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2017年8月一、编制目的为落实公司低压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有效指导低压电网建设改造方案编制及后续项目管理,保证低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依据国网公司《配电网建设改造立项技术原则》(运检三〔2016〕25号)、《北京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智能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细则》,制定本技术原则。
二、建设目标逐步实现低压线路标准化、设备监测智能化、消除异常台区,提升低压设备状态监测和运维管控水平,建成坚强可靠智能的低压配电网。
具体目标:1.低压线路标准化。
全面提升低压线路供电能力,切实满足低压线路负荷需求;消除裸露、破损及老旧等问题低压线路,实现低压线路全绝缘化;完成接户线标准化改造,淘汰影响安全运行的低压设备,优化低压接线方式,建立低压联络。
2.设备监测智能化。
以智能配电终端为核心,通过与智能电表、无功补偿装置、低压监测单元等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提升台区及低压配电网的可观可测水平,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综合分析与判断。
3.消除异常台区。
有效满足台区负荷需求,消除配电变压器重过载、低电压、三相不平衡。
对低压线路以台区为单位进行整体改造,确保改造后的台区达到标准化要求。
以“建设坚强可靠低压配网”为目标,以提升“供电能力、健康水平”为重点,开展低压配网的建设改造工作。
1.紧密结合地区电网规划。
低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应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与上级高压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与市政工程、业扩工程相结合,与拆迁改造计划紧密联系。
2.改造后为电动汽车接入等预留充足的容量和间隔。
3.低压通信以电力线宽带载波为主要通信手段,成熟地区、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可采用光纤通信。
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
依据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严格核查配电变压器、低压开关柜、低压电缆、低压架空线等主要设备的运行年限、运行状态,合理界定是否需要改造,防止发生“搭车改造”、不合理拆建情况。
配网技术导则

第一部分1 适用范围本部分技术导则适用于年售电量超过一百亿千瓦时的地区的配电网建设与改造.2 建设改造的基本技术原则2.1通过对城市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力争对用户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6%,电压合格率达到98.5%,配网线损小于5%. 2.2中压配电网应依据高压变电站的分布和参照城市行政区、县,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
分区配电网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应交错重叠.2.3中压配电网应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其准则是:(1)当任何一个变电站10千伏开关柜计划检修停运时仍能保持向用户继续供电。
对于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当主供电源中断时,可经自动或手动操作即时转电,对于非重要负荷,事故停运时通过操作能保持向用户继续供电(操作时间不大于 2.5小时),不过负荷,不限电;(2)新用户工程按计划接入电网不致于使全线用户停电。
2.4中压配电网的主干线应形成环形网络,开环运行,以便在计划检修或事故情况下能够转供部分负荷,缩小停电范围。
2.5中压配电网应具有一定备用容量,一般应有三分之一裕度,当负荷转移时不致于使配电网的各元件过载。
2.6中压配电网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新建的主干线、开闭所和配电站的土建均应按10年到20年发展需要的规模一次建成。
2.7为提高高压变电站10千伏馈电线的利用率,应尽量减少以专用线路向用户供电,新用户报装配电变压器容量未达到7000千伏安者,一般不提供专线。
有些重要用户虽然容量未达到7000千伏安,但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用户共同接入同一线路,此线路不再接其他公用负荷。
2.8城市道路网是城市配电网建设的依托,每条道路至少应留一条线路路径。
城市主、次干道均应留有电缆敷设位臵,有些干道还应留有电缆隧道或排管位臵。
道路交叉处可按规划线路数敷设足够数量的电缆管。
2.9中压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市区及县城一般控制在3千米以内,近郊地区控制在5千米以内。
2.10 扩大中压配电网的覆盖范围,控制低压配电网供电半径.配电变压器宜采用多布点、小容量。
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1.安全可靠性原则:在配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必须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并且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施工计划,考虑到电网的负荷需求、用户用电特点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进行系统设备的优化选型,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2.经济性原则:在进行配电网建设改造时,需要考虑工程的经济性。
即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和技术,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
同时,还需要考虑工程的运行维护成本,对长远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
3.灵活性原则:在进行配电网建设改造时,需要考虑未来电网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即在建设初期,应考虑电网的扩容能力,为未来的供电需求做好准备。
此外,还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用电需求和应对电网故障的处理。
4.环境可持续性原则:在配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尽量采用环保的技术和设备。
比如,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能耗、低排放的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5.绿色能源利用原则: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配电网建设改造需要充分考虑绿色能源的利用。
比如,在设计电网时,要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利用方式,提高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的并网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力储能技术,提高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
6.智能化原则:在进行配电网建设改造时,可以应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
例如,采用远程监控、自动调节和智能配电技术,能够实现对电网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预警和解决潜在问题。
总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是为了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灵活可扩展,绿色能源利用和智能化管理。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推动配电网的现代化发展。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网(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网(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5]1899号)(简称“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家电力[2015]290号)(简称“行动计划”)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工作部署,为落实好公司《关于印发<南方电网公司加快配电网(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南方电网计[2015]91号文)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相关要求,抓住机遇,建设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配电网络,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一、工作思路根据公司加快配电网(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公司优化主网、做强配网、升级农网的总体原则,结合公司配电网现有网架和装备水平,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客户全方位服务水平为中心,完善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加强配电网网架结构、提高装备水平、提高配电自动化覆盖度、减少低电压台区、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为主要措施,逐步建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结构合理、适度超前、智能环保的现代化智能配电网。
实行差异化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户性质和环境要求等情况,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合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提升最后一公里供电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表1 配电网建设改造关键指标表指标单位2014年2017年2020年1.供电可靠率% 99.35 99.75 99.86其中:中心城市(区)% 99.95 99.98 99.99 城镇% 99.80 99.90 99.93乡村% 99.16 99.71 99.852.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小时57.0 22 12其中:中心城市(区)小时 4.4 2 0.8 城镇小时17.5 9 6.4乡村小时73.6 25.5 13.53.综合电压合格率% 98.50 98.85 99.20其中:中心城市(区)% 99.94 99.96 99.97 城镇% 96.92 97.95 98.79乡村% 96.50 96.80 97.304.110kV及以下线损率% 6.25.05 5.005.乡村户均配变容量kVA 1.55 1.9 2.06.配电自动化覆盖率% 20 50 90三、重点方向(一)完善公司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供电可靠性需求,整合和优化已有标准化成果,对公司现有配电网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及时修订完善,补充新能源、微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完备的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2020年前完成公司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修订。
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分出的干线向各个用户供电的电力系统。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改善供电可靠性和能效,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成为当前电力行业的重中之重。
在进行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技术原则。
首先,基于用户需求的原则。
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应该以用户的用电需求为中心,根据不同用户的用电类型、负荷特点和用电特点来确定电力设备的规模和功能。
例如,对于高能耗行业,应该考虑增加变电站和设备容量,以满足其大负荷的需求;对于居民区和商业区,应该采用低压供电方式,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节能效果。
其次,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目的是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
因此,在选择配电设备和技术时,应考虑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例如,可以采用新型的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对电力负荷的精确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
第三,灵活可调的原则。
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应具备灵活可调的性能,能够适应未来电力需求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可以利用现代电力设备和通信技术,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控制,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另外,应考虑到技术更新的可能性,选择具备可升级和扩展的设备和技术。
第四,安全可靠的原则。
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必须注重安全第一原则,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选择设备和技术时,应考虑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采用自动化设备和保护装置,实现对供电系统的智能监控和故障定位,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节能环保的原则。
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应注重节能和环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可以采用新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污染。
同时,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考虑节约能源和减少能量损失的措施,例如合理布局和优化线损。
综上所述,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应遵循用户需求、经济效益、灵活可调、安全可靠和节能环保等技术原则。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智慧电厂)

6、10kV电缆设备选型:
供电区域类型
10kV电缆变电 站出线截面
10kV电缆主干 10kV电缆分支线截
线截面
面
A、B、C类 D类
≥300 ≥300
≥300
≥150
(300)
(240)
≥150
≥120
(300、185) (185、150、120)
明确要求采用电缆线路地区;A类供电区域及B、C类重要供电区
网调和各省应分别编制所辖电网的稳 定运行 规程, 省调应 将对网 调调管 辖系统 安全运 行有影 响的运 行方式 报网调 批准。 稳定运 行规程 一般两 年修订 一次, 遇电网 结构有 重大变 化时应 及时修 订。网 调和省调各自负责所辖电网安全稳定 措施的 制定, 并承担 相应的 安全责 任。
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10、配电室
⑴ 选址 新建小区原则上应使用配电室。配电室选址原则上应设置在地面 以上,尤其地势低洼、可能积水的场所不应设置地下配电室;如受 条件所限,配电室可设置在地下,不应设置在最底层。 ⑵ 基本技术要求 配电室进线选用负荷开关柜,配出一般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 合电器用于保护变压器,变压器绕组联结组别应采用Dyn11,变压 器容量一般选用630kVA(油浸式)、800kVA(干式)。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二、参考标准 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10370)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 配电网运维规程(Q/GDW 1519) 10kV及以下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改造创建活动验收细则(国家电 网运检三[2017]8号) 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需求编 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运检三[2017]91号)
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印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的通知-国电农[1999]191号
![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印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的通知-国电农[1999]191号](https://img.taocdn.com/s3/m/b446081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2.png)
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印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的通知正文:---------------------------------------------------------------------------------------------------------------------------------------------------- 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印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的通知(1999年4月15日国电农[1999]191号)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保证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质量,使各地在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中,有一个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达到控制建设规模,防止盲目追求过高建设标准、降低工程造价和保证农网安全的目的,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及时告国家电力公司农电部。
附件: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附件: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第一章总则1.1为搞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工作,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节能的目的,满足农村用电增长的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农村配电网现代化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1.2农网改造选用的设备必须是通过省部级或相应级别鉴定的国产设备,应优先选择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电力公司推荐的产品。
1.3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的情况,在保证用电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1.4农网改造工作应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规程和规范。
第二章总体要求2.l农网改造工程,要注重整体布局和网络结构的优化,应把农网改造纳入电网统一规划。
2.2农网线路供电半径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400V线路不大于0.5kIIlplOKV线路不大于l5KⅢJ5KV线路不大于40kmzllOKV线路不大于l50km。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10.09.14•【文号】国能新能[2010]306号•【施行日期】2010.09.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306号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做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明确技术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我局组织制定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国家能源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四日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第一章总则1.1为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升级)工作,达到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目的,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1.2农网改造升级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变(配)电站的布局及高、中、低压配电网主干线路的建设应满足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要求,避免重复建设。
1.3农网改造升级应按照“安全可靠、技术适用、减少维护,节能环保”的原则,采用成熟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产品。
1.4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规程和规范。
第二章总体要求2.1农网改造升级应充分考虑城镇、乡村等不同类别区域负荷特点、供电可靠性要求和区域发展规划,合理优化网架结构。
2.2农网改造升级应积极采用“三通一标”(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2.3对于特殊地段、具有高危和重要用户的线路、重要联络线路,可实行差异化设计,提高农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4农网改造升级应适度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重点开展新能源分散接入、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农村用电信息采集等试点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缆线路
双环网、单环网 单环网 —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2、10kV供电半径:
供电区域类型
A、B C D
供电半径
不宜超过3km 不宜超过5km 不宜超过15km
偏远地区供电半径可根据需要经过计算确定。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3、10kV负载率控制:
接线方式 架空单联络 架空3分段3联络 电缆单环网 电缆双环网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9、箱式变电站 原则上不采用美式箱变,任何场合不得采用环网型美式箱变。 一般配置单台变压器,配出一般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用于保护变压器,变压器绕组联结组别应采用Dyn11,变压器容量 一般选用630kVA;箱式变电站低压配置塑壳式断路器保护。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10、配电室
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目录 1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2 配网建设改造实施重点 3 “一步到位”基本原则 4 “一步到位”实施细则 5 结语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技术原则分为四个部分: 一、总则 二、参考标准 三、主要技术原则 四、典型技术方案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二、参考标准 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10370)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 配电网运维规程(Q/GDW 1519) 10kV及以下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改造创建活动验收细则(国家电 网运检三[2017]8号) 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需求编 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运检三[2017]91号)
⑴ 选址 新建小区原则上应使用配电室。配电室选址原则上应设置在地面 以上,尤其地势低洼、可能积水的场所不应设置地下配电室;如受 条件所限,配电室可设置在地下,不应设置在最底层。 ⑵ 基本技术要求 配电室进线选用负荷开关柜,配出一般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 合电器用于保护变压器,变压器绕组联结组别应采用Dyn11,变压 器容量一般选用630kVA(油浸式)、800kVA(干式)。
配网建设改造可研阶段实施重点
2. 紧迫性: 截至2016年底,xx农村户均配变容量仅1.23,低于国网平均水平,
也低于中部其他几个省份,距离完成2.0千伏安/户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提升农村户均配变容量将始终是公司农网投
资的重点。 国网平均 xx 江西 湖北 河南 四川 重庆
6、10kV电缆设备选型:
供电区域类型
10kV电缆变电 站出线截面
10kV电缆主干 10kV电缆分支线截
线截面
面
A、B、C类 D类
≥300 ≥300
≥300
≥150
(300)
(240)
≥150
≥120
(300、185) (185、150、120)
明确要求采用电缆线路地区;A类供电区域及B、C类重要供电区
400
185
70-120
200
120
50-120
100及以下
70
35-70
低压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低压架空线路的绝缘化改造应结合“卡 脖子”、“重过载”、“低电压”、“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治理开展, 不宜开展单纯的低压线路绝缘化改造。
低压电缆线路一般选用交联聚乙烯铝芯电缆,干线截面不宜小于 240mm²,也可采用相同载流量的铜芯电缆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四、典型技术方案
(一) 10千伏网架改造 (二)村网改造 (三)户表改造 (四)配电自动化 (五)低压配电网接地型式和保护 (六)防雷 (七)分布式电源接入
配网建设改造可研阶段实施重点
一、在规划、可研阶段,应优先提升农村户均配变指标
1、政治性: 至2020年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0千伏安,是国务院《转发国家
域;走廊狭窄,架空线路难以通过而不能满足供电需求的地区;对供电
可靠性要求较高并具备条件的经济开发区;经过重点风景旅游区的区段;
电网结构或运行安全的特殊需要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7、380/220V线路设备选型:
低压架空线路主干线截面应按远期规划一次建成,以满足远期发展 用电负荷的要求。
配变容量(kVA) 主干线(mm2) 分支线(mm2)
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 通知》的要求,也列入了国网公司与省政府签订的《“十三五”农网改造 升级工程合作协议》。是公司落实国家的农网改造升级总体目标、履行对 省政府承诺的重要指标。
另外,也很可能成为省发改委开展年度农网工程整体验收,或者各 级政府监管部门督查农网改造建设效果的一把“标尺”。
主干线导线截面 (含联络线)
240
C
240
D
120
分支线导线截面
120、95 95、70 95、70
规划中要形成联络的分支线,可按主干线标准建设 10kV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
供电区域类型
A、B、C D
主干线导线截面 (含联络线)
240
240、120
分支线导线截面
120 95、70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三、主要技术原则 1、10kV网架:
供电区域类型
架空线路
电缆线路
A、B C D
三分段三联络 多分段适度联络
多分段单联络
双环网、双射、单环网 单环网 —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严禁跨越高速铁路、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等。
供电区域类型
A、B C D
架空线路
三分段单联络 三分段单联络 三分段单联络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8、电杆
⑴ 10kV线路 规划A、B、C、D类供电区域10kV架空线路一般选用12m、15m 或18m环形混凝土电杆;山区必要时可选用10m环形混凝土电杆。 环形混凝土电杆一般应选用非预应力电杆,交通运输不便地区可采 用轻型高强度电杆、组装型杆或窄基铁塔等。 ⑵ 380/220V线路 各类供电区域低压架空线路选用8m、10m环形混凝土电杆,必 要时可选用12m环形混凝土电杆,环形混凝土电杆一般应采用非预 应力电杆,交通运输不便地区可采用其他型式电杆。考虑负荷发展 需求,可按10kV线路电杆选型,为10kV线路延伸预留通道。
负载率
50% 70% 50% 50%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4、380/220V供电半半径
不宜超过150m 不宜超过250m 不宜超过400m 不宜超过500m
偏远地区零散用户供电半径应根据需要经计算确定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5、10kV架空线路设备选型:
供电区域类型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