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测量仪的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热电偶的温度测试仪设计

基于热电偶的温度测试仪设计

基于热电偶的温度测试仪设计摘要:基于热电偶的温度测试仪,该仪器是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由AD590,由热电偶测量热端温度T,该热电偶采用K型热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冷端温度T电偶(镍铬-镍硅热电偶)。

它们分别经过I/V转换和线性放大,分时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送入AT89C51单片机,经单片机运算处理,转换成ROM地址,再通过二次查表法计算出实际温度值,此值送4位共阴极LED数码管显示。

该热电偶测温仪的软件用C语言编写,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关键词: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89C51单片机,ADC0809,线性化标度变换Abstract:Thermocouple-based temperature testing instrument, the instrument is based on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from AD590 integrated temperature sensor measures the cold junction temperature T0, measured by the thermocouple hot-side temperature T, the use of K-Thermocouple Thermocouple ( Ni-Cr - Ni-Si thermocouple). They are through the I / V conversion and linear amplification, time for A / D conversion, the converted digital signal into the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microcontroller operation after processing into ROM address, and then through the second look-up tabl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actual temperature value, this value is sent to four common cathode LED digital tube display. The thermocouple thermometer software with C language, using a modular structure design.Keywords:Thermocouple, cold junction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89C51 microcontroller, ADC0809, linear scale transformation目录1 前言 (1)2 整体方案设计 (2)2.1方案论证 (2)2.2方案比较 (3)3 单元模块设计 (4)3.1冷端采集和补偿电路模块 (4)3.1.1 AD590介绍 (4)3.1.2冷端采集和补偿电路分析 (6)3.2热端放大电路模块 (6)3.3A/D转换器ADC0809 (7)3.4单片机模块 (8)3.5LED显示模块 (11)4 软件设计 (13)4.1主程序 (13)4.2A/D转换子程序 (13)4.3线性化标度变换子程序 (15)5 系统调试 (18)5.1调试软件介绍 (18)5.1.1 ISIS简介 (18)5.1.2 Keil C51简介 (18)5.2硬件调试 (18)5.3软件调试 (19)5.4硬件软件联调 (20)6系统技术指标及精度和误差分析 (21)7设计小结 (22)8总结与体会 (23)9参考文献 (24)附录1:电路总图 (25)附录2:软件代码 (26)1 前言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传感器是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某种特性来间接测量的。

人体温度测量仪的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温度测量仪的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温度测量仪的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准确、快速、便捷地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测量仪,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测量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原理。

我们选择采用红外线测温技术作为测量原理,该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被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来计算出其表面温度。

在人体温度测量中,我们通过测量额头部位的红外辐射能量来间接获取人体的体温。

三、实验步骤。

1. 设计并制作温度测量仪的外壳和显示屏,确保外观美观、结构稳固;2. 选择合适的红外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搭建测温电路;3. 编写程序,实现红外线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温度值;4. 进行实验测试,分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测温仪进行测试,验证其测量准确性;5. 进行人体实验,对不同体温的人群进行测量,验证测温仪的实用性。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试,我们设计的人体温度测量仪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均能够准确测量出目标温度,并且测量结果与实际温度相差不大,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性。

在人体实验中,测温仪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被测人体的体温,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能够准确、快速、便捷地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测量仪。

该测温仪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对体温测量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

六、实验意义。

本次实验不仅验证了红外线测温技术在人体温度测量中的可行性,也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一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同时,我们设计的温度测量仪也为生活中的体温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七、改进建议。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测温仪的外观设计,提高其便携性和美观性;同时,也可以对测温电路和程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高测量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成功设计了一种具有较高测量准确性和实用性的人体温度测量仪,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温度测量数显控制仪的设计实现

温度测量数显控制仪的设计实现

电子电路实验3 综合设计总结报告题目:温度测量数显控制仪的设计实现班级:学号::成绩:日期:一、摘要本次实验制作一个温度控制的数字显示控制仪器,主要分为温度采集、电阻/电压转换器、A/D转换器、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这五个模块。

温度采集部分用pt100铂电阻来实现,当温度变化时,铂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铂电阻的每一个阻值都与温度一一对应,电阻/电压转换器将铂电阻的阻值转化成容易测量的电压值,在京A/D转化器将模拟电压值转换为数字电压值,最终由数码管显示。

当温度超过设定值之后,系统自动启动报警装置,蜂鸣器响起,发光二极管常亮,小风扇随之转动以达到降温效果。

本实验成果能够满足对温度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所的需求,其测量围为-50℃~200℃,精度允许误差为±1℃,精度较高。

二、设计任务2.1 设计选题选题十五温度测量数显控制仪的设计实现2.2 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可在一定温度围进行温度测量与控制的温度测量数显控制仪。

该仪器测量温度的围为-50~200℃,能够对温度值进行数字显示(可显示温度测量值和设定温度值两种),其测量误差为±1℃。

当超过某一设定温度上限值时(如30℃),能声光报警,并启动风扇。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电路可由温度采集(传感器)、电阻/电压转换器、A/D转换器、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组成。

温度由pt100铂电阻采集,经过一个比例放大器将电阻值转换为电压值,为了增加带载能力同时又不改变电压值,在其后增加一个电压跟随器。

A/D转换器集成在芯片ICL7107中,输出的数字信号直接显示在数码管上。

控制电路用比较器与电压跟随器输出相连,当电压超过一定值之后控制电路工作。

系统方框图见图1。

图1 系统方框图此方案A/D转换器使用ICL7107,部设有参考电压、七段译码器、独立模拟开关、逻辑控制、显示驱动、自动调零、参考源和时钟系统等功能。

满足本选题的技术指标要求,而且硬件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多路温度测量仪的设计与实现

多路温度测量仪的设计与实现

a plc to .I r rt c e e t o t in m u t—poi e pe au ei he ea pl ai p iai ns n o de o a hiv hem nior g of li nttm rt r n t s p i tons t i a e a sg d c h sp p rh sdeine
a d t eNT h r s r NT n h C t e t ( CG1 3 F 0 F ) s h e eau es s r I i ss m, h a rme t e r mi o 6 J 1 3 T a te t mp rtr e o . n t s y t t eme s e n t k n h e u n wo
A bs r ct t a :The t m p r t r sone oft e v ra e o t c m onl e s e n n e eaue i h a bls m s om i y m aur d i i dusra c t l ons e nd c i um r a om p e ut r
关键词 :Amea单片机 ;温度测量 ;Se hr Ha ̄" ;NT 热敏 电阻 t g8 tna- r 程 i t t C
中图 分 类 号 : P 1 T 22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ei sgn nd e lz ton uli 。ha a r aia i ofm t_c nne e pe a ur _ lt m rt e
0 引言
信息处理 技术取 得的进 展以及微 处理器 和计算 机技
的前端单元 ,传感器 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温 度是工 农业和 消费类 电子产 品的生产应用 中常见

a muli ha t—c nne g lhih—pr cson tm pe aur e s ing e ui e t e ii e r t e m aur q pm n ,whih e m e a C M sa m ir c us sAt g 8 S a co—c tol r on r le

毕业设计60多功能温度测量仪是以 MCS-51单片机系统和传统的温度检测元件一热电偶相结合的温度测量系统

毕业设计60多功能温度测量仪是以 MCS-51单片机系统和传统的温度检测元件一热电偶相结合的温度测量系统

摘要摘要热电偶是计量技术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应用在生产技术和测量科学上曾引起跨时代的变革。

热电偶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价格便宜、准确度高、测温范围广。

目前在大量的热工仪表中,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本文介绍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是以MCS-51单片机系统和传统的温度检测元件一热电偶相结合的温度测量系统,本仪器的数学模型和测量原理简单,选用精密测量元器件和抗干扰、低温漂的精密电子元件,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EMC(电磁兼容)问题。

该测量仪器的特点是:使用简便;测量稳定、可靠;测温范围大;使用对象广。

本文介绍了该测量仪的研制,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接口及其应用软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国内外温度检测技术2、根据实际测量要求制定出一次仪表一传感器的选择、使用和安装方案,并且解决了热电偶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冷端温度不为0℃的传统问题。

3、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单片机硬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温度值的实时显示和存储以及和上位机的通讯等。

4、设计了和硬件配套的软件,采用了热电偶测温的通用查表法,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热电偶热电势与温度值之间非线性的问题。

5、从原理和实际意义上分析了该仪器的测量误差。

关键词温度测量热电偶冷端温度单片机智能化IABSTRACAbstractThe Multifunction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strument introduced in the thesis was developed by conbining a MCS-51 8-bit microcontroller system and a convention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omponent-thermocouple. The mathematic model and measurement principle for the instrument are very simple. In the design of the instrument,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with the features of disturbance resistance, low temperature drift and high precision were used. And during system designing and PCB designing, EMC was well regarded. The instru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operation, reliable performance, wide measurement range and various application fieldsIn the thes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rument is introduced, with the 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sensors, the interface circuits in the microcontroller system and the software include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sis is as follows:(1) A summary is presented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chnique.(2) The plan was drawn up for selecting, using and setting the temperature sensor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measurement demands. In addition, the problem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ference end of the thermocouple is not 0'C in measurement has been solved.(3)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demands, a hardware system of microcontroller was designed. It can realize data acquisition, timely displaying and storage of the value of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communication with an upper computer and so on.(4)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was designed. A general method by checking table, which is used to measure temperature by thermocouple, was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of the non-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thermo-emf and the temperature value of a thermocouple can be satisfactorily solved by the method.(5) The measurement of the instrument was analyzed by experiment.Key word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hermocouple,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ferenced end of thermocouple,microcontroller, intelligentiztionII第1章绪论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6)1.1引言 (6)1.2国内外测温状况 (6)1.2.1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 (6)1.2.2利用热电效应技术制成的温度检测元件 (7)1.2.3利用热阻效应技术制成的温度计 (7)1.2.4利用热辐射原理制成的高温计 (7)1.2.5利用红外测技术进行温度测量 (7)1.3课题研究背景及本文主要内容 (8)第2章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 (9)2.1方案的提出 (9)2.2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 (9)2.3热电偶闭合回路的总热电动势 (10)2.4数据采集部分的设计 (11)2.4.1热电偶的种类 (11)2.4.1.1根据热电偶材料分类 (11)2.4.1.2根据热电偶的用途分类 (11)2.4.1.3根据热电偶的结构形式分类: (11)2.4.2热电偶类型的选择 (12)2.4.2.1钨铼3-钨铼25热电偶 (12)2.4.2.2铂铑30一铂铑6热电偶 (13)2.4.2.3铂铑13-铂热电偶 (13)2.4.3补偿导线的选择 (13)2.4.3.1补偿导线的原理 (13)2.4.3.2补偿导线的型号与分类 (14)2.4.3.3补偿导线的使用原则 (14)2.4.3.4使用补偿导线后的修正 (14)2.4.4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15)2.4.4.1热电偶参考端温度的影响 (15)3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4.4.2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设计 (15)2.4.5绝缘物与保护管的选择 (16)第3章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硬件设计 (18)3.1系统总体设计 (18)3.2单片机介绍 (18)3.3信号输入部分设计 (20)3.3.1信号输入部分总体设计 (20)3.3.2芯片选用及电路连接 (21)3.4单片机系统的设计 (25)3.4.1 地址存储器 (25)3.4.2程序存储器 (25)3.5通讯电路设计 (25)3.7模拟信号输出电路设计 (27)3.8.1信号输出部分总体设计 (27)3.8.2芯片的选择 (27)第4章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软件设计 (29)4.1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29)4.3数据采集子程序设计 (29)4.4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30)4.5显示结果 (30)第5章误差分析 (31)5.1系统稳态误差 (31)5.1.1热电偶带来的测量误差 (31)5.1.1.1热电偶安装引起的测量误差 (31)5.1.1.2热电偶固有特性引起的误差 (31)5.1.1.3检定过程中引起的误差 (32)5.1.2单片机系统带来的误差 (33)5.2系统动态误差 (33)5.2.1动态误差概念 (33)5.2.2感温件的动态特性 (34)5.2.3改善动态特性的方法和动态补偿 (35)5.2.3.1改善动态特性的方法 (35)5.2.3.2温度测量的动态补偿 (35)4第1章绪论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37)6.1结论 (37)6.2展望 (37)致谢 (39)参考文献 (40)外文资料原文 (41)外文资料译文 (43)5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引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人们早就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室内温度湿度测量仪的设计论文

室内温度湿度测量仪的设计论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

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

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

湿度表示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表示方法。

绝对湿度是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一般其单位是克/立方米,绝对湿度的最大限度是饱和状态下的最高湿度;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1]。

温度、湿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工艺参数,例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各类工业中广泛需要对温度、湿度的检测与控制。

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而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与人体的舒适度和情绪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及控制就非常有必要了。

温度、湿度是工业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因素,但传统的方法是用温度表、毛发湿度表、双金属式测量计和湿度试纸等测试器材,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

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大,随机性大。

含有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仪器,由于它拥有对数据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的功能,有着智能作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一个低成本和具有较高精度的温度湿度测量仪在许多领域会代替人工操作,自动控制各种仪器调整环境温度湿度。

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温湿度检测仪器大都是单点测量,而且温湿度信息传递不及时,精度达不到要求,不利于控制者根据温度、湿度变化及时做出决定,为此,本设计开发了一种能够同时测量多点,并实时性高、1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精度高,能够综合处理多点温湿度信息,并能进行温湿度控制的测控产品。

总之,环境温湿度的检测与调节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和实用价值。

人体温度测量仪的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温度测量仪的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温度测量仪的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人体温度测量仪的设计
摘要:
人体温度测量仪已成为当前抗击疫情的必备工具之一。

本实验
旨在设计一款简单易用、准确可靠的人体温度测量仪。

通过测量
不同人体部位的温度,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并设计合适的电路连接,最终得到了一款满足要求的人体温度测量仪。

关键词:人体温度测量仪,传感器,电路连接
引言:
自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以来,人们开始关注起了人体温
度这个指标。

在公共场合,人体温度测量仪已成为常见的防疫工具。

在这个背景下,本实验旨在设计一款人体温度测量仪,以提
供更准确、便捷的温度测量方法。

方法:
本实验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通过比较不同测量位置
的温度差异,确定最适宜的测量位置。

在设计电路连接的过程中,考虑了可靠性、精度和实用性等因素。

结果:
通过实验的测试,得到了一款准确、简单易用、可靠的人体温
度测量仪。

测量准确度在±0.1℃以内,测试结果稳定可靠。

讨论:
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部位的温度进行比较,得到更加
准确的结论。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选择腋下或额头进行温度测量,以获得更为准确的体温数据。

结论:
本实验的设计成功地实现了人体温度测量仪的制作,并获得了满意的测试结果。

此实验的适用性和实用价值较高,可应用于各种场合的体温测量。

便携式温度测量控制仪的研究设计

便携式温度测量控制仪的研究设计
维普资讯
便 携式温度测量控制仪的研究设计

斌, 等
便 携 式 温 度 测 量控 制 仪 的研 究设 计
R s a c n sgn o or be T m p rt r e s r g e e rh a d De i fP t l e a e a ue M a u i n
O 引言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突破传统意义的有线固定温度 测量控制仪 , 采用了以 A M _为核心的主处理器和以单 R 7】 片机为核心的从处理器相配合使用 , 通过无线传 输连接 两者的便携式温度测量仪。它是一种远程控制、 精度高 、
存储能力强 、 人机界面友善 、 网络化的智能控制仪表。
中图分类号 :T 2 6 P 1
文献 标志码 :A
Ab t a t Th p lc t n a d rs ac fte e e d d s se h sb c me atpc o e e a ne et. An e e d e n tu n ih ARM sr c : e a p iai n ee r h o h mb d e y tm a e o o i fg n rlitrss o mb d d isr me tw t mir p o e sra h oei e in d.I i n tu n ,tetc n lge flq dc yt r p i ipa co rc so ste c r sd sg e nt sisr me t h e h oo iso ui rsa g a h cds ly,lr ec p ct t ̄ ea d ma a e h i l a g a a iyso n n g —
me to fr t n, aap c sigo a u e n n o t l n ew r o n fi omai n o d t r e s f o n me s rme t d c n r ,a d n t ok c mmu iai a ea o td h C O —I r a— meo e a n a o nc t n, d pe .T e ̄ / S I e t p rt g o r l i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测量仪的设计
电信1302
刘志威
0121309340310
[摘要]本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S51作为温度测量系统的检测核心,按键输入由单片机控制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方式的温度测量。

本系统采用四种方法进行测量:1.采用高精度温度芯片DS18B20进行测量;2.采用温敏电阻进行A/D测量,得出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然后根据对应的阻值查找相应的温度值;3.采用NE555与温敏电阻组成多谐振荡器,当温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时,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也随之变化;4.采用标称电阻与温敏电阻对电容进行充放电时间的对比,得出温敏电阻的阻值进行查找温度。

[关键字]温度测量不同方法18B20 NE555 多谐振荡 A/D采集充放电
一、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1.1系统整体功能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S51作为温度测量系统的检测核心,按键输入由单片机控制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方式的温度测量。

本系统采用四种方法进行测量:1.采用高精度温度芯片DS18B20进行测量, DS18B20具有很多优点,它支持“一线总线”接口,体积小,无需外围软件,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只需一个引脚与单片机通讯即可;
2.采用温敏电阻进行A/D测量,得出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然后根据对应的阻值查找相应的温度值;
3.采用NE555与温敏电阻组成多谐振荡器,当温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时,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也随之变化;
4.采用标称电阻与温敏电阻对电容进行充放电时间的对比,得出温敏电阻的阻值进行查找温度。

1.2 系统实现框图
图1 系统总体框架图
二、各功能模块电路设计与分析
2.1单片机小系统设计:
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

单片机小系统硬件原理图(见图2)。

图2 单片机小系统硬件原理图
2.2 DS18B20设计:
DS18B20数字温度计是DALLAS公司生产的1-Wire,即单总线器件,具有线路简单,体积小的特点。

具有线路简单,在一根通信线,可以挂很多这样的数字温度计,十分方便,测量温度范围在-55。

C到+125。

C之间,测量精度高。

(见图3)
图3 DS18B20模块电路
2.3 A/D采集模块的设计:
A/D采集模块采用OP07运算放大器和ADC0832串行模数转换器组成。

ADC0832 为8位分辨率A/D转换芯片,其最高分辨可达256级,可以适应一般的模拟量转换要求。

其内部电源输入与参考电压的复用,使得芯片的模拟电压输入在0~5V之间。

芯片转换时间仅为32μS,据有双数据输出可作为数据校验,以减少数据误差,转换速度快且稳定性能强。

独立的芯片使能输入,使多器件挂接和处理器控制变的更加方便。

通过DI 数据输入端,可以轻易的实现通道功能的选择。

(见图4)
图4 A/D模数转换模块电路
2.4 NE555多谐振荡器模块设计:
555 定时器是一种模拟和数字功能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器件,555 定时器的电源电压范围宽,可在 4.5V~16V 工作,输出驱动电流约为 200mA,因而其输出可与 TTL、CMOS 或者模拟电路电平兼容。

图5 NE555芯片内部图
NE555(见图5)定时器的功能主要由两个比较器决定。

两个比较器的输出电压控制RS 触发器和放电管的状态。

在电源与地之间加上电压,当 5 脚悬空时,则电压比较器 A1 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为 2VCC /3,A2 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VCC /3。

若触发输入端 TR 的电压小于VCC /3,则比较器 A2 的输出为 1,可使 RS 触发器置 1,使输出端 OUT=1。

如果阈值输入端 TH 的电压大于 2VCC/3,同时 TR 端的电压大于VCC /3,则 A1 的输出为 1,A2 的输出为 0,可将 RS 触发器置 0,使输出为 0 电平。

由上可设计出多谐振荡器。

(见图6)
图6 多谐振荡器模块
2.5电容充放电电路模块设计:
采用标称电阻和温敏电阻对电容充放电。

通过单片机测量他们的充放电时间,通过对比得到温敏电阻当前温度的阻值,进而确定当前温度值。

电路如图7。

图7 电容充放电电路
2.6显示电路模块设计:
采用LED数码管显示所测温度(见图8)。

在本设计中需要用到4只LED数码管进行动态显示可以达到要求。

采用LED的优点是亮度高,醒目,价格便宜,寿命长;显示0~9的数字和字符。

图8 显示电路
2.7报警电路模块设计:
报警电路使用三极管8050和蜂鸣器组成。

当温度超过或者低于设定温度值,单片机就驱动8050使蜂鸣器发出响声,进行报警提示。

电路如图9。

图9 报警电路
2.8 系统PCB设计
图10 PCB TopLayer
图11 PCB BottomLayer
三、系统的软件设计
整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应用不同的方法对温度进行测量。

通过按键可以在DS18B20、A/D电压采集、NE555多谐振荡器、电容充放电四种温度测量方式进行任意切换测量并显示。

系统上电默认进行DS18B20测温,并显示。

3.1 读ADC0832程序
/************读ADC0832函数************/
unsigned int Adc0832(unsigned char channel) //采集并返回
{
uchar i=0;
uchar j;
uint dat=0;
uchar ndat=0;
if(channel==0)channel=2;
if(channel==1)channel=3;
ADDI=1;
_nop_();_nop_();
ADCS=0;//拉低CS端
_nop_();_nop_();
ADCLK=1;//拉高CLK端
_nop_();_nop_();
ADCLK=0;//拉低CLK端,形成下降沿1 _nop_();_nop_();
ADCLK=1;//拉高CLK端
ADDI=channel&0x1;
_nop_();_nop_();
ADCLK=0;//拉低CLK端,形成下降沿2 _nop_();_nop_();
ADCLK=1;//拉高CLK端
ADDI=(channel>>1)&0x1;
_nop_();_nop_();
ADCLK=0;//拉低CLK端,形成下降沿3 ADDI=1;//控制命令结束
_nop_();_nop_();
dat=0;
for(i=0;i<8;i++)
{
dat|=ADDO;//收数据
ADCLK=1;
_nop_(); _nop_();
ADCLK=0;//形成一次时钟脉冲
_nop_();_nop_();
dat<<=1;
if(i==7)dat|=ADDO;
}
for(i=0;i<8;i++)
{
j=0;
j=j|ADDO;//收数据
ADCLK=1;
_nop_();_nop_();
ADCLK=0;//形成一次时钟脉冲
_nop_();_nop_();
j=j<<7;
ndat=ndat|j;
if(i<7)ndat>>=1;
}
ADCS=1;//拉低CS端
ADCLK=0;//拉低CLK端
ADDO=1;//拉高数据端,回到初始状态dat<<=8;
dat|=ndat;
return(ndat); //return ad data }
3.2 程序流程图
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四、元器件清单:
【1】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肖来胜单片机技术实用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