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欣赏价值。
高中阶段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审美上得到熏陶和启示。
下面是对几首经典古诗词进行鉴赏,希望能够为高中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照亮了整个床前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清朗的感觉。
诗人眺望明月,才觉得似乎有霜降临,与月光共照。
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制造了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给人以思乡之愁。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鹳雀楼的描述,表达了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的意愿。
诗人用“依山尽、入海流”一句简洁而具体地描绘了白日和黄河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广阔而无穷的想象空间。
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的追求和决心,不满足于现状,渴望进一步超越自我,不断向前。
整首诗给人以壮志豪情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3.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雄浑激昂、豪放悲壮的诗风展现了杜甫的彷徨和苦闷。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以寒冷、凄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给人以凄美、辽阔的感觉。
最后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的艰辛心境和对逆境的坚持。
整首诗给人以慷慨悲愤之感。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结合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多种元素,融汇了文学、音乐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一片瑰宝”。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鉴赏古诗词可以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登高》作者: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它通过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的追求和不断超越的精神内涵。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揭示出自然的壮美和长河的宏伟,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则是作者对追求进步、不断创新的推崇与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博大精深,字句间别具情味、意境深远,传达了作者的抱负和理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晚间的宁静月色为象征,表达了饱含思乡之情的感受。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一代名句,既表现出明月的美丽,又形象地暗示出作者的思念之心。
后文“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表达出作者心头思乡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表现美感和审美价值。
三、《悯农》鐮声何处秋塞近,人事如今都走遍。
只有馀杭——塘上月,波心愁听《戍鼓》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反映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以及生活状况的艰苦,表现出了对农民的同情关怀。
诗中通过突出“鐮声”“馀杭——塘上月”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爱之情。
同时,诗中的“人事如今都走遍”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暗示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担心。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四、《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代表作,以形象的雨景描绘出春天丰收的景象,表现出了作者惊喜的心情。
高中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月夜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鉴赏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
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
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
下面介绍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进行简要鉴赏,以期能够对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奔放畅达而著称。
《静夜思》是他的代表之作,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诗人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简短,句式清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情激昂、壮美雄浑而著称。
《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边塞壮丽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景象,展示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诗词简练,语言雄浑有力,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边塞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3.《花间一壶酒》- 李清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以唱和男女之事、沉醉花鸟之境为主。
《花间一壶酒》是她的代表之作,通过酒和月、酒和影的对照,表达了词人内心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和渴望。
词中错落有致地描绘了花、酒、月、影,以及主人公独酌无相亲的情景,展现了词人的个性特点。
古诗词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理解诗词的表面含义。
通过理解词句和上下文的关联,了解诗词表达的基本意思。
2.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象征、夸张、拟人等,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3.体会诗词的意境。
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感受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从而进一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高中常考诗词鉴赏1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3凉州词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高中常考诗词鉴赏2木兰诗/ 木兰辞乐府诗集〔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唯一作: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高二古诗词鉴赏

高二古诗词鉴赏高二古诗词鉴赏(一)教学目的: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1.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
(大意相同即可)(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
(4分)答: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
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
作品中写春天消逝,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2.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1分)(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高中古诗词鉴赏大全

高中古诗词鉴赏大全一、《江畔独步寻花》。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二、《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万八千山峰头,梦里不知许多愁。
蓬莱斗折可登临,未敢高声语动清虹。
三、《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高中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
在高中课程中,古诗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来鉴赏几首著名的古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文化魅力。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一位孤独的诗人登高远望的景象,又寄托了作者心中的感叹和思考。
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描绘了自然景象,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宏伟。
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则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的感慨和无奈。
诗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彰显了作者自己的遭遇和心境,颇有哀意。
《清明上河图》——张若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诗来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后一章,描绘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中的情景。
诗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将读者引入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而“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一句则表达了对这样美景的怀疑,颇有讽刺之意。
最后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则彰显了作者的孤独和感慨,表达了深情而寂寞的内心。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诗中通过讲述汉武帝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生和情爱的深思熟虑。
诗中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等,描绘了贵妃的美貌与汉武帝对她的倾慕,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古诗词鉴赏(一)教学目的: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
(大意相同即可)(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
(4分)答: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
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
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2分)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1分)(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6分)答: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修辞手法,(1分)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1分)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1分)3.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
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分)答:《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为何不能同归”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
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评分标准:本题4分。
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运用,两点各2分,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4分)答: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
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
写法、意境各2分。
只要能分清二者在写法上、表意上的区别即可;写法与意境可合并作答亦可分开作答)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思①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光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
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答:不同。
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
武诗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
(4分)(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4分)答: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
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
构思新奇,把谪居伤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
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
(4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2分)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答: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
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高二古诗词鉴赏(二)教学目的: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6.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分)答: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分,只写“倒叙”“顺叙”,无具体分析,得1分。
意思对即可)(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
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4分,每首词2分,意思对即可)(3)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2分)答:反衬。
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2分,表现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景物2分,情感2分,共4分)(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
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
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3分)答: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两诗表达的感情各2分,共4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答: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答: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答:“点”或“破”(2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1)第二首《台城》中柳色“依旧烟笼十里堤”与第一首的哪一句可形成照应?“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情”?(5分)答:万户千门成野草(1分) “鸟空啼”的“空”是“白白的”、“徒劳的”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史变迁,已经面目全非,鸟儿却无所谓的啼鸣。
于乐景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表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分析同“隔叶黄鹂空好音”)(2分)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