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概述资料重点
宋词简介(2023最新版)

宋词简介宋词简介一、宋词概述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起源于宋代,经过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
宋词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情的表达方式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二、宋词的历史背景⒈北宋时期:北宋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诗人们纷纷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唐诗的发展也对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⒉南宋时期:南宋时期,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词人们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和音乐和词的结合,使得宋词进一步发展,并分为了两个主要的流派——西江和东江。
三、宋词的特点与体裁⒈特点:- 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情感真挚、深沉。
- 运用音乐性极强的曲调,配合精致的韵律,使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 以描写自然景物、人生哲理、恋爱之情等为常见主题。
- 借用典故、修辞手法丰富,表达更加凝练精确。
⒉主要体裁:- 词牌:宋词根据不同的曲调分为很多种词牌,每种词牌都有自己的特定音律和节奏。
- 词调:词牌下有不同的词调,用来配合不同的曲牌。
- 词章:是指词的结构,主要分为对仗、短体、长流和小令等。
四、著名的宋词作家⒈苏轼:以豪放派的词风,主题涉及社会、政治、哲理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水调歌头》等。
⒉李清照:以女子之音的独特风格,情感真挚细腻,代表作有《如梦令》等。
⒊辛弃疾:以激昂的爱国之情和豪情激荡的风格,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等。
附件:此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对文学、艺术等作品的创作权和出版权的法律保护。
⒉典故:指诗词中引用的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的内容。
⒊修辞手法:指诗词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宋词的基本知识

宋词的基本知识填词与写诗一样,也和其它文学作品创作一个道理。
都要意在笔先,情在笔先。
那种“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生拼硬凑”出来的作品,给人看了,仿佛在灌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词的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一、词的概念及起源词是诗歌的一种,发萌于隋、形成于唐而盛于宋的一种新型格律诗。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自宋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而流行于世。
早先的词大都合乐歌唱,所以唐、五代多称为“曲,杂曲,曲子词”等,自宋以后称词也叫“乐章,乐府,诗余,琴趣、长短句…”等。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由于单纯一个“词”字可能指歌词中的词,也可能是指诗词中的词,由于诗词中的词大部分是律化了的长短句,因此我们把诗词中的词也叫“律词”。
律词可以说是格律诗体对长短句的延伸,从而也丰富了格律诗的体裁。
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别或类型:一是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有*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二、词的格律词的格律慨括起来有如下几点:1.定段,定句,定言;定段是指每首词由一段,两段或三段等构成的。
定句是指每首词是由几句组成的。
定言是指每句由几言或几个字组成。
2.平仄,在整首词中,每个字的平仄都有具体规定且落到每字。
3.对仗,绝大部分词不要求对仗,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可对可不对,但少量的词一些地方是要求对仗的。
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对仗。
如《踏莎行》《鹊桥仙》每阙的首二句《满*红》中间的七言句《沁园春》中间的四言句等是要求对仗的。
4.押韵,词的韵比诗韵要宽。
诗韵中《佩文韵府》106部,其中平韵,上平,下平各15部,计三十部。
关于宋词的资料

关于宋词的资料一、宋词的定义与起源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燕乐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音乐基础。
当时的一些诗人开始按照燕乐的曲调来填词,这些词虽然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具备了宋词的一些基本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五代时期,词在花间派词人的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词的风格逐渐多样化,题材也有所扩展。
二、宋词的发展历程1. 北宋初期•在北宋初期,词坛上主要有晏殊、欧阳修等词人。
他们的词多写贵族士大夫的闲适生活,词风婉约。
例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通过对旧景旧物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风清新淡雅,委婉含蓄。
2. 北宋中期•柳永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词人。
他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篇幅和容量。
他的词多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词风通俗,善于用白描的手法。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生动地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情感真挚动人。
•苏轼则是北宋中期词坛的革新者。
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可以表达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他的词风格豪放旷达,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宋词精选》必考知识点梳理

《宋词精选》必考知识点梳理宋词精选必考知识点梳理
以下是宋词精选必考知识点的梳理
宋词的定义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宋代。
与唐诗、宋诗齐名,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 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东篱乐府》
* 李清照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辛弃疾
* 《青玉案·元夕》
* 《鹧鸪天·登高》
典型风格
宋词的典型风格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分别代表了北宋和南宋两
个时期的文化特征。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晏殊等。
句式特点
宋词的句式特点是以短句为主,常用押韵、换字、借代等手法。
具有平易近人、意境深远的特点。
常见修辞手法
宋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仗、排比等。
常见题材
宋词的题材广泛,常见的有爱情、离别、田园、志怪等。
应试技巧
在应试中,建议多读名家经典作品,掌握其典型风格和常见修
辞手法,多进行仿写练,同时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并注意审题,精准把握考题意图。
以上是宋词精选必考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词发展概述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历史背景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前后历时320年。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受命抗击北汉和契丹,兵行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赵普、石守信等人策动军士哗变,以黄袍加之于赵匡胤身上,拥戴其为天子。
第二年,改国号为宋,赵匡胤称帝为宋太祖,建立了北宋王朝,先后征服了后蜀、南唐、吴越、北汉,使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国家大体重归一统。
但是赵匡胤因为担心藩镇割据重演,进行了“杯酒释兵权”,把军权集于自己一身,一方面使北宋的政治军事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使宋代进入了弱兵时代,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宋徽宗时,强大的金国南侵北宋,宋徽宗传位给儿子赵恒,即宋钦宗。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徽、钦二宗及后妃、皇室宗亲三千多人被掳,这就是“靖康之难”。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从此北宋灭亡,当时在河北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受旧臣拥戴,在归德(今河南商丘)即位,后迁都杭州,揭开了南宋的序幕。
南宋王朝怯于抗金,朝廷中主和派占了上风,主战派则屡遭挫折。
后来蒙古族兴起,建立了蒙古国,灭金之后继续南侵,建立元朝,于1279年灭了南宋。
尽管从历史上说,宋朝时一个软弱的时代,领土的范围也比较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有争论说用宋来概括一个朝代是不准确的。
)但它在文化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往往唐宋并称,在学术思想上往往汉宋并举,在绘画史上宋元同提。
从文学上来说,宋代步唐代文学的后尘,在诗、词、文、小说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二、与文学发展相关的科举制度。
北宋初年,科举制度沿用唐代的制度,诗赋是进士举的必试科目。
诗赋做得好,能够改变一些出身寒微的文人的命运,这些人一旦进入仕途,势必又能扩大其在文坛上的影响从而影响文学风气,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宋仁宗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社会以古文为贵,诗赋的势头削弱。
王安石认为“今义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
三个字的宋词

三个字的宋词摘要:一、宋词概述1.宋词的起源和发展2.宋词的特点和分类二、三个字的宋词举例1.婉约派代表作品2.豪放派代表作品3.其他流派代表作品三、三个字的宋词的艺术特点1.形式美2.意境美3.情感真挚四、三个字的宋词对后世的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对后世音乐的影响正文: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起源于唐朝,发展于宋朝,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诗歌体裁。
它以音韵优美、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而著称,被誉为“一代之文学”。
在众多的宋词作品中,有许多以三个字为题目的词牌名。
这些词牌名各具特色,有婉约派的柔美,豪放派的奔放,还有其他流派的风雅。
它们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作。
婉约派是宋词的主流,以柔美、含蓄、清丽为特点。
其中,《如梦令》、《相见欢》和《长相思》等作品,用词精炼,情感丰富,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如辛弃疾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以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以豪放、奔放、壮美为特点。
他们的作品往往气象恢宏,意境开阔,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江水为意象,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
除了婉约派和豪放派,还有许多其他流派的宋词作品。
如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以婉约之笔,写尽离别之情。
又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恬静的田园生活。
三个字的宋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形式美、意境美和情感真挚是其主要特点。
形式美体现在词牌名的规范和词句的对仗工整;意境美体现在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悟;情感真挚则体现在诗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深刻表达。
宋词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了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发展,还影响了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
许多宋词作品被谱曲传唱,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三个字的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于宋词的介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隋唐时期,盛行于宋代。
它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此也被称为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宋词在北宋前期主要分为贵族词和市民词,前者主要反映士大夫阶层的闲适自得生活和感伤时序的情怀,后者则更多地描绘都市风光和市民生活。
柳永是市民词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如《雨霖铃》等,融情于景,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
宋词的第二次转变是“豪放派”的兴起。
范仲淹是豪放派的发韧人物,他的作品如《渔家傲·秋思》等,展现出豪放的风格。
苏轼则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以豪放的感情和广阔的视野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北宋晚期,词坛上出现了“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军对峙的局面。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等,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描绘为特点。
而豪放派的代表则包括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以激昂的感情和广阔的视野为特点。
宋词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因此,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
总的来说,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创作,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宋词知识点总结

宋词知识点总结宋词的发展历史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初唐词和盛唐词。
初唐词的形成主要是在唐代初期,受到了古乐府诗的影响,形式上多采用了五言古诗的格律,并且在音乐上与曲调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而盛唐词则是在唐代中期,词体数量和规模有了极大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诗人们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得宋词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而宋代是中国词的鼎盛时期,明代以后,词类创作逐渐式微。
宋词的特点1. 语言简洁优美宋词在语言上追求简洁明快,用词精炼,句式简练,措辞精准,以达到凝练表达情感的目的。
有着“古来韵句,最断人肠”之美誉。
2. 表达情感细腻宋词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对世间万象的感悟。
3. 反映时代风貌宋词内容丰富多样,既表现了个人感情,也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从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4. 音乐性强宋词在形式上与曲调相结合,有着独特的音乐美感,词牌选用和词调编排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感,使得宋词具有了独特的音韵美感。
宋词的代表作品及词人宋词历来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词人和作品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浪淘沙》、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丑奴儿》、李清照的《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宋词的创作技巧1. 借景抒情宋词往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和脉络,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情绪,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赋予情感,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意蕴。
2. 用典巧妙宋词中经常会运用典故、典型故事或者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以传达词人的情感和感悟。
通过运用典故,能够赋予词作更深刻的内涵。
3. 修辞丰富宋词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爱情与离别宋词中对于爱情与离别的描写尤为常见,这些作品揭示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对于离别的悲伤,具有深刻的人性思考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兴盛于宋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 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 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 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盛况空前。
1、宋词的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 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
• 第二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 以及秦观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中唐·张志和《渔父》
《调笑令》(韦应物与戴叔伦的唱和)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韦应物)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 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 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 香檀。”
欧阳炯《花间集序》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梦江南》
温庭筠
• 更漏子·玉炉香
•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陆游: 抑制词的
创作 “晚而悔之”
欧阳修: 诗歌:美刺 词: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别是一家”--李清照 总结词的创作规律
宣布了词的独立地位
一、起源于唐:
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 中唐词体基本建立, 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排比声谱填词,其入乐之辞,截然 与诗两途。
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诗》、汉魏六朝 乐府配乐歌唱 唐以后的近体诗 和唐乐府不配乐
歌词随音乐长短、错落,奇偶相间
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南宋时词作为一种正式的名称。
词的形式 词牌:表示音乐的词调; 片(阕):一首词多分为数片
(一片即音乐奏了一遍,阕为乐终)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一、两、三、四片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春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或者 小令:62字以内 慢词:其它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 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 缠令、诸宫调等九种。
词为“小道”、“艳科”
受到轻视,不登大雅之堂,作者不明
毫无顾忌,尽情抒发哀感顽艳之情 新鲜活泼的口语,具有活跃的生命力
• 第三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 深化与成熟。
2、宋词派别
•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姜夔
婉约派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 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 窄狭。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
按风格分类:
婉约派
特 “婉” 柔美 婉曲 点 “约” 缠束 精炼 隐约 微妙
词的起源
词:广义上诗歌的一种 燕乐的产物, “倚声填词”
西域的“胡乐”与 汉族原有的清商乐
为主的各种音乐 相融合而产生
燕乐曲调有舞曲,也有歌曲
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
歌辞的作者: 大部分来自民间乐工、歌女等,也有一部分
来源于文人诗歌。
词(曲子词)的别名
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 又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 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 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 ,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 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 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 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 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 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温庭筠
• 小山重叠金明灭, • 鬓云欲度香腮雪。 • 懒起画蛾眉, • 弄妆梳洗迟。 • 照花前后镜, • 花面交相映。 • 新帖绣罗襦, • 双双金鹧鸪。
•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之二
诗乐结合的奇葩-宋词
宋词与中国文学
宋词 、唐诗、元曲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双绝:宋词与唐诗 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明 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范仲淹《苏幕遮》
《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 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范仲淹《苏幕遮》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平仄:平声和仄(上、入、去声)声递用
声调抑扬顿挫,激荡和谐, 蕴蓄的情感也丰富曲折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a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平平仄仄仄平平。
能不忆江南?
仄仄仄平平。
按字数分类 小令 58个字以内, 中调 59-90个字, 长调 91个字以上。
(戴叔伦)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 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江南忆,其次是吴官: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 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编成《花间集》十 卷,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 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 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