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介绍(下)

合集下载

清东陵简介概况

清东陵简介概况

清东陵简介概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清东陵占地80平方公里,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完工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历时247年,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

在这片广袤的区域内,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和同治帝的惠陵),皇后陵四座,妃园寝五座,公主园寝一座,共计15座陵寝。

这些陵寝埋葬了清朝的5位皇帝(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的诸陵寝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在昌瑞山南麓呈扇形东西排列。

辈份低的陵寝距孝陵较远,同一朝代的皇后陵和妃园寝均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

这样的布局既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居中而尊的理念,又体现了尊祖归宗、一脉相承的兆葬之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清东陵的设计者运用中国独创的风水理论,“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使山川形胜的自然之美与陵寝建筑的人文美巧妙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如今清东陵已开放了10座陵寝,其中包括朝山、案山、靠山三山一线的雄奇之景;清代最长的神道——长达6km的孝陵神道;清代规模最大的石像生——数量达18对的孝陵石像生等独特景观。

清东陵的详细介绍

清东陵的详细介绍

清东陵的详细介绍清东陵,这地方,哎,简直就是历史跟自然的完美融合,让人一去就忘不了。

它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边儿,离北京城也不远,大概一百来公里吧。

这地界儿,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特别是那风水,据说是皇帝老儿亲自挑的,讲究得很。

一走进清东陵,嘿,那气势,杠杠的!一眼望去,连绵不绝的山丘,一座座陵墓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就像是历史老人静静地躺在那里,讲述着几百年前的故事。

这地儿,规模可大了,占地八十平方公里,你说大不大?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首先说说那孝陵,这可是清东陵的头把交椅,顺治皇帝的安息之地。

孝陵的建筑,那叫一个讲究,从南到北,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神道石像生,再到隆恩殿、方城明楼、宝城,一步一景,看得人眼花缭乱。

特别是那神道石像生,石马、石狮、石象,一排排,一列列,跟真的一样,威严得很。

据说啊,这些石像生都是按照八旗子弟的形象雕刻的,个个精神抖擞,仿佛在守护着这座皇陵。

再来说说景陵,康熙皇帝的陵墓,那也是相当的气派。

景陵的建筑布局,那叫一个严谨,跟紫禁城似的,中轴线明确,左右对称,层次分明。

走在神道上,两旁的松柏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进了隆恩殿,更是金碧辉煌,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当然啦,清东陵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那就是裕陵。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墓,也是清东陵中最宏伟壮观的陵寝之一。

裕陵的地宫,那叫一个神秘莫测,里面布满了佛教题材的石雕图案,美轮美奂,让人叹为观止。

据说啊,裕陵还曾经被盗过,不过盗墓贼也没捞到啥好处,因为地宫里的宝贝早就被乾隆皇帝安排得明明白白,防盗措施做得那叫一个到位。

除了这些皇帝陵墓外,清东陵里还有好多皇后的陵墓和妃嫔的园寝呢。

这些陵墓和园寝虽然规模没有皇帝陵墓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

特别是那些皇后的陵墓,装饰得更加精致华丽,显示出了女性皇族的独特地位和风采。

在清东陵里走一走,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唐山遵化清东陵简介

唐山遵化清东陵简介

唐山遵化清东陵简介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境内,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
皇帝——雍正的陵墓。

清东陵距北京290公里,西距承德120公里,是一处气势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的大型皇家陵园。


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耗时近五十年才完工。

陵寝共占地一百二十多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八十三万平方米,共有大小坟包二百八十多座。

如今的清东陵
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东陵始建于雍正十
二年(1734年),是雍正皇帝为他的父亲孝恭仁皇后所建。

孝恭
仁皇后,就是赫赫有名的孝圣宪皇后。

她于雍正二年(1724年)农历二月二十六日去世,年仅三十四岁。

当时她只有二十四岁,
被封为淑嘉皇贵妃。

孝贤纯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她死
后康熙皇帝非常悲痛。

于是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在东陵
为她建造了陵寝。

东陵陵墓群坐北向南,包括:裕陵、景陵、泰陵、昌陵和康熙帝的裕陵地宫,以及其配陵、妃园寝和公主府等。

—— 1 —1 —。

中国古代建筑:清东陵

中国古代建筑:清东陵

定东陵
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 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 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
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 此外,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 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其统绪嗣承关系 十分明显,表达了瓜瓞绵绵、生生息息、江山万代的愿望。
孝陵神路
陵寝建筑
(二)裕陵地宫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其地宫由九券四门 构成,进深54米。从第一道石门开始,所有的 平水墙、月光墙、券顶和门楼上都布满了佛教题 材的雕刻,如四大天王、八大菩萨、五方佛、二 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及三万多字 的藏文、梵文经咒。刀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 腻,造像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被誉为“石 雕艺术宝库”和“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是研 究佛学和雕刻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在中国已发 掘开放的陵寝中像这样的地宫,只此一例。
陵寝格局
清东陵布局图
陵寝建筑
(一)孝陵神路 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 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室顶,沿朝山、 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 十座形制各异、多彩多姿的建筑相贯 串,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序列层次丰 富、极为壮观的陵区建筑中轴线。孝 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最 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
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 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 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 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清东陵简介
清东陵

清东陵 十三陵

清东陵 十三陵

清东陵十三陵清东陵清东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境内,是清朝第二位皇帝康熙和第四位皇帝雍正的合葬陵墓,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寝之一。

下面将分别从历史背景、建筑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清东陵始建于1730年,历时18年才完工。

康熙皇帝于1722年逝世后,由其四子雍正继位,为了纪念父亲和母亲孝庄太后,在北京西北部选址修建了这座陵墓。

清东陵是清朝十三陵中最晚修建的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由两位皇帝合葬的陵墓。

建筑结构整个清东陵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前殿、中殿、后殿和宫城、神道组成。

神道长约7公里,两旁种植着松柏树,石狮子、石马和铜鹤等各种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进入宫城后可以看到配殿、神厨、御花园等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后殿,也称“大宝殿”,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

大宝殿高达33.5米,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质建筑之一。

其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各种图案和雕刻精美绝伦。

文化内涵清东陵不仅是一座皇家陵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东陵中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如石狮子、石马、铜鹤等动物形象,以及对天文、地理知识的运用等。

此外,在清东陵中还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孝道和忠诚的故事和传说,如孝庄太后为了纪念已故丈夫而亲自监修陵墓等。

十三陵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是明朝和清朝皇帝及其配偶和嫔妃们的合葬陵墓群。

下面将分别从历史背景、建筑结构、旅游景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十三陵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清朝嘉庆年间完成。

共有13座陵墓,其中明朝建造了3座,清朝建造了10座。

这些陵墓分别为:昭陵、定陵、思陵、景陵、神路、东陵、慈禧太后之墓、西泰山皇家园林、新建的光绪皇帝和隆裕太后之墓等。

建筑结构十三陵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80平方公里。

每个皇帝的合葬陵墓都由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前殿是供奉牌位和祭品的地方,中殿是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后殿则是供奉皇帝灵柩的地方。

唐山清东陵简介

唐山清东陵简介

唐山清东陵简介唐山清东陵,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是清朝帝王及其妃嫔们的陵墓群。

作为中国古代皇家陵园的典范之一,唐山清东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旅游景区之一。

下面是关于唐山清东陵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唐山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境内,距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海关仅30公里。

清东陵始建于公元1661年,随后历经多次扩建和修复,共有清朝皇帝、皇后和妃嫔14人被葬于此。

清东陵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皇家陵园的瑰宝。

二、建筑布局和特点清东陵占地面积约86.9平方公里,由神道、大成门、穿堂、宝城、大宁殿、宝应门、永陵、慈禧陵等主要建筑组成。

其中,神道是陵园的主轴线,两旁种植着参天古松和挂满红灯笼的红杉。

大成门是陵园的正门,双柱三坊式建筑,极具气势。

穿堂是连接大成门与宝城的重要通道,其墙壁上绘有壁画,展现了清代皇族的生活场景。

宝城是陵园的核心区域,类似于皇宫,主要有大宁殿、宝应门和永陵等建筑。

大宁殿是皇帝延陵祭祀的场所,宝应门是大宁殿的门楼,永陵则是皇帝和皇后的合葬之处。

慈禧陵则是慈禧太后和西太后的合葬陵墓,与永陵相距不远。

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唐山清东陵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细腻的雕刻艺术而闻名。

陵园内的石刻、壁画、神道松、斋堂、院门等处处彰显了清代皇家建筑的气派和精湛的艺术水平。

清东陵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沿袭了明代宫廷建筑的传统,同时吸收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风格。

陵园内的壁画绘制精美,内容丰富,是研究清代宫廷生活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此外,唐山清东陵还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石刻,其中包括门楼碑刻、墙壁刻花、石狮子等,为研究中国石刻艺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旅游价值和保护现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清东陵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

陵园内的建筑、壁画和石刻等文化遗产,展现了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唐山清东陵简介

唐山清东陵简介
唐山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是清朝康熙皇帝的陵墓之一。

康熙皇帝
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期间实行多种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东陵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之一,占地面积宽阔,规划布局严谨,建
筑风格独特。

陵墓主要包括神道、宫殿、祭坛、墓道、墓室等建筑,整体设计精美,体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和宏伟气势。

清东陵的建造历时多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体现了清朝皇帝的地位和威严。

陵墓内的墓室保存了康熙皇帝及其皇后的灵柩,以及许多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清代皇家的生活和文化。

清东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陵墓
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同时,清东陵也是中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总的来说,唐山清东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清朝皇帝康熙的陵墓,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古代皇家生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往清东陵参观,不仅可以感受古代皇家的气派和庄严,也能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文化之旅。

清东陵定陵简介

清东陵定陵简介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是一座巨大的历史文化宝库,也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北距北京230公里,南距河北遵化8公里。

始建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到清
康熙帝的玄烨时达到鼎盛,前后历时七十余年。

清东陵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东陵由皇帝陵、皇后陵、妃园寝、皇子公主陵墓等组成,占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清东陵依山而建,共分五个区:陵区、祖坟区、宫殿区和祭坛。

清东陵的建筑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神道区、陵寝建筑区、陵寝门景区和陵园生活区。

清东陵的神道由石牌坊、石望柱、石华表和石象生等组成。

神道的建筑有:“御路”和“二门”两部分。

“御路”是指神道两旁的石牌坊,是皇帝祭天或祭地时所用的石碑,一般在陵前东西两侧分列。

—— 1 —1 —。

清东陵简介

清东陵简介清东陵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境内的一座皇家陵园,是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及其妃嫔的安葬之地。

自1994年起,清东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 建筑概述清东陵的建筑群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前山、中山和后山。

整个陵园占地面积约8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陵园之一。

1.1 前山前山位于整个陵园的最南端,是进入陵园的主要入口。

其中最显眼的建筑是丰碑亭,这座巍峨的石亭镶嵌着清朝历代皇帝的题词,展示了清朝帝王的威严与庄重。

此外,还有一座大型的神道石桥——景山桥,横跨在以碧霞、秋水两座山峰之间,是通往中山的主要通道。

1.2 中山中山是清东陵建筑群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拜殿、宫殿和墓地。

拜殿是供奉顺治帝和妃嫔牌位的地方,气势庄严,是古代文化艺术的杰作之一。

宫殿则是用于举行仪式和接待宾客的场所,建筑风格优美典雅。

墓地是顺治帝及其妃嫔的安葬之地,其中顺治帝陵墓最为庄重,墓前还有明、清两代天下第一石——男善石和女善石。

1.3 后山后山是清东陵陵园的背部,是一片优美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山水相依,景色宜人,是休闲散步和观赏自然风光的绝佳场所。

后山还有一座独特的建筑——环球山庄,是清朝皇帝游玩娱乐的地方,建筑风格深受西方影响,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

2. 历史意义清东陵作为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是清朝皇家陵墓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的典范。

在清东陵的建设过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满族特色,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于传统礼制的重视。

这些建筑和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重要文物。

此外,清东陵还是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陵墓内的牌位、墓志铭以及附属建筑的研究,可以了解清朝的宫廷制度、皇帝的生平事迹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

3. 旅游景点清东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清东陵景陵简介

清东陵景陵简介清东陵位于中国河北省昌黎县境内,是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和其皇后孝庄文皇后的陵墓,也是清朝最大的陵墓之一。

清东陵包括景陵和福陵两个陵墓,陵墓内建筑华丽,布局严谨,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典范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陵是清东陵的主陵,占地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陵墓内建有皇帝、皇后、贵妃、嫔妃、太监等人物的陵墓和祭祀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顺治帝和孝庄文皇后的陵墓。

景陵的建筑布局严谨,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为石牌坊、石阶、大门、三座牌坊和神道,中部为大殿、祭坛和神道,后部为陵墓。

景陵的建筑风格采用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的元素,建筑雕刻精美,色彩斑斓,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福陵是清东陵的附陵,占地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陵墓内建有皇帝、皇后、贵妃、嫔妃等人物的陵墓和祭祀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康熙帝和其皇后德妃的陵墓。

福陵的建筑布局和景陵类似,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为石牌坊、石阶、大门、三座牌坊和神道,中部为大殿、祭坛和神道,后部为陵墓。

福陵的建筑风格也采用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的元素,建筑雕刻精美,色彩斑斓,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清东陵的建造始于顺治帝在位期间,历经三代皇帝的努力,直到雍正帝在位期间才正式完成。

清东陵的建造历时60余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典范之一。

清东陵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清朝皇家墓葬的规模和豪华。

清东陵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一。

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感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皇家陵墓的气息。

同时,清东陵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皇家制度、宗法制度、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之,清东陵景陵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典范之一,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本集内容:
8、孝东陵(孝惠章后)
9、裕陵妃园寝
10、定东陵(慈安、慈禧)(手动翻页)
E-mail 文化传播网
8、孝东陵(孝惠章后)
2./42
孝东陵在孝陵东侧1.5公里处。

主葬是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
3./42
4./42墓主人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

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入宫,册为妃,六月立为为皇后,顺治帝死时,她年仅21岁。

孝惠章皇后在康熙一朝备受尊崇。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卒,终年77岁,五十七年(1718)入葬。

5./42
附葬之人有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悼妃博尔济吉特氏、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之妹)、贞妃董鄂氏、端顺妃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宁悫妃董鄂氏(皇二子福全之母)、恪妃石氏等7位妃子;还有4位福晋和17位格格。

明楼和宝顶
6./42
它的神道在五孔桥北与孝陵主神道相接,没有下马碑和神道碑亭,神道由西向东,最前端的建筑是三孔石桥;桥东北为神厨库和井亭,桥北即东西朝房各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出廊。

东西班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皆与孝陵相同。

殿后三座琉璃门,月台上建有方城、明楼,后为圆形宝顶;方城前东西两侧有14个众妃宝顶。

7./42
8./42
由于清初帝后陵寝制度不完善,因此后来顺治帝的28位嫔妃-----7位妃子、4位福晋和17位格格也都祔葬在这座皇后陵了,孝惠后是这座陵寝的第一位主人,为主葬之人。

9./42
在以后各个朝代皇后陵寝的命名以及布局也基本以孝东陵作为一个参照,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

孝东陵遗迹
皇后陵一般就是建在帝陵的旁边,叫做“某东陵”或者“某西陵”。

顺治帝的陵寝叫做孝陵,孝惠皇后的陵寝在其东边,故叫做孝东陵)。

10./42
孝东陵明楼
孝东陵明楼
裕陵妃园裕陵妃园寝初称妃衙门,建有一孔拱桥及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
裕陵妃园寝享殿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的妃子纯惠贵妃薨,乾隆帝下令改建妃园寝,
裕陵妃园寝明楼
把三座园寝门及两过的面阔墙拆除,改建到享殿两旁。

改建工程于乾隆二
裕陵妃园寝明楼裕妃园寝内葬清高宗乾隆帝:皇后一位,皇贵妃二位,贵妃五位,
裕陵妃园寝宝顶
裕陵妃园寝宝顶
裕陵妃园寝地宫
定东陵鸟瞰图
慈禧陵
定东陵是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陵寝,分别在昌瑞山南麓的普祥峪和菩陀
慈禧陵大门
同治五年(1866年),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派出大学士周祖培等来东陵为其选择万年吉地。

因为定陵西侧界临西大河,无地可选,便在定陵东侧选中了平顶
慈禧陵琉璃花门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九日,慈安、慈禧借到东陵谒陵之机,亲自阅视
了平顶山和菩陀山,见那里"地势雄秀,山川环抱"遂定为万年吉地,并将平顶
慈禧陵
两陵同时兴工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二十日,历经6个寒暑,于光绪五年(1879年)六月二十日同时竣工,慈安陵耗银2665743.823两,慈禧陵耗银
慈禧陵碑亭定东陵综合了清代帝后陵寝的诸多特点,成为最为完备的后陵。

规制齐全,定东陵之华丽精美冠于东陵。

慈禧陵隆恩殿
双陵的建制本来一样,但慈禧一定要压倒慈安,慈安死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陵又重修一次,工程历时十三年于一九零八年十月十八日完工。

此次大
慈禧陵隆恩殿侧
慈禧陵仅三殿所用的叶子金达4592两!陵内的丹陛石,为高浮雕加透技法雕成,
隆恩殿龙凤陛石,其构图为“凤上、龙下”
“凤上、龙下”的石雕
龙凤图案的石雕
慈禧陵明楼
慈禧陵明楼
慈禧陵地宫
慈禧陵地宫棺椁
慈安陵大门
慈安陵隆恩殿
慈安陵碑亭
慈安陵琉璃门
慈安陵明楼
慈安陵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HR 2013.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