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化学郑集第四版简答题精华总结完整版
陈阅增 第四版 普通生物学 课后习题答案

3.三叶草.蝴蝶.時蜓.姓.地.度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链,但其中没有分解者,试将分解者以适当方式加到这个食物链中,,
4
.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子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答:分子生物学对生物界统一性的深化:
1.2 1.生命体组胞作为基本単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答:组胞是除病毒外的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其重要特点有:
(1)细胞质膜将组胞与环境分隔开来,控制期胞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转換。(2)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 1.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水;
2.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分子,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使组胞成为结构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并可完成基本新陳代谢外的特定功能。( 3 )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功取决于其组成组胞功能Pmtista),,(3)
五界系统
: 1967
年
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 R. whmaker
根据组胞
(3 )稳造和应激性,生物体内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条件被限制在一个很窄的幅度之内,生物体具有许多调节机制以保持内部条件的相对稳定,这一特性称为稳态;体内成体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都可能对生物体产生影响,生物体能感受这些变化,并做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这一行为称为成激性.
(4)生殖和遺传,任何一种生物个体都不能长久存活,它们通过生殖产生子代使物种得以延续,生物界有多种生殖的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必须将全部遺传信息通过组胞从亲代传递到子代,
(1)所有生物的组胞都是基于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构建的(2)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o种気基酸以成键的方式连接而产生的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4核酸

β-D-2-O-甲基核糖
17
3.1.3 核苷
HOH 2C
O
base
H
H
H
H
OH
OH
核苷:含N苷,β-苷
18
核苷中戊糖与碱基的连接方式:
NH 2
N
N
9
N
N
HOH 2 C
O
1'
H
H
H
H
OH
OH
腺嘌呤核苷 (adenosine)
NH 2
N
HOH 2 C H
H
1
O
N
O
1' H
H
OH
H
胞嘧啶脱氧核苷 (deoxycytidne)
大家好
3 核酸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碱基、 核苷、核苷酸和核 酸的结构、性质和 功能,核酸的分离、 提纯、鉴定等。
2
核酸的概述
核酸英文名nucleic acid(NA) 1868年瑞士F. Miescher(米歇尔)发现了核酸。
3
作业
4
5
6
7
8
9
类别
nucleic acid
ribonucleic acid, R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5
3´
3´
´
3´
5´
5´
3
´
55 2021/1/3
DNA 双螺旋模型主要特征
1.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沿同一中心轴右旋 相互盘绕而形成。
2. 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 侧,糖环平面与中轴平行,作为可变成分的碱基 位于内侧,碱基平面与中轴垂直链间碱基按A—T ,G—C配对(碱基配对原则,Chargaff定律), 形成碱基堆积力。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 章习题及答案(doc)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二、填空题1、细胞分裂有直接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三种类型。
2、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5、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人是荷兰学者列文虎克。
三、问答题: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3大基本问题是什么?答:①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②基因表达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③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2、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①生物膜与细胞器②细胞信号转导③细胞骨架体系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⑤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⑦细胞死亡⑧细胞衰老⑨细胞工程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3、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病毒(virus):非细胞形态生命体,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必须在活细胞体内复制繁殖,彻底寄生性。
3、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的和结构的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的代表。
4、质粒:细菌的核外DNA。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精彩试题简要题库

题库(70%)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二、填空题1、细胞分裂有直接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三种类型。
2、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5、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人是荷兰学者列文虎克。
三、问答题: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3大基本问题是什么?答:①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②基因表达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③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2、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容有哪些?答:①生物膜与细胞器②细胞信号转导③细胞骨架体系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⑤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⑦细胞死亡⑧细胞衰老⑨细胞工程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3、细胞学说的基本容是什么?答: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病毒(virus):非细胞形态生命体,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必须在活细胞体复制繁殖,彻底寄生性。
3、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的和结构的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的代表。
4、质粒:细菌的核外DNA。
裸露环状DNA分子,可整合到核DNA中,常做基因工程载体。
Cys的巯基解离常数应该是多少

收稿日期:2014-06-19*通信作者:E-mail: xulanglai@Cys 的巯基解离常数应该是多少徐冬青,徐朗莱*(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95)摘要:本文从国内几本著名生物化学教材中对半胱氨酸(Cys)中巯基解离常数的表述不一致引入,根据Cys 中巯基解离的特殊性和3个含H 基团的解离方程入手,说明了pK 2(-NH 3+),pK R (-SH)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今后在生物化学的教材或教学中,对Cys 的巯基解离常数应该有必要的文字标注或说明。
关键词:半胱氨酸;巯基;解离常数What is the ionization constant of the cysteine thiol groupXU Dongqing, XU Langla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Abstract: Cysteine is trifunctional amino acid containing three ionizable groups: carboxyl, amino and thiol. The p K 1 of the carboxyl group is low and can be easily determined and identified. However, the amino and thiol groups have similar p K a 's, and therefore, it’s not easy to identify which group ionizes first. As our present textbooks do not explain it clearly, we suggest that the illustrations and annotations are needed to address in the future biochemistry teaching and in the biochemistry textbooks.Key Words: cysteine; thiol group; ionization constant半胱氨酸(Cys)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一种重要氨基酸,由于分子中巯基的解离和氧化还原的特殊性质,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既可提供具有一定反应活性的自由巯基或硫负离子(-SH 或-S -),也可形成二硫(-S-S-)键,因此它对蛋白质分子的生化特性及特定空间结构的形成尤为重要。
(完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简答题

1、什么叫遗传中心法则1)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称为中心法则。
2)后来在某些病毒和某些正常细胞中发现一种能催化由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称逆转录酶,由RNA为模板合成DNA称逆向转录。
3)中心法则的概念可由下式表示:2、简述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mRNA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1)真核生物mRNA在5’端有一帽子结构,由7-甲基鸟苷三磷酸组成);2)在3’端有一多聚腺苷酸(polyA)的尾部结构,由20-300个腺苷酸组成;3)所有真核生物的mRNA分子都是只含一个结构基因,而原核生物的mRNA可以由几个结构基因组成;4)原核生物的起始信号还有SD序列。
3、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是什么双脱氧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是利用少量不同的2’,3’-双脱氧三磷酸核苷(2’,3’-ddNTP)在不同位点终止DNA复制反应。
在反应中,凡是掺入2’,3’-ddNTP的,链延伸反应即中止。
用凝胶电泳分析反应产物,即可以从放射自显影上读出DNA序列。
4、何谓DNA的半保留复制?其生物学意义何在DNA的半保留复制是指DNA分子中的2条链(称为母链),在复制时要解螺旋、解链后分别作为模板进行新链合成(称为子链),最后形成2分子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一条母链,并有一条新链,故称为半保留复制。
2个DNA分子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后,使得2个子细胞中所含的遗传信息完全与母细胞相同。
因此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生物学意义是保证了亲、子细胞之间遗传信息传递的稳定性。
5、为什么说糖酵解是糖分解代谢的最普遍、最重要的一条途径1)糖酵解是指葡萄糖经酶促降解成丙酮酸并伴随产生ATP的过程;2)该途径在无氧及有氧下都能进行,只是产生的丙酮酸及NADH在不同条件下的去向不同;3)它是生物最基本的能量供应系统,因为它能保证生物或某些组织在缺氧下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大多数单糖都可通过该途径被降解。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试题合集

第二章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技能是:细胞膜、DNA与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的酶,可以推算出一个细胞所需的最小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nm~2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的支原体的直径已经接近这个极限,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结构似乎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试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
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的病毒,称为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病毒。
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
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感染物。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1)病毒很小,结构极其简单;(2)遗传载体的多样性(3)彻底的寄生性(4)病毒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增殖4、试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
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第四章1.何谓内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内在膜蛋白是膜蛋白中与膜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种蛋白,只有用去垢剂是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出来。
普通生物化学部分答案

第一章2.一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二级结构:指肽链主链通过不同肽段部分自身的相互作用、氢键的形成,沿某一主轴进行盘绕、折叠产生的有规则的特定构象结构,不涉及侧链部分的构象;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肽链按照一定的空间结构进一步形成更复杂的结构;四级结构:两条或两条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聚集体结构,指亚基的数目、类型以及各个亚基在整个分子中的空间排布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其三维结构,一级结构变异对功能有影响:一级结构改变造成分子病,共价修饰,断裂激活3. α-螺旋(P21)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
每个氨基酸残基(第n个)的羰基氧与多肽链C端方向的第4个残基(第n+4个)的酰胺氮形成氢键。
在典型的右手α-螺旋结构中,螺距为0.54nm,每一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
螺旋的半径为0.23nm。
β-折叠(P22)是蛋白质中的常见的二级结构,是由伸展的多肽链组成的。
折叠片的构象是通过一个肽键的羰基氧和位于同一个肽链或相邻肽链的另一个酰胺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氢键几乎都垂直伸展的肽链,这些肽链可以是平行排列(走向都是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肽链反向排列)。
β-转角(P23)多肽链中常见的二级结构,连接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使肽链走向改变的一种非重复多肽区,一般含有2~16个氨基酸残基。
含有5个氨基酸残基以上的转角又常称之环(loops)。
常见的转角含有4个氨基酸残基,有两种类型。
转角I的特点是:第1个氨基酸残基羰基氧与第4个残基的酰胺氮之间形成氢键;转角II的第3个残基往往是甘氨酸。
这两种转角中的第2个残基大都是脯氨酸。
无规卷曲(P24)此种结构为多肽链中除以上几种比较规则的构象外,其余没有确定规律性的那部分肽链的二级结构构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生物化学郑集第四版简答题精华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生物膜的组成: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①脂质:脂质是构成生物膜最基本的物质,包括磷脂(主要成分)、糖脂、胆固醇。②膜蛋白分为外周蛋白和内在蛋白,是生物膜实施功能的基本场所。 2.生物膜的功能:①保护:生物膜能够保护细胞或细胞器不受或少受外界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保持它们原有的形状和完整结构。②转运:细胞或细胞器通过生物膜,从膜外选择性地吸收所需要的养料,同时也要排出不需要的物质。③能量转换:a)氧化磷酸化: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食物分子中存储的化学能转变成生物能,即将化学能转换成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然后再通过ATP分子磷酸键的分解释放能量,为生物体提供所需的能量。b)光合磷酸化: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主要是太阳能)转换成ATP的高能磷酸键。再利用ATP的能量合成糖类物质。④信息传递:细胞膜上有接受不同信息的专一性受体,这些受体能识别和接受各种特殊信息,然后将不同的信息分别传递给有关的靶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效应以调节代谢、控制遗传和其它生理活动。⑤运动和免疫等生物功能:由于细胞膜上有专一性的抗原受体,当抗原受体被抗原激活后,即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能够识别及特异性地与外源性抗原(如细菌、病毒等)结合并吞噬消灭。 3.新陈代谢:⑴定义:是指生物体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分为①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从外界摄取物质,并把它们转变成自身物质的过程。②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原有的物质经一系列变化最终变成排泄物排出体外的过程。⑵特点:①反应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绝大多数由酶催化。②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通过一系列中间过程有顺序的完成。③生物体内的各个反应之间都是相互协调联系,有条不紊的进行。④生物体的代谢体系是在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 4.ATP的生理作用:①是机体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在生物氧化中,ADP能将呼吸链上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电化学能以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贮存起来,因此ATP是生物氧化中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 ②是机体其它能量形式的来源:ATP分子内所含有的高能键可转化成其它能量形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③可生成cAMP参与激素作用:ATP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下,可生成cAMP,作为许多肽类
激素在细胞内体现生理效应的第二信使。④作为一种神经递质: 5.(一)糖的无氧氧化过程:又称糖酵解,葡萄糖在缺氧情况下,生成乳酸的过程 1基本反应过程:分为两个反应阶段,全程在胞浆中进行。⑴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由一分子葡萄糖分解分成两分子丙酮酸的过程 a.①葡萄糖+ATP←→葡糖-6-磷酸(己糖激酶,不可逆) ②葡糖-6-磷酸←→果糖-6-磷酸(葡糖-6--磷酸异构酶) ③果糖-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果糖磷酸激酶,不可逆) b.④果糖-1,6-二磷酸←→2×甘油醛-3-磷酸(醛缩酶) ⑤2×甘油醛-3-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丙糖磷酸异构酶) c.⑥2×甘油醛-3-磷酸←→2×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⑦2×甘油酸-1,3-二磷酸←→2×甘油酸-3-磷酸+2ATP(甘油酸-3-磷酸激酶) ⑧2×甘油酸-3-磷酸←→2×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变位酶) d.⑨2×甘油酸-2-磷酸←→2×烯醇丙酮酸磷酸(烯醇化酶) ⑩2×烯醇丙酮酸磷酸←→2×丙酮酸+2ATP(丙酮酸激酶,不可逆) ⑵第二阶段: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所需的氢原子由前述‘一次脱氢’过程提供,反应由乳酸脱氢酶催化,辅酶是NAD (二)糖酵解的调节:⑴磷酸果糖激酶调节,是酵解过程最关键的限速酶。ATP、柠檬酸、 H+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别构抑制剂,而AMP、 2,6-二磷酸果糖(F-2,6-BP)是别构激活剂。F-2,6-B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激活剂。⑵己糖激酶的调控,G-6-P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因G-6-P可转化为糖原及戊糖,因此己糖激酶不是酵解过程关键的限速酶。(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迅速提供能量,对肌收缩更为重要(2)成熟红细胞的供能(3)神经组织、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活跃的组织,即使不缺氧也多由糖酵解提供能量 6.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分为两个阶段:(一)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胞液中的丙酮酸透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后,经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进行氧化脱羧,并与辅酶A结合而生成乙 酰辅酶A。【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丙酮酸脱氢酶(辅酶是TPP)、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辅酶是硫辛酸和CoA-SH)、二氢硫辛酸脱氢酶(辅基是FAD),6种辅助因子: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酸、FAD、NAD+、COA、Mg2+。并需要线粒体基质中的NAD+。】现已了解,此多酶复合体形成了紧密相连的连锁反应机构,故催化效率较高。【丙酮酸氧化脱羧过程】 (二)三羧酸循环TCA: ⑴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①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乙酰辅酸A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下,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酰CoA,后水解成柠檬酸和CoA。此反应在生理条件下是不可逆的。②柠檬酸转变成异柠檬酸。柠檬酸在顺乌头酸酶催化下,先脱水转变为顺乌头酸,再加水、异构成异柠檬酸。此反应都是可逆反应。③异柠檬酸氧化脱羧成α-酮戊二酸。④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是由α-酮戊二酸脱氢酶、硫辛酸琥珀酰转移酶及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组成的复合体,其辅酶及催化方式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属不可逆的α-氧化脱羧反应,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三个调节点。⑤琥珀酰辅酶A转变成琥珀酸。琥珀酸硫激酶催化此反应。这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直接生成高能磷酸键化合物的反应。所生成的GTP经核苷二磷酸激酶催化,可转变为ATP。⑥-⑧三羧酸循环的最后阶段是四个碳的化合物的反应,即琥珀酸转变为草酰乙酸,共有三步:脱氢、加水、再脱氢。琥珀酸脱氢酶(辅基为FAD)催化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延胡索酸酶催化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苹果酸经苹果酸脱氢酶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⑵意义:①是机体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②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③中间产物,是其他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的起点。 ⑶调控:三羧酸循环的速度是被精细的调节控制,有三个调控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其速度主要决定于细胞对ATP的需求。三羧酸的第一步反应可调节总反应速度是关键反应步骤。 7.丙酮酸的代谢去路:乳酸、丙氨酸、酒精、乙酸、丁酸、丁醇、丙酮 8.乙醛酸循环的意义:①乙醛酸循环提高了生物体利用乙酰CoA的能力;②开辟一条从脂肪转变成糖的途径。 异柠檬酸通过柠檬酸裂合酶生成乙醛酸,再通过苹果酸合酶生成苹果酸。 9.戊糖磷酸途径意义:①供给生物体能量,每循环一次降解1分子葡糖-6-磷酸,可产生12个NADPH,通过呼吸链氧化可产生36ATP。②是生物体内NADPH来源的主要途径。③戊糖磷酸途径中产生的核糖-5-磷酸是合成ATP、CoA、NAD、FAD、RNA、DNA的必须原料。④是戊糖代谢的重要途径。⑤与糖酵解和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10.糖异生:糖异生途径是在肝脏内(线粒体、细胞质)进行。其意义:①重要的生物合成葡萄糖的途径。②在饥饿、剧烈运动造成糖原下降后,糖异生使酵解产生的乳酸,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及生糖氨酸等中间产物重新生成糖。 1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答:①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②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人三羧酸循环氧化。③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人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循环氧化。④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12.为什么吃糖多了人体会发胖(写出主要反应过程)脂肪能转变成葡萄糖吗为什么答:人吃过多的糖造成体内能量物质过剩,进而合成脂肪储存故可以发胖,基本过程如下: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合成脂肪酸→酯酰CoA 葡萄糖→磷酸二羧丙酮→3-磷酸甘油 脂酰CoA+3-磷酸甘油→脂肪(储存) 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不能转变成葡萄糖,因为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不能逆转为丙酮酸,但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以通过糖异生而生成葡萄糖。 13.何谓酮体酮体是如何生成及氧化利用的 答: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当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的量超过TCA的能力时,多余的乙酰CoA则用来形成酮体。酮体是在肝细胞内由乙酰CoA经HMG-CoA转化而来,但肝脏不利用酮体。在肝外组织酮体经乙 酰乙酸硫激酶或琥珀酰CoA转硫酶催化后,转变成乙酰CoA并进入三羧酯循环而被氧化利用。 14.简述饥饿或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的原因? 答: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外组织氧化利用酮体的能力大大超过肝内生成酮体的能力,血中仅含少量的酮体,在饥饿、糖尿病等糖代谢障碍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的氧化也加强,肝脏生成酮体大大增加,当酮体的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利用能力时,血酮体升高,可导致酮血症、酮尿症及酮症酸中毒。 15.脂酸的β氧化:脂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经过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的过程,最后释放出1分子乙酰CoA,比原脂酰CoA少2个碳脂酰CoA。 过程:(一)脂酸通过脂酰CoA合成酶(内质网脂酰CoA合成酶和线粒体脂酰CoA合成酶)活化为脂酰CoA,线粒体外的脂酰CoA有肉碱脂酰基转移酶I催化与肉碱结合形成脂酰肉碱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移位酶穿过线粒体内膜。 (二)线粒体基质中的β氧化:①氧化: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在ɑ和β碳原子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反式ɑ,β-烯脂酰CoA,氢受体是FAD。②水化:在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ɑ,β-烯脂酰CoA水化,生成L(+)-β-羟脂酰CoA。③氧化: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下,脱氢生成β-酮脂酰CoA。反应的氢受体为NAD+。 ④硫解: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生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三)意义:①为机体提供比糖氧化更多的能量。②乙酰CoA还可作为脂肪酸和某些AA的合成原料。③产生大量的水可供陆生动物对水的需要。 16.甘油的生物合成:合成脂肪所需的L-α-磷酸甘油主要有两个来源:①由脂肪水解产生的甘油生成。由糖酵解产生的二羟丙酮磷酸还原而成 17.饱和脂酸的生物合成:(一)由非线粒体酶系合成饱和脂酸途径:①乙酰CoA—丙二酸单酰—ACP。乙酰CoA羧化成丙二酸单酰CoA的反应式脂酸合成的限速反应,催化该反应的乙酰CoA羧化酶包括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生物素羧化酶、羧基转移酶。②丙二酸单酰—S—ACP与乙酰—S—ACP经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4个步骤即为一轮的合成反应。 (二)饱和脂酸碳链延长途径:线粒体酶系(加入乙酰CoA)、内质网酶系(丙二酸单酰CoA)与微粒体酶系都能使短链饱和脂酸的碳链延长,每次延长两个碳原子 17.试述丙氨酸转变为脂肪的主要途径?答:丙氨酸径联合脱氨基作用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进一步合成脂肪酸。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并进一步转化为磷酸二羧丙酮,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为З-磷酸甘油。脂肪酸经活化为脂酰CoA后,与З-磷酸甘油经转酰基作用合成脂肪。 18.简述脂类的消化与吸收。答:脂类的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小肠内的胰脂酶、磷脂酶、胆固醇酯酶及辅脂酶等可以催化脂类水解;肠内PH值有利于这些酶的催化反应,又有胆汁酸盐的作用,最后将脂类水解后主要经肠粘膜细胞转化生成乳糜微粒被吸收。 19.氨基酸的共同分解反应:⑴脱氨基作用,脱去氨基生成ɑ-酮酸和氨。①氧化脱氨,第一步脱氢,形成亚氨基酸,加水脱氨;②非氧化脱氨,分为还原/水解/脱水脱氨;③脱酰胺基作用,谷氨酰胺酶和天冬酰胺酶。④转氨基作用,α-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酮酸的酮基上,结果原来的氨基酸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则形成相应的氨基酸。 除Gly、Lys、Thr、Pro及羟脯氨酸外,都能以不同程度参加转氨作用。谷丙转氨酶催化谷氨酸和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谷草转氨酶催化谷氨酸和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转氨酶的辅酶是吡哆醛磷酸。⑤联合脱氨:a.通过转氨和氧化脱氨联合作用;b.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 ⑵脱羧基作用。除His脱羧酶不需要辅酶,其他AA需要吡哆醛磷酸作为辅酶。 20.氨的代谢去路:①在肝脏中转为尿素;②合成氨基酸;③合成其他含氮物质;④合成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⑤直接排除。 21.氨的转运:氨对机体是有毒的,通过谷氨酰胺和丙氨酸两种形式在血液中运输。①在脑、肌肉等组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氨与谷氨酸反应合成谷氨酰胺,由血液运送到肝或肾,再经过谷氨酰胺酶,将谷氨酰胺水解成谷氨酸和氨。氨在肝中合成尿素,在肾中以铵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