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种公鸡的体重控制与限饲
肉用种公鸡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

选 择 的 标 准 与 第 一 次 选 择 基 本 相
同 . 但 应 注 意 选 } 性 别 鉴 别 错 误 的鸡 } J
只 。 育 成 期 应 进 行 4次 选 种 ,第 一 次 1 0周 龄 ,选 留 比例 为 l ~ 35 ;第 二 3 1 .%
周 龄 时 可 按 比例 』l 年 轻 的 公 鸡 , 以 J入 『 不 同批 次 的公 鸡 实行 替 换 。也 可 在 3 ~ 5 4 0周 进 行 公 鸡 调 换 . 具 体 方 法 是 : {
半 公 鸡 进 行 称 重 , 以 便 更 好 的 了 解 体 重 的 生 长 发 育 趋 势 .及 时 调 整 料 量 ,
确 保 得 到科 学 合 理 的周 增 重 。
35 防 治 脚 趾 损 伤 .
高 种 蛋 的 受 精 率 ,从 而 提 高 整 个 鸡 场
的 养鸡 生产 效 益 。
15 提 旱 限 饲 .
雏 鸡 运 达 育 锥 舍 后 .应 尽 早 给 予
饲 料 和 饮 水 ,这 样 消 化 系 统 、免 疫 系
肉 用 种 公 鸡 配 种 能 力 的 饲 养 管 理 技 术
要 点
统 等 都 会 较 早 得 到 更 好 的 发 育 ,且 体
重 均 匀 度 也 较好 。 13 采 用 正 确 的饲 料 喂 养 方 法 .
32 科 学 配 制 日 粮 .
要 随 时 观 察 公 鸡 腿 脚 、胸 部 肌 肉 、 鸡 冠和 肛 门颜 色 情 况 ,综 合 评定 ,
淘 汰 跛 足 、存 生 婵 缺 陷 等 不 合 格 的 公
鸡 ,并 减 去其 采 食 位 置 和料 量 。
37 制定 公 鸡 替 换 方 案 . 由 于 公 鸡 往 3 ~ 0周 后 交 配 欲 望 54
肉用种鸡限制饲喂技术

6 91. 3
13 75. 9
69
/
54
/
株数 防效 %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18 /
0
/
株数 防效 %
0 100
39 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15 /
0
/
株数 防效 % 株数 防效 % 株数 防效 %
0 100
0 100
3 99. 2
24 88. 9 0 100 84 28. 2
使之适时开产的目的 。肉用种鸡限饲可以促进种鸡 运动 ,增强骨骼 、脏器发育 ,减少饲料浪费 ,降低饲养 成本 ,使种鸡在适当时期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 ,减少 腹脂沉积 ,降低产蛋期死亡率 。 2. 1 限时法
此法主要是通过控制鸡的采食时间来控制采食 量 ,以达到控制体重和性成熟的目的 。主要方法 : ① 每日喂给一定量的饲料 ,或规定饲喂次数和每次采 食的时间 。这种方法对鸡的应激较小 ; ②隔日限喂 , 即喂 1 d ,停 1 d 。把 2 d 限喂的饲料量在 1 d 中喂给 。 此法是较好的限喂方法 ,它可以降低竞争料槽的影 响 ,从而得到符合目标体重且一致性较高的群体 。1 次喂给 2 d 的限喂量 ,无论是霸道鸡还是胆小的鸡 都有机会吃到饲料 。例如 ,每天每只鸡限喂量是 50 d ,2 d 的喂料量为 100 g ,将此 100 g 饲料在喂料日 1 次性投给 ,其余时间断料 ; ③“5 - 2”限饲法 ,即每星 期喂 5 d ,停 2 d ,一般是星期日 、星期三停喂 。喂料 日的喂料量是将 1 星期中限喂的饲料量均衡地分作 5 d 喂给 (即将 1 d 的限喂量乘 7 除以 5 即得) ; ④“4 - 3”限饲法和“6 - 1”限饲法 。“4 - 3”限饲法是每星 期喂 4 d ,停 3 d ,不能连续停喂 2 d 及以上 ,也就是说 1 星期的安排应该是 1 d 喂料与 1 d 停料间隔进行 , 其喂料日的喂料是将 1 星期中限喂的饲料量均衡地 分作 4 d 喂给 (即将 1 d 的喂料量乘以 7 除以 4 即得) “6 - 1”限饲法是每星期喂 6 d ,停 1 d 。
浅析肉种鸡群体重与均匀度的管理

浅析肉种鸡群体重与均匀度的管理作者:郝春光柴金明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10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应在育雏和育成这两个关键时期管理好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
控制好体重的前提是掌握好料量、定期称重、及时纠正体重偏差、保证生长曲线平滑等;控制好均匀度应从日常工作抓起,供给营养全价饲料、提供合理的料位和水位、及时扩栏分群等。
一、体重的控制1. 认真记录采食量4周龄前记录鸡群每天的采食量,从而确定自由采食到限饲的平稳过渡料量。
一般情况下,母鸡第一天给料14克,以后每天加料3克,到第一周末料量达到32克,第二周开始限饲,料量控制在29~30克之间,第三周料量为32~33克,第四周料量为35~36克。
公鸡第一周每天料量比母鸡高1克,第二周还应自由采食,料量从36克逐渐增加到52克,第三周料量为53~55克,第四周料量为55~58克。
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公鸡实际体重应比标准体重超40~60克,这样便于第五周限饲时体重的平稳过渡。
2. 定期称重为了掌握鸡群体重情况,必须坚持每周称重,从而计算出全群的平均体重。
称重鸡只要达到足够的数量,最好占全群的10%。
一般在鸡舍内2~3个位置用围栏圈住部分鸡只,然后对所有围住的鸡进行逐只称重,计算出全部鸡只的体重。
在每日限饲的情况下于喂料前称重,当采用其他限饲方式时可在无饲日称重。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鸡群的平均体重非常重要,而且体重的分布也同样重要。
3. 及时纠正体重偏差对连续3~5周的体重资料应进行1次统计分析,在出现偏差时应复称,杜绝“之”字形曲线发生。
如果前期体重出现偏差,在12周应回归到标准体重曲线上来,以后按标准曲线平滑增长。
体重出现偏差时的纠正措施要及时、平稳:每偏差40克体重,用1克饲料来调整。
若5~14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或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少或多20克,在10~20周达到标准体重。
若15~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100克,应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超100克。
肉用种鸡应该怎么限饲

肉用种鸡限饲的注意要点
1、肉用种鸡应从4周龄开始限饲。
2、限饲的基本依据是体重。
对于父母代的肉用种鸡,从4周龄开始,每周要进行随机抽测体重,每次抽测群体的5%或不少于25只。
每日限料时在下午称重,隔日限料时在停料日称重。
3、限制饲养时需注意鸡群的健康状况。
当鸡群患病或接种疫苗时,应临时恢复自由采食。
4、限饲前应将体重过轻或体质较弱的鸡挑出或淘汰。
5、喂料量的多少要看鸡群体重和标准体重的对比情况。
当鸡群体重低于标准体重时,可适当加大喂量;当鸡群体重超出标准体重时,可暂停增加料量,直到和标准体重一致。
另外,限饲时还要考虑季节和饲料营养水平之间的差异。
冬季舍温低时多喂些,夏季舍温高时少喂些,饲料的营养水平低时也应多喂些。
6、为避免限饲时发生啄癖现象,在鸡7-10日龄或6周龄时进行断喙。
7、保证每只鸡都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
食槽、水槽数量要足,摆放要均匀。
8、饲养密度要适宜。
育成结束时要求每平方米6只鸡,每群体不少于500只。
种公鸡的体重控制与限饲

种 公 鸡 的 体 重 控 制 与 限 饲
宫英 辉 ( 黑龙江省萝北县云 山镇畜牧兽 医站 1 5 4 2 0 0 )
过肥 、 过 大 的公 鸡 会 导致 动 作 迟 钝 , 不愿运动 , 追逐 能 力差 , 影 响精 子 的生 成和受 精 。由于腿脚 部 负 担加重 , 容 易 发 生 腿 脚 部 的疾 患 , 尤其 到 4 0周 龄 后 更趋 严 重 。所 以 , 种公 鸡 至少从 6 周 龄开 始直 至淘 汰 都必 须 进行 严格 的限制 饲养 , 控制 其生 长发 育 。 调 整到 8 0 %以上 。此期 间可 使 用公鸡 料桶 吊高 喂 料 , 有 利 于公鸡 在 采食 时对 腿 部 的锻 炼 ,又有 利 于在 2 1 周 龄混 群后 习惯 于用料桶 采食 。自 1 8周龄开 始 , 可 由 育 成料改 为 预产料 ,一般 每 星期 增重 在 1 5 0 ~ 1 6 0克 。
体重将逐渐 回归到标准范围 , 每星应仔细称重 , 如均 匀度在 8 0 %以下 , 应采用大 、 中、 小分群饲养的办法进 行调整。育成阶段 的饲养密度以 4只 / 平方米为宜 。
种公鸡在 2 4周 龄 以后 , 应 饲 喂单 独 配 制 的公 鸡
饲 料 。低 蛋 白质水 平 的饲料 , 对 种公 鸡 的性 成熟 期及 睾丸重 、 精 液量 、 精子浓度 、 精 子数 等 , 均 没有 明显 的 不 良影 响 。公鸡 的营 养需 求 除 了 蛋 白质 水平 可 以降
末 可进行 第一次选 种 , 选 择符合 品种特征 、 体重大 、 腿脚 强 健 、 脚趾正常、 结 构匀 称 、 关 节 正常 、 雄 性 特 征
于公鸡 体 内 的代 谢过 程及 精 子发 育 。 公 鸡 对 维生 素 特 别 是对 脂 溶 性 维生 素 的需 求 量
肉用种鸡在饲养中限饲方式

肉用种鸡在饲养中限饲方式一限制饲喂的目的1 控制生长速度,体重符合标准要求肉种鸡最大的特点是采食量多,生长速度快,沉积脂肪能力强。
但作为肉种鸡,要求其20周龄达到理想体重,要求每种限饲方式,饲喂日料量一定要喂到极限(即喂日料量尽可能接近高峰料。
如不能成功限饲,则容易使体重超标,产蛋量减少,种蛋合格率下降;公鸡体重过大,腿病增加,受精困难,受精率低下,进一步影响孵化率、出雏成活率。
2 防止性成熟过早,提高种用价值肉种鸡的限饲不仅能有效控制体重,而且能控制性成熟。
肉种鸡最理想的成熟期为24周龄,25~26周产蛋率达5%,30周龄进入产蛋高峰。
限饲不当,会出现过早(20~22周)或过晚(29周后)开产。
过早开产蛋重小,产蛋数少;过晚开产,蛋重大,但产蛋数少。
正确限饲,可使青年母鸡适时开产,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全程产蛋量高,种蛋合格率好。
3 减少脂肪沉积,降低产蛋期死亡率腹腔脂肪适中的母鸡,不仅产蛋率高,而且开产后很少发生难产、脱肛、死亡等现象,大大降低死淘率。
实施限制饲喂技术,可有效降低产蛋肉种鸡体内20%~30%过量脂肪的沉积。
4 节约饲料,降低育雏成本限饲鸡群比自由采食群可节约饲料浪费。
二限制饲喂的方法1 自由采食即给鸡只充足的料量,不限制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
一般母鸡第1周,公鸡6周前采用。
2 每日限饲每日喂给定量的饲料或规定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该方法优点是对鸡应激较少,适于雏鸡或育成前期(2~4周)或产蛋前(22周以后)。
3 隔日限饲即1d喂料1d停料。
具体方法是把2d的料量合在一起,在“喂料日”一次性投喂。
该法限饲时应激较大,适于生长速嚏较快、难于控制的阶段(7~11周龄);另外,体重超标的鸡群和阶段也可采用,但注意2d的料量总和不能超过产蛋高峰用料量,应激较大时要改变方式。
目前实际中不建议采用。
4四、三限饲即1周限饲4d,停饲3d。
此法限饲强度稍大些,其应激程度介于隔日限饲和五、二隔日限饲之间,一般用于5~15周龄的肉种鸡。
肉种鸡全程体重控制的要点

饲料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湿 度、时间等因素,避免对饲料品质造成影响 ,进而影响鸡的体重控制。
04
肉种鸡饲养管理与体重控 制
饲养密度与体重控制
饲养密度对体重控制的重要性
高饲养密度会导致鸡群拥挤,影响鸡只活动和采食,进而影 响体重控制。
合理规划饲养密度
应根据鸡舍大小、设备配置和饲养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划饲 养密度,确保鸡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采食面积。
体重与饲料转化率的关系
体重与饲料转化率
适当的体重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减少浪费。
体重与生长速度
体重过轻的鸡种,生长速度会较慢,而体重过重的鸡种,生长速度会较快。
02
肉种鸡生长曲线与体重控 制
生长曲线的特点
早期生长速度快
肉种鸡在早期生长速度较快,尤其是从出雏到体重达到200克 的阶段。
体重增长趋势明显
疾病防治
加强疾病防治,及时发现并处 理疾病,减少疾病对体重的影 响。
03
肉种鸡饲料配方与体重控 制
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
营养均衡
根据肉种鸡的生长发育需求,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 适当,满足鸡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需求。
适当添加添加剂
根据需要,适当添加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抗生素、抗氧化剂、 微量元素等,以增强鸡的抗病能力和生长发育。
蛋量和蛋的质量。
体重与种蛋受精率
02
体重过轻的鸡种,种蛋受精率会下降,而体重过重的鸡种,种
蛋受精率会提高。
体重与孵化率
03
体重过轻或过重的鸡种,孵化率都会降低。
体重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体重与疾病抵抗力
适当的体重可以提高鸡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肉用种鸡种公鸡的管理

肉用种鸡种公鸡的管理
生长期公鸡有两种饲养方式,一种是公母混养。
这种方式,鸡群的社会秩序容易形成,啄斗现象较少。
但不利于控制体重和腿病的发生。
公母混养是从7~9日龄公雏断喙后,将公母混群,公鸡料槽位置15cm,饮水位置5cm。
限饲方案、光照程序等同母鸡一样。
但为了减少公鸡在停料日的应激和啄斗现象,可以在停料日,将小麦或其他谷粒放在较高的料盘里,让公鸡跳起啄食。
饲料喂料按公母总数计算,公鸡的称重时间和方法与母鸡相同,但要分别记录。
24周龄时,公鸡体重要求大于母鸡约30%。
另一种是生长期公母分养:这种方法是从1日龄开始直到20周龄,把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
其优点是可根据公母鸡的不同生理特征给予不同的管理,可以做到有效地控制公母鸡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
缺点是,所占用的人力物力要多,相对成本增加。
公鸡所占饲养面积和饲喂设备一般比母鸡多20%。
公鸡在生长期也需要限制饲喂,在限饲期间,应在无料日给公鸡小麦或玉米粒啄食,每只每日5g,以免公鸡啄羽和打斗,并随时淘汰有生理缺陷的公鸡和雌雄鉴别错误而混入的母鸡。
生长期公鸡的光照可比母鸡多2h,以促进性发育稍早于母鸡,20周龄时将发育正常的公鸡,按母鸡数11%的比例均匀放入母鸡群。
为了避免啄斗并减少应激反应,要在晚上或鸡舍黑暗时进行。
如果采用生长和产蛋两段饲养,即公母鸡都需要转舍,则应提前5~7天先将公鸡转到产蛋舍,使其熟悉环境,获
得环境优势,不致被母鸡所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用种公鸡的体重控制与限饲
发布时间:2009-1-18 22:54:45 来源:天惠农
过肥过大的公鸡会导致动作迟钝,不愿运动,追逐能力差;过肥的公鸡往往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授精能力;而且由于腿脚部负担加重,容易发生腿脚部的疾患,尤其到40周龄后更趋严重,以至缩短了种用时间。
所以普遍认为,种公鸡至少从7周龄左右开始直至淘汰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饲养,应按各有关公司提供的标准体重要求控制其生长发育。
1.6-7周龄以前此期应任其充分发育,使其骨胳、韧带、肌腱等运动器官能够支撑其将来的体重。
一般在此期间使用的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18%以上,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授精能力。
2.8-9周龄以后此时的体重控制特别重要,以公母分群饲养的方式较易达到此目的。
一般自9周龄开始到种用结束为止,均喂以10-12%的低蛋白质日粮。
彼德逊肉用种鸡在种用期的营养标准可供参考。
这样低的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种公鸡的性成熟期、睾丸重、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数等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据报道,喂以9-10%的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公鸡产生精液的百分数还是比较高的。
而过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常会由于公鸡采食过量而得痛风症,引起腿部疾患。
但在使用低蛋白质水平日粮时,必须注意日粮中的必需氨基酸的平衡,由于它们大多直接参与精子的形成,对精液的品质有明显的影响。
公鸡的营养需求除了蛋白质水平可以降低外,能量需要亦可适当降低为11.3-11.7兆焦/千克日粮;同时从表中亦可以看到钙与有效磷的含量分别为0.95%和0.4%,在种用期间采用较低水准的钙用量将有利于其体内的代谢过程及精子的发育。
但对微量元素则要求按一般推荐量的125%添加。
公鸡对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较高,它直接影响公鸡的性活力,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E 可影响精子的产生,B族维生素影响性活动能力,维生素B12影响精液的数量,烟酸和生物素可防止公鸡的腿病,维生素C对增加精子数、提高受精率均有显著作用。
因此,在日粮中维生素更需加倍添加。
为了控制种公鸡的性成熟,自6周龄后必须把光照时间控制在11小时以内,直到公母鸡混群进入配种阶段采用与母鸡相同的光照制度。
因为推迟性成熟期将有利于在配种期内产生的精子质量。
至于6周龄以前的光照时数则可采用逐步下降的方法,如1-5日龄实际连续光照24小时,6日龄至6周龄可连续光照或渐减到13-11小时。
3.19-20周龄前后此期公母鸡一般混群,因此,采食量、饲料标准以及光照要求大体与母鸡相同,此时的采食量增加也是为适应其性成熟、体重与睾丸快速生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