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合集下载

阅读技巧与方法技巧

阅读技巧与方法技巧

阅读技巧与方法技巧阅读技巧与方法技巧1.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读书过程中,把你以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或精彩的段落,随时用笔圈点勾勒出来。

在你读不懂的地方随时用笔作个记号,待通篇读完后再认真思考或向别人请教。

2.勤、词典课外阅读时一般没有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很可能会遇到许多“拦路虎”。

这时你可以请教你的第二任老师——字典,“他”能帮你扫清阅读障碍,同时也丰盛了我们的知识。

3.勤记笔记或写阅读心得在读书过程中,把书中精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摘抄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充实和丰盛自己的知识。

读完书后,可以把你的感受、受到的启发写在笔记本上。

这样不仅提高了你的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而且还养成了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4.勤于思考,积极讨论读完一篇*要回过头来想一想,这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想一想作者写这篇*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阐明什么。

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让别的同学也读一读那篇*,然后共同讨论。

读书方法和技巧读书不二法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

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

”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波浪渐进法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

一部《昭明文选》,上学时读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读过,上世纪六十年代读过,到了七十年代还读了好几次。

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

比较品读法此法是说一次读几本书,用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

写《魏书》的史学家夏侯谌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心里不大服气,便找来细读,这才知道《三国志》却比自己《魏书》好,于是当即烧掉了自己的书稿。

搞研究或者做论文时,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大受裨益。

垂直阅读法看书一目十行,从上往下读,像下楼梯一样。

因为有些书含金量太少,只用浏览。

更快的方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梗概,剪除背景、补叙等内容,跳过去不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_小学记叙文600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_小学记叙文600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_小学记叙文600字每一个人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金钥匙,他能帮你打开知识的大门,帮你击破一个个难题,成为你学习上的好帮手。

以前,我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每次考试都排在班级后面,回家少不了妈妈口若悬河的教训,那时,我真恨不得能“跑步”冲进班级前几名。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同学的语文书,只见书上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做满了批注和笔记,老师讲到的每一个要点、重点点都清清楚楚写下来了。

看着同学的书,我陷入了沉思:原来他的优异成绩是这样来的呀!如果我也能像他这样,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都牢牢地记在本子上,一定能助我学习一臂之力。

我一阵窃喜,仿佛捡到了一个宝贝!
每天,每节课,我除了竖起耳朵听讲,积极思考发言,还不忘记笔记。

一个月转眼间过去了,一次次考试中,我惊喜的发现我的成绩
真是突飞猛进。

期中考试来临了,这可是我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当试卷发下来时,我迅速地把试卷浏览一遍,发现有一道题要求我们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用成语来表示,哎,这些都是老师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讲到的呀!老师还一再要求我们把那三个成语写在书上。

我慢慢回忆着,呵呵,昨晚我正好复习到了这三个成语,他们分别是“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接踵。

我迅速地的将成语准确无误地写了下来。

哈哈,四分“挣”到啦!再看着旁边的同学都正在为这个题抓耳挠腮呢,我想他们一定是上课时没做好笔记吧!早已将那三个成语丢到九霄云外去了,真可惜呀!
好记性真不如烂笔头呀!看来,这做笔记啊的好习惯我得发扬光大才行!。

[作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作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作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天我书本上看了一篇短文,里面讲了俄国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前坚持写笔记。

他说:“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

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都把它记下来。

”有一次,一位客人来看他,刚谈了几句话,托尔斯泰就掏出本子来记。

客人奇怪地问:“你往本子上记什么啊?”托尔斯泰说:“我记的就是你。

”“我有什么好记的?”“什么都能够记,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是搞笑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也经常听爸爸说,没有想到人家大作家也是这样记录的。

因为我的爸爸也有这样一个好习惯,爸爸是搞策划的,常随身带着小本子,一有新的想法或遇到好的点子就以最快的速度把它记下来。

有的时候爸爸看电视看得好好的,突然他看到了什么画面,脑子里顿时产生了一些想法。

于是,爸爸“唰”地一下立刻站了起来,赶紧找来一支笔,聚精会神地把想法记到本子上,才肯安安心心地坐下来继续看电视。

还有,爸爸下班回来,总是先用笔记下写在手上的东西再洗手,因为有时候车上人很挤,他就直接写在手上了。

因此我爸爸身上永远带着笔。

有时候,本来他带了一支笔,却不明白放包里什么地方了,于是又带一支。

这样他包里就有很多支笔了。

有的同事笑他说:“是小学生,两枝笔是大学生,你是个修笔匠了。

”而我呢,恰恰与爸爸相反。

我最厌恶记录了,爸爸虽然给我买了一个记录本,但遇到什么好东西我也懒得记,总认为等会记得的。

但是,有时候很好的日记题材我往往一下子就忘了,所以我的日记显得很平淡。

以后我要学习爸爸,也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作文(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所积累的关于读书的格言中,印象最深的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它告诉我,成功只垂青于那些勤于动笔、动脑的人。

语文老师平时上课时,会讲到不少重要的知识点,有时候还会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都会把老师讲的东西记到书里去,以便复习的时候看看。

前一阵子,我觉得天气有点冷,记笔记太麻烦,就耍了小聪明,心想:我认真听,心里记住就行了。

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

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

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一个人的记性再好,也不如用笔经常去记记。

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你记得东西越多,前面的东西就会忘记得越快;如果用笔记下来,那就永远存在,想用的时候,就很方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题的演讲稿15月14日,国内某些媒体报道了所谓中泰两国在广州签署“克拉运河”合作备忘录的“特大新闻”,这条据称规划工期10年、规划投资总额280亿美元的运河被一些激动不已的人士称之为“一带一路布局的新动作”,更有人进而憧憬通过这条运河缩短中国-波斯湾航线、避开马六甲海峡“哽嗓咽喉”的“战略价值”和“伟大意义”。

然而仅隔5天就出现了戏剧性反转:中国驻泰使馆和泰国驻华使馆双双明确表示,两国政府部门迄今为止未参与关于克拉运河项目的研究和任何具体合作,也未就此问题发表过任何立场,泰方更进而指出“协议是民间行为不涉及政府”、“不过是可行性研究”,令前一晚尚在欢呼的“大战略派”空欢喜一场。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谓“克拉地峡运河”早已是一碗一炒再炒、却从未离开过蓝图的冷饭。

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南部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最宽处190公里,最窄处56公里,西邻印度洋,东邻太平洋的暹罗湾,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连接处,理论上打通这条地峡,的确可缩短东亚-中东航线,并绕过马六甲海峡。

但这里林密人稀,地质条件复杂,且位于泰国领土最南端的南四府(宋卡、也拉、北大年、那拉提瓦,)居民以马来族穆斯林为主,分离主义倾向严重,是该国民族问题最集中、政治麻烦最多的地区,在这里修一条战略性运河,犹如在马蜂窝里动工,能否确保航路畅通和过往船只安全,是否会导致当地政治局势更加不稳,谁也不敢打这个包票。

最早炒“克拉运河”冷饭的是泰国国王拉玛五世,时间可上溯至19世纪末,很显然,这样的“蓝图”也只能始终是一张图;二战期间和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两次提及这条运河,但前者因为战争失败、后者因为财力不足,都限于空谈而未付诸实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
【篇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记性再好,也不如用笔经常去记记。

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你记得东西越多,前面的东西就会忘记得越快;如果用笔记下来,那就永远存在,想用的时候,就很方便。

我记得有几次,老师叫我们到网上查资料,我看一遍就关掉电脑,自以为记得住,可是到了第二天就忘记了;每次抄家庭作业到备忘本上,我总以为记得住,偷懒不抄,结果一回到家就总是忘记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

许老师为了要我们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在我们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常常布置我们写“阅读护照”;三年级的时候,每周布置我们写“采蜜”,让我们通过阅读课外书收集好词、好句、好段。

我觉得这些办法非常好!
以后我一定要养成一个记笔记的好习惯,不要光靠脑子记东西,要勤动笔。

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而不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篇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今天妈妈给我洗校服的时候,从口袋里面发现了三角钱,那是同学卖空水瓶赚来的班费。

妈妈立刻让我把它们收好,并命令我做好详细的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巧妙做笔记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心理健康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巧妙做笔记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心理健康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巧妙做笔记【活动理念】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专门针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发现我们从记忆开始的那刻就开始遗忘。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笔记是人脑有效的外储存器,是人记忆能力的延伸。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高一年级的学生开始从具体思维阶段步人抽象思维阶段。

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具体经验,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习者收获具体的经验、同时又能锻炼思维能力。

要提高课堂上的效率,除了要专心听讲外、适当地做笔记有利于理群和记忆的加深,促进积极地思维,巩固所学知识,积果学习资料。

长此队往,还能提高学习者的书写速度和整理文字的水平,其至能够提高归的网括的能力。

进入高中,课程相应增加,书本变厚了、作业量也控大、各学科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

基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点本次心理话动课,旨在通过对做笔记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多种做笔记的方法,促进学生意识到做笔记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活动对象】高二年级学生【活动目标】1.认识到掌握正确的做笔记方法能够促进学习;2.学习做笔记的方法;3.运用一些做笔记的方法到实际的学习当中。

【活动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音乐、视频,6—8人分组。

【活动过程】一、团体暖身:记忆大考验1.规则(1)幻灯片上迅速放映30种水果的图片,请同学们记住这些水果及水果出现的顺序。

(2)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允许用做笔记的方法,另一部分学生可以用其他除笔记之外的任何记忆方法。

(3)请同学汇报你所看到的水果有哪些。

2.分享学生1(未笔记):苹果、橘子、尤果、雪梨、香蕉……对9个。

学生2(未笔记):苹果、橘子、尤果、雪梨、香蕉、火龙果、榴…对14个。

教师:你们用了什么记忆方法?学生3(未笔记):我就是这样硬生生地记住,只记住了前面几个和后面的几个。

写要多动手写作的谚语

写要多动手写作的谚语

写要多动手写作的谚语同学们,咱们都知道有好多谚语,这些谚语就像一个个小老师,告诉我们好多有用的道理呢。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那些告诉我们要多动手写作的谚语。

有句谚语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给大家讲个事儿啊。

我的好朋友小明,他特别聪明,脑袋里装了好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分享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小明在座位上说得头头是道,什么哪吒闹海啦,精卫填海啦,说得可精彩了。

可是等到老师说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的时候,他就犯难了。

他在那儿抓耳挠腮的,好多之前说得好好的情节都写得乱七八糟的。

为啥呢?就是因为他平时很少动手写。

他光靠脑子记,觉得自己都能记住,可是真到写的时候才发现,那些在脑袋里模模糊糊的东西,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变成文字。

这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如果他平时能多把自己知道的故事写一写,那写作文的时候肯定能又快又好。

还有一句“常写手不笨”。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

以前我也不喜欢写东西,觉得写字好累啊。

可是后来我开始写日记,每天就写一点点,比如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在学校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儿。

刚开始写的时候,我写得可慢了,而且字也歪歪扭扭的,句子也不通顺。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写得越来越顺了。

就像我写我家养的小猫咪,最开始只能写几句简单的话,像“我家有只猫,它很可爱。

”后来我就能写好多好多了,“我家那只小猫咪呀,全身毛茸茸的,就像一个小毛球。

它的眼睛圆溜溜的,到了晚上还会发亮呢。

它特别调皮,总是喜欢把我的毛线球弄得乱七八糟。

”这都是因为我经常写,手就越来越灵活了,脑子也转得更快了,知道怎么把心里想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

同学们,咱们就像小树苗,要想长得又高又壮,就得不断浇水施肥。

多动手写作就是给咱们的写作能力浇水施肥呢。

要是咱们总是不动笔,就像小树苗得不到水和养分,怎么能茁壮成长呢?咱们可不能像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光等着灵感自己来。

只有多动手写,才能在想写作文的时候,文思泉涌,写出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不管是写日记,还是写老师布置的小作文,咱们都要积极动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_优秀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_优秀作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顾鑫淼
在我的寒假生活中,今天应该是最美好的一天了,因为在今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早上刚一起床,就听妈妈说:“大闺女,快点儿吃早饭,我们要去新开的茂业中心看书。

”听了这话,我用豹子一样的速度用了早餐。

终于到了我盼望已久的茂业图书城了。

我们直奔三楼,入眼的是书的海洋,我想这里真是喜欢读书的人的天堂啊。

我连忙挑了一本书做下来看。

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妈妈正在用他的笔记本抄写诗词呢。

我不解地问:“妈妈,你干嘛抄古诗啊?看看就能背下来呀。

”“俗话说,”妈妈故意拉长音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一遍多记一遍,现在记性不好了,就得动动笔这样才能记扎实了。

听了这话,我不以为然,心想你抄我背,看咱俩谁快。

一个上午过去了,我背会了好多首诗,而妈妈只抄了几首。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来了一个“展示会”,结果我一紧张忘了一半儿,剩下的一半儿张冠李戴,错误一大堆。

而妈妈呢,却把她抄的诗都背下来了,虽然只有几首,但没有一点错误。

这下子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话,和妈妈一起抄起了古诗。

一则道理改变一生,在今天,我就深刻地了解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意思了。

一个人的记性再好,却不如一个人能勤奋的用功,多写写多积累时间长了就会了。

今天真使我受益良多呀。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说说学习中动手的重要性
山阳县城区三中校长薛清顺
说起读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无定论。

读书分为粗读和细读,粗读可以泛泛而过,不必深究,倘若要精读,不仅要眼到、心到,还要手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不无道理。

古往今来,真正“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人只怕是一种传说而已。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经常笔不离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手迹。

他在书上有大量圈画和批注,这些成为后人研究毛泽东的重要文献。

读书有“疑”,方能有“悟”,这是读书明理的一大法门。

读书多动笔,可以标示重点段落,可以记下疑难问题以便请教求证。

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日积月累的批注是可贵的写作资料,其间的只言片语,往往是读者思考的闪光之处。

读书人的幸福多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读书不忘“烂笔头”,这种幸福的味儿、劲儿、神儿,是动笔之人才独有的。

在动笔的过程中,与古圣先贤对话,领悟思想之“味”,就渐渐解脱了自己、慰藉了自己、充实了自己、实现了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例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

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

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

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

看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做笔记的好处。

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自己的注意。

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

第二,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第三,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

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费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

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
起来,事半功倍。

第四,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记下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

长期坚持,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怎样才能记好课堂笔记呢?
一是平时养成一开始学习就拿笔动手的习惯。

只要走进教室,准备开始学习,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书、练习本,拿起笔,那么,正式上课你一定就不会忘记去做笔记,因为动手已经成了你的习惯。

二是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

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

最好给每一门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

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三是每页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

四是笔记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有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

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

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

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

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五是提高书写速度。

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和完整性。

要学会一些记笔记的方法。

不必将每个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

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速写的目的是提高笔记效率。

六是在笔记遗漏时,要保持平静。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担心,不要总是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听记下面的内容。

可以在笔记本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课后求助于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

七是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

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处补全,将错别字纠正,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

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

这样,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不动笔墨不读书。

晨读、早读我们摘抄要记忆的知识点,达到巩固效果。

看文学作品我们摘抄美文,可以在朗读时反复欣赏。

抄写诗词,放在口袋里随时可以摸出来背。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有时候虽然累一点,但是觉得和前人相比,并不能说是刻苦,毕竟咱是开着空调,哼着小曲,吃着零食的,前人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做到的,今天的我一样也可以。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专注的时候,对于抄写的数量和所花费的时间竟都没有感觉,抄完一整部《道德经》的原文和翻译,不知不觉就写完了一个本子,唔,一个本子,一支笔芯,几小时电费,加起来比买书划算多啦!当然,这样抄完一本好书,与买书读的效果比较才是重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怎么实践?我看,勤快抄写,用心积累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