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使用说明步骤及注意事项
液氮操作规程

液氮操作规程液氮,是指温度低于-196摄氏度的氮气,常用于冷冻保存和制冷。
液氮操作安全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液氮的操作规程。
一、液氮的安全注意事项1.避免接触液氮,因为液氮的温度低于-196摄氏度,在接触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或冻伤。
2.液氮需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区域,避免氮气积聚造成窒息危险。
3.不要直接将液氮倒入玻璃瓶或其他容器中,因为极低的温度可能会导致容器破裂。
4.工作时要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装备,以避免伤害或意外事故。
二、液氮的操作步骤1.从氮气储罐中接出液氮,使用手推车将储罐移动到需要的区域。
2.打开储罐的阀门,使用抽气器将液氮抽入需要的容器中。
3.如果需要将液氮装入小瓶中,应使用专业的液氮转移器,以避免液氮泼洒或溅出。
4.在购买液氮和进行液氮操作前,请确保有经验丰富的人员指导,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三、液氮的储存和保养1.液氮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位置,并保持储罐密闭。
2.在工作时,储罐应保持干燥,如果储罐表面有水珠,应先将其擦干。
3.定期检查和维护储罐的阀门和管道等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如果长时间不使用液氮,应将其储罐中的液氮释放殆尽。
四、应急措施1.如遇到液氮泼洒或溅出,请立即远离现场。
2.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
3.如发现有人被液氮冻伤,应立即用温水冲洗并送医院治疗。
4.在进行液氮操作时,应随时保持警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五、结论液氮操作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但是严格遵守标准化规程从而保证其安全。
同时,在使用液氮时也需要注意氮气的使用环境和相关的操作方法。
正确使用液氮,可以为实验和其他应用提供极大的帮助。
液氮使用方法

液氮使用方法
液氮在科学实验、生物技术、农业和医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以下是液氮的使用方法:
步骤1: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步骤2:将液氮从气体储罐中转移到液态氮的储罐中,使用合适的装置并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
步骤3:在使用液氮之前,必须确保容器密闭可靠并防止其碰撞或磕碰。
步骤4:可以使用专用的液氮保温鼓或浸液式冷却器来保持液氮的低温。
步骤5:注意液氮的保持时间,通常不超过5分钟,否则会出现液氮气泡升起的热点。
步骤6:使用液氮时,必须戴着手套和护目镜,注意防止液氮触及皮肤和眼睛。
步骤7:液氮不能直接接触皮肤或衣物,遇到时必须立即用干燥的纸巾或毛巾进行擦拭。
步骤8:使用液氮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安全注意事项,如有异常情况或不熟悉液
氮的使用方法,请不要自行处理,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液氮操作规程

液氮操作规程液氮是一种低温液体,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其极低的温度和高度危险性,正确操作液氮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液氮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安全并正常使用液氮。
一、液氮的基本概念1. 液氮是氮气的液态形式,其沸点为-196摄氏度。
在室温下,液氮将迅速蒸发为气体。
2. 液氮具有极低的温度和高度的冷却能力,能够引起严重的冷烧伤。
3. 液氮在密闭容器中增压存储时,严重危及安全。
二、个人防护1. 在操作液氮前,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保护眼睛的安全眼镜、绝缘手套、胶鞋等。
2. 穿戴防护服,尽量覆盖皮肤暴露的部位。
3. 不戴触电装置或金属饰品。
4. 不佩戴隐形眼镜,因为高温差可能导致卡住在眼球上。
三、液氮的贮存和运输1. 液氮应存放在经过安全检查和认证的液氮容器中。
2. 容器应放在良好通风的区域,远离热源和易燃物。
3. 容器应保持稳定和垂直,以防止倾倒和泄漏。
4. 不得将液氮放入密闭容器中或密封容器。
四、液氮的操作技巧1. 在操作液氮之前,请先学习正确的操作技巧并接受专业培训。
2. 操作液氮时,应佩戴绝缘手套,并避免长时间接触液体。
3. 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来处理液氮,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液体。
4. 液氮装置不得加热或进行火焰燃烧操作,以免引起爆炸。
五、液氮的泄漏应急处理1. 如果发生液氮泄漏,立即远离泄漏区域,并通知相应的应急人员。
2. 目视检查泄漏源,如果可以安全操作,尝试关闭液氮容器阀门。
3. 尽量保持泄漏区域通风良好,并避免火源。
六、其他安全注意事项1. 液氮应远离易燃物、易爆物和氧气。
2. 不得在密闭车辆或室内存放液氮。
3. 不得直接饮用液氮或将其用于食品冷冻处理。
4. 液氮容器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状态,避免泄漏。
七、液氮事故处理1. 在液氮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2. 如果涉及到伤害或意外情况,及时呼救并提供必要的紧急救护。
3. 保留相应的液氮事故报告,以供参考和后续安全改进。
液氮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液氮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第一条液氮的危险性◆超低温性,沸点为-195.8℃,如不小心接触液氮或被液氮冷却的物体,可能导致严重冻伤;◆隐蔽性,无色、无味、无毒,不易燃;◆膨胀性,在20℃时的液气膨胀比为1:694,如果液氮在密闭空间内蒸发,体积会迅速膨胀,并可能导致爆炸;◆窒息性,液氮蒸发会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并可能导致窒息。
第二条液氮罐的存放◆液氮罐应放置于通风阴凉的环境,切勿直接放置于实验室地面,以防罐底腐蚀或冻伤地面,可放置于软垫上;◆在使用或存放液氮罐时,不要与其他物件碰撞,并轻拿轻放,始终保持直立;◆液氮罐应上锁,安全标识应完整,严禁在液氮罐的盖塞上放置物品;◆储存液氮罐的房间应安装氧气浓度报警装置。
◆对于增压型、自排液型的液氮罐,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查看压力表是否正常,保证液氮罐的安全使用;◆对于实验室常用的储存型液氮罐,操作前应检查液氮罐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首先要检查外壳是否完整,真空排气口是否完好。
◆其次,检查液氮内腔是否存在异物或被腐蚀。
如发现密封件损坏或其中有水/冰,封口周边有较多冰霜等异常情况,应停止操作并立即报告。
第三条液氮罐定期检查及维护◆首次充装液氮时,应先少量充入,使内胆逐渐冷却,液氮沸腾现象减弱后再加快充注速度;◆应将充注管头插入容器底部后,再充装液氮。
第四条充装液氮◆使用液氮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穿长袖工作服戴防护面罩和护目镜,戴防冻手套,不穿露脚面的鞋子。
◆取放冷冻物品时,应细心谨慎操作,速度要快,注意轻拿轻放,以免液氮溅出和物品解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存取冻存架时,注意不要损坏液氮罐颈部,要清楚记录在液氮罐中的存放位置,避免反复翻找,减少液氮暴露的时间;◆浸入液相储存的冷冻管,建议从液氮罐中取出后立即置入密封厚实的容器中或通风橱/生物安全柜内解冻;◆也可以从液相移动到气相至少24-48小时后取出;◆使用过程中若有物品掉落入液氮中,应使用低温钳取出。
液氮安全操作规程

液氮安全操作规程
《液氮安全操作规程》
一、液氮概述
液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非常冷的液体,可以将温度降低到零下196摄氏度。
由于其低温性质,液氮在科研、医学、食品加工等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液氮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危险性,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二、液氮安全操作规程
1. 戴防护装备:在操作液氮时,应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装备,以避免接触及溅溅造成伤害。
2. 避免密封容器:液氮放置的容器不宜密封,应保持通气性,避免产生过高的压力。
3. 避免过度灌装:在灌装液氮时,应留一定的空间,并避免过度灌装,以防止液氮膨胀引发容器破裂。
4. 安全存放:液氮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明火和易燃物品,避免发生爆炸和火灾。
5. 室内使用:在室内使用液氮时,应确保有足够的通风,并定期清理液氮积累的气体。
6. 注意液氮挥发:液氮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操作时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液氮下,以免呼吸不畅或造成皮肤灼伤。
7. 废气处理:液氮放置或使用后所产生的气体需要进行适当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8. 应急措施:操作人员应了解液氮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保证在意外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通过遵守《液氮安全操作规程》,可以有效降低液氮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液氮的运用将更加安全有效。
现场临时用液氮安全操作规程

现场临时用液氮安全操作规程
1. 安全操作准备
- 进行液氮操作前,必须穿戴保护服、安全帽、护目镜、手套
等个人防护装备。
- 需要在操作区域周围使用警戒标识,确保其他人员不会靠近
操作区域。
- 对液氮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性。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或损坏,应立即报告并更换。
2. 操作步骤
1. 将液氮置于稳固的平台上,确保不会倾斜或摇晃。
2. 打开液氮的出气阀,使其气氛压力得到正常释放。
3. 逐渐打开液氮的液体出口阀门,控制液氮的流动速度。
4. 将液氮快速注入目标或设备中,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溅出或
泄漏。
5. 完成液氮注入后,关闭液体出口阀门,并立即关闭出气阀。
6. 将液氮从操作区域移动到安全区域,并进行妥善存放。
3. 安全注意事项
- 不要将液氮倒入密闭中,以免因压力增加导致破裂。
- 液氮操作过程中不要过度接触或设备表面,以免受到低温的伤害。
- 液氮有强烈的冷冻能力,避免将其接触到人体皮肤或眼睛,以免引起严重伤害。
- 在操作区域周围设置充分的通风设施,以确保液氮蒸发的气体能够及时被排出。
以上是现场临时用液氮安全操作规程,请在进行任何液氮操作前仔细阅读并遵守以上规定。
如有任何疑问或紧急情况,请立即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谢谢合作!。
液氮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液氮使用标准操作规程液氮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一、液氮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液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液体,具有极低的温度和压力。
在科研、制药、食品、生物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使用液氮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了解液氮的特性,熟悉其沸点、汽化潜热等关键参数。
2、液氮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以免造成冻伤。
3、液氮罐要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4、液氮罐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使用液氮时,需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安全设备。
二、液氮使用步骤1、准备液氮罐及相关仪器设备。
确保液氮罐干燥、通风良好,并检查阀门、管道等连接部位是否密封。
2、打开液氮罐阀门,使液氮流入实验操作台或相关设备中。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液氮接触皮肤。
3、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液氮的消耗情况,并及时补充液氮。
确保实验或设备持续处于液氮环境下。
4、使用完毕后,务必关闭液氮罐阀门,并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液氮使用量、使用时间等关键信息。
三、液氮存储和保护1、液氮存储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2、液氮罐应放置在稳定的地方,防止跌落或撞击。
3、定期检查液氮罐的密封性能,确保阀门、管道等连接部位无泄漏。
4、根据需要,对液氮进行定期充填或更换,以确保液氮供应充足。
四、废液处理1、在使用过程中,若有废液产生,应按照相关环保规定进行处理。
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2、对于空罐或报废的液氮容器,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处置。
3、重视废液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防止因废液挥发或泄漏导致环境污染或人员伤害。
总结:本篇文章阐述了液氮使用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液氮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步骤、存储和保护以及废液处理等方面。
在使用液氮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安全、环保和有效的使用。
重视液氮的存储和保护,以便持续、稳定地供应液氮。
在处理废液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和安全措施,防止出现环境问题和人员伤害。
通过遵循本操作规程,可以更好地发挥液氮在各领域的应用价值。
液氮使用操作规程

液氮使用操作规程
1、液氮的温度-196℃,易挥发,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冻伤。
2、液氮使用和贮存应保持通风良好、阴凉干燥,库温不宜超过30℃,不要在
太阳光下直晒。
无论在使用或存放时,液氮罐竖直放立,以避免缺氧,造成窒息,并由专人保管,标识清楚,使用完后及时归位。
3、使用过程中要做到轻拿轻放并始终保持直立,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
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4、关于液氮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
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气体在低凹处积聚,遇点火源着火爆炸.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常温物体接触液氮应缓慢进行,防止爆炸.
6、严禁物体放入液氮容器内,使用时必须从液氮容器缓慢倒入保温桶内,
施工时才倒出。
7、盛装液氮的容器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并保持相对密封,防止挥发,但不能
密闭。
8、使用完的液氮禁止倒回液氮容器内,且及时清理(倒在干爽的地面上).
9、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液体氮操作者应佩戴焊工手套和防护眼罩。
10、操作要在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下进行,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防止吸入低温气体。
11、操作者要注意防止液体氮接触人体的任何部位。
12、液氮的使用必须由管理人员监护使用,在使用前由管理人员组织施工人
员学习以上注意事项,且办理安全交底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氮冷冻1#泥浆泵连杆小头轴承施工方案1. 准备木属箱子,长500mm,宽500mm,高500mm,,箱子顶盖打孔,使液氮管线能够穿过,箱内底部铺垫干净抹布,保温用;2. 清洁轴承,放入木属箱内,周边塞入抹布;3. 按照液氮安全技术说明,检查液氮钢瓶阀门无泄漏,减压阀开关正常,压力表数值指示正常;4. 本次冷冻轴承温度为-40℃;5. 用便携式氧气分析仪检测环境氧浓度;6. 气瓶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多人将液氮钢瓶从集装箱内人工挪到1#泥浆泵边用麻绳固定;7. 液氮传输专用不锈钢管线由厂家配套提供,一端连接在液氮钢瓶出口接头,另外一端放入木箱内,木箱盖子盖上,用抹布将管线缝隙封住,8. 戴防冻手套、戴防护眼镜,严禁用手直接接触液氮,可引起严重冻。
,两个人配合;9. 准备测温枪,经过测试合格;10. 打开泥浆泵东西两边门,使泥浆泵房空气流通;11. 开启液氮减压阀,开始冷冻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减压阀不要开启太大,启闭瓶阀要缓慢,具体观察管线不要滴水,可结冰;12. 打开盖子测量轴承温度,达到-40℃左右使,关闭减压阀,两个人将轴承放入孔内,另外2个人用2个铜棒轻轻将轴承敲入孔内;13. 安装完成后,将液氮不锈钢罐装到集装箱内送回陆地;2017年12月20日。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氮(压缩氮冷冻液态氮)按照GB/T 17519-2013、GB/T 16483-2008编制修订日期:2015年2月1日SDS 编号:JKX/N2-1最初编制日期:2010年12月20日版本:2.0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氮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氮气(工业氮气、纯氮、高纯氮)、液氮化学品英文名称:Nitrogen,Liquid nitrogen 企业名称:成都金克星气体有限公司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氮气是惰性气体,常用作保护气体,如:瓜果,食品,灯泡填充气。
液氮还可用作深度冷冻剂,可用于金属冷处理等。
高纯氮气用作色谱仪等仪器的载气。
用作铜管的光亮退火保护气体。
氮气也作为食品保鲜保护气体的用途。
在化工行业,氮气主要用作保护气体、置换气体、洗涤气体、安全保障气体。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该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类别属第2类(第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
健康和环境危险性种类和类别:无资料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内装冷冻气体:可能造成低温灼伤或损伤。
防范性说明:防范措施:远离热源、火源,避免野蛮装卸,佩戴好安全附件。
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
气瓶许用温度≤60℃、许用压力≤18MPa。
使用液氮时要穿防冻工作服、戴防冻手套、戴防护眼镜。
液氮严禁乱排乱放。
进入高浓度区域应佩戴氧气呼吸器。
事故响应:着火时用干粉、二氧化碳、干砂灭火并用雾状水冷却容器。
尽量转移相邻容器。
液氮泄漏应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制止泄漏,可使用缠裹、堵塞、关闭阀门等方法制止泄漏;对于大量泄漏情况可利用低温液体蒸发潜热特性,向泄漏处喷雾状水(不可使用水枪直喷低温液体),降低泄漏压力,并使泄漏处结冰,减少泄漏量,进而堵漏。
对泄漏处的液体,在采取有效防护的前提下可让其自然蒸发。
废弃处置:液氮、氮气均可直接排放,但应注意窒息防护和冻伤防护。
气瓶及储存容器应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部门进行废弃处置。
物理和化学危害:压缩气体,遇热超压可能会引起爆炸,气体大量泄漏可导致人员窒息。
低温液体,身体直接接触易导致冻伤。
健康危害: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但氮大量排放时会使密闭空间的氧含量降低,有缺氧窒息的危险。
其他危害:接触液氮时,可引起严重冻。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措施的描述:急救: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入:无资料最重要的症状和健康影响:氮气会引起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施救者注意穿好防护用品,进入高浓度区域应佩戴氧气呼吸器,防止冻伤或窒息。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可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雾状水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特别危险特性:在火灾环境下,受热气瓶或容器能发生爆炸危险。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及时灭火,喷水冷却气瓶或容器(以防受热爆炸),可能的话将气瓶或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消防人员应在上风向灭火。
液氮泄漏处置时,消防员应穿戴个体防寒服(现场)、全身消防防护服、消防防护鞋等,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不可使水枪射至液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大量泄漏时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工作服。
低温液体泄漏时应做好自身防护。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
切断气源,通风对流,稀释扩散。
液氮泄漏时,须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保证现场通风。
可让泄漏氮自行挥发。
泄漏容器不能再用,及时返回厂家。
环境保护措施:无污染。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液氮):让其自然扩散;大量泄漏(液氮):挖坑或构筑围堰收容,让其自然扩散,可用排风扇加速气蒸发。
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预防措施:密切监视泄漏场所事态状况,杜绝一切可能引发事故的行为;严禁液氮泄漏对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造成损坏。
泄漏场所氧含量恢复正常后才能撤离警戒。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气瓶应远离热源,且不得在阳光下暴晒。
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0.05Mpa的剩余压力。
启闭瓶阀要缓慢。
瓶阀冻结时,严禁明火烧烤或电加热,应用温水解冻。
气瓶每三年进行一次技术检验。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通风不足的情况下,应带适当的呼吸装置。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穿工作服。
液体操作时要戴防冻手套,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体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前应做氧含量分析,须有人监护。
气瓶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储存:氮气为不燃性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气瓶存放处时应设置防倒装置。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瓶检日期。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液氮应用专用的低温容器(储槽、储罐)储存。
固定式容器应保证与其他容器或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符合相关规定。
储存场所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堵漏器具和收容材料。
液氮操作时要注意佩戴防冻手套,封闭管路不得残存液氮。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未制定标准。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用便携式氧气分析仪检测环境氧浓度。
工程控制:工作场所应通风良好,氮气充装间应设置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液氮储存区应设置隔离装置、防雷装置、泄漏处置材料,储罐应设置接地装置和静电导除装置,悬挂安全标识。
个体防护装备: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液氮为低温液体,接触时应穿戴防冻工作服和手套。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处置液氮泄漏时应带防护眼镜。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液氮时戴长臂防冻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不燃烧。
低温液化成无色液体。
PH值:无意义熔点(℃):-210 相对密度(水=1):0.804沸点(℃):-195.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6737 饱和蒸气压(KPa):1026.42(-173℃) 临界温度(℃):-147临界压力(MPa):3.4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自然温度(℃):无意义分解温度(℃):无意义易燃性:不燃溶解性:微溶于水和和乙醇。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
危险反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明显的危险反应。
避免接触的条件:高温、高热。
禁配物:无。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本化学品无毒。
皮肤刺激或腐蚀:本化学品不造成皮肤刺激或腐蚀。
眼睛刺激或腐蚀:本化学品不造成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或皮肤过敏:本化学品不造成呼吸或皮肤过敏。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无资料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化学品:尽可能回收,氮气可在充装站利用充装排回收到其他气瓶中,液氮可转储到其他储存罐中;若不具备回收条件可直接排入大气。
污染包装物:移交压力容器或气瓶检验检测单位进行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由专业持证人员进行。
处置时通风要良好,严防出现高浓度聚集;液氮排放时应设置围堰或收容池,应防止构筑物基础损伤。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977(冷冻液态氮)1066(压缩氮)联合国运输名称:压缩氮冷冻液态氮联合国危险性分类:第2.2类包装类别:Ⅲ包装标志:标志5(不燃气体)标志图:包装方法:钢质无缝气瓶(氮气)低温储罐(液氮)海洋污染物(是/否):否运输注意事项:1)、承运单位应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承运车辆应符合危险化学品承运条件,承运人员(驾驶员、押运员)应有相应的资质证件;2)、应按规定运输路线行驶,严禁疲劳驾驶;3)、车辆应配备消防器材和泄漏应急处理设备;4)、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