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医史 东垣老人传》专练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十九 含答案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19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小题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
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
先生生而①。
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
素不习治生,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
稍长,补学官弟子员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
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
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
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
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
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
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④,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
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
”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
盖享年五十有四。
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
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⑤,笔砚都无。
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
抵淮访余,检其橐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
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
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
④悢悢(liàng):悲伤。
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0.A.当俟异日耳俟:等待 B.独嫉时文嫉:嫉妒..C.素不习治生治:经营 D.不烦是也烦:担心..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夙构者莫之为胜句读之不知..C.窘极,则以书易米。
2020高考语文二轮 备考专项狂练 十五 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Word版含解析

一、(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测试)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攸字伯道。
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
清和平简,贞正寡欲。
少孤,与弟同居。
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
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先人所赐,不可改也。
”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
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
永嘉末,没于石勒。
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
勒重其辞,乃勿杀。
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
勒夜禁火,犯之者死。
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
吏按问,胡乃诬攸。
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
勒赦之。
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皆不果就。
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
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
台遣散骑常侍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
后称疾去职。
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
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
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
拜侍中。
岁余,转吏部尚书。
蔬食弊衣,周急振乏。
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
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
久之,迁尚书右仆射。
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节选自《晋书·邓攸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B.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C.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D.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它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史记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精品】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练习·古代名医老师版

【精品】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2020年,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高考绝不可能回避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特此辑录并改编有关“古代名医”的文言文、试题和译文,助力大家备战2020高考!(以下试题特别照顾到部编本地区的新题型,请仔细应对!)中华名医传记目录《三国志·华佗传》《旧唐书·孙思邈传》张岱《鲁云谷传》《明史·李时珍传》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
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
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
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
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
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
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
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传记阅读专题能力训练八传记阅读一

专题能力训练八传记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肖培根院士:根植华夏绿药觅踪汤国星肖培根院士是追寻绿药不老的传奇。
1958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卫生部将全国第一次中药普查的任务下达给了药物研究所药用植物研究室。
作为室主任,历史重担落在了年仅26岁的肖培根肩上。
“那时候,可以用四个字来讲,一无所有。
图书馆的文献,就连哪些是常用的中药,这类资料都没有,那个时候都是零。
”但是肖培根颇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第一,聘请楼之岑、诚静容等专家做普查工作的兼职指导老师;第二,确定以中药材的“常用度”为普查的主要范围,指明任务方向。
所谓“常用度”,就是重点抓500~600种常用中药,抓住了这个大头,就等于抓住了全国70%~80%的中药资源;第三,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上“实践大学”。
此番韬略,即使今天依然可圈可点。
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把植物室的其他年轻人派到全国各地中药“常用度”高的产区,自己则带头选择了工作量大的东北地区。
野外调查异常艰苦,他常常是雇一辆马车拉着铺盖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肖培根从来都是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
一个来自“中央单位、肩负国家任务”的干部,他的虚心与诚意,着实打动了每一位药农、每一位中药师傅的心,他们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绝技倾囊相授,这让肖培根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绝活”。
1959年,全国第一次中药资源普查圆满结束,肖培根向国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近代中药资源最具权威价值的普查报告。
利用中药普查的成果资料,他又编写出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志》。
1963年3月,肖培根作为专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访问。
代表团除了在西非考察当地的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以外,还为我国南方的植物园采集了200多种重要的药用和经济植物种子。
期间,肖培根还专门被阿尔及利亚卫生部长邀请去抢救他们国家草药的传统文化。
之后,肖培根又奉派到坦桑尼亚帮助整理该国的草药,那里温度高得鸡蛋放在外面,很快就能晒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A)

专题能力训练十三文言文阅读(A)一、(2017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医原[明]方孝孺医之为术,其说之至粹而出于古者,莫过《素问》《难经》,述阴阳气运之理,辨形体荣卫之原.,以明养生治疾之道。
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意乎?后之学者,不能求其为书之意,而泥其说。
甚者弃书不省,而惟攻乎浅陋拘阂之方书。
人之耳目、手足均也,脉络、血气、筋骨均也,而其变之乖殊若此,医岂易言乎?药岂易用乎?其病在乎心也,而药其肺;在乎寒也,而以为热;病乎.实也,而以为虚。
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昔者贵人有疾,而天方不雨,医来治者以.十数,皆莫效。
最后一人至,脉已,则.以指计甲子,曰:“某夕天必雨。
”竟出,不言治疾之方。
贵人疑之,曰:“岂谓吾疾不可为邪,何言雨而不及药我也?”已而,夕果雨,贵人喜,起而行乎庭。
达旦,疾若脱去。
明日,后至之医来谒,贵人喜,且问曰:“先生前日脉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瘳.,何也?”医对曰:“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药而愈邪”若是医者,可谓得其道矣。
方书之所具,成说之所有,夫人皆能用也。
求之于言语之外,而得其所不言之意,非奇士其.孰能之?始余闻四明有世医邵君真斋,善为方,视人疾以为不可治者必不治,而所治必取奇效,心窃识之。
今年,真斋过余,坐而与之语,畏慎恭悫..,不妄有所称引,而于察脉用药,信乎无所苟.,余益信服之。
生民之疾多矣,不度可否,以身试之,而无所成相踵,其有如真斋之不苟用而必成功者乎?苟难乎其人,则余于真斋不宜无说也,作《医原》以赠之。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辨形体荣卫之原.原:原因,原由。
B.今得雨而果瘳.,何也? 瘳:痊愈。
C.信乎无所苟.,余益信服之苟:马虎,随便。
D.坐而与之语,畏慎恭悫..恭悫:恭谨实诚。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57

2020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列传类57限时训练时间: 40 分钟文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十旬,玄龄悉心药膳,何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从军。
玄龄既遇知音,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大家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虎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稿赡,初无稿草。
高祖尝谓侍臣曰:“这人深识机宜,足堪任命,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以外,犹对面语耳。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
照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悉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鉴定法律,意在宽平。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低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
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
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
其年,玄龄丁继母忧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
末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昭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
”军戎器材,战士粮廪,并委令处散发遣。
玄龄屡上言敌不行轻,尤宜诫慎。
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
及渐笃,乘担舆入殿,将之御座乃下。
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可以自胜。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综合练(四)(2021-2022学年)

文言文阅读综合练(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更法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
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
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
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
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君无疑矣."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君其图之。
”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君无疑矣。
”孝公曰:“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
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乐之,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于是遂出《垦草令》。
(选自《商君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公平画画:谋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史东垣老人传》专练东垣老人李君.,讳.杲,字明之。
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
君之冲也,异于群儿。
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
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
以乡豪接待国使,府尹闻其妙龄有守也,讽妓强之酒,不得辞,稍饮,遂大吐而出。
其自爱如此。
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
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
或不给者,尽周之。
吾过!”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
学数年,尽得其方。
君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医也。
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具载别书。
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遗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
”他日,偕往拜之。
君一见曰:“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父曰:“亦传道耳。
”遂就学。
日用饮食,仰给于君。
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
”谦父力辞不受。
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汝勿复辞。
”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
”君殁,迨今十有七年,谦父言犹在耳,念之益新。
噫嘻!君之学,知所托矣。
——节选自《医史·东垣老人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B.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C.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D.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在古代称他人可表尊称,如本文称李东垣为“李君”;还可以指对先祖、父母的敬称,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家君作宰”。
B.讳,古代有避名讳之俗,此俗专用于称死后的君主、尊长的名字。
在名前称讳,以示尊敬。
如《后汉书》载道“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C.《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被南宋的朱熹列为“四书”。
D.进纳,古时有些朝代允许子民交纳钱粮以买取官爵。
此制虽曾经遭到过质疑与批评,但在古代社会却经常能见其踪迹,宋代尤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东垣为人慷慨,爱才惜才。
他建书院接待儒士,周济那些不能自给者。
后来给予生活困难的谦父二十金,并表示即使给再多钱财也不吝惜。
B.李东垣坚守操守,自持自爱。
乡邻认为欢娱惬意之处,他从来不去。
在接待国使的宴席上,府尹暗示歌妓劝酒,结果他饮酒少许便大吐离席。
C.李东垣医人传道,师德高尚。
为将所学托付后世,他亲自拜访罗谦父。
在得知谦父是为传道而求学后,他便将自己所学传授给谦父,直至离世。
D.李东垣勤奋好学、医术精湛。
他曾因母亲死于不明之症而立志学医,弥补过错。
几年后学成回乡,为家乡流行的疫疠研究出了很有效的药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以水济水,竟莫知为何证而毙。
(2)特刻之于木,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时人多之。
1.D2.B【解析】避名讳不仅仅是对已逝之人,对在世的君主、尊长也要避名讳。
3.B【解析】A项“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中“大者”并非指更多的钱,而是指自己所学;C项他并未亲自拜访罗谦父,而是朋友带罗谦父来拜访他;D项研究出治疗时疫的方子并非在回乡后、在家乡,而是在济源为官时。
4.答案(1)是用温药还是用凉药,是用寒药还是用热药,那些医生的说法各不相同,所有的药都尝遍了,不过是用滋补的药来滋阴罢了(成语“以水济水”,比喻毫无作用,此处也可翻译为“毫无作用”),最终没有人知道王氏因为什么病而去世。
(“异同”“备”“以水济水”“竟”“证”)(2)李先生特意让人把这个方子雕刻在木版上,公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凡用了这个方子的人没有不取得疗效的。
当时的人赞美他。
(“特”“刻”“揭”“耳目”“效”“多”)附文言文翻译:东垣老人李先生,名杲,字明之。
他的祖先世代住在真定路,家里非常富裕。
李先生幼年的时候,就跟一般的儿童很不相同。
等到长大以后,为人忠诚守信、厚重端庄,对结交朋友的事情非常慎重,跟人相处的时候,没有戏言。
街区里的众人认为欢乐惬意的地方,他的足迹从来不曾到过,因为他的天性就是这样。
有一次,他以地方豪绅的身份接待南宋使节,府里的长官听说他年纪轻轻便很有操守,就用话暗示歌妓勉强他饮酒,他推辞不过,稍微饮了一点酒,就大吐着退席而出。
他就是像这样地自爱。
跟从翰林王从之学习了《论语》和《孟子》,又跟从翰林冯叔献学习了《春秋》。
他家的宅院内有一片空地,他就在那里建造了一座书院,用以接待儒士。
有的儒士生计艰难,他会尽力周济他们。
李先生的母亲王氏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让乡里的数名医生救治她。
是用温药还是用凉药,是用寒药还是用热药,那些医生的说法各不相同,所有的药都尝遍了,不过是用滋补的药来滋阴罢了(或毫无用处),最终没有人知道王氏因为什么病而去世。
李先生为因不懂医术而失去了他的母亲十分痛心哀伤,立下誓愿说:“如果遇到了良医,我一定要跟他努力学习来弥补我的过错。
”听说易水县的洁古老人张元素先生(张元素,字洁古),医术闻名天下,他就带着金银绸缎去东垣老人李君,讳①果,字明之。
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
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
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
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
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
或不给者,尽周之。
泰和中,岁饥,民多流亡,君极力赈救,全活者甚众。
母王氏寝疾,命里中数医拯之。
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
竟莫知为何证而毙。
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②吾过!”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
学数年,尽得其方法。
进纳得官,监济源税。
彼中民感时行疫厉,俗呼为大头天行。
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
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一方,与服之,乃效。
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
君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医也。
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具载别书。
壬辰北渡,寓东平;至甲辰,还乡里。
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遗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
”他日,偕往拜之。
君一见曰:“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父曰:“亦传道耳。
”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
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
”谦父力辞不受。
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汝勿复辞。
”君所期者可知矣。
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
”得年七十有二,实辛亥二月二十五日也。
(取材于元·砚坚《东垣老人传》,有删改)[注]①讳:古代称死后的尊者时,在名前加“讳”字,表敬意。
②志:记,这里是“弥补”的意思。
5.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不给者,尽周之——给:供给B.复下之,比比至死——比比:接连,连续C.艰其人,奈何——艰:为……感到困难D.慎勿湮没,推而行之——慎:千万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B.与人相接,无戏言/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C.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嘉其久而不倦也D.学数年,尽得其方法/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等到长大以后,李杲忠诚守信、淳厚恭敬,在结交朋友的事情上非常慎重B.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听说易水的洁古老人张元素医术高超,李杲就捐给他金银绸缎并前去拜访他C.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李杲特意把药方雕刻在木版上永久保存,并刻印出来,张贴在人多的地方D.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于是罗谦父就跟着李杲学习,罗谦父的日常费用和饮食,都仰仗李杲来提供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杲稳重自持。
街区里一般人认为是欢娱惬意的游乐场所,他都不曾去过。
B.李杲乐善好施。
泰和年间,谷物歉收,他竭尽全力救济了很多流离困顿的百姓。
C.李果富有孝心。
他为自己不懂医术而失去母亲非常悲痛,决心学医来弥补过失。
D.李杲师德高尚。
他亲自拜访罗谦父,并毫无保留地将医学大道传给这位继承人。
9.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①。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取材于钟嵘《诗品》)5.A6.B7.B8.D9.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