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论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烂”发挥极致

合集下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pǔ),有一个闻名八方的“七录书斋(zhāi)”。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

但他是个有志气的、有毅力的人。

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 chuí tóu sàng qì),而是努力设法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所以,每天放学后,别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在大声地背诵着课文,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确实进步不小,他感到很高兴。

有一天上课,老师叫他背诵课文,开始几段背得还比较流利,可一会儿就背不出来了。

老师很生气,就用戒尺狠狠地打了张溥的手心,并罚他把这篇课文抄写十遍。

第二天,张溥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又让他重新背诵,没想到全篇课文竟顺利地背完了。

老师非常满意。

回家的路上,张溥心想:奇怪,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背得这样熟呢?是不是昨晚抄写十遍的( yuán gù )呢?他决定用今天的作业试一试。

回到家中,他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然后就开始抄写,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

当抄到五遍时,已经能背诵了。

抄到第七遍时,他感觉到自己已全部领会了课文的含意,并能熟练地背诵了。

他高兴地说:“原来真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的方法,不论数九寒冬,烈日酷暑,他都(jiān chí bú xiè )地抄书、背书,学到了许多知识,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

为纪念他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张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书斋”。

他写的大部分诗文,都收集在《七录书斋》里,一直流传至今。

1、根据拼音写词语:cuí tóu sàng qì yuán gù jiān chí bú xiè( ) ( ) ( )2、联系上下文理解:jiān chí bú xi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谚语,这方面的谚语还有很多,你来填一填,把它们运用到学习当中去吧!(1)书读百遍,。

[作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作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作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天我书本上看了一篇短文,里面讲了俄国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前坚持写笔记。

他说:“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

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都把它记下来。

”有一次,一位客人来看他,刚谈了几句话,托尔斯泰就掏出本子来记。

客人奇怪地问:“你往本子上记什么啊?”托尔斯泰说:“我记的就是你。

”“我有什么好记的?”“什么都能够记,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是搞笑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也经常听爸爸说,没有想到人家大作家也是这样记录的。

因为我的爸爸也有这样一个好习惯,爸爸是搞策划的,常随身带着小本子,一有新的想法或遇到好的点子就以最快的速度把它记下来。

有的时候爸爸看电视看得好好的,突然他看到了什么画面,脑子里顿时产生了一些想法。

于是,爸爸“唰”地一下立刻站了起来,赶紧找来一支笔,聚精会神地把想法记到本子上,才肯安安心心地坐下来继续看电视。

还有,爸爸下班回来,总是先用笔记下写在手上的东西再洗手,因为有时候车上人很挤,他就直接写在手上了。

因此我爸爸身上永远带着笔。

有时候,本来他带了一支笔,却不明白放包里什么地方了,于是又带一支。

这样他包里就有很多支笔了。

有的同事笑他说:“是小学生,两枝笔是大学生,你是个修笔匠了。

”而我呢,恰恰与爸爸相反。

我最厌恶记录了,爸爸虽然给我买了一个记录本,但遇到什么好东西我也懒得记,总认为等会记得的。

但是,有时候很好的日记题材我往往一下子就忘了,所以我的日记显得很平淡。

以后我要学习爸爸,也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作文(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所积累的关于读书的格言中,印象最深的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它告诉我,成功只垂青于那些勤于动笔、动脑的人。

语文老师平时上课时,会讲到不少重要的知识点,有时候还会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都会把老师讲的东西记到书里去,以便复习的时候看看。

前一阵子,我觉得天气有点冷,记笔记太麻烦,就耍了小聪明,心想:我认真听,心里记住就行了。

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

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

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一个人的记性再好,也不如用笔经常去记记。

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你记得东西越多,前面的东西就会忘记得越快;如果用笔记下来,那就永远存在,想用的时候,就很方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15月14日,国内某些媒体报道了所谓中泰两国在广州签署“克拉运河”合作备忘录的“特大新闻”,这条据称规划工期10年、规划投资总额280亿美元的运河被一些激动不已的人士称之为“一带一路布局的新动作”,更有人进而憧憬通过这条运河缩短中国-波斯湾航线、避开马六甲海峡“哽嗓咽喉”的“战略价值”和“伟大意义”。

然而仅隔5天就出现了戏剧性反转:中国驻泰使馆和泰国驻华使馆双双明确表示,两国政府部门迄今为止未参与关于克拉运河项目的研究和任何具体合作,也未就此问题发表过任何立场,泰方更进而指出“协议是民间行为不涉及政府”、“不过是可行性研究”,令前一晚尚在欢呼的“大战略派”空欢喜一场。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谓“克拉地峡运河”早已是一碗一炒再炒、却从未离开过蓝图的冷饭。

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南部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最宽处190公里,最窄处56公里,西邻印度洋,东邻太平洋的暹罗湾,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连接处,理论上打通这条地峡,的确可缩短东亚-中东航线,并绕过马六甲海峡。

但这里林密人稀,地质条件复杂,且位于泰国领土最南端的南四府(宋卡、也拉、北大年、那拉提瓦,)居民以马来族穆斯林为主,分离主义倾向严重,是该国民族问题最集中、政治麻烦最多的地区,在这里修一条战略性运河,犹如在马蜂窝里动工,能否确保航路畅通和过往船只安全,是否会导致当地政治局势更加不稳,谁也不敢打这个包票。

最早炒“克拉运河”冷饭的是泰国国王拉玛五世,时间可上溯至19世纪末,很显然,这样的“蓝图”也只能始终是一张图;二战期间和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两次提及这条运河,但前者因为战争失败、后者因为财力不足,都限于空谈而未付诸实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已到年关,即客家人所说的入年挂,街头巷尾行人如织,还真是热闹,卖对联的大红映红了市民的脸庞,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年味。

刚放假两天,就接到姐夫的电话,说年关人手不够,叫我到他店里帮帮忙。

“我一个教书的能帮什么忙啊?”“教书人斯斯文文,说话客客气气,还有个好记性最适合帮忙点菜了,你过来就是了······”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已经挂了,可见姐夫一家子有多忙。

也好,让我这个“清高”的知识分子也体验一番百姓生活。

姐夫在车站旁开了一间小餐馆,早餐午饭夜宵样样不落,两口子起早贪黑,加上手艺不错,热情周到,生意还算红火。

年关车站人来人往,夫妻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恨不得一天经营48小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驱车到了姐夫店里。

只见摊档灯火通明,厨房里热气腾腾。

橘红的灯盏下一帮顾客风卷残云的样子,那神情,犹如交出作品获得满堂喝彩的小学生,得意而满足。

我调侃地问姐夫在做早点还是夜宵,姐夫说我真会开玩笑。

姐夫叫我到一旁,一本正经地说:“从现在开始,你有两个任务:一是负责招呼客人,口才你们老师比我好。

二是记菜单,腌粉、腌面、煮粉、煮面、白粥、瘦肉粥、鸡蛋肠粉、瘦肉肠粉、三及第、猪肉牛肉汤。

客人点好菜就马上报到厨房来,记住,千万不要记错了,顾客可得罪不起!”简明扼要嘛,三下五除二的事,放心吧。

”我嘴里重复着姐夫说过的那几道菜。

不一会儿就有一群年轻人朝店里走来。

招呼他们坐下后,我便笑着问他们吃点什么。

他们七嘴八舌说了一通:腌粉瘦肉汤不加狗杞叶、鱼头煮粉加咸菜、鸡蛋肠粉不加葱花,腌面牛肉汤加酒糟不加西红柿,腌面猪腰汤加芹菜······,菜色五花八门,叫我六神无主,我这记性看来是应付不了,这可不像是记学生姓名那么简单!还好,我勉强记起来了。

嘴里叨念着几样菜色正要报给姐夫时,又有两人说要改口换汤。

好一群嘴刁的年轻人,个个都是美食家啊,出门在外哪那么讲究!我顿了顿,又在嘴里重复了一遍菜色,朝厨房跑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
【篇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记性再好,也不如用笔经常去记记。

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你记得东西越多,前面的东西就会忘记得越快;如果用笔记下来,那就永远存在,想用的时候,就很方便。

我记得有几次,老师叫我们到网上查资料,我看一遍就关掉电脑,自以为记得住,可是到了第二天就忘记了;每次抄家庭作业到备忘本上,我总以为记得住,偷懒不抄,结果一回到家就总是忘记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

许老师为了要我们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在我们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常常布置我们写“阅读护照”;三年级的时候,每周布置我们写“采蜜”,让我们通过阅读课外书收集好词、好句、好段。

我觉得这些办法非常好!
以后我一定要养成一个记笔记的好习惯,不要光靠脑子记东西,要勤动笔。

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而不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篇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今天妈妈给我洗校服的时候,从口袋里面发现了三角钱,那是同学卖空水瓶赚来的班费。

妈妈立刻让我把它们收好,并命令我做好详细的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_优秀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_优秀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顾鑫淼
在我的寒假生活中,今天应该是最美好的一天了,因为在今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早上刚一起床,就听妈妈说:“大闺女,快点儿吃早饭,我们要去新开的茂业中心看书。

”听了这话,我用豹子一样的速度用了早餐。

终于到了我盼望已久的茂业图书城了。

我们直奔三楼,入眼的是书的海洋,我想这里真是喜欢读书的人的天堂啊。

我连忙挑了一本书做下来看。

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妈妈正在用他的笔记本抄写诗词呢。

我不解地问:“妈妈,你干嘛抄古诗啊?看看就能背下来呀。

”“俗话说,”妈妈故意拉长音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一遍多记一遍,现在记性不好了,就得动动笔这样才能记扎实了。

听了这话,我不以为然,心想你抄我背,看咱俩谁快。

一个上午过去了,我背会了好多首诗,而妈妈只抄了几首。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来了一个“展示会”,结果我一紧张忘了一半儿,剩下的一半儿张冠李戴,错误一大堆。

而妈妈呢,却把她抄的诗都背下来了,虽然只有几首,但没有一点错误。

这下子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话,和妈妈一起抄起了古诗。

一则道理改变一生,在今天,我就深刻地了解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意思了。

一个人的记性再好,却不如一个人能勤奋的用功,多写写多积累时间长了就会了。

今天真使我受益良多呀。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讲具体事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讲具体事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讲具体事例哎呀妈呀,这可真是个难倒我的问题啊!不过,既然来了,那就好好跟大家聊聊吧。

话说有一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发现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你知道吗,我这人可是有记性的人哦。

小时候,老师让我们背课文,我都能一个字不漏地背下来。

可是现在呢,脑子就像被洗过一样,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我把这些重要的知识点都写在笔记本上,那不就方便多了嘛!
于是乎,我就开始疯狂地写作业。

每当我遇到不会的问题时,我就会拿出我的小本子,认真地记录下来。

这样一来,我不仅能够及时地解决自己的疑惑,还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翻阅这些笔记,巩固自己的知识。

当然啦,我也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

有时候,我也会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

我们会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共同进步。

而且,这种交流还能够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呢!
不过,有时候我也会犯懒。

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时,遇到了一个特别难的问题。

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于是就干脆放弃了。

但是后来我又想起来这个题目,于是我就开始翻阅我的笔记本。

结果还真的让我找到了答案!这可真是让我惊喜不已啊!
总之呢,我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真的是太有道理了。

只要我们把自己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那么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够随时查阅自己的笔记。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450字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450字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450字作文段落一:
哈,说起那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可真是咱们老一辈留
下来的宝贝智慧。

你知道啥意思吗?就是说,就算你的记性再好,
也不如用笔记录下来。

有时候咱们脑子灵光一闪,想到啥好点子,
转眼就忘了,多可惜啊!但如果你赶紧写下来,那就永远不会丢了。

段落二:
说到这,你可能觉得,现在手机、电脑这么发达,啥都能记,
为啥还要用笔呢?嘿嘿,这你就不懂了。

写字可不只是为了记录,
它还能帮你整理思绪,让你更清楚自己在想啥。

而且,用笔写下来
的东西,有种特别的温度,是电子设备永远模仿不来的。

段落三: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忙得晕头转向,连自己姓啥都快忘了。


每当我翻开那些笔记,就能迅速找回那些丢失的记忆。

那种感觉,
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宝藏,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这就是“烂笔头”的
魅力啊,它帮你留住那些重要的瞬间,随时都能回头看看。

段落四:
所以啊,我觉得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它不只是句老话,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告诉我们,珍惜每一次写字的机会,珍惜每一次和知识的亲密接触。

别小看了这支笔,它可能是你通往成功的小秘密哦!拿起笔来,写下你的梦想,写下你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因你的字迹而更加精彩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烂”发挥极致——“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应用[摘要] 在构建高效课堂,提倡小组讨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依然存在着老师自己讲述的过多、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应用于实际学习较少等等问题,特别是复习课,更容易变成传统的“听记”模式。

这显然,这与当前所推行的课堂新变革是不符合的。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记录,浅谈“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实践及其成效。

[关键词] 课堂笔记复习课半自助式笔记有学者提出高效课堂的意境应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意味着教师要清楚一堂课堂应该给学生留下的“数峰”,即那些主干知识、节点知识、容易生成及容易迁移的知识。

而做笔记就是对“数峰”进行永久性的系统记录,这对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

它能克服头脑记忆存储知识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自身讲述的过多、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应用于实际学习较少等等问题,特别是复习课,更容易变成传统的“听记”模式,这显然与当前所推行的课堂新变革是不符合的。

接下来我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记录,探讨“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实践及其成效。

一、复习课中“课堂笔记”的现状在平时复习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

我们《历史与社会》学科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就需要在复习中,教学需要把知识点的梳理和概况成了核心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在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堂笔记”存在一定的误区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抄写”多,“思考”少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课堂笔记倾向于“抄写”教师在黑板上所做的板书或者简单记录一些试题的答案,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在“抄写”过程中,暂时停顿或举手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这部分学生注重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显然,这样的听课,学习效果是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

图1:不同课题中的板书和笔记时间图2:不同课题中的问题数量和回答人数从两张图表数据可分析得出:学生记录笔记的时间几乎与教师板书的时间平行,由此可见,学生几乎是跟着教师的板书“抄写”。

而从图2中问题数量(独立回答的问题)和回答人数,可见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讲述”,所问的问题数量极少,并且学生回答的人数也及其少数,说明学生在做笔记的同时,并没有时间进行“思考”相关问题。

2、“被动”多,“主动”少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做“课堂笔记”是一种“被动”行为,是一种需要教师带领的“被动”学习方式,唯有极少数学生是“主动”进行记录。

当然,这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大量的讲述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相应地就减少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图3:同课堂中不同时段教师强调做笔记的次数、讲述时间和未做笔记人数由图3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反映:在同一堂课中,学生学习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同时这样的状态与教师的“强调次数”紧密相关,而当“讲述时间”减少时,未做笔记的学生人数就开始增加,这说明了在教师讲述状态下,学生并非所预计那样认真记录笔记,从另一侧面说明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学习行为较为“被动”,需要教师不断强调提醒。

3、“背诵”多,“应用”少从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侧重于“背诵”课堂笔记,认为做“课堂笔记”的目的就是为了“背诵”,会“背诵”就代表自己已经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要点,这样的学生不占少数,可以说存在一定的“死记硬背”迹象。

但是,历史与社会的课标要求却不是如此,例如,在“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板块中的一条“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形势”,这样的要求显然更多的是“应用”。

因此,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最终结果应该是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以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图4:学生课堂笔记的使用情况从学生课堂笔记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其中抽取的数据仅仅只有“运用方式”和“运用效果”,但是问卷调查结果却反映出了学生对于课堂笔记的使用大多数集中在“背诵”方式,甚至有15%根本不用课堂笔记,而认为效果“一般”和“没用”的人数竟然占了82%。

这就说明,传统的课堂笔记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不懂得课堂笔记的“运用”。

二、半自助式笔记”的实践、在新的高效课堂推广下,教师的“教”必须要由原来的面面俱到讲述知识转向创设多种能够引导学生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课堂笔记的生成作用,引导学生复习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半自助式笔记”的定义自助,即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学习帮助自己。

汉·陆贾《新语·资质》:“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近贤以自辅。

”将其引申至“课堂笔记”,即“自助式笔记”,指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习帮助自己做笔记。

然而,这种方式尽管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往往缺乏目的性,极易出现“教师教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因此,这样的“自助式笔记”需要加上“半”,这个“半”,就是教师的引导或指导,相当于旅游过程中的“导游”角色,故而称之为“半自助式笔记”。

2、“半自助式笔记”的依据“半自助式笔记”的理论依据源于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图5: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

因此,对于“课堂笔记”来说,学生的记录应该是“主动”的、“多元”的、“应用”的,在记录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3、“半自助式笔记”的学习模式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我试着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多种学习方式”的“半自助式笔记”学习模式。

通过专著阅读、同学科教师研讨和学生交谈,最终确定了“半自助式笔记”的基本学习模式:图6:“半自助式笔记”的基本学习模式在此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对本课所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中自主地设计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并展开小组讨论,修改原有框架,进一步完善,同时同小组其他成员在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对需要“上台展示”的同学进行指导,包括语言表达、逻辑顺序和内容详略等等方面,最后该学生上讲台展示知识框架并进行讲解说明,结束之后,其他小组可以对其点评,指出问题,帮助其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站在一旁指导学生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反馈在“知识框架”上,而复习课中的知识框架即为学生最好的一种“课堂笔记”形式。

由此可见,“半自助式笔记”学习模式,不论是在预习阶段还是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展示环节和点评环节,充分突现了学生的“自助”。

同时,它又离不开教师的“半”的指导作用,特别是设计适合学生的导学案、课堂中对学生讨论、展示和点评的把握。

可以说,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半”,突现学生的“自助”,才能构建起有效的“半自助式笔记”。

“半自助式笔记”实践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同一课题,不同学生的“半自助式笔记”课题:《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复习时间:2013年12月24日第三、四节学生:九年级(5)班陈学生和金学生、九年级(6)班赵学生和丁学生九年级(1)班李学生九年级(2)班叶学生九年级(1)班陈学生九年级(2)班孙学生本案例中,九年级(1)班李学生和九年级(2)班孙学生的“半自助式笔记”采用的是传统的知识条目式的框架结构,直观简洁;九年级(1)班陈学生和九年级(2)班孙学生的“半自助式笔记”采用的是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的逻辑结构,运用箭头、圆圈等符号表示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不同学生针对同一课题的笔记内容是根据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制作出适合自己的“课堂笔记”,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案例二:同一学生,不同课题的“半自助式笔记”学生:九年级(5)班江学生课题:《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和《PRED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PRED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该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学生在不同的课堂所做的“半自助式笔记”也是不同的,而且从其所做的笔记来看,知识的框架结构也是多样的,充分呈现出学生在不同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也是不同的,同时学生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框架,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越来越清晰,“半自助式笔记”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半自助式笔记”的成效通过本学期的实践,“半自助式笔记”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抄写式”的记笔记方式。

在复习课中,知识框架的引入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做笔记过程拥有更多的“自助”时间,同时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更加凸显,而不是减弱,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充分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现将其所取得的实践成效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动力“内驱化”“半自助式笔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记录”方式,学生的做笔记不再是教师要求下的“被动式”学习行为,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

在“半自助式笔记”的记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始转变为“内驱力”,逐渐摆脱“外力”的影响,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可以说,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但也唯有“内驱力”的提高,才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2、学习方式“多元化”“半自助式笔记”改变的不仅仅只是“记录”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通过“半自助式笔记”的引导,形成各自特色的学习方式,例如一部分学生会采用“概况”的学习方式复习知识点,而另一部分学生却采用“逻辑关系”的学习方式复习等等。

并且,在课堂的展示知识框架环节,即展示“半自助式笔记”,不同学生的不同呈现方式也会给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其影响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学习状态“积极化”“半自助式笔记”所带来的最典型现象便是课堂中不断响起学生的声音,这声音不是学生的吵闹声,而是对于某问题激烈的讨论甚至辩论声,又或者是学习的笑声。

而随着声音内容的改变,学生上课时脸上表情也开始改变,特别是学生们课堂中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由此可见,“半自助式笔记”促进了学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幸福感“。

总之,“半自助式笔记”,作为一种崭新的“笔记模式”,不仅是记录方式的改变,而且也是学习方式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