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诗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群文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群文阅读教案

古诗群文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鉴赏名句,理解主旨。

3.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诵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鉴赏名句,理解主旨。

难点:
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首古诗:《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课前准备:
学生自行搜集四位诗人的资料,了解文学常识。

教学内容:
一.检查预习:
让学生来介绍四位诗人的生平、代表作和时代背景。

二.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学生范读,请学生选择读一首,让同学相互点评,教师指导。

3.全班齐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三.质疑发现:
四首诗歌都表达了爱国情怀,但又各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选一名代表发言,找出依据(原句),同学可以相互评价。

老师归纳。

《春望》通过一个“望”字,表达一个“忧”字。

(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泊秦淮》通过一个“犹”字,表达一个“愤”字。

(诗人对士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一个“思”字,表达一个“愿”字。

(诗人为国效力,收复失地的决心。


《过零丁洋》通过一个“死”字,表达一个“忠”字。

(诗人为祖国视死如归,报效国家的气概。


四.再读诗歌,体会情怀。

五.作业
背诵默写四首古诗,收集整理其他爱国的名诗名句并背诵。

语文老师古诗新课讲授教案【7篇】

语文老师古诗新课讲授教案【7篇】

语文老师古诗新课讲授教案【7篇】语文老师古诗教案【篇1】教材分析: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

《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

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学习生字:瀑。

3、小结《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⑴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什么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遥”是什么意思?“川”是什么意思?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初中生古诗教案

初中生古诗教案

初中生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以及《登鹳雀楼》的背景,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理解诗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想象,培养学生感受古诗音韵美、意境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登鹳雀楼》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2. 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2. 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的图片,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讲解讲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白日斜”、“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3. 朗读与品味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指导朗读的节奏和情感,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景象和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明确:远看。

“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明确:李白。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

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

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

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

多美啊!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

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

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4. 了解和搜集有关杜牧的诗作,丰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 引入本课《江南春》。

二、教学诗歌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景物?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讲解生字词。

4.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5.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三、理解内容1.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四、体会感情1.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本诗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搜集和展示杜牧的其他诗作。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杜牧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江南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对《江南春》这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

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朗读,使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诗歌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此外,在课堂互动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总之,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

语文古诗试讲教案模板(共7篇)

语文古诗试讲教案模板(共7篇)

语文古诗试讲教案模板〔共7篇〕第1篇:语文古诗试讲教案语文古诗试讲教案【篇1:初中语文试讲教案】初中语文试讲教案《渡荆门送别》李白一、作者介绍【创作特色】由于李白个性狂放、洒脱不羁、天真率直,傲视独立,使得他的诗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

〔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首先,其诗以抒情为主,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非常浓烈,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详细时间做细致的描绘。

感情的表达往往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是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假设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擅长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李白常将想象、夸大、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假设仙的原因所在。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诗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擅长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和素材。

李白的诗歌具有瑰丽绚烂的色彩,到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出蜀辞亲远游,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详细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分开故土开场遨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三、文本分析^p《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的教案设计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像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写春天迷人动感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观沧海》中⑴“观”字的作用是什么?⑴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⑴体现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句子是那几句?⑴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水面初平云低,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T型台秀模样。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___①_____,依旧遗憾;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还是遗憾。

出发吧,永远出发。

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

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古诗教案【篇一: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教学难点古诗词的积累四、教学方法思考活动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准备ppt课件,古诗音乐材料七、教学过程1.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

老师相信,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

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老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老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

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2.主实践,互动感知第一关。

古诗万花筒a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稀。

4、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组题:填一种动物名称①月黑()飞高,单于夜遁逃。

②意欲捕鸣(),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c组题:填上表示方位的词1.故人()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王师()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风放纸鸢。

4.遗民泪尽胡尘里,()望王师又一年。

d组题:请你填上重叠的词1.()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小荷才露()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梅子黄时()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4. 留连戏蝶()舞,自在娇莺()啼。

e组题:填颜色的词(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_于二月花。

(2)日照香炉生_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儿童急走追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丝绦。

f组题:填上表示数字的词1.不知细叶谁裁出,()月春风似剪刀。

2.飞流直下()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春色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4.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下面进行一组抢答题:各自派出一名选手。

请你分别说出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请你说出与雨有关的诗句 (两句)请你说出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两句)第二关:我是小法官正误我来判。

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

“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个春天。

()下面进行抢答题:1、《渔歌子》的作者是宋朝张志和()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中的“乃翁”是指陆游( )3、《春夜喜雨》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

()4、《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都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5、杨万里的《小池》描绘了一幅饶有风味的“初夏荷池”水墨画。

()师:在古诗文中,有许多诗句到现在还广为流传,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关:诗句对对碰。

共有六祖诗句,每一组都有四句诗,每队派出一名选手,你任选一组题,潘海琪同学读出上句,你答下句,全对才能得分。

第三关:诗句对对碰。

第一组: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山穷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春色满园关不住,————。

晓看红湿处,————黄中娘家花满蹊,————。

等闲识得东风面————第三组:不知细叶谁裁出,————。

粉骨碎身全不怕,————【篇二: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教学重点、难点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朗诵、解析,学会欣赏诗词的内容、特色,识记名句,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7-9年级要背诵读古诗80首,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在近年的中考语文中占有一定的比分,因其内容多、范围广、故而失分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就设计了这堂课。

教具安排小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学过背过默过很多古诗文,你能为这些画面配上一句古诗文吗?(每组配一幅)(多媒体出示春夏秋冬4幅画面)⊙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钱塘湖春行》,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望》,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游园不值》,诗句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咏柳》,诗句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江月》,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江南逢李龟年》,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九月九日忆……》,诗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秋词》,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左迁至蓝关……》,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白雪歌送武……》,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讲述:这几年,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运用成为中学语文必考内容。

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试题主要以默写题的形式出现。

一、根据题型,把握考点:了解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常见题型及示例。

1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示例:默写: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理解型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要求选填出合适的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桃花源记》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运用型默写: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选填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4开放型默写: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默写,答案多样化。

示例:《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诗人文天祥(写出诗人的名字)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背诵诗词,巧做练习。

1、单纯识记性积累。

(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1)意蕴丰富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激励志气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哲理深刻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还有一些具有生命力的句子,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2、理解性积累。

(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1)《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亲贤人,远小人。

诸葛亮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游子吟》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崔颢在《黄鹤楼》中描写汉水平原风景秀美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敕勒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优美、视野辽阔的草原图画。

(8)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

3、运用性积累。

(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1)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写)(3)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有人借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

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中间小谢又清发_。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同学们,不要徘徊,不要惆怅,迎着困难,勇敢向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们眼前将一片灿烂辉煌;大家时刻关注着你们,援助的手一直伸向你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