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分子筛膜
沸石分子筛膜苛刻环境有机物脱水的研究进展

高[ . 2 我国有 10 ] 0 余套醋酸生产装置 , 20 年醋 至 06
酸是 产 量 10万 ta 中 国丙 烯 酸产 能在 20 2 /. 07年 , 近
收稿 日期 : 0 10 -5 2 1-10
济效益为 0 7 "3 9 , . 8 ̄ . 亿 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巨大. - 其他 酯类 的产量也 非 常 巨大 , 同样 面 临产率 低 , 本 成 高, 生产技术在 国际上没有竞争力问题. 因此 , 工业
的各 种 尝试 和取 得 的成 果 , 出沸石 膜微 结 构的调 控是 高性 能 乙酸脱 水分 离膜 制备 的 关键 , 指 对 未 来发展 予以展 望.
关键 词 : 透 汽化 ; 渗 乙酸脱 水 ; 机 膜 ; 有 沸石 膜 ; 杂化 膜
中 图分 类号 : TQO 8 8 2 .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 9 4 2 1 ) 30 1 -9 0 78 2 【0 1 0 — 1 80
是 我 国主 要生 产技 术 为 乙醇 乙酸 酯 化 法 , 平 衡 制 受 约 , 率低 . 收 以提高 1 5 百 分 点 为例 , ~ 个 产量 以 10 0 万 ta 算 , /计 产量 净 增 1 5万 ta 以 20 ~ / , 0 7年 的 乙 酸 乙酯平 均 价格 为 78 0元 / 为 例 , 年 增 加 的经 0 t 每
( 连理 工大 学 精 细化 工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 吸 附与无 机 膜研 究所 ,大连 16 1) 大 10 2 摘 要 :苛刻 环境 酸 性条 件 下有机 物 的脱 水在 工业上 有 重 大需 求. 管 Na 沸 石 分子 筛膜渗 尽 A
透 蒸发 在 中性 温 和条件 下 乙醇等有 机 物脱 水 已经 实现 了工 业化 , 沸 石 分 子 筛膜 有 机 酸 的 脱 但 水或 强酸 性条 件 下 (H< 3 的有机 物 的脱 水 在 国 际上 刚 刚起 步 , 临的 关键 技 术 问题 是 沸 分 p ) 面 子 筛膜 的耐 酸性 和膜 的通 量极 低 . 国 际上酸 性 条件 下 有 机 物 脱 水沸 石 膜 的研 究现 状 进 行 了 对 简要 的概 述 和分 析 , 绍 了功 能化 修补 法 高性 能 MO 沸石 膜 的研 制等 , 我们 在 这领 域 所做 介 R 及
沸石分子筛膜的合成与应用

第6 期
广 东石 油化 工 学院学 报
Jun lo u n d n nvri f erc e ia eh ooy o ra fG a g o g U iesy o t h m c l c n lg t P o T
V0 . 1 No 6 12 . De . 0 1 c 2 1
的分 子 筛而 得 到 的。沸 石分 子筛 膜是 近 ] 发展 起来 的一 种 优 异 的无 机 膜材 料 , 具有 独 特 的性 能 , l 0年 它 孔
径均一 , 阳离子可交换、i 1 S A 比可以调节 ,i A 原子可被其他原子代替 , / s或 l 耐高温, 抗化学溶剂 , 具有不 同 的酸j 孔径及孔径分布可调节 , 生, 是实现分子水平上分离膜催化反应的优 良多孔膜材料 , 已广泛用于膜催 化反应 、 膜渗透蒸发液体分离 , 芳烃异构体 、 烷烃与烯烃的分离, 生化产品分离、 环境保护等领域。此外 , 沸 石分子筛膜在量子尺寸的半导体团簇 、 化学传热器等方面也具有潜在 的应用价值。沸石分子筛膜已成为 微孔无机膜材料 的重要发展方 向之一 , 正受到人们的极大的重视 , 成为新一轮技术竞争的热点。
基 金项 目 : 广东省产 学研结合项 目“ 环戊烷发泡剂新技术开发 ” 阶段成果 ( 1B 9404 ) 2 0 00020 0
作者简 介 : 梁朝林 (94 )男 , 1 一 , 广东信宜人 , 5 博士 , 教授 , 事石油化工工 艺研究 。 从
2
广 东石油 化工 学 院学报
2 1 年 01
超薄、 缺陷、 无 无裂 缝 , 可能 消 除晶 间孔 。在 合成 过程 中 , 尽 需利 用 有 效技 术 对 晶体 的形 状 、 向 、 寸 、 取 尺 结
沸石分子筛原理

沸石分子筛原理
沸石分子筛(molecular sieves)是一种由重组沸石形成的非晶态多孔结构材料,具有
良好的吸附、分离及纯化的能力,用于从气体或液体中分离、纯化、浓缩、润湿等应用领
域广泛。
沸石分子筛本质上是由重组沸石(zeolite)构筑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多孔结构,
它在微孔结构中对气体、液体进行分离定向运动,利用大小空间口径不同而形成的分子分
级智能,以满足分离的要求。
沸石的每个微孔既有空间屏蔽的功能,又能做分子过滤,最小的孔口尺寸它能阻挡的
分子大小约为0.3纳米/0.3nm,孔口尺寸较大的可以阻挡的分子大小则可达2纳米。
沸石
分子筛是一种多孔性结构,具有明显的孔隙分布,是一种大孔、中孔、小孔隙结构,分子
筛排列结构让尺寸不同的分子都可以得到有效分离。
沸石分子筛拥有非常优越的吸附性能,可以将气体包含在其微孔结构内,达到对有机物、无机物的分离、洗涤等目的。
沸石分子筛本质上是由经过结晶态处理的沸石而形成的非晶质多孔结构,它由硅、氧
和铵三元素组成,拥有极好的分离、洗涤及吸附能力,可以准确定向隔离和过滤一些有害
物质,是一种先进的纳米技术。
它拥有较大的孔径比表面积,致使吸附剂相对于普通吸附
剂具有较高的吸附力。
另外,沸石分子筛可以通过条件变化,使其变得更加细致,使张力大、吸附力强。
因为沸石分子筛拥有良好的分离、纯化、浓缩、润湿性能,能够被广泛应
用于气体或液体的分离、浓缩、纯化。
汰硅沸石分子筛TS-1陶瓷负载膜的制备与表征

关键词 : 钛硅 沸石分 子 筛膜 ; 热合 成 ; 陶瓷 孔
7 H2 0 0,a d h ae t 1 5 C f r 1 0 ,T 1 z oi m r n i e b s ef r n e c ud b ba n d o e n e td a 7  ̄ o 2 h S- e l e me t b a e w t t e tp r ma c o l e o t i e n t hh o h
S n h sso -1M oe u a iv e b a e a d S e i c to y t e i fTS l c l r S e e M m r n n p cf a i n i
TANG h - a g ZHANG i i Z ig n , L -l
分子筛膜的制备大多数是在多孔或致密载体
上进 行 的 ,分 子筛 晶体 以相互 交 连 的方 式生 长形 成连 续 、 厚度 薄 、 匀无 缺陷 的膜 。 均 总体看来 , 目前 国内外 关于 T 一 沸 石分 子筛 膜 的报道还 很 少 , S1 但 同样 具 有 M I 扑 结 构 的 Z M一 F拓 S 5分 子 筛 膜 的研 究 却相 对 比较 成熟 。Lcm n等 【 ah a 1 ] 窝 陶瓷载体 在蜂 上原 位 合 成 了高 硅 Z M一 子 筛 ; 爱 琴等 圆 S 5分 王 在
c r mi tb s E e a c u e .S M i g n s s o d t a e f ms e e h g l r s l n n o a t h e f m hc n s w s ma ie h we h t t l w r ih y cy t l e a d c mp c.T l t ik e s a h i ai i d tr i e s2  ̄ 5x a d te a ea e ga n sz a o mo e t a  ̄ 1m. ee n d a 3 2 1m, n v r g r i ie w s n r h n 2 4x m h
一种耐酸T-NaY型沸石分子筛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耐酸T-NaY型沸石分子筛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3a3bebdb83c4bb4cf6ecd17b.png)
专利名称:一种耐酸T-NaY型沸石分子筛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周志辉,施逸农,吴红丹
申请号:CN202010108027.8
申请日:20200221
公开号:CN111298661A
公开日:
202006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酸T‑NaY型沸石分子筛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配置T型沸石分子筛晶种悬浮液和NaY型沸石分子筛合成液;步骤(2):将所述T型沸石分子筛晶种悬浮液涂敷在载体表面,干燥,焙烧,得到负载有T型沸石分子筛晶种的载体;步骤(3):将所述负载有T型沸石分子筛晶种的载体在所述NaY型沸石分子筛合成液中进行水热合成,得到
T‑NaY型沸石分子筛复合膜。
本发明所制备的耐酸性沸石分子筛复合膜可适应pH≥5的酸性条件。
申请人:武汉科技大学,武汉智宏思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43008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左右
沸石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多孔性材料,是一种通过氧化离子交换以及电极作用来调整孔结构的多孔性矿物。
它具有大量的微孔和毛孔,可承受超大分子离子,并有利于膜固定、按比例分离和反应合成。
沸石分子筛是利用沸石的多孔性优势,经过一些处理使其形成特定结构,在外壳上形成分子筛状结构,以实现分子筛功能的新型多孔材料。
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包括原料预处理、外壳信息输入、加改性剂处理、沉淀浸渍,以及烘干等步骤。
1.原料预处理:即为沸石进行洗涤,去污,研磨,粉碎,以获得较小粒径和更细致的晶体结构。
2.外壳信息输入:将以模板分子层层组装的外壳沉淀到沸石表面,获得形如分子筛的结构;
3.加改性剂处理:在预处理后的沸石表面加入特定的改性剂来表面构造和形状改变;
4.沉淀浸渍:将改性剂、模板分子、介子体浸渍进改性后的沸石外壳中沉淀,从而使金属离子可以限制分布在外套中;
5.烘干:将有离子的沸石外壳进行烘干,完成沸石分子筛的制备。
沸石分子筛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储存性能以及可控性等特点,在环境卫生、能源利用、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NaA型分子筛膜的制备研究

NaA型分子筛膜的制备研究
一、NaA型分子筛的结构与性质
NaA型分子筛是由SiO2和Al2O3构成的沸石类结构材料,具有大量的均匀孔道和极高的比表面积。
它的拓扑结构为A柱窗型,孔径为4.2 Å,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分子,同时具
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NaA型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两个步骤:膜表面修饰和NaA型分子筛晶体生长。
其中,膜表面修饰是为了增强膜的亲油性和稳定性,常采用的修饰剂有去离子水、甲醇、
二氧化硅等。
而NaA型分子筛晶体生长则是通过模板法或溶胶凝胶法,利用硅源和铝源,
在膜表面逐层沉积纳米级的NaA型分子筛晶体。
具体而言,溶胶凝胶法可以采用旋转涂覆法或喷涂法进行NaA型分子筛膜的制备。
在
旋转涂覆法中,先将标准NaA型分子筛晶体与溶液混合,然后将混合物滴在旋转的基板上,用旋转离心技术在基板上均匀涂覆薄膜。
在喷涂法中,则是将NaA型分子筛晶体溶解在有
机溶剂中,然后通过喷雾在基板上形成薄膜。
不同的制备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
应用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
NaA型分子筛膜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通透性,在氢气分离、水脱盐、有机溶剂的分离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NaA型分子筛膜的制备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膜结
构不稳定、厚度难以控制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NaA型分子筛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以实现其在分离技术方面的应用。
分子筛沸石膜

分子筛沸石膜
准备分子筛粉末:选择适当的分子筛材料,并将其研磨成细粉末。
制备浸渍液:将分子筛粉末悬浮于适当的溶液中,可以是有机溶剂或水溶液。
沉积涂层:将基底材料(如陶瓷、金属等)浸入浸渍液中,通过蒸发或烘干使溶液中的分子筛颗粒沉积在基底表面。
烧结和煅烧:经过沉积后的膜需进行烧结和煅烧处理,以提高膜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
孔道结构:沸石膜具有规则的微孔结构,孔径大小可根据分子筛粉末的类型和合成条件进行调控,具有选择性吸附和分离分子的能力。
界面透过性:由于沸石膜的孔道结构和膜材料的特性,使得分子可以在膜表面进行吸附和透过,从而实现分离和过滤的功能。
气体分离:由于沸石膜具有孔道结构和较高的选择性,可以用于气体的分离、纯化和富集,例如空气分离、石油气中的组分分离等。
液体分离:沸石膜可用于溶剂的分离与回收,例如有机溶剂与水的分离、酒精制取等。
催化反应:将沸石膜作为载体,将催化剂分子接枝到膜表面或孔道中,可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传感器应用:由于沸石膜对不同分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可用于制备传感器材料,用于检测和分析不同气体或液体中特定的成分。
膜反应器:将反应物经过沸石膜管或板的表面或孔道中进行分离、吸附和催化反应,可以实现反应的快速和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use of two organic molecules
Davis, M. E. (2014). "Zeolites from a Materials Chemistry Perspective."
Gel-free secondary growth
Rangnekar, N., et al. (2015). “Zeolite membranes - a review and comparison with MOF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ervaporation Sensing of molecules
catalytic membrane reactors
Synthesis of zeolite membrane and perspective
Methods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im
Better performance
Smit, B. and T. L. Maesen (2008). “Towards a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shape selectivity."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free-energy model
Smit, B. and T. L. Maesen (2008). “Towards a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shape selectivity."
Secondary growth
commercialization
Perspective
Exploitation of organic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s (SDAs)
for new materials
The synthesis of zeolites without SDAs
Van Speybroeck, V., et al. (2015). "Advances in theory and their application within the field of zeolite chemistry."
Zeolite structures of the ‘Big Five’ and other applications
Pierre Y. Dapsens, Cecilia.(2015) “Design of Lewis-acid centres in zeolitic matrices for the conversion of renewables. “
Mechanisms of zeolite synthesis
Wang, Z., et al. (2014). "Fabrication of a highly b-oriented MFI-type zeolite film by the Langmuir-Blodgett method."
Recyclable SDA
Davis, M. E. (2014). "Zeolites from a Materials Chemistry Perspective."
He synthesis of very hydrophobic materials Hierarchically organized materials Zeolite hollow fibers
Secondary growth
Rangnekar, N., et al. (2015). “Zeolite membranes - a review and comparison with MOFs."
van der Bij, H. E. and B. M. Weckhuysen (2015). "Phosphorus promotion and poisoning in zeolite-based materials: synthesis, characterisation and catalysis."
Hierarchical zeolite membrane
Mark A. Snyder and Michael.T.(2007) Hierarchical Nanomanufacturing: From Shaped Zeolite Nanoparticles to High-Performance Separation Membranes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free-energy model
Smit, B. and T. L. Maesen (2008). “Towards a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shape selectivity."
Brønsted acid catalyst
Catalytic zeolite membrane
报告人
潘高峰
报告时间 2015.12.15
Main points
1. 2. 3. 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Applications Synthesis and perspective
Structures
There are 225 kinds of zeolite have been synthesized, Since 2.5 billion kinds of zeolite structures in theory
References
1.Davis, M. E. (2014). "Zeolites from a Materials Chemistry Perspective."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6(1): 239-245. 2.Iyoki, K., et al. (2014). "Progress in seed-assisted synthesis of zeolites without using organic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s."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189: 22-30. 3.Li, L., et al. (2009). “Unambiguous observation of electron transfer from a zeolite framework to organic molecules." Angew Chem Int Ed Engl 48(36): 6678-6682. 4.Rangnekar, N., et al. (2015). “Zeolite membranes - a review and comparison with MOFs." Chem Soc Rev 44(20): 7128-7154. 5.Smit, B. and T. L. Maesen (2008). “Towards a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shape selectivity." Nature 451(7179): 671-678. 6.van der Bij, H. E. and B. M. Weckhuysen (2015). "Phosphorus promotion and poisoning in zeolite-based materials: synthesis, characterisation and catalysis." Chem Soc Rev 44(20): 7406-7428. 7.Van Speybroeck, V., et al. (2015). "Advances in theory and their application within the field of zeolite chemistry." Chem Soc Rev 44(20): 7044-7111. 8.Wang, Z., et al. (2014). "Fabrication of a highly b-oriented MFI-type zeolite film by the Langmuir-Blodgett method." Langmuir 30(16): 4531-4534. 9.Zhang, C., et al. (2012). “Catalytic MFI zeolite membranes supported on α-Al2O3 substrates for m-xylene isomerization."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389: 451-458. 10. Miao Y, Richard D. Noble, and John L. Falconer .(2011) “Zeolite Membranes: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Permeation Mechanism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Vol. 44: 1196–1206
The Si/Al ratio
the larger the Si/Al, the more hydrophobic is the pore space
Rangnekar, N., et al. (2015). “Zeolite membranes - a review and comparison with MOFs."
Zeolite hollow fibers
Ying Yan, Songshan Jiang, Huiping Zhang, Xinya Zhang Preparation of novel Fe-ZSM-5 zeolite membrane catalysts for catalytic wet peroxide oxidation of phenol in a membrane re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