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车场作业

合集下载

煤矿开采与掘进:采区车场形式及选择

煤矿开采与掘进:采区车场形式及选择
6—平车场;7—总回风巷;8—采区回风石门 5—区段回区上部甩车场
采区上部甩车场
1——运输上山;2——轨道上山;3——绕道;4——甩车道 5——绞车房;6——回风巷7——调节风门
1
甩入绕道式 中部车场
三、采区中部车场的形式
2
甩入石门式 中部车场
3
甩入平巷式 中部车场
3、甩入平巷式中部车场
双向甩车甩入平巷中部车场
1-轨道上山;2-甩车道;3-区段轨道平巷;4-运输上山;5-交岔点
四、采区下部车场
大巷装车式采区下部车场 A
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 B
绕道装车式下部车场 C
1、大巷装车式采区下部车场
5——重车存车线;
—通过线
大巷装车站线路布置 (a)通过式;(b)尽头式
1、甩入绕道式中部车场
单向甩车甩入绕道式中部车场
1——运输上山;2——轨道上山;3——甩车道;4——绕道;5——区段轨道平巷;
2、甩入石门式中部车场
入石门的中部车场
a)石门联系; b)石门与溜煤眼联系 1——运输上山;2——轨道上山;3——区段运输手巷;4——区段轨道平巷;5——联络眼;
6——甩车道;7——区段溜煤眼;8——区段运煤石门(溜煤眼);9——区段轨道石门; 10——采区变电所;11——区段运煤集中平巷;12——联络石门;13——人行道
1——运输上山;2——轨道上山;3——采区煤仓;4——大巷;5——人行 道;
6——材料车场z7——顶板绕道;8——采区石门;9——绕道装车站存车 线
谢谢!
1——运输上山;2——调度绞车;3——煤仓;4——空车存车线;
6——装车点道岔;7,8——通过线渡线道岔;9—
2、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

采区车场课程设计

采区车场课程设计

采区车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区车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采区车场的定义、功能和组成部分;掌握采区车场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流程。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操作采区车场设备,进行正常的生产作业;能够对采区车场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生产安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区车场的定义和功能、组成部分、运行原理、操作流程、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等。

具体安排如下:1.采区车场的定义和功能:介绍采区车场的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2.组成部分:讲解采区车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运行原理:解析采区车场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原理。

4.操作流程:详细讲解采区车场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5.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教授学生如何对采区车场设备进行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采区车场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采区车场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采煤方法之14采区车场

采煤方法之14采区车场
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点:布置紧凑,工程量省;调车方便。 缺点:影响大巷通过能力;绕道维护量大 适用条件: 顶绕式—上山倾角12,起坡点落在大巷顶 板,且顶板围岩稳定的条件。 底绕式—当上山倾角12,上山提前下扎于 大巷底板变平,且底板围岩稳定的条件。
(二)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
1、在石门里布置装车站
Ⅰ7
采煤方法之14采区车场
4、采区车场施工设计
•线路设计 线路总体布置,绘草图; 计算各线段和联接点尺寸; 计算线路总尺寸;
作线路布置的平、剖面图。 •硐室设计 按线路设计,定巷道或硐室断面大小; 确定硐室位置
一、采区上部车场形式 采区上部车场 — 采区上山 与采区上部区段回风平巷 或阶段回风大巷之间一组 联络巷道和硐室。
易跑车。
2、逆向平车场 当绞车房距轨上变坡点较远; 煤层联合布置采区;操作安全;通过能力小。
3、采区上部甩车场 优点:调车省力;通过能力大,可减少工程 量。 绞车房高,不易维护,绞车房有下行风。
选上部车场解决的关键问题? 选用:采区上部围岩稳定。
二、采区中部车场形式
采区中部车场—联结上山和中部区段平巷的 一组巷道和硐室。
3、线路表示方法:
用两根轨道中心线作为线路的标志, 采用单线表示。 单轨线路 — 单线(细实线); 双轨线路 — 双线(细实线)。
(二)轨道曲线线路
Concept:
δ=
R=
车场线路=直线段线路+联
T= K=
接点线路(圆曲线)
1、曲线半径R及弯道转角
曲线半径R见表18-4,机车 最小值12m
1)单轨线路联接系统参数
7
8
5
3
6
2
ⅠⅠ
1 3
5 2

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

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

付家焉煤业公司副立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编号:掘2014―2号工作面名称:副立井井底车场编制人:施工负责人:批准日期:年月日执行日期:年月日付家焉煤业公司规程措施会审意见单一、情况汇总作业规程学习贯彻和考试记录目录第一章概述............................................................•6 第一节工程概况 (6)第二节编写依据 (6)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6)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 (6)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 (7)第三节地质构造 (8)第四节水文地质 (9)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1)第一节巷道布置 (11)第二节矿压观测 (11)第三节支护设计 (12)第四章施工工艺 (18)第一节施工方法 (18)第二节掘进方式 (18)第三节装载与运输 (18)第四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18)第五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2)第五章生产系统 (22)第一节通风 (22)第二节压风 (24)第三节瓦斯防治 (24)第四节综合防尘 (25)第五节防灭火 (25)第六节安全监控 (26)第七节供电 (27)第八节排水 (27)第九节运输设备的铺设及安全技术措施 (27)第十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28)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8)第一节劳动组织 (29)第二节作业循环 (29)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9)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29)第一节一通三防 (29)第二节顶板 (33)第三节防治水 (34)第四节机电 (35)第五节运输 (36)第六节其他 (37)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7)第一节灾害应急措施 (37)第二节避灾路线 (39)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付家焉煤业公司副立井由原主井扩刷改造而成,主要承担上下人员、材料提升任务。

现在井筒马头门施工已经完成,进入到井底车场的施工。

副立井井底车场包括等候室、等候室通道、重车线、空车线、行人通道、绕道等巷道,巷道总长度约250余米。

一次回转采区中部车场设计 模板

一次回转采区中部车场设计 模板

黑龙江科技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矿山规划与设计专业:采矿工程班级:采矿08-3班姓名:学号: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二:采区车场中部车场设计计算机绘图一、实验目的1.通过上机进行采区的中部车场的施工图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采区设计,并增加计算机绘图能力,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计算机在煤矿的普及应用,从而提高利用计算机和系统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原理以采区设计中采区中部车场及垌室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为基本原理。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及CAD绘图软件。

五、实验要求1.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设计已知条件进行采区的中部车场线路设计计算,并利用计算机绘制出中部车场设计施工图。

2.弄清采区中部车场的作用、形式及施工图的绘制要求。

六、实验内容及结果1.叙述主要实验内容某采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轨道上山布置在煤层地板岩石中,倾角18,向区段石门甩车。

轨道上山和区段石门内均铺设900mm轨距的线路,轨型为22kg/m,采用1t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3个矿车,要求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高低道。

斜面线路布置采用一次回转方式。

在未计算前,先做出线路布置草图,并把要计算的各部分标以号码,如图一所示。

计算步骤如下:斜面线路联接按系统各参数计算道岔选择及角度换算由于是辅助提升,两组道岔均选取DK651—4—12(左)道岔。

道岔参数511421'==a a ;3500;33402121====b b a a斜面线路一次回转角51141'= a ;斜面线路二次回转角032821'=+= a a δ。

一次回转角1a 的水平投影角'1a 为: '''111'14404155.19cos 5114cos='==--tg tgtga tga β式中β为轨道上山的倾角, 5.19=β 二次回转角δ的水平投影角δ'为: '''12113056295.19cos 0328cos )(='=+='--tg tga a tg tgβδ一次伪倾斜角β'为:"36'5218]5.19sin 5114(cos sin )sin (cos sin 111=∙'=∙='--ββa二次伪倾斜角β''为:"32'0317]5.19sin 0328[cos sin ]sin )[cos(sin 1211=∙'=∙+=''--ββa a 斜面平行线路联接点各参数本设计采用中间人行道,线路中心距19001=S 。

Ⅳ62采区上部车场交岔点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Ⅳ62采区上部车场交岔点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图 2 交 岔 点 平 面 放 大 图
6 - 7
煤矿 现 代化
21 年第5 01 期
总第1 期 0 4
施 工 技 术 要 求 : 断 面 直 接 按 交 岔 点 设 计 中斜 小 墙 一 侧 为基 础 施 工 , 于巷 道 中 腰 线 及 施 工 距 离 的 对
控制要精 准 , 需保证 巷道斜墙 一侧一次成巷 。 12 支 护 方 式 . 斜 硐 导 硐 ( — B) ( 图 1 采 用 锚 喷 支 护 方 A 段 见 ) 式, 断面规格为 30 m 80 m半圆拱形 。支护 60 m x 0m 2 材料 为 : 锚杆采 用 2 2 0 m的高强 螺纹锚杆 , 0× 20 锚杆 每 眼两支 K 5 0型树脂卷 作为锚 固剂 ,锚杆 25 株 排距 70 0 mm, 成 份 : 泥 : 沙 : 子 =1 2: 砼 水 黄 石 : 2 水 泥 标 号 为 4 5样、 沙 为 中砂 , 子 为 米 石 子 。 2 黄 石 喷 砼 厚 度 10 m, 砼 强 度 C 5 0m 喷 1。 刷 大断面 ( —c) ( 图 1 采用锚 索配 合锚 B 段 见 ) 网 +梯 子 梁 +喷砼 支 护 , 面 为 三 心 拱 形 。支 护 材 断 料 为 : 索采用 1 . 00 锚 78×50 m的钢 绞线 , 杆采 锚 用 2 0×2 0 m 的 高 强 螺 纹 锚 杆 ,锚 杆 每 眼 两 支 40 K 5 0型树 脂卷 作 为锚 固剂 ;锚 索 每 眼采用 一卷 25 K 3 5和 两 卷 Z 35型 树 脂 卷 作 为 锚 固剂 , 索 间 23 23 锚 距 10 r 排 距 2 0mm, 杆 株 排 距 6 0 m; 40n m, 00 锚 0 m 交 岔点迎脸 部分采用打锚杆挂钢筋 网喷砼封 闭 ; 牛鼻 子 处 采 用 锚 索 配 合 钢 筋 网缝 合 ,钢 筋 网 主 径 : 8 m, 径 =6 m 副 mm, 筋 网 长 宽 各 90 钢 0mm, 格 网 规 格 为 : 10 长 0mm、 8mm, 索 间 排 距 70 m。 宽 0 锚 0m 砼 成 份 : 泥 : 沙 : 子 =1 2 2 、水 泥 标 号 为 水 黄 石 :: 45 2 #、 黄 沙 为 中砂 ,石 子 为 米 石 子 。 喷 砼 厚 度 10 m, 砼 强 度 C 0 5m 喷 2。

采区下部车场

采区下部车场
绕道位于大巷顶板方向 大 巷
1、顶板绕道式 绕
下部车场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
大 巷
绕 道 绕道位于大巷底板方向
2、底板绕道式 下部车场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
绕道与大巷的位置关系
(β >β2>255°o)
(β:β=1280°~~2255°o)
Δβ
β
1
β
21
2
β1
轨道上山不变坡直 接设竖曲线落平
轨道上山上抬△β, 两条竖曲线
G—矿车载重,t/辆;
Kg—矸石系数,取0.1—0.25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
2、辅助运输 提升车场线路
线
斜面线路


竖曲线

存车线 高低道
c1 lAB
(L1 -e)
3
2
X0 X
L
m
4
1
l3
N5
n
N3
N4
R4 a4 K4
R1 R2
S
a1 a2 K1K2
R3 a3
K3
N2
d
l5 c2
L9
C1
平面线路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
第四节采区下部车场一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一车场形式大巷绕道绕道位于大巷顶板方向11顶板绕道式下部车场第四节采区下部车场大巷绕道绕道位于大巷底板方向22底板绕道式下部车场第四节采区下部车场12512182521绕道与大巷的位置关系轨道上山不变坡直接设竖曲线落平轨道上山上抬两条竖曲线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
一、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 (一)、车场形式
单开道岔参 数
第四节 采区下部车场
(3)、装车站通过能力验算
AN 60NGN rTs TzKb(1 Kg)

采区运输上山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采区运输上山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矿山安全采区运输上山掘进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生产设计一采区运输上山从D4测点向前延伸161.1m。

按照生产工作安排现由我队向前掘进施工,为确保安全作业,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危险源辨识(一)控制办法:根据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要求现场认真执行,现场负责人加强监督。

(二)编制重点1.炮掘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架棚前的防护措施。

二、施工设计一采区运输上山沿原有巷道中心线从D4测点向前延伸161.1m,开工前由地测部提供一采区运输上山中线,生产部提供一采区运输上山设计图,队组严格沿中线按设计要求施工。

三、巷道支护1、敲帮问顶:(1)敲帮问顶工具:工作面顶板正前方和两帮高度1.5米以上,采用一根2.5米长顶部焊接一条Ф20×300㎜打尖铁棍的4″—6″钢管进行,两帮1.5米以下用洋镐进行。

(2)敲帮问顶时间:在接班时,装药前和放炮后在跟班队干及安全员的监护下,由班组长站在永久支护完好退路畅通的安全地点由外向里进行敲帮问顶。

2、临时支护:一采区运输上山采用前探梁进行有效临时支护。

前探梁采用2根4m长的3寸空心钢管,均匀布置并垂直于工作面,每根钢管用2副前探梁卡或大链固定在永久支护上。

最大控顶距2米,最小控顶距0.2米。

必要时采用戴帽点柱临时支护,点柱采用不小于Ф160mm的圆木,点柱粗头朝上,柱帽居中,与柱帽接触处用木楔打紧,水平巷道要垂直顶底板,倾斜巷道每5°-6°要有1°的迎山角。

3、永久支护:一采区运输上山支护为工字钢梯形棚支护,巷道全断面铺金属网,上宽2.8m,下宽3.5m,高2m,巷道断面6.3m²。

采用11#矿用工字钢棚支护,棚梁长2.8m,棚腿长2.2m,棚距0.8m,棚腿岔角10°,顶上使用6块1m×0.12m×0.04m木背板绞顶,帮上使用3块1m×0.12m×0.04m木背板背帮,安设棚腿时要先挖柱窝,并且要挖到实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
1.采区车场和硐室的设计因根据哪些因素确定?
2.简述采区上部顺向平车场优缺点。

采区上部逆向平车场优缺点。

3.简述采区上部甩车场优缺点。

4.如何选择采区中部车场形式?
5.采区中部双向甩车场与单向甩车场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6.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的优点及适用条件?
7.绕道装车式下部车场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8.布置采区下部车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9.采区车场线路设计的步骤?
10.采区下部车场装车站线路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11.采区下部车场绕道布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12.采区下部车场平车场存车线有效长度应符合哪些规定?
13.采区下部车场高、低道布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14.采区上部平车场线路坡度应符合哪些规定?
二、读图题
1.下图中(a)和(b)分别是什么车场?图中1、2、3、4、5、6、7分别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