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5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5篇西塞罗有句名言: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工作繁忙,但是坚持每天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仅手机版信息就让人应接不暇,看了头昏眼花。
读一本好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学会系统性地认识和思考一些问题,释疑解惑,感知未来。
《人类简史》的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人类发展全过程。
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距今7万到3万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
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范围大幅扩张。
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认知革命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狩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
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条件。
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出现了商品交换,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王国。
关于农业社会有两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第一,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失败。
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物种的大发展。
这样看来,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是共生的结果。
第二,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是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粮食免于饥饿和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好事。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不得不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无不及。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篇《人类简史》是一部历史学著作,主要介绍了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历史。
那么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本书简述了人类从动物通过不断的进化演变,变成至今食物链最顶端的高级动物(上帝)的过程。
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演绎出人类一步步的变化。
其中,书中有几个观点,比较触动人的思考:1、关于人类体格的进化。
作者把采集狩猎阶段人类的体格与农业社会阶段相比较。
由于农业耕作的需要,人类的体型与采集狩猎时期相比相对没有那么健壮及灵敏。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现代的科幻片中的画面,试想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体力等粗重活都由机器人所代劳,繁琐的事情都由计算机来处理。
人类只需开发和创造更多的程序及机器人即可。
由此推导,将来人类的大脑将越来越发达,身体四肢将越来越羸弱。
或许到了后期,人类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个大脑即可了。
2、关于信仰的力量。
人类从单个的个体到群体再到部落到现在变成了国家、社会。
为了维系社会秩序,产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当然还有信仰。
若信仰缺失,人们就会失去精神上的约束,失去对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无限膨胀,就会做出许多伤害自然、伤害他人的事情。
如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酒驾、儿童拐卖以及当街砍杀等现象。
当然,若信仰过分被强调或被利用,也会出现危机,如早前法国遭受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等。
信仰是一把双刃剑,必须使用得度才能国定家安。
3、关于虚构与想象。
书中有很多的观点都会提到,制度是人虚构出来的、金钱是人虚构出来的、宗教信仰是人虚构出来的其实,除了我们的实体以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人虚构出来的,换句话说人类就是生活自己创造出来的想象之中。
而如果这些“虚构”出来的东西都成为了我们共同认可的东西,或者说成为一个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那这些虚构与想象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约束和影响。
但有时人类却为了虚无缥缈的名利追逐,去伤害自然、伤害身边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超级有意思的书,叫《人类简史》。
这书啊,就像一个神奇的时光机,带着我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畅游了一番。
书里开篇就讲了人类的起源,原来咱们的老祖宗是一群在非洲大陆上到处晃悠的猿猴。
那时候的他们可没啥特别的,每天就是找吃的、睡觉,过着简单又平凡的日子。
但是慢慢地,这些猿猴开始发生了变化,学会了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神奇的技能包,让他们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啦。
比如说,双手解放出来后,他们可以更灵活地使用工具。
想象一下,一群原始人拿着自己打磨的石器,去猎杀野兽的场景。
那场面肯定既紧张又刺激。
他们可能一开始笨手笨脚的,好不容易靠近了猎物,结果一个不小心弄出了声响,把猎物给吓跑了。
但是他们不放弃呀,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慢慢地积累经验,终于能够成功捕获猎物,然后大家一起欢呼庆祝,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美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学会了用火。
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进步!火不仅能让他们取暖,还能把食物弄熟。
煮熟的食物可比生的好吃多了,而且更容易消化,这让人类的身体得到了更好的营养,大脑也变得越来越聪明。
然后就到了农业革命。
这在人类历史上可是个大事件!以前人们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到处流浪。
但有一天,有人发现把种子种在地里,就能长出更多的食物。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种地,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可是这农业革命也不全是好的。
以前采集狩猎的时候,人们吃的东西可丰富了,各种果子、野兽肉。
但种地之后,天天就只能对着那几种农作物,生活变得单调了不少。
而且为了种好地,人们得从早忙到晚,累得够呛。
再来说说宗教和文化。
在古代,宗教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来祈求神灵的保佑。
有时候为了建造一座神庙,大家会齐心协力,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那场面一定是热闹非凡,工匠们精心雕刻着每一块石头,人们怀着敬畏的心情搬运着材料。
建成之后,神庙里香烟缭绕,人们虔诚地祈祷,希望能得到神灵的庇护。
精选人类简史读书笔记5篇范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人类简史》中提到这样一段话:时至今日,这个40亿岁的自然选择系统却面临了一项完全不同的挑战。
在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努力改造生物。
他们打破自然选择的法则而丝毫未受处罚,就连生物最基本的原始特征也完全不看在眼里。
诞生于2013年的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运用到定点敲除大、小鼠的基因,且效率高、速度快、简便易行,它也有望根除致病基因在世代间的传递。
2016年,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团队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了人体,中国也成了世界上首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这表明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临床研究已然拉开了帷幕,而早在其一年之前,来自中山大学的中国科学家已经成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人类胚胎细胞并将成果发表在Protein& Cell上。
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在婴儿出生之前运用这样一个过程消除严重遗传病基因,可以有良好的治疗效益。
但其他人认为,这样的工作已经跨越了道德界限。
事实上,很多遗传学家也认识到,胚胎基因编辑研究中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和负面的社会影响。
1、胚胎本身已经是一条新生命的开始,而从胚胎中提取实验用干细胞导致胚胎死亡,有亵渎生命的嫌疑。
2、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的基因是可遗传的,这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而且可能造成的结果仍然未知。
3、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如果得以允许对人类全体伦理观念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造成倍的甚至成指数级的伤害。
从胚胎基因编辑开始逐步放松底线甚至允许克隆人的研究,将极大损害人类社会的基于伦理关系的稳定性。
中山大学的科研人员本身为了人类福祉而进行胚胎基因编辑实验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不得不反复提醒我们的是,针对胚胎基因编辑的工作已经逼近了人类的道德底线,而我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评估社会影响等等。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在看完了《人类简史》之后,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多少人对这个命题进行研究,但却几乎都是站在了某个预设立场,很少有将变量考虑齐全的。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惊世之作。
这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讲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令人深思。
赫拉利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人类是如何从一种普通的动物,逐渐成为主宰地球的生物?他指出,在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人类与其他动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为了生存而奔波。
然而,大约 7 万年前,一场认知革命让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认知革命使得人类拥有了虚构和想象的能力,这种能力让我们能够创造出复杂的语言、宗教、国家和各种社会组织。
比如,我们可以相信一个共同的神话,如货币的价值,从而促进了大规模的贸易和合作。
这种虚构的能力让人类能够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这是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
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
表面上看,农业让人类有了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人口得以增长。
但赫拉利却指出,农业革命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因为农业让人类被固定在土地上,生活变得更加辛苦,而且饮食也变得单一。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不平等。
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人类逐渐发展出了复杂的文明和帝国。
帝国的扩张和融合,虽然带来了战争和苦难,但也促进了文化、技术和思想的交流。
例如,丝绸之路让东西方的文明相互交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革命则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转折点。
科学的发展让人类开始以实证的方法探索世界,不断打破传统的观念和权威。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带来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科学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
赫拉利在书中还探讨了人类的快乐和幸福问题。
他认为,人类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欲望是永恒的,但我们往往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更多的物质和权力就能带来更多的快乐。
实际上,快乐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与物质的丰富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一、引言:读书是人类最伟大的事情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还可以开拓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最近读的一本书,探讨书中的主题以及它如何与现实生活相关联。
二、主题展开:我最近读的书是《人类简史》,它的主题是人类历史的演变。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探讨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重点关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人类历史的三个重要趋势:复杂性、智识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兴起。
作者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都在不断进步,而这种进步又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这些因素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书中对人类历史的探讨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当今世界的复杂性。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很好的历史读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三、举例论证: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人类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以工业革命为例,它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使得我们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还使得我们的劳动力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四、总结:《人类简史》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并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还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乐观的认识。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人都是一本很好的读物。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通用50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通用5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篇1《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
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
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
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
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
进化真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
卡尼曼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
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
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
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
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
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惊世之作,它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
赫拉利在书中首先阐述了人类的认知革命。
七万年前,智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独特的语言能力。
这种语言不仅能够传递关于客观事物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讲述虚构的故事,比如神话、宗教和国家等概念。
正是这种虚构故事的能力,让大量陌生人能够有效合作,从而形成了部落、族群和国家。
这种大规模的合作是人类战胜其他物种,主宰地球的重要原因。
农业革命被赫拉利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同时也是一个“骗局”。
从表面上看,农业革命让人类能够获得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人口得以迅速增长。
然而,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农民的生活比采集者更加辛苦和单调。
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每天为了农作物的生长而辛勤劳作,却面临着更多的疾病和饥饿的风险。
而且,农业的发展也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不平等的加剧。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金钱、帝国和宗教三大秩序。
金钱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它超越了种族、宗教和国家的界限,成为了一种通用的价值衡量标准。
帝国的扩张则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虽然过程中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宗教则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寄托和行为准则,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从 1500 年左右开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方法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以实证和实验的方式探索自然规律,从而推动了技术的飞速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核武器威胁等。
赫拉利认为,人类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往往陷入了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简史读后感
关于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等的人种为何不能竞争过智力水平或者身体强壮程度反而不能及的智人,作者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是想象现实让智人这个人中可以超脱基因的限制形成大规模的超网络合作模式,从而在大规模的竞争中打败其他人种。
作者在行为结构中包含了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是时间的变化,另一条暗线则是智人因为想象现实出现而带来的种种变化。
时间的变化上表现的是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社会的联合统一,科学革命。
智人因认知革命,即想象现实的出现,形成了大规模的合作模式从而打败了其他人种,也因此席卷全球导致了第一次的生态毁灭,这一章末尾的标题很好的总结了这种扩散模式——洪水般的人类。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无疑想象现实的出现时有利于我们智人种的DNA扩散的,所以从宏观角度说,智人种族是快乐的。
但是我们拷问自己的灵魂,很难对现在的生活满意,这种个人上的痛苦同样也是想象现实带来的。
在我们冥冥中觉得缺失什么的时候,作者提问了,回答了,发现了,想象现实带来的自农业革命以来,到人类联合统一,人类社会所建立的基础完全是基于抽象的相信上。
商人相信金钱得以交易,教徒相信基督得以信仰,人民相信国家得以纳税,但这一切带来的不仅仅有人类种族的繁荣,也有个人的痛苦。
物质的发展,生产环境的改变,都是源于人类改进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是因为人类相信这会带来好处,但正如书中所说,人类预料不到行为最后的结果。
我们开始耕作,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会带来稳定的食物,但结果是农民生活比采集社会更加痛苦;我们用电子邮件替代了信件,却不得不每天立马回复电子邮件以免我们的社交关系受到影响。
人类种族不停在发展,而个人却依旧痛苦。
从这点上看,我们与我们蓄养的家畜并无区别,基因得以扩散却朝生暮死痛苦一生。
这痛苦涉及到社会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