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银行的合并之路
全球十大银行

citibank(花旗银行)美国1812年7月16日,华盛顿政府财政总监塞缪尔.奥斯古德(Samuel Osgood)上校与纽约的一些商人合伙创办了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今日花旗集团的前身。
历经近两个世纪的潜心开拓,花旗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资产达1兆美元,于全球雇有二十七万名雇员,为逾一百多个国家约二亿消费者、企业、政府及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包括消费者银行和信贷、企业和投资银行、保险、证券经纪及资产管理服务。
以红色雨伞为标志的花旗集团旗下的主要品牌包括:花旗银行、旅行家集团、所罗门美邦、CitiFinancial及Primerica金融服务公司。
HSBC(汇丰银行)香港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eration Limited.汇丰集团的名称源自其始创成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该行于一八六五年在香港和上海创立,为中国及欧洲之间日益频繁的商贸活动提供资金。
该行的创办人是苏格兰人汤马士‧修打兰(Thomas Sutherland)。
当年他担任铁行轮船公司香港总监,了解到香港和中国沿海地区对本地银行信贷需求殷切,于是在一八六五年三月协助成立汇丰银行,一个月后,上海分行相继开业。
当时银行以皇后大道一号作为总部行址,至今未变。
UBS(瑞士联合银行)瑞士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JP Morgan Chase(摩根大通)美国摩根银行最早可追溯到1838年,美国商人George Peabody开设的一伦敦私人银行,从而建立了摩根家族。
1864年,合伙人Junius S. Morgan收购了该公司并改名为J.S.摩根公司,1861年,Junius的儿子J.Pierpont Morgan建立了JP摩根公司。
JP Morgan Chase是通过1999年及2000年逐步合并JP摩根(JP Morgan)、美国大通银行(Chase)、Hambrecht & Quist、OrdMinnett、罗拔富林明有限公司及毕根集团六家各具专长的著名公司而成立的。
简述国外银行重组的经验

国外银行重组经验概述银行重组是指通过改组银行的业务、组织架构、治理结构以及资本和负债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解决风险问题和改善经营状况。
国外银行重组经验丰富且成功案例众多,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的银行重组提供有益启示。
引言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面临不少挑战,许多国外银行纷纷采取重组举措以应对这些挑战。
银行重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结构改革、业务优化、风险管理和技术创新等。
本文将简述国外银行重组的经验,希望能为其他国家的银行重组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组织结构改革组织结构改革是银行重组的重要一环。
国外银行在组织结构改革中,通常采取以下措施:•合并与整合:通过合并或整合不同业务板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效应的提升。
•减少层级:银行重组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层级过多,导致决策难以及时传递和执行。
国外银行通常采取简化层级的措施,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
•建立分公司和子公司:通过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实现业务的分离管理和独立运作,提高业务的灵活性和风险的控制能力。
2. 业务优化业务优化是银行重组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外银行在业务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其中的几点经验:•持续创新:银行重组中,持续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国外银行注重创新,通过引入新产品、开放新渠道、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方式,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客户体验。
•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国外银行通常借助大数据和先进的分析技术,对业务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潜在机遇和风险。
同时,还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和监管,提高业务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多元化发展:银行重组中,多元化发展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选择。
国外银行通常通过并购、入股和合资等方式,扩大业务范围,降低风险集中度,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银行重组不可忽视的一环。
国外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下是其中的几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国外银行通常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的分类、评估和防范措施,在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中国银监会关于批准法国巴黎银行有限公司在华分支机构改制开业的函

中国银监会关于批准法国巴黎银行有限公司在华分支机构改制开业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4.22•【文号】银监函[2008]87号•【施行日期】2008.04.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关于批准法国巴黎银行有限公司在华分支机构改制开业的函(银监函[2008]87号)法国巴黎银行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改制筹备组组长Francois Cristofari先生2008年1月16日签署的致我会的函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78号,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6年第6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兹批复如下:一、批准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34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其中:80010万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由法国巴黎银行有限公司原在中国境内分行营运资金划转,258.7656万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由法国巴黎银行有限公司原在中国境内分行资本公积划转,259731.2344万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由法国巴黎银行有限公司拨付。
增资后,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0亿元人民币。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根据《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在下列范围内经营对各类客户的外汇业务以及对除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股票以外的其他外币有价证券;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办理国内外c 结算;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提供资信调查和咨询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

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不同国家之间银行业的并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近年来,许多外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并开始寻求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并购机会。
然而,这一并购趋势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一些思考和挑战。
一、外国银行并购的好处1. 市场扩张与优化资源外国银行并购可以帮助中国银行拓宽国际市场,扩大业务规模,同时可以获得跨国业务经验与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
这些优势可以使并购后的银行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进而掌握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快速而稳健的发展。
2. 跨国业务转移与协同发展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并购还可以实现跨国业务的转移,通过融合两国银行的业务体系,实现跨境支付、跨境贸易金融、跨境理财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打破当地银行的固有思维习惯和沉淀,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
3. 融合文化与国际化外国银行在并购中将与中国本土银行融合,这也意味着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
银行业是文化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员工可以为银行注入新的思维和活力,同时加速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推动,同时为未来形成银行业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外国银行并购的挑战1. 法规限制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和外来资本并购的准入机制受到限制,银行业市场对外资的开放程度还有待完善,这也是中国银行业在面对外国银行并购时的一大挑战。
2. 舆论压力和反垄断管控在外国银行并购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舆论压力和反垄断审查等管控机制,这会给银行合并造成新的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协调和推动。
3. 本土银行品牌与受访者接受度在外资并购中,银行品牌和本土银行的受访者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
外国银行的品牌不如国内银行来得出名,若想要继续保持本土银行的品牌优势,则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异质文化的冲击,同时加强本土化经营和服务,更好地顺应中国商业环境。
三、未来建议1.深入调研并提高准入门槛通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前景进行深入调研,推动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外资获得银行牌照和并购的门槛。
艰难的合并—虽然欧洲拥有统一市场,但是欧洲的银行业仍然被各国的国界所分割

多 年 中,发生过 大约 5 o起 l 得 交易 金额 达 1 . 亿 欧元 。 12
的。
田
圣
Ro ma )的 恶 意 收 购 。
ony c u l t D pe 蛐倦a o 腩P r g , 印腑 f 鼬 mf lr u o e b n BH ^l oh r 矾I a g rE rp a k . “ I k tP E rp a a kn u o enb n ig甩脚 f 船 n dn 如 ^ ^ 钾“ “l 耙 c 删d P^n P 妇
在 德 国 的 乡 镇 地 区的储 蓄银行进 行合 并
和 城市 , 一 些主要 的
银行 占据 了1 5 / 的市 关注 。许 多 中欧 国家 的政 府 目前 已经 场份 额 ,剩 下 5 的 将 银行 的控 制权 出售 给 国外的金 融机 /4 市场份 额 由众 多小的 构 。 一 些投资 者热衷 予 在地 匿的银行
爱莫 一 ( me a g) 道: 朗 E rL n 说
本 。但是 当你进行 对 外跨 国界 交易 时,这 个 目标很难 实 现
场资本总额 达 4 0亿 英镑 该银 行集 团 目 3 合的 过程进 展得异 乎寻 常地 迅速 且成
功 安联 保 险 公司表示 .通 过银 行柜
场 内交易 的撮 太吸 引力在 于降 低成 前是英 国和欧 褂f 最大的 银行之一 。 他们 也感 法 国的 C F 银行 。 C 但是 .跨 国界 的兼并 收购 仍然 被认
但是. 潜在起 作用 的特殊 原 因,
仍然是 那些 各种不同 的祛 律和税 收制 删 曲 w而 船 坦 n 度 些 制度只 起到 了使 那些计 划 中 n 打 这 钾“ 柳
e 玎咖 ‰ gc 邢 .D出r , 删 d 虑 一但是安联 保 险银 , 砷 r 行和德 累斯顿银 行认 为.此 次 合并是 ‘ 次
法国金融体系发展过程

法国金融制度发展过程一、十九世纪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各种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并向专业化发展的阶段)(一)1800年1月18日,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银行,法兰西银行是法国的中央银行,标志着法国银行制度的核心就此诞生。
(二)19世纪中叶,法国相继出现了大量类似英国股份公司形式的商业银行,如工商信贷银行(1859)、里昂信贷银行(1863)、兴业银行(1864)、巴黎银行(1869)等,奠定了法国银行体系的基础。
二、二次大战后至六十年代中期(在政府严格的控制之下缓慢发展的阶段)(一)1941年6月13日法国颁布了第一部银行法,揭开了金融立法的序幕。
银行法出台正值二战过后,国家在恢复经济、加强投资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二)1945年12月2日银行法宣布将法兰西银行及四大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化(国家工商银行和巴黎贴现银行不久合并为巴黎国民银行)。
如此直至六十年代初,国家掌握着信贷发放的半数,并承担近80%的投资业务。
(三)1966-1967年银行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有四项措施:1.放宽并淡化存款银行与商务银行间的分工界限;2.允许在法国领土上自由开设营业柜台;3.创立货币市场,使银行融资条件更为灵活;4.取消利率的最低限度。
这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打破了旧有的经营界限,令法国的银行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使之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六十年代末期以来(在放松管制条件下发展较快的阶段)(一)国有化法令1982年2月11日通过的国有化法令将法国5家工业集团、36家最重要的法国银行及两大私营金融集团(巴黎巴和苏伊士)都实行了国有化。
法国银行业也形成了它的一大特点,即国有化银行占主导地位,这是与其他西方国家大不相同的。
(二)新银行法八十年代后,原有的银行法律体系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在此前提下,诞生了1984年1月24日新银行法,即现行的银行法。
这部“关于信贷机构经营与监管”的法律主要有四大目标:1.为信贷机构提供现代化的法律框架;2.改革银行机制;3.统一可实施的法律;4.改进信贷机构与其顾客的关系。
20世界90年代中期跨国银行的调整与重组

20世界90年代中期跨国银行的调整与重组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全球每年约有1000件金融业并购案,总金额约500亿美元;而1995年世界金融业并购案高达4100件,涉及金额2500亿美元。
1996年金融业并购案比1995年又增加100多件。
1996年4月1日日本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正式合并为东京三菱银行,成为总资产高达6700多亿美元的全球最大银行;美国大通银行和化学银行合并而成的新大通银行也于同日开张,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资产总额达3000亿美元。
1997年国际金融业的并购继续发展,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从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中心区向拉美和东南亚地区扩展。
美国1997年的金融业并购交易额达95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欧洲,1997年12月8日,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宣布合并,合并后新诞生的瑞士联合银行拥有6000亿美元资产,从而成为世界第二大银行和欧洲第一大银行。
同年10月芬兰梅里塔银行与瑞典北方银行宣布合并,新成立的梅里塔北方银行总资产约1000亿美元,成为北欧第二大银行。
发达国家的金融企业为了谋求全球金融优势,展开“强强联合”的银行并购,诞生了“全能银行”。
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合并为花旗集团,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经营范围看,这一合并都是空前的。
合并后的花旗集团资产总额近7000亿美元,市值达到1660亿美元,雇员超过16万,业务范围涉足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投资业等金融业的所有领域,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金融“超市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能银行”。
之后,美国金融业又发生两起总金额达900亿美元的并购案:美国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并为新的第一银行,美国国民银行和美洲银行合并为新的美洲银行。
美国的全能银行激发了全球其他地区的金融业并购浪潮。
1998年11月30日,德意志银行宣布动用101亿美元收购总资产在美国占第八位的信孚银行,收购后德意志银行的总资产超过8200亿美元,取代花旗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性公司。
中国银行海外收购

2008年9月18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与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洛希尔银行)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一项长期战略投资及业务合作协议。
为加强双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中国银行出资2.36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持有洛希尔银行20%的股份,并成为洛希尔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中国银行是通过收购原股东所持老股,并认购洛希尔银行增发的新股从而达成这笔交易的,其中收购原股东所持的老股约占洛希尔银行股份的10%。
认购新股份和出售老股份的价格均为每股190.49欧元,认购资金由中国银行自有资金支付。
交易完成后,洛希尔家族持有该银行74.19%的股份,中国银行持有20%的股份,剩余部分由洛希尔银行管理层和员工持有。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式严峻、次贷危机的影响蔓延之时,中国银行此次的收购行为,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回味。
一、收购的动机分析(一)从战略角度看,此次战略投资和业务合作有利于中国银行自身相关业务的发展。
中国银行此次收购洛希尔银行主要是看重了其在私人银行这个极具增长潜力的业务上具有的独到的经验和全球优势。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向富人和其家庭提供的私密性的银行业务,它并不限于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产品,还包括替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利用信托、保险、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维护客户资产在获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精准平衡,同时也包括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税务、财产继承、子女教育等专业顾问服务。
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其目的是透过全球性的财务咨询及投资顾问,达到保存财富、创造财富的目标。
美林证券与欧洲最大的咨询机构法国?捷公司今年6月发表的2008年度《全球财富报告》及9月25日发布的2008年度《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百万富翁增加6%,达1 010万人;报告还指出,受惠于新兴市场的发展,印度、中国及巴西的富翁增加最多,其中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已超越法国,名列全球第五,截至2007年年底已达41.5万人,即中国内地约有41.5万人除拥有主要住宅外还拥有100万美元或以上的资产,拥有的财富总值达2.12万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十五:法国银行的合并之路
法国现有银行体制是在1800年法兰西中央银行建立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有银行2000多家。
法国金融业在世界金融史上一度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随着美国“巨无霸”式银行的崛起,以及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经济的较快发展,法国作为金融大国的优势似乎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
面对着欧洲市场的激烈竞争,跨国兼并屡有发生,法国银行也在考虑着自己的出路。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法国最大的银行,也是第一个走向兼并之路的银行。
农业信贷银行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老银行,它以地方合作为基础,拥有庞大的组织规模,几乎垄断了法国的所有农业信贷业务。
1996年,该行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增强其在国际业务领域的涉足,全资收购了当时法国国内排名第12位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成立于1875年,是以法国在印度支那等海外领地为活动基地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家老牌银行,曾一度在印度支那、大洋洲及法属索马里享有发行当地货币的特权。
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业务重点从印度支那和旧中国转向本国、非洲和南美洲。
因此,该行在国际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而且,该行国际网点众多,在65个国家中设有240多个分支机构。
该行一直经营状况良好,只是1994年出现了巨额亏损,也正是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该行乐于接收国内实力最强的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作为自己的股东。
应该说,这是一场互惠的联姻,双方实力在此之后都有了飞跃,东方汇理银行虽然变成了附属行,但由于法农信将原有的国际业务全部转入了该行,其国际网点和经营能力反而更加充实。
而农业信贷银行也因此将总资本增加到259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欧洲的竞争对手,按资本实力成为世界第4 大银行,资产总值达4570 亿美元。
新银行名称改为Credit Agricole Indosuez。
同样一场互补型兼并发生在国内排名第10 位的法国对外贸易银行和排名第8位的大众银行集团之间。
法外贸银行早期是一家半官方中、长期信贷专业银行,且是唯一一家有法国中央银行参股的法国银行。
该行1996 年私有化,银行本身的规模虽然不大,资产495亿美元,资本21亿美元,但是其国际业务很有活力,在许多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由法国30家地区银行组建而成的大众银行集团于1997 年收购了法外贸银行的多数股份。
经过几年的调整,到1999年底,该行已经成为大众银行集团的全资附属行。
这一兼并是以优势互补为特色:一是客户类别的互补,法外贸的客户主要为大型企业,而大众银行的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和个人;二是业务范围的互补,法外贸以国际业务见长,而大众银行主要经营国内业务。
大众银行收购法外贸银行后,将自身原有的国际业务也转到该行统一办理。
法国右翼政府上台后,认为法国经济增长情况不佳是由于国有企业不良的经营机制,所以一直致力于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国有商业银行被私有化的结局更是在所难免。
以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为例: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于1863年创立于里昂,拥有员工57000人,是法国最大的国有银行。
该行曾与法国巴黎国民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合称“法国银行界的三驾马车”。
该行在九十年代初采取了过度的业务扩张战略,1993年总资产达3388.48亿美元,列世界第9位,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银行。
90年代初开始,全球性经济不景气,该行也连续两年遭受巨额亏损,1993年亏损为69亿法朗,1994年更高达120亿法朗,成为法国银行业历年亏损的最高记录。
为使里昂信贷银行摆脱困境,法国政府自1994年起先后对该行实施了四次拯救方案,向该行注资,并将该行原有坏帐剥离出来,转入一家专门成立的资产公司。
条件是:该行进行机构重组,并实行私有化。
因此,该行从1995年开始自身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活动,包括裁减员工、削减经费、缩小投资规模、出售或关闭海外机构等。
到1999年初,该行资产总值减为2437亿美元,资本为77.49亿美元。
按资本排列,是法国第7 大银行。
谈到法国银行之间的收购与反收购大战,最惊心动魄的事件就是巴黎国民银行、兴业银行和巴黎巴银行的并购大战。
法国兴业银行是一家以商业银行业务见长的私有化商业银行,
现有资产4475亿美元,资本125亿美元,是法国第三大银行。
而巴黎巴银行是法国最重要的投资银行,资产3093亿美元,资本99亿美元,是法国第六大银行。
两行为了取长补短,争取更大优势,于1999年2月3 日宣布以换股方式进行友好合并,成立兴巴银行集团。
如果合并成功,该集团将成为法国最大的商业银行。
巴黎国民银行是法国最大的私有化银行,资产总值为3790亿美元,资本为128亿美元。
同时,该行也是法国第二大银行,仅列农业信贷银行之后。
面对这一强强联合,同是以商业银行业务见长的巴黎国民银行毫不示弱,它于同年3月提出要以更高的价格换取巴黎巴银行股票,同时收购兴业银行,该计划很快获得了法国金融市场委员会的通过,如果收购成功,法兰西土地上将诞生出一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银行,资产总值将达8500亿欧元,雇员13.5万人。
为了抵抗巴黎国民银行的价格攻坚战,兴业银行先后两次提高与巴黎巴换股的价格,但每次巴黎国民银行都以更高的价格跟上。
经过6个多月的激烈竞争,巴黎国民银行最终收购了巴黎巴65.1%的股权,同时收购了兴业36.8%的股权。
由于巴黎国民银行所购入的兴业银行股份未达半数,根据法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其所持股份重新返还市场。
但是,巴黎国民成功收购了巴黎巴银行,由此使兴巴银行集团的梦想破灭,巴黎国民银行反而后发制胜,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无论是激烈的争夺战,还是银行间的和平演变,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自家门内班门弄斧。
这不仅与政府带倾斜性的鼓励政策有关,与法国人所特有的民族自尊感也是分不开的。
但是近期,随着跨国兼并的浪潮风起云涌,法国银行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尤其是对外国资本的进入已不再是那么诚惶诚恐了。
法国商业信贷银行与香港汇丰银行的合并计划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法国商业信贷银行列本国第9位,现有资产732亿美元、资本33亿美元。
该行以零售业务和以大企业客户为对象的投资银行业务见长,经营业绩一贯良好,年年盈利。
但是,由于该行的规模有限,一时间也很难有扩展业务的资金和实力,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该行一直在寻求合作伙伴的缘故。
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该行规模适中且经营状况好,也使之无形中成为了欧洲各大银行竞相追逐的猎物。
今年4月,荷兰商业银行首先宣布:要收购该行。
但仅一天,法国商业银行信贷银行就作出反映:强烈反对这种恶意收购。
最终使这一收购计划破产。
也许正是看到了自己被收购的命运在所难免,该行私下也开始找寻合作伙伴,以争取在合并中能争得更多的利益。
仅一个月后,当汇丰银行又宣布将以150欧元或13股汇丰银行股票换取1股商业信贷银行股票的方式公开收购该行时,该行董事会态度骤然转变,表示:这一举动对商业信贷银行股东和银行自身发展都是有利的,建议全体股东接收这一收购计划。
经两行商议,合并后,商业信贷银行仍将保持很强的管理自主性,保留自己的董事会和巴黎作为决策中心的地位。
同时它还可以分离汇丰银行的全球网络的强大的资本和技术支持。
纵观法国银行的合并之路,可以发现:寻求优势互补是法国银行间合并的主要原因,保持平稳过渡是法国银行间合并的突出特点。
到目前为止,法国几乎所有的大银行都参与了兼并、合并或重组。
思考题:本案例中,共涉及了法国银行业的哪几种类型的并购活动?对中国银行业今后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