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断句》原文翻译及鉴赏

合集下载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课件(PPT33张)解析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课件(PPT33张)解析
②表谦敬副词:窃、请、敬,下官、窃、寡人、妾、愚等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 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其他复音虚词: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4、据修辞 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修辞方法。有常用骈文,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1)句首标志词 ▪ 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
归纳小结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 定句读 2、找虚词 定句读 3. 察对话 定句读 4、据修辞 定句读 5、辨句式 定句读 6、依总分 定句读
完成课堂训练 提升解题能力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 予子冠 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 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 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 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 子曰吾将上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 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 何故耕柱子曰骥足 以策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子 墨 子 曰/ 万 事 莫 贵 于 义/ 今 谓 人 曰/ 予 子 冠 履 而 断 子 之 手 足/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则 冠 履 不 若 手 足 之 贵 也/ 又 曰/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则 天 下 不 若 身 之 贵 也/ 争 一 言 以 相 杀/ 是 贵 义 于 其 身 也

最新2017年语文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2017年语文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 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 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 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选自《苏轼文集·诗论》)
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 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 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夫、惟、是以、乃、 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于” 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 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 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 通也
2017年语文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断句解析
第5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 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 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 查(如:2013 年的湖南卷、江西卷、广东卷);二是直接给指定句 子或段落断句(如:2013 年的湖北卷、北京卷、浙江卷、重庆卷、 四川卷)。提升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不仅要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还要掌握必要的断句方法。
二、抓住标志,沿波讨源 (一)虚词标志
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 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
句中虚词:于、以、而、者…… 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 “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应用体验 2]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知识点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偶有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需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有时候一首诗加上标点就便成了一首词。

如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被改成词: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人名、地名、年号、爵位、官职名、物品名往往做主语或宾语,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往往提名不提姓。

要联系前文,适当补充省略的成分。

【例题1】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解析】①仁宗是庙号,初指初年②庆国公是爵位③未几表示时间,单独停顿④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录,专有名词⑤玉清昭应宫判官、景灵宫会真观事、尚书礼部员外郎都是官职名。

【答案】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练习1】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2.代词往往做主语或者宾语,要注意划分。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专题练习(三)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专题练习(三)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三)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1.【2017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

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

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

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

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

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

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

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

”至是,果奏捷。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

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

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

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

诏赠新建侯,谥文成。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B.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C.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D.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物指推究事物的道理,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课件

反问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 句式 “何……为”等反问句式;
被动 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固定 “如……何”、“况……乎”、“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以及文 句式 言文中常常出现的总分、分总形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 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

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爱人不亲”章,

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 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 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 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14
季A子B贤C使D国E及F季G子H则I吴J可K以L兴M及N兄O弟P相Q继
CHM
【解析】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 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 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始终不肯接受。 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 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 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1
文 言 文 断 句
2
字句必须能讲通

内容必须与整体语境相符


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
文化常识


名代断句

虚词断句
方 法
句式断句
排偶断句
对话断句

《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

《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

《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断句》古诗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断句宋代:苏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译文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题解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

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

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

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

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

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

不说吧,心里又很不平衡。

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

他吟诵着诗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

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苏麟的这首诗,因为只写了两句,所以称为“断句”。

“易为春”,后来演变为“易逢春”、“早逢春”。

作者简介苏麟(969~1052前后),宋杭州属县巡检。

2017年高考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2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讲) 含解析

2017年高考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2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讲) 含解析

目标明讲1.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或断句.2.掌握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考点详讲◇考点一:文言文断句【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的一项是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A.开门肃.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而出信宿:两三天。

B.茂先为停信宿..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Word版含解析.doc

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之专题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的呼喊。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 !3.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3.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5.《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6.《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

易错成语勤温习1.以文为是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即使从原义角度,东坡也不以议论见长。

)2.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快且毫无修改痕迹。

这里误解为不加标点。

)3.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将行骗的人抓获。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与语境完全不符。

)4.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表示东西下落不明,用“不翼而飞”。

)5.上了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只说英语,这让英语基础差的同学简直不知所云。

(见12说明)6.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断句》原文翻译及鉴赏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断句》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断句》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断句》原文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①这首诗题为《断句》,“断句”同于“绝句”,就是联句未成的意思。

②鄣:边地险要处的城堡。

《断句》诗歌赏析
刘昶是宋文帝第九子。

前废帝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

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诗的前两句写边关之景。

白云之“来”,黄沙之“起”,充满了动感,既传写出边关特有的风云之气,也造出一种紧迫压抑的情。

诗的前两句写边关之景。

白云之“来”,黄沙之“起”,充满了动感,既传写出边关特有的风云之气,也造出一种紧迫压抑的情绪,透露出逃亡者的惊恐心理。

后两句转为抒情。

“四面绝”的“绝”字不仅写出关山高入云天之势,而且也写出了边塞绝域的荒凉穷僻。

身处绝域,四顾皆山,怎不令诗人发出“故乡几千里”的悲声!
此诗风格高迈,笔力凌健,颇有沉雄之韵。

且对仗工整,仿佛唐人五绝的格局。

作者简介:刘昶(435-498),字休道,宋文帝第九子。

前废帝子业即位,疑昶有异志。

昶于魏和平六年(465)奔魏。

元嘉二十二年封义阳王,历辅国将军、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断句》原文翻译及鉴赏》,对于高考语文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