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合成化学基本原理
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

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引言有机合成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它是现代有机化学的核心,对于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化学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合成化学的关键之一就是合成路线的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物纯度,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有机合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常用的合成方法,同时探讨合成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和一些常见的路线设计策略。
有机合成化学基本原理有机合成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它通过将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其他有机化合物,以满足人们对某种有机化合物的需求。
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反应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得到目标产物。
有机合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1.反应物的选择:有机合成化学中,合成目标通常与反应物相关。
因此,选择适当的反应物是非常重要的。
2.反应的类型:有机合成化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选择适当的反应类型是实现合成目标的关键。
3.反应条件的控制:有机合成反应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如温度、催化剂等。
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反应效率,降低副反应的产生。
常用的合成方法有机合成化学中有许多常用的合成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它通常涉及基团的断裂和基团的连接,并且常常需要适当的催化剂和条件。
常见的取代反应包括氢代替取代、醇酸酯化反应等。
2.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将两个反应物结合成一个产物的反应。
加成反应通常需要适当的催化剂和条件。
常见的加成反应包括亲核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等。
3.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将一个反应物中的原子或基团去除掉,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消除反应通常需要适当的催化剂和条件。
常见的消除反应包括脱水反应、脱卤反应等。
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合理的合成路线设计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物纯度,降低成本。
合成路线设计对于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化学工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sirna制备方法

sirna制备方法一、化学合成法1.1 基本原理化学合成法是制备siRNA的一种常见方法。
这就好比是按照设计好的蓝图,一点一点地搭建房子。
我们知道siRNA是有特定的序列结构的,化学合成法就是通过有机化学的手段,精确地将核苷酸一个个连接起来,形成我们想要的siRNA分子。
这种方法就像是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每个核苷酸的位置和种类都要准确无误。
1.2 优缺点优点呢,那是相当明显的。
它能够精确地合成我们所设计的siRNA序列,就像定制一件合身的衣服一样,完全按照我们的要求来。
而且合成的产物纯度比较高,杂质相对较少。
但是,这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它的成本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比较昂贵。
对于大规模的制备来说,就有点像背着石头上山——吃力不讨好。
二、体外转录法2.1 原理简述体外转录法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基因工厂”。
我们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录出RNA。
然后再经过一些加工处理,得到我们想要的siRNA。
这就好比是照着菜谱做菜,有了食材(DNA模板),再加上厨师(酶)的烹饪,就做出了一道菜(siRNA)。
2.2 优势与不足这个方法的优势在于成本相对较低,对于一些小量的、初步的实验研究来说,就像是及时雨。
而且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特别复杂的设备。
不过呢,它也有缺点。
它合成的siRNA在长度和序列的准确性上可能会有点小偏差,就像那画蛇添足,可能会多一点或者少一点东西,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三、酶切法3.1 操作方式酶切法制备siRNA有点像拆东墙补西墙,但这是一种科学的“拆补”。
我们先得到一个长的双链RNA,然后利用特定的核酸内切酶,就像一把精准的剪刀,把这个长链剪成我们需要的siRNA长度。
这就像是把一根长绳子剪成一段段合适的小绳子。
3.2 利弊分析它的好处是可以从大量的长链RNA制备出siRNA,效率还算不错。
可是呢,它也面临一些问题。
这个特定的核酸内切酶就像个娇贵的小宝贝,对反应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就像伺候大爷一样,稍微有点不合适,就可能影响酶切的效果,导致最终得到的siRNA质量参差不齐。
合成化学

《合成化学》课程总结化学是现代科学的中心,而合成化学则是化学的中心。
合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强大的创造力。
现代化学的发展已经打破了传统四大化学的界限,一些著名学者近年来提出了化学新的分类方法,其中合成化学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的基础和分支[1-3]。
合成化学(Chemical synthesis)又称化学合成,合成化学研究化合物的规律和方法,包括与合成有关的各种理论。
合成化学涉及的内容也极其广泛,化合物(或材料)的合成涉及合成目标的确定、合成路线设计、合成实验、鉴定和结构表征等诸多方面。
合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合成新的化合物,改进现有的和发展新的合成方法与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合成化学的研究对象也包括材料的制备(分子水平上的化学自组装过程)。
在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以合成化学为技术基础的化学品与各类材料的制造与开发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合成化学的发展对化学及材料等学科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1.合成化学的分类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和核心。
1.1有机合成化学1.2无机合成化学2.合成路线设计的的基本知识2.1合成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1)逻辑中心法2)分子切断法2.2解决合成设计时的几种策略1)由原料决定合成设计的策略起始原料→反应→目标分子开发新产品及寻找最佳性能分子!2)由化学反应决定合成目标的策略反应→计划外目标分子→起始原料(结构新、性能独特)许多新型化合物的发现及新反应的发现,都有这样的规律!3)由目标分子决定合成设计的策略→逆合成分析法这种分析目标分子的结构,找出起始原料,制定合成计划的思维方法就是逆合成分析法。
逆合成法是以化学键的合理“切断”为基础的。
思维方式:目标分子→中间体→起始原料合成路线:起始原料→中间体→目标分子2.3键的“切断”及“切断”技巧1)键“切断”的要求:①切断后应能复原;②尽可能切开所有能复原的键,提高路线设计的选择余地。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人工合成是指利用化学方法,通过人工手段合成化合物的过程。
在化学领域,人工合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合成各种化合物,从有机化合物到无机化合物,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从单质到化合物,都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来实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人工合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适当的条件和催化剂,将原料物质转化为目标产物。
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在人工合成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反应的选择性和特异性,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产物和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
其次,人工合成的方法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合成和高分子合成等。
有机合成是指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它通常使用碳氢化合物和其他元素化合物作为原料,通过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加成反应等方式,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
无机合成是指合成无机化合物的方法,它通常使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作为原料,通过离子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方式,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
高分子合成是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它通常使用单体分子作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缩聚反应等方式,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
最后,人工合成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药物合成、材料合成、化工合成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药物合成中,人工合成可以帮助我们合成各种药物原料和药物中间体,从而提高药物的产率和纯度,降低药物的成本和副作用。
在材料合成中,人工合成可以帮助我们合成各种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功能,拓展材料的应用领域。
在化工合成中,人工合成可以帮助我们合成各种化工产品和化工原料,从而提高化工产品的产率和质量,降低化工产品的成本和污染。
综上所述,化学方法人工合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合成各种化合物,从有机化合物到无机化合物,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从单质到化合物,都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来实现。
人工合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适当的条件和催化剂,将原料物质转化为目标产物。
化学中的材料合成化学

化学中的材料合成化学化学合成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合成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材料合成化学则是一类利用化学方法制备各种材料的技术。
通常情况下,材料合成化学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反应过程,所以需要精确地控制反应条件,才能得到理想的产品。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化学中的材料合成化学。
一、背景知识1.1 什么是材料材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一定规律下根据人类自身的需求和目的所制造出来的,具备物质基础和能源,能够满足人类在特定领域中所需的特殊性质和形状的物品。
材料是生产工艺和科学技术的基础。
1.2 什么是材料化学材料化学是研究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材料的合成、改性、制备与应用。
1.3 材料化学的作用材料化学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 材料设计通过材料化学的研究,可以设计出更优异的材料,例如更坚硬、更耐热、更耐腐蚀等性质更好的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制造过程中。
1.3.2 材料改性材料化学的研究可以改变材料的各种性质,例如改变其热性能、耐久性、导电性、耐磨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1.3.3 材料应用材料化学的研究可以探究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优化其应用效果,以及寻找新的材料应用领域和应用形式。
二、材料合成化学的概述材料合成化学的实质是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材料,其中包括材料的制备、表征、应用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是目前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
2.1 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通过利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原有物质进行改变和组合,合成出新的物质。
合成出来的物质,不仅可以在实验室中应用,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
2.2 材料合成材料合成是利用化学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合成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材料合成的主要目的是生成具有良好性能的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中不同的需求。
2.3 材料的分类目前,材料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按照性能的不同而被划分为以下几类。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化学方法人工合成是指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通过人工手段合成化合物的过程。
在现代化学领域,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用于制备药物、材料、化工产品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
在化学合成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有机合成、无机合成、金属有机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有机合成是指利用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原料合成目标产物。
无机合成则是指利用无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合成。
金属有机化学则是指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进行合成反应。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溶剂合成、固相合成、液相合成、气相合成等。
溶剂合成是指在溶剂中进行合成反应,通常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
固相合成是指在固体载体上进行合成反应,通常用于固定催化剂或者加速反应速率。
液相合成是指在液体中进行合成反应,通常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反应。
气相合成是指在气体中进行合成反应,通常用于气相催化反应。
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领域,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可以用于制备各种药物原料和中间体,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支持。
在材料领域,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可以用于制备各种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
在化工领域,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
总之,化学方法人工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相信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合成工作原理

化学合成工作原理化学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所需产物的过程。
它在制药、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合成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反应类型的选择在进行化学合成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反应类型。
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酯化、烷基化、氧化、还原等等。
选择合适的反应类型可以根据所需产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来确定。
2. 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等。
这些条件直接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的收率。
确定反应条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稳定性、反应速率的控制以及能源消耗等因素。
3. 催化剂的使用催化剂是化学合成中常用的工具。
它们可以降低反应能垒,提高反应速率,同时还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特定的反应路径。
常见的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催化剂、酶催化剂等。
4. 反应机理的研究了解反应机理对于优化化学合成的条件和提高产物纯度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反应中间体的形成、键的形成和断裂等过程,可以揭示反应发生的详细机制,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
5. 分离纯化在化学合成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萃取、结晶、蒸馏等操作,以获得所需产物的高纯度。
6. 反应工艺的优化化学合成工艺的优化是提高产物收率和纯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步骤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化学合成的效率。
总结起来,化学合成的工作原理涉及选择适合的反应类型、确定反应条件、使用催化剂、研究反应机理、分离纯化产物以及优化反应工艺等。
这些步骤的合理运用可以实现高效、高纯度的化学合成过程。
化学合成的发展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精细化学品合成原理-第1章-绪论

2021/2/14
实用文档
4
三、学习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1、了解精细化工的特点和战略地位。 2、了解精细化工产业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3、掌握精细有机合成中最常有的11个有机单元反应。
(磺化、硝化、卤化、氧化、还原、烷基化(烃化)、 酰化、羟基化(水解)、氨解(氨基化)、缩合的反应原理 、影响因素、工艺设计 4、系统掌握精细化工的工艺技术。 (生产原理、工艺过程、三废治理、产品的用途等 ) 5、增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毕业后能具备从事
实用文档
➢与本课程有关内容的补充
一、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属应用化学专业必选课,精细有机化工专业方 向,其先行课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 学、化工原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精细化学品 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单元反应的反应历程 、影响因素以及合成方法,具备进行精细有机化学品产品 设计、合成方法筛选等研究的初步能力。
2021/2/14
实用文档
3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答疑、 三次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
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精细化工产品合成一般原理,如11个有 机合成单元的反应历程、反应动力学、影响反应的因素等有 关化学理论及其有关生产工艺特点,学会并领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为继续学习相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为从事相应专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实用文档
41
生物分子荧光探针的应用
●生命科学研究 ● 医学诊断
生物芯片
– DNA芯片 – 蛋白质芯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T, P
△G=△H-T△S 在T不是太高,△S不是太大时,可用△H作为反 应判据。
当反应体系还存在非体积功,如电功时,则
-△GT, P ≥ W电=nFE
对溶液或多组分体系,△G还常表达为:
△GT,P=∑μidni ≤ 0
化学位μi是研究物质平衡状态的枢纽,广泛应 用于化学平衡、相平衡等问题中。
如索木来特(Sommelet)提出Sommelet反应 (卤化物如氯苄和六亚甲基四胺作用得到醛类)的 历程为:
CH2 N CH2 CH2
CH=N-CH3
N CH3
H2O
CHO
+
CH3NH2
据此, 产物中应有甲胺,但检验未发现甲 胺。故上反应历程是不正确的。
(2)中间产物的检测
▲ 中间体的离析 令反应停止一个短时间后从反应混合 物中离析中间产物,或在极温和的条件下从 反应混合物中离析中间体。
△fHm0 (298K)、Sm0(298K)均能在手册中查得到。
但是对于不常见化合物,数据则难以在手册 中获得,可根据物质的价键结构、原子数目、官 能团、晶格能、电离能等来估计上述数据,如用 键焓估计△rHm。
因此应该学会灵活运用有关原理和可以利用
的间接数据进行估计和推算。
如果反应的△CP≈0,则可视△rHm0、△rSm0为常数,任一温 度下的△rGm可直接用手册上可查到的298K时的数据,即: △rGm(T)= △rHm0(298K) – T△rSm0(298K)
氨合成 氨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超大吨位化工
产品之一,它的开发成功导致了20世纪化
学工业的第一次飞跃。
★ 1754年Priestley在实验室通过NH4Cl和石灰反 应得到了氨: 2NH4Cl + Ca(OH)2 NH3 +CaCl2 +2H2O
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 )
Van’t Hoff规则指出,温度升高10K,反应速率增加 2~4倍。可见从动力学观点来看,温度升高有利于 反应进行,但温度太高,副产物可能会增加,对于 放热反应(△rHm<0)更应注意由于温度的上升造
成平衡的移动,抵消速率提高带来的好处。
因此选择合成温度要由动力学和热力学两方面
来确定。
2. 反应物浓度 一般地说,增加反应物浓度有利于提高反应速 率。反应级数越高影响越大,只有零级反应,反应 物浓度与反应速率无关。 可利用这一原理来选择合成反应的条件。例如 在大环化合物的成环合成中,可用上述原理来提高 收率。因为成环与成链式多聚反应同时进行,往往 成环为一级反应,成链反应则级数较高。在这种情 况下,反应物浓度低有利于成环,这已成为成环反 应的一条普通规则。
对于任意反应:
a A + b B →g G + h H
△rGm0(T)= [∑νB△fGm0(T)]P – [∑νB△fGm0(T)]R △rGm0(T)= △rHm0(T) – T△rSm0(T)
△rGm0(T)= -RT lnK0
一般化合物在298 K时的Cp,m0、△fGm0(298K)、
动力学方程是研究反应机理的有力手段,建立
动力学方程的关键问题是检测化合物浓度的变化。
滴定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压力测定法 电导分析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膨胀测定法 电势测定法 旋光测定法
2. 反应机理研究
对于一反应的历程的完全描述,涉及反应物 的分子在转变为产物分子过程中,分子所有原子 作为时间函数的正确位置。这是一个理想目的, 目前还不能实现。因为许多变化非常快,很难进
则上述反应在1873K时
△rGm0=3△fGm,FeO(l)–△rGm0Al2O3(l)=929017–156.77T=625.4×103>0
说明在1600℃时刚玉坩埚不至于与铁反应,可 知刚玉坩埚可用于熔化铁。
3 反应的耦合 当某化学反应的△rGm0>>0,K0<<1时,该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与一
能的。
★ 近100年后,1850~1900年间,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催化剂等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取 得进展,荷兰的Van’t Hoff把热力学应用于化 学领域,建立了化学平衡概念。法国物理学家 Le Chartelier 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认 为较高的压力有利于增加NH3的产率。 N2(g) + 3 H2(g) 2NH3(g)
可能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因而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动力学研究对于合成反应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2.1 反应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温度
反应温度对速率的因素的影响,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
绝大多数反应
爆炸反应
酶催化反应
某些烃类气相氧化反应
气相三级反应
图1-1 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绝大多数反应的速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最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 3Fe(l) + Al2O3 2Al(l) + 3FeO(l)
△rGm0FeO(l)=-25601+56.68T △rGm0Al2O3(l)=-1687.2×103+326.81T
查手册得:
Fe(l) + 1/2O2 = FeO(l) 2Al(l)+3/2O2 = Al2O3(s)
O R C OR'
+
H2O
18
OH
O R C
18
OH
+
R'OH
同位素标记实验结果简单明确,但标记实验 工作很困难,一般来说同位素标记的操作手续麻 烦,并且昂贵。
(5) 立体化学证据 对有机反应来说,立体化学是一个常用判 别反应历程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由反应过程前后光学活性 改变的情况来考查所提出的历程是否正确。
▲ 中间体的检出 在许多情况下生成的中间体不能离析,
但可能利用IR、核磁共振谱等检出中间体
的存在。
▲ 中间体的捕获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所猜测的中间体能
和某一化合物发生特征反应时,则可将此反
应在某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来进行,借此来
检出中间体。
(3) 催化剂的研究
催化剂能加速或阻止一个反应的进行,可
暗示其反应历程。如果一反应加入过氧化物能
加速反应(或被光化学所诱导,或被HI或氢醌
所阻止),则可能为游离基历程。
(4) 同位素标记
在研究反应历程时,同位素标记的方
法常能提供非常有用的线索,利用同位素
标记方法可以发现许多在通常条件下很难
观察到的现象。
如酯水解反应的键破裂的方式: 酯类在含有重氧水中进行水解时,发现水 解生成的羧酸含有18O,这就证明了发生酰氧裂 解。
★ 大约30年后,即1784年,Bertholet 确定氨的成分为NH3。
★ 1795年Hildebrand在常压下,进行 N2 和 H2 制 NH3 的尝试。
分别采用新生态H2、催化剂、电弧、高
温、高压等途径和方法,但除得到过痕量的
NH3 之外,都归于失败。
于是当时认为:由N2和H2合成NH3是不可
△rGm0(T)
2 热力学数据的查取、计算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高温合成反应中,反应容器如坩埚的选择是一
项重要而困难的工作。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直接根
据热力学计算来推测某种坩埚材料与金属或需要高
温熔融的试料所可能发生的反应。
是否可以用Al2O3刚玉坩埚熔化铁?
分析表明在1600℃(惰性气氛中)用Al2O3刚玉坩埚熔化铁
个△rGm0 <<0,K0>>1的反应进行耦合,即:使
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中某产物成为△rGm0<<0
反应中的反应物,这样就能把不能进行的反应
带动起来。这就称为反应的耦合。
例如:TiCl4的制备就利用了反应的耦合 金红石或高钛渣(含TiO2> 92%)直接氯化: TiO2(s) + 2Cl2(g) →TiCl4(l) + O2(g) △rGm0(298)=161.94 kJ· mol-1 该反应宏观上不能进行,虽然升温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但也 不会有明显改观。为此可考虑加入炭: C(s) + O2(g) → CO2(g) △rGm0(298)= - 394.38 kJ· mol-1 由于反应发生耦合: TiO2(s) + 2Cl2(g) + C(s) → TiCl4(l) + CO2(g)
1. 建立动力学方程
对于一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实验建立其动力学 方程,一般形式为 aA + bB == gG + hH v=kcAmcBn k为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m、n为反应级数。
实际的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有多种
形式,如对反应
CrCl2+ = Cr3+ + Cl-
其速率方程为:
dcCrCl 2 / dt (k1 k2 / cH )cCrCl 2
1.2.2 动力学研究方法 动力学研究的直接结果是得到一个速率方 程,最终的目的是要正确地说明速率方程并确定 该反应的机理(反应历程),以便有效地控制反 应。 目前,反应机理的研究远不如平衡理论的研 究充分、成熟,真正弄清机理的反应为数不多。 因此更要注意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以指导实际的 合成工作。
★ 当△rHm0、△rSm0为负值时,则低温对反应有利;
★ 当△rHm0、△rSm0为正值时,高温对反应有利;
★ 以△rGm0为零时的温度作为转折温度,可根据下式估
计对反应有利的温度:
T = △rHm0 / △rSm0
经验判据: < -40kJ/mol △rGm(T)<0 > 40kJ/mol △rGm(T)>0
行直接测定。因此要通过间接的方法来研究反应
机理,也就是根据实验事实和理论分析, 通过间 接证明推理来确定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