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管理学》PPT课件)

识地进行选择的范围内排除情况反复”的作用。
二、行为决策
(二)行为决策代表性模型
1. DHS模型——由丹尼尔、赫什利弗尔和苏布拉马尼亚姆等学者于1998 年提出的模型,分析决策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时,更强调过度自信和有偏差 的自我归因。
归因偏差
决策 反应
过度自信
二、行为决策
(二)行为决策代表性模型
2. HS模型——由宏和斯坦于1998年提出的模型,研究重点在不同作用者 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
“精英决策模型”:忽略公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把公共政策看成反 映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认为是他们决定了政策。
四、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
理性在决策中究竟发挥何等程度 的作用?
目的 理性
价值
工具
理性
理性
情感 理性
价值 理性
第三节 决策方法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一)决策背景的性质分析 决策背景具有不稳定性,并对决策工作产生复杂的影响,给决策者认知
对行业内部要分析主要竞争者的基本情况、对本企业构成威胁的原因以 及分析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三)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
SWOT 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技术,是由哈佛大学的安德 鲁斯等人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四)针对环境变化的分析方法——情境分析法
、适应和改变环境带来困难。
决策背景具有复 杂性
决策背景具有整 体性和综合性
决策背景具有动 荡性
决策背景 不稳定性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二)决策背景的不确定性模型
在决策背景的各种性质和特点中,核心是环境中蕴含的高度不确定性。
二、行为决策
(二)行为决策代表性模型
1. DHS模型——由丹尼尔、赫什利弗尔和苏布拉马尼亚姆等学者于1998 年提出的模型,分析决策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时,更强调过度自信和有偏差 的自我归因。
归因偏差
决策 反应
过度自信
二、行为决策
(二)行为决策代表性模型
2. HS模型——由宏和斯坦于1998年提出的模型,研究重点在不同作用者 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
“精英决策模型”:忽略公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把公共政策看成反 映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认为是他们决定了政策。
四、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
理性在决策中究竟发挥何等程度 的作用?
目的 理性
价值
工具
理性
理性
情感 理性
价值 理性
第三节 决策方法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一)决策背景的性质分析 决策背景具有不稳定性,并对决策工作产生复杂的影响,给决策者认知
对行业内部要分析主要竞争者的基本情况、对本企业构成威胁的原因以 及分析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三)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
SWOT 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技术,是由哈佛大学的安德 鲁斯等人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四)针对环境变化的分析方法——情境分析法
、适应和改变环境带来困难。
决策背景具有复 杂性
决策背景具有整 体性和综合性
决策背景具有动 荡性
决策背景 不稳定性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二)决策背景的不确定性模型
在决策背景的各种性质和特点中,核心是环境中蕴含的高度不确定性。
《市场环境分析》课件

03
企业应识别自身的劣势,如产品线单一、品牌知名度 不高、渠道建设不完善等。在市场机会与威胁分析中
,针对这些劣势进行调整和改进。
04
W(劣势)
06
市场策略制定
市场定位策略
市场定位策略
确定目标市场、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的过程。
目标市场细分
根据消费者需求、购买行为和偏好等因素,将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细分 市场,以便选择适合企业的目标市场。
《市场环境分析》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市场环境概述 • 宏观环境分析 • 行业环境分析 • 竞争环境分析 • 市场机会与威胁分析 • 市场策略制定
01
市场环境概述
市场环境的定义
总结词
市场环境是指企业在其中进行经营活动的一系列外部影响因素的总和。
详细描述
市场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了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因素, 如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企业所处的市 场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 应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
市场威胁识别
威胁1:竞争对手 威胁2:政策法规变化 威胁3:经济环境变化
市场上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他们可能会通过价格战、 广告战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企业应密切关注竞争对手 的动态,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
经济增长
评估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以 及经济增长对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
分析通货膨胀对市场的影响, 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
就业情况
分析就业情况对市场的影响, 包括失业率、劳动力市场等。
利率与货币政策
分析利率和货币政策对市场的 影响,如利率水平、货币政策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PPT课件

知识准备
二、微观环境要素 微观环境要素是指与企业紧密相连、直接影响其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包括企业的供应 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社会公众和影响营销管理决策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 (一)供应商 供应商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货的稳定性与及时性。 (2)供货的价格变动。 (3)供货的质量水平。 (二)营销中介 营销中介包括中间商、实体分配公司、市场营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 (三)顾客 从购买者角度来看,企业分为消费者市场、工业市场、转售商市场、政府市场和国际市场。
知识准备
(1)新技术引起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变化: ①产品策略。 ②分销策略。 ③价格策略。 ④促销策略。 (2)新技术引起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 (3)新技术对零售商业和购物习惯的影响。 (四)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资源短缺。 (2)能源成本的增加。 (3)污染的增加。
第一部分 市场营销基础
第二章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考纲要求
1.掌握宏观、微观市场营销环境的具体要素及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 2.能分析宏观、微观环境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的影响。
知识准备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企业营销活动有潜在关系的所有外部力量和相关因素的集合,它是影响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
(六)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与法律是影响企业营销的重要的宏观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像一只有形之手,调节着企 业营销活动的方向;法律则为企业规定商贸活动的行为准则。 1. 政治环境 (1)政治局势。如果政局稳定,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就会给企业造成良好的营销 环境。相反,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尖锐,秩序混乱,则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的购买力, 而且对企业的营销心理也有重大影响。战争、暴乱、罢工、政权更替等政治事件都可能对企业 营销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能迅速改变企业环境。 (2)方针政策。 (3)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企业所在国与营销对象国之 间的关系,其次是国际企业的营销对象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2. 法律环境 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必须了解并遵守国家或政府颁布的有关经营、贸易、投资等方面 的法律、法规。如果从事国际营销活动,企业就既要遵守本国的法律制度,还要了解和遵守市 场国的法律制度和有关的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和准则。
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课件

无防护。包括: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报警;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噪声大;其他。 防护不当。包括: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电气 装置带电部分裸露;其他。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 强度不够。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危险、调整不良。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包括无个人防护用品;所用防护用品不符合安全要求。
19
三、环境缺陷
1. 照明光线不良 2. 通风不良 3. 作业场所狭窄 4. 作业场地杂乱 5.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 地面滑 8. 贮存方法不安全 9.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20
3)高温铁水/钢水(爆炸、灼烫伤)与煤气(爆炸火灾、中毒)为炼钢 厂主要危险物质。其他危险物质为氧气(爆炸)、乙炔(爆炸)、氮 气(窒息)等。
27
4)对转炉等大型设备的操作、维护有特殊的安全要求:
①由于转炉内容物为高温铁水/钢水,对炉衬不断侵蚀,冶 炼间歇需补炉;
②氧枪需不断有效地给水冷却,以保护氧枪;
2)冶炼过程产生转炉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为高毒 类物质,如发生泄漏易引发急性中毒事故。冶炼过程不间断地喷 吹具有一定压力要求(大于0. 6MPa)的氧气。高温、高压条件下 的氧气氧化能力更强,若管线上更换的管件没有按安全要求严格 脱脂,残存的脂肪类可燃物可发生燃爆,造成人员伤亡。氧气管线 为压力管道,有压力管道上的安全要求。
11
危险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
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约束失控
事故
12
能量异常转移理论
能量的种类
动能
均
势能
可
导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 强度不够。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危险、调整不良。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包括无个人防护用品;所用防护用品不符合安全要求。
19
三、环境缺陷
1. 照明光线不良 2. 通风不良 3. 作业场所狭窄 4. 作业场地杂乱 5.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 地面滑 8. 贮存方法不安全 9.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20
3)高温铁水/钢水(爆炸、灼烫伤)与煤气(爆炸火灾、中毒)为炼钢 厂主要危险物质。其他危险物质为氧气(爆炸)、乙炔(爆炸)、氮 气(窒息)等。
27
4)对转炉等大型设备的操作、维护有特殊的安全要求:
①由于转炉内容物为高温铁水/钢水,对炉衬不断侵蚀,冶 炼间歇需补炉;
②氧枪需不断有效地给水冷却,以保护氧枪;
2)冶炼过程产生转炉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为高毒 类物质,如发生泄漏易引发急性中毒事故。冶炼过程不间断地喷 吹具有一定压力要求(大于0. 6MPa)的氧气。高温、高压条件下 的氧气氧化能力更强,若管线上更换的管件没有按安全要求严格 脱脂,残存的脂肪类可燃物可发生燃爆,造成人员伤亡。氧气管线 为压力管道,有压力管道上的安全要求。
11
危险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
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约束失控
事故
12
能量异常转移理论
能量的种类
动能
均
势能
可
导
第二节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政治环境
PEST 分析
社会环境
技术环境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 电商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聚美优品成为全国首家开通 支付宝“信用卡快捷支付” 功能的团购网站
经济环境
聚美优品以创新的化妆品团购模式改 变了人们购买化妆品的消费习惯。
国内化妆品B2C市场一直缺乏一个知名的垂直类 网购品牌,化妆品领域做团购模式无疑是一个很 好的市场空隙,聚美抢占了这个先机。
P政治法律因素分析:
1、我国人口众多,仅内地目前的男女比例大约为116: 100,所以可见国内的化妆品够大,而现在生活人们对生 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外在保养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 环节; 2、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 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法律保护; 3、物价越来越高,而团购价很有诱惑力; 4、法律体系保障团购的信誉度不降低。 所以聚美优品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值得看好的。
第二节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是一个常用的分析工具,它通过 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 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四个方面的因素是: 政策与法律方面( Political Factors) 经济方面( Economic Factors) 社会方面(Sociocultural Fators) 技术方面(Technological Factors )
稳定;生活方式的变化;对 工作和休闲的态度;教育水 平;消费
技术 政府对研究的投入;政府
和行业对技术的重视;新 技术的发明和进展;技术 传播速度;折旧和报废速 度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环境因素的识别 ppt课件

ppt课件
31
分值法
评价因素 等级划分 a 发生频率 5 4 3 每天或连续 发生 每周一次 一般每月 发生一次 b 符合法律及 标准程序 超标或违规 偶然超标 基本不超标 c 影响程序 影响到厂区 以外 影响到工厂 影响到本部 门 d 恢复能力 不可恢复 半年以上 可恢复 一周至半 年可恢复 e 公众关注程 序 社会极度 关注 社会一般 关注 地区性一般 关注 可能关注
ppt课件
28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其成分、 处置方式、危害程度等可划分为以下4类:
• a.可回收利用的如:废旧纸张、废钢 铁、废旧轮胎、废机油类; • b.可收集储存的如:废旧电池、废旧 灯管; • c。有毒有害类:废油漆、废旧含油棉 纱、化验废液、化工废液、土油类; • d.生活垃圾:剩饭剩菜、瓜果皮核等。
32评价因素等级划分abcde发生频率符合法律及标准程序影响程序恢复能力公众关注程序5每天或连续发生超标或违规影响到厂区以外不可恢复社会极度关注4每周一次偶然超标影响到工厂半年以上可恢复社会一般关注3一般每月发生一次基本不超标影响到本部门一周至半年可恢复地区性一般关注2很少发生半年内一次不超标影响小操作者可处理一周内可恢复可能关注1几乎不发生或一年至多一次没规定根本没影响一天内可恢复不关注计算方法为
ppt课件 29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 1.是非判断法 • 2.分值法
ppt课件
30
是非判断法
• 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 要环境因素 • 1)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 • 2)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 • 3)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处置; • 4)污染物排放指标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 5)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投诉等。 • 6) 对能源消耗方面依据公司的管理要求直接判定其中 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分析
鉴于本工程的特点,我们将重点控制和管理现场布置.临建规划.现场文明施工.大气污染.对水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管理.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环保节能型材料设备的选用等。
施工机械使用阶段。
2.水污染源
(1)生活污水:卫生间污水.食物加工废水及其它生活废水。
(2)施工中污水:运输车清洗废水.施工排水及清洗废水.施工现场的油料渗漏及施工中更换的废油等。
3.大气污染源
土方运输过程中的遗洒.施工垃圾清运和拆除旧有建筑施工时造成的扬尘.水泥等易飞扬的细颗粒物的装卸及机动车尾气等。
4.固体废弃物
施工生产.生活.办公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
环境因子分析

15米 00a1, 01短跑速 a1, 02爆 度发性 a1臂 , 03爆力 发性 a1腿 , 04耐力 力 10
因子得分计算公式
短跑速度11x1s 12x2s 1, 10x10s
爆发性臂 力 21x1s 22x2s 2, 10x10s
爆发性腿 力 31x1s 32x2s 3, 10x10s
耐力
41x1s 42x2s 4, 10x10s
不能被四个因子解释的部分,称之为特殊因子。
原始观测的随机变量可分解成
不可观测的两个随机向量的线性组合
x i i a i 1 f 1 a i 2 f 2 a i 3 f 3 a i 4 f 4 i , i 1 , 2 , , 1
均值
公共因子 因子载荷
特殊因子
2 因子分析模型及求解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COD、BOD5、NH3、TSP、SO2和
环境因子分析(ppt 74页)
环境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概述因子分析模型及求解 因子旋转与得环分境应用及SPSS求解
环境因子分析
1 概述
一般认为因子分析是从Charles Spearman在1904年发表 的文章《对智力测验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开始,他提 出这种方法用来解决智力测验得分的统计方法。目前 因子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取得 了成功的应用,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典型方法之一。
1 概 述-分类
因 R型因子分析
子
R型的因子分析是对变量作因子分析
分
析 Q型因子分析
Q型因子分析是对样品作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新的综合变量, 即主成分;
X(xx11,x x 22,x x 33,···,x x nn)
n 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于渗透性较高的砂性土以及渗透性很低的粘性土,水分都 不容易积聚,因此不易发生冻胀与翻浆 。
环境因素分析
10
四、路基干湿类型
➢1、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 湿。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 中湿状态。
➢2、路基临界高度H: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 积水水位的高度。
泛调查后,可编制出区分各类路基潮湿类型的临界高度, 以及分界相对稠度值,表3—3和表3—4(见教材)列出其 中一部分数值可供参考。
环境因素分析
8
• 2、通过沿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场调查预估
• 沿道路设计线,按自然地理特征的不同把全线分为若干段; 每一路段上选取几个断面,钻取试样,测定其含水量,并 进行土的特征含水量试验。由不同深度处土样的试验结果, 点绘出相对含水量(相对于塑限、液限或最佳含水量)断 面图,见图3-2。
环境因素分析
12
➢对于新建道路可以用路基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 (1)H1相对应于Wc1,为干燥和中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 (2)H2相对应于Wc2,为中湿与潮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 (3)H3相对应于Wc3,为潮湿和过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 当路基的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一定的情况下,路基的 湿度由下而上逐渐减小,如图:
名称
过湿区
中湿区
润湿区
润干区
中干区
过干区
K
>2.00
2.00~1.50 1.50~1.00 1.00~0.50 0.50~0.25 <0.25
• (3)三级区划 •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划分。
环境因素分析
5
二、各自然区划的筑路特点
➢(1)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防止翻浆,应采取换土、 稳定土、砂垫层等处理方法。
区
>200
0.5~1.00
东部1000m等 高线两侧
棕粘性土
II
东部湿润季冻
区
1月<0
10~200
0.5~1.00
东部1000m等 高线以东
棕粘性土,黑粘 性土,冲击土,软
土
III
黄土高原干湿
过渡区
1月<0
20~140
0.25~1.00
东部1000m等 高线以西,西南 3000m等高线
以东
黄土
IV
东南湿热区
V
西南潮湿区
1月>0 全年14~26
1月>0 全年14~22
<10 >20
1.00~2.25 1.00~2.00~
东部1000m等 高线以东
东部1000m等 高线以西,西南 3000等高线以
东
黄棕粘土,红粘 性土,软土
紫粘土,红色石 灰土,砖红粘性
土
VI
西北干旱区
1月<0
东部100~250,
东部0.25~0.5, 东部1000m等 栗粘性土,砂砾
➢(2)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止翻浆和冻胀 。
➢(3)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黄土对水分的敏感性, 干燥土基强度高、稳定性好 。
➢(4)Ⅳ区——东南湿热区:防止水毁、冲刷、滑坡 。
➢(5)V区——西南潮暖区: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筑路 。
➢(6)Ⅵ区——西北干旱区:沥青面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 透水性 ;砂石路面经常出现松散,搓板和波浪现象 。
➢3、稠度wc定义:土的含水量w与土的液限wL之差与土的塑限wp与 液限wL之差的比值。
➢
wc
(wL w) (wL wp )
环境因素分析
11
下表所列区划界限确定道路所属的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干湿类型 干燥
路基平均稠度
w
与分界相
c
对稠度的关系
w c >Wc1
一般特性
路基干燥稳定,路面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 水和地表水的影响。路基高度H>H1
第三章 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分析
1
第三章 环境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公路自然区划 • 第二节 路基湿度状况分析 • 第三节 路面温度状况分析
环境因素分析
2
第一节 公路自然区划
• 为了区分各地自然区域的筑路特性,经过长期研究,制定 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见图3—1(见教材)。
• 一、区划的原则与分级
1、区划原则 ➢(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 ➢(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7)Ⅶ区——青藏高寒区:须按保温原则设计 。
环境因素分析
6
第二节 路基湿度状况分析
•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1)大气降水 ✓(2)地面水 ✓(3)地下水 ✓(4)毛细水 ✓(5)水蒸汽凝结水 ✓(6)薄膜移动水
环境因素分析
7
二、路基湿度状况的预估
• 1、按所属自然区划和路基潮湿类型估计
➢(1)干燥类 ➢(2)中湿类 ➢(3)潮湿类 ➢(4)过湿类 ➢通过对各自然区划内不同潮湿类型路基的湿度状况进行广
环境因素分析
3
• 2、区划分级
• (1)一级区划
• 以两条均温等值线:全年均温-2℃等值线和一月份均 温0℃等值线;两条等高线:1000m和3000m作为一级区划的 标志,将全国分成七个一级区,见表3-1
代号
一级区名
平均温度(℃)
平均最大冻深(cm)
潮湿系数K
地形阶梯
土质带
I
北部多年冻土
全年<-2
•
环境因素分析
13
第三节 路面温度状况分析
• 一、温度变化
• 路表温度的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变化几乎完全 同步。
中湿
Wc1≥ w
>Wc2
c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水影 响的过渡带区内,路基高度H2<H≤H1
潮湿
Wc2≥ w c>Wc3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水毛 细影响区内,路基高度H3<H≤H2
过湿
w c ≤Wc3
路基不稳定、冰冻区春融翻浆,非冰
冻区雨季软弹,路基经处理后方可铺 筑路面,路基高度H<H3
山区垂直分布
西部40~100
西部<005 高线以西,西南 土,碎石土
环境因素分析
3000m等高线
4
以北
• (2)二级区划 • 二级区划以潮湿系数为主要区分标志 。 • 在7个一级区划内进一步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亚
区),具体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潮湿系数K为年降水 量(mm)与年蒸发量(mm)的比值,按区内的K值大小分为 六个等级,见表3—2表示。
• 3、通过对条件相似的现有道路的调查预估
环境因素分析
9
三、大气温度及其对路基水温状况的影响
• 季节性冰冻地区易发生冻胀与翻浆 。这些地区的路基在冬 季冻结的过程中会在负温度坡降的影响下,出现湿度积聚现象。 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 现象。春暖化冻时,路面和路基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路基土 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了翻浆 。
环境因素分析
10
四、路基干湿类型
➢1、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 湿。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 中湿状态。
➢2、路基临界高度H: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 积水水位的高度。
泛调查后,可编制出区分各类路基潮湿类型的临界高度, 以及分界相对稠度值,表3—3和表3—4(见教材)列出其 中一部分数值可供参考。
环境因素分析
8
• 2、通过沿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场调查预估
• 沿道路设计线,按自然地理特征的不同把全线分为若干段; 每一路段上选取几个断面,钻取试样,测定其含水量,并 进行土的特征含水量试验。由不同深度处土样的试验结果, 点绘出相对含水量(相对于塑限、液限或最佳含水量)断 面图,见图3-2。
环境因素分析
12
➢对于新建道路可以用路基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 (1)H1相对应于Wc1,为干燥和中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 (2)H2相对应于Wc2,为中湿与潮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 (3)H3相对应于Wc3,为潮湿和过湿状态的分界标准。
• 当路基的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一定的情况下,路基的 湿度由下而上逐渐减小,如图:
名称
过湿区
中湿区
润湿区
润干区
中干区
过干区
K
>2.00
2.00~1.50 1.50~1.00 1.00~0.50 0.50~0.25 <0.25
• (3)三级区划 •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划分。
环境因素分析
5
二、各自然区划的筑路特点
➢(1)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防止翻浆,应采取换土、 稳定土、砂垫层等处理方法。
区
>200
0.5~1.00
东部1000m等 高线两侧
棕粘性土
II
东部湿润季冻
区
1月<0
10~200
0.5~1.00
东部1000m等 高线以东
棕粘性土,黑粘 性土,冲击土,软
土
III
黄土高原干湿
过渡区
1月<0
20~140
0.25~1.00
东部1000m等 高线以西,西南 3000m等高线
以东
黄土
IV
东南湿热区
V
西南潮湿区
1月>0 全年14~26
1月>0 全年14~22
<10 >20
1.00~2.25 1.00~2.00~
东部1000m等 高线以东
东部1000m等 高线以西,西南 3000等高线以
东
黄棕粘土,红粘 性土,软土
紫粘土,红色石 灰土,砖红粘性
土
VI
西北干旱区
1月<0
东部100~250,
东部0.25~0.5, 东部1000m等 栗粘性土,砂砾
➢(2)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止翻浆和冻胀 。
➢(3)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黄土对水分的敏感性, 干燥土基强度高、稳定性好 。
➢(4)Ⅳ区——东南湿热区:防止水毁、冲刷、滑坡 。
➢(5)V区——西南潮暖区: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筑路 。
➢(6)Ⅵ区——西北干旱区:沥青面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 透水性 ;砂石路面经常出现松散,搓板和波浪现象 。
➢3、稠度wc定义:土的含水量w与土的液限wL之差与土的塑限wp与 液限wL之差的比值。
➢
wc
(wL w) (wL wp )
环境因素分析
11
下表所列区划界限确定道路所属的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干湿类型 干燥
路基平均稠度
w
与分界相
c
对稠度的关系
w c >Wc1
一般特性
路基干燥稳定,路面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 水和地表水的影响。路基高度H>H1
第三章 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分析
1
第三章 环境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公路自然区划 • 第二节 路基湿度状况分析 • 第三节 路面温度状况分析
环境因素分析
2
第一节 公路自然区划
• 为了区分各地自然区域的筑路特性,经过长期研究,制定 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见图3—1(见教材)。
• 一、区划的原则与分级
1、区划原则 ➢(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2)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 ➢(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7)Ⅶ区——青藏高寒区:须按保温原则设计 。
环境因素分析
6
第二节 路基湿度状况分析
•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1)大气降水 ✓(2)地面水 ✓(3)地下水 ✓(4)毛细水 ✓(5)水蒸汽凝结水 ✓(6)薄膜移动水
环境因素分析
7
二、路基湿度状况的预估
• 1、按所属自然区划和路基潮湿类型估计
➢(1)干燥类 ➢(2)中湿类 ➢(3)潮湿类 ➢(4)过湿类 ➢通过对各自然区划内不同潮湿类型路基的湿度状况进行广
环境因素分析
3
• 2、区划分级
• (1)一级区划
• 以两条均温等值线:全年均温-2℃等值线和一月份均 温0℃等值线;两条等高线:1000m和3000m作为一级区划的 标志,将全国分成七个一级区,见表3-1
代号
一级区名
平均温度(℃)
平均最大冻深(cm)
潮湿系数K
地形阶梯
土质带
I
北部多年冻土
全年<-2
•
环境因素分析
13
第三节 路面温度状况分析
• 一、温度变化
• 路表温度的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变化几乎完全 同步。
中湿
Wc1≥ w
>Wc2
c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水影 响的过渡带区内,路基高度H2<H≤H1
潮湿
Wc2≥ w c>Wc3
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水毛 细影响区内,路基高度H3<H≤H2
过湿
w c ≤Wc3
路基不稳定、冰冻区春融翻浆,非冰
冻区雨季软弹,路基经处理后方可铺 筑路面,路基高度H<H3
山区垂直分布
西部40~100
西部<005 高线以西,西南 土,碎石土
环境因素分析
3000m等高线
4
以北
• (2)二级区划 • 二级区划以潮湿系数为主要区分标志 。 • 在7个一级区划内进一步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亚
区),具体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潮湿系数K为年降水 量(mm)与年蒸发量(mm)的比值,按区内的K值大小分为 六个等级,见表3—2表示。
• 3、通过对条件相似的现有道路的调查预估
环境因素分析
9
三、大气温度及其对路基水温状况的影响
• 季节性冰冻地区易发生冻胀与翻浆 。这些地区的路基在冬 季冻结的过程中会在负温度坡降的影响下,出现湿度积聚现象。 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 现象。春暖化冻时,路面和路基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路基土 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了翻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