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无机及分析-第03章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带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三章

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3-1.在标定NaOH 的时,要求消耗0.1 mol×L -1NaOH 溶液体积为20~30 mL ,问:(1)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KHC 8H 4O 4)多少克?(2)如果改用草酸(H 2C 2O 4·2H 2O)作基准物质,又该称多少克?(3)若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0002g,试计算以上两种试剂称量的相对误差。
(4)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解:(1) NaOH + KHC 8H 4O 4 = KNaC 8H 4O 4 + H 2O滴定时消耗0.1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20 mL 所需称取的KHC 8H 4O 4量为:m 1=0.1 mol ×L -1´20mL ´10-3´204 g ×mol -1=0.4g滴定时消耗0.1 mol ×L -1NaOH 溶液体积为30 mL 所需称取的KHC 8H 4O 4量为:m 2=0.1 mol ×L -1´30mL ´10-3´204g ×mol -1=0.6g因此,应称取KHC 8H 4O 4基准物质0.4~0.6g 。
(2) 2NaOH + H 2C 2O 4 = Na 2C 2O 4 + 2H 2O滴定时消耗0.1 mol×L -1NaOH 溶液体积为20和30 mL ,则所需称的草酸基准物质的质量分别为:m 1=⨯210.1 mol ×L -1´20mL ´10-3´126 g ×mol -1=0.1gm 2=⨯210.1 mol ×L -1´30mL ´10-3´126g ×mol -1=0.2g(3) 若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0002g,则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质时,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RE 1=g 4.0g0002.0±= ±0.05%RE 2=g 6.0g0002.0±= ±0.03%用草酸作基准物质时,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RE 1=g 1.0g0002.0±= ±0.2%RE 2=g 2.0g0002.0±= ±0.1%(4)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为减少称量时的相对误差,应选择摩尔质量较大的试剂作为基准物质。
(整理)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题附答案.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判断题1.溶液中,反应物A 在t1时的浓度为c1,t2时的浓度为c2,则可以由(c1-c2 ) / (t1 - t2 ) 计算反应速率,当△t→ 0 时,则为平均速率。
......................................................................()2.反应速率系数k的量纲为1 。
..........................()3.反应2A + 2B → C,其速率方程式v = kc (A)[c (B)]2,则反应级数为3。
................()4.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反应速率系数。
..........()5.化学反应3A(aq) + B(aq) → 2C(aq) ,当其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均为 1.0 mol·L-1时,其反应速率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其反应速率。
......................................................................()6.反应速率系数k越大,反应速率必定越大。
......()7.对零级反应来说,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8.所有反应的速率都随时间而改变。
........................()9.反应a A(aq) + b B(aq) → g G(aq)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 [c(A)]a[ c(B)]b,则此反应一定是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10.可根据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若k的单位是mol1-n·L n-1·s-1,则反应级数为n。
...............................()11.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必定增大。
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 第3章

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1. 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包括结晶水); 2. 纯度高(99.9 % 以上); (比如加热干燥时不分解, 3. 性质稳定;
称量时不吸湿, 不吸收空气中的 CO2 , 不被空气所氧化。)
若测定时称取试样 0.5580 g(即称取试样的 质量比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的质 量大 100 倍时),
则滴定度又可表示为: T(Fe/K2Cr2O7) = 0.01000 / mL 表示 1 mL K2Cr2O7 标准溶液相当于试样中 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0 % , 因为 0.005580 g / 0.5580 g = 0.01000(1.000%) 用此标准溶液滴定不同含铁量的样品时, 只要称取试样的质量均为 0.5580 g,那么消 耗几毫升 K2Cr2O7 标准溶液,则被测物 Fe 的质量分数就是百分之几。 (得出测定结果更为方便)
解 由 Na2B4O7+2HCl+5H2O=4H3BO3+2NaCl
m(Na2B 4O7 · 10 H 2O) c(HCl)V (HCl) 得 M (Na2B 4O7 · 10 H 2O) 2
2m(Na2B 4O7 · 10 H 2O) c(HCl) M (Na2B 4O7 · 10 H 2O)V (HCl)
Cr2O 6 I 14 H 2 Cr 3 I 2 7 H 2O
27 -
3
2 S 2O I 2 S 4O 2 I
23 26
-
置换滴定法适用范围?
置换滴定法适用范围:不符合滴定分析对 化学反应的要求(1), 即反应不能定量完成。 4. 间接滴定法 indirect titration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2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 研究反应机理,确定反应历程,深入 地揭示反应速率的本质,这在理论上 和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13
例如反应
2N2O5==== 4NO2 + O2
是由三个步骤组成的复杂反应:
(1)
N2O5 慢N2O3 + O2
ν = kc(A)c2(B)
k = 1.2 mol-2.L2.s-1
20
4. 反应级数 order of reaction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 浓度某次方的乘积成正比。
v = kcα(A)cβ(B)
速率方程式中,某反应物浓度 的方次( α或β )称为该反应物的级数, 全部反应物级数的加和 (α + β + ) 称为该反应的级数 。
(2)
N2O3 快NO2 + NO
(3)
N2O5 + NO 快3 NO2
这三个基元反应的组成表示了总反应经
历的途径。反应速率最慢的那一步基元
反应称为定速步骤。
14
3. 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
(1) 质量作用定律 law of mass action
一定温度时,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 与各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成正比. 即基元反应
ln k Ea 1 ln A RT
或
k AeEa/RT
A: 指前因子 Ea: 活化能 32
假设:某反应由T1变为T2,则k1变为k2
ln k1
Ea R
1 T1
ln A
(1)
ln k2
Ea R
1 T2
ln A
(2)
无机和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解析

、选择题解:选D 。
依据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的表达通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可写出通式如下:dc A dc B dc Y dc Z v =v A dt v B dt v Y dtv Z dt倍,此时反应速率为()u= kc(H 2)c 1/2(Cl 2),H 和Cl 2浓度增大都增大一倍时,速率应该增大 2・.、2倍,即相当于2.8 Y a 。
3•测得某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 E a.正=70 kJ • mo l ,逆反应的活化能 E 逆=20 kJ • mo l ,此反应的反应热为()解:选A 。
依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热可以这样计算: Q=艮正一艮逆。
化剂后反应速率为原来的(5.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15 L 2 • mOl • min ,该反应为()解:选Do 对于一个基元反应,aA + bB= cC + dD,有反应速率为v = kc a(A) c b(B)则其速率常数k 的单位的通式可写成:(mol -匚)1-a-b - S ,反推可以得到为三级反应。
解:选C 。
基元反应符合质量作用定律,但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不一定都是基元反应。
反应是基元反应还是复杂反应,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的关系为() e eD. 2 K 1 = &1 •对反应 2SO(g)+O 2(g)N叫 2SO(g)F 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dc(SO 2) dc(O 2)• dt = ~dt__C dc(SO 3) dc(O 2) ' 2dt 二 ~B. dc(SO 2)dc(SO 3)-dt- = _2dtD . d c(S (O)_d g■ 2dt =dT 2 •由实验测定,反应H 2(g)+CI 2(g)===2HCI(g) 的速率方程为v = kc(H 2)c 1/2(Cl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一反应物浓度加A. 2 vB. 4 vC. 2.8 vD. 2.5 v解:选C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

2 OH
-
= 1.25 10 K spMg ( OH )
-5
2
所以有沉淀析出
[例4] 向20mL0.002 mol∙L-1Na2SO4的溶液中,加入 20mL0.002 mol∙L-1CaCl2,问(1)是否有沉淀生成? (2)如果用20 mL 0.02 mol∙L-1BaCl2溶液代替CaCl 2, 是否有BaSO4沉淀生成?(3)若有BaSO4沉淀生成, SO42-的沉淀是否完全? )
例题:在含有0.10mol· -1 Fe3+和 0.10mol· -1 L L Ni2+的溶液中,欲除掉Fe3+,使Ni2+仍留在 溶液中,应控制pH值为多少? 解:
Ksp 开始沉淀 pH
-16
沉淀完全 pH
Ni(OH)2 5.010 -39 Fe(OH)3 2.810
6.85
2.82
Ni2+开始沉淀 6.85 pH
[例6] 向 Cl-和I-均为0.01 mol∙L-1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AgNO3溶液,哪一种离子先沉淀?第二种离子开始沉 淀时,溶液中第一种离子的浓度是多少?两者有无分 离的可能?(Ksp(AgI)=9.3×10-17 Ksp(AgCl)=1.8×10-10)
解:当AgI开始沉淀时: -17 Ksp(AgI) 9.3 10 +)= =9.3×10-15(mol ∙ L-1) = C(Ag C(I-) 0.01 当AgCl开始沉淀时: -10 +)= 1.8 10 =1.8×10-8 mol ∙ L-1) C(Ag 0.01 + + c1 (Ag )I c2 (Ag )Cl -
Ksp,CaSO4 = 9.110-6 , Ksp,BaSO4 = 1.110-10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分散体系习题参考答案1-1、16.67克;0.292mol/L解:m(Na 2CO 3)=3%×1.03×200=6.2(g ), Na 2CO 3则需16.67g Na 2CO 3.10H 2O,c=31020014.106/2.6-⨯=0.292mol.L -1 1-2、 123.7克解:△T f =273.15-268=5.15K △T f =K f b ,b=)()(A m M ((B)B m ⨯ ∴m(B)=100086.15009215.5⨯⨯⨯=123.7(g)1-3、(1)0.375;(2)0.666;(3)13.04mol/kg;(4)10.43mol/L 解:(1)w(B)=503030+=0.375;(2)X(B)=1545046304630+=0.666(3)b(B)=310504630-⨯=13.04mol/kg;(4) c(B)=31028.150304630-⨯+ =10.43mol/L 1-4、5760g/mol 解:M(B)=V mRT ∏=001.01034.4298314.8001.0101⨯⨯⨯⨯⨯=5760(g) 1-5、373.30K; 272.6K 解:b=3.0298314.8750=⨯=RTπ; T b =K b b+T b ※=0.512×0.3+373.15=373.30KT f =T f ※-K f b=273.15-1.86×0.3=272.6K 1-6、S 8 1-7、692.8kPa 1-8、400g.mol1-9、2.3kPa; 373.37K; 272.22K; 1023.12kPa解:p=p ※x(A)=2333.14×180/150.18/2000.18/200+=2300b=0.42△T b =K b b=0.512×0.42=0.22K,T b =373.15+0.22=373.37K △T f =K f b=1.86×0.42=0.78K, T f =273.15-0.78=272.22K ∏=bRT=1023.12kPa 1-10、690g/mol解:平衡时,b(甲)=b(乙))22.320(45.2)68.19.24(34268.1-=-M M=6901-11、因为K 2CrO 4过量,所以:+-+-•-••xK K x n nCrO CrO Ag x m ])2()[(2442稳定剂K 2CrO 4 ;起凝结作用的是K +、Mg 2+、[Co(NH 3)6]3+; 凝结值大小:K 3[Fe(CN)6]>MgSO 4>[Co(NH 3)]Cl 31-12、80ml 解:设最多加XmL, X<005.025016.0⨯=80 1-13、O/W; W/O 1-14、C 6H 12O 6 1-15、不是电解质1-16、6.59%,0.442mol/kg 1-17、膨胀(0.6),收缩(1)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2-5、-3269kJ/mol; -3276kJ/mol(提示:△U=Q v =ζ△r U m θ=-272.3kJ, ζ=6.5/78,△r H m θ=△r U m θ+∑μRT ) 2-6、90.84kJ/mol; 22.40kJ/mol 解:HgO(s)=Hg(l)+21O 2(g) ,∑μ=0.5 ,ζ=0.250 ,Q p =ζ△r H m θ=22.71 △r H m θ=90.84kJ.mol -1;△r H m θ=△r U m θ+∑μRT △r U m θ=90.84×1000-0.5×8.314×298=89601 J.mol -1,Q v =ζ△r U m θ=0.5×89601=22.40 kJ 。
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总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温度的影响4: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于反应速度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反应速率的定义1:掌握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两个概念。
2:学会用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错误!平均速率:2121c c r t t -=-- 错误!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1掌握反应级数的概念,学会建立简单的速率方程. 错误!掌握速率常数k 的概念及意义,可以由速率常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第三节:反应机理○,1了解什么是基元反应。
错误!学会从微观角度角度建立速率方程探讨反应机理。
第四节: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错误!熟练掌握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错误!学会计算零级、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了解二级、三级反应的半衰期。
第五节: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了解解释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碰撞理论和解释阿仑尼乌斯方程的过渡态理论。
第六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三种表达方式及计算○,1aE RTk Ae -=错误!ln ln Eak A RT =-+错误!ln lg 2.303a E k A RT=-+,错误!熟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学会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的关系212112lg ()2.303a E k T Tk R TT -=. 第七节: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简单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Ⅱ 习题一 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B.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2.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不能改变反应的△G , △H, △S, △UB 不能改变反应的△G ,但能改变△H ,△S, △UC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但能改变△S, △UD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 △U ,但能改变△S3.对任意化学反应,其含义是(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1)一、判断题: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 ) 2、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 ) 3、同一体系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
(× ) 4、体系的焓值等于恒压反应热。
(× ) 5、最稳定单质的焓值等于零。
(× ) 6、由于C a C O 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负值。
(× ) 7、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 ) 8、由于反应焓变的单位是kJ·mol -1,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不影响反应的焓变值。
( × )二、计算题:1、某汽缸中有气体1.20L ,在97.3 kPa 下气体从环境中吸收了800J 的热量后,在恒压下体积膨胀到1.50L ,试计算系统的内能变化ΔU 。
J 77110)20.150.1(103.97800VP Q W Q U 33=⨯-⨯⨯-=-=+=-∆∆2、根据Δ f H m Θ的值,计算下列反应的Δr H m Θ(298K ) 是多少:(1)H 2O (l )+ ½ O 2(g ) H 2O 2(l );H 2O (l ) + ½ O 2(g ) == H 2O 2(l );Δ f H m Θ/ kJ·mol -1-285.8 0 -187.8Δr H m Θ(298K ) = -187.7 - (-285.8 + ½×0)= 98 kJ·mol -1(2)CH 4(g) + H 2O (g ) CO (g ) + 3 H 2(g )。
CH 4(g) + H 2O (g ) == CO (g ) + 3 H 2(g )。
Δ f H m Θ/ kJ·mol -1-74.6 -241.8 -110.5 0Δr H m Θ(298K ) = (-110.5 + 3×0) -(-74.6 – 241.8)= 205.9 kJ·mol -1第3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2)一、判断题: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4、因为∆G TΘ= -RTlnKΘ,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f H mΘ在室温下不等于零的是(D)A、Fe(s)B、C(石墨)C、Ne(g)D、Cl2(l)2、反应NO(g)+CO(g)1/2N2(g)+CO2(g),∆H<0,有利于使NO和CO取得最高转化率的条件是(A)A、低温高压B、高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低压3、某反应A + B C的K=10-10,这意味着(D)A、正方向的反应不可能进行,物质C不能存在,B、反应向逆方向进行,物质C 不存在,C、它是可逆反应,两个方向的机会相等,物质C大量存在,D、正方向的反应能进行,但程度小,物质C存在,但量很少;4、在等温(1000K)条件下,某反应KΘ=1,则∆r G mΘ(1000K) 的值为(A)A、0B、1C、2.303RTD、-2.303RT5、已知反应3H2(g)+ N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则在相同条件下反应NH3(g)3/2H2(g)+ 1/2N2(g)的平衡常数K1为(D)A、K=K1B、K=1/K1C、K=K12D、K=(1/K1)2;三、填空题:1、反应C(s)+ H2O(g)CO(g)+ H2(g),∆H > 0。
当升高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增大(填变化趋势),系统中CO(g)的含量有可能增大(填变化趋势);增大系统压力会使平衡逆向移动;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加入N2(g),平衡将不会移动。
四、问答题:1、写出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1)C (s )+ H 2O (g )CO (g )+ H 2(g )(2)2MnO 4—(aq )+ 5H 2O 2(aq )+ 6H +(aq ) 2Mn 2+(aq )+ 5O 2(g )+8H 2O (l )2、对于可逆反应C (s )+ H 2O (g ) CO (g )+ H 2(g ),∆H >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2)升高温度v 正 增大,v 逆 减小,所以平衡向右移动;×(3)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所以增加压力对平衡没有影响;×(4)加入催化剂使v 正 增加,所以平衡向右移动;×(5)由于 ()()()θθθ⋅=p /p p /p p /p K eqO H eq H eqco 22随反应的进行,P CO 和P H2 不断增加,P H2O 不断减少,所以K Θ不断增大。
×3、下列热力学函数中,哪些数值是零?∆ f H m ○ (O 3,g ,298K)、≠ 0 ∆ f G m ○ (I 2,g ,298K)、≠ 0 S m ○(H 2,g ,298K) ≠ 0 ∆ f H m ○(Br 2,s ,298K) ≠ 0 ∆ f G m ○(N 2,g ,298K) = 04、判断下列反应中,哪些是熵增加过程,并说明理由。
① I 2(s ) I 2(g );Δ S > 0② H 2)(l ) H 2(g )+ 1/2O 2(g );Δ S > 0③ 2CO (g )+ O 2(g ) 2CO 2(g )。
Δ S < 0五、计算题:1、在1L 容器中含有N 2、H 2和NH 3的平衡混合物,其中N 2 0.30 mol 、H 2 0.40 mol 、NH 3 0.10mol 。
如果温度保持不变,需往容器中加入多少摩尔的H 2,才能使NH 3的平衡分压增大一倍?N2+3H 2 = 2NH 3设需加入X 摩尔的H 2才能使NH 3的平衡分压增大一倍 N 2 + 3H 2 = 2NH 3计量关系: 1 3 2起始浓度(mol/L ): 0.3 0.4 0.1浓度的改变(mol/L ): -0.05 -0.15 +0.1平衡浓度(mol/L ): 0.25 0.25+X 0.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的值不变,仍然等于0.52 ,则∴ X = 0.43 mol2、在标准状态与298 K 下,用碳还原Fe 2O 3,生成Fe 和CO 2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否可能?通过计算说明若要反应自发进行,温度最低为多少?反应方程式为 3C + 2Fe 2O 3 = 4Fe + 3CO 2Δ f H m Θ/ kJ·mol -1 0 - 822.2 0 - 394S m Θ/ J·mol -1·K -1 5.7 90 27 214Δ r H m Θ = {4Δ f H m Θ(Fe) + 3Δ f H m Θ(CO 2)} – {3Δ f H m Θ(C) + 2 Δ f H m Θ(Fe 2O 3)}= {4×0 + 3×(-394)} –{3×0 + 2×(-822.2)} = 462.4 kJ·mol -1Δ r S m Θ = {4S m Θ(Fe) + 3S m Θ(CO 2)} – {3S m Θ(C) + 2 S m Θ(Fe 2O 3)}= {4×27 + 3×214} –{3×5.7 + 2×90} = 552.9 J·mol -1·K -1Δ r G m Θ = Δ r H m Θ–T Δ r S m Θ = 462.4–298.15×552.9×10-3 = 297.5 kJ·mol -1故 298.15K 时,反应不能自发向右进行若要反应自发向右进行,需要的最低温度为3、已知下列反应在1300K 时的平衡常数:(1)H 2(g )+ 1/2S 2(g ) H 2S (g ),K 1Θ= 0.80; (2)3H 2(g )+ SO 2(g ) H 2S (g )+ 2H 2O (g ),K 2Θ= 1.8×104。
计算反应4H 2(g )+ 2SO 2(g ) S 2(g )+ 4H 2O (g )在1300K 时的平衡常数K Θ。
③ = ( ② - ① ) × 2第3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3)一、判断题:1、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2、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3、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二、选择题:1、对于反应a A + b B g G + d D,若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C A a C B b,此反应的条件是(D)A、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B、二步完成的反应;C、三步及三步以上完成的反应D、上述三者均可以。
2、某基元反应2A(g)+ B(g)= C(g),将2mol A(g)和1mol B(g)放在1L容器中混合,问A和B 开始反应的速率是A、B都消耗一半时速率的几倍(C)A、0.25B、4C、8D、相等3、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H越负,反应速率越快B、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S越负,反应速率越快4、对某一可逆反应采用某种催化剂以增大正反应生成物的产量,这种催化剂具有下列哪一性质(ABD)A、能增大正反应速率;B、同等程度地催化正逆反应,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能使平衡常数发生改变,从而使正反应速率加快;D、使正反应活化能降低,从而使正反应速率加快。
三、填空题:1、反应2A(g)+ B(g)= C(g)的速率方程为v = kC A C B2,该反应为3级反应,当B 的浓度增加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将增大为原来的4倍,当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3倍时,反应速率将变化为原来的1/27。
2、在化学反应中,可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减小反应的活化能,使速率常数k 增大。
四、问答题:1、已知下列反应为基元反应,试写出它们的速率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级数:(1)SO2Cl2SO2 + Cl2;v= k c (SO2Cl2)(2)2NO22NO + O2v = k{ c ( NO2)}2(3)NO2 + CO NO + CO2 v = k c ( NO2) c ( CO)2、对于反应A(g)+B(g)C(g),若A的浓度为原来的两倍,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两倍;若B 的浓度为原来的两倍,反应速率为原来的四倍,试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
v = k c (A){ c ( B ) }23、某反应A B,当A的浓度为0.40mol·L-1时,反应速率为0.02 mol·L-1·S-1,试分别求出如下两种情况时的速率常数k:(1)反应是一级反应;(2)反应是二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