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唾液腺肿瘤)
腮腺混合瘤的影像诊断

腮腺混合瘤-影像表现CT
• 多位于浅叶,单发多见。又 • 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分叶与肿瘤多中又 又 长有关。 • 肿块密度又 般又 于腮腺。 • 又 病灶密度均匀、强化明显。 又 病灶不均匀,可有坏死,强化
较不明显。 • 增强CT:渐进性强化为特征性改变。 • 常见又 钙化,囊变较少。
腮腺混合瘤-影像表现MRI
腮腺混合瘤的影像诊断
腮腺混合瘤-概述
• 又 称腮腺混合瘤。 • 是唾液腺肿瘤最 40-50岁又 性多。又 • 多为良性,又 长缓慢,单发多见。又 • 临床症状:腮腺区又 痛性肿块。
腮腺混合瘤-病理
• 成分复杂,由腺上又 细 胞、肌上又 细胞、黏液 样物质、软骨组织等组 成。
• 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楚,有包膜,信号不均,瘤体内可又条索 状低信号的胶原纤维间隔或低信号钙化灶。
•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明显增又 (粘液成分)且信号 不均匀。
• 增强扫描延迟强化。
谢谢
唾液腺肿瘤

生物学行为
生长较快 疼痛 边界不清,粘连 常累及面神经 颈淋巴结转移率高 可出现远处转移 术后易复发 患者预后差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低度恶性肿瘤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高度恶性肿瘤
高分化 > 低分化
治疗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尽量保留面神经 分离后的面神经可加用术中液氮冷冻及术后放疗 手术切除彻底可不加术后放疗 不必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以肺为最多见。颈淋巴结转移率低。
肺部多转移灶
治疗
手术切除。应比其他恶性肿瘤扩大手术正常周界,术中宜行冷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围组织是 否正常。
术后常需配合放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 术后可选用化疗,以减少血行性转移。
Thanks
腺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乳头状囊腺瘤
WHO 建议用沃辛瘤命名
组织发生
与淋巴结发生有关 胚胎发育期,腮腺与腮腺内淋巴组织同时发育,腺体组织迷走到淋巴组织中,形成淋巴结被膜
以后,腺体组织包裹在淋巴结中 腮腺淋巴结中可见到腺体组织 沃辛瘤周围的淋巴结中,可见到最早期的沃辛瘤改变
临床特点
(一)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r)。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一般 良性肿瘤。包膜可能不完整,有时在包膜中可见到瘤细胞存在。如采用剜除术或手术中肿瘤破 裂,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部分病例可发生恶变,因此该瘤属“临界瘤”(border line tumor)。
腮腺恶性肿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谢谢观看
何时应就医?
症状表现
腮腺肿块、疼痛、吞咽困难、面部麻木等症状应 引起重视。
早期定期进行耳鼻喉科检查。
早期筛查可提高治愈率。
何时应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评估。
医生可能会建议影像学检查或活检。
如何预防腮腺恶性肿瘤?
如何预防腮腺恶性肿瘤? 健康生活方式
中老年人(通常在50岁以上)是高危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很少发生腮腺恶性肿瘤。
谁容易得腮腺恶性肿瘤? 性别
男性相较于女性更易患此病。
可能与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
谁容易得腮腺恶性肿瘤?
其他风险因素
有家族史、接触放射线、某些病毒感染等可 能增加风险。
例如,EB病毒感染与某些类型的腮腺恶性肿 瘤相关。
何时应就医?
如何治疗腮腺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尽量完全切除肿瘤 。
有时需要切除周围的淋巴结。
如何治疗腮腺恶性肿瘤? 放疗与化疗
对某些类型的腮腺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可能是 必要的辅助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如何治疗腮腺恶性肿瘤? 随访与康复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关注可能的复发和并发症。
什么是腮腺恶性肿瘤? 类型
腮腺恶性肿瘤包括多种类型,如腺样囊性癌、唾 液腺腺癌等。
不同类型的肿瘤有不同的预后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腮腺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
腮腺恶性肿瘤相对较少见,约占所有头颈部恶性 肿瘤的2%至5%。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谁容易得腮腺恶性肿瘤?
谁容易得腮腺恶性肿瘤? 年龄
腮腺恶性肿瘤健康宣教
演讲人:
腮腺肿瘤的治疗与护理ppt课件

护理评估 术 后 评 估
一、术中情况:手术、麻醉方式、使用的特殊药物、有无影响 术后恢复的问题及合并症,病人的引流、输血输液情况、特殊 装置等。 二、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动脉血氧饱 和度。 三、伤口评估:敷料情况、有无感染,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 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四、疼痛评估:引起疼痛的原因,病人的表情、身体位置、活 动、睡眠情况。 五、术后并发症症状、体征观察:眼睑闭合不全、 口角歪斜、耳垂麻木等。
护理措施
术 前 护 理
1、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心理,耐心做好病 人的心理护理。
2 、饮食:术前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 的清淡饮食,忌酸性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术前准备:术前一日,剃去耳廓上后上方5cm以上范围的 毛发,面部及颈部保持清洁,男性需剃净胡须。术前12h起禁 食,4h起禁水。作好交叉合血、皮肤过敏试验。 4 、观察面神经的功能情况。 5、 告诉病人因手术需要在腮腺导管内注入1%亚甲兰,开始数 次尿液颜色可成蓝色。
2、 活动与休息:注意劳逸结合,适量活动,以逐步恢复体力; 继续面肌功能训练,行颈淋巴结清扫术者继续颈肩功能锻炼。 3、 告诉病人因术中机械刺激,面神经可能出现暂时性麻痹, 可出现皱额、闭眼、口角偏向健侧等,但可逐渐恢复。包扎绷 带勿擅自解松或去除,必须遵医嘱执行,以免发生涎瘘。 4、 定期复查,良性肿瘤复查的时间可稍微长些,恶性肿瘤复 查:出院后1年内3月一次,2-3年6月一次,有异常时及时就诊。
术后护理
伤 口 护 理
术后伤口留置橡皮引流条或负压引流管3-5 天,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性状、引流量,拔除引流条或引流管后, 注意观察患侧腮腺区肿胀、疼痛情况。
术后护理
腮腺常见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a 浅叶:多呈三角形向前延伸, 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
b 深叶:下颌后窝及下颌支深面 ,向内深至咽侧壁
正常腮腺
腮腺为脂肪性腺体组织 CT:呈低密度,密度低于周围的肌肉 MRI:T1WI上呈高信号,压脂T2WI上呈稍高信号
良性腮腺肿瘤分类(WHO2017)
腺淋巴瘤(Adenolyphoma)
v 腺淋巴瘤,又名Warthin瘤或乳头状淋巴管囊腺瘤 ,是腮腺第二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6%-10% ,仅次于多形性腺瘤
v来源于腺体内的淋巴结或残存于淋巴结构内的异位 涎腺组织,腺淋巴瘤发生的位置较固定,好发于腮 腺浅叶后下极(淋巴结集中);偶见于颌下腺、鼻 咽及口唇
鉴别诊断
混合瘤
腺淋巴瘤
发病年龄
位置、数 目
常见于30-40岁女性,若突然生长 加速伴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 ,应考虑恶变
病灶多位于腮腺浅叶、单发
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有长期吸烟史
病灶大多位于腮腺后下极,有多灶性 和双侧腮腺同时发病特点
坏死、囊 坏死多位于中心 变
囊腔样、裂隙状囊变
钙化
有
无
强化特点 “慢进慢出”
Ø 具有恶性肿瘤生长的特征(面神经受累,侵及周围组织,可 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Ø 密度不均,信号多呈长T1稍长T2,囊变坏死明显 Ø 增强扫描多不均匀中-重度强化。动态呈“速升缓降”型 Ø DWI高,ADC低,但较Warthin稍高;
鉴别诊断-腮腺恶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
• CT:密度与肌肉接近,囊变是腺淋巴瘤一个特点, 囊性成分表现为囊腔样、分隔状、裂隙征
• MR:T1WI低信号,T2WI多呈中等或稍高信号, 囊腔蛋白含量高时T1WI 及T2WI均呈高信号;因含 大量的淋巴组织和蛋白囊腔,肿瘤 DWI高信号, ADC低信号(鉴别点)
腮腺恶性肿瘤科普宣传PPT课件

医生会询问病史和症状以获取更多信息。
如何诊断腮腺恶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CT或MRI扫描可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和扩散情况 。
这些检查有助于制定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
如何诊断腮腺恶性肿瘤? 病理检查
通过活检获取组织样本,以确定肿瘤的类型。
确诊后,医生会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期。
肿块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内逐渐增大。
腮腺恶性肿瘤的症状 晚期症状
晚期可能伴有面部麻木、口腔干燥、吞咽困 难等。
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腮腺恶性肿瘤的症状 其他表现
有时可能会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
这些症状提示肿瘤可能已扩散。
如何诊断腮腺恶性肿瘤?
如何诊断腮腺恶性肿瘤? 临床检查
什么是腮腺恶性肿瘤? 类型
常见类型包括腺样囊性癌、恶性腺瘤等。
不同类型的肿瘤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什么是腮腺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有 关。
一些研究显示,放射线暴露可能增加风险。
腮腺恶性肿瘤的症状
腮腺恶性肿瘤的症状 早期症状
早期可能表现为腮腺区肿块,伴有压痛感。
化疗的选择通常依赖于肿瘤的类型和分期。
腮腺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护理
腮腺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护理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及腮腺检查,早期发现异常。
特别是有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
腮腺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护理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患病风 险。
避免烟酒及不良环境暴露。
腮腺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护理 心理支持
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
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腮腺恶性肿瘤科普讲座课件

如何预防腮腺恶性肿瘤? 定期体检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和颈部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 题。
早期筛查可以提高治愈率。
如何预防腮腺恶性肿瘤? 疫苗接种
接种与肿瘤相关的疫苗,例如EB病毒疫苗,可能 降低发病风险。
有关疫苗的研究仍在进行中,需关注最新动态。
谢谢观看
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腮 腺恶性肿瘤的风险。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表现
腮腺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包括耳部肿块、疼痛、 吞咽困难等。
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活 检以确诊。
早期诊断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何时就医?
随访与监测
已确诊患者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和治疗效果 。
早期发现复发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如何治疗腮腺恶性肿瘤?
如何治疗腮腺恶性肿瘤? 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
具体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而定。
如何治疗腮腺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是腮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旨在 彻底切除肿瘤。
腮腺恶性肿瘤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腮腺恶性肿瘤? 2. 谁会得腮腺恶性肿瘤?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腮腺恶性肿瘤? 5. 如何预防腮腺恶性肿瘤?
什么是腮腺恶性肿瘤?
什么是腮腺恶性肿瘤?
定义
腮腺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腮腺的恶性肿瘤,通常 表现为肿块、疼痛等症状。
腮腺是主要的唾液腺之一,位于耳朵前方和下颌 部。
手术后可能需要对周围组织进行修复。
如何治疗腮腺恶性肿瘤?
辅助治疗
放疗和化疗可作为辅助治疗,帮助控制肿瘤 的进展。
唾液腺肿瘤治疗的新进展

唾液腺肿瘤治疗的新进展
1.功能外科技术:保存性功能性腮腺外科手术,在腮腺肿瘤包膜外解剖腮腺组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忌肿瘤破裂。
2.近距离放疗技术: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放疗,对唾液腺恶性肿瘤病人,近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上颌窦、腭部的腺源性恶性肿瘤,手术不易达到切缘阴性,复发率高,术后可采用赝体或腭拖内置125I放射性粒子,可有效地控制肿瘤。
3.综合治疗:手术后放疗、化疗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
济南军区总医院口腔科黄迪炎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混合瘤(mixed tumor)—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者
由肿瘤性上皮组织+黏液样或软骨样间质组成
分为细胞丰富型—相对较易恶变+间质丰富型—相对较易复发
多形性腺瘤处理不当易复发:1,包膜常不完整,或在包膜中有瘤细胞,甚至在包膜以外的腺体组织中也有瘤细胞存在
2,肿瘤包膜与瘤体之间粘着性较差,易于瘤体分离,如采用剜除术,包膜很容易残留
3,手术中肿瘤破裂,往往造成种植性复发,种植性复发的肿瘤常为多发性结节
在大唾液腺—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较少见
在小唾液腺—腭部最常见
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临场表现: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
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扪诊呈结节状,髙起处常较软,可有囊性变,低凹处较硬,多为实质性组织。
一般可活动,但位于硬腭部或下颌后区者可固定而不活动。
肿瘤长大后除表现畸形外,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
当肿瘤在缓慢生长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并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但不绝对)治疗:手术切除—不能作单纯肿瘤摘除,即剜除术,而应作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
腮腺肿瘤应保留面神经,下颌下腺肿瘤应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
沃辛瘤(Warthin tumor)/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良性肿瘤
是发生于涎腺的良性肿瘤,几乎全部发生于腮腺,极少数见于颌下腺,未见有发生于小涎腺者,
其发病的组织来源不清,有两种说法:一是胚胎发育时期存在于腮腺导管内的淋巴结内的腮腺组织发生而来,另一种说法是由于腺管上皮的增生与炎症或免疫反应发展形成。
临床特点:
1,多见于男性,男/女=6:1
2,好发40-70岁的中老年
3,患者常有吸烟史
4,可有消长史—沃辛瘤由肿瘤性上皮和大量淋巴样间质组成,
淋巴样间质易发生炎症
5,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
6,扪诊: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有弹性
7,肿瘤常成多发性
8,术中可见肿瘤呈紫褐色,剖面可见囊腔形成,内含干酪样或粘稠液体—易误诊为结核或囊肿
9,病变区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显示瘤体内同位素99铸浓聚
(99m 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
治疗:
手术切除—腮腺部分切除术
—肿瘤及周围0.5mm以上正常腮腺切除
不造成复发,可保留腮腺导管及大部分腮腺功能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
女性>男性
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其次腭部,下颌下腺,也可发生其他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
发生于腭部或磨牙后区者,可见肿块在粘膜下呈淡蓝色或暗紫色,粘膜光滑,质地软,穿刺可抽出少量血性紫黑色液体—与囊肿鉴别
手术者见,肿瘤常无包膜,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腺体组织无明显界限
生长慢,转移率低,预后较佳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出现血行性转移,术后易复发
治疗:
手术为主
粘液表皮样癌原发灶的处理主要是区域性根治性切除。
为防止复发,手术应在距肿瘤1cm以外的正常组织内进行肿瘤切除。
腮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首次手术治疗者,不管病期如何,一般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除术(分离后的神经可加用术中液氮冷冻及术后放疗,以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低分化型浸润面神经的机会较多,如面神经受累,应行牺牲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如果及的面神经长度较大,可以在切除一段神经后做神经移植。
发生在颌下腺的粘液表皮样癌,应行颌下三角清扫术。
发生在腭部者,应做部分上颌骨切除术。
如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应做扩大切除术。
粘液表皮样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除低分化型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高分化者一般不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Perzik等强调,只有在切除原发肿瘤时确定颈淋巴结有转移者,才做颈淋巴结清扫术。
粘液表皮样癌对放射治疗不敏感,但对低分化型术后可配合使用放射治疗,有可能提高疗效或减少复发。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曾称“圆柱瘤”)
多数人认为肿瘤来自涎腺导管,也可能来自口腔黏膜的基底细胞。
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
组织学分为:腺样/管状型(分化好)+实性型(分化差)
最常见腭部小唾液腺及腮腺,其次下颌下腺,
发生于舌下腺的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特点:
1,肿瘤易沿神经扩散
常有神经症状:疼痛、面瘫、舌麻木、舌下神经麻木
2,肿瘤浸润性极强
与周围组织无界限,手术中很难确定正常周界
3,肿瘤易侵入血管
造成血行性转移,转移率高达40%,转移部位以肺部最多见
4,颈淋巴结转移率很低
肿瘤直接侵犯周围淋巴组织而非瘤栓进入淋巴管造成真正的转移
5,肿瘤细胞沿着骨髓腔浸润
6,单纯放疗不能达到根治
但配合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7,除实性型外,一般生长缓慢,肺部转移灶也进展缓慢,可长期带瘤生存
组织病理学改变:无完整包膜,切面灰白或伴出血小囊性改变。
光镜下,柱状基底样细胞构成5种组织学图像,包括①筛状(瑞士饼样);②管状;③实体型;④粉刺型;⑤硬化型。
腺样囊性癌占涎腺肿瘤的5%~10%,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占24%。
好发于涎腺,以发生在腭腺者常见。
大涎腺虽然较少,但为颌下腺和舌下腺好发的肿瘤。
在腮腺肿瘤中仅占2%~3%。
男女发病率无大差异,或女性稍多。
最多见的年龄是40~60岁。
肿瘤早期以无痛性肿块为多,少数病例在发现时即有疼痛,疼痛性质为间断或持续性。
有的疼痛较轻微,有的可剧烈。
病程较长,数月或数年。
肿瘤一般不大,多在1~3厘米。
肿块的形状和特点可类似混合瘤,圆形或结节状,光滑。
多数肿块边界不十分清楚,活动度差,有的较固定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肿瘤常沿神经扩散,发生在腮腺的腺样囊性癌可致面神经麻痹,并可沿面神经扩展而累及乳突和颞骨;颌下腺或舌下腺的腺样囊性癌,可沿舌神经或舌下神经扩展至距原发肿瘤较远的部位,并造成患侧舌知觉和运动障碍;发生在腭部的腺样囊性癌,可沿上颌神经向颅内扩展,破坏颅底骨质和引起剧烈疼痛。
肿瘤也常侵犯邻近骨组织,如发生于颌下腺和舌下腺者常累及下颌骨;发生在腭部都常累及腭骨等。
发生于小涎腺样囊性癌累及黏膜时,除触及质地硬、表面呈小结节状的肿块外,常可见明显的、呈网状扩张的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