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更年期”遇到“青春期”

合集下载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妈妈你到底还爱不爱我乖巧女儿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叛逆,贤惠的母亲进入更年期后变得暴躁。

读初中的晓晓和妈妈林女士就像两只互相取暖的刺猬:几天不见就互相牵挂,电话里说个不停;相处在一起两人又仿佛是对冤家,互相抱怨对方不理解自己,常常为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吵个不停,或是怄气两三天不说话。

林女士也不清楚和女儿的关系怎么好一会歹一会,晓晓不在家的时候她非常惦记,每天早晚都要打几个电话问问晓晓的生活、学习情况,话语里满是关切。

可是晓晓在家的时候,林女士对晓晓又很头痛,周末在家从不好好复习功课,总是在QQ上或者电话中神聊,开口闭口讨论学校哪个男生帅、哪个演员长得漂亮还会打扮……林女士每次想心平气和和晓晓讲话,可是话还没出口,晓晓早已捂着耳朵跑开了,林女士于是气上加气,少不了对晓晓又是一番埋怨和批评,脾气也越发变得暴躁。

有时刚发完脾气,她自己也被自己刚才的举动和话语吓一跳:“我这是怎么了明明是要关心女儿的,怎么变成责怪她了呢?”晓晓觉得素来温柔的妈妈,如今变得脾气暴躁,经常乱发火,对她这也不满意,对那也有看法。

她觉得妈妈总是用挑剔的目光看她,从发型、衣着、说话的口气、站立的姿势,到她交往的朋友……她不理解,自己难道是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妈妈怎么管得这么多?每次和妈妈吵架,晓晓总一遍遍地问自己:“妈妈是否还爱我?”可是刚回到学校没两天,晓晓又想起妈妈的好来,并对妈妈充满了依赖。

反复叮咛造就的早恋高二女生敏敏因为长得漂亮被同学戏称为“班花”,但是班花也有天敌,她最怕学习英语了,英一向母亲都是无私无声,含蓄静默而不张扬,包容我们所有的缺点,对儿女细心呵护,充满深情厚爱却不计回报!可是当青春在我们的脸上绽放,你突然发现母亲霜染的两鬓、眼角的皱纹,还有整日的唠叨、多疑的性格、古怪的脾气……母亲这是怎么了?更年期让母亲和儿女措不及防。

当五月的鲜花盛开,青年节暨母亲节,我们刊出这篇文章,给正处更年期的母亲送去一份祝福,祝她们幸福安康;也让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份自我约束,多体谅关心一下母亲,让我们和她和平度过这个非常时期。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_初中初二作文600字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_初中初二作文600字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青春期的少年就像一颗随时都会被引爆的炸弹,脾气呀暴的很。

总之一句话——惹不得啊!更年期的女性就像一台唠叨个没完没了的复读机,有了事啊,千万别跟她说,不然她非得给你上几节思想政治课。

麻烦啊!
当这两种时段的人遇在一起···别提多热闹了(嘿嘿)。

“不,我不去送,我就不去。

大中午的多热啊!我这胖,你忍心叫我去送啊!”(我大叫一番)“你不去送谁去送啊!就你嘴皮子利落,我说一句你顶10句。

再说了,我们挣的钱死了又带不走还不是给你留着啊!……”(妈妈终于使出了杀手锏)“麻烦死了,我送,我送还不成吗?天呀你就可怜可怜我个苦命的孩儿吧!”(悲惨狂嚎)唉···第一回合PK依依不舍的拜下阵来,唉···“妈——,来帮我看看这篇作文。

”(妈妈以一种不屑的目光看完后立刻把头扭了)“这是你写的啊!”“用这种眼神看我干嘛!”(我吓)“我的老天!白字比写对的字都多!我看了半天都看不懂耶···”(妈道)“让你看你就看,咋那么多事啊。

是让你看文章不是让你去盯对字”()“你写的字我都看不懂,还看文章?吓!”“看不懂就别看!我这文章一般人看不懂,也不怪你,你太一般了,呵呵”“你,你你你找打”(妈怒)“不好快溜”(我闪)
“儿子——来,帮我把大伞撑开.”(撑开一看)“我靠,手上都是苍蝇屎。

妈你咋不告诉我嘞”(我狂怒)“呵呵,我到想告诉你来着,你也没听我说完啊!”(妈狂笑,嘿嘿)“老妈,我恨你,哇呀呀呀呀(唱戏的一般发怒都这样)!”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总是爆笑不短,预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关注连载……呵呵!。

当“更年期”遇到“青春期”

当“更年期”遇到“青春期”

当“更年期”遇到“青春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有的孩子喜欢『我的青春我做主』,已经长大却还不够成熟的初中生们喜欢自由,但也需要管教。

有的父母也在孩子的成长中迎来了更年期,这时候遇上孩子的青春期,会有哪些碰撞呢,一起来看看吧!一、批评子女的朋友父母总是担心子女跟品行不良、学习不好的同学一起玩。

“不要与某某人交往,他会把你带坏”或“某某人简直是你的最佳损友”,孩子不会觉得你在关心他,只觉得:“爸爸/妈妈在攻击我的朋友”,基于正义感,一定要保护朋友,对抗父母。

“怎么大人都是这样,他只是不爱读书而已,并不是坏孩子;再说,你不信任我吗?你觉得我没有判断事情的能力吗?”这时,如何沟通才是父母的最大挑战,单纯的好心不表示子女听得进去,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送给孩子,不妨换个角度和子女讨论:“如果你不能稳住自己,就会害他被别人说──是他把你带坏的。

”当然,这样的讨论暂时到此为止,但仍要持续注意子女后续的表现,并适时地关心与提醒。

二、纠正口头禅青少年多有口头禅,但只要父母一纠正,彼此沟通关系就结束了。

如果孩子偶尔脱口而出脏话、三字经,可能是同学间流传的语汇,或自觉很酷,故意说出口。

父母如果觉得听起来刺耳,不妨用经验和智慧接受挑战,不直接把孩子说的话当成是对父母的攻击。

找寻适当时机,和孩子讨论:说脏话或骂三字经给人的感觉。

三、喜欢做结论父母提供经验分享时,最好让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而不是将结论告诉他。

当然,这需要过程和时间,如果父母的分享只是分享,让教化隐藏于无形,子女通常会参考。

若一定要子女遵循,子女就会问“为什么”,反而不会去想对自己有何好处,尤其是和妈妈关系亲密的儿子,此时会把妈妈看扁,甚至和妈妈对立。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只要结论是父母说的,为了证明自己能作主,也会有其它好主意,绝对不会顺着父母的意思走,因为小孩想告诉你:我跟你不一样,我长大了,你没发现吗?”所以父母要有更宽大的心胸来原谅孩子,承认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否则日子会很难过。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之感悟》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之感悟》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之感悟》用了两个周的时间,看完了这部36集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电视剧,感触颇深。

剧中的邓家齐的摇摆、逃避,苗知喻的担当、理智,蒋鹏飞的游戏、冷漠,三兄弟从其性格角度来看,是由不同的家庭背景造成的。

父母的过于权威,使邓家齐的自主遭到一次次的挑战,在一次次的摇摆中,他都会经历一次次矛盾的冲突。

一边是可敬可畏的父母,一边是自己的主权。

当父母一次又一次的用自己的疾病为代价强行操纵邓家齐时,表面就范的邓家齐逐渐把积蓄的愤怒的力量转化成逃避。

心地善良的邓家齐的生活如同摇摆的钟表,逃来逃去。

既然生活并非自己的真性选择,对邓家齐来说,承担责任也就成为纸上谈兵。

誉为神童天才的苗知喻从小就是父母的骄傲,父母也把更多的责任交给苗心喻。

家庭的、社会的、做为男人的他全部都想一力承担。

在家里,他努力调和处于更年期末端的父母,挽救他们岌岌可危的婚姻;在社会上,他努力营建自己的事业;在情感上,他拼命积攒面包,只为和心爱的女人建立一段稳定的爱情。

但他却没有意识到,他弱小的肩膀承载不了太多的东西,巨大的压力终于令他全面崩盘,使自己陷入抑郁状态。

蒋鹏飞出身富家,俗称蒋公子,母亲的过早离世,使他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他更是痛恨夺走父亲的后母。

他和父亲唯一的沟通方式就是金钱。

他肆虐的挥霍着,游戏着自己的人生。

在对小蕊的真情付出中,蒋鹏飞开始朝着小蕊认可的方向改变。

可现实是残酷的,小蕊却倾心于最好的兄弟苗心喻。

当感情和亲情经济陷入困境的时候,蒋大鹏也开始有所真正的改变了。

一个人的发展确实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极深。

这部影片给我很多的启示:1.存在就有道理。

故事的情节无论如何发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相信很多人不太喜欢贺飞儿的妈妈,这位市侩人物。

可很多的时候在事情处于焦灼状态时,是她打破了这种状态,使事情的发展很快得以继续。

邓家齐也在摇摆中逐渐的筛选着适合自己的伴侣。

实际上任何事情的发展对于主人公来说,都是生活中的一种历练,都是成长的一种需要。

欠你一句生日的祝福

欠你一句生日的祝福

欠你一句生日的祝福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除了吵架还是吵架,家里弥漫着硝烟味。

为一点小事,为了一句话,两个人都会急赤白脸。

然后,谁也不搭理谁,你吃你的饭,我睡我的觉。

她觉得委屈,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在自己的心中,永远都是把他排在第一位。

吃喝用戴,生活学习,事无巨细,不敢有一丝懈怠,可是他怎么就不领情呢?即使自己的脾气再不好,即便自己的方式再不对,可是出发点总是好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他怎么就不谅解不接受呢?她整夜整夜地想不明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变成了针尖对麦芒呢?小时候的他,活泼心爱,脆生生地叫着妈妈,睡前纠缠她讲故事,牵着她的衣襟,追问:“豌豆公主为什么会睡在豆荚里,豆荚那么小,豌豆公主能睡下吗?憋闷坏了怎么办啊?”那稚气的问习题常常引得她大笑,说:“豌豆公主很小很小,只有豌豆那么大,所以她可以睡在豆荚里。

”他噘着嘴说:“我也要像豌豆那么大,我也要睡在豆荚里,肯定比睡在床上舒适好玩。

”她解释不清楚,只好说:“这是童话,这不是真的。

”他摇着她的胳膊,不依不饶,坚决要睡在豌豆荚里。

他小时候的糗事,一火车都装不下,每次想起来都让她忍俊不禁。

现在他长大了,再也不是小时候的乖巧模样,什么事情都会跟她对着干。

中秋节,团圆的日子,他从学校回来了。

她欢天喜地拿了月饼给他吃。

他不吃,嫌太甜。

她说:“难得过中秋,一年就一次,吃一块吧!”每一个妈妈都喜欢把自己认为的好东西留给孩子,她当然也不例外,逼了几次,他非但不吃,而且还恼了:“你烦不烦啊?什么好东西,糖高脂高,有什么好?你爱吃留着自己吃吧!”她丢下月饼,一屁股坐到沙发上,默默无语。

她生气,不是气他不吃,而是气他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一年中难得的好月色,谁都无心去赏,为了一块月饼,辜负了大好的时光。

他回学校以后,她仍然很伤心,食不下咽。

隐忍了很久,给他打电话,问:“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他不出声。

她又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他只回了一个字:“嗯。

”他的漠然令她伤心欲绝,有些生气地问道:“你连一句生日快乐都懒得说吗?”他一声不吭,缄默到底。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评述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评述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剧名,《论语》中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但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立足于那些貌似三十岁,即将迈入青年的孩子们,作为80后的一部分,他们心态上却未必成熟,由于家庭的溺爱他们的心态还停留在青春期阶段,而反观他们的父母,则属于绝对的更年期,脾气经常性的不受控制,对于子女的事,无论大小,他们都要以爱的名义来干预,一方面要求子女们成熟的处理事情,一方面又不许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性做事,“当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这是他们经常教导子女时所说的话,于是矛盾被激化乃至上升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展开碰撞,王见王——死棋,于是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如何家和万事兴,显得异常重要。

于子女们,由于心性还未定型,当受到父母过多的管制,会变得逆反,在心里上产生抗拒,就像弹簧和不倒翁一样,受力越大,反抗越大,过大的管制产生过多的压抑乃至抑郁的心理;于父母们,心心念念的因为疼爱着自己的子女,一心希望作为子女的他们少走弯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阅历来劝诫子女甚而一意孤行的为子女规划他们的人生,却不想人生本就应该经历些磕磕碰碰才会成熟、才会长大,孩子们的人生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走,过多的干涉换来的往往是子女们的反感与抗争。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作为《婚姻保卫战》的第二部,沿袭了第一部犀利、尖锐的风格,以作为子女的80后与其父母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展开剧情。

作为一部大型青春励志电视剧,因为贴近我们的生活,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可以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读懂与领悟自己的人生,自己一向喜欢看生活味浓厚的电视剧,例如《大女当嫁》、例如《媳妇的美好时代》、例如《王贵与安娜》、例如《老大的幸福》,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幕幕酸甜苦辣交织而成的生活剧,不同于偶像剧、历史剧显得别样真实,《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无疑正是因为生活味浓厚才吸引作为观众的我们。

青春期与更年期碰撞出的火花作文

青春期与更年期碰撞出的火花作文

青春期与更年期碰撞出的火花作文
小张最近总是跟妈妈吵个没完,青春期的小子就是叛逆,啥都
得反着来。

妈妈呢,更年期到了,情绪像过山车,一不小心就炸毛。

饭桌上,小张一边扒拉着饭,一边嘟囔,“妈,你能不能别老
唠叨我?”妈妈一听,火就上来了,“我唠叨你?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

有时候,小张会想,妈妈怎么就不能理解他呢?他喜欢的音乐、他的朋友、他的梦想,妈妈总是觉得不对劲。

而妈妈呢,也觉得小
张越来越难懂,小时候那么听话的孩子,怎么现在就变得这么叛逆?
有一次,小张晚上熬夜学习,妈妈进来给他送牛奶,看到他还
在看书,就忍不住唠叨了几句。

小张一肚子火,直接顶了回去,
“你能不能别管我?”妈妈愣住了,眼圈红了,默默地退了出去。

周末,一家人一起去公园散步。

小张发现妈妈走得慢了,背影
也显得有些佝偻。

他突然意识到,妈妈已经老了。

他心里一阵酸楚,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时间就这么过着,小张渐渐明白了妈妈的苦心,妈妈也开始接
受小张的变化。

他们之间的碰撞虽然还有,但已经不再那么激烈了。

毕竟,都是一家人,有啥过不去的呢?。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一、青春期是指一个人正处于一种活泼的年代,是一种朝气蓬勃的象征。

它是与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有默契的关系的。

而更年期则是指一个人正在迈向年老或者我们所说的老年时期,这个时候的人将会处于一种极其紧张、烦躁以及带有一种很微妙色彩的烦恼当中,而当他(她)自身不能排除这种烦恼的时候,便会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但这种帮助在我们看来就是所谓的发泄,也就是发脾气。

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毕竟无论谁总有这一天的时候,这种时候的人正需要我们的关怀与帮助。

而当青春期与更年期碰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可以选择退让,毕竟“人老了”这种感觉并不好受。

因此,在此我呼吁大家善待老人,让这些心理孤独的老人享受到家的温暖。

二、青春期是反叛期,而更年期则是最唠叨的时期,这样一碰撞自然矛盾重重,青春期开始证明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也就更懂事理,更年期的人则开始衰老,可以说是病态的象征,你是正常人能和病人计较吗?如果和病人计较那么你也是病人了,父亲养育你不容易别计较了。

你小时候不论多么淘气父亲总是让好了你不是吗?你就当他是孩子吧。

三、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发育上的突变期,个体的生理发育迅猛,在一系列生理变化的推动下,个体的心理也进入一个飞速发展和变化的时期,其中尤以智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以及情感的丰富和矛盾为特征。

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暴风骤雨”期。

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使青少年独立意识空前高涨,希望摆脱控制,要求自己做主。

而性意识的觉醒和矛盾的情感体验,会让家长往往一时无法适应,本能地加强对孩子的控制,于是就是产生亲子间的冲突。

更麻烦的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时,父母往往也进入更年期。

现代人往往是晚婚晚育,更易造成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父母是拥有相当家庭权威感的,遭到孩子的挑战自然不甘。

尤其现在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往往过于宠爱,使孩子养成了坏脾气,到了青春期更是失控。

而时代的快速发展,令两代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差距拉得更大,无法相互认同,这也使亲子之间更容易起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更年期”遇到“青春期”
有的孩子喜欢『我的青春我做主』,已经长大却还不够成熟的初中生们喜欢自由,但也需要管教。

有的父母也在孩子的成长中迎来了更年期,这时候遇上孩子的青春期,会有哪些碰撞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批评子女的朋友
父母总是担心子女跟品行不良、学习不好的同学一起玩。

“不要与某某人交往,他会把你带坏”或“某某人简直是你的最佳损友”,孩子不会觉得你在关心他,只觉得:“爸爸/妈妈在攻击我的朋友”,基于正义感,一定要保护朋友,对抗父母。

“怎么大人都是这样,他只是不爱读书而已,并不是坏孩子;再说,你不信任我吗?你觉得我没有判断事情的能力吗?”
这时,如何沟通才是父母的最大挑战,单纯的好心不表示子女听得进去,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送给孩子,不妨换个角度和子女讨论:“如果你不能稳住自己,就会害他被别人说──是他把你带坏的。

”当然,这样的讨论暂时到此为止,但仍要持续注意子女后续的表现,并适时地关心与提醒。

二、纠正口头禅
青少年多有口头禅,但只要父母一纠正,彼此沟通关系就结束了。

如果孩子偶尔脱口而出脏话、三字经,可能是同学间流传的语汇,或自觉很酷,故意说出口。

父母如果觉得听起来刺耳,不妨用经验和智慧接受挑战,不直接把孩子说的话当成是对父母的攻击。

找寻适当时机,和孩子讨论:说脏话或骂三字经给人的感觉。

三、喜欢做结论
父母提供经验分享时,最好让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而不是将结论告诉他。

当然,这需要过程和时间,如果父母的分享只是分享,让教化隐藏于无形,子女通常会参考。

若一定要子女遵循,子女就会问“为什么”,反而不会去想对自己有何好处,尤其是和妈妈关系亲密的儿子,此时会把妈妈看扁,甚至和妈妈对立。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只要结论是父母说的,为了证明自己能作主,也会有其它好主意,绝对不会顺着父母的意思走,因为小孩想告诉你:我跟你不一样,我长大了,你没发现吗?”所以父母要有更宽大的心胸来原谅孩子,承认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否则日子会很难过。

四、不信任子女
愈信任孩子,孩子愈会让你信任。

即便孩子曾吓唬妳:“有很多事我并没有完全告诉妳!”或父母担心孩子受到同学影响,对孩子所说的话,还是要99%相信,千万不可坦言:“我觉得你一定会被谁影响。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父母就不能查证,或再次确认孩子是否言行一致,只是方法需要更有技巧。

例如:当发现孩子这阵子行为比较浮动,可试着关心他,找到共同的话题点。

五、偷看隐私
为了解子女,有些妈妈常忍不住偷看子女的日记,看了又担心,担心就忍不住去问,问了就穿帮,亲子关系因此破裂,得不偿失。

其实了解对方的正当方法是学习如何沟通,例如:与子女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糗事或失恋经验等,孩子只要心有所感,一定会发问或分享自己的想法。

维持良好关系比问清楚每日行踪细节更重要。

“其实建立好关系,他们什么都肯跟你说。

”所以面对孩子青春期时,父母应关心“如何让亲子关系不要断掉”,而不是“你做了哪些行为?”
当孩子沉迷电玩时,只是一味地不准他上网,或扣除零用钱,不让他到外面上网,就是指关心他的“行为”,但如果父母可以问孩子,沉迷是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在逃避什么事情?我可以协助你吗?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窝心,了解父母是真的想帮助他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