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合集下载

第五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及答案

第五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思考题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管●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路●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2. 按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1 高性能计算机2 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3 工作站4 服务器5 嵌入式计算机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有意义,而数据没有。

但当数据以某种形式经过处理、描述或与其他数据比较时,便赋予了意义。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1. 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

1)取指令2)分析指令3)执行指令4)一条指令执行完成,程序计数器加1,然后回到1)。

2. 存储器的容量单位有哪些?若内存的大小为512MB,则它有多少个字节?单位:B KB MB GB TB 512MB=512×1024×1024 B3. 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一串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种操作。

程序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

4. 简述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各自的特点。

(1)机器语言是由二进制代码0和1按一定规则组成的、能被机器直接理解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2)汇编语言是使用一些反应指令功能的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的符号语言(3)高级语言是一种接近于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的程序设计语言。

5.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主机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

6.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CPU字长,CPU内部各寄存器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即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的位数。

(2)位宽,CPU通过外部总线与外部设备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

(3)x位CPU,通常用CPU的字长和位宽来称呼CPU(4)CPU外频,即CPU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5)CPU主频,也叫工作频率,是CPU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

大学计算机基础(五版)各章节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五版)各章节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_____________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

A. 宾州大学于1946年2月研制成功的ENIACB.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C.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EDVACD.艾伦·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

A.查尔斯·巴贝奇 B.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_____________。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4.目前,被人们称为3C的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

A.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B.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C.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D.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5.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技术的是_____________。

A. 现代信息存储技术 B.信息传输技术C.信息获取技术 D.微电子技术6.在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

A.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B.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C.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D.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_____________。

A.B2B B.B2C C.C2C D.C2B8.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_____________。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CAD/CAM /CIMS9.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

A.CAD B.CAM C.CAE D.CBE10.CBE是目前发展迅速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

A.计算机辅助设计 B.计算机辅助教育C.计算机辅助工程 D.计算机辅助制造11.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_____________计算机。

计算机文化基础复习课

计算机文化基础复习课

计算机文化基础复习课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15日,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1946年设计出第一台“存储程序”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DVAC)即冯·诺依曼型计算机2、计算机发展阶段:按基本逻辑元器件划分:第一代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第二代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第三代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第四代采用大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重要标志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诞生;3、计算机的基本特征:主要特征是运算速度快。

4、计算机的应用:实际的应用范围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人工智能(AI);网络应用: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OA)。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其中重要看:主机、CPU的组成;内、外存储器的划分;哪些软件属于应用软件、哪些是系统软件;P29 语言处理程序:源程序、目标程序、编译和解释等概念;P34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非过程化的语言、智能性语言2、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原理即冯·诺依曼原理 P383、计算机数制:转换、区分合法的进制数、进制数简写:二进制(B)、十(D)、八进制(O)、十六进制(H)。

转换:①非十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二到十:1011.01=1*20+1*21+0*22+1*23+0*2八到十:456.23=6*80+5*81+4*82+2*8-1+3*8十六到十:A2.1D=2*160+10*161+1*16-1+13*16②十进制数转化为N进制数:将138.04转化为十六进制:整数部分:除N取余数的方法138÷16=8 (10)8÷16=0 (8)小数部分:0.04*16=0.64 00.64*16=10.24 (10)0.24*16=3.84 (3)则138.0410=8A.0A3164、计算机中信息编码:字符编码(ASCII)、汉字编码(国标码)5、汉字的字型码:16*16点阵与字节的转换方法(16*16/8=32字节)6、计算机中数据存储单位:位(bit)、字节(byte)、KB、MB、GB 第三章 PC机与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应用1、PC机的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组成;2、286、386、PentiumII等为微处理器芯片;后面数字如:533MHZ、1GHZ为时钟频率(主频)3、内存:ROM和RAM的特点;4、外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等(注意P56,软盘容量的计算)5、总线的结构特性: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地址总线(AB)6、最常见的输入设备:键盘(101键或104键)、鼠标(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7、最常见的输出设备0:显示器(CRT阴极射线管和LCD液晶显示器)、打印机(针式、喷墨、激光打印机)8、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9、媒体的主要特点:集成性、可控性、交互性、实时性和数字化10、计算机病毒:①特点:传染性、隐蔽性、激发性、破坏性②传播途径:硬盘、软盘、光盘、网络③感染病毒后计算机表现异常有:(1)速度变慢,容易死机(2)系统不能正常启动(3)程序工作异常,如打不开等(4)磁盘空间或内存空间变小(5)屏幕出现不正常画面(6)文件莫名其妙突然丢失(7)工作时,有不正常反应;喇叭有怪声。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三、计算机的分代
时代 一 二 三 四 年份 46-58 58-64 64-70 71年迄今 器件 电子管 晶体管 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 软件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操作系统 数据库、网络等 应用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文字处理图形处理 社会的各个领域
4. 过程控制
5. CAI、CAD、CAM
6. 多媒体技术
7.人工智能
卡斯帕罗夫对弈“深蓝”
思考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是什么?(P5) 2. 按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P6-8) 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P11) 4. 什么是信息技术? (P11) 5.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 (P12) 6. 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的含义是什么? (P13) 7. 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P15-16)
计算机科学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 阿兰.图灵
主要贡献:
电子计算机之父: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冯.诺依 曼 主要贡献:
• 提出“存储程序”概念 冯· 诺依曼计算 • 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 建立图灵机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的 • 与同事研制人类第二台计算机EDVAC
基础
• 提出图灵测试,阐述了机器智能的概念 机 美国计算机学会(ACM)1966年设立图灵奖
我国首批三金工程:
金关、金桥、金卡
1.3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计算机的应用类型
1. 科学计算 2. 数据处理
3. 电子商务 ① B2B 阿里巴巴:
② B2C 亚 马 逊: ③ C2C 淘 宝 网: 易 趣: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1章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1章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信息 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数据 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 例如: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 例如: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echnology, . 信息技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 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 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

计算尺
加法器
计算器
差分机
1834年,巴贝奇在研制差分机的工作中,看到了制造一种新的 年 巴贝奇在研制差分机的工作中,看到了制造一种新 计算机之父 在性能上大大超过差分机的计算机的可能性。 现代通用计算机 在性能上大大超过差分机的计算机的可能性。他把这个未来的 差分机和分析机 称为分析机 分析机。 称为分析机。 查尔斯. 1812年差分机 1834年分析机 查尔斯.巴贝奇 年差分机 年分析机 巴贝奇的分析机由三部分构成: 巴贝奇的分析机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款商用计算机:UNIVAL 第一款商用计算机 1947年 年,莫奇莱和埃克特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史料: 史料: 阿兰.图灵 阿兰.图灵 冯·诺依曼 诺依曼
计算机科学奠基人 阿兰. 国科学家 阿兰.图灵
电子计算机之父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冯.诺依
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献:
图灵机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的基础 图灵机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的基础 模型
巨型(超级计算机) 巨型(超级计算机)
它的运算速度最快、性能最高、技术最复杂。 它的运算速度最快、性能最高、技术最复杂。巨型机主要 速度最快
于解决大型机也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它是解决科技领域 于解决大型机也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它是解决多种意思, 在计算机行业内,“服务器”有多种意思,可以指计算机的硬 也可指专门的软件或软硬件的结合体。 服务器” 、也可指专门的软件或软硬件的结合体。“服务器”的目的就是 过给网络上的计算机提供数据提供服务的。 过给网络上的计算机提供数据提供服务的。向服务器请求数据的 人计算机、工作站或者软件称为客户端。 人计算机、工作站或者软件称为客户端。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

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

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

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

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英国科学家阿兰英国科学家阿兰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图灵图灵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图灵机图灵机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

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诺依曼诺依曼诺依曼(计算机鼻祖计算机鼻祖计算机鼻祖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 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的类型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计算机基础答案

计算机基础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______B_______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

A. 宾州大学于1946年2月研制成功的ENIACB.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C.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EDVACD.艾伦·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B___________。

A.查尔斯·巴贝奇 B.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___B__________。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4.目前,被人们称为3C的技术是指______A_______。

A.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B.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C.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D.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5.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技术的是________D_____。

A. 现代信息存储技术 B.信息传输技术 C.信息获取技术 D.微电子技术6.在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D________ 。

A.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B.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C.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D.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__B___________。

A.B2B B.B2C C.C2C D.C2B8.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___A__________。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CAD/CAM/CIMS9.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是__B___________。

A.CAD B.CAM C.CAE D.CBE10.CBE是目前发展迅速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含义是__________B___。

A.计算机辅助设计 B.计算机辅助教育 C.计算机辅助工程 D.计算机辅助制造11.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__D___________计算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计算机基础作业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习题 1一、思考题: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4 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节,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

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

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采用了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亿次浮点运算。

4.计算机主要用于哪些领域?答: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7.信息技术都包含那些?答: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二、选择题1.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A) 的。

A )科学计算B)系统仿真C)自动控制D) 信息处理2.构成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件是(B)A )电子管B)晶体管C)中 .小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的特点(D)A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B)计算机的准确度高C)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巨大D)计算机的体积很小4 办公自动化属于计算机哪项应用(A)A )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辅助设计D)人工智能5.以下关于信息的特征不正确的是(B)A )共享性B)不可存储C)可处理性D) 可传递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习题 2. 思考题:2.计算机硬件有哪五部分组成?答: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五大部件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展神经系统功 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
能的通信技术
存储技术
扩展神经系统功 能的通信技术
扩展感觉器官功能 的感测(获取) 技术
外部世界事 物
扩展效应器官功能 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语言的形成和使用 第1次信息技术革命(35000~50000年之前) ◎文字的创造 第2次信息技术革命(大约3500年之前) ◎造纸技术的出现 第3次信息技术革命 ◎印刷技术的发明 (1000年之前) ◎电报和电话通信
计算工具相继出現了如:
算盘 计算尺 手搖计算器 电动计算器
我国研制第1 颗原子弹时使 用的飞鱼牌手 摇计算机(新 华网图片)
Pascal’s 加法机
1642年,法国数学家B. Pascal用钟表元 件制造了一种能够做两个十进制数加 减法的机器
巴贝奇的分析机
1821年,英国数学家C. Babbage(1791-1871)设计了 差分机,这是第一台可自动进行公式演算的多功能机 器,然而,这台计算机在他有生之年始终未能问世
安装在美国宇航局的IBM 7090计算 机
290万美元。内存容量:128KB;存取周期:2微秒
我国的第2代电子计算机
1964年我国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乙机(DJS-6)、121 机(DJS-21)和320机(DJS-6),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 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研制成功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小 批量生产了40多台。
• 上述趋势不仅仍在继续,且节奏 进一步加快 • 已不再沿用“第x代计算机”的 说法。 • 正在研究开发智能化的计算机系 统,它以知识处理为核心,可以 模拟或部分替代人的智能活动, 具有自然的人机通信能力
计算机的特点
➢ 运算速度快 ➢ 计算精度高 ➢ 记忆能力强 ➢ 逻辑判断能力强
计算机的分类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 按用途 按规模
我国第1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1959年4月104机完成调试,第一道题目是“五一”节天气预报,9月交付用 户使用。无故障稳定运行时间达到2小时
该机有22个机柜,占地200平方米。全机共用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 二极管。字长39位,容量4K,每秒运算1万次
第2代数字电子计算机
时间:约1957-1964 使用的元器件:晶体管
3.信息社会的特征
在8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较为流行的说法是“3C”社 会(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3A”社会(工厂自动 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4A”社会(“3A”加农业 自动化)。到了9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说法又加上多媒体技术 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普遍采用等条件。 具体而言,有如下三 方面的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 究小组提出了著名的资
源三角形:没有物质,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反映 什么也不存在;没有能
量,什么也不会发生;
信息就是信息,它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
没有意义。
信息与物质、能量是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
信息有哪些性质?
普遍性:凡有事物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信息,信息广泛存在 动态性: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信息也必然随时间而改变 时效性:由于信息的动态性,信息的使用价值会随着时间而衰减 多样性:语言、文字、声音、图片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Whirlwind I数字计算机,当时的售价是17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使用
我国第1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1956年,华罗庚受命筹建中国科学 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机 研制成功,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北京 有线电厂共同研制。字长31位,内存 容量为1024字节,运算速度每秒 450次。 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 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 子计算机诞生。该机在738厂开始小 量生产,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 DJS-1型),共生产38台
CPU:SSI,MSI 内存:SSI,MSI的 半导体存储器
20世纪70年代中 期以来
CPU:LSI、VLSI 内存:LSI、VLSI 的半导体存储器
使用的软件型
使用机器语言和汇 编语言编写程序
使用FORTRAN等高 级程序设计语言
操作系统、数据库 管理系统等开始使 用
软件开发工具和平 台、分布式计算、 网络软件等开始广 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是核计划的关 键工具。高等物理的公式 计算主要依靠人工使用计 算尺和手摇计算机,只有 非常复杂的计算才能用到 昂贵的电子计算机
前苏联派出大批科学家,在核武器及电 子计算机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3代数字电子计算机
• 时间:约1965-1973 • 使用的元器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速度:几十万次~几百万次/秒 内存:半导体存储器 软件:高级语言, OS, DBMS
2.信息社会概论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 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 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 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
由于信息技术在资料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 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对经济 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速度:几百万次~亿次/秒 内存:半导体存储器 软件工程,分布式处理等
第1~4代计算机的对比
代别 第1代 第2代 第3代
第4代
年代
使用的元器件
20世纪40年代中 CPU:电子管 期~50年代末期 内存:磁鼓
20世纪50年代中、 后期~60年代中 期
CPU:晶体管 内存:磁芯
20世纪60年代中 期~70年代初期
数字计算机 模拟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巨型机
大 型机 小型机 微型机 工作站或服务器
……
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信息处理 CAD/CAM CAI/CMI 自动控制 多媒体应用 电子商务 人工智能(AI)
1.2 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什么是信息 2.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3.什么是信息技术
● 速度:几十万次/秒, ● 内存:磁芯,十万字 ● 外设:磁盘 ● 高级语言编程
电子管
晶体管
第2代计算机的内存:磁芯存储器
This is a 50x photograph of magnetic core random access memory from a 4 KiB memory plane
或媒体) 可传递性:信息可通过媒介在人-人,人-物,物-物之间传递,信息传递才能
发挥信息的作用 可共享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显著不同的是,同一信息在同一时间可被多个主
体共有,信息能无限地进行复制和传递,不因使用而有损耗 快速增长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在快速增长!(信息爆炸)
什么是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下列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第4次信息技术革命
◎广播、电视 (19世纪30~20世纪40年代) ◎雷达、卫星 ◎计算机 第5次信息技术革命 ◎因特网 (20世纪40~60年代) ···
现代信息技术有什么特征?
三大特征:
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 以软件为核心
内容:
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遥感遥测、自动控 制、机器人等
信息的收集(如信息的感知、测量、获取、输入等) 信息的传递(如邮寄、电报、电话、广播等 ) 信息的加工(如信息的分类、计算、分析、转换等) 信息的存储(如书写、摄影、录音、录像等) 信息的使用(如控制、显示、指挥、管理等)
人工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
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
信息加工与 存储(大脑)
Photo: van Pelt Library, U Penn.
第1代数字电子计算机
时间:约1946-1957
使用的元器件:电子管 ● 速度:几十~几万次/秒 ● 内存:磁鼓,千字 ● 外设:磁带 ● 机器语言
磁鼓存储器
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生产 的IBM704型电子管计算机
旋风1号(Whirlwind I) 数字计算机
信息(information)是什么?
信息有多种多样的含义,至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日常生活中比较笼统和模糊的理解是:
语言、文字、图像等所表达的内容、事实或消息 读书、听课、交谈等所学习和了解的知识、方法和情况
为了做判断、订计划或解决问题等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
比较正式也比较抽象一些的描述是:
第3代计算机
1965年IBM推出的System 360大型主机,被美 国航天局用于首次载人登月任务
上世纪60年代的
存储容量为5MB的硬盘
(27Kg重)
上世纪70年代
我国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天津DJS130小型机参展“1975年广交会”
DJS-180系列超级小型 计算机
第4代数字电子计算机
时间:从1974年起 使用的元器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
目录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2 信息与信息技术 1.3 信息社会与两化融合 1.4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未来热点与发展趋势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 计算机的起源 2. 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3.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与应用
过去的计算工具
隨著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工具的发展 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級到高級
信息获取 (感觉器官)
眼/耳/鼻/舌/ 身
事物客体
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
手/脚/ 身
信息施用 (效应器官)
人工信息处理的不足:
算不快 记不住 传不远 看(听)不清
信息技术(IT)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或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或ICT )指的是用来扩 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门技 术。内容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