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 光现象

第3章 光现象
学习内容
第三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四节 平面镜
第三节 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能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知道光速是8
310 m /s .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的思维程序. 观察光在空气、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对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科学文明的自豪感。
课外知识
无影灯的原理
医院里的手术台上方安装的照明灯叫做无影灯,物体在这种灯的照射下不会形成影子,你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
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又有本影与半影之分.本影是无光线照射的全暗区,半影是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能产生物体本影和半影的光源肯定不是点光源,而是由许多点光源组成的面光源晚间举行足球赛时.我们看到赛场上的运动员在灯光照射下所形成的身影有几个,分布在运动员的前、后、左、右,这些影的个数多少由照射光源的多。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平面镜、透镜、玻璃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如反射定律、反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4. 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如折射定律、折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如彩虹的形成等。
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6.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光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
但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光学领域的知识,如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第三章光现象知识概念和典型例题分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第三章光现象——知识概念和典型例题分析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透镜、水界面等)。
4. 光的色散:彩虹、棱镜实验。
5. 眼睛与视觉: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眼睛与视觉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棱镜、水槽、透镜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阳光、镜子、水波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3. 典型例题分析:选取与光现象相关的典型例题,如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的左侧写上“第三章光现象”,中间部分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右侧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光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
(3)绘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示意图。
2. 答案:(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日食、月食等。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镜子、水面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2.掌握光的反射规律。
3.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4.学习光的色散现象。
5.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光的反射规律。
2.光的折射原理。
三、教学内容
1.光的传播方式
–直线传播
–反射传播
–折射传播
2.光的反射规律
–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关系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角的特性
3.光的折射原理
–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的关系
–折射定律
–折射角的特性
4.光的色散现象
–反射光的分光现象
–折射光的分光现象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反射规律。
2.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总结规律。
3.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典型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五、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例如水中的鱼形影、镜子中的倒影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复习.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光现象》单元复习一、知识梳理1.太阳光可分解为_______等色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2.红色玻璃只能通过_____光,蓝色玻璃只能通过______光,绿色玻璃只能通过______光.3._______是光的三原色.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决定的.5.太阳能电池板、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热水器等都说明光具有_______.6.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_______.7.红外线是_______的不可见光,紫外线是_______的不可见光.8.红外线的_______效应比较显著,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9.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与_______有关,红外线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等,紫外线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等.10.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性质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平面镜的应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4.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15.入射角是指_______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填“可逆”或“不可逆”)的.17.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反射和_______反射,它们都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二、典型例题1.下面四个例子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灯光下人的影子B.小孔成像C.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2.如图,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A.入射角是3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反射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3.一个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这是因为 ( )A.红光透过苹果B.苹果只吸收红光C.苹果只反射红光D.红光折射进苹果4.下列事例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 B.遥控器 C.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5.如图,若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6.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3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_______.7.当你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镜中的像与你的距离是_______m,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实”或“虚”)像.8.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_______反射.9.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那么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图,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11.如图,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三、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C.在太阳光下我们看到红色的玫瑰花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D.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实现电视机遥控的2.光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B.变小 C.不变D.不能确定3.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造型美观B.防止挡风玻璃震碎C.避免噪声D.避免因平面镜成像而影响安全行车4.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5.如图,一条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40°,若此光线向靠近镜面的方向旋转10°,则反射角变为 ( )A.40°B.50°C.60°D.70°6.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7.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调温等,它工作时利用了 ( )A.红外线B.紫外线 C.X射线D.可见光8.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9.如图所示的是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环食,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当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发生_______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多种色光.10.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角等于_______,反射角等于_______.保持入射光线不动,镜面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10°,这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11.若将一张红纸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12.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13.夜晚我们能从水池中看到的月亮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如果池水深5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8m,那么月球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m.14.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某点的光线有_______条,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镜面的一条光线有_______条反射光线.15.光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下图就是其中的一些.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属于光的色散的是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填代号)16.小明站在距离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镜中的像与小明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m,小明后退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们知道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如果你的视力正常,那么当你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_______cm.17.如图,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为_______度,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为使图示所在位置的眼睛能看到反射光,平面镜应逆时针旋转_______.18.如图所示的是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19.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的方向返回.反光镜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入射到其中一个平面镜时,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20.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置在平面镜M上.(1)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_.(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21.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图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该距离为_______cm.(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1.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2.红蓝绿3.红绿蓝4.反射的色光的颜色透过的色光的颜色5.能量6.可见光7.红光外侧紫光外侧8.热使荧光物质发光9.温度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验钞机灭菌灯10.倒立的实像11.3×108m/s 1秒内光传播的距离是3.0×108m12.倒立、等大的虚像13.成像改变光路14.反射回去15.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16.同一平面内法线等于可逆17.镜面漫遵循二、典型例题1.D 2.C 3.C 4.C 5.C6.60° 60°7.4 虚8.镜面9.(1)略 (2)沿ON前后转动纸板 (2)光路是可逆的三、巩固练习1.A2.B3.D4.C5.B6.D7.A8.B9.光的直线传播折射10.0° 0° 20°11.黑红纸只能反射红光12.3 仍能13.反射 3.8×10814.无数 115.C B A16.1 不变12.517.0 15°20.(1)光传播的路径角度的大小(2)不发生21.(1)大小 (2)A (3)2.50 (4)不变 (5)玻璃板有厚度 (6)不能虚像初中数学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课件第3章《 光的色彩 颜色》

四、物体的颜色
思考:红花、黄花为什么显示红色、黄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光的颜色决定
判断各种单色光照射到纸上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规律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不同的色光 黑色不透明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白色不透明物体可反射各种色光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总结: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 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透明物体只透过和它相同的 色光,吸收不同的色光
无色透明物体能让各种色光 透过
生活中的应用——滤色镜
2.只将两种不同色光混合,能否得到一种新的 色光?
色光混合规律:
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红、绿、蓝 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 一种其他颜色的光,而自身却无法用 其他的色光混合得到。
苏科版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色彩 颜色
欣赏图片
你更喜欢哪一张图?为什么?
太阳
发光的水母
舞台灯光
不完全燃烧的 燃气火焰
完全燃烧的 燃气火焰
闪电
以上图片有着怎样的特点?
判断以下物体是否为光源?
为什么? 请说明理由?
一、光源
1、本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的分类
光源
天然或自然光源:太阳、闪电、恒星、萤火虫、 发光的水母等
3、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 学家牛顿。还将实验分解得到的色光混合还原为白 光
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彩虹
彩虹是太阳光发 生光的色散形成 的
三、色光的混合
1、观察白光透过有色玻璃纸的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课件 (共50张PPT)

>9
极高 一定不要再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日晒!
紫外线与臭氧层
臭氧(03)是一种有微腥臭、呈浅蓝 色的气体,主要聚集在离地面20~25km 的平流层内,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
臭氧层好像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 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 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但是,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会破坏臭氧层的氟氯 碳化物,如早期冰箱中所用的氟利昂,美 发用的发胶摩丝等,使臭氧层的浓度越 来稀薄,甚至在南极形成了臭氧空洞,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 威胁.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呼吁 “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
不可见光 共同点
区 别
应用
红外线
紫外线
都是不可见光
存在于红光外侧的 不可见光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 发热,具有热效应
红外照相机 红外夜视仪
存在于紫光外 侧的不可见光
能使荧光物质 发光
紫外灭菌灯 验钞机
为什么登山运动员都要戴一副黑眼镜
原来,高山上空气稀薄,山峰上大都积聚了千 年不化的皑皑自雪.白色的东西,反射光线的本领 特别强,而高山上的太阳光辐射特别强烈.阳光里 包含着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眼睛是人体最灵敏 的感光器官,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在眼睛的 视网膜上,能灼伤视网膜的视觉细胞.引起视力减 退。严重的甚至完全失明。因此,为了保护眼睛, 必须戴一副特制的墨镜,这种墨镜的镜片玻璃里加 入了能够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氧化铁和氧化钴, 墨镜正是用这种特制玻璃配起来的。
紫外线过量照射的防止 危害:过量照射对人体有害
(a)工人在焊接时戴 上防紫外线的面罩
(b)防紫外线伞
防紫外线眼镜
这位科学家 在紫外线下 进行实验, 她戴着防护 眼镜,以防 紫外线伤害 眼睛。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1)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2)人眼能看到东西是由于光进入人的眼睛。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太阳光能通过太空和大气层传播到地球表面,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108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也可以近似为c=3×108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近约为c。
3.小孔成像: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经小孔在光屏上就出现了烛焰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蜡烛)的大小以及光屏所在位置有关。
三、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光现象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使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一个阴暗区域,即物体的影子。
2.日食和月食(1)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2)月食:当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光。
3.小孔成像用给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光屏与蜡烛之间,光屏上就会形成烛焰倒立的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来自烛焰上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到了光屏的下部,来自烛焰下方的光通过小孔后就射向了上部。
这样,光屏上就出现了烛焰倒立的像。
像的大小与物(蜡烛)的大小以及光屏所在位置有关。
4.其他应用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士兵瞄准射击;站队时队列排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光现象学习内容第五节光的反射同步测试重点难点一.光的反射光遇到水面、玻璃面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reflection).像这样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又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传播现象叫光的反射。
二.反射的规律1.基本概念(如图3-31所示)要弄清一点(入射点)、二角(反射角、入射角)、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含义。
一点:指入射点,用安母“○”表示。
二角:指入射角ī和反射角r.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三线:指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NO。
法线是通过入射点作的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没有具体的物理含义,但在确定入射角、反射角时法线却是关键,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光的反射定律提出问题:光在发生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设计和进行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3-3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改变光束的方向,重做一次,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ī和r.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图3-33所示;如果反射光线是向着不同方向的,这种反射就叫做漫反射,如图3-34所示。
典型例题例1.如图3-35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1)是反射光线,是入射光线,是法线。
(2)是反射角。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一是三线各是什么,关键是表示光线的字母的顺序与光的传播方向一致;二是分清反射角和入射角。
答案:(1) OB AO NO (2)∠3例2.一条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作图说明:(1)入射角为多大?反射角又是多大?(2)若保持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而将平面镜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角,则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多大?分析: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将在一条直线上,当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则入射角发生变化,反射角随之变化,反射光线的位置也将发生变化。
解:(1)光路图如图3-36(a)所示,(2)光路图如图3-36(b)所示。
作法:①作水平线MM∕和镜面PQ,使得∠POM∕=20°;②作法线ON⊥PQ,法线转过20°,则入射角∠AON=20°,反射角∠BON=20°,反射光线转过40°,所以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BOM∕=50°。
答案:(1)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2)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50°。
例3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3-38所示,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分析:在该实验中,因为平面镜的镜面很光滑,垂直入射到镜面的光被垂直反射回去,射到其他方向的光很光,因此从侧面看去,基本上没有光线射入眼中,镜面看起来很暗,所以选项A是错误,选项B正确;又因为白纸表面比较粗糙,入射到白纸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而不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能射到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白纸比较亮,所以选项C和D也是错误的。
答案:B。
例4 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忆干,但仍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水潭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潭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水潭D.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潭分析:下面是小明同学经过实际考察的日记,阅读材料后,你可以实际考察一下,看结论是否一致。
一天傍晚,突然下了一场大雨,晚饭后,雨过天晴,天上挂着弯弯的月亮,我走出家门,准备到学校去上晚自习,迎着月光一看,路面被月亮照得一块亮一块暗,我想,月亮把路面照亮了,只管拣亮的地方走准没错,谁知,一脚向亮处踏去,竟发现原来是个水洼;而走在较暗的地方却没有水,是路面,我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亮的地方是水洼,而暗的地方是路面呢?很快,不足两个小时的自习课匆匆地上完了,我又小心翼翼地踏上了回家的路,有了上学路上的“经验”,走在路上信心十足,不曾想刚走出校门,一脚踏向暗处,竟然又是一个水洼,这次较亮处又变成了路面,这科把我给搞糊涂了!再回头望望和上学时一样,亮处确是水洼,暗处才是路面,既然走的是同一条路,为什么朝不同方向走,看上去会存在截然相反的结果呢?上初中后,在物理课上我们学习了光学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后,才慢慢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原来,水由于受重力作用都聚集在低洼的地方,水面是平的,像平面镜一样,当月光照射到水面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都射向同一方向,人迎着月亮时,会有很多反射光线射入人眼,所以看上去这些水洼是亮的;而人背对月亮时,几乎没有反射光线射入人眼,故看上去这些水洼很暗,路面呢,因凹凸不平,月光照射路面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迎着月光看,它比水面暗;背着月光看,它比水面亮,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上学路上是迎着月光走,而放学路上则是背着月光走,才有了同一条路看上去会有完全相反的结果。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物理是这么有趣,又这么有用!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定会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也一定会发现应用物理知识能解决好多好多实际问题。
答案:B、C。
例5 日光照射在植物茎叶的表面产生的是什么反射?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答案:由于植物茎叶的表面是粗糙的,故光照射在它们的表面产生的是漫反射,光照射在植物表面,产生光合作用,利用CO2和H2O,将太阳能转变为植物的化学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
例6有一光电控制液面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3-39所示的光路图,当光电屏上的光点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高度()。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都有可能分析:先假设液面下降了,因入射光线方向未变,则反射光线方向也不应该变化,下降后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但由于液面的下降会导致入射点向右偏移,则反射光线在光电屏上的光点也会向右偏移,这显然不符合“光点由S1移到S2”的题目条件,这说明一开始的假设“液面下降”是错误的,即液面应上升。
从“假设法”入手解答此类题,这是今后学习物理时应该借鉴的重要方法。
答案:A。
理念剖析开放性问题剖析本节开放性问题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图3-40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暗,路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月亮在乙的身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进不到乙的眼睛,所以乙同学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同步测试1.一束光垂直射到1平面境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大小为()A.10°B. 90°C.30°D.0°2.一条入射光线其入射角是60°,若入射角减少了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应为()A.120°B.60°C.90°D.80°3.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入射,现用平面镜将太阳光重直反射到一个深井里,则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A.30°B.45°C.60°D.120°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一定是平行的.C.漫反射时,大部分光线都是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的.D.任何光线在反射时都要严格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如图3-10所示的反射光路图中,AO是光线,BO是光线,ON是 ; 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6.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反射角入射角,这就是定律.7.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反射角是 ;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光线将法线(靠近/偏离).若使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则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8.用久了的黑板常会因“反光”而看不清楚上面的字, 这是射到黑板上的光发生了的缘故;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银幕上的图像,是因为射到银幕上的光发生了的缘故.9.完成图3-11中(1)(2)光路图,确定图(3)中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各图中反射角β10.如图3-12所示,是一光电屏监控液面高度的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显示液面高度.请根据图示,写一份有关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参考答案:1.D2.D3.C4.D5.入射反射法线∠AON ∠BON6.同一两侧等于反射7.30°偏高 0° 0°8. 镜面反射漫反射 9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