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
历史练习册七年级下册答案人教版

历史练习册七年级下册答案人教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动脑筋】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思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实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练一练】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活动与探究】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思路: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2.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动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第2课“贞观之治”【动脑筋】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答: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练一练】B【活动与探究】1.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削减侯国势力,增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军事: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动唐蕃友好第3课“开元盛世”【动脑筋】1.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人教版脑中无忧,多点快乐;仔细做七年级历史练习册的习题,学会洒脱。
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一)繁盛一时的隋朝基础梳理·自主预习杨坚 589 制度吏治统一安定人口南北交通隋炀帝 605 洛阳涿郡余杭最长南北经济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C6D2B7C3B8A4A9A5B10A11、(1)① 洛阳② 涿郡③ 余杭(2)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3)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4)条件: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
意义: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水平,更是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全民素质、执政能力的体现。
12、(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3)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理由是:①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巩固。
②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在以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它都占据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地位。
它是古代运河之最,在世界历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它更多的是造福于当时的人民,甚至在今天,仍在发挥它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也不为过。
③ 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二)贞观之治基础梳理·自主预习隋炀帝李渊唐太宗贞观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任用贤才房玄龄女皇帝唐太宗社会经济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B6A2C7A3D8B4B9B5A10、(1)唐太宗。
七年级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选项A符合题意。
2. C 解析:选项C是正确答案,因为根据题目分析,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实际情况。
3. B 解析:此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选项B正确表述了事件的影响。
二、填空题
1. 唐朝
2. 丝绸之路
3. 四大发明
解析:填空题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记忆。
三、判断题
1. 正确解析:根据教材内容,该判断是正确的。
2. 错误解析:题目中的描述与历史事实不符,因此是错误的。
3. 正确解析:该判断符合历史记载。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答:唐朝对外交往特点包括开放包容、文化交流广泛,以及对外国使节和商人的友好接待。
2.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商品贸易、技术传播和文化交流。
五、论述题
1. 论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答: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保存;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印刷术的发明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对教育和文化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束语:
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同学们应该对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练习册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练习册答案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认真做七年级历史练习册习题。
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以下是X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
(一)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基础梳理·自主预习毕昇四百司南北宋航海南宋阿拉伯唐朝唐朝宋元阿拉伯石油授时历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C6C2C7A3C8B4D9C5B10B11、(1)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主要用来导航。
(2)司南。
(3)北宋。
(4)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他们又把指南针传人了欧洲。
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12、(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图三:火药(2)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任意答两点即可)(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等。
(言之成理即可)(二)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基础梳理·自主预习司马光编年体战国五代宋代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窦娥冤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孟頫行书苏轼赵孟頫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B6C2B7D3D8C4D9D5C10B11、(1)。
为统治者提供治理国家的经验。
(2)编年体通史。
该书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
(3)持之以恒、治学严谨的精神。
(4)司马迁。
12、(1)。
苏轼。
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
(2)辛弃疾。
李白(或毛泽东等)。
(3)。
关汉卿。
(4)宋元时期经济繁荣、民旗融合等。
(三)明朝君权的加强基础梳理·自主预习1368 朱元璋南京行中书省三司丞相中书省六部皇帝锦衣卫八股取士皇帝朱棣北京削藩政策东厂君主专制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C5B2B6C3B7B4D8D9、(1)科举制度。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五篇】【本节导读】这篇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五篇】的文章,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第一课答案【基础训练】(1)(2)(3)(4)DBDA(5)(6)(7)(8)BBDC(9)(10)(11)(12)CDAB(13)(14)BB15、填表.时间口 人田 垦仓 粮得出结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体现特征社会经济繁荣导致因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
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
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p13、划线为错误,括号为正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14、阅读言论,回答问题.问题一:唐太宗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
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拓展与探究】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存在“贞观29年”之说。
第一单元第三课答案【基础训练】(1)(2)(3)(4)(5)DDABA(6)(7)(8)(9)(10)DBAAD(11)(12)(13)(14)(15)DCBCB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唐玄宗前期。
七下历史练习册和答案

七下历史练习册和答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一、选择题1.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三国D. 隋唐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东南亚B. 南亚C. 非洲东海岸D. 欧洲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哪次著名的农民起义?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白莲教起义D. 红巾军起义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1. B2. B3. C4. C5. D二、填空题6. 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_________。
7.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促进了_________。
8.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
9.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_________政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_________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答案:6. 封建土地私有制7. 社会阶层的流动8. 东厂9. 削藩10. 指南针三、简答题11. 简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案:唐朝的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唐朝时期,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使节、商人和学者。
唐朝的开放政策不仅使中国的文化、科技、艺术等传向世界,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如佛教的传入,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唐朝的开放政策还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知识点,加深对我国封建社会及其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的认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吧!。
7年级下册全册历史练习题和答案(34页)[技巧]
![7年级下册全册历史练习题和答案(34页)[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447a0e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6.png)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勇B.杨广C.杨坚D.杨业2.隋炀帝营建的“东都”是指()。
A.江都B.长安C.涿郡D.洛阳3.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B.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C.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二、填图题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及相关地名。
A.B.C.D.E.F.G.H.三、材料解析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
第二课“贞观之治”一、选择题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2.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3.“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C.重用酷吏 D.国力不断强盛二、辨析题在我国历史上,有多位女皇帝,其中武则天是政绩较为突出的一位。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内容最能说明唐朝丝织技术的高超?()A.唐朝的丝织品品种很多B.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C.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可透过丝绸衣服看见胸前的黑痣D.唐朝的丝织品数量多2.在唐代陶瓷业中,有“类玉”“类冰”称誉的是()。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瓷器3.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4.唐都长安中的商业区是()。
A.肆 B.邸店 C.坊 D.市二、材料解析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1)这是唐朝哪位诗人写的诗歌?其中的“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2)根据诗歌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时期的社会繁荣景象。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你走半步。
七年级历史离不开做练习册习题,一定要勤动笔。
X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一)科举制的创立基础梳理·自主预习高门权贵分科考试进七科才学朝廷唐朝进士国学殿试诗赋用人制度文学艺术一千三百清朝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B6D2A7B3A8D4C9A5B10D11、(1)高门权贵。
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意思相近即可)(2)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3)科举制度。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12、(1)隋朝。
(2)进士科。
(3)有利于选拔人才(或其他积极作用。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B D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基础梳理·自主预习契丹阿保机 960 赵匡胤寇准岁币和平党项元吴岁币女真阿骨打赵构临安郾城秦桧岁币淮水大散关对峙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A6D2C7C3B8C4A9A5B10B11、(1)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
(2)宋金和议。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政权并立。
宋朝送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4)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和议,特别是宋朝送给辽、金岁币。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12、(1)民族英雄改为抗金英雄。
(2)金。
女真。
(3)他所进行的抗金活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4)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
(5)做一个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人。
(积极向上,言之有理即可)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三)君主集权的强化基础梳理·自主预习努尔哈赤皇太极清北京军机处君主专制雍正帝君主集权文字狱君主专制知识分子社会恐怖人才思想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C6D2C7A3B8C4D9C5D10C11、(1)锦衣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认真做七年级历史练习册习题。
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一)科举制的创立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高门权贵分科考试进七科才学
朝廷唐朝进士国学殿试诗赋
用人制度文学艺术一千三百清朝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1B6D
2A7B
3A8D
4C9A
5B10D
11、(1)高门权贵。
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意思相近即可)
(2)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3)科举制度。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12、(1)隋朝。
(2)进士科。
(3)有利于选拔人才(或其他积极作用。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B D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二)和同为一家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新疆地区藏族松赞干布逻些
唐太宗松赞干布经济文化汉藏
金城公主和同为一家维吾尔族
回鹘怀仁可汗粟末靺鞨海东盛国
渤海郡王彝族南诏云南王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1C5D
2C6A
3D7B
4B8C
9、(1)吐蕃。
文成公主人藏、金城公主人藏。
(2)“你”指文成公主;
“我”指松赞干布;
“外甥”指尺带珠丹。
和亲(或联姻)。
(3)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
蕃“和同为一家”。
10、(1)唐太宗。
(2)开明的民族政策。
(3)战争:如打败东突厥;
设机构管辖:如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和亲: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
册封:如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粟末靺鞨首领和南诏首领。
(4)看法: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
的关系,是值得提倡的政策。
启示: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三)对外友好往来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亚洲唐人长安广州遣唐使
唐朝汉字唐朝唐玄宗唐招提寺
首位科举制音乐长安天竺
大唐西域记新疆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1B6D
2C7B
3A8A
4B9B
5C10D
11、(1)原因: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认识:把唐朝的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同时,电促进了日中之间的友好交往。
(2)贡献:传播了中国文化。
认识: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虽先后五次东渡均
未成功,但他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
(3)天竺。
主要事迹:玄奘,又称三藏法师,为了求取佛经精义。
他毅然前往佛教圣地天竺;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一路上饱尝艰辛苦难;到达天竺皇后,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为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等等。
12、(1)①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例如日本。
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等等。
(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要发展经济,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要积极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成果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