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A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肿瘤

生物学行为
生长较快 疼痛 边界不清,粘连 常累及面神经 颈淋巴结转移率高 可出现远处转移 术后易复发 患者预后差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低度恶性肿瘤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高度恶性肿瘤
高分化 > 低分化
治疗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尽量保留面神经 分离后的面神经可加用术中液氮冷冻及术后放疗 手术切除彻底可不加术后放疗 不必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以肺为最多见。颈淋巴结转移率低。
肺部多转移灶
治疗
手术切除。应比其他恶性肿瘤扩大手术正常周界,术中宜行冷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围组织是 否正常。
术后常需配合放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 术后可选用化疗,以减少血行性转移。
Thanks
腺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乳头状囊腺瘤
WHO 建议用沃辛瘤命名
组织发生
与淋巴结发生有关 胚胎发育期,腮腺与腮腺内淋巴组织同时发育,腺体组织迷走到淋巴组织中,形成淋巴结被膜
以后,腺体组织包裹在淋巴结中 腮腺淋巴结中可见到腺体组织 沃辛瘤周围的淋巴结中,可见到最早期的沃辛瘤改变
临床特点
(一)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一般 良性肿瘤。包膜可能不完整,有时在包膜中可见到瘤细胞存在。如采用剜除术或手术中肿瘤破 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部分病例可发生恶变,因此该瘤属“临界瘤”(border line tumor)。
口腔组织病理学 :涎腺肿瘤

口腔病理教研室
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
掌握: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样囊性癌及粘 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及生物学行为特点
熟悉: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样囊性癌及粘 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发生。
了解: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多形性腺瘤、腺 淋巴瘤、恶性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 皮样癌的临床特点及其他主要唾液腺肿瘤的临床 病理特点。
adenolymphoma
K8.12
adenolymphoma
超微结构:
嗜酸性上皮中见大量畸形线粒体,似纹管。
遗传学:
多克隆—非肿瘤; 存在CRTC1-MAML2相关融合基因的异位或重
排—肿瘤
Adenolymphoma
生物学行为:
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少;偶见恶变。
组织发生:
上皮性肿瘤—腺内或周围淋巴结内易位的腺导管形成; 肿瘤性增生—伴淋巴组织重度继发反应的纹管增生;
生物学特点
临床恶变可疑指征:生长突然加快、出现神经受侵症状、肿
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破溃等
组织学恶变可疑指征:结缔组织明显玻璃样变性、纤维化、
钙化,间质骨化,局灶性出血坏死出现,细胞异形,肿瘤明 显的结节化及浸润性生长等
提示:病程超过5-10年,直径大于4cm易形成局灶恶变或 包膜外浸润
pleomorphic adenoma
是多形性腺瘤上皮成分恶变形成的肿瘤。其恶变可能是 腺癌、导管癌、粘表、腺样囊性癌等
好发于老年人,以腮腺、下颌下腺、腭及上唇多见 分侵袭性(>1.5mm)、微侵袭性(≤ 1.5mm )和非侵
袭性(包膜内)
maligment pleomorphic adenoma
癌肉瘤型:又称真性恶性混合瘤,极少见,由癌和
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瘤样病变一唾液腺粘液囊肿二腮腺囊肿三唾液腺良性肥大唾液腺粘液囊肿1、粘液囊肿可分为粘液外渗性囊肿和粘液潴留囊肿两种类型。
2、外渗性粘液囊肿通常是机械性创伤致涎腺导管破裂,粘液外溢进入结缔组织支架之中,粘液池被炎性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包绕或局限,无上皮衬里的假囊,占粘液囊肿的80%以上。
3、潴留性粘液囊肿被认为是涎腺导管受阻塞,涎液潴留致导管扩张形成囊性病损。
囊腔内含有潴留的粘液团块,有上皮衬里,结缔组织被膜。
#涎腺粘液囊肿(-)临床表现1.多见于青少年,且以下唇和舌尖腹侧为多见。
2.病史中常可追问到咬唇习惯,或其他轻微外伤史。
3.囊肿增大后可自行破裂,流出粘液而消退,不久又可复发,反复发作可形成如瘢痕组织的白色小硬结。
(二)体检l、囊肿通常位于下唇内侧粘膜,或舌系带两侧的口底粘膜,亦可位于舌尖腹面。
2.囊壁薄,囊肿呈半透明、浅蓝色水泡,内含粘液,且突出于粘膜面,触诊有囊性感。
【治疗】(一)手术为主1.完整摘除囊肿。
2.将切口周边的粘液腺一并切除,可减少复发。
(二)其他治疗1.囊肿冷冻治疗、激光治疗。
2.硬化治疗:囊腔内注入2%碘酊或20%氯化钠,破坏上皮细胞,使之纤维化。
#舌下腺囊肿(一)临床表现1.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2.囊肿壁薄呈浅紫蓝色,柔软有波动感,囊肿增大后可自行破裂,流出粘液而消退,但反复发作,穿刺有淡黄色粘稠液体。
3.囊肿巨大可形成重舌,严重者可影响进食、说话、甚至呼吸。
(二)体检1.囊肿多位于舌系带一侧,亦可超过中线在对侧口底同时隆起。
2.囊壁薄,透过粘膜可见呈淡蓝色、半透明状的囊性肿块隆起,触诊柔软,有囊性感。
3.囊肿可通过口底肌肉间隙向颌下,颏下扩展,形成囊性肿物。
少数仅表现为颌下区的囊性肿块。
4.囊肿穿刺液为蛋清样粘稠液体。
分型单纯型: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口外型(潜突型):囊肿位于颌下区哑铃型(混合型):颌下区及舌下区均可见囊肿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摘除舌下腺和囊肿。
睡液腺疾病—唾液腺肿瘤(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 肌上皮结构中可见巢状鳞状化生,细胞 之间有明显的细胞间桥,上皮团中央可形 成角化珠,角化脱落可形成囊腔
➢ 有的细胞之间可见嗜伊红均质样物 ➢ 偶呈菊花团样结构
浆细胞样细胞
梭形细胞类似于平滑肌细胞, 常排列成束
透明肌上皮细胞
➢ 巢状鳞状上皮化生, 细胞间桥 明显
➢ 中心有角化珠,脱落形成囊腔 ➢ 周围细胞似表皮样细胞呈同心
5年生存率超过90%
黏液表皮样癌
➢ 主要是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 黏液细胞较少,低于10%,散在于表
皮样细胞之间
黏液表皮样癌
➢ 肿瘤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明显,排 列成片或实性上皮团,缺乏囊腔和腺 腔结构,向周围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黏液表皮样癌
➢ 肿瘤间质中“黏液湖”较少,缺乏 淋巴细胞
➢ 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用黏液染色 证明含少数的黏液细胞即可诊断
➢ 除多形性腺瘤癌变之外,其他类型唾液腺肿瘤尚未发现PLAG1和 HMGA2的融合,因此可用于鉴别形态学上同多形性腺瘤类似的肿瘤。
➢ 研究发现,一些类型的多形性腺瘤中 WIF1的表达下调与其与恶性转化风 险增加有关
➢ 一些类型的多形性腺瘤有HRAS的突变和过表达
肉眼见 ➢ 肿瘤多呈不规则结节状。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
➢ 良性肿瘤,恶性转化率约2% ➢ 术后容易复发 ➢ 恶变风险高
1.多形性腺瘤术后容易复发
➢ 由于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 ➢ 近黏液样成分包膜薄、不完整或无包膜 ➢ 行穿刺活检
2.多形性腺瘤恶变风险高
➢ 多次复发 ➢ 位于腮腺深叶 ➢ 男性 ➢ 老年患者
需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局灶性恶变和包 膜外浸润
类似于黏液囊肿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黏液表皮样癌
唾液腺肿瘤 PPT-

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骨膜时,与下
右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颌骨体融合而不能活动。 恶性肿瘤侵及皮肤者,呈板样硬。 部分肿瘤出现颈淋巴结肿大。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 治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58页)
舌下腺肿瘤
部分病例无任何自觉症状。 部分病例可有一侧舌痛或 舌麻木,或舌运动受限。 触诊可及舌下腺硬性肿块, 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 连而不活动,口底黏膜常 完整。
应用,唾液腺造影自上世纪80年
代以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上已很
少采用。
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造影,呈“手抱球状”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治图谱,
儿童
恶性 良性
成人
性别差异
女性
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
样癌女性多于男性,而
沃辛瘤男性明显多于女
性。
多形性腺瘤
黏液表皮样癌
沃辛瘤
二、不同部位的唾液腺肿瘤共同临床特点
唾液腺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 中等硬度或软,表面光滑或结节状
唾液腺恶性肿瘤
VS.
多有疼痛症状,生长较快
活动性差,界不清,可有神经功能障碍
质地硬,可伴有溃疡
腮腺肿瘤 下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 小唾液腺肿瘤
唇腺肿瘤 磨牙后腺肿瘤
舌腺肿瘤
三、 不 同 部 位 唾 液 腺 肿 瘤 的 临 床 特 点
腮腺肿瘤
表现为耳前区、耳垂下、或颌后区肿块。
良性肿瘤一般无面瘫,恶性肿瘤可有面瘫、 溃破、张口受限症状,少数可有颈部淋巴 结肿大。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 隆或软腭肿胀。
口底部腺样囊性癌 (引自道健一 久野吉雄 野间弘康主编,
彩图临床口腔外科学,科学技术文献出
唾液腺肿瘤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磨牙后腺
• 几乎100%为恶性; • 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 • 易被误诊为黏液囊肿、冠周炎或骨髓炎。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舌腺
• 多见于舌根部,以恶性肿瘤多见; • 疼痛、异物感及吞咽障碍; • 表面黏膜完整; • 因部位较靠后,不易早期发现,初次发现即为晚期肿瘤; • 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
精选2021最新课件
治疗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受限等症状,少数可出现颈淋巴结肿大; •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隆或软腭肿
胀; • 位于下颌支后缘与乳突间的腮腺肿瘤,如不能活动,不
能视为恶性诊断依据; • 发生于副腮腺的肿瘤,可表现为颧弓下方的颊部肿块。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下耳 垂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 影像学检查: B超——判断有无占位性病变及大小,估计大致的性质; CT——确定肿瘤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包括重要血管间的 关系; 99mTc核素显像——对沃辛瘤有较高诊断价值,“热结 节”。
• 腮腺和下颌下腺肿瘤禁忌做活检!
精选2021最新课件
诊断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分类
• 按组织学分类:(WHO,2005)
口底黏膜常完整。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腭腺
• 一般发生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区; • 肿瘤固定,不能以活动度来判断其良恶性; • 恶性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可伴有疼痛或烧灼感,还可
伴眶下区或上唇麻木;如侵及翼肌,可致张口困难。
涎腺肿瘤解析

30
Case 2
• 男,34岁 • 左腮腺肿瘤术后7年,左耳下区发现肿物2年。 • 送检左腮腺浅叶7×5×2.5 cm. • 切面见质韧区5×2.5×2.3 cm,不规则,黄褐色、
红褐色,界限不清。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局部淋巴结转移)
161
囊腺癌
大体检查
• 多囊腔隙; • 囊腔内容常为粘液; • 至少有部分区域界限不清。
162
囊腺癌
病理学特点
• 细胞类型:立方,柱状,黏液,透明,嗜酸性 • 大量大小不一的囊腔;部分充满粘液; • 囊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 • 可见细胞岛、细胞巢、导管样结构; • 囊腔内上皮可见乳头状增生; • 囊腔可发生破裂,引起出血和肉芽组织形成。
96
肉眼检查:
• 冰余破碎组织共1.5×1×0.5 cm; • 灰白、暗褐,质地稍韧。
术中冰冻考虑粘液表皮样癌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诊断
• 乳头状囊腺癌
118
71
腺泡细胞癌
定义: 一种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至少有一些细胞有
浆液性腺泡细胞分化,特征是胞质内酶原分泌颗粒。 涎腺导管细胞也是该肿瘤的一部分。 细胞学上呈现向腺泡细胞分化
72
临床特点: • 多发生于腮腺 • 小涎腺发生极少见 • 缓慢生长的肿块伴有或不伴疼痛 • 可双侧发生(是最常见的双侧性癌)
2018口腔颌面外科习题集

口腔颌面外科习题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第三章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镇痛及重症监护第四章牙及牙槽外科第五章种植外科第六章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七章口腔颌面部损伤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九章唾液腺疾病第十章颞下颌关节疾病第十一章颌面部神经疾患第十二章先天性唇、面裂和腭裂第十三章牙颌面畸形第十四章口腔颌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损第一章绪论【A型题】1.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B.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颈部疾病C.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某些颈部疾病D.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及某些颈部疾病的防治E.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唾液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防治【X型题】2.在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学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作为医学的分支,必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具备全身观点B.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临床主诉和体征中探寻疾病的本质C.具备扎实的普通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学中D.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E.加强临床实践【简答题】3.简述口腔颌面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参考答案}1.C2.ABCDE3.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一部分,与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粘膜病学、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密不可分;同时,口腔颌面外科学又是医学科学的一部分,必须具备普通外科学、麻醉学、内科学、儿科学等有关临床各科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一些更专门的分科知识,如龈科学、耳鼻喉科学、整形外科学、肿瘤学等,必须掌握丰富而扎实的普通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A型题】1.颌面外科医生检查颌骨骨折患者的牙齿时,最重要的是了解A.牙有无松动及松动原因B.上下牙咬合关系是否正常C.牙列有无缺失D.牙齿有无叩痛E.牙龈瘘管及其走行方向2.颌骨肿瘤最容易出现的牙问题是A.颌骨上的牙齿松动、移位B.牙龈撕脱或坏死C.咬合关系错乱D.牙齿自发痛E.慢性牙髓炎3.张口度的测量是指A.上、下唇之间的距离B.上、下前牙的切缘间的距离C上、下中切牙的切缘间的距离 D.上、下切牙之间的距离E.上、下颌骨之间的距离4.正常张口度的简易测量A.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末节的宽度B.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中节的宽度C.被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末节的宽度D.被检查者食、中、无名指三指中节的宽度E.被检查者除拇指外的任意三指宽度5.临床上张口受限可分为A.1度B.2度C.3度D.4度E.5度6.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在1Cm以内,称为A.轻度张口受限B.中度张口受限C.中重度张口受限D.重度张口受限E完全性张口受限7.上、下中切牙间距在1~2Cm左右,称为A.轻度张口受限B.中度张口受限C.中重度张口受限D.重度张口受限E.完全性张口受限8.对舌肌内病损临床检查通常选用A.双手双合诊法B.双指双合诊法C.B超,D.CT或核磁共振E.穿刺检查9.对口底病损的临床检查通常采用A.B超B.CT或核磁共振C.穿刺检查D.双指双合诊法E.双手双合诊法10.对腮腺的扪诊检查应选用A.双手双合诊法B.双指双合诊法C.三指平触诊D.双指提拉式扪诊E.单指扪诊11.对颌下腺及舌下腺的扪诊常采用A.双手双合诊法B.双指双合诊法C.三指平触诊D.单指扪诊E.双指提拉式扪诊12.穿刺检查最适用于A.深部实体包块的诊断B.深部囊性包块的诊断C.表面实体包块的诊断D.表面新生物的诊断E.浆液期炎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3.冰冻活检的标本切取后,应A.立即放入10%甲醛固定液中B.立即放入3%戊二醛固定液中C.立即放入75%酒精中脱水D.立即放入0.9%生理盐水中E.不作任何处理,尽快送病理科14.对颞下区深部包块的早期诊断,最佳的手段是A.切取活检B.穿刺活检C.CrD.B超E.放射性核素检查15.要判断口腔癌晚期有无全身转移,最佳的检查手段是A.全身CRB.MRIC.ECRD. D. C.AE.B超[B型题}16-18题备选答案A.张口度2.5-3.7Cm左右B.张口度2-2.5Cm左右C.张口度1-2Cm左右D.张口度1Cm以下E.牙关紧闭,完全不能张口16.轻度张口受限17.中度张口受限18.重度张口受限[C型题}A.99m TEB.1251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19.口腔内异位甲状腺20.颌骨恶性肿瘤A.CT检查B.磁共振检查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21.确定颞下区深部恶性肿瘤的侵犯边界22.明确腮腺恶性肿瘤是否侵及面神经[x型题}2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适用于A.颈动脉体瘤B.颈鞘浅面的转移性淋巴粘C颞面部血管瘤D.腮腺浅叶肿瘤E.血运丰富的恶性肿瘤24.口腔检查应遵循A.由前至后B由外及内C由浅入深 D.健、患两侧对比E.上、下部位对比25.口腔前庭检查应警惕艾滋病的早期口腔表现,常见体征有A.牙龈线性红斑B.口炎C白色念珠菌感染D.粘膜、牙龈新生物E.坏死性牙周炎26.检查、描述颞面部外形应包括A.左右对称否B.比例协调否C.有无突出和凹陷D.表情E.意识神态27.双手双合诊适用于哪些部位的检查A.舌肌内病损B.口底深在病损C.唇、颊部病损D.颌下区E.颈侧包块28.双指双合诊适用于哪些部位的检查A.舌肌内病损B.口底深在病损C.唇、颊部病损D.颌下区E.颈侧包块29.怀疑有以下哪些疾病时,需作听诊检查A.蔓状血管瘤B.海绵状血管瘤C.淋巴管瘤D.颈动脉体瘤E.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0.颞下颌关节髁突动度检查,常采用A.关节区听诊法、B.外耳道指诊法C耳屏前扪诊法D.双手双合诊E.双指双合诊31.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时,可选用A.酸性物剌激定性测定B.酸性物剌激定量测定C.收集24小时自然分泌量D.某一时段的自然分泌量测定E.放射性核素扫描32.穿刺检查适用于A.表皮样囊肿B.腮裂囊肿C.海绵状血管瘤D.颈动脉体瘤E.脓肿33.细针穿刺适用于A.深在脓肿B.血管瘤C.实体肿瘤针吸活检D.囊性淋巴管瘤E.动脉瘤34.常用的活体组织检查方法有A.切取活检B.吸取活检C.切除活检D.钳取活检E.冰冻活检35.冰冻活检诊断常用于A.表浅恶性肿瘤B.深部恶性肿瘤C.唾液腺肿瘤D.颌骨肿瘤E.恶性淋巴瘤36.切取活检适用于A.位置表浅的溃疡型肿瘤B.位于皮下的小肿瘤C.浅表淋巴粘D.高度疑为恶性黑色素瘤E.血管瘤37.涂片检查常用于A.血管瘤内血液B.囊肿内的囊液C.脓肿的脓液D.溃疡面分泌液E.口腔内唾液38.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外科检查中多用于A.颈部肿块B.下颌下区肿块C.颌骨内肿块D.颞下区肿块E.腮腺肿块39.超声检查的目的A.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B.判断是囊性还是实性肿块C.明确肿块的良恶性D.仅为肿瘤良恶性提供信息E.确定肿块与邻近重要血管的关系40.X线造影检查可用于A.腮腺良性肿瘤B.腮腺恶性肿瘤C.舌下腺恶性肿瘤D.海绵状血管瘤E.颌下腺导管阳性粘石41.X线造影检查可用于A.颌下腺导管阳性粘石B.颌下腺导管阴性粘石C.毛细血管瘤D.腮裂囊肿E.腮腺舍格伦综合征【填空题】42.下颌下淋巴粘群,位于____三角内,主要收钠来自颊、鼻侧、上唇、下唇外侧、舌尖、舌侧、________、牙龈、________部和下淋巴粘输出管,然后汇入颈____淋巴粘________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唾液腺的多形性腺瘤以腭部最多见, 约占小唾液腺多形性腺瘤70%。常位 于软硬腭交界处,且多位于一侧,质地 较硬,基底活动差,肿瘤表面光滑、完 整,可呈结节状。因食物磨擦等的损伤, 表面粘膜可有浅溃疡或糜烂。一般无自 觉症状和功能障碍。
[诊断] 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实践、症状以 及患者的年龄、全身及局部检查可做 出初步诊断,但对唾液腺肿瘤仅靠临 床检查往往难以判断,常常辅助以其 他特殊检查。
• 临床表现及诊断:
瀦留性为导管部分阻塞,瀦留,导管囊样扩张。 无痛肿块.
先天性囊肿分为皮样囊肿和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来自第一鳃裂,易继发感染。鳃裂瘘,
位于耳垂至下颌角之间.
• 治疗: 手术切除。保护面神经,完整切除瘘道.
三, 唾液腺良性肥大 非肿瘤,非炎症,慢性,复发性,无痛性肿大。
病因 1,内分泌紊乱,糖尿病,肥胖症。 2,营养不良:酒精中毒,肝硬化。 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下颌下腺的多形性腺瘤应作下颌下腺及肿 瘤的切除术。由于下颌下腺的多形性腺瘤 无面神经干扰,切除较易彻底,复发率较 低。 位于小唾液腺的肿瘤应在距肿瘤周缘 0.5cm处全部切除肿瘤。发生于腭部者, 应从骨面掀起,将肿瘤及粘膜、骨膜一并 切除,所遗留创面可以碘仿纱条打包固定, 7~10天后去除。
(一)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浅叶切除术
• 放疗: 不敏感,辅助性手段。
• 唾液腺恶性肿瘤可发生远处转移,特别是
腺样囊性癌及导管癌,远处转移率在40% 左右。需配合化疗。
• 预后:近期生存率较高,远期生存率持续
下降,3年、5年、10年、15年生存率呈明 显递减,观察期需10年以上。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又名混合瘤(mixed tumor),是唾液 腺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因其被认 为系从上皮和间叶组织混合发生而最早 由Minsen(1874)命名为“混合瘤”。 但现在研究表明多形性腺瘤完全是上皮 来源的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一名是 1948年由Willis提出的,反应其病理形 态的多样性。
• 唾液腺不同部位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最
高,约占80%,颌下腺肿瘤占10%,舌下 腺肿瘤占1%,小唾液腺肿瘤占9%。小唾 液腺肿瘤最常见于腭腺。
• 腮腺肿瘤中,良性占75%。颌下腺肿瘤中,
良恶性比例接近(55%/45%),舌下腺肿瘤 中,恶性占90%。小唾液腺中,恶性约占
60%
• 沃辛瘤、嗜酸性腺瘤几乎仅发生于腮腺。
(二)B型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轮廓界限较清楚的实质 性低回声暗区,后壁反射清楚或稍有增强,有时可呈分叶 状。
(三)放射性核素显像: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唾液腺多形 性腺瘤有一定意义。最常见的现象剂为锝99m。腮腺多形 性腺瘤可表现为“冷”结节或“热”结节。长期缓慢生长 的肿瘤,当其短期内急剧增长时,可表现为“热”结节。 (四)CT检查: CT检查分辨力高,能明显显示出肿瘤的 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多形性腺瘤CT主要表 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物,界限清楚,边缘光滑,密度均 匀一致,CT值多在30~45Hu。静脉增强时,肿瘤密度均 匀增高,CT值多在60Hu以上。当肿瘤发生囊性变时,其 密度可以低于周围正常唾液腺组织。
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处。硬腭肿瘤因为腭 粘膜较厚,腭腺腺叶间纤维直接与骨膜相 连,故肿瘤固定而不活动。恶性肿瘤,特 别是腺样囊性癌,可伴有疼痛或烧灼感, 肿瘤可有溃疡坏死。
• 磨牙后腺以粘表为主,因肿瘤有黏液性分
泌物,易被误诊为黏液囊肿,或因伴发炎症 而误诊为冠周炎或骨髓炎。
• 舌腺肿瘤多位于舌根部,以恶性肿瘤多见。
• 位于腮腺浅叶的肿瘤,作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
加面神经解剖。深叶的肿瘤,需同时摘除腮腺深叶。 除高度恶性肿瘤以外,应尽可能保留面神经。
• 如果术前已有面瘫,或术中发现神经穿过
瘤体,或为高度恶性肿瘤,应牺牲面神经, 然后作面神经修复。
• 唾液腺恶性肿瘤頚淋巴结转移率不高,约
在15%左右。低度恶性的,当頚部未触及 肿大淋巴结,并不怀疑淋巴结转移者,可 不作选择性頚淋巴清扫术,对高度恶性肿 瘤应考虑选择性頚淋巴清扫术。
腺泡细胞癌、涎腺导管癌多见于腮腺;多 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多见于腭部小涎腺;管 状腺瘤90%发生于唇腺;磨牙后区腺源性 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为常见,舌下腺肿瘤 很少见,一旦发生,很可能是腺样囊性癌。
• 多原发性肿瘤常见于腮腺,以沃辛瘤为多。
• 成人唾液腺肿瘤良性多于恶性,儿童恶性多于良性。 • 多形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女性多于男性,沃辛瘤
第四节 唾液腺瘤样病变
• 一,唾液腺黏液囊肿 • 包括小唾液腺黏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 • 病因病理: • 1,外渗性黏液囊肿: 占80%以上。假囊,
无上皮衬里,导管破裂引起。
• 2,储留性黏液囊肿: 特点: 有上皮衬里,瀦
留的黏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 导管系统 的部分阻塞造成。
临床表现:
(一)黏液囊肿:最常见。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 侧。半透明,浅蓝色小泡。黄豆大小。
(二)镜检 多形性腺瘤的组织象具有多 形性或“混合性”的特点, 即肿瘤性上皮细胞与粘液样、 软骨样组织混杂在一起。
(三)生物学特点 肿瘤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虽然 有包膜,但厚薄不一,有时包膜内 有瘤细胞侵入或形成卫星瘤结。因 此发生在大唾液腺者,应连同唾液 腺组织一并切除,发生在小唾液腺 者,应沿包膜外完整剥出肿瘤,切 忌剥破肿瘤以免肿瘤组织遗留或种 植而复发,多次复发可导致癌变。
男性多于女性。
• 临床表现:良性肿瘤多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常无意中发现,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表面 光滑或结节状。恶性肿瘤多有疼痛,生长较快,浸 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甚至浸润神经组织, 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腮腺肿瘤80%位于浅叶,表现为耳垂下、 耳前区或腮腺后下部的肿块。良性肿瘤即 使体积巨大,也不出现面瘫症状。恶性肿 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有的以面 瘫为主诉就诊。侵犯咬肌时,张口受限;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腔时,表现为咽侧膨 隆,或软腭肿胀。肿瘤位于升枝后缘和乳 突之间时,触诊不活动,界限也不清楚, 不应视为恶性标志。
[病理] (一)大体形态 肿瘤大小不一,呈圆形或 椭圆形,表面光滑,大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包膜较完整,厚薄不一。剖面呈实性,灰白 色。其中可见浅蓝色的软骨样组织,半透明 胶冻状的粘液样组织以及灰白色圆形的小块 角化物。有囊性变时,出现大小不一的囊腔, 内含无色透明或褐色的液体,偶见出血和坏 死灶。肿瘤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出现纤维化和 钙化。
发生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可位于腺体的浅面、腺体 内、腺体深面及副腮腺内。肿瘤常以耳垂为中心, 在其下方、后方或前方缓慢生长,呈圆形成卵圆形 实质性肿块,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肿瘤较大者, 除有局部坠胀感、表面畸形外,一般无其他不适, 也不引起功能障碍,无面神经受侵犯症状。大约10 %位于腮腺深叶,由于下颌支以及茎突下颌韧带的 阻碍,肿瘤只能通过茎突下颌韧带前的间隙,向咽 壁突出而呈现哑铃状。哑铃状瘤体的两端分别位于 下颌支的内、外侧,中间的狭小部位位于下颌升支 的后方。由于瘤体压迫使下颌升支后缘吸收而呈弧 形压迹。由于肿瘤位置较深,不易被患者发现。较 大者可影响张口。副腮腺肿瘤则位于颧骨下方。
• 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罹患腮腺,多为双侧肿
大。多见于中老年,无口干。
• 诊断及鉴别诊断:造影形态正常,体积增大。 • 需与腮腺肿瘤和舍格伦综合症鉴别. • 治疗:无特殊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五节 唾液腺肿瘤
一、 诊治原则 常见疾病,绝大多数是唾液腺上皮性肿瘤, 间叶组织来源少。
发病情况: 发病率: 0.15~1.6/10万
(五)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唾液腺肿 瘤的辅助性检查。唾液腺肿块仅靠临床检查难 以确定性质。造影在区分肿瘤与炎症方面有一 定价值,但不能确定其良、恶性。B超及CT检查 对肿块的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 够显示清楚,但不能区分炎症或是肿瘤。活体 组织检查虽能确定其性质,但容易引起肿瘤的 种植,因此在唾液腺肿瘤中绝对禁用。细针穿 刺细胞学检查可以弥补这些缺憾且不会引起肿 瘤的种植。并且准确率较高。
[治疗] 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 切除的方法。手术应该从肿瘤包膜外的正常组织处 进行。多形性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最大问题是肿瘤 复发,其原因是首次手术治疗的不彻底。手术时决 不能行单纯的剜除术,并且应遵从“无瘤原则”, 尽量保持肿瘤的完整性,避免挤破或切破肿瘤包膜, 以免瘤细胞播散和种植。 位于腮腺浅叶的肿瘤一般作浅叶切除术,位于腮腺 深叶的应作全腮腺切除术。近年来,肿瘤及腮腺区 域性切除术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对肿瘤的局部复发 没有较大影响,但手术时应作冰冻活检,以保证切 缘内无瘤细胞。
[鉴别诊断] (一)涎腺恶性肿瘤 与低度恶性肿瘤早期 不易鉴别,可根据有无生长加快、变硬,固 定、面瘫、溃疡等相鉴别。 (二)淋巴结核 主要根据病史中又无急性 发作史,应用抗结核药物是否有效。 (三)第一颈椎横突肥大 可在乳突前方触 及,但硬而固定,可借张口后前位X线片见 到其突向乳突尖和下颌升支后缘。
2,影像学诊断: 腮腺和颌下腺肿瘤禁忌作 活检,易种植。 B超、CT检查。
3,细针吸活检:0.6mm的针头,吸取少量组 织送细胞学检查。
4,病理学诊断及分类:
石蜡切片诊断.WHO分类(P.298)
5,治疗:
• 以手术为主,多数肿瘤包膜不完整,单纯沿包膜
剥离,常有复发,故手术应从包膜外正常组织进 行,同时切除部分或整个腺体。
• 颌下腺肿瘤表现为颌下三角肿块,良性者
常无自觉症状,恶性者侵及舌神经时出现 舌痛及舌麻木。舌下神经受累时,舌运动 受限,伸舌时歪向患侧,可出现舌肌萎缩 及舌肌震颤。肿瘤侵及下颌骨时,与下颌 骨融合一体而不能活动。
• 舌下腺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可表现为口底
溃疡,舌活动受限。
• 小唾液腺肿瘤腭部常见,一般发生于一侧
(二)舌下腺囊肿:青少年 1,单纯型 2,口外型 3,哑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