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必备故事素材大全(216个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典故

历史上的典故

历史上的典故1. 《三顾茅庐》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三国时期,有个厉害的人物叫刘备。

刘备啊,一心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像我们想要在游戏里打通关一样,特别有决心。

他听说有个叫诸葛亮的人,非常聪明,就像拥有超级智慧的魔法大师一样,能帮他实现梦想。

于是,刘备就带着他的两个好兄弟关羽和张飞,去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没见到人,诸葛亮出门去了,就好像魔法大师出去云游了一样。

刘备他们没放弃,第二次又去,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你说气人不气人?可刘备不气馁呀,他觉得这个诸葛亮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值得他再三去请。

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啦!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感动,决定出山帮助他。

这就像你一直坚持邀请一个好朋友一起玩,最后他终于答应了,那种开心劲儿呀!后来,诸葛亮真的帮了刘备大忙,出了好多好主意,让刘备的事业越来越顺利。

你看,刘备多有毅力,要是我们做事情也能像他这样坚持,是不是也能成功呢?我和小伙伴们聊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刘备很厉害。

一个小伙伴说:“要是我,可能第二次没见到就不想去了。

”另一个小伙伴说:“就是啊,刘备真有耐心,怪不得能当大王呢!”我们都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做事情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到底。

2. 《负荆请罪》战国时候啊,有两个很有名的人,一个是蔺相如,一个是廉颇。

蔺相如特别聪明,口才又好,在外交上立了大功,就像我们班的学霸,每次考试都能拿高分,还为班级争了光。

廉颇呢,是个大将军,打仗特别厉害,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就像运动场上的冠军,特别威风。

可是啊,廉颇一开始有点小心眼儿,觉得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功劳却比他大,心里不服气,还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

蔺相如知道后,不但不生气,还处处躲着廉颇,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羊,不想和大狼起冲突。

有人问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蔺相如说:“我不能和廉颇将军吵架,不然敌人就会趁机欺负我们国家。

”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廉颇可惭愧了,他觉得自己太小心眼了。

于是,他就背着荆条,去蔺相如家请罪,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带着小树枝去跟小伙伴道歉一样。

169篇历史典故议论文素材

169篇历史典故议论文素材

169篇历史典故议论文素材作文素材——历史典故(成语典故)类编第一篇修炼品行,夯实精彩人生的根基第一章做一个品性高贵的人001.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自持清高姿态【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历史典故】陶渊明,又名陶潜,是东晋著名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

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

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他这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

尽管如此,从小陶渊明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不爱慕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

县吏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于是,陶渊明在出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后,就离开衙门,收拾行装,返回家乡,从此过起隐居生活。

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

他每天饮酒写诗,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清闲生活。

【成长心语】名利本为身外物,却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执著追逐,正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但是,陶渊明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名利而活,被名利驱使。

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欲望和诱惑。

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枉自菲薄,宠辱不惊,悉由自然。

这样就会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002.董宣:强项令:坚持原则,宁折不弯【释义】本义是强硬的颈项,借喻人性格刚强,不肯低头屈服。

后以“强项令”泛指刚直不阿的官吏。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一、古代中国的故事1.1 炎黄传说讲述炎帝和黄帝的传奇故事,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蚩尤。

1.2 大禹治水讲述大禹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成功地治理了肆虐的洪水,为百姓造福。

1.3 烽火戏诸侯描述周幽王如何因过于宠爱褒姒,而用烽火台戏弄诸侯,导致西周的衰落。

二、古代希腊的故事2.1 木马屠城记描述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如何制造木马,最终在木马中藏匿士兵,攻下特洛伊城。

2.2 斯巴达克斯起义讲述斯巴达克斯领导奴隶起义,反抗罗马统治的故事。

三、古代罗马的故事3.1 角斗士革命描述角斗士伽比尼乌斯如何领导角斗士起义,成功地反抗罗马统治。

3.2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朱利叶斯·凯撒讲述凯撒如何凭借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罗马帝国的奠基人。

四、中世纪的故事4.1 查理大帝与十字军东征描述查理大帝如何领导十字军东征,试图夺回圣地。

4.2 黑死病与欧洲的变革讲述黑死病如何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

五、近代的故事5.1 美国独立战争描述美国如何在独立战争中,凭借勇气和智慧,成功地从英国殖民统治中获得独立。

5.2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崛起描述法国大革命如何引发了社会的巨变,以及拿破仑如何趁势崛起,建立他的帝国。

六、现代的故事6.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和平的曙光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各国如何通过凡尔赛和约等努力,为世界带来和平的曙光。

6.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如何团结起来,最终打败了轴心国。

写材料经典历史小故事素材汇编(40个)

写材料经典历史小故事素材汇编(40个)

写材料经典历史小故事素材汇编(40个)材料经典历史小故事素材汇编1. 美狄亚的报复美狄亚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巫,她曾为了报复丈夫背叛而杀死了他的新娘和两个儿子。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讲述背叛和报复的主题,以及反思人性的复杂性。

2. 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崛起于公元前753年,持续了近千年。

然而,由于内部腐败、外部入侵和经济衰退等原因,这个帝国最终在公元476年灭亡。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探讨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循环性。

3. 玛雅文明的未解之谜玛雅文明是古代中美洲地区最辉煌的文明之一,但它在公元9至10世纪突然衰落并消失。

至今,玛雅人的语言和历法仍无法完全解读,他们的离奇失踪也形成了许多未解之谜。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探讨文明的兴盛和衰退,以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4. 黄金时代的神话黄金时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人类与神灵和谐相处,没有任何战争和痛苦。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讲述理想化社会的概念,以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 法老王图坦卡蒙的宝藏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王,他在位期间年幼逝世,但他的墓穴却在1922年被考古学家发现,里面有着丰富的黄金和珍宝。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探讨古埃及文化和考古学的重要性。

6. 斯巴达300勇士的抵抗公元前480年,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300名勇士在波斯入侵时,与数千波斯军队浴血奋战,保卫家园。

尽管最终在战斗中牺牲,但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激励了整个希腊。

7. 罗宾汉的义贼行为罗宾汉是英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义贼,他与一群忠诚的伙伴一起从贵族手中夺取财富,以帮助穷人。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讲述正义和社会不平等的主题,以及对勇敢和慷慨的赞美。

8. 曼德拉的反种族隔离斗争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领导着非暴力运动,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最终导致了南非的民主化。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讲述战胜压迫和追求平等的重要性。

9. 拉斯科姆石板的解密1814年,一块石板被发现在法国城市拉斯科姆的一家屠房中,上面刻有封建时代秘密的碑文。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典故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更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古代智慧的光芒。

1.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刘备出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

刘备身居茅庐,诸葛亮三次上门拜访,最终说服刘备出山,成就了后来的三国时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努力不懈,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2. 望梅止渴。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蒲松龄的人,他在路上口渴得不行,看到一颗梅子树,就忍不住想吃梅子解渴。

然而,当他走到梅树下,发现梅子还没有成熟。

他不得不望着梅子,心想着梅子的酸甜,竟然觉得自己的口渴减轻了许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的感觉。

3. 愚公移山。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决心挖山,终于感动了上天,上天派神仙来帮他,把山给挪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4.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直到找到一所适合孟子学习的地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

5. 指鹿为马。

秦始皇时期,有一个宰相叫赵高,他为了谋权夺利,故意颠倒黑白,把鹿说成马,以此来欺骗人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正直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

6.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在划船的时候,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水里,他就用刀在船上刻了记号,准备回头再捞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不要一味地墨守成规。

7. 狐假虎威。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最后被认出真面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张声势是不可取的,真诚和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它们不仅仅是古代的传说,更是历史的见证,智慧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理,启发着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历史故事18篇

历史故事18篇

历史故事18篇1. 秦始皇与兵马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他修建了众多宫殿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些俑可能是为了保护秦始皇在来世的安全而制作的。

2.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著有《史记》,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史记》中,司马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将中国历史分为纪传体和列传体两类,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汉武帝与丝绸之路汉武帝是汉朝中期的一位重要皇帝,他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为中方出口丝绸、瓷器等商品,从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4. 蔡伦与造纸术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智者,他发明了造纸术,将纸张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人的日常用品。

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

5.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圣人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活动,被后世视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刘备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斗争。

其中,刘备作为群雄之首,以其仁德和谦逊的品质成为了广大民众的榜样,也为后世传颂。

7. 赵云与长坂坡赵云是蜀汉时期的一位将领,他在长坂坡大战中表现出色,凭借英勇的战斗力和卓越的战术,击退了曹军的进攻,保住了刘备的性命。

8.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和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9. 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和政治家,他率领美国军队与英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最终使美国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整理仅供参考写材料必备故事素材大全(216个历史典故)-2018年4月-目录1.胡服骑射 (8)2.退避三舍 (8)3.一鸣惊人 (8)4.挥戈反日 (9)5.卧薪尝胆 (9)6.纸上谈兵 (9)7.枭将东徙 (10)8.三令五申 (10)9.卫青惜马 (11)10.一狐之腋 (11)11.陈云拒鱼翅 (12)12.陶母退鱼 (12)13.良驹也须缰绳牵 (13)14.马上就去 (13)15.农夫很忙 (14)16.瘦羊博士 (14)17.兵败长平 (15)18.田忌赛马 (15)19.房谋杜断 (15)20.贪泉之水 (16)21.靠山不靠谱 (16)22.心存敬畏方致远 (17)23.廉风更使节味纯 (17)24.平时自缚手脚战时必乱阵脚 (18)25.一万个影子也叠不起一毫米的高度 (18)26.定力好比定海神针 (18)27.廉洁也是一种幸福 (19)28.学会取舍 (19)29.公孙仪不受鱼 (20)30.羊续悬鱼 (20)31.近水楼台不得月 (20)32.曾子有疾 (21)33.洗屋雪耻 (21)34.石邑深涧 (22)35.郑清臣被贬 (22)36.匹布粉条换死刑 (23)37.止贿莫轻涓流 (23)38.自恃有“伞” (24)39.廉石压舱 (24)40.难舍提壶卖浆声 (25)41.倾听的魅力 (25)42.父子抬驴 (25)44.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26)45.事事不可都如意 (27)46.一分之差,天壤之别 (27)47.庸人治驼 (28)48.冬瓜雕猪砦 (28)49.一马失社稷 (28)50.吃菜不许过三匙 (29)51.善于做分解 (29)52.积财不如留德 (30)53.公李母量禀教子 (30)54.我越是用力靠近,你躲得越远 (30)55.一个环节不能少 (31)56.牛画非牛 (31)57.苏琼悬瓜 (32)58.你的屁股是金子吗 (32)59.风起青萍之末 (32)60.吹落黄花满地金 (33)61.从实战中汲取经验 (33)62.路易十六的土豆推广 (34)63.理论多些大白话 (34)64.献媚者现丑 (35)65.驳之再驳然后施行 (35)66.王旦不识“身边人” (36)67.靠山 (36)68.愚蠢的“红旗法案” (36)69.卓茂为官 (37)70.公孙仪正确计算“腐败的成本” (37)71.看齐的力量 (38)72.刘少奇勤于学习被称为“刘九书柜” (38)73.董必武中了秀才不请酒 (39)74.毛泽东禁徇私:亲戚排队3天没买到票 (40)75.周总理的十条家训 (41)76.毛主席7个月不吃肉识破炒青菜里偷放的鸡汤 (44)77.朱德21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45)78.周恩来:对数字不许说“大概” (47)79.聂荣臻力排万难带领科技大军造出导弹原子弹 (49)80.陈赓创办军事学院曾堵厕所逼着周恩来做批示 (50)81.周恩来一个个给清洁员、厨师拜年 (52)82.李先念借马帮助老百姓娶老婆 (54)83.要像“苦瓜”一样做人 (55)84.开国上将陈再道“被改姓”不改回 (56)85.何耀榜司令为战斗拒绝高位截肢保守治疗 (56)86.王新亭将军的家规 (57)88.刘华清力劝弟弟在家种田 (59)89.叶挺将军宁肯饿肚子也不吃嗟来之食 (60)90.刘伯承:不做“红墙里的贵族 (60)91.王必成将军下部队的“罢宴风波” (61)92.刘华清上将为何两次“走后门”? (62)93.宛希先坚决跟着毛委员干革命 (63)94.官兵要有盐同咸 (64)95.李先念下连队检查工作自称是通讯员 (64)96.多干别人不愿干的事 (65)97.杨业功拒纸 (66)98.灭掉公家的蜡烛 (67)99.为官清廉不患贼 (67)100.独一无二做自己 (67)101.两手只要两匹绢 (68)102.多一些风云气 (68)103.多做“无当时誉”之事 (69)104.多些“一员官” (69)105.颜杲卿怒斥安禄山 (70)106.倔强之中的妩媚 (70)107.康熙敬酒 (71)108.不看来头不耍滑头 (71)109.为官清廉不患贼 (72)110.不忘初心“宁作我” (72)111.“巧言令色”留心眼 (73)112.为官当“知恶能去” (73)113.唯不安者可以安 (74)114.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74)115.“关键少数”关键在定力 (75)116.“卫青爱马” (75)117.画人要画手 (76)118.拒绝廉价 (76)119.晏子逐高缭 (76)120.绰号之中见端倪 (77)121.献媚者现丑 (77)122.应避“瓜田李下”之嫌 (78)123.学范蠡“好行其德” (78)124.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78)125.浮躁,成事之敌 (79)126.患莫大于“有所恃” (79)127.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80)128.“千轴不如一书” (80)129.善用兵者蓄其怒 (80)130.身正何惧喝“贪泉” (81)132.警惕“糖弹”陷阱 (82)133.坐上位子就得挑好担子 (82)134.“解带围城” (83)135.正考父自儆犹可效 (84)136.范仲淹罢庸吏 (84)137.为官莫使“两头探” (85)138.最是“崖岸”心难越 (85)139.“刘基解字” (86)140.枫不经霜叶不红 (86)141.“生木造屋”要不得 (87)142.粗枝大叶害死人 (87)143.人心之变 (88)144.眼中有敌才能战场无敌 (88)145.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89)146.装糊涂不是“难得糊涂” (89)147.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89)148. “附加值”里有学问 (90)149.人才放错了位置就是庸才 (90)150.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91)151.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91)152.陋心不破则陋规难除 (91)153.省此一物不为少 (92)154. “智而不明”非明智 (92)155.不该负的是哪个“义” (92)156.最是“远离”智慧长 (93)157. “胡子将军”孙毅 (93)158. “一把手”部队 (94)159.没有机动就没有主动 (94)160.驭寸心如六马者可免过 (95)161.左右失和多失利 (95)162.得寸进尺效应 (96)163.赵匡胤奖励顶撞者 (96)164.朱温悉擒应声者 (96)165.南风效应 (97)166.用人非私于理 (97)167.宋太宗自认不如唐太宗 (98)168.多想想他人之忙 (98)169.筑牢“不想”的思想堤坝 (99)170.向死而谏社稷心 (99)171.战俘为何少7千人 (99)17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00)173.满腹皆书亦能害事 (101)174.岂能美恶皆言好 (101)176. “曲突徙薪”与“焦头烂额” (102)177.钓之务不在芳饰 (103)178.拒重金叹失鱼 (103)179.背着“黑锅”前行 (104)180.公私两个口袋要分清 (104)181.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105)182.涵养静气重在自律 (105)183.得人之道在于识人 (106)184.邀功之风不可纵 (106)185.会说或是祸心的“伪装服” (107)186. “奖激”正则气节盛 (107)187.常治“无病之病” (108)188.每日“打算一遭” (109)189.得罪点人比群众骂我们要好 (109)190.对自己的“长相”负责 (110)191.把手间,消融几许异同 (110)192.练兵备战要画好“工笔画” (111)193.不可“讳而近愚” (111)194.挂帅出征先得自身过硬 (112)195.假的终归是假的 (112)196.做减法更能让灵魂成长 (113)197. “看见”不是“观察” (113)198.没工夫抱怨 (114)199.装糊涂不是“难得糊涂” (114)200.万事从来贵有恒 (115)201.百斤黄金购药方 (116)202.秀才买柴 (116)203.莫以私憾坏公事 (116)204.会说话者不啰嗦 (117)20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118)206.讲话一定要接地气 (118)207.莫作观者袖手看 (118)208.新工具时代,新打开方式 (119)209.不同提问带来不同效益 (120)210.邀功之风不可纵 (120)211.公私两个口袋要分清 (121)212.敢吃亏者有真智慧 (121)213.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 (122)214.注重留好“后手牌” (122)215.敢报忧才能真解忧 (123)216.得寸进尺 (123)1.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正确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善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4.挥戈反日周武王在孟津(在今河南洛阳)东渡黄河,准备讨伐商纣王,河水突然逆流,波浪狂打船只,飓风大作,人马不能相见。

周武王左手紧握大斧,右手高举大旗,瞠目喝斥道:“我去为天下除害,谁敢阻拦!”于是风停波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干大事就要下定排除困难的决心才能扭转危局。

5.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要刻苦自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