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 多级放大电路 习题解答

第3章自测题、习题解答自测题3一、选择:选择:(请选出最合适的一项答案)1、在三种常见的耦合方式中,静态工作点独立,体积较小是( )的优点。
A )阻容耦合 B) 变压器耦合 C )直接耦合2、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越大,在输出端出现的漂移电压就越( )。
A) 大 B) 小 C) 和放大倍数无关3、在集成电路中,采用差动放大电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提高输入电阻 B) 减小输出电阻 C) 消除温度漂移 D) 提高放大倍数 4、两个相同的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电压放大倍数均为30,现将它们级连后组成一个两级放大电路,则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A) 等于60 B) 等于900 C) 小于900 D) 大于9005、将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动放大电路改接成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时,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将( );改接成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时,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将( )。
A) 不变 B )增大一倍 C) 减小一半 D) 不确定 解:1、A 2、A 3、C 4、C 5、A C二、填空:6、若差动放大电路两输入端电压分别为110i u mV =,24i u mV =,则等值差模输入信号为id u = mV ,等值共模输入信号为ic u = mV 。
若双端输出电压放大倍数10ud A =,则输出电压o u = mV 。
7、三级放大电路中,已知1230u u A A dB ==,320u A dB =,则总的电压增益为 dB ,折合为 倍。
8、在集成电路中,由于制造大容量的 较困难,所以大多采用 的耦合方式。
9、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的发射极电阻e R 越大,对 越有利。
10、多级放大器的总放大倍数为 ,总相移为 ,输入电阻为 ,输出电阻为 。
解:6、3mV 7mV 30mV7、80 4108、电容 直接耦合 9、提高共模抑制比 10、各单级放大倍数的乘积 各单级相移之和 从输入级看进出的等效电阻 从末级看进出的等效电阻三、计算:11、如图T 3-11,设12C E V =,晶体管50β=,300bb r Ω'=,11100b R k Ω=,2139b R k Ω=,16c R k Ω=,1 3.9e R k Ω=,1239b R k Ω=,2224b R k Ω=,23c R k Ω=,2 2.2e R k Ω=,3L R k Ω=,请计算u A 、i r 和o r 。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第 3 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2.灰分元素3.必需元素4.大量元素5.微量元素6.有利元素7.水培法8.砂培法9.气栽法10.营养膜技术11.离子的被动吸收12.离子的主动吸收13.单盐毒害 14.离子对抗 15.平衡溶液 16.生理酸性盐 17.生理碱性盐18.生理中性盐 19.胞饮作用 20.叶片营养 21.诱导酶 22.可再利用元素23.生物固氮 24.易化扩散 25.通道蛋白 26.载体蛋白 27.转运蛋白 28.植物营养临界期 2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0.缺素症二、缩写符号翻译1.AFS2.Fd3.Fe-EDTA4.NiR5.NR6.WFP7.GOGAT8.GS9.GDH 10..NFT 11.PCT 12.FAD二、填空题1.在植物细胞内钙主要分布在中。
2.土壤溶液的pH对于植物根系吸收盐分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吸收随pH的增大而;阴离子的吸收则随pH的增大而。
3.所谓肥料三要素是指、和三种营养元素。
4.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反应的矿质元素是、和。
5.参与吲哚乙酸代谢的两个矿质元素是和。
6.在植物体内充当氨的解毒形式、运输形式、临时贮藏形式的两种化合物是和。
7.在植物体内促进糖运输的矿质元素是、和。
8.亚硝酸还原酶的两个辅基分别是和。
9.硝酸还原酶的三个辅基分别是、和。
10.植物体缺钼往往同时还出现缺症状。
11.对硝酸还原酶而言,NO3 - 既是又是。
12.应用膜片-钳位技术现已了解到质膜上存在的离子通道有、和等离子通道。
13.作为固氮酶结构组成的两个金属元素为和。
14.离子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梯度和梯度共同决定的。
15.促进植物授粉、受精作用的矿质元素是。
16.以镍为金属辅基的酶是。
17.驱动离子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形式是和。
18.盐生植物的灰分含量最高,可达植物干重的。
19.植物体内的元素种类很多,已发现种,其中植物必需矿质元素有种。
第3章自测习题及答案(选择题)

1.Word具有的功能是____。
D.表格处理、绘制图形、自动更正2. 在Word编辑状态下,绘制文本框命令所在的选项卡是____。
A.“插入”B.“开始”C.“引用”D.“视图”3.Word的替换命令所在的选项卡是____。
A.“文件”B.“开始”C.“插入”D.“邮件”4. 在Word编辑状态下,若要在当前窗口中绘制自选图形,则可选择的前两步操作依次是单击____。
A.“文件”选项卡、“新建”项B.“开始”选项卡、“粘贴”命令按钮C.“审阅”选项卡、“新建批注”命令按钮D.“插入”选项卡、“形状”命令按钮5. 在Word编辑状态下,若要进行字体效果的设置(如设置文字三维效果等),首先应打开____。
A.“剪贴板”窗格B.“段落”对话框C.“字体”对话框 D.“样式”窗格6.Word文档中,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段落标记,段落标记的位置在____。
A.段落的首部B.段落的结尾处C.段落的中间位置D.段落中,但用户找不到的位置7. 在Word编辑状态下,对于选定的文字不能进行的设置是____。
A.加下划线B.加着重号C.动态效果D.自动版式8. 在Word编辑状态下,对于选定的文字____。
A.可以移动,不可以复制B.可以复制,不可以移动C.可以进行移动或复制D.可以同时进行移动和复制9. 在Word编辑状态下,若光标位于表格外右侧的行尾处,按Enter(回车)键,结果为____。
A.光标移到下一列B.光标移到下一行,表格行数不变C.插入一行,表格行数改变D.在本单元格内换行,表格行数不变10. 关于Word中的多文档窗口操作,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
A.Word的文档窗口可以拆分为两个文档窗口B.多个文档编辑工作结束后,不能一个一个地存盘或关闭文档窗口C.Word允许同时打开多个文档进行编辑,每个文档有一个文档窗口D.多文档窗口间的内容可以进行剪切、粘贴和复制等操作11. 在Word中,创建表格不应该使用的方法是____。
中央电大第二学期期未闭卷温习题及答案人力资源第三章自测题

第三章自测题一、单选题1、影响人力资源供给最为基本的因素是()。
CA、人力资源供给状况B、人力资源流动状况C、工资因素D、非工资因素2、“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中的人才主要指D ()。
A、学历高的人B、经验丰富的人C、人品好的人D、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3、组织要得到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最突出的问题是()。
AA、解决队伍结构中人员梯队问题B、解决员工思想教育问题C、解决员工教育投入问题D、解决组织文化培养问题4、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是()。
CA、改革B、强化竞争C、能力建设D、严格教育、从严监管5、依赖于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人力资B源的未来需求做出长期预测的方法是()。
A、主观判断预测法B、德尔菲法C、数学预测法D、马尔可夫分析法6、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B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7、由于某些劳动保护措施与工作条件的不完善而导致人力资源供给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属于()的影响。
AA、工作因素B、劳动者自身因素C、工资因素D、心理因素8、()是指某一组织在某一阶段或时限内人力资源的需求量CA、总量需求B、总量需求C、个量需求D、狭义需求9、依赖于专家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来对人力资源未来的需求作出长期预测的方法是()。
DA、回归分析法B、经验规则C、计算机模拟法D、德尔菲法10、通过对大量过去相关的数据和因素的分析来预测未来变化发展的方法是()。
AA、回归分析法B、回归分析法C、市场调查法D、单元预测法11、通过调查、分析和汇总,找出影响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各种因素并分析,预测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规划是()。
CA、回归分析法B、专家意见法C、相关因素预测法D、市场调查法12、对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进行核查,掌握D目前拥有的人力资源状况是()。
光电子技术及应用(第2版)章节习题及自测题参考答案

光电子技术及应用(第2版)章节习题及自测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BCD2.ABC3.ABC4.D5.B6.C7.B8.B9. A 10.A二、填空题11.500,30012.无线电波,.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光,X 射线,γ射线13.0.77---1000μm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14.泵浦源,谐振腔和激活介质15.频率,相位,振幅及传播方向16.受激辐射,实现粒子数反转,谐振腔;方向性好,相干性好,亮度高 17.935μm18.919.125103.1--⋅⋅⨯s m kg20.三、计算题21.解:(1)根据距离平方反比定律2/R I E e e =,太阳的辐射强度为sr W R E I e e /10028.3252⨯==。
得到太阳的总功率为W I e e 26108.34⨯==Φπ(2)太阳的辐射亮度为()sr cm W A I L e ./10989.127⨯== 太阳的辐射出射度为27/1025.6m W L M e e ⨯==π 太阳的温度为K M T e 57614==σ22.解:222z r r ='=,22cos cos z r z+'='=θθ,r d r dS '∆'=ϕ 由:2cos cos r BdS S d d dE θθ'='Φ'=2202222022)(2cos 2z R RB z r r d r z B r d r r B E R R+=+'''=''=⎰⎰ππθπ 23.解:设相干时间为τ,则相干长度为光束与相干时间的乘积,即c L c ⋅=τ 根据相干时间和谱线宽度的关系c L c v ==∆τ1 又因为00γλλv ∆=∆,λc v =0,nm 8.6320=λ由以上各关系及数据可以得到如下形式:单色性=101200010328.6108.632-⨯===∆=∆nm nm L v v c λλλ 24.证明:若t=0时刻,单位体积中E 2能级的粒子数为n 20,则单位体积中在t→t+dt 时间内因自发辐射而减少的E2能级的粒子数为:2122122120A t dn A n dt A n e dt --==故这部分粒子的寿命为t ,因此E2能级粒子的平均寿命为212120020211A t tA n e dtn A τ∞-==⎰ 25.解:设两腔镜1M 和2M 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R 和2R ,121m,2m R R =-=工作物质长0.5m l =,折射率 1.52η=根据稳定条件判据:(1) 其中(2) 由(1)解出2m 1m L '>>由(2)得所以得到: 2.17m 1.17m L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011 1 21L L ''⎛⎫⎛⎫<-+< ⎪⎪⎝⎭⎝⎭() l L L l η'=-+10.5(1)0.171.52L L L ''=+⨯-=+一、选择题1.ABCD2.D3.ABCD4.AC5.ABCD6.A7.A8.A9.A 10. B二、 是非题911.√ 12.× 13.× 14.× 15.√ 16.√三、 填空题17.大气气体分子及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空气折射率不均匀;晶体介质的介电系数与晶体中的电荷分布有关,当晶体被施加电压后,将引起束缚电荷的重新分布,并导致离子晶格的微小形变,从而引起介电系数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晶体折射率变化的现象。
农业生物技术第3章 自测题及答案

第三章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2. 碳源:3. 氮源:4. 天然培养基:5. 半合成培养基:6. 合成培养基:7. 合成培养基:8.分离:9. 纯化:10. 菌种保藏:二、填空题1.微生物特征为、、、、。
2.微生物简单归类主要分为、。
3.1969年,魏塔克(Whittaker)首先提出了五界系统,后经我国学者丰富为六界,分别是、、、、、。
4.真菌分类采用安斯沃思(Ainsworth,1971)系统,分为和,而真菌门又分为、、、、。
5.一般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可分为、、。
6.放线菌菌丝体分为、、三部分。
7.酵母菌的个体类似细菌,大多数为单细胞,一般、、,有些菌体能互相连接并延长成菌丝体,称。
8.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五大营养成分。
9.根据微生物所需的营养和能源的不同,将微生物分为、、、四种营养类型。
10.培养基按选用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将培养基分为、、。
11.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又可将培养基分别调制成、、三种不同形式。
三、简答题1.微生物命名法则是什么?2.优势菌的分离思路是什么?3.简述土壤中细菌分离技术路线。
4.简述土壤样品采样方法。
5.土壤中细菌分离的注意事项。
6.简述明胶颗粒保藏技术操作步骤。
7.简述菌种复壮技术路线。
8.简述摇瓶培养技术路线。
9.发酵罐液体深层培养技术路线。
10.简述菌体农药生产的工艺路线。
11.简述菌体肥料生产的工艺路线。
第三章自测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微生物: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
2.碳源:凡能供给微生物碳素营养的物质3.氮源:凡能供给微生物氮素营养的物质4.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5.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的动植物组织、器官以及它们的抽提物等为原料制成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6.半合成培养基:由成分已知的化学药品和成分复杂的天然物质混合组成的培养基,称半合成培养基7.合成培养基:完全利用已知成分和数量的化学药品配制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8.分离:将特定的微生物个体从群体中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技术叫作分离9.纯化:在特定环境中只让一种来自同一祖先的微生物群体生存的技术叫作纯化10.菌种保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菌种的保持,即保持其存活和不受污染;二是菌种的贮存,使其在相当长期内维持稳定的遗传潜力,两者缺一不可。
《电机学》习题解答(吕宗枢) 03章

第3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3.1 三相组式变压器和三相心式变压器的磁路结构各有何特点?在测取三相心式变压器的空载电流时,为什么中间一相的电流小于其它两相的电流?答:三相组式变压器的三相磁路彼此独立,互不关联,且各相磁路几何尺寸完全相同;三相心式变压器的三相磁路彼此不独立,互相关联,各相磁路长度不等,三相磁阻不对称。
在外加对称电压时,由于中间相磁路长度小于其它两相的磁路长度,磁阻小,因此,中间一相的空载电流小于其它两相的电流。
3.2 变压器出厂前要进行“极性”试验,如题3.2图所示,在U1、U2端加电压,将U2、u2相连,用电压表测U1、u1间电压。
设变压器额定电压为220/110V,如U1、u1为同名端,电压表读数为多少?如不是同名端,则读数为多少?答:110V,330V题3.2图极性试验图3.3 单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有哪两种?说明其意义。
答:有I,I0;I,I6两种。
I,I0说明高、低压绕组电动势同相位;I,I6说明高、低压绕组电动势反相位。
3.4 简述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的时钟表示法。
答:把三相变压器高压侧某一线电动势相量看作时钟的长针,并固定指向“0”点,把低压侧对应线电动势相量看作时钟的短针,它所指向的时钟数字便是该变压器的联结组别号。
3.5 试说明为什么三相组式变压器不能采用Y,y联结,而小容量三相心式变压器可以采用Y,y联结?答:因为三相组式变压器三相磁路彼此独立,采用Y,y联结时,主磁路中三次谐波磁通较大,其频率又是基波频率的三倍,所以,三次谐波电动势较大,它与基波电动势叠加,使变压器相电动势畸变为尖顶波,其最大值升高很多,可能危及到绕组绝缘的安全,因此三相组式变压器不能采用Y,y联结。
对于三相心式变压器,因为三相磁路彼此相关,所以,三次谐波磁通不能在主磁路(铁心)中流通,只能通过漏磁路闭合而成为漏磁通。
漏磁路磁阻很大,使三次谐波磁通大为削弱,主磁通波形接近于正弦波,相电动势波形也接近正弦波。
第3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 3 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3.1填空题1.按照结构,场效应管可分为 。
它属于 型器件,其最大的优点是 。
2.在使用场效应管时,由于结型场效应管结构是对称的,所以 极和 极可互换。
MOS 管中如果衬底在管内不与 极预先接在一起,则 极和 极也可互换。
3.当场效应管工作于线性区时,其漏极电流D i 只受电压 的控制,而与电压 几乎无关。
耗尽型D i 的表达式为 ,增强型D i 的表达式为 。
4.某耗尽型MOS 管的转移曲线如题3.1.4图所示,由图可知该管的DSS I = ,U P = 。
5.一个结型场效应管的电流方程为2GS D 161(mA)4U I ⎛⎫=⨯- ⎪⎝⎭,则该管的DSS I = , U P = ;当GS 0u =时的m g = 。
6.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工作于放大状态时,要求GS 0u ≥≥ ,DS u > ;而N 沟道增强型MOS 管工作于放大状态时,要求GS u > ,DS u > 。
7.耗尽型场效应管可采用 偏压电路,增强型场效应管只能采用 偏置电路。
8.在共源放大电路中,若源极电阻s R 增大,则该电路的漏极电流D I ,跨导m g ,电压放大倍数 。
9.源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与 和 有关。
答案:1.结型和绝缘栅型,电压控制,输入电阻高。
2.漏,源,源,漏,源。
3.GS u ,DS u ,2GS D DSS P 1u i I U ⎛⎫=- ⎪⎝⎭,2GS D DO T 1u i I U ⎛⎫=- ⎪⎝⎭。
4.4mA ,-3V 。
5.16mA ,题3.1.4图4V ,8ms 。
6.p U ,GS P u U -,T U ,GS T u U -。
7.自给,分压式。
8.减小,减小,减小。
9.m g ,s R 。
3.2选择题1.P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中的载流子是 。
A .自由电子;B .空穴;C .电子和空穴;D .带电离子。
2.对于结型场效应管,如果GS P |||U U >,那么管子一定工作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3.1填空题1.按照结构,场效应管可分为 。
它属于 型器件,其最大的优点是 。
2.在使用场效应管时,由于结型场效应管结构是对称的,所以 极和 极可互换。
MOS 管中如果衬底在管内不与 极预先接在一起,则 极和 极也可互换。
3.当场效应管工作于线性区时,其漏极电流D i 只受电压 的控制,而与电压 几乎无关。
耗尽型D i 的表达式为 ,增强型D i 的表达式为 。
4.某耗尽型MOS 管的转移曲线如题3.1.4图所示,由图可知该管的DSS I = ,p U = 。
5.一个结型场效应管的电流方程为2GS D 161mA 4U I ⎛⎫=⨯- ⎪⎝⎭,则该管的DSS I = ,p U = ;当GS 0u =时的m g = 。
6.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工作于放大状态时,要求GS 0u ≥≥ ,DS u > ;而N 沟道增强型MOS 管工作于放大状态时,要求GS u > ,DS u > 。
7.耗尽型场效应管可采用 偏压电路,增强型场效应管只能采用 偏置电路。
8.在共源放大电路中,若源极电阻s R 增大,则该电路的漏极电流D I ,跨导m g ,电压放大倍数 。
9.源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与 和 有关。
答案:1.结型和绝缘栅型,电压控制,输入电阻高。
2.漏,源,源,漏,源。
题3.1.4图3.GS u ,DS u ,2GS D DSS P 1u i I U ⎛⎫=- ⎪⎝⎭,2GS D DO T 1u i I U ⎛⎫=- ⎪⎝⎭。
4.4mA ,-3V 。
5.16mA ,4V ,8ms 。
6.p U ,GS p u U -,T U ,GS T u U -。
7.自给,分压式。
8.减小,减小,减小。
9.m g ,s R 。
3.2选择题1.P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中的载流子是 。
A .自由电子;B .空穴;C .电子和空穴;D .带电离子。
2.对于结型场效应管,如果GS p ||||U U >,那么管子一定工作于 。
A .可变电阻区;B .饱和区;C .截止区;D .击穿区。
3.与晶体管相比,场效应管 。
A .输入电阻小;B .制作工艺复杂;C .不便于集成;D .放大能力弱4.工作在恒流状态下的场效应管,关于其跨导m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g 与DQ I 成正比;B .m g 与2GS U 成正比;C .m g 与DS U 成正比;D .m g5.P 沟道增强型MOS 管工作在恒流区的条件是 。
A .GS T u U <,DS GS T u u U ≥-;B .GS T u U <,DS GS T u u U ≤- ;C .GS T u U >,DS GS T u u U ≥-;D .GS T u U >,DS GS T u u U ≤-。
6.某场效应管的DSS I 为6mA ,而DQ I 自漏极流出,大小为8mA ,则该管是 。
A .P 沟道结型管;B .增强型PMOS 管;C .耗尽型PMOS 管;D .N 沟道结型管;E .增强型NMOS 管;F .耗尽型NMOS 管。
7.增强型PMOS 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其栅源电压 ;耗尽型PMOS 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其栅源电压 。
A .只能为正;B .只能为负;C .可正可负;D .任意。
8.GS 0V U =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 。
A .结型管;B .增强型MOS 管;C .耗尽型MOS 管。
9.分压式偏置电路中的栅极电阻g R 一般阻值很大,这是为了 。
A .设置静态工作点;B .提高输入电阻;C .提高放大倍数。
答案:1.B 。
2.C 。
3.D 。
4.D 。
5.B 。
6.C 。
7.B 、D 。
8.A 、C 。
9.B 。
3.3判断题1.对于结型场效应管,栅源极之间的PN 结必须正偏。
( )2.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源电压应使栅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其GS R 大的特点。
( )3.增强型MOS 场效应管由于预先在2SiO 绝缘层中掺入了大量正离子,因此存在原始的导电沟道。
( )4.若耗尽型NMOS 管的GS U 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 )5.反映场效应管放大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跨导。
( )6.增强型场效应管,D 0i ≠的必要条件是GS T U U >。
( )7.场效应管的热稳定性比晶体管好的原因是场效应管的多数载流子不参与导电。
( )8.场效应管的突出优点是具有特别高的输出电阻。
( )9.各种场效应管焊接时,都应先将三个电极短接,用电烙铁的余热焊接。
焊好后,再将短路线拆除。
( )答案:2、5、6对;1、3、4、7、8、9错。
习题3.1 题3.1图示出了四个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其中漏极电流的方向是它的实际方向。
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场效应管,并写出各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名称及数值。
解:图(a )为N DMOS -,P 2V U =-,DSS 2mA I =;图(b )为P JFET -,P 2V U =,DSS 3mA I =;图(c )为P DMOS -,P 2V U =,DSS 2mA I =;图(d )为N EMOS -,T 1V U =。
3.2 题3.2图示出了四个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
试说明曲线对应何种类型的场效应管,并根据各图中输出特性曲线上的标定值确定p U 、T U 及DSS I 数值。
(a ) (b ) (c ) (d )题3.1图解:图(a )为N EMOS -,T 3V U =;图(b )为P EMOS -,T 2V U =-;图(c)为P DMOS -,P 2V U =,DSS 2mA I =-;图(d )为N DMOS -,P 3V U =-,DSS 3mA I =。
3.3试分别画出题3.2图所示各输出特性曲线对应的转移特性曲线。
解:3.4在题3.4图所示的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中,设T 4V U =,DO 10mA I =。
DD 18V V =,g 2M ΩR =,g1150k ΩR =,g2160k ΩR =,d 10k ΩR =,s11k ΩR =,s210k ΩR =,L 10k ΩR =。
试计算(1)静态工作点DQ I 、GSQ U 、DSQ U ;(2)i R 、o R ;(3)uA 。
解:(1)g2GSQ DD DQ s1s2DQ DQ g1g222GSQ GSQ DQ DO T 160()=18119.291115016011014R U V I R R I I R R U U I I U ⎧=-+⨯-≈-⎪++⎪⎨⎛⎫⎛⎫⎪=-=⨯- ⎪ ⎪⎪⎝⎭⎝⎭⎩(a ) (b ) (c ) (d )题3.2图 题3.4图解得:DQ10.57mA I ≈,DQ20.41mA I ≈,GSQ1 3.02V U ≈(舍去),GSQ2 4.78V U ≈ 故静态漏极电流DQ 0.41mA I ≈,GSQ 4.78V U ≈DSQ DD DQ d s1s2()180.41(10110)9.39V U V I R R R =-++=-⨯++=(2)33i g g1g2//215010//16010 2.08M ΩR R R R --=+=+⨯⨯≈o d 10k ΩR R ≈=(3)GSQ DO m T T 2210 4.78110.98mA/V 44U I g U U ⎛⎫⨯⎛⎫=-=-= ⎪ ⎪⎝⎭⎝⎭ m d L u m s1(//)0.98(10//10) 2.47110.981g R R A g R --⨯==≈-++⨯3.5 带有源极电容s C 的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如图3.2.2(a )所示。
设DD 18V V =,g 10M ΩR =,g1 2.2M ΩR =,g251k ΩR =,d 33k ΩR =,s 2k ΩR =,已知场效应管的m 2mA/V g =,各电容都足够大,试求:(1)中频电压放大倍数u A ;(2)若接上负载电阻L 100k ΩR =,求中频电压放大倍数u A ;(3)求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4)若s C 开路,问接L R 后的u||A 下降到原来的百分之几? 解:(1)u m d23366A g R =-=-⨯=- (2)u m d L(//)2(33//100)49.62A g R R =-=-⨯≈- (3)663i g g1g2//1010(2.210)//(5110)10.05M ΩR R R R =+=⨯+⨯⨯≈o d 33k ΩR R ≈=(4)若s C 开路,u u m L u u m s 0.211225A A g R A A g R '-'====++⨯ ,即下降到原来的20%。
3.6在题3.6图所示的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中,设GSQ 2V U =-,DD 20V V =,g 1M ΩR =,d 10k ΩR =;管子参数DSS 4mA I =,p 4V U =-。
(1)求电阻1R 和静态电流DQ I ;(2)保证静态DSQ 4V U =时2R 的值;(3)计算uA 。
解:(1)由转移曲线方程2GS DSS P 1u i I U ⎛⎫=- ⎪⎝⎭D 得22GSQ DSS P 21411mA 4U I I U ⎛⎫-⎛⎫=-=⨯-= ⎪ ⎪-⎝⎭⎝⎭DQ , 由GSQ DQ 1U I R =-得GSQ1DQ 22k Ω1U R I -=-=-= (2)由DSQ DD DQ d 12()U V I R R R =-++得DD DSQ2d 1DQ 204()(102)4k Ω1V U R R R I --=-+=-+= (3)GSQ DSS m P P 2242111mA/V 44U I g U U ⎛⎫⨯-⎛⎫=--=-⨯-= ⎪ ⎪--⎝⎭⎝⎭ m d u m 12110 1.431()11(24)g R A g R R ⨯=-=-≈-+++⨯+3.7在题3.7图所示的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中,设p 3V U =-,DSS 3mA I =。
DD 20V V =,g 1M ΩR =,d 12k ΩR =,s1s2500ΩR R ==。
试计算(1)静态工作点;(2)u1A 和u2A ;(3)i R 、o1R 和o2R 。
解:(1)22GSQ GSQ DSS P GSQ s1s21313()(500500)U U I I U U I R R I ⎧⎛⎫⎛⎫⎪=-=⨯- ⎪ ⎪-⎨⎝⎭⎝⎭⎪=-+=-+⎩DQ DQ DQ 解方程得 DQ1 1.15mA I ≈,DQ27.86mA I ≈(舍去)3GSQ s1s2() 1.1510(500500) 1.15V U I R R -=-+=-⨯⨯+=-DQ DSQ DD DQ d s1s2()20 1.15(120.50.5) 5.05V U V I R R R =-++=-⨯++=(2)GSQ DSS m P P 223 1.1511 1.24mA/V 33U I g U U ⎛⎫⨯-⎛⎫=--=-⨯-≈ ⎪ ⎪--⎝⎭⎝⎭ m d u1m s1 1.24129.1911 1.240.5g R A g R ⨯=-=-≈-++⨯m s1u2m s1 1.240.50.3811 1.240.5g R A g R ⨯==≈++⨯ (3)i g 1M ΩR R ==o1d 12k ΩR R ≈=o2s1m 11//0.5//0.31k Ω1.24R R g ==≈3.8 在题3.8图所示的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中,设p 4V U =-,DSS 2mA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