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片段阅读题型及典型例题解析
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八种题型

考点1 概括主旨题【核心知识】概括主旨题是公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题型,它要求考生对文段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能够归纳概括文段的中心思想,即意在文中,不脱离文段的含义对文段进行概括。
概括主旨题的主要提问形式有“这段话的主旨是……”“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这段话主要说的是……”【解题技巧】概括主旨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压缩主干。
文段由句群组成,每个句子都表达一个含义,把每句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个文段的主要内容。
在抽取主干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连贯性,确保文段的意思前后一致,重点语句和非重点语句取舍正确。
2.关联词法。
在片段阅读中关联词的结构使句子的前后关系具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大致分为以下六种:①转折后为重点;②递进后为重点;③因果后为重点;④选择后为重点;⑤假设前为重点;⑥充分、必要条件前为重点,反之后为重点。
通过文段中出现的关联词可以迅速找到文段的主旨。
考点2 态度观点题【核心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片段阅读中,态度观点题占有较大的比重。
此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说话人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概括主旨题、文意推断题的考点是相互交叉的,都需要考生理解、把握文段主旨,只是提问的侧重点不同,以致最终选项有所差异。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有“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可以推知,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等。
【解题技巧】态度观点题虽然要求考生把握文段或作者的态度及倾向性,但实际的解题关键仍然在于对文段主旨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解题思路与概括主旨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借鉴概括主旨题中的关联词法,迅速锁定文段重点,从而确定作者的观点。
2.由于态度观点题本身要求考生把握文段或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行文中会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态度,考生可仔细体会文段的感情色彩,对于文段中给予褒扬,即便不是褒扬,至少是客观中性的评价就基本可以认定为作者或文段支持的观点,而对于文段中暗含贬义用词的说法或观点,基本也可锁定为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
6.片段阅读题型及典型例题解析

片段阅读题型及典型例题解析这种题型一般是给出一个很长的或难以准确把握原意的句子,然后向你提问,要你根据句子的意思作出选择。
典型例题:例1.州法院今天通过了一项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剧场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娱乐设施或宾馆的指示的禁令。
州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剧场附近修建宾馆或娱乐设施?()A.允许B.不允许C.同允许不允许无关D.对允许不允许不置可否【君子言解析】:正确答案应当是A。
解答时可以采用“语句紧缩法”,即先找出原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那么原来的句子就简化成“州法院通过了禁令”。
接着,通过了什么禁令呢?是“严禁警方执行指示”的“禁令”,那么“指示”的内容是什么呢?,是“不允许在剧场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娱乐设施或宾馆”的“指示”。
由此可知,实际上州法院是“允许的”。
提醒:应试者不要被“双重否定”或“双重肯定”弄昏了头脑。
例2.他告诉我不应该把我告诉他的不要对她讲的话对她讲了。
请问,他有没有听我的话?()A.有听B.没有听C.与听和没听无关D.不知道【君子言解析】:双重否定等于肯定,也就是说他还是对她说了,因此他没有听我的话,正确答案是B。
例3.美国参议院3 月18 日的表决未能推翻布什总统对参议院通过的有条件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议案作出的否决。
在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美国国会参议院是主张有“条件”还是“无条件”?()A.有条件B.无条件C.有条件与无条件并不相关D.对有无条件不置可否【君子言解析】:该题同样可以采用“紧缩法”,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是“参议院的表决未能推翻否决”。
什么样的否决呢?是“布什总统对参议院通过的有条件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议案的否决”。
由此可见,参议院实际上是赞同有条件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案的,而布什总统对该议案行使了否决权,参议院试图推翻否决但失败了。
本题正确答案是A。
例4.科学家对鸟类如何确定飞行方向的研究尚处在摸索阶段,出现了一些比较有把握的猜想。
鸟类飞行的奥秘已被()A.探索B.揭露C.不清楚D.清楚【君子言解析】:从“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和“比较有把握的猜想”,可以看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片段阅读部分的考试题型

除了时态之外,考生还应注意数量方面的细节,因为这也是设置题目的一个障眼法,常常容易被考生忽视。所谓数量,无非就是确认原文和选项中的表述从数量的角度讲是吻合的,没有扩大抑或缩小。如“大多数”、“很多”、“许多”、“广大”、“广泛”、“一片”、“大量”、“大部分”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多的数量概念;“少数”、“少部分”、“少量”、“一小部分”、“某个”、“某种”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少的数量概念;而“某些”、“一部分”、“一些”这样的引导词则比较特殊,处于游离状态,有时趋于较多,有时抑或趋于较少,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考生在作答时务必注意数量上的表述与原文是否吻合,从而判断其真假。
意图推断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意在”、“想要”、“推出”等提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本文作者通过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观念是”、“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等。
在正向援引中,通常是通过引用某人的话作为例证,从正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持或者加强。一般在援引之后都会有这样结论性的引导词,如“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这些总结性的表述字样后就是作者的观点。
而反向援引中,表述初始通常要先树一个靶子,一般用“有人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们以为”等字样作为引导词,从而引导出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或批判。一般来说,在援引之后都有这样的引导词,如“但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等,这些字样的后面就是作者的观点。
言语理解(细节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细节判断题精讲题型综述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被称为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迅速辨别文段细节信息的能力。
这种题型在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中每年都会出现,属于必考题型,因此一定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该题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段判断四个选项的说法正确与否,通常选项范围涵盖较广,涉及文段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信息,对于考生来说难度较高,在仔细辨别的同时也耗费了作答的时间。
正因为是对题目细节的考查,所以在出题的过程中容易设置思维陷阱,如果考生稍不留神,很可能就会被误导造成错选。
因此要把握好细节判断题,就要充分了解题目设置的陷阱何在,有备无患自然万无一失。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等。
技法点晴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文段隐含细节或推断信息的能力。
其中有些题目是对原文表述的同义或近义替换;有些题目是对这一文段细节、概念的理解或引申;有些题目则是根据文段的表述进行推断。
基于细节判断题的以上特点,首先应该明确在出题时哪些陷阱容易设置。
通常选项设置的陷阱有如下几类:精讲一、时态上的偷换时态上的偷换常被列为错误选项来干扰考生,因此考生再作答过程中就要严格注意有关事态的表述,有意识的与原文进行比较,汉语虽然没有像印欧语系那样明显的形态标志,但还是有一些标志语素值得我们注意:如“将”、“要”一类的引导词均表示将来时态;“已”、“已经”、“过”、“了”均表示过去时态;“着”、“正在”等则表示正在进行时态。
这些引导词虽说十分简单,但是在其内部却蕴含了一些语法意义,因此要引起考生的极大注意。
二、数量上的偷换除了时态之外,考生还应注意数量方面的细节,因为这也是设置题目的一个障眼法,常常容易被考生忽视。
所谓数量,为非就是确认原文和选项中的表述从数量的角度讲是否吻合,没有扩大抑或缩小,因此现将数量的表述进行如下梳理:如“大多数”、“很多”、“许多”、“广大”、“广泛”、“一片”、“大量”、“大部分”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多的数量概念;“数”“少部分”、“少量”、“一小部分”、“某个”、“某种”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少的数量概念;而“某些”、“一部分”、“一些”这样的引导词则比较特殊,处于游离状态有时趋于较多,有时趋于较少,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灯》,回答下列小题。
灯①我和新中国同龄。
记忆中的灯也如我一样拔节成长。
②我刚刚记事时,我家窗台上放着一盏父亲自制的黑乎乎的小煤油灯。
灯托好像是个矮矮的烟色旧瓶子,瓶口上盖着一个中间钻了洞的圆铁片,把一小绺棉线穿过去做灯头,点燃后能发出微弱的光。
晚上,母亲常在灯下纳鞋底,缝衣服。
灯光暗下来的时候,母亲就用针往上挑挑灯头,马上就会亮些,不过烟也冒得高了,我凑近灯玩时,时常会被燎到头发。
第二天清早,我常看见母亲的鼻子、眼睛周围都是黑的,而靠着灯的那面墙也总是黑乎乎的。
③上学后,我家有了一盏泡子灯,灯有一尺多高,分灯托和灯泡两部分,上下都是玻璃的。
灯托上有个带花纹的扁圆“肚子”,是装煤油的,一个穿灯头的金属灯碗拧在上边,旁边有一个能调节灯头大小如扣子一样的小轮儿,上面扣的是半尺多高带肚的烟筒状透明灯罩。
这灯比原来的小煤油灯亮多了,常招来小飞虫围着它飞来飞去。
有时飞到灯泡上面的小飞虫会被烫死,于是我便一边轻轻用铅笔捅下它的“尸体”,一边说着“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有了这盏灯,我家便成了“富裕户”,每天晚上都有几个同学来我家写作业。
把灯放在炕桌的中间,我和同学围着它写作业,都能沾“光”。
只是这盏灯要比原来的小灯费油,我三天两头得去街里的商店打煤油。
为省钱,不做活儿或不写作业时,母亲就尽量把灯头拧小。
那时候我们都盼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④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们小镇通上了电,我家安上了电灯。
记得电灯亮起来的那晚,我们一家人坐在炕头上激动得半宿没睡。
爸爸把里外屋相隔的窗户纸撕下来,换上了两块玻璃,把电灯吊挂在里屋玻璃窗上,十五瓦的灯泡能把里外屋都照亮。
妈妈说:“这辈子没白活,赶上有电灯了!”爸爸说:“有了它,我晚上都能做木工活!”我更是高兴地上窜下跳,喊着:“我趴在被窝里都能看书喽!”上中学以后,我们教室里安上了“电灯棍儿”,一个教室里就有十多根,晚上亮得如白天一样。
片段阅读常考题型解题思路

编辑。
公务员录用考试越来越热,题目越出越难,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考试越来越规范了。
无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即通常所说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还是各省市公务员录用省考,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考查中,片段阅读是一个必考题型(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除外)。
在七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即将来临之际,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广大考生在最后几天里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部分备考进行一下总结,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对于片段阅读的做题思路,有些考生还是有些茫然,或者全凭感觉,或者学了方法,却不会正确运用。
下面就片段阅读的做题思路给大家做一个梳理,希望广大考生跳出误区,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第一步:首先要阅读题目要求,确定题型。
需要整个文段都关注的题型有:主旨题(包括意图推断题)、态度观点题、标题选择题,问题针对题(这种题型非常迷惑人)。
不需要整段阅读,主要关注局部的题型有:语句衔接题、引言题、词语理解题等。
语句排序和细节推断题,要依情况而定。
第二步:确定好题型,调出头脑中的做题方法。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行政职业能力研究专家秦慧云老师对公务员录用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片段阅读常考七类题型:主旨题、标题选择题、态度观点题、问题针对题、语句衔接(包括引言题)与词语理解题、细节推断题、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思路分别进行说明。
第一种:主旨题做主旨题时方法性最强的,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
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20道片段阅读全是主旨题。
但考生的问题是,学了那么多种方法,看到一个文段,我到底应该用哪一种方法呢?对此,大家应该把握思维的模式才对。
确定好是主旨题之后,阅读文段,首先要找重点。
如果发现了重点(关联词和总分结构等),首先进行同义替换,例如:(2006-1-15)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正如他那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名人传》(1)选文中“他”指的是________ ,他是________ 造就的伟人。
(2)通过阅读《名人传》,你感受到他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1)贝多芬;痛苦和磨难(2)在困境中顽强奋斗,不向命运低头。
【解析】【分析】《名人传》写的是名人在困境中顽强奋斗,不向命运低头。
【点评】学生要熟悉名著内容。
2.阅读下面文段答题。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
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
学道道:“ 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
”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
又取过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
以上文字出自古典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是________ ,文中周学道名叫________ ,横线处略去的人物名字是________。
本书还塑造了一个临死时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的吝啬鬼形象,这一人物是________。
【答案】吴敬梓;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致和)【解析】【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片段阅读的答题技巧

片段阅读的答题技巧片段阅读是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个题型,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
片段阅读考查的形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然后根据这段文字提出一个问题。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必须掌握一下几点答题技巧。
第一、带着问题阅读片段。
在做片段阅读时,我们不要急于阅读片段,先看一下片段后面的问题与选项,然后带着问题去看片段,这样可以使我们阅读片段时有一定的目的性,不会盲目的去花费时间阅读材料,从而可以提高做题速度,节约我们的答题时间。
例题:19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导致制蜡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
在19世纪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发现了利用碱和硫酸提炼动物脂的工艺,其产品硬脂比没有提炼的动物硬脂更加坚硬,燃烧时间也更长。
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
下列关于19世纪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的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蜡燃烧时没有太多烟尘B.蜡燃烧时散发出香味C.蜡没有达到普通使用D.蜡燃烧时间不长【答案】A。
解析:我们先不急于看文章,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和选项,通过题目和选项我们大体可以预测到片段是关于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有关蜡的说明,侧重于蜡燃烧时的情况。
此时我们再到原文中寻找答案。
短文开头中“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说明蜡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所以,去除选项C。
第二句话中“燃烧时间也更长”可以将选项D排除。
而末尾中“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可以直接选出A为正确答案,并否定选项B。
第二、把握文中的关键性的词。
当片段阅读是由多个句子组成时,要特别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句子之间所使用的连词,例如:然而、但是、可是、所以、因此……,这些词对于抓住片段文字的主旨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往往能帮助我们解题。
例题: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惊的事实是,目前不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粮食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段阅读题型及典型例题解析
这种题型一般是给出一个很长的或难以准确把握原意的句子,然后向你提问,要你根据句子的意思作出选择。
典型例题:
例 1.州法院今天通过了一项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剧场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娱乐设施或宾馆的指示的禁令。
州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剧场附近修建宾馆或娱乐设施?()A.允许B.不允许
C.同允许不允许无关D.对允许不允许不置可否解析:正确答案应当是 A。
解答时可以采用“语句紧缩法”,即先找出原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那么原来的句子就简化成“州法院通过了禁令”。
接着,通过了什么禁令呢?是“严禁警方执行指示”的“禁令”,那么“指示”的内容是什么呢?,是“不允许在剧场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娱乐设施或宾馆”的“指示”。
由此可知,实际上州法院是“允许的”。
提醒:应试者不要被“双重否定”或“双重肯定”弄昏了头脑。
例 2.他告诉我不应该把我告诉他的不要对她讲的话对她讲了。
请问,他有没有听我的话?()
A.有听B.没有听
C.与听和没听无关D.不知道
解析:双重否定等于肯定,也就是说他还是对她说了,因此他没
有听我的话,正确答案是 B。
例 3.美国参议院 3 月 18 日的表决未能推翻布什总统对参议院通过的有条件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议案作出的否决。
在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美国国会参议院是主张有“条件”还是“无条件”?()
A.有条件B.无条件
C.有条件与无条件并不相关D.对有无条件不置可否
解析:该题同样可以采用“紧缩法”,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是“参议院的表决未能推翻否决”。
什么样的否决呢?是“布什总统对参议院通过的有条件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议案的否决”。
由此可见,参议院实际上是赞同有条件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案的,而布什总统对该议案行使了否决权,参议院试图推翻否决但失败了。
本题正确答案是 A。
例 4.科学家对鸟类如何确定飞行方向的研究尚处在摸索阶段,出现了一些比较有把握的猜想。
鸟类飞行的奥秘已被()A.探索B.揭露
C.不清楚D.清楚
解析:从“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和“比较有把握的猜想”,可以看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正确答案是 A。
例 5 :我们无法容忍这种不通过正常途径谢绝别人求救的行径。
究竟是否应该谢绝别人的求救?()
A.应该B.不应该
C.不重要D.不清楚
解析: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而句中“无法容忍”和“不通过”构成了双重否定,所以是不应该谢绝别人求救的。
故选 B。
例 6.小王认为自己的上司从来不会认为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是一个勤勤恳恳忙于工作的有志青年。
上司认为小王是不是一个认真工作的人?()
A.是B.不是
C.说不清D.没有评价
解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句中的“从来不会”和“不是”构成了双重否定,所以正确答案是 A 。
例 7.房管科刘科长说他不是不愿意给小李分房子,只是他条件不够。
刘科长是否同意分给小李房子?()
A.同意B.不同意
C.未置可否D.与他无关
解析:从刘科长说小李“条件不够”可以看出,他是变相地不同意给小李分房子的。
所以答案是 B。
例 8.我实在搞不明白,你在这儿出这么多风头竟然是为了那次在夜总会里碰到的那位长相粗俗的舞女的妹妹!
你在这儿出风头为了谁?()
A.我B.舞女
C.舞女的妹妹D.不清楚
解析:运用紧缩法,去掉前面的修饰成分,就可以看出你出风头
是为了舞女的妹妹,所以选 C。
例 9.国会否决了总统关于禁止外国人入境的反对意见。
国会究竟是否同意外国人入境?()
A.同意B.不同意
C.无所谓D.没有说明白
解析:运用紧缩法,得到“国会否决了反对意见”。
是什么样的反对意见呢?是“关于禁止外国人入境的反对意见”。
由此可知,国会是禁止外国人入境的,总统对此持反对意见,但遭到了国会的否决。
所以正确答案是 B。
例 10.县政府发布文告说严禁公安局执行关于不允许外商无证住宿的指示。
请问:外商可不可以无证住宿?()
A.不清楚B.不重要
C.可以D.不可以
解析:运用紧缩法,得到“严禁公安局执行指示”,什么样的指示呢?是“关于不允许外商无证住宿的指示”。
由此可知,公安局是不允许外商无证住宿的,但这条指示却被县政府文告“严禁执行”,可见县政府是同意外商无证住宿的。
正确答案是 C。
解题套路点拨:
解答这类题目最好运用紧缩法,首先砍去句子的修饰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然后在根据问题把需要的修饰成分加进去推敲句子的意思,自然能找出正确答案。
另请记住:双重否定等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