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 儿科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氧气疗法操作规程【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用物】氧气装置一套乙醇、纱布、鼻导管、胶布、棉签、玻璃接管、夹子、用氧记录单、扳手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分别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
【操作要点】 1.携用物至床前患儿核对床号及姓名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约束。
2.使用氧气管道装置或氧气筒供氧安装管道。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
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确定氧气流出通畅调节氧流量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固定。
5.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然后关总开关。
使用氧气筒时应再打开流量表放尽余气。
6.不同用氧方法 1鼻导管法包括单侧鼻导管法及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用氧。
3漏斗法以漏斗代替导管连接橡皮管调节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适当距离固定防移动多用于婴幼儿及气管切开病人。
4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氧流量面罩盖住病人口鼻用带子在头上固定。
5氧气枕法抢救在转移中的危重病人或家庭中的病人临时用氧。
6氧帐法一般为抢救患儿时应用可用严格遵守操作塑料制成氧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管通入帐内。
【注意事项】 1.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
氧气筒放置阴凉处。
2.持续吸氧病人鼻导管每日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人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筒内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对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quot空压强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人筒内引起爆炸。
5.quot的标志。
并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
氧浓度测定仪操作规程【目的】监测吸入氧浓度使其合理有效地用氧避免患儿长期吸入高浓度氧而致氧中毒的发生。
【用物】氧浓度测定仪【步骤】 1.将测氧仪调为零。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学教材第四章《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详细内容包括: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如测量体温、更换敷料等;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如窒息、骨折、烧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幼儿日常护理的基本技能。
2. 学习并熟悉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重点: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和急救术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幼儿卫生学教材、急救模拟人、体温计、敷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急救包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幼儿意外伤害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
(2)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体温测量、更换敷料等日常护理操作练习。
(2)利用急救模拟人,分组进行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练习。
4. 例题讲解:讲解并示范如何处理幼儿骨折的急救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练习骨折急救方法,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1)测量体温(2)更换敷料2. 常见幼儿意外伤害急救处理方法:(1)窒息(2)骨折(3)烧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日常护理的基本技能。
(2)举例说明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2. 答案:(1)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包括测量体温、更换敷料等。
(2)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如窒息、骨折、烧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幼儿日常护理基本技能和急救术的学习较为积极,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幼儿护理和急救知识。
(2)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常见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幼儿常用保健护理技术

(一)腋温测量方法
婴幼儿取卧位或坐位,操作者先拭去腋窝的汗液, 将水银温度计水平读数调低于35℃ ,将温度计的水银 球一端放在婴幼儿腋窝正中, 5~10分钟后,取出温度 计读数。
注意:测量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会影响温度计最终读 数的准确性;测量婴幼儿体温不能选在吃奶、吃饭、哭 闹时,可待婴幼儿安静 15~20 分钟后进行。
一、生命体征测量法——测量血压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 ,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动脉血压幼儿血压无固定参考值,需要 计算。收缩压=年龄*2+80毫米汞柱;舒张压一般为收缩压的2/3 物品准备:汞柱血压计,听诊器。测量前检查血压计有无破损。 幼儿情绪准备:让幼儿在测量前体息,避免情绪紧张。测量时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幼儿卷袖露臂,肘部伸 直,手掌向上。将血压计与上臂、心脏具体操作放在同一水平位置
注意:当幼儿发生闭合性创伤时,可将冰袋或毛巾 敷在受伤处。若冷敷时小儿发生寒战、面色发灰,应 停止冷敷。
(二)酒精擦拭的操作方法
酒精容易挥发,能使热量较快的散发出去。可用75%的酒精或高度白酒兑等 量温水,把毛巾浸泡在里面,拧至半干,擦拭颈部两侧、腋窝、胳膊等部位。
注意:进行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风,如果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时,应注意 药物的作用机理,否则会适得其反,影响药效甚至对机体造成伤害;高热初起 时,皮肤血管收缩,这时候要保暖,不要降温,热退后,要及时把汗擦干。
(二)其他测量方法
3.耳温测量法(耳温枪) 由于耳膜位于头骨内接近体温控制中枢“下视丘”的位置,充分得到颈动脉血流供应,所以当人体的 中心温度有变动,便可实时地由耳膜的温度反应出来。将新生儿一侧耳道轻轻拉直插入测温头,在耳道内 停留1秒,当听到“哔”一声时放开,完成测温,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快捷方便的操作,正常值为 36.5℃~37.5℃。 4.额温测量法(额温枪) 利用远红外线的感应功能,快速测量人体体温。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 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体温度在36℃~37℃放射的红外波长为9~13微米,依据此原理,通过准确测定人 体额头的表面温度,修正额头与实际体温的温差便能显示准确的体温。测量时对准前额中央,距离5厘米 ,按下测量开关,保持1秒,温度立刻显示,测量温度前需确保移开头发、擦掉汗水或灰尘,正常值为 36.5℃~37.5℃。额温枪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相对来说准确性稍差。
常用的护理技术 PPT

大家好
一、测体温
体温计有三种: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 计、红外线耳温计 给幼儿测体温常用的测量工具是腋表。
大家好
1、腋表的测量方法 (1)测体温前,先看体温表的度数是 否超过35℃。 (2)测体温时,应先擦去幼儿腋窝的 汗,把体温表的水银球端放在腋窝中间 ,注意不要把表头伸到外面。测5分钟 取出。
大家好
二、冷敷法
冷敷法是将冷的物体放置在人身体的某 个部位上,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收缩,起 到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防止肿胀 等作用的一种方法。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三、热敷法
热敷法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挫伤、肌 肉撕裂伤、内出血时,开始用冷敷, 2-3天后恢复期时,应使用热敷。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指导”中“知识巩固与 能力提高”里关于常用的护理技术的练 习题。 2、资料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护理技术? 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
大家好
大家好
结束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六、滴鼻药
滴鼻药前,先让幼儿平卧,肩下垫个 枕头,使头后仰,鼻孔向上。或让幼儿 坐在椅上,背靠椅背,头尽量后仰。
滴药后保持原姿势3-5分钟。
大家好
大家好
七、滴耳药
点耳药时,让幼儿侧卧,使患耳向上。 滴药后保持原姿势5-10分钟。
大家好
大家好
八、简易通便法
1、肥皂条通便法 2、开塞露通便法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反馈练习
大家好
6、给幼儿滴眼药前,一定要先核对药名,防止用错药。 () 7、给幼儿测体温应在幼儿进食半小时以后,安静状态下 进行。( ) 8、物理降温时,如果发现幼儿打寒颤或面色苍白,可以 继续进行降温,因为这是进行物理降温时的正常现象。 () 9、幼儿便秘时,可采用开塞露通便法刺激幼儿排便。 () 10、将小毛巾放在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幼儿前额 是物理降温法。( )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维持各器官功能
根据小儿的病情和各器官功能状况 ,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维 持各器官功能正常运转。
预防感染
加强小儿的口腔、皮肤护理,预防 感染的发生。
儿科特殊护理技术
05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
01
置管前的评估与准备
在置管前,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等进行全面评估,
床边设施的使用
根据患儿需要,合理使用床边设施,如床栏、脚踏板等,以确保患儿安全。
患儿安全与舒适管理
身体约束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嘱,合理使用 身体约束,以防止患儿从床上跌 落或受伤。
疼痛管理
关注患儿疼痛表现,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进行疼痛缓解和管理,如 使用药物、物理治疗等。
患儿饮食与营养管理
饮食计划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食物种类、 摄入量、进餐时间等。
血液净化治疗时的护理
血液净化设备的选择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设备,包括透析机、滤器等。
血管通路的建立
根据患儿的血管条件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导管 。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局部反 应。同时,还要注意血液净化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血管通路的通畅性,确保治疗的顺利进 行。
预防感染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发生。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儿科急救与重症护04Fra bibliotek理小儿惊厥的护理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汇总.

为出生体重低于2kg者及异常新生儿 (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者)提供一个适宜 的中性温度,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三、更换尿布法
四、约束法
[目的]
确保诊疗,护理操作顺利进行;确保 患儿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用物]被单或毛巾、棉垫、有棉垫小夹板、 宽纱布绷带。 [操作程序] 1.全身约束法(木乃伊约束法)
第二节 哺乳法
喂乳法
乳瓶喂乳法: 选择大小适宜的无菌乳头(1-3个月小儿可
选用在乳瓶倒置时,乳液每秒钟流出2-3滴 的乳头;4-6个月可选用乳液能连续滴出的 乳头;6个月以上应选用乳液呈线状流出的乳 头)。
注意事项
①哺乳时乳液应始终充满乳头,以免吸入气体过多 引起腹胀或呕吐。 乳瓶颈不要压在小儿唇上,以免妨碍吸吮。 乳头孔堵塞时,应按无菌操作规则重新更换乳头; ②观察小儿吸吮能力及进乳情况; ③小儿吸吮过急有呛咳时,应暂停哺喂,轻拍后背, 稍休息后再喂; ④遇患儿窒息,应立即将患儿置头低脚高位,头偏 向一侧,轻拍背部。用电动吸引器或洗耳球吸尽口、 鼻腔内乳汁及分泌物后给氧,并通知医生。
五、臀红护理法(熟练掌握)
概念:臀红是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 漂洗不净的湿尿布刺激、磨擦或局部湿热(用塑料 膜、橡皮布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 及表皮剥脱,故又称尿布皮炎。 分度:轻度(表皮潮红) 重度: 重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 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并有皮肤溃破,脱皮) 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 或真菌感染)。
[注意事项]
①臀部皮肤溃烂或糜烂时禁用肥皂水,清洗
时用手蘸水,避免用小毛巾直接擦洗。 涂抹油类或药膏时,应使棉签贴在皮肤上轻 轻滚动,不可上下涂刷,以免加剧疼痛和导 致脱皮; ②暴露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一般每日2 -3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烫伤, 一般每日2次。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

幼儿卫生学——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学教材的第六章“常用护理技术和急救术”。
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护理技巧(如测量体温、止血包扎等),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如烧伤、骨折、窒息等),以及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护理技巧和急救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学会测量体温、止血包扎等基本护理技巧,能够正确处理常见意外伤害。
3.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以及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护理技巧的掌握,急救术的正确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体温计、血压计、止血带、三角巾、模拟人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护理包(含体温计、止血带、三角巾等),每组一个模拟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幼儿意外伤害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急救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a. 基本护理技巧:讲解测量体温、止血包扎等方法。
b. 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以烧伤、骨折、窒息为例,讲解急救处理方法。
c. 心肺复苏: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基本护理技巧的练习。
b. 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模拟操作。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给出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基本护理技巧:a. 测量体温b. 止血包扎2. 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a. 烧伤b. 骨折c. 窒息3. 心肺复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个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脚本。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基本护理技巧和急救术,但在心肺复苏操作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建议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
第5节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二、颈外静脉穿刺法
注意事项
1.做好患儿及家长的解释工作,缓解 其紧张情绪;操作前做到核对无误。
2 .有严重心肺疾病和新生儿、一般情 况不佳、病情危重者以及有出血倾向 的患儿禁用。
3.固定体位后应立即操作,以防患儿 头部下垂时间长影响头部血液回流。
排尿时污染穿刺点。 3.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多次穿刺,
以免形成血肿,保护穿刺针孔勿被 尿液污染。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三、股静脉穿刺法 注意事项
4.若回血呈鲜红色,表明误入股动脉, 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紧压 5‾10分钟,直到无出血为止。
5.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此法,以免引起出血不止。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四、头皮静脉输液法
注意事项
1.输液前争取患儿合作,不合作的给 予适当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原则,合理分配加入的药物并注意配 伍禁忌。
3.注意鉴别头皮静脉与动脉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四、头皮静脉输液法
注意事项
4.穿刺前应仔细检查并排尽输液管内空 气;穿刺中注意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的 面色和一般情况。
5.需24小时输液者,应更换输液装置, 若超过48小时应更换注射部位及输液管。 需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 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四、头皮静脉输液法
注意事项
6.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 节输液速度,加强输液巡视,观察 有无输液反应、输液速度是否合适, 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 出,各连接处有无漏液,瓶内溶液 是否滴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测呼吸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测试时可将手放在 儿童胸腹部,或直接观察呼吸时胸腹起伏的次 数,一呼一吸计算为一次呼吸。若由于种种原 因,呼吸微弱,可用棉线放在儿童鼻孔处观察 吹动的次数来计算呼吸次数。正常儿童每分钟 呼吸次数为:新生儿45次左右,1~5岁儿童2 5~30次,6~9岁儿童20~25次。测呼吸时也 需要在儿童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哭闹、运动均 会加快呼吸频率且难以测量。
滴鼻药水时,让儿童取仰卧位并用枕头 垫于肩下,或取坐位背靠椅背,使头后仰, 鼻孔向上,避免药水通过鼻咽部流入口腔或 仅滴到鼻孔外面。右手持药瓶,在距鼻孔 2~3厘米处将药水滴入鼻孔,每侧2~3滴, 轻轻按压鼻翼,使药水均匀接触鼻腔黏膜。 滴药后童常用护理技术
七、喂药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给儿童喂药,可将药片研成细小粉末,溶在甜水 中喂服。可以放在奶瓶里像喂奶那样喂进去,也可以 用勺子或滴管喂服。使用勺子时,固定儿童头部,使 头歪向一侧,左手捏住儿童的下巴,右手使勺子尖紧 贴儿童的嘴角进入口腔,用勺底压住舌面,待其咽下 再撤出勺子,放下左手。千万不可捏住鼻子灌药。使 用滴管时,把儿童抱在肘窝中,固定头部,并使其头 部微抬高一些。把需要喂的药吸入滴管中,然后把滴 管插入婴儿口中,轻轻挤压橡皮囊。切勿让儿童平躺, 那样吞咽较困难。若是2~3岁以上的儿童,要鼓励其 自己吃药,而不要再使用灌药的方法。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十一、 简易通便法
1. 肥皂条通便法
2. 开塞露通便法
3. 手抠干大便法
谢谢观看!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八、 滴眼药水(药膏)
用药之前要仔细认清药品的名称和用药方法,以免造成 不良后果。操作者必须洗净双手,当儿童眼中有分泌物时, 要用干净毛巾擦净;然后使其头部稍向后仰,并偏向患侧, 叮嘱儿童眼睛向上看;用左手食指、拇指轻轻分开其上下眼 睑,右手拿滴药瓶,将药液滴在下眼皮内,而不是角膜上, 每次1~2滴,滴后让儿童闭上眼睛,用拇指和食指轻提上眼 皮,叮嘱儿童转动眼球,使药液均匀布满眼内。
学前儿童常 用护理技术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量体温
1. 腋下 测温法
2. 口腔 测温法
3. 直肠 测温法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二、测脉搏
脉搏是左心室收缩、血液流经动脉时所产生的波动,估 计脉搏数即代表心率。数脉搏常选用较表浅的动脉,手腕 部靠拇指的桡动脉是最常用的部位。
因脉搏易受体力活动及情绪变化的影响,如儿童睡醒后 脉搏会比熟睡时每分钟快10~40次之多。所以,要检查或 比较脉搏的强弱、快慢,最好在儿童熟睡时进行测量。测 试时,可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轻轻按于桡动脉或颞浅动脉、 股动脉处,注意频率、规律及强弱。连测3个10秒的脉搏数, 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一次脉跳时,可认为 儿童处于安静状态;之后,看好秒表,测1分钟脉搏数并记 录。正常儿童每分钟脉搏数为:新生儿120~140次,1~5 岁儿童90~120次,6~9岁儿童80~100次。
眼药膏宜在睡前涂用。装在软管内的药膏,可在分开儿童 上下眼睑后直接挤在下眼睑内,但注意软管管口切勿接触眼 部;装在盒子里的药膏,要用干净的圆头玻璃棒(必须无任 何破损)挑取适量软膏放入下眼睑内,叮嘱儿童闭上眼睛, 将棒平行由外眼角抽出,轻轻按摩眼球,使软膏分布均匀。
九、 滴鼻药水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四、物理降温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1. 头部冷敷
2. 温水擦浴
4. 酒精擦浴
3. 低温室法
五、热敷法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六、尿布更换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尿布应该选择柔软、透气性较好、颜色 较浅的纯棉布类。尿布更换的时间和次数因 人而异。每次喂奶后因为进食引起的胃肠反 射容易引起粪便排泄。更换尿布时,用干净 的尿布边缘擦净会阴部及臀部,特别是女婴 要从前往后擦。如有大便,要先用温水洗净 并擦干,然后再换上干净的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