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之 背景设定 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之背景设定知识
清单
背景设定是指小说情节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方面的
设定。
掌握好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更准确地回
答阅读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背景设定和相关知识点:
1. 时间设定
小说中的时间设定包括年代、季节、具体的时间点等。
其中,
年代是最主要的时间设定,也是我们理解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窗口。
比如,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男女婚姻、家族权力关系等都有明显
的传统文化烙印。
2. 地点设定
地点设定包括城市、乡村、山区、沙漠等。
地点不仅能够帮助
我们感受小说环境的氛围,还能够反映小说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背景
信息。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府与荣府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
会阶层。
3. 人物设定
人物设定包括主角、配角、敌对人物等。
掌握人物之间的关系
和性格特点是解答小说分析题的关键。
比如,分析《活着》中的福
贵角色时,需要注意他的性格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4. 环境设定
环境设定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甚至是某种器物、食品等
特定环境。
这些环境既是小说背景的一部分,也能够反映出人物的
情感和命运。
比如,在《催眠大师》中,变态杀人魔的出现,与钢
琴师对音乐的执着产生了很大的反差,加强了小说的悬疑氛围。
以上就是小说阅读题背景设定的知识清单,掌握好这些内容,
我们能够更好地读懂小说、分析小说,并且在考试时更容易得高分。
人教版九上语文期中考试复习3——小说阅读清单

专题03:小说复习知识清单❖小说复习策略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
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这是整体感知小说的基础,是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前提。
也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
它要求考生能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③某段文字(或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④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人物时有哪些伏笔或照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回答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方面的问题,必须掌握情节安排方面的基本知识。
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考查的重点。
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小说知识(考点)梳理-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 小说知识(考点)梳理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者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现状,对其表达赞美、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等态度,从而表现小说主题。
二、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长短分,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2.按内容划分,有武侠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动漫小说等;3.按创作流派分,有现实主义小说和浪漫主义小说;4.按体例划分,有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
三、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作者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原形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它只能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2)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贵在曲折、情节跌宕。
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用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四、人物形象1.小说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人物、对话描写、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并且通过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
是小说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在小说中占中心地位。
3.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1)神态描写: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
(2)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3)外貌描写:暗示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经济状况和精神状况;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活动。
(4)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九年级语文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语文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体裁,通过描述人物、情节和环境来表达作家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小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九年级语文小说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小说的基本定义小说是一种虚构的叙述性文学作品,它通过描述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形象和塑造环境来表现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小说通常分为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种形式,其中还包括现实主义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多种类型。
二、小说的要素1.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的核心,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来展示作家的观点和主题。
2. 情节:小说的情节是故事的发展轨迹,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充满了冲突、转折和高潮。
3. 环境:小说的环境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地点、时间和社会背景等,可以影响人物行为和情节发展。
4. 主题:小说的主题是作家通过情节和人物来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是读者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的重要因素。
三、小说的写作技巧1. 描述:小说需要通过描述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环境和揭示情节发展,作家可以通过描写细节、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对话:对话是小说中人物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推进情节发展和呈现作家的思想观点。
3. 叙述:叙述是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叙写方式,可以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等手法,根据情节需要进行选择。
4. 突破常规:小说需要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作家可以运用倒叙、写实与幻想相结合等手法来打破常规,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
四、小说的经典作品推荐1.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对贾、史、王、薛等众多人物的刻画,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和人性百态。
2.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的重要性。
3. 《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作家路遥的作品,通过对农民家庭三兄弟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奋斗的精神。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注意概括介绍)B、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3.“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4、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定性+定量)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1)勤劳,朴实(淳朴),善良,真诚,守信,爱国,执著,乐观,豁达、勇敢,坚韧,顽强,倔强,自信,正直,仁厚,安分守己,温顺,节俭,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细腻,吃苦耐劳,有生活情趣,有平常心,有文化,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主见,有魄力,通情达理,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从容淡定,胸怀宽广,经验丰富,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无私奉献,乐观开朗,自尊心强,刻苦勤奋,粗犷豪迈;(2)狡猾,自私,自卑,自傲,虚伪,粗鲁,冷漠,暴躁,贪婪,泼辣,卑鄙,无耻,圆滑,世故,敏感,逆来顺受,卑劣吝啬,忍辱苟安,委曲求全,谨慎多虑,自主意识薄弱,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善于逢迎,伶牙俐齿,阴险狡诈,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爱慕虚荣,损人利己。
5、如何判断谁是主人公?①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
②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
6、各类形象的作用(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初中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初中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小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小说,不仅可以增加知识,丰富词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小说阅读时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小说。
1.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关注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人物的行动。
学生需要注意情节的起承转合,以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演变,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 人物角色人物是小说中的生命,人物的塑造直接影响着整个故事的展开。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3. 描述细节创造细节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留意作者描绘的细节,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描绘、心理描写等。
这些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还原故事情节,增加小说的可信度和魅力。
4. 主题思想每个小说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通过阅读小说,初中生需要尝试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给读者的启示。
主题可以是关于人性、友情、爱情、成长等方面的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小说来思考人生中的一些重要议题。
5. 文学语言小说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作者运用的文学语言,包括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句式结构、词汇选择等。
通过分析作者的运用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的美。
6. 文化背景小说往往会反映出特定的时间背景和社会文化风貌。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故事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
这个过程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他们的社会、文化素养。
7. 阅读态度阅读小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和思考的过程。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保持积极的阅读态度,以更好地沉浸于故事中,与作者共情。
九年级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人性和情感等方面的思考和揭示。
作为九年级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小说的定义、结构、主题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故事叙述为主的文学形式,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社会生活等,展现社会历史、人性真实和思想深度。
二、小说的结构1. 故事情节:小说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连续发生的事件组成,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
2.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拥有独特的特征、性格和命运,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
3. 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三、小说的元素1. 主题:小说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是关于爱情、友谊、成长、社会问题等各种主题。
2. 情节:情节是故事的发展过程,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不同部分。
情节的设置要有逻辑,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 人物塑造:作者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揭示人性和社会问题。
人物的性格塑造要合理、立体,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4. 对白:对白是人物在故事中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对话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表达情感,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 描写: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环境和感觉等进行详细描述,以使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小说的类型小说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如现实主义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等。
不同类型的小说有不同的特点和思想内涵,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五、小说的意义小说作为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社会和人性,启发思考、感受情感,丰富想象力和提升审美水平。
同时,小说也是一个媒介,可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六、阅读小说的方法1. 读前准备:了解作者背景、作品特点和文化背景,对于深入理解小说非常有帮助。
九年级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小说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小说的基本概念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是一种虚构的故事,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乐趣和启迪。
小说总体上是由“人、事、地、物”这四个要素构成的,通过这些要素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构建出了一个充满生动细腻、情感丰富的世界。
第二章:小说的分类小说可按照形式、内容、读者对象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形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按照内容可分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等;按照读者对象可分为儿童小说、青少年小说、成人小说等。
第三章:小说的结构小说的结构包括起始、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在这些不同部分中,作者需要巧妙地安排人物的情感、情节的发展,使整个小说的结构有条不紊,紧凑生动。
第四章:小说的写作技巧小说的写作需要作者在语言、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技巧。
比如,应该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人物的性格鲜明可爱,情节的安排有起有伏。
另外,作者还需要注意小说的节奏感和紧凑度,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第五章:小说的评析小说的评析反映了读者对于小说作品的认知和感知。
在评析中,读者可以从情节、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对小说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评析也是对小说作者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第六章:小说的传播与阅读小说的传播与阅读是小说生命的延续与发展。
作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小说作品推向读者,而读者则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欣赏和传播优秀的小说作品。
第七章:小说与生活小说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提炼和表现,更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畅想。
优秀的小说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感染,使人更有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结语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小说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写作技巧、评析、传播与阅读、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从而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清单一、小说的概念和三要素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情节和环境。
其中,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来自作者的虚构,但这种虚构又往往借助一个或多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
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方法有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外貌(肖像)描写反映一个人的大致性格,语言描写凸显人物性格,动作描写透视人物思想感情,心理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本质特征。
(2)小说的故事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在具体作品中,这四个部分的布局不一定能够完全分清,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以颠倒或交错,目的是要做到紧凑、新颖。
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会同时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在《孔乙己》的开头,作者对鲁镇咸亨酒店的描写,介绍了酒店的布局,描写了短衣帮、穿长衫的两种喝酒人的身份、地位、经济状况等,艺术地展现清末年间社会上的贫困知识分子的生活。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以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
如《孔乙己》一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要么渲染咸亨酒店冷清、压抑的气氛,要么烘托孔乙己出场时悲凉、凄惨的气氛,并暗示了孔乙己必然的悲剧命运。
二、小说六步阅读法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情节,尤其是那些关键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有积极作用。
人物不是静止存在的,总是要活动的,而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程,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为依据,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在情节高潮中的所言所行和情感态度,就能把握住人物不同的性格。
如《智取生辰纲》中,杨志领到任务之后,为防意外伪装成客商,其老练和精明不言而喻;担子沉重,山路难行,天气酷热难当,可杨志一意孤行,动不动就扬起藤条施暴,这又体现了他蛮横、独断;杨志禁止军汉们买酒解渴,直至看到卖枣子的众好汉喝了酒之后安然无恙,这才放心让军汉们去买酒喝,又集中表现了他谨慎和精明的性格。
2.分析人物形象(1)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因为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如分析《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单从他处理案子的五次“变色”,只能得出他狡猾善变、趋炎附势的形象特点。
若联系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即沙皇专制的黑暗统治,则可分析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他其实就是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这样便全面、充分地把握住了小说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
①着重分析人物的外貌(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代表意义的细节。
如《故乡》中写闰土的外貌(肖像)变化:“我”与闰土第一次见面时,他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当“我”二十多年后回到故乡再见到闰土时,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闰土外貌的变化说明了当时在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农村破败,广大农民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
通过对闰土外貌变化的观察,可以分析出他的思想性格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②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言。
如《孔乙己》文写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说的话:“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这种只有孔乙己才有的个性化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而善良的性格特征。
③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
如《范进中举》中当范进送给胡屠户六两多银子时,胡屠户的表现:“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攥”“舒”“缩”“揣”四个动词写尽了胡屠户爱财如命的市侩性格④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是作家展示人物精神境界、品德、素质及理想的重要手段。
如《蒲柳人家》中写何满子念书时受外界干扰分心走神:“念着书,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
”生动地刻画出何满子天真好玩的个性特征。
(3)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比较把握人物形象。
如《孔乙己》中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读书人,但地位、命运截然相反。
在科举制度下,丁举人爬了上去,成了有权有势可以设私刑毒打孔乙己的“举人老爷”,孔乙己则因屡试不中而成了贫困潦倒、任人欺辱的可怜的牺牲品,两个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理解典型环境环境描写是用来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的主题思想。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挥霍家产,“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打发他到美洲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习俗。
(1)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有益于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思想。
如《变色龙》开头的环境描写,着墨不多就渲染出沙皇统治下恐怖、死寂的社会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及思想。
(2)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如《故乡》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这几句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
②为故事发展做铺垫。
如《孤独之旅》中对芦荡、暴风雨等自然环境的描写,为杜小康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妥切而真实的舞台。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自然环境描写:一是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二是返回途中,人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景色从明丽到阴郁,正揭示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前轻松、欢快,见到于勒后沮丧、沉重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心情,从而突出了他们虚伪、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④渲染气氛。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鲁迅《孔乙已》)不到二十字,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渲染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也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社会的冷漠,从而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激起人们对当时社会的憎恶和对孔乙已的深切同情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当然,就某一具体的自然环境描写来讲,它的作用又不是单一的。
有时候,某一具体的自然环境描写往往具有几方面的作用。
如《故乡》开头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既点明了时令,渲染了气氛,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中心思想。
成功地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丰富小说的内容,还可以展示人物性格,为中心思想服务,为小说增添无穷的艺术魅力。
4.挖掘小说主题小说写作的目的是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主题就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所以,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意义所在,也是培养我们阅读、分析、总结能力所必需的挖掘小说的主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剖析人物的形象,剖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便准确把握主题。
如通过阅读《孔乙己》全文,我们可以分析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是好吃懒做、迂腐穷酸、自命清高又地位低下。
他是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再联系短衣帮、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特别是丁举人对他的态度,就会明显看出,鲁迅这篇小说并不在于讽刺孔乙己,而是通过描写孔乙己揭露清末封建科举制度对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摧残和迫害,这是一部令人发笑的悲剧。
(2)联系小说的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挖掘主题。
如鲁迅先生在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时,目睹了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生活的凄苦,十分悲愤。
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乡为题材,写了《故乡》这篇小说。
了解了这些,就比较容易理解这篇小说反映的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破败,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创造新生活的愿望。
5.品味经典语言领会小说中的经典语言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寻找、挑选小说中经典的语句。
我们常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关键之处用一两句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的句子。
那么,这些“点睛”之笔无疑就是我们所要欣赏体会的经典的语句。
具体表现为①深刻揭示主题的句子;②含蓄烘托主题的句子;③展示人物性格的句子;等等。
要找出这些句子并不难,在课文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到情节的高潮处去找;②到文章结尾处去找;③到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去找等等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的人”的外貌描写、孔乙已付酒钱时先“排”后“摸”的两处细节描写、结尾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貌似前后矛盾的语句等,都是小说中精辟的语句,是小说的“点睛”之笔(2)鉴赏这些经典的语句,当然要理解体会它们的含意,挖掘它们隐含在精彩语言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一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小说的主题,把握好时代背景,把握好人物的性格,把握好贯串的情节,即上下文的联系。
掌握了这些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真思考和训练,对小说及其他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6.领会写作技巧“技巧”指文学创作技巧,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达技巧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手法。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欣赏:(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3)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4)理解作家的语言风格及其文学创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