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B卷)
一战试题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26.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B.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
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25.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D.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
32.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习题(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哪个国家的战败投降结束()A.英国B.日本C.德国D.意大利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为了争夺“阳光下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A.美国B.意大利C.英国D.俄国3.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分别是()A.奥匈帝国和英国B.德国和法国C.德国和英国D.意大利和俄国4.“一战”中,双方死伤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马恩河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战役5.读图,指出三国同盟包括()A.①②⑧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6.学习了萨拉热窝事件(见图)以后,四位同学发出如下感概,请你判断出正确的一项()A.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就不会有一战B.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和一战的爆发无关C.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应成全世界青年的榜样D.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类和平造成巨大威胁7.恩格斯早在19世纪后期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法国大革命C.美国内战D.美国独立战争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A.波斯尼亚军事演习B.萨拉热窝事件C.凡尔登战役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9.如图反映的世界形势是()A.英国殖民扩张B.拿破仑对外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10.今年5月29日,两个100年前在凡尔登付出巨大牺牲的国家的元首共同缅怀双方牺牲的战士(如图),这两个国家应该是()A.英国和法国B.法国和俄国 C.俄国和德国 D.德国和法国11.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17岁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夫妇,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完整版)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哪个国家的战败投降结束( )A. 英国B. 日本C. 德国D. 意大利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为了争夺“阳光下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A. 美国B. 意大利C. 英国D. 俄国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分别是( )A. 奥匈帝国和英国B. 德国和法国C. 德国和英国D.意大利和俄国4. “一战”中,双方死伤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A. 凡尔登战役B. 马恩河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日德兰战役5. 读图,指出三国同盟包括( )A. ①②⑧B. ④⑤⑥C. ①③⑤D. ②④⑥6. 学习了萨拉热窝事件(见图)以后,四位同学发出如下感概,请你判断出正确的一项( )A. 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就不会有一战B.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和一战的爆发无关C. 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应成全世界青年的榜样D. 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类和平造成巨大威胁7. 恩格斯早在19世纪后期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法国大革命C. 美国内战D.美国独立战争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 波斯尼亚军事演习B. 萨拉热窝事件C. 凡尔登战役D.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9. 如图反映的世界形势是( )A. 英国殖民扩张B. 拿破仑对外战争C. 美国南北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10. 今年5月29日,两个100年前在凡尔登付出巨大牺牲的国家的元首共同缅怀双方牺牲的战士(如图),这两个国家应该是( )A. 英国和法国B. 法国和俄国C.俄国和德国 D. 德国和法国11.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17岁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夫妇,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该同盟是( )A.三国协约B.英法同盟C.三国同盟D.德意同盟2.漫画可以用夸张的形象表达历史内涵。
下面漫画表达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3.以下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政治因素,必须从巴尔干抹掉。
----奧匈帝国皇帝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德国皇帝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 ,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
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D.促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重新分制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燦。
”这时的欧洲“火药桶”具体指( )A.巴尔干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C.小亚细亚半岛D.亚平宁半岛7.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B.三国同盟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三国协约的形成8.“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91f72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0.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提出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主要是因为()A.德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德国实力迅速上升C.德国和英国的矛盾尖锐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走在世界前列,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争夺。
2.(2022•济宁中考)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
属于同盟国的是()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B.英国、法国、俄国C.德国、俄国、意大利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盟国的成员国。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
3.它被称为20世纪的“灾难之母”,由它发出的一颗子弹击穿了斐迪南的脖子,随后的四年多,就有1000多万人因此而丢掉性命。
文中的“它”指()A.来克星顿的枪声B.萨拉热窝事件C.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D.攻占巴士底狱【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关键信息“20世纪”“灾难之母”“斐迪南”等。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1914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请问“战争”是指()A.美国独立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法国大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时间“1914年8月”和题干中的“去巴黎吃早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人的盲目乐观的情绪。
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加入到德奥阵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却在英国的利诱下背叛了它的盟友,宣布对奥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习题(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哪个国家的战败投降结束( )A. 英国B. 日本C. 德国D. 意大利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为了争夺“阳光下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A. 美国B. 意大利C. 英国D. 俄国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分别是( )A. 奥匈帝国和英国B. 德国和法国C. 德国和英国D.意大利和俄国4. “一战”中,双方死伤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A. 凡尔登战役B. 马恩河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日德兰战役5. 读图,指出三国同盟包括( )A. ①②⑧B. ④⑤⑥C. ①③⑤D. ②④⑥6. 学习了萨拉热窝事件(见图)以后,四位同学发出如下感概,请你判断出正确的一项( )A. 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就不会有一战B.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和一战的爆发无关C. 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应成全世界青年的榜样D. 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类和平造成巨大威胁7. 恩格斯早在19世纪后期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法国大革命C. 美国内战D.美国独立战争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 波斯尼亚军事演习B. 萨拉热窝事件C. 凡尔登战役D.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9. 如图反映的世界形势是( )A. 英国殖民扩张B. 拿破仑对外战争C. 美国南北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牲的国家的元首共同缅怀双方牺牲的战士(如图),这两个国家应该是( )A. 英国和法国B. 法国和俄国C.俄国和德国 D. 德国和法国11.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17岁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夫妇,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D.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4.(2021·黄石)1928—1937 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 6000 多个,建立了
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
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苏联的工业建设成就
( C)
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结果
B.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4.(2021·临沂)下图是某一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 A)
时间:1916年 形式:阵地战 别称:“绞肉机”“地狱”“屠场”
A.法国军队与德国军队
B.德国军队与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与德国军队
D.英法联军与德奥联军
5.(2021·攀枝花)1914 年 9 月,协约国的生铁、钢、煤等重要军需品产
命题点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2021·荆州)1921 年 4 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 1921—1922 年向
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 2.4 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
1.83 亿普特。苏维埃俄国粮食税的实施
( A)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推进了农业集体化
C.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具有最高价值,不仅是对印度,而且是对于全人类。这说明托尔斯泰和
甘地都反对
( C)
A.启蒙运动
B.农业集体化
C.暴力革命
D.养老金制度
22.(2021·定西)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发展新型大国关 系,需要创新思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 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 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 40 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 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 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 发挥着作用。”
一战考试试题

一战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萨拉热窝事件B. 德国的扩张C. 法国的复仇D. 英国的海上霸权2. 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A. 德国B. 法国C. 意大利D. 俄罗斯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哪一次战役被认为是转折点?A. 马恩河战役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斯大林格勒战役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哪个国家首先使用了坦克?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5. 1917年,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A. 经济利益B. 政治利益C. 军事同盟D. 意识形态6. 凡尔登战役发生在哪个国家?A. 法国B. 德国C. 英国D. 俄国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哪个国家被剥夺了大片领土?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意大利8.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哪一方的投降结束?A. 同盟国B. 协约国C. 中立国D. 所有参战国家9. 凡尔赛条约签订于:A. 1919年B. 1920年C. 1921年D. 1922年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强了国际合作B. 导致了经济大萧条C. 促进了民族独立运动D. 所有上述选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过程。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大的科技发明或战术创新?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条约,特别是凡尔赛条约,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关于某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决策的案例,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讨论这一决策对该国及其盟国的长远影响。
[案例材料省略]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你的分析。
五、总结(10分)请根据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体理解,总结这场战争的主要教训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B卷)一、选择题1.下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德迅速崛起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D.英德矛盾激化2.观察下边关于一战的漫画《友谊链》,作者的主要寓意是()A.表达对塞尔维亚的同情B.讽刺意大利的倒戈和投机C.痛斥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D.揭示一战演变成世界大战的根源3.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A.三国协约的形成B.萨拉热窝事件C.三国同盟的形成D.凡尔登战役4.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是()A.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C.北约集团与华约集团D.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5.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A.三国协约B.轴心国同盟C.三国同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6.于龙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100周年、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南京大屠杀D.诺曼底登陆7.历史学习与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非常相关,它能使你更好的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请你将下列时间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出来()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签订《九国公约》③《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④斯大林格勒战役⑤珍珠港事件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③④C.②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④8.读下图,请指出一战前两大集团的核心国分别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A.英国奥匈帝国B.法国德国C.英国德国D.俄国意大利9.秦飞同学收集了有关“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的材料。
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内容是()A.克里米亚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美国南北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10.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场是在()A.巴尔干半岛B.凡尔登C.塞尔维亚D.萨拉热窝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1)(2)(3)(4)A.(1)B.(2)C.(3)D.(4)12.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
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13.萨拉热窝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A.突发事件能够解决国际争端,抵制霸权主义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根本原因C.处于爱国目的而采取的任何恐怖行动都是值得提倡的D.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会造成一定的威胁14.下图漫画的左上角为一支点燃的火柴,如要在图中?处为这支火柴做文字说明,填写的内容应该是()A.克里木战争B.来克星顿枪声C.凡尔登绞肉机D.萨拉热窝事件15.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消失了。
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有关这场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B.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其转折点D.战争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2008年9月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如海啸般在全球蔓延,几乎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幸免。
这场经济危机对全球的深远影响已经显现了。
全球的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和外交格局正在因此而“重新洗牌”,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已经在诸多领域的全面蔓延和深化。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两大集团的出现最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这一事件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材料一中图二所示两大组织出现的原因是在二战后实行那一政策?这两个组织的先后成立,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3)据材料二说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向什么趋势发展?当今世界经济朝向全球化趋势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17.历史不容忘却。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四大洲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30亿人被卷入战火,军民共伤亡1亿多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
由于战争的空前残酷,20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作“极端的年代”。
它“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作“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为什么被称为“绞肉机”?(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的文件是什么?哪次战役被称作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国际政治组织是什么?(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请写出一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请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1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二:2006年4月18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胡锦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的剑拔弩张的气氛?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名称是什么?(2)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哪种反动势力的猖獗?二战期间为打败这些邪恶势力中、美等26国通过签署什么文件实现了联合?(3)材料一中图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40年前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位美国总统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总统是谁?(4)据材料二所述中美建交是哪一年?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试各举一例说明。
(5)材料三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参考答案1.B【解析】题干表格中“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和“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
因此题干表格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解析】根据漫画内容可知,漫画由“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塞尔维亚”等国家组成的,可知与一战相关,直接排除BC,漫画反映的是因为塞尔维亚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反映,揭示一战演变成世界大战的根源,但是不是对其同情,排除A,C符合题意,故选C。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部队,这一挑衅事件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斐迪南夫妇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种族主义者普林希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事件发生后,两大军事集团都把它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发动了准备了已久的战争。
所以答案选B4.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此一战前帝国主义形成的军事同盟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A项是二战时期对峙的军事同盟;C项是二战后美苏两级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D项是二战后美国推出冷战政策后与苏联对峙形成的两大阵营。
故选B。
5.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末”和德国争夺殖民地的呼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德国为首组成的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
英法俄组成的是三国协约;轴心国同盟是二战时期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时期的军事集团。
故选C。
6.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符合题干的“100周年、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等词语,所以答案选择A7.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是1914年;②签订《九国公约》的时间是1922年;③《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时间是1942年1月1日;④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是1942年7月到1943年⑤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是1941年12月。
故选B。
8.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的核心国家是德国,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是英国,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故选C。
9.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前英法俄形成三国协约,德意奥匈形成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发生在凡尔登。
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
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
双方共投入近100万人,双方损失70多万人。
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故答案为B。
11.A【解析】依据图(1)所给信息“奥匈帝国”,俄国,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之后奥匈帝国瓦解,分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图(1)符合题意;图(2)是一战后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图(3)是二战后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图(4)是苏联解体后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事件名称的能力,主要考查时间概念。
看到题文中“百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结合时间信息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其他三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役,与题干时间不符。
所以答案选A项。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13.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