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与熟人相处时,注视对方时间的长短,往往十分重要。
教师面试的礼仪

教师面试的礼仪教师面试的礼仪教师面试的礼仪1(一)举止文明作为一名现代人,尤其是为人师表的教师,举止文明是对其举止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举止文明,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的举止行为不仅可以显示出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还应当显示出自己的稳重与成熟此外,教师的举止还应当显示出自己的稳重与成熟。
此举不仅可以说明自己的阅历丰富,而且也可以显示自己处事有方。
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稳健冷静、不温不火、有条不紊、泰然自若。
例如,不要大声喧哗。
尽管一些人习惯爽直大方,但留意不要放开嗓门大声喧哗,也不要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
在相互交谈时,声音的大小,以能使谈话对方听得清楚为适合。
说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也不能有手指或刀叉筷子指着对方说话,那样做显得既不礼貌又太过霸气。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公共场所,应保持清静。
在举行隆重的仪式时,或是在听演讲、听音乐时,都要保持肃静。
同时要知道,在外人面前打哈欠,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失礼的。
教师还要努力使自己的举止不急不躁,切忌风风火火。
在室外走动时,一般应保持正常速度,不宜快步疾走,或者狂奔而去。
前去拜见他人时,应首先敲门或者按响门铃,获得容许后方可人内。
千万不能直接推门而人,也不能用拳擂门或是用脚踢门。
与尊长通电话时,一般应由对方首先终止电话。
在对方终止通话前就抢先挂上电话,则是十分没有礼貌的。
(二)举止优雅作为一种较高层次上的要求,教师的举止应当力求优雅,既要高雅脱俗,又能给人以美感。
所谓举止优雅,就是要求一个人的举止动作秀丽好看,美观、自然、大方,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其具体表现有三:1.举止大方举止大方,此处指的是教师在举止上要显得洒脱、大方、不卑不亢。
例如,在面对交往对象时,不管对方是熟人还是生人,是同性还是异性,都要敢于正视对方,以示对对方的敬重。
否则就会给人以过于羞怯、小家子气的感觉,甚至会让人产生目中无人或心怀不轨的误会。
2.举止自然举止自然,即教师的举止不能给人以牵强、局促、呆板、虚假、做作之感。
202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教师的目光.doc

202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教师的目光为考生们整理了“202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我的及时更新哦。
202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教师的目光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您为人正直,如果眼神飘浮不定,学生会觉得您缺乏可信度。
教师在交往中,特别是和学生的交往中,若想获取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讲话,面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交流时,往往借助于目光传递教学信息,有人称之为教师的眼语。
眼语的构成,一般涉及目光的角度、部位、时间、方式、变化等五个方面。
一、目光的角度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与交往对象的亲疏远近。
注视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种∶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即视线呈水平状态的注视。
一般适用于普遍场合的交流与对话,或者是身份、地位基本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如教师同事之间的交谈或者课题研讨。
仰视,即主动居于低处,抬眼向上注视他人。
它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之时。
参加面试的人员,倘如碰到比较年长的评委,可以适当地采用这种眼光,表示对评委的尊重。
俯视,即抬眼向下注视他人,一般用于身居高处之时。
它可以对晚辈表示宽容、怜爱,也可表示对他人轻慢或者歧视。
这种目光不宜多用,并且要慎用。
教师在讲课时,多处于位置比较高的讲台之上,不自觉地便成了俯视,一方面是观察学生的方便,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利用俯视的目光建立自身的威信。
二、注视的部位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注意的部位。
注视他人的部位不同,不仅说明自己的态度不同,也反映着双方关系有所不同。
教师在与同事走近之时,面试人员在初次见到评委之时,都要严格遵守目光注视的基本常识。
例如,不宜“目中无人”,不宜过多地注视其头、腿、脚部与手部。
江苏扬州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礼仪教师的目光

江苏扬州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礼仪教师的目光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会及时发布历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及真题,及相关复习备考资料,配套练习题等供考生巩固学习,助力广大考生在2014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同样,在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师的眼睛目光尤为重要,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您为人正直,如果眼神飘浮不定,学生会觉得您缺乏可信度。
教师在交往中,特别是和学生的交往中,若想获取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讲话,面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目光禁忌学生渴望教师的目光是鼓励的,因为它能给学生以自信和力量,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
他们从这种目光中得到鼓励,迎着这种目光,他们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张扬个性。
(1)忌责怪的目光。
这种目光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抗,割裂师生间的友谊,使两者矛盾激化,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2)忌漠视的目光。
只顾做自己的事,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
孩子是天真的,想说的时候就会说,当讲话出现被孩子打断、或中间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活动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要学会倾听,让孩子表达。
漠视目光极易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致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自卑心理,任何活动都不敢积极参与,甚至对任何事情都缺乏信心和兴趣,沉默寡言,最终导致性格上的孤僻、冷漠、自私。
(3)忌呆板的目光。
眼睛转动稍快表示有活力,但如果太快则表示不真诚、给人不庄重的印象,同时,眼睛也不能转得太慢,否则为“缺乏生气”。
(4)忌看完学生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
(5)忌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夷。
二、教师的目光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交流时,往往借助于目光传递教学信息,有人称之为教师的眼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礼仪篇:教师的目光
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与学生交往时,双眼应以祥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仪,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您为人正直,如果眼神飘浮不定,学生会觉得您缺乏可信度。
教师在交往中,特别是和学生的交往中,若想获取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讲话,面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一、教师的目光
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交流时,往往借助于目光传递教学信息,有人称之为教师的眼语。
眼语的构成,一般涉及目光的角度、部位、时间、方式、变化等五个方面。
(一)目光的角度
在注视他人时,目光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与交往对象的亲疏远近。
注视他人的角度,通常有以下三种∶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即视线呈水平状态的注视。
一般适用于普遍场合的交流与对话,或者是身份、地位基本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如教师同事之间的交谈或者课题研讨。
仰视,即主动居于低处,抬眼向上注视他人。
它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之时。
参加面试的人员,倘如碰到比较年长的评委,可以适当地采用这种眼光,表示对评委的尊重。
俯视,即抬眼向下注视他人,一般用于身居高处之时。
它可以对晚辈表示宽容、怜爱,也可表示对他人轻慢或者歧视。
这种目光不宜多用,并且要慎用。
教师在讲课时,多处于位置比较高的讲台之上,不自觉地便成了俯视,一方面是观察学生的方便,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利用俯视的目光建立自身的威信。
(二)注视的部位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所及之处,就是注意的部位。
注视他人的部位不同,不仅说明自己的态度不同,也反映着双方关系有所不同。
教师在与同事走近之时,面试人员在初次见到评委之时,都要严格遵守目光注视的基本常识。
例如,不宜“目中无人”,不宜过多地注视其头、腿、脚部与手部。
通常允许注视他人的常规部位有以下几处∶额头、双眼’、眼部至唇部、眼部至肩部等。
如与学生谈话时,眼睛注视对方双眼到嘴巴的“三角区”。
(三)注视的时间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与熟人相处时,注视对方时间的长短,往往十分重要,在交谈中,听的一方通常应当多注视说话的一方,一表示友好,重视,以及对其多谈话题感兴趣,
若对对方表示友好,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的时间三分之一左右
若对对方表示关注,或者是表示感兴趣时,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
若注视对方的时间不到相处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表明你对学生、对谈话都不感兴趣总之,教师可以通过留意注视时间长短,判断自己的讲课是否受学生和评委欢迎,判断自己的行为处事是否会给别人带来不悦的情绪
(四)注视的方式
注视他人,在交际场合可以有多种方式的选择。
教师在注视方式上应当有所把握,切不可因为注视方式的不妥而影响工作或交流。
教师比较常用的注视的方式有直视、凝视、环视、盯视等。
(1)直视,即直接地注视交往对象,它表示认真、尊重,适用于各种情况。
若直视他人双眼,
即称为对视。
如在和亲近的人谈话(与学生单独交谈)时,可以注视他(她)的整个上身,显示自己大方、坦诚,或是关注对方。
(2)凝视,是直视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全神贯注地进行注视。
它多用于表示专注、恭敬。
另外,正视的时间过长,会变为凝视。
教师在课堂中不能长时间注视某位学生,否则,学生会认为自己可以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不能专心听讲。
对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的学生,教师可以凝视他几秒钟,待双方目光接触以后再移开,这样既起到了告诫的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环视,即有节奏地注视身边不同的人员或事物。
它表示认真、重视,适用于同时与多人打交道,表示自己“一视同仁”。
环视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目光。
(4)盯视,即目不转睛,长时间地凝视某人的某一部位。
师生在交谈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脸部,以示尊重别人,但是,当双方缄默无语时,就不要再一直看着对方的脸。
因为双方无话题时,本来就有一种冷漠、踌躇不安的感觉。
如果此时您注视学生,势必使对方显得更尴尬。
另外,还有一些注视的方式,教师应尽量少用。
扫视表示好奇、吃惊,不可多用,但打量学生的时候可用;睨视即斜着眼睛注视,多表示怀疑、轻视,一般要忌用;他视表示胆怯、害羞、心虚、反感、心不在焉,是教师平时所不宜采用的一种眼神。
(五)目光的变化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视线、眼神都是时刻变化的,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眼皮的开合,人的内心情感变化会随着眼皮的开合也产生改变,如瞪大双眼,表示愤怒、惊愕,睁圆双眼,则表示疑惑、不满、第二:眼球的转动,若反复转动,表示在动心思:若其悄然剂动,则表示向人有所暗示,第三:瞳孔的变化,瞳孔的变化往往是显而易见,但它却不由自主地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平时,他的变化不多,若突然变大,发出光芒,目光炯炯时,表示惊奇、喜悦、感兴趣:若突然缩小,双目黯然无光,即所谓双目无神时,则表示伤感、厌恶、毫无兴趣
注视的变化虽然难以察觉,但是细心的教师却非常会利用一些目光的变化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时,会感到很尴尬,怕同学们嘲笑,藐视他,这时老师不要看着他的脸,或是看一眼后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呈现出老师对你错误的回答并不在意,下次努力便可以,同样,教师用目光的变化可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用热情的目光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目光禁忌
学生渴望教师的目光是鼓励的,因为它能给学生以自信和力量,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
他们从这种目光中得到鼓励,迎着这种目光,他们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张扬个性。
(1)忌责怪的目光。
这种目光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抗,割裂师生间的友谊,使两者矛盾激化,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2)忌漠视的目光。
只顾做自己的事,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
孩子是天真的,想说的时候就会说,当讲话出现被孩子打断、或中间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活动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要学会倾听,让孩子表达。
漠视目光极易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致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自卑心理,任何活动都不敢积极参与,甚至对任何事情都缺乏信心和兴趣,沉默寡言,最终导致性格上的孤僻、冷漠、自私。
(3)忌呆板的目光。
眼睛转动稍快表示有活力,但如果太快则表示不真诚、给人不庄重的印
象,同时,眼睛也不能转得太慢,否则为“缺乏生气”。
(4)忌看完学生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
(5)忌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