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初中组:节选题)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4.《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6.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7.“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8.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1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柳花春叶梅)2.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看见望瞻)3.三台春曲许棐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寒。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清风轻淡)4.渔歌子刘基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满船。

(吹雪积落铺)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

瓷瓯,一种酒杯。

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1.江上即事郭武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

山前山后()雨,江北江南落花。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31.烂、酌32.闲、贪33.暮、微34.午、一35.独、雪36.阶37.瓜洲38.愠39.默40.汗青41.荒、毁42.烛、巴43.士、刮44.钟、割45.罔、殆46.戍47.戏48.罢49.更50.信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51.(2分)白居易、杜甫52.(4分)含、立;色、香53.(2分)宦途失意的异乡人有家不得归的惆怅。

(二)(8分)54.(4分)(1)遗弃,抛弃(2)交换(3)忧虑(4)……以后(回答“已经”或“以后”)55.(2分)训练自己吃草根野果;学会对待猛兽的“不动”、“奋跃”等办法。

56.(2分)退伍军人、神勇(三)(14分)57.(6分)C、D、E58.(4分)(1)王羲之高兴地书写完后,用笼子装着鹅回家,非常兴奋地把这件事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乐。

(落实:欣然、笼、甚、以为乐(以之为乐))(4分)(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重,都像这类事情。

(落实:为、重、皆、类)四、阅读鉴赏题(10分)59.(1)前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后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分)(2)“乍”字是突然的意思,写出了夏雨雨后突然转晴的特点;(1分)这是视觉发现,也是感觉体验;(1分)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政治理想的信念。

(1分)60.(5分)事例表述清楚(1分);集中评价孔融的聪明,机智(2分);推理有趣、得体(2分)。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20分,1-10题每空0.5分,11-12题每空1分)1.氏;姓;职业通称2.桃花茂盛鲜艳3.察举/荐举/选举;科举4.世胄蹑高位;左思/左太冲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四库全书6.西汉;长安7.敦煌曲子词8.号;陆游、范成大9.归有光;震川书院;桐城10.(1)少(2)如果,果真(3)客舍、旅馆(4)用来……11.(1)孔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五选其一)(2)项羽(3)李白(4)廉颇、蔺相如12.写出空缺处的语句。

初中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

初中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

初中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项是《诗经》中的篇目?()A. 《离骚》B. 《关雎》C. 《九歌》D. 《天问》答案:B2.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3. 以下哪项诗句出自《杜牧诗选》?()A.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答案:D4. 以下哪项诗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B5. 以下哪项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A.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B6. 以下哪项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D7. 以下哪项诗句描绘了雪景?()A.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A8. 以下哪项诗句描绘了夏日景色?()A.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B.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答案:A9.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边塞诗人?()A. 王之涣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10. 以下哪项诗句出自《将进酒》?()A.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

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

决赛参考答案(初一初二组)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31.寒鸦飞尽水悠悠32.何人不起故园情33.行人临发又开封34.君看六幅南朝事35.车如流水马如龙36.桃花流水窅然去37.一蓑烟雨任平生38.怀旧空吟闻笛赋3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0.日暮乡关何处是41.清泉石上流42.影徒随我身43.无案牍之劳形44.志人45.小人之交甘若醴46.寡德之人47.名词作状语48.卖柑者言49.谪(贬)50.梅花落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14分)51.(2分)如梦令52.(6分)颜色(2分)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53.(6分)武陵(2分)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二)(16分)54.(4分)(1)攀缘(2)很,极(3)慢慢地,缓缓地(4)完55. (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

(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

56.(2分)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

57.(6分)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1)做人要正直(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四、鉴赏评析题(20分)58.(10分)要点提示: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

领联写景,景中含情,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

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

59.(10分)要点提示: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

五、创作题(10分)60.略决赛参考答案(中预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B 2.D 3.B 4.C 5.C 6.D 7.A 8.D 9.C 10.B11.B 12.D 13.A 14.C 15.D 16.A 17.B 18.C 19.B 20.A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钱塘江畔是谁家22.唯觉樽前笑不成23.百匝千遭绕郡城24.勿以恶小而为之25.下自成蹊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9.朱熹30.水调歌头31.不久32.下对上告诉,陈述33.可以当镜子照34.像这样反复多次35.太阳36.俞伯牙37.知错就改38.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39.久居外地,思念家乡40.参考: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等等(符合要求即可)三、阅读题(20分)(一)(12分)41.(2分)书圣兰亭序42.(4分)集市名词买动词43.(4分)(1)为鹅被烹而叹息(2)为得好鹅,不惜墨宝(或:写字换鹅)(意思对即可)44.(2分)任性率真(或:洒脱放达、特立独行等)(意思对即可)(二)(8分)45.(2分)俗人李白(或:作者)46.(2分)喜悦而矜持轻松愉快47.(4分)从字面上看没有回答;三、四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描写了碧山的自然美景,实际上也就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50分)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名句A.陈子昂 B.王勃 C.王维 D.杜甫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作者于谦是( )人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作者是( )A.李商隐 B.杜牧 C.杨万里 D.李清照4.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下句是( )A.蜻蜒飞上玉搔头 B.芳草萋萋鹦鹉洲C.桃花流水鳜鱼肥 D,映日荷花别样红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

”A.月黄昏 B.星如雨 C.花木深 D.蝶难来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中,主要用到的修辞方法是( )A.对偶 B.排比 C.反复 D.比喻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杜甫的( )A.《登高》 B,《旅夜书怀》 C.《春望》 D.《江南逢李龟年》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出自( )A.《岳阳楼记》 B.《桃花源记》C.《醉翁亭记》 D.《小石潭记》9.《曹刿论战》选自( )A.《春秋》 B.《战国策》 C.《左传》 D.《国语》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指(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D.赣州11.“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中“右军”指的是书法家( )A.王羲之 B.欧阳询 C.颜真卿 D.柳公权1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老年人如夕照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的果实)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C.先帝不以臣卑鄙 (无耻卑劣)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与子女)14.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监狱)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沟通)15.下列古代词语后来被新词所取代,取代正确的一项是( )社稷庠序高堂黎庶A.国家学校父母百姓B.国家书房上房人民C.宗庙学校殿堂平民D.祖国学校朝廷百姓1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百姓)B.匹夫有重于社稷者 (百姓)C.布衣之交尚不可欺 (百姓) D.今王播弃黎老 (百姓)17.下列成语与“而或长烟一空”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 B.一相情愿C.一目了然 D.一无所有18.下面与“斗折蛇行”中的“斗”“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皆若空游无所依C.隶而从者 D.不可知其源19.下列句中的“则”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非死则徙尔20.下列句中与“花之隐逸者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1.《曹植聪慧》评论“曹植善属文”;(1)下面属于曹植所撰写的是( )A.《短歌行》 B.《燕歌行》 C.《白马篇》 D.《蒿里行》(2)文中“太祖甚异之”应译为( )A.曹操很奇怪他 B.曹操对他非常惊讶C.曹操认为他很奇特 D.曹操对他的才能很惊讶(3)下列成语与曹操有关的是 ( )A.老骥伏枥 B.四面楚歌 C.狡兔三窟 D.指鹿为马22.《张孝基仁爱》曰:“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

上海市第十二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预初、初一组)

(预初、初一组)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D D D D D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C D A D B D C C二、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21.大学中庸22.诗圣诗王(诗魔)23.记住比24.善于卖25.怎么他的 26.尽(学完)认为(以为)27.现在通“无”,没有28.离去回头看29.到打开30.摆动尾巴相斗31.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32.文武之道33.逸于作文34.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35.麦花雪白菜花稀36.散作乾坤万里春37.曲名(《折杨柳》)38.衬托(反衬)39.水面如镜,山色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40.热情淳朴、天真可爱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一)41.晚上睡在西山,早上打水烧柴,然后摇船去打鱼(3分)42.宁静、安逸(2分)43.政坛失意的孤愤和寄情山水的逍遥。

(3分,大意符合即可)(二)44.曾经(2分)认为(2分)45.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而是知道时机有利、不利的分别。

(2分)(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2分)46.管鲍之交(管鲍之谊)(2分)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2分)(初二、初三组)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1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BD C B C A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D B C A D C D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C CB DC B C A B二、填空题(共30分,每题2分)31.大学中庸32.纪传司马迁33.魏晋刘义庆34.白居易新乐府35.春秋陶渊明36.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3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9.指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安史之乱40.倒装说的就是这个驼背老人吧41.称王大王的这样的行为越多,距离称王的目标就越远了42.比喻深厚的友谊经得起任何考验43.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要求齐王给他增加出使礼物44.世上利令智昏的人不猛醒回头,必然会葬身名利之中45.宁死不食嗟来之食坚守节义(意思对即可)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一)46.李商隐(2分)47.深切思念故乡(2分)48.(1)全部选择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等意象,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把旅途中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2)动静结合,画面外的动衬托着画面内的静,更突出了旅途中早行的寒冷凄清,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序号:姓名.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名句。

“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A.《采桑子》B.《天仙子》C.《生查子》D.《鬼谷子》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A.蓬莱、峨眉、方丈B.蓬莱、方丈、瀛洲C.瀛洲、峨眉、九华D.峨眉、方丈、九华6.《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A.中书省的别称B.尚书省的别称C.枢密院的别称D.秘书省的别称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A.李商隐B.秦观C.周邦彦D.元稹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A.风波B.风雪C.风雨D.风浪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章炳麟D.顾炎武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A.《浣溪沙》B.《雨晴》C.《谒金门》D.《定风波》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A.心有灵犀一点通B.走马兰台类转蓬C.分曹射覆蜡灯红D.画楼西畔桂堂东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A.草地B.苔藓C.浮萍D.爬山虎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2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答案一.1.问候2.顾炎武(此八字为梁启超言,但多以本意出自顾炎武《日知录》,笔者以为顾炎武为佳)3.号(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4.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5.吕不韦(《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6.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王之涣·《登鹳雀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商隐《乐游原》7.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8.行百里者9.中和中庸10.水浒传西厢记11.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贾岛的《题诗后》《送无可上人》)12.儒(《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3. 黄、白、绿14. 惟陈言之务去(《宋景文公笔记》)15. 七尺(也说八尺)八寸八尺16. 国家日月(金乌、玉兔之说)17. 水利、营建之事18.曲礼19.沈括梦溪笔谈20.书画二.21. C22. C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23. C24. B25. B26. A27. C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28. B29. A (汉元帝)30. ???31. A32. A33. C34. D35. C36. C37. D38. A (战国末期秦昭王派李冰父子所见)39. B40. D三.(一)41.《游子吟》(不唯一,《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42.深山高大43.夜景44.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一个“驱”字表现得形神毕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初中组:节选题)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4.《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6.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7.“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8.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1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柳花春叶梅)2.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看见望瞻)3.三台春曲许棐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寒。

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清风轻淡)4.渔歌子刘基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满船。

(吹雪积落铺)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

瓷瓯,一种酒杯。

睡觉:一觉醒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分,每题2分)1.江上即事郭武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

山前山后()雨,江北江南落花。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

)2.劳劳亭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颜色的字。

)3.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红()!(在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形容词。

)4.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各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鼠好夜窃粟。

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

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

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语1.有人置粟于盎()2.鼠恣啮()3.人教以术()4.乃以糠易粟()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5.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分,每小题2分)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解释加点的字(16分)1.鲁欲将吴起()2.吴起於是欲就名()3.曾子薄之,而与起绝()4.鲁君疑之,谢吴起()5.以明不与齐也()6.游仕不遂()7.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8.是以哭之()9.吴起对“鲁君”的“疑之”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________________ 。

(不得超过4字)10.鲁君在鲁人“恶吴起”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分)鲁君疑之,谢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超过4字)鲁人(第二段)与魏国大臣李克(第三段)都对吴起作了评价,从评价的目的看有什么不同?请各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11.鲁人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2.李克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3.吴起为士兵吸毒疗伤,而这位士兵的母亲却认为:儿子被“吮”后将“不知其死所矣”。

这位母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请在下面的格子里填上一句俗语。

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14.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分,每小题2分)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①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②?”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③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戈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

”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

”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

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

微此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 (《晏子春秋》)注:①得微:恐怕,莫非。

②辱:委屈(你来)。

③盅簋:摆设宴席的器皿。

晏子、司马穰苴和梁丘据在被景公邀请夜饮时,三人各有怎样的表现?请在文章中摘录写三人表现的词句。

(6分)1.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梁丘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晏子和司马穰苴向景公的发问,可以判断他们两人各自怎样的身份?(6分)晏子:“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司马穰苴:“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4.晏子:__________________5.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每题4分)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请从“声”和“色”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此诗的文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每题2分)寒山寺建于南梁,唐时因寒山、拾得二僧居此而得名。

得名并不等于出名,寒山、拾得在佛教中虽然也有地位,但寒山寺的名扬四海却是因为张继写的那首七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凡是文化者无不知晓,写得通俗易懂,意境优美,朴实自然。

收进了《唐诗三百首》,也收进了许多教科书。

读过这首诗的人就知道了姑苏城外有座寒山寺,来到苏州后就想到此一游,天长日久,代代相传,使得寒山寺成了旅游的热点。

随着旅游事业的日益发展,这寒山寺还会变得更热,从经济上来看简直是一个跨国的大企业,这种企业还无须承担任何风险,只须完善防雷和防火的设备。

枫桥镇上那些开饭店的,开茶馆的,卖工艺品的,卖石砚的,卖拓碑的,开出租车的,蹬三轮车的……都得感谢张继老爷爷,他不仅是个诗人,而且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他养活了我们这些日益增多的人口。

文化人也因此而扬眉吐气了,别以为“___A___”,这文章拐弯抹角地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世界上没有一个大腕可以开创像寒山寺之类的“企业”,可以世世代代养活这么多的人口。

何止一个寒山寺呀,“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名声大振了;“(),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成了历代人们向往的旅游点。

名山大川如果没有那么几句诗文来渲染的话,那无限的风光也只能藏在深山老林里。

“山不在高,有文则灵”。

远的不说了,就说近的“老舍茶馆”、“咸亨酒店”。

鲁迅与老舍可算是泽及乡梓了,特别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个被人打断了腿的穷酸货却为他的子孙后代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___B___”?不然,即使单纯地从经济角度看,书生也是有用的,只是知识有时候不能立竿见影而已。

“__C__”,书生们又何必汲汲于眼前,大可不必在孔方兄的面前低声下气,你手里的笔是一根巨大的杠杆,是可以把一座山托起来的!你手里的笔是一根魔棒,它可以化作一道长桥,一座比枫桥更硕大无比的长桥,让你的后来者从这座桥上走向精神和物质都很丰富的明天!大可不必看见人家有了汽车洋房心里就酸溜溜的,更不可因此而弃笔。

(《寒山一得》)1、下面三句诗文是从原文的ABC三处抽出来的,结合文章的意思,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诗句填入原文的横线上?(6分)(1)文章千古事(2)乱世文章不值钱(3)百无一用是书生A( ) B( ) C( )2、在文章的括号里填入相应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