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村之“蝶变”

合集下载

探寻历史与现实守好“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探寻历史与现实守好“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探寻历史与现实守好“天府粮仓”成都片区作者:杨进张帆来源:《先锋》2022年第07期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第一站,走进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成都如何守好自己得天独厚的“天府粮仓”?“天府之国”农业优势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其辖成都平原及其附近丘陵地区,从古至今,因为河流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特别是成都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地处中国南、北两大水系的交叉区域,由东向西,河网密集,构成自流灌溉水利系统,在农业的发生上既接受了来自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也接受了来自黄河流域的粟作文化,形成了源远流长而又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自耕自足,乐观包容,耕读传家,安定富裕。

据史书记载,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蜀国开明王朝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借西周建都典故,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

成都平原地区海拔较低,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也造成其每逢丰水季节便受洪水之患,蜀人自古就创造了使用杩槎和竹络笼石截流并分段排水的工程技术,都江堰水利工程更是蜀人先辈在长期与洪水斗争过程中智慧的结晶。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古蜀地区种植稻谷的历史非常悠久。

《山海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

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可知这里很早就生产优质稻谷了;“糈以稻米,白菅为席”,可见稻米不仅满足人们的日常之需,还用来敬献神灵,是祭祀等重大活动中的珍贵祭品。

从史书与地方志的记述看,战国时期秦惠王派军攻取巴蜀之后,很短的时间就在这里征用了众多兵员,筹集了大量军粮与军需物资。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汉祖自汉中出三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而给助军粮,收其精锐以补伤疾”,足见当时蜀地生产稻米的数量非常可观。

成都双流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1254125083

成都双流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1254125083

180
645
22575
44
120
450
15750
59
180
600
21000
166
480
1695
59325
聚居点区位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白沙镇概况
产业布局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以“三路”(成仁路、籍大路、籍黄路)为中心,重点发展特色农业、 商业、餐饮等项目; 发展以红阳村为中心的精细化工基地建设; 以农业为主,有水稻种植、果树种植及蔬菜种植
造型设计方案
藉田镇聚居点的建筑造型立意提取于藉田的主要产业及政府立足打造 “东山第一重镇”的发展规划。籍田各村的产业基本上以特色农业为主, 各聚居点的分布位置基本位于城镇以外,我们的建筑设计需要从农村的 特色出发,符合本土特色。但作为政府规划的“东山第一重镇”,建筑 的设计也需要具有时代气息的特征。 色彩为蓝灰色为主,结合白色系的墙面,使整个村落显得统一而又富有 变化。 结构选型设计 考虑当地特色和造价等因素住宅均以砖混结构为主,辅之以少量木结构。
双流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地理位置
籍田镇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面,距成都和双流县城均为40公里,属双流县丘区第一 大镇。地处成都、双流、彭山、仁寿“一市三县”交汇位置。毗邻省级文化古镇 风景旅游地黄龙溪和黑龙滩风景名胜旅游区。国道"213"线"成仁路"穿镇而过,南 和仁寿县视高镇接壤,东南邻籍田镇,西与黄龙溪镇连界,西南与彭山县净皇乡 毗邻,西北与永安镇交界,北与煎茶镇相接。 籍田镇历来是成都东来东进的门户,双流县的南大门,方圆百里的农副产品及工 业产品的生产和商贸集散地,是双流东山片区的交通枢纽与商品交易集散地。

赴天津成都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赴天津成都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虚心学经验务实抓发展——赴天津成都学习考察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近期,我随市党政代表团赴天津、成都学习考察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通过实地考察、相互交流和亲身体验,深受启发、收获很多。

下面,我简要谈一谈对天津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体会和认识。

一、天津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成效东丽区属天津市十个农业郊区县之一,他们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辉煌成绩令人震撼。

东丽区将农村城市化作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点,探索出“城中村改造”、“宅基地换房”、“依托大项目有序撤村”三个城市化实现路径,城市形象不断改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尤其是辖区内的华明示范镇,紧扣“宅基地换房”核心,大力实施“三区”联动战略,树立了天津市“宅基地换房”典型,其公认度、价值度和推广度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荣获“中国十大和谐宜居乡镇”称号。

双流县近年来抢抓成都市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率先在全国提出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农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三个集中”,探索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双流模式”,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三大模式之一。

特别是土地经营权“长久不变”开全国先河,在土地流转、产业支撑、保障到位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创造了在全国有影响的经验,十分值得借鉴。

二、对天津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体会(一)天津成都的发展,体现了抢占先机、敢想敢干。

从天津、成都的发展历程看,他们也曾受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困惑,但政策机遇一旦来临,天津、成都各地能够敏锐地发现机遇,并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科学地融汇贯通,大胆地试、勇敢地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天津成都的发展,体现了大气魄、大手笔。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先导。

天津、成都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

天津依托政策机遇和地缘优势,提出了“双城双港、双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规划理念,使之逐步成长为全国第三大城市;成都立足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科学地描绘了一幅“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蓝图。

籍田镇地平新家园安置点工程改造方案设计 35p精品资料

籍田镇地平新家园安置点工程改造方案设计 35p精品资料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点 工 程
成都、双流、彭山、仁寿“一市三县”交汇位 置。毗邻省级文化古镇风景旅游地黄龙溪 和黑龙滩风景名胜旅游区。因蜀汉时昭烈帝 刘备“籍田”于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800余年
风貌改造总费用
漆料:116.3 木材:193万
改 造 方 案 设 计
历史,是双流东山片区的交通枢纽与商品交
GRC:188.2万
红色广场
至仁寿
幼儿园 二期用地




入口产业改造
平 新

红色广场改造


文化长廊改造


池塘改造
工 程






文本目录
Text directory
文本目录
Text directory










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建筑风貌改造示意图
案 设

建筑风貌改造示意图

建筑风貌改造节点一
田 镇

田 镇

现状照片
各类用材概算:漆料每栋20000元,木头每栋26000元 , GRC每栋24000元 ,计划改造10栋。
平 新 家












改 造 透 视 图 四
建筑风貌改造示意图
现状照片
改 造 透 视 图 一

建筑风貌改造节点二
田 镇

粮食安全背景下成都市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路径分析

粮食安全背景下成都市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路径分析

粮食安全背景下成都市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路径分析作者:夷萍来源:《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06期摘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重要指示之一,它为四川粮食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目前,成都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五要素仍处于中等水平。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成都市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瓶颈问题主要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亟须有效遏制,耕地撂荒严重与种粮主体缺位的现象亟须改善,高标准农田利用效率和种业高质量发展亟须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机制不畅亟须突破,粮食等农产品流通体系和产业链融合度亟须提升。

成都市进一步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还需全链拓展粮食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提升粮食产业复合功能价值,搭建现代化粮食流通网络体系,鼓励调动粮食生产主体种粮积极性,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业保险机制。

关键词:“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图分类号:F30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3.06.006文章编号:1009-6922(2023)06-41-08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促进經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实现国家富强的重大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立足解决我国人民吃饭的问题,提出“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既保数量,又保多样、保质量,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1]的战略导向。

四川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其中成都农业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担负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时代重任。

要实现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的目标,关键在于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从成都经验看乡村产业振兴

从成都经验看乡村产业振兴

从成都经验看乡村产业振兴作者:曹慧来源:《经济》2018年第24期成都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

成都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极具特色,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重要策源地之一,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具备较高的起点。

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调研时对其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给与了充分肯定,要求成都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作用。

近期,笔者赴成都市金堂县、郫都区和邛崃市进行调研,对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规划先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也要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前提。

成都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自然生态条件,将全域分为“东进”“西控”“南拓”“北改”和“中优”五大板块功能区,并编制了全市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分区域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规划。

郫都区、邛崃市属于“西控”区域,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突出绿色高端农业和文创旅游融合。

其中,郫都区离中心城区较近,属于成都的第二圈层,有利于承接城市居民对休闲旅游和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也具备良好基础,因此以高端精致、绿色有机为发展路径,主打农业文化遗产、田园综合体、“天府水源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四大品牌。

邛崃离中心城区较远,属于成都的第三圈层,在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条件不如郫都,因此选择高效、精品农业的路子,按照“主导产业+核心园区+关键要素”集聚建设模式,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绿色循环、产村相融的精细农业生态圈。

我们所调研的另一个地点——金堂县属于“东进”区域。

“东进”区域位于龙泉山森林公园范围内,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因此在发展模式上突出生态休闲和高效农业。

金堂是四川省丘区现代农业重点县和农业大县,从地理位置上看,也属于成都的第三圈层,离中心城区较远,但依托龙泉山这一特色景观,在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方面具有优势。

因此金堂着力构建以食用菌、油橄榄、柑橘、金堂黑山羊为重点的“4+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并通过建设“世界级城市绿心和城市会客厅”龙泉山森林公园,带动了两条乡村旅游循环线路的兴起,并培育了一家国家级康养基地。

这60个中国最美乡村改造案例,告诉你乡村振兴怎么搞

这60个中国最美乡村改造案例,告诉你乡村振兴怎么搞

这60个中国最美乡村改造案例,告诉你乡村振兴怎么搞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四川华侨城南岸美村乡村客厅位于大邑县清源村,建筑原为废弃的酒坊。

设计团队提出“轻介入·在地化”的设计思路,通过老酒坊改造重塑乡村公共空间,探索安仁特色乡村振兴路径。

设计将项目定位为乡村客厅,如何通过设计在原有建筑中引入展陈、会议、接待、办公等功能,成为改造关注的重点。

对酒厂的衰败外壳进行集中整治并优化了室内空间,将原有的生产区域改造为会展大厅、文化展区、休闲吧馆、创客学院,并新增了丛林餐厅,打造了一处建筑、田园、游客可以同步进行“多维呼吸”的公共空间。

宋家沟乡村改造项目,山西以植入和空间换置等手法进行移民搬迁的工作,通过公共空间的秩序恢复和散点的分布规划来化解新旧隔阂,恢复乡土文化的自信。

沿河岸吸纳周边空余场地形成开放的活动空间,同时植入庙宇、浴室等公共建筑,将原来起单一带状的分割线,变成了有机多元的链接带。

对宋家沟村历史文脉及本地宋长城文化进行糅合提炼。

利用向村民旧砖瓦材料的收集过程,使村标的设计自然而然的从村庄内部渗出,与整个地域互相回应。

挚舍南禅观水酒店,无锡清名桥古运河之滨,故取名为“南禅观水”。

原址是典型的传统三进式院落,前低后高,较为保守。

旧建筑四周封闭,室内光感不强,楼道狭窄,藏匿了许多安全隐患。

改造后的建筑,依旧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保留了这座江南小院古朴典雅的气息,增加了更多的开放空间。

房间“溯、泛、泊、泽、瀚、澔、润、漾、湛、泓、渡、湉、漪、澹、澈、澄”,皆以水字旁的字命名。

干净利落的线条,裸露的原色墙面和金属,传达克制冷艳的美感,几何性和构成性创造出中性、纯粹的空间体验,粗犷别致之中不乏细腻的笔触。

铁锈板、简约的落地玻璃及独特的导向系统等现代设计元素,赋予了老宅新的活力。

d-u 渡咖文集,无锡在满足保持整体风格一致的需求下,又要体现其作为独立美学空间的多样性。

老街南下塘仍旧保留着当初枕河人家、小桥流水的古镇风貌。

双流: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双流: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双流: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作者:张晓艺罗向明来源:《新城乡》2018年第05期在成都市双流区胜利镇云华新村不远处,大面积莜麦牧草形成的“大地绿毯”、迎风绽放的格桑花把土地划分成色彩鲜明、层次分明的农业观光色带,不时低空掠过的飞机从头顶滑过,三五成群的摄影爱好者架着长枪短炮调试机位,捕捉景色与飞机共存一图的画面。

在去年12月前,这片土地还是另一番景象,如今已经成为飞机摄影爱好者、乡村旅游的热门地,往来者络绎不绝,云华新村更是屡上《新闻联播》,成为农村发展的全国典范。

这个以“空港花田”为名的项目正是双流按照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而像这样的项目在双流不止于此,以项目盘活土地,变资源为资产,打造双流美丽新村的“样板间”正在落地开花,乡村振兴正在进入加速跑道。

记者走进胜利镇白塔社区,极具川西民居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跃然眼前,今年6月,村民将领取到这批新房的钥匙。

“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白塔社区从成立瞿上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到重点培育发展“牧山三宝”(牧山二荆条辣椒、牧山香梨、牧山蜀芋)等特色优势产业,从打造“微菜园”“微景观”到扩大精品种植基地,胜利镇白塔社区依托空港花田项目的推进,以此为契机,培育“新型农民”。

据白塔社区党委书记肖道全介绍:“白塔社区规划出乡村休闲旅游区、现代农业发展区、农旅发展示范区三大组团,提升附加值,重塑原乡生活场景,营造记得住乡愁的村庄环境。

”双流作为工业重地,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5%,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农业GDP只有2%。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开辟一条乡村振兴道路,发挥好规划“牛鼻子”的提领作用至关重要。

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指出,“要科学明晰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方向,注重顺应城乡融合要求、完善现代城乡规划体系,提升宜居宜业品质、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切实做到精准振兴,把力用在点子上。

”从去年开始,双流区乡村振兴工作就坚持规划先行,《双流区生态绿隔区暨村镇体系规划》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双流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正在进行基础资料收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村之“蝶变”
2012年06月15日21:0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现在的农村户口是千金难求,我们实行的是…生不添、死不减‟,…减人不减地,增人不增地‟的政策。

”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村村主任肖轻松主任告诉记者。

“天子籍田处,成都南大门”在成都双流早已传为佳话,究竟是怎样的新农村,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人们舍弃城市的优越生活趋之若鹜?
日前,《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走进地平村新家园,让人有一种特别意外的收获。

一幢幢带有明显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小楼映入眼帘,一派优美富饶的风光。

如果不是“籍田镇地平村”几个大字,你会误以为这里是某个依山傍水的高档别墅区。

“我2004年任村长,那时的集体经济收入是负债4万多,只有一间办公室,连电话都没有。

”肖轻松感慨道,这种变化正是得益于地平村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

新农村综合体努力改造
在这里,土地综合整治是将单一的“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合起来。

将碎地、块地整合的同时,对农村地区的农村居民点、房屋实施相对集中的重建,提高农村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再将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放在有需求的区域使用,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据介绍,土地整治后,地平村新增土地面积约500亩,采取居民“统规自建”的方式建成占地面积140亩的“新家园”农村新型社区。

共411户、1441人已经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即将动工的小区二期原报名106户,又有多户强烈要求“挤”进来。

另外,节约的10.6亩集体建设用地在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挂牌出让,用于修建商业街、乡村酒店和商业旅游项目,也于去年3月以平均每亩40多万的价格拍卖成交,实现收益451.6万。

抓住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响应政府号召,除了农村新型社区外,地平村也着力进行招商引资,以都市农业为方向,做实产业支撑,着力培育红缨李、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将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管理民主规范的新农村综合体。

幸福小村有了新生活
如今的地平村道路平坦,精致的小楼依山而建,农田菜园分布其间,好一幅田园风光画。

大学生村官贾小姗说,“晚上还可以跳舞、喝茶,都有路灯,城市社区有的这里都有,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上去了。


此外,社区有完备的水、电、气、路、光纤、通讯等基础设施。

还有便民服务站、便民放心店、卫生服务站、农家书屋、感知健康舱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再不用一脚泥巴走回家,再不用挖井取水、砍树劈柴。

由于地平村是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小区,村民们经过商讨还安装了价值70多万的监控系统,社区的现代化水平甚至超过了城市的社区。

“这个监控还帮助公安局破获了三起案件呢。

”肖轻松自豪地说。

肖轻松还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社区的管理实行“社会参与、群众自主”的创新模式,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群众民主确定了成都弘毅兴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物管服务,实现物业管理专业化。

房前屋后零星农用地都长久流转给小区住户,发展“农家菜园”,一出门既可以采摘自家种的绿色蔬菜,又节省了小区的绿化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专家表示,地平村新社区的建设使人们过上了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的“三新”生活,是“充分体现生态田园城市核心内涵、综合展示统筹城乡发展成果”的示范典型。

地平村迎来“天府新区”契机
据了解,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随着天府新区建设,地平村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人人都知道天府新区,现在的老百姓都很关心国家政策。

”肖轻松说。

地平村按照“三位一体、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围绕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的发展定位,以农业带动旅游服务业,统筹考虑小区产业发展、生产宜居等因素,科学完善产业、聚居点建设等各项规划,打造出“和谐、文明、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过整治后的土地使用更科学合理,也更符合摆脱原始的农耕种植经济、迈向产业高端化的新农村发展规划,天府新区聚集的人气和商机不可估量,而土地资源、生态农业和文化资源将成为地平村独一无二的优势。

在产业选择上,地平村发展以有机水果种植与高端观赏鱼类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目前,围绕着社区,已建成一期核心区基地300亩。

红缨李产业主要采用集体或农户资源以土地入股和现金入股的方式,组建红缨李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经营管理,着力打造兼具经济效益和观光价值的红缨李种植标准化基地。

待到山花烂漫、硕果累累时,小区成为身处红缨李中的人间仙境,既可以得到水果的收益,又可举办文化旅游节,据此吸引大量游客观光体验。

既形成小区景观,又实现农民多渠道增收。

历史也赋予了地平村更多的优势,根据“刘备籍田”和“革命烈士丁地平故乡”等特有的文化资源,地平村建设了展示以丁地平烈士为代表的中共籍田地下党革命故事的红色文化走廊,形成具有川西风格、籍田特色的红色文化地标。

从一个川西小山村,到胜过城市的新农村社区,地平村像一只刚刚破茧而出的蝴蝶,落在青山绿水之畔的成都之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