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课件.doc
配电网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

6 配电网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6.1 供电区分类按照《配电网“十二五”规划设计指导意见》,结合地区总体规划合理划分供电区类别,,制定合适的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因地制宜的开展配电网规划和建设改造。
开封市供电区域分为市中心区、市区、城镇、农村四种。
市中心区:指市区内人口密集以及行政、经济、商业、交通集中的地区。
市区:城市的建成区及规划区,远郊区(或由县改区的)仅包括区政府所在地、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范围。
城镇:市辖供电区范围内远郊区。
县级供电区范围内县(县级市)城区(含建成区和规划区),产业集聚区。
农村:以农业产业(指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的地区,含县级供电区范围内乡、镇地区。
市中心区、市区、城镇、农村四种供电区域的划分不交叉、不重叠。
配电网规划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
规划区域的规划标准划分为A、B、C、D四类,每类规划标准应满足相应的规划目标和建设标准。
A类标准: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的政治或经济中心区,以及高新科技工业园区;B类标准: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生产生活集中区和一般工业园区;C类标准:用于对供电可靠性有一定要求的生产生活相对集中区;D类标准:用于农业经济活动区。
根据河南省“十二五”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开封市辖供电区的汴西新区属于A类供电区,开封市辖供电区的其他区域(不含汴西新区)属于B类供电区,五县级供电区的城镇属于C 类供电区,农村属于D类供电区。
6.2 规划目标根据负荷预测,并结合配电网的现状,对不同类别的供电区类型分别提出配电网的线损率、供电可靠率、电压质量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一户一表率”、“农村居民户通电率”等社会性指标,在规划期内所应达到的目标。
阐述规划期内重点解决的问题。
为便于实现远近结合,通过远近目标指导近期规划建设,配电网发展目标也可在先提出远景(2020年)目标的基础上,给出规划期内应达到的目标。
至2009年杞县最大负荷为100MW,由负荷预测可知,2010年杞县电网最大负荷为120MW,至2012年可达163MW,2015年为200MW。
07配电网规划PPT优秀课件(2024)

净现值法(NPV)
2024/1/29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来 评估经济性,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
项目风险。
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在静态投资回收期法的基础上,引入 折现率来反映资金时间价值,使评价 结果更为准确。
内部收益率法(IRR)
通过计算项目未来现金流的内部收益 率来评估经济性,反映了项目的盈利 能力。
10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电容量规划
新能源接入对配电网 的影响
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接 入配电网后会对电网运行产生一定影 响。包括电压波动、频率变化、谐波 污染等问题。
考虑新能源接入的变 电容量规划策略
在变电容量规划中充分考虑新能源接 入的影响,制定相应策略。包括提高 变电设备的调节能力、配置储能设备 平抑新能源波动、优化新能源并网方 式等措施。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配电网故障的智能诊断和预警 。
智能优化调度
利用智能算法,实现配电网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4/1/29
22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
2024/1/29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
01
自动化技术为智能化提供数据基础,智能化技术提升自动化水
平。
配电网向主动配电网发展
2024/1/29
12
网架结构类型及特点
01
02
03
辐射型网架结构
简单、经济,但供电可靠 性较低,适用于小城市和 农村地区。
2024/1/29
环网型网架结构
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 灵活性,但投资和维护成 本较高,适用于大中城市 和重要负荷地区。
链式网架结构
介于辐射型和环网型之间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经 济性,适用于城市郊区或 中等负荷地区。
配电网规划PPT学习教案

变电站的站址选择基本原则
接近负荷中心 使地区电源布局合理。 高低压各侧进出线方便。 站址地形、地貌及土地面积应满足近期建设
和发展要求。 确定站址时,应考虑其与邻近设施的相互影
响。 交通运输方便。 其他。所选站址应具有可靠水源,排水方便,
并且应满足施工条件方便等。
第5页/共24页
变电站数量的确定
第1页/共24页
3配电网规划流程
配电网络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负荷预测。 (2)确定网络的系统模型。
(3)效益评估。
配电网规划的流程可简化如下: (1)原始资料的收集准备。
用户用电需要、用户电压要求、用户供电可靠 性要求、用电负荷分布、变电站站址要求、地区环 境要求、现有配电网的改造计划、输电网规划。 (2)确定可能的配电规划方案。 (3)经济性评价。
具有中介点的放射状接线
该接线使离电源点比较远的变电站可 以通过 中介点 获得电 源,减 少了电 源的出 线仓位 。
第16页/共24页
一、高压配电网接线模 式
三回路全放射状接线
因为采用了三回电源对某一个变电站 供电, 考虑到 现在的 电月设 备本身 可靠性 较高, 因此该 接线模 式的可 靠性可 以满足 城市供 电。
该接线的供电可靠性满足n-1原则,设 备利用 率为50%。
单环形接线
第17页/共24页
一、高压配电网接线模 式
4×6网络接线
双侧电源单断路器手拉手接线
第18页/共24页
二、中压配电网接线模 式
单电源辐射状接线
单侧电源双T接 线
第19页/共24页
二、中压配电网接线模 式
不同母线电源连 接开关站接线
第11页/共24页
(4)网络运行费最小原则
(电力系统规划讲课)第10章 配电网规划

一、配电网规划特点
➢接线模式多样,呈辐射状结构运行。
➢电源供应的不确定性。
➢环境对配电网络的要求,如外形协调、电磁干扰、 入地化等。
➢政策法规的变化如用电制度的规定,利率的调整 及变化,规程、导则的变化,各种运行参数的调整 等。
二、配电网规划流程
配电网络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负荷预测。 ➢确定网络的系统模型。 ➢效益评估。
确定可能的配电 规划方案
经济性评价
确定最优配电 规划方案
用户负荷分布 变电站选址条件 地区环境要求 现有配电改造计划
配网规划的流程
7.2 配电网的接线模式
选择何种网络接线模式一般需要考虑如下一此因素: ➢安全可靠性。 ➢经济性。 ➢灵活性。 ➢延续忡。 ➢可发展性。 ➢运行管理的方便及操作的简单。 ➢其他。
一; ◦ 地区:面积较大,在地理上行政管理上相对独立的区域
,如城镇,开发区等。
➢ 功能块和地块是负荷统计的基础, 规划至少应细
化到地块。
27
负荷预测
➢ 按地块或功能块进行负荷预测,形成相应的负荷点。
分割供电区域
➢ 根据各负荷点的情况,将他们划分到不同的供电区域中, 并规划相应的变电站。
28
4.4 配电网规划
一、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
单侧电源3T接线 主要优点是简单、投资省,有较高的可靠性。设备利用率 比较高,变电站可用容量为67%。变压器高压侧为线路变 压器组接线,架空线和电缆线均适用。
具有中介点的放射状接线 该接线使离电源点比较远的变电站可以通过中介点获得 电源,减少了电源的出线仓位。
三回路全放射状接线 因为采用了三回电源对某一个变电站供电,考 虑到现在的电月设备本身可靠性较高,因此该 接线模式的可靠性可以满足城市供电。
配电网系统规划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应用

配电网系统规划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应用发布时间:2021-04-28T10:56:07.353Z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33期作者:邓皓[导读] 摘要:配电网系统规划设计,首先,要保障配电网与输电网协调发展,确保配电网系统与输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电网输送的经济性、节能性,全方位、立体化地保障用户的用电需要,以便实现电网和经济的同步良性发展。
(国网南昌市青山湖区供电公司江西南昌 330029)摘要:配电网系统规划设计,首先,要保障配电网与输电网协调发展,确保配电网系统与输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电网输送的经济性、节能性,全方位、立体化地保障用户的用电需要,以便实现电网和经济的同步良性发展。
基于此,现就配电网系统规划设计遵循的基本发展应用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配电网系统规划设计;存在问题与缺点;基本原则;发展应用;现阶段,配电网系统的合理规划对于促进配电网系统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地规划配电网系统能实现电力供应的高效率。
电网规划设计其根本是为实现科学的电网投资资源的配置,以确保配电网系统在近期、中期、远期均达到全方位发展,实现配电网系统的低成本、高质量、低损耗、高效率的运行。
1传统的配电网系统规划设计应用缺点1.1技术设备未更新换代。
技术设备是配电网规划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
若行业技术装备性能差,不但影响配电网规划设计进度,还会影响整个配电网规划质量。
从当前情况分析,行业使用的技术设备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一部分工作人员认为,维修保养技术设备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未指派专人维修这些电力技术设备;此外,一些行业缺少与之相适应的设备检修制度,更未按时维修养护技术设备。
致使行业技术设备老化严重,又未及时更新换代,导致技术设备实用价值大打折扣,在支撑规划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明显不足。
1.2 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正在积极将智能电网运用到电力技术和配电网系统规划设计中,不但需要引入和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且更需要与之相适应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队伍。
配电网技术规划原则

配电网技术规划原则1.1 配电网规划是地区总体规划和地区电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各项发展规划相互配合、同步实施,落实规划中所确定的线路走廊和地下通道、开关站、配电室及环网单元等供电设施用地。
1.2 江苏现有配电网主要包括10(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
配电网规划发展的目标是与110千伏高压配电网、220千伏和500千伏输电网协调发展,满足江苏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在确保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资产利用效率。
1.3配电网规划的编制,应从调查研究现有配电网入手,分析负荷增长的规律,解决电网的薄弱环节,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做到近期与远期相衔接,新建和改造相结合;在电网运行安全可靠和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配电网发展、技术领先、装备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目标。
1.4 公用架空线路现阶段仍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发展电缆网络,电缆通道的建设宜与地区规划建设同步实施。
1.5 城市繁华地区架空线路的入地改造应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入地电缆工程应与市政道路等建设同步实施,应本着谁主张、谁出资的原则,入地后的供电规模和供电功能不低于原设计水平,并考虑远期的发展。
1.6 配电网规划应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协调发展、标准统一,有明确的分期规划目标。
应充分考虑市中心区、市区、城镇及农村等不同区域的负荷特点和供电可靠性要求,合理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规范化网架结构,实施后达到以下水平:(1)具有充足的供电能力,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负荷增长的需求,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和供售电量的增长。
(2)配电网与上级输电网相协调,各级变电容量相协调,有功和无功容量相协调,二次规划与一次规划相协调,各电压等级短路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
(3)网架结构可靠合理、分层分区清晰,有大致明确供电范围,运行灵活,有较强的负荷转移能力和适应性,具备一定的抵御各类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

配电网规划得主要原则城市电网规划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据,强调其整体及长期得合理性与适应性。
一些影响整个电网结构得技术原则,如电压等级、可靠性、变压器负载率、变电所最佳容量、一次接线方式与电网允许短路容量等,都应遵循既定“原则”,同时在具体条件下应有适当得灵活性。
因为我国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情况各有不同,另外,技术原则本身也受时间、地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与电力工业状况诸因素得影响与制约,所以,要强调“原则”,但要把“原则”瞧成随时代而进步、发展得结果。
这点应就是讨论下面各条原则得出发点、一、城市电网电压等级目前,我国省会城市与沿海大中城市基本上已建成220kV超高压外环网或双网,经过多年得改造,基本上形成了220/110(66)/10/0、38kV或220/35/10/0。
38kV四级输配电压,一般称220kV为送电电压,110、66、35kV为高压配电电压,10kV为中压配电电压,380/220V为低压配电电压。
各级电压电网得功能因城市规模不同而异。
电压等级就是根据技术经济综合论证确定得,它与国家得经济发展,尤其就是电气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城市经济得迅速发展,电力负荷大幅度上升,有得城市负荷密度已达3~4万kW/km2,个别小区高达几十万kW/km2。
所以,增大配电网容量就是目前城网得突出任务,其中提高城网配电电压成为大家关注得问题。
尽量简化城网得变压层次,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得经济效益与可靠性、同一电网各级电压要匹配合理,相邻两级电压差不应太小,此外还要考虑变压器容量大小得协调,以免上一级变电站因容量太大而使低压侧出线多而发生困难。
二、供电配电系统得可靠性供、配电可靠性就是指对用户连续供电得可靠程度。
在城网规划中,应从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准则与满足用户用电要求两方面来考核、(1)我国规定城市配电网必须满足“N- 1"准则,具体就是指:○1高压变电所中失去任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配电网供电;错误!高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变电所中一组降压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外处不停电,不得发生电压过低,不允许设备过负荷,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3低压电网中当一台变压器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尽快将完好得区段在规定时间内切换至邻近电网恢复供电、(2)对满足用户用电程度得规定就是:○1两回路供电得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错误!三回路供电得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70%用电;错误!一回路与多回路供电得用户电源全停电时,恢复供电得目标时间为一回路故障处理时间;错误!开环网络中得用户,环网故障时需通过电网操作恢复供电得,其目标时间为操作所需时间。
第4章 配电网规划-----------------------更新

4.2 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例:
三侧电源链型辐射混合型3T接线
广州特色的3T接线
以下给出广东电网各具特色的高压配网接线方式。
4.2 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Π
Π
链型接线一般采取带母线Π接方式
1
4.2 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Π
Π
2
4.2 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3
4.2 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
Π
Π
Π
环型接线一般采取带母线Π接方式
任1台变压器停运,其余变压器不过负荷
任一主变跳闸,10kV自动装置进行恢复
4.1 概 述
110kV接线方式与截面选择
(1) A类供电区 双链接线网络,一般链接2座变电站,采用截面积为800、1000mm2 的交联电缆。三T接线网络,一般可T接3座变电站,主干线采用截面积为 1000、1200mm2的交联电缆,分支线路采用截面积为300mm2的交联电缆。 若采用架空线路,导线为LGJ-2×240,分支线路采用LGJ-300导线。 (2) B类供电区 双回辐射式接线网络,一般链接2座变电站,采用LGJ-400、LGJ-630 架空线;若链接3座变电站,可采用LGJ-2×240架空线。三T接线网络,一 般T接3座变电站,主干线采用LGJ-630、LGJ-2×240架空线,分支线路采 用LGJ-300架空线。
以下介绍配网变电站和线路选型概况。
4.1 概 述
110kV变电站主变选择
一般采用有载调压变 110/10.5kV,调压抽头为:±8×1.5%kV 110/11kV,调压抽头为:(+10~-6)×1.5%kV A类供电区采用3、4台63MVA变压器 B类供电区采用3、4台50、63MVA变压器 C类供电区采用2、3台40、50MVA变压器 D类供电区采用2、3台40MVA变压器 E类供电区采用2台20MVA变压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城市电网规划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据,强调其整体及长期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一些影响整个电网结构的技术原则,如电压等级、可靠性、变压器负载率、变电所最佳容量、一次接线方式和电网允许短路容量等,都应遵循既定“原则”,同时在具体条件下应有适当的灵活性。
因为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情况各有不同,另外,技术原则本身也受时间、地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和电力工业状况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要强调“原则”,但要把“原则”看成随时代而进步、发展的结果。
这点应是讨论下面各条原则的出发点。
一、城市电网电压等级目前,我国省会城市和沿海大中城市基本上已建成220kV 超高压外环网或双网,经过多年的改造,基本上形成了220/110(66)/10/0.38kV 或220/35/10/0.38kV 四级输配电压,一般称220kV 为送电电压,110、66、35kV 为高压配电电压,10kV 为中压配电电压,380/220V 为低压配电电压。
各级电压电网的功能因城市规模不同而异。
电压等级是根据技术经济综合论证确定的,它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电气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由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负荷大幅度上升,有的城市负荷密度已达3~4 万kW/km 2,个别小区高达几十万kW/km 2。
所以,增大配电网容量是目前城网的突出任务,其中提高城网配电电压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尽量简化城网的变压层次,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
同一电网各级电压要匹配合理,相邻两级电压差不应太小,此外还要考虑变压器容量大小的协调,以免上一级变电站因容量太大而使低压侧出线多而发生困难。
二、供电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供、配电可靠性是指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
在城网规划中,应从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和满足用户用电要求两方面来考核。
(1)我国规定城市配电网必须满足“N —1”准则,具体是指:○1 高压变电所中失去任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配电网供电;○2 高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变电所中一组降压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外处不停电,不得发生电压过低,不允许设备过负荷,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3 低压电网中当一台变压器或电网发生故障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尽快将完好的区段在规定时间内切换至邻近电网恢复供电。
(2)对满足用户用电程度的规定是:○1 两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2 三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70%用电;○3 一回路和多回路供电的用户电源全停电时,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为一回路故障处理时间;○4 开环网络中的用户,环网故障时需通过电网操作恢复供电的,其目标时间为操作所需时间。
确定具体目标时间原则是:负荷愈大的用户,目标时间应愈短。
可分阶段规定目标时间。
由于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电网情况差别较大,以上规定中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
实际上,许多城网已按量化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如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指标有:LSC N——电源及输电设备全部正常时电网供电能力(MW );,L max 为电网最大预测负荷;LSC LFTR——电网储备系数N maxFTRLmaxLOLE ——电网缺电时间期望值(天/年);EENS——电网电量不足期望值(kWh/ 年);FLOL ——电网缺电频率(次/年)。
(3)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指标有:○1 各负荷点、馈线、变电所及系统的缺电时间期望值LOLE 、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2 与用户有关的系统平均断电频率【SAIFI ,次(/ 户·年)】、系统年平均断电时间【SAIDI ,小时/(户·年)】、用户平均断电频率【CAIFI ,次/(户·年)】、平均供电可用率(ASAI ,%)和平均电量不足【AENS,kWh 次/(户·年)】。
由于资金短缺、缺乏远景规划等原因,我国城网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也滞后于电源建设。
设备陈旧、供电容量不足、网架结构不合理,导致事故率高,可靠性指标低。
做好城网网架结构是提高供电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通常,在确定网架方案时不仅要校核“N —1”准则,还应按送、配电网络分别计算其它可靠性指标,根据计算结果来修改接线方式和网架结构,使规划网架能达到较高的可靠性指标。
三、降压变压器负荷率取值变压器负荷率又称运行率,是影响变压器容量、台数和电网结构的重要参数。
其值为T变压器实际最大负荷( )kVA 变压器额定容量()kVA100%(1–1) 国内和国外对T 的取值大小有两种观点和两种做法,一种认为 T 值取得大为好,下称高负荷率;另一种则相反,称为低负荷率。
下面就这两种观点分别进行讨论分析。
3.1. 关于高负荷率 T 的具体取值和变电所中变压器台数N 有关, 当 N =2时,T = 65%;N = 3时,T =87%(近似值); N =4时, T = 100%(近似值) 。
根据变压器负荷能力中的绝缘老化理论, 允许变压器短时间过负荷而不会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大体取过负荷倍数为1.3时,延续时间2h 。
按 “N — 1”准则,当变电所中有一台 变压器因故障停运时, 剩余变压器必须承担全部负荷而过负荷运行,过负荷率为1.3。
所以, 不同变压器台数的T 值不同,台数增多, T 值增大。
提高 T 值能充分发挥电网中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电网建设投资,降低变压器损耗。
变压器取高负荷率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供电,在变压所的低压侧应有足够容量的联络线,在 2h 之内经过操作把变压器过负荷部分通过联络线转移至相邻变电所。
联络线容量 为L=(K -1)P(N -1)(1–2)式中, K — —变压器短时过负荷倍数;P — —单台变压器额定容量; N — —变压所中变压器台数。
3.2. 关于低负荷率变压器负荷率 T 的取值和变电站中变压器台数N 的关系是: N =2时, T =50%; N =3时, T =67%(近似值) ;N =4时, T =75%。
这种观点与前者截然不同, 当变电所中有一台变压器因故障停运时,剩余变压器承担全部负荷而不过负荷, 因此无需在相邻变电所的低压侧建立联络线、负荷切换操作都在本变电 所内完成。
香港和日本东京的城网中降压变压器均取低负荷率。
对变压器负荷取值的不同看法产生了设计观念和对经济评价准则上的差别。
90 年代初, 我国个别城市主张采用低负荷率。
为了使论证的计算方案有可比性、 普遍性和尽可能与实际 电网接近,取计算方案的电网覆盖面积为100km2 的方形,内有两个电源,供电区的负荷密度分别取 1 万, 1.5 万, 2.0 万, 2.5 万,⋯ ⋯ , 5 万 kW/km 2 各负荷水平,计算网络包括两级电压,上下两级变压器不同负荷率和不同变压器台数的组合方案见表1–1,采用静态优化模型,共算了360 多个方案,各个计算网络的可靠性指标靠近。
以上是按新建电网进行计算比较的,在实际上会遇到另一种情况,即对已运行的变电所增容扩建,对网架不需要作重大改变,只需增加变电所容量(加大单台变压器容量或增加变压器台数)和相应的配电线路。
针对这种情况也作了各种方案,进行计算比较。
经过大量计算后可归纳出以下几点:(1)关于投资。
按新建电网计算,高负荷率时的电网总投资比低负荷率的总投资节省,35kV 电网平均相差10%,220kV 电网平均投资相差不到5%。
按变电所增容扩建计算,既有高负荷率时电网投资比低负荷率的投资省的,也有低负荷率时电网投资比高负荷率的投资省的情况,这取决于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台数,有3 台变压器时出现后一种情况。
大量的计算数据证明了在大多数(不是全部)情况下高负荷率比低负荷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正是许多人主张取高负荷率的理由。
(2)低负荷率时的电网网损比高负荷率时小5%~15%。
表1–1 变压器组合方案变电站中主变压器台数(台)变压器负荷率220 kV 110kV35kV220kV1 2 3 4110 35 220 110 35 220 110 35 220 110kV kV kV kV kV kV kV kV kV kV35kV2 2 2 低低低低高高高低低高高高2 3 3 低低低低高高高低低高高高3 3 3 低低低低高高高低低高高高3 4 4 低低低低高高高低低高高高4 4 4 低低低低高高高低低高高高(3)低负荷率平时的电网供电可靠性高于高负荷率的可靠性。
如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只要在本变电所内进行转移负荷操作,无需求助于临近变电所,故称为纵向备用,也不会因外部转移负荷有困难而延长停电时间。
而且,误操作事故率高于设备事故率。
(4)高负荷时,需要在变电所之间建立联络线,以备必要时转移负荷,其容量按式(1–2)计算,若变电所容量为3×24 万kVA ,变压器过负荷倍数为 1.3,则联络线的通道要比征用一个变电所址困难得多。
所以城市规划部门很赞成变压器取低负荷率。
(5)低负荷率时,电网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对于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和用电标准高的城市是可取的。
(6)高负荷密度城市取高负荷率时经济优势逐渐减弱,也说明高负荷密度区宜建大容量变电所。
(7)变压器取低负荷率是简化网络接线的必要条件,对城网自动化有利。
由于我国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相差甚远,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原有电网基础也不同,同时人们对经济性和可靠性的评估准则也不尽相同,不能对负荷率的两种取值哪种优、哪种劣简单下结论。
可参考上述分析,结合本地区实际条件,因地制宜。
在我国,降压变压器取低负荷率还是新观念,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四、变电所最佳容量及变压器台数变电所容量和变压器台数是影响城网结构、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变电所容量和台数不同,网内变电所总数、变电所的主接线形式和系统的接线方式也就不同,也必然对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产生不同影响。
4.1. 国外情况变压器容量和一次侧电压有密切关系,也即变电所容量和它所在电网功能相适应。
据15个国家统计,输送电系统中的单台变压器变化范围很大,如40kV电压的电网中变压器容量为240~770MV A,而送配电系统的单台变压器容量变化范围要小得多。
用另一个概念来说,即电压等级高,变电所密度低,变压器容量大;电压等级低,变电所密度高,变压器容量小。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变压器容量大小的选择,如单位容量(MV A)费用、系统短路容量、运输条件和安装环境等。
变电所密度和容量还与负荷密度及其增长率、变压器的负荷率等因素有关,高负荷密度地区需要建造多而大的变电所,这是众所周知的。
负荷增大速度是选择变电所容量的重要依据。
国外普遍掌握的原则是:开始阶段,负荷密度小时多用较大容量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