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滨州国土三调进展情况汇报

滨州国土三调进展情况汇报

滨州国土三调进展情况汇报近期,滨州市国土资源局全力推进国土三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我对滨州国土三调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一、项目进展情况。

自国土三调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立项、人员配备、技术方案设计等工作。

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野外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初步整理和分析。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展国土利用现状调查和规划编制工作,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二、数据收集和整理情况。

在国土三调工作中,数据收集和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实地勘测,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信息。

同时,我们也积极整理和清理了历史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规划编制工作情况。

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土资源,我们正在积极开展国土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滨州市国土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明确了土地利用结构和特点。

同时,我们也在制定未来的国土利用规划,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国土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国土三调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野外调查和数据整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量巨大。

其次,部分地区存在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需要加强数据的补充和修正。

此外,规划编制工作也需要充分考虑城乡发展的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需要更加细致周到地制定规划方案。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土三调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总之,滨州市国土三调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国土三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滨州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滨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与集约利用关系探讨

滨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统筹与集约利用关系探讨
有 计划 地逐 步 向小 城 镇 和 中心 村 集 中 , 建立 建 设 用
1 城 乡建设 用地概况及存在 问题
2 0 1 0年 , 滨州 市 共 有建 设 用 地 1 5 .9 6 9 6万
h m , 其 中城 乡 建 设 用 地 1 3 . 0 5 6万 h m。 , 包 括 城 镇
2 . 1 编 制城 乡建设 用地 统筹 规划
以严 控 城 乡建 设 用 地规 模 , 优 化 城 乡建 用 地 结 构 和布局 为 目标 , 科 学编 制城 乡建设 用 地统筹 规划 。 在控 制增量 、 统 筹城 乡 、 集 约用 地 、 保 护 耕 地 的 框 架 下, 以推进 市域 建设 用 地 “ 大统筹” 和 区域 建 设 用 地 “ 小统筹 ” 相 结合 为 抓 手 , 改 变 以往 城 乡 建 设 用 地二 元分割, 只重视 城镇 和乡村 建设 用地 内部 挖潜 , 忽视 城 乡建 设用 地优 势互 补 的弊 端 , 建 立 农 村 建设 用 地 和城市 建设 用地 统筹 关 联 机 制 , 对 现 有 农 村居 民点 前 瞻性 地进 行规划 , 引导农村 村 民住 宅建设 按规 划 、
第2 9 卷第 1 0 —1 1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 0 1 3 年1 O 月
理念 , 构建 小城 镇新 型发展 格局 , 增强 辐射 和带 动能 力 。2 0 1 2 年, 滨州 市 1 0个县 区 以统筹 城 乡发 展 , 集
工 矿用 地 6 . 4 7 0万 h m , 农 村 居 民点 用 地 6 . 5 8 5万
地 流转 管控 制度 的政策 措施 [ 1 ] 。在新 一轮土 地 利用 总体 规划 中 , 滨州 市对 城乡建 设用 地做 了统 筹安 排 ,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滨州市是山东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山东省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一、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滨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黄河,南依千山群岳,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2.交通便利:滨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滨州市境内有京福、济洛、滨荣三条铁路经过,还有滨州机场、二广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贯穿市区,连接华东、华北和西南地区。

3.丰富的人力资源:滨州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滨州市人口众多,人才辈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经济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合理:滨州市经济以石油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2.经济增长持续稳定:近年来,滨州市经济增长迅速,GDP保持较高增长率。

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2亿元,同比增长7.8%。

3.外贸出口潜力巨大:滨州市是中国石化石油、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重要基地,外贸出口潜力巨大。

近年来,滨州市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出口额持续增长。

三、发展潜力分析1.石化产业发展潜力大:滨州市是中国石化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麾下企业所在地,石化产业发展潜力大。

未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滨州市的石化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农产品加工业有广阔市场:滨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粮食、棉花、水果等农产品产区,农产品加工业有广阔市场。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3.装备制造业有较大发展潜力:滨州市近年来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未来,滨州市的装备制造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四、发展对策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滨州市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海内外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

2.加强产学研合作:滨州市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滨州北海经济区区位分析

滨州北海经济区区位分析

空运条件便利。
区位分析
交通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 的中心,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 家战略规划建设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济 南都市圈唯一海港港口和最近的出海通 道,是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口 岸。
区位分析
国际经济区位|经济区位
从世界范围看,滨州市整体正位于崛起的渤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并处于 “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 2015年,滨州市出台政策注重研究谋划,推动开放发展。深入研究如何深化推进“两区一圈”开发建设,如何在 “一带一路”、中韩中澳自贸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寻求机遇,参与融入,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 型经济新体制;立足产业优势,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基建、能源、文化输出。要整 合外事资源,建好交流平台。
滨海 经济区
中部、山西、陕西等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位分析
旅游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北部沿 海有贝砂岛88个,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水、
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野趣盎然,
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以及土著特色风情, 是吸引周边地区乃至国内外游客的最大优势。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计划建设滨海旅游带:沿套 尔河以西临海、临港、临河地区,南至郝家沟两
2
content
区位分析 经济发展情况 资源分析 市场分析
区位分析
地理区位
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渤 海湾西南岸,位于滨州市无棣县东北50公 里。海岸线180公里,规划总面积1500平 方公里,目前控制面积526平方公里。总面 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4.6万,是全国沿海 人均土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目前下辖马山子镇一个乡镇,21个行政村。

滨州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滨州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 , 引入市 场机制 , 过招 标方式 确定 开发者 。对 要 通
形势 , 充分认 识节 约 集 约 用地 是 落 实耕 地 保 护 的 基 本 国策 , 格 土 地 管 理 的重 要 环 节 , 调 整经 济 结 严 是 构 、 变经 济 增 长 方 式 , 转 建设 节 约 型 社 会 的 紧 迫 任
维普资讯
第2卷 1 3 第1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7 1 0 年l月 0
滨 州 市 节 约 集约 利 用 土 地 促 进 经 济 又 好 又快 发 展
胡 炳 山
( 州市人 民政府 , 东 滨 州 2 6 0 ) 滨 山 560
滨 州 市 坚 持 以 科 学 发 展 观 为 统 领 , 真 落 实 认 “ 严格 保护耕 地节 约集 约 用地 ” 的政 策 措施 , 严 格 在
2 节约集约 用地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 1 严格 规 划 计 划 管理 。按 照 控 制 总量 、 理 合
布局 、 节约 用地 、 护耕 地 的原 则 , 制 乡镇 土 地 利 保 编 用总体 规划 、 庄和 集镇规 划 , 村 明确小 城镇 和农村 居
民点 的数量 、 局和规 模 , 布 建制镇 和村 镇规划 的建 设 用地 总规模 要严 格控 制在 土地 利用总 体规划 确定 的 范 围内 。各 部 门编制 涉及 土 地 利 用 的相 关 规 划 , 要 把 节约 集约 用地 作 为重 要 原 则 , 与 土地 利 用 总 体 并
规 划相 衔接 。结合 新 一轮土 地利 用总体 规划 和城 市 规 划调 整 , 原来 分 散 的 规划 建 设 用地 资 源 适 度集 把
由于受思想观念 、 机制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 滨州市一 些地 方 和企 业 在项 目建设 过 程 中仍 然存 在 “ 占少 多

滨州市耕地保护现状及措施研究

滨州市耕地保护现状及措施研究
地 、 碱 地 、 流 水 面 、 地 、 涂 , 地 开 发 受 到 很 盐 河 苇 滩 土
多, 分别 占全市 耕地 总 面积 的 2 和 l , o 6 最少 的 是 阳信和博 兴 。2 0 O 6年 , 市人均耕 地数量 为 0 1 全 .2
h 是全 省 人均耕地 0 0 2h m , . 8 m 的 1 4 . 3倍 。其 中 滨城 区和 邹平 县 人 均耕 地 数量 低 于 O 1h 其 他 . m ,
开发 整理 的后 备土 地资源越 来越少 , 成本 不断提 高 ,
难 度逐步加 大 。
2 2 耕地 质量较 差 .
滨州 市高产 田面 积 1 . 5万 h 占全 市耕 地 65 m,
总 面积 的 3 . % , 7 8 中低 产 田面 积 2 . 4万 h , 72 m。 占 全市 耕地 总 面积 的 6 . 。土 壤 有机 质含 量 总 体 22 偏 低 , 、 、 养分 含 量不 协 调 。特别 是沿 海 中低 氮 磷 钾 产 田, 地下 水位埋 深浅 , 化度 高 , 矿 灌排 困难 , 渍化 盐 和次 生盐渍化 威胁 大 。 2 3 非农建 设 占用耕 地较 多 . 据统 计 , 9 7 2 ( 1 9 ) O 6年 , 州 市 建设 占用 耕 地 滨
2 滨 州市 耕 地 开发 利 用 中存 在 的 问题
2 1 耕地 后备资 源开发 难度大 . 根据 土 地利 用 变 更 调查 资 料 , O 6年 , 州 市 20 滨 未利 用土地 l 08 8 m , 7 8 占土地 总面 积 的 1 . , h 81 占山东省 未利 用 地 总 面 积 的近 1 1 。主要 是 荒 草 /O
度 高 ; 部沿海 待开发 的土地则 较多 , 北 土地利用 前景

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与分析

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与分析

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与分析近年来,中国农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迎来了新机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话题。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其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本文对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现状、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

一、滨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1.农作物秸秆产量大滨州市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泛。

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因此农作物秸秆产量也较大。

据统计,滨州市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吨,其中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要类型。

2.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尽管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管理习惯和技术水平限制,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部分农民习惯将秸秆焚烧或直接丢弃于田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有部分农民将秸秆用于饲料、覆盖土壤等简单利用方式,未能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

二、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1.秸秆发电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政策的推广,秸秆发电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综合利用方式。

目前,滨州市已经建成多个秸秆发电厂,将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进行发电。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少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用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方式。

在滨州市,部分先进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尝试将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也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

3.秸秆深加工与传统利用方式相比,农作物秸秆深加工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木质纤维板、生物质颗粒、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转化。

滨州市的一些木材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加工,推动了当地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水平。

1.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滨州自然环境及地质情况

滨州自然环境及地质情况

滨城区之五兆芳芳创作1.2.1.自然条件滨州市(滨城区)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尚候区,受自然地理情况,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清楚,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61.1%-68.6%)的根本气候特征.(气象条件主要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1)气温年平均气温:12.9(℃)最高年平均气温:18.2(℃)最低年平均气温:7.4(℃)七月平均气温:26.7(℃)一月平均气温:-2.7(℃)最低温度:40.7(℃)绝对最低温度:-17.3(℃)(2)降雨量(3)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10%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冬风(4)最大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 45cm1.2.2.地质、地震(1)地质情况厂区位于滨州市滨城区,地质属于第四纪地层及石炭纪,自上而下地层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中风化石灰岩,石灰岩层地场内均有散布且质地坚固.本区机关勾当稳定,无古河流及大的机关断裂等严重影响建修建物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2)地震按照《修建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10),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当地震加快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惠民县1.1.1气象条件惠民县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尚候区,受自然地理情况,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清楚,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61.1%-68.6%)的根本气候特征.(气象条件主要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1)气温℃℃℃℃℃℃绝对最低温度-℃(2)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 541.7mm年最小降雨量 297.9mm(3)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12%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冬风(4)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 45cm1.1.2地质、地震(1)地质该加油站位于惠民县,地貌成因类型为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海陆交相互沉积.地基土为新老沉积土,地层结构变更不大.场地地层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场地自上而下为淤泥质粉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夹粉砂、粉质粘土夹粉砂、粉土.地下水弱碱性咸水,对混凝土有弱侵蚀性.本区域机关勾当稳定,无古河流及大的机关断裂等严重影响建修建物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2)地震依据《修建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10),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当地震加快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博兴县1.1.1自然条件该项目位于滨州市博兴县,博兴县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尚候区,受自然地理情况,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清楚,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61.1%-68.6%)的根本气候特征.(气象条件主要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1)气温年平均气温: 13.2(℃)最高年平均气温:18.5(℃)最低年平均气温: 7.0(℃)七月平均气温: 26.9(℃)一月平均气温: -2.6(℃)最低温度: 41.5(℃)绝对最低温度:-19.0(℃)(2)降水量年最小降水量: 276mm(3)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12%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冬风(4)最大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 45cm1.1.2地质、地震(1)地质博兴县属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第四系地层笼盖全县,厚度300m左右,无基岩出露.地貌呈南北高,中间洼,西高东低簸箕状.地形分为平地、洼地、斜坡地三大类,具体又区别为南部山前缓平地,河间浅平洼地、缓平坡地和东北部黄河决口冲积扇形坡地四小种.地面坡度一般在1/1000左右,地面高程为海拔3-20m,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6.2m.该项目厂址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地基土成层纪律较为均匀,地质稳定,厂区内地势比较平坦.(2)地震,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沾化县1.1.1自然条件沾化县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尚候区,受自然地理情况,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清楚,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61.1%-68.6%)的根本气候特征.(气象条件主要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1)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一月平均气温:(℃)最低温度:(℃)绝对最低温度:(℃)(2)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年最小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3)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冬风(4)最大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 45cm1.1.2地质、地震(1)地质本区域地势平坦,属于根本稳定区.该地址类型为黄沙冲积而成,地址形成时代为第四系.新近沉积地层分为七层,第一层是素填,第二层为粉质粘土,第三层为粘土,第四层为粉质粘土,第五层为粘土,第六层为粉质粘土,第七层为沙,第二层土地根本承载为15吨/平方米.(2)地震,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邹平县1.1.1自然条件滨州市(邹平县)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尚候区.受自然地理情况、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清楚、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61.1%-68.6%)的根本气候特征.(资料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1)气温年平均气温: 13.4(℃)最高年平均气温:18.8(℃)最低年平均气温: 7.2(℃)七月平均气温: 27.0(℃)一月平均气温: -2.4(℃)最低温度: 43.0(℃)绝对最低温度:-21.1(℃)(2)降水量(3)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10%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冬风平均风速: 2.9m/s,(4)最大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45cm1.1.2地质、地震(1)地质、地形及地貌厂区位于滨州市邹平县,厂区在大地机关单元上属华北地台内鲁北背斜中隆断裂与辽冀台向斜中济黄坳陷接壤处,自阿尔卑斯运动以来,新机关运动的性质属大面积沉降地区.场区位于其南部边沿,白垩系玄武岩为场区下伏基岩,上部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沉积层,厚度约120米,主要为冲、洪积物,地势开阔平坦,场区及邻近无大的断裂机关,未见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地土类型属于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的地脉动卓越周期为0.2671-0.2743秒.该区域为可进行扶植的一般场地,适宜修建.(2)地震按照《修建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10),该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根本震加快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无棣县1.1.1自然条件滨州市(无棣县)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尚候区.受自然地理情况、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清楚、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61.1%-68.6%)的根本气候特征.(资料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1)气温年平均气温: 12.5(℃)最高年平均气温:18.1(℃)最低年平均气温: 6.7(℃)七月平均气温: 26.7(℃)一月平均气温: -3.7(℃)最低温度: 41.0(℃)绝对最低温度:-22.2(℃)(2)降水量(3)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12%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冬风平均风速: 2.9m/s,(4)最大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45cm1.1.2地质、地震(1)地质、地形及地貌该经营单位位于无棣县,土壤盐碱化,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自然坡降在0.03%~0.06%之间.沿海土地按地貌类型可分为近海低洼平地、滩涂盐碱洼地,该地区属滩涂盐碱洼地.地壳运动概略为间歇性迟缓上升,海水逐渐退却成陆地.按照现有资料场地第四系沉积厚度大于300~400米,为海陆相交互沉积组成.场地土层上层为亚粘土,其承载力尺度值在140~220KPa之间.场地地下水具有腐化性.本区域机关勾当稳定,无古河流及大的机关断裂等严重影响建修建物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条件满足要求.(2)地震按照《修建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10),该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根本震加快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阳信县1.1.1自然条件滨州市(阳信县)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尚候区,受自然地理情况,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清楚,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的根本气候特征.(气象条件主要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1)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一月平均气温:(℃)最低温度:(℃)绝对最低温度:(℃)(2)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年最大降雨量年最小降雨量日最大降雨量(3)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12%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冬风平均风速:最大风速:(5)最大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45cm1.1.2地质、地震(1)地质、地形及地貌阳信县古地质机关属河滩凹陷平原部分,经太行山、燕山运动的沉积物堆积和黄河、海河水系携带大量泥沙的填充,逐渐成为陆地,以黄泛沉积物为主,属华北黄泛冲积平原.微地貌土壤类型,在黄河冲积母质上发育形成.全县地表层大部分为第四纪沉积笼盖,小清河以北(本项目在该境)属黄河冲积沉积,厚度多在200~400m之间,其中小清河与黄河之间最厚,达400m.本项目厂址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地基土成层纪律较为均匀,地质稳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均无腐化性.(3)地震按照《修建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10),该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根本震加快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北海新区1.1.3气象条件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尚候区,受自然地理情况,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清楚,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的根本气候特征.(注:气象条件主要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陈述,地质、地震资料来源于项目可行性研究陈述)(1)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一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温度:(℃)绝对最低温度:(℃)(2)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年最小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4)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12%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冬风平均风速:最大风速:(5)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 60cm(6)潮流水位项目区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潮流)为 3.50m(黄海高程系)(7)雷暴天数全年雷暴天数:其中:4月1.2天;5月2.4天;6月7.6天;7月6.2天;8月3.8天;9月1.0天;10月1.0天;11月0.2天.1.1.4地质、地震(1)地质1)地形mm之间.2)地貌修建场地微地貌不发育,地貌成因类型为海陆交互沉积平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土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沉积的土层,即为新近沉积土.3)地质机关场区位于华北平原机关带、郯庐机关带两者之间与渤海湾交汇处.自新生代以来,该区以大范围沉降运动为主,沉积了厚达1000 m的松散岩系,下伏下第三系基岩.区域范围内主要断裂有: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北西向的渤海-威海断裂带、北东向的河北平原断裂带等,这些勾当断裂带控制着区域地震勾当.4)工程地质按照当地邻近修建勘测资料,场地土自上而下分层如下:1素填土:以粘土为主,场区普遍散布,厚度0.20~2.40m,平均 1.58m;层底标高:1.34~2.10m,平均1.70m;层底埋深:0.20~2.40m,平均1.58m.该层土不克不及作为持力层,应清除.2层粉质粘土:棕白色,软塑~可塑.场区普遍散布,厚度 2.20~5.00m,平均 3.54m;层底标高:-3.35~-0.86m,平均-1.84m;层底埋深:2.80~7.20m,平均 5.12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85kPa.3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土黄色~灰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场区普遍散布,厚度:5.90~9.40m,平均7.70m;层底标高:-11.14~-7.87m,平均-9.54m;层底埋深:11.00~15.00m,平均12.82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4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褐色,软塑~可塑.场区普遍散布,厚度:1.70~3.70m,平均 2.54m;层底标高:-14.44~-10.80m,平均-12.14m;层底埋深:13.30~17.80m,平均15.44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15kPa.5层粉土:浅灰~灰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场区普遍散布,厚度 4.10~7.10m,平均 5.14m;层底标高:-18.54~-16.60m,平均-17.53m;层底埋深:19.50~22.20m,平均21.22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6层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可塑.场区普遍散布,厚度:1.40~2.70m,平均 2.07m;层底标高:-21.23~-18.20m,平均-19.60m;层底埋深:21.60~24.80m,平均23.29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7层粉土:土黄色~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厚度:5.30~6.10m,平均 5.70m;层底标高:-26.00~-25.95m,平均-25.98m;层底埋深:30.00~30.00m,平均30.00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75kPa.8层粉质粘土:棕白色,软塑~硬塑.厚度:4.00~5.00m,平均 4.50m;层底标高:-30.95~-30.00m,平均-30.48m;层底埋深:34.00~35.00m,平均34.50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Pa.9层粉土:灰色,颗粒较粗,稍湿~湿,密实.厚度:2.50~3.00m,平均 2.75m;层底标高:-33.45~-33.00m,平均-33.23m;层底埋深:37.00~37.50m,平均37.25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10层粉质粘土:灰褐色,软塑~可塑.厚度:4.80~5.50m,平均 5.15m;层底标高:-38.50~-38.25m,平均-38.38m;层底埋深:42.30~42.50m,平均42.40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11层粉土:灰褐色,湿,密实,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为3.00m.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5)地下水该场地地下水的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排泄途径以地面蒸发为主.m左右.场地土层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为弱透水层,场地情况类型为Ⅲ类.在场区取地下水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地下水化学类型为氯盐钠型,无侵蚀CO2;矿化度21571mg/L~25525mg/L,为高矿化水;pH值8.10~8.42,为弱碱性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化性;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化性,干湿瓜代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强腐化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化性.6)地勘结论1.该工程由于部分项目荷载较大或对差别沉降较敏感,现建议采取桩基或复合地基.2.修建场区稳定性较好,适宜该修建物的兴建.3.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修建场场地类别属Ⅲ类.4.地下水的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化性;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化性,干湿瓜代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强腐化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化性.5.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以现场静载荷试验数据为准,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以现场测试数据为准.6.整个场区根本为素填土形成,须严格依照相应标准尺度逐层夯实,以包管地基的整体性及均匀性,避免修建根本的不均匀沉降或变形.(2)地震按照《修建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10),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根本震加快度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一)自然条件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邻东营、南连淄博、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接德州、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滨州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捷。

距济南空港只需1小时车程,1个半小时直达黄骅港,3小时抵达青岛,当日往返京津塘地区。

205、220国道与滨博高速、津汕高速、荣乌高速融合贯通,在建的黄大铁路和即将运营的滨港铁路纵横境内,三座大桥飞架黄河南北,是华北、华东各省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二)自然资源和历史沿革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土地94.5万公顷,其中已开发的耕地46.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

黄河贯穿东西,淡水资源充足。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6种,已开发15种。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区。

海岸线长240公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

滨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不断出土问世。

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是惠民县人士,他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堪称惊世之作。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王薄,在邹平县雕窝峪首举义旗,成了隋王朝的掘墓人。

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滨州市人,她揭竿而起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

汉孝子董永的故乡就是位于小清河畔的博兴县。

宋朝的范仲淹,就学苦读的醴泉寺就在邹平的长白山中。

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著名的山东吕剧就发源于博兴县支脉河畔刘官村一带,起源于元朝的胡集灯节书会,泥塑、木版画及具有七百年历史的滨州民间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久负盛名。

(三) 人口2001年至2007年人口统计如下: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数(万人) 死亡人口数(万人) 自然增长人口数(万人) 人口总数(万人) 2001 10.73 6.05 4.68 3.88 2.20 1.68 362.95 2002 10.86 6.20 4.66 3.95 2.26 1.69 364.79 2003 10.18 6.58 3.61 3.72 2.40 1.32 366.15 2004 12.45 6.21 6.24 4.58 2.28 2.30 368.90 2005 12.83 6.77 6.48 4.60 2.43 2.17 371.25 2006 9.94 6.00 3.94 3.70 2.23 1.47 373.16 2007 9.82 6.54 3.28 3.67 2.44 1.23 374.48 050010001500200025001234567年份人口总数(万人)(四) 城镇化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滨州市在2000年城镇化率是2438%,从2001年以来年均递增1.4个百分点,到2010年底达到了36.97%,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梯次明显的城镇体系。

总人口达368.86万,城镇人口13694万,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占58.98%,人均地区年生产总值达到了336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巧960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4.29平方米。

全市乡镇已经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乡镇卫生院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免除;小城镇成为城乡统筹的关键节点,截至加10年底,全市88个乡镇(办事处)建成区面积达16973公顷,比2007年增加226公顷;乡镇建成区人口达到62万人,同比增加了2.5万人。

(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年均增长1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2100元,超过6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3.99亿元,年均增长26.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166亿元,年均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1.16亿元,年均增长19.0%。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人口70万,碧水绿荫、生态园林型现代化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启动。

(六)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第一季度,滨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4亿元,同比增长80%。

滨州市保障性住房开工2453套,开工率35.4%;棚户区改造开工1557户,开工率27.5%。

市城区城中村共拆迁院落928个,拆迁面积32.6万平方米,完成整村拆迁村居1个。

滨州市路域范围内的27个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已启动23个。

(七)生态环境随着土地利用规划不断实施,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已经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共识,由低密度建设区、城市绿地、水面、农田等共同构成的生态框架,为全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退耕还林,水体保护目标,划定保护界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等高效生态农业和绿色走廊;兴建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厂等措施,至2010年末,全市林地面积16200.9公顷。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滨州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用地类型面积(平方公里)农用地耕地437834.41625146.23 其它187311.82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3343.75146375.45 交通用地7742.43水利设施用地15289.27未利用地荒草地60984.5172942.95 盐碱地35617.36河流水面16131.6苇地10241.22滩涂41990.56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其它6978.27滨州市土地总面积944464.62 hm2, 区域内土层深厚,土地资源类型丰富, 土地后备资源较为雄厚,在济南都市圈中,具有优越的土地资源优势。

截至2011年10月31日, 滨州市土地总面积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 3343.75 hm2,交通用地7 742.43 hm 2,水利设施用地15289.27 hm2; 未利用地172 942.95 hm2, 其中荒草地60984.5 hm2,盐碱地 3 5617.36 hm2,其他未利用土地6978. 27hm 2, 河流水面16131.6 hm2,苇地10241.22hm2, 滩涂41990.56hm2。

土地资源特点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适宜农、林、牧、渔多类型开发和多种经营。

全市北部为黄河泛滥及尾部摆动形成的冲、洪积沉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巨大。

南部为泰沂山北麓与黄河冲、洪积叠交地带, 兼具山前平原和黄泛平原的特点, 地势平缓, 土质较好, 适宜发展多种种植、养殖、盐及盐化工高新产业等。

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优势为该市乃至济南都市圈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地保障。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一)滨州市农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及分析根据土地详查数据统计,滨州市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为944464.62 hm2,2012年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滨州市农用地占了较大比重,2012年农用地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如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滨州市耕地也很多,2012年其他农用地分类结构如图3,结合三个图可以得出,滨州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耕地数量稳中有增, 质量逐年提高。

近几年, 滨州市把耕地保护列入了土地管理的中心工作,建立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管理制度, 并大力实施耕地整理。

在近几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实现耕地面积稳中有增。

在耕地质量保护上,近几年,全市加强了对耕地开发整理复垦的质量管理力度, 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 大力实施中低产田开发治理,并进行农田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工程建设, 开发整理复垦的耕地全部达到了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加强。

18%15%67%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图 1 2012年滨州市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图2 2012年滨州市农用地土地利用分类结构图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图3 2012年滨州市其他农用地分类结构图(二)滨州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及分析2012年建设用地分类结构如图4:图4 2012年滨州市建设用地分类结构图从图4可以看出滨州市城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交通便利度反映在用地数量上的特征:在居民点用地总量中,城市居民点用地仅占17%,而农村居民点达到34%之多,说明滨州市的城市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矿用地仅占建设用地总量的18%,说明滨州市是一个工业特征明显的县市,滨州市的交通用地有公路用地、铁路用地,说明武汉交通多样发达。

(三) 滨州市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及分析36%21%9%6%24%4%荒草地盐碱地河流水面苇地滩涂其它图5 2012年滨州市未利用地分类结构图从图1可以看出滨州市的未利用地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比例较大。

结合图5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未利用地中数量最大的是荒草地,占了未利用地总量的36%之多,其次是滩涂,占了24%,再其次是盐碱地,占了12%,荒草地占了36%。

说明滨州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但是土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开发潜力不大。

四、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由于查找得到的数据有限,这里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分析,选取了土地利用率一个指标。

公式一、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公式二、农用地利用率=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其他农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测绘学院资源09 24号马淑敬公式三、建设用地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一)未利用土地开发全市1996—2010年期间开发未利用地46793.06公顷,1996—2003年全市实际开发未利用地17773.16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38%,土地利用率由85.59%提高到88.26%。

全市规划实施期间未利用地开发具体情况见下表。

滨州市规划实施期间未利用土地开发情况表单位:公顷1996—2010年规划未利用土地开发控制指标1996—2003年实际开发未利用土地面积实际开发未利用土地与规划控制指标的比率%46793.06 17773.16 38.01066.47 872.17 81.83456.99 1823.89 34.5767 1712.52 223.334535.97 7944.48 23.05433.3 2677.44 49.3700 1086.13 155.2833.33 1656.53 198.8(二)城镇用地集约度提高全市1996年末城镇用地面积8046公顷,城镇人口56.23万人,人均用地面积143.1平方米,规划至2010年末,全市城镇人口148.0万人,城镇用地面积15440.00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04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