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分析方法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分析方法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分析方法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特性是评估系统性能和设计通信方案的关键因素。

无线信道中存在多种传播特性,如多径传播、噪声干扰、多普勒效应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无线信道的特性进行准确分析和建模,能够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优化和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分析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信道特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实验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通过在特定环境中搭建无线通信系统并进行实际的信号传输,收集并分析接收信号的参数。

例如,可以利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对电磁波强度、信号延迟、频率选择性衰落等参数进行测量。

这种实验测量方法能够直接获取实际的信道特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还可以利用无线信道建模进行特性分析。

无线信道建模是基于实际测量数据或理论模型进行信道特性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的实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信道模型的参数,例如衰落幅度、衰落时延、功率谱密度等。

同时,也可以利用理论模型,如瑞利衰落模型、莱斯衰落模型等来描述信道特性,通过对模型参数的估计,来分析信道的性能。

这种建模方法具有一定的简化性,能够在缺乏大量实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信道分析,但准确性可能会有所降低。

另外,网络仿真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特性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网络仿真模型,模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对信道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评估系统性能和优化通信方案。

网络仿真可以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如多径传播、噪声干扰、多普勒效应等,并能够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城市、农村等,对信道进行全面的分析。

仿真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可控性,能够方便地进行不同参数的调整和对比分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工具。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信道特性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信道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其中的模式和规律,从而得到信道特性的潜在模型。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能够自动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能够从复杂的信道数据中发现隐藏的关系和规律。

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

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

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论无线传输信道的特性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毕红军2014年8月目录一、引言: (2)二、无线电波传播频段及途径 (3)2.1无线电波频段划分 (3)2.2无线电波的极化方式 (4)2.3传播途径 (4)三、无线信号的传播方式 (5)3.1直线传播及自由空间损耗 (5)3.2 反射和透射 (6)3.2.1斯涅尔(Snell)定律 (6)d 功率定律 (7)3.2.2 43.2.3断点模型 (8)3.3绕射 (9)3.3.1单屏或楔形绕射 (9)3.3.2多屏绕射 (10)3.4散射 (12)四、窄带信道的统计描述 (14)4.1不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14)4.2含主导分量的小尺度衰落 (16)4.3多普勒谱 (16)4.4大尺度衰落 (17)五、宽带信道的特性 (18)5.1多径效应对宽带信道的影响 (18)5.2多普勒频移对宽带信道的影响 (21)六、总结 (22)七、参考文献 (23)一、引言:各类无线信号从发射端发送出去以后,在到达接收端之前经历的所有路径统称为信道。

如果传输的无线信号,则电磁波所经历的路径,我们称之为无线信道。

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结合。

同时,电波在各种路径的传播过程中,有用信号会受到各种噪声的污染,因而会出现不同情形的损伤,严重时会使信号难以恢复。

无线信号在传播时,不仅存在自由空间固有的传输损耗,还会受到建筑物、地形等的阻挡而引起信号功率的衰减和相位的失真,这种衰减还会由于移动台的运动和信道环境的改变出现随机的变化。

下面将讨论无线传输信道的主要特性。

二、无线电波传播频段及途径2.1无线电波频段划分现代的数字通信系统频谱主要集中在300KHz到5GHz之间,尤其是500KHz到2GHz之间的频段使用更密集,比如GSM系统使用的是900MHz和1800MHz,WCDMA系统使用的是1940MHz—1955MHz和2130MHz—2145MHz。

无线传播总结报告范文(3篇)

无线传播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播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到现代的移动通信、物联网、卫星通信等,无线传播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对无线传播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其发展现状、关键技术以及未来趋势。

二、无线传播技术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 早期无线传播技术主要用于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传输。

- 1912年,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大西洋无线电通信。

- 1920年,美国开始商业广播。

2.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90年代):- 20世纪60年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开始兴起。

- 1973年,摩托罗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手机。

- 20世纪80年代,卫星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全球通信网络初步形成。

3. 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技术进入3G时代,数据业务开始普及。

- 21世纪初,4G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接入速度大幅提升。

- 2019年,5G通信技术正式商用,标志着无线传播技术进入全新阶段。

三、无线传播关键技术1. 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是无线传播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模拟信号。

- 常用的调制方式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2. 编码技术:- 编码技术用于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 常用的编码方式包括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

3. 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用于多个无线信号在同一频段内同时传输。

- 常用的多址方式包括频分复用(FDMA)、时分复用(TDMA)、码分复用(CDMA)等。

4. 抗干扰技术:- 抗干扰技术用于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 常用的抗干扰技术包括自适应调制、功率控制、干扰消除等。

四、无线传播应用领域1.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是无线传播技术最典型的应用领域,包括2G、3G、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班级学号姓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的信道的特性对整个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

1、无线信道的概念要想搞明白无线信道具有哪些特性,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无线信道。

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我们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

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与其它通信信道相比,无线信道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其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传播环境。

不同的环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

无线信道可能是很简单的直线传播,也可能会被许多不同的因素所干扰,例如:信号经过建筑物,山丘,或者树木所有反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使信号放大或衰落。

在无线信道中,信号衰落是经常发生的,衰落深度可达30 ⅆB。

对于数字传输来说,衰落使比特误码率大大增加。

这种衰落现象严重恶化接收信号的质量,影响通信可靠性。

移动信道与非移动点对点无线信道相比,信号传输的误比特率前者比后者高106倍。

另外,在陆地移动系统中,移动台处于城市建筑群之中或处于地形复杂的区域,其天线将接收从多条路径传来的信号,再加移动台本身的运动,使得信号产生多普勒效应,并且信道的特性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增加了信号的不确定性,使得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多变且难以控制。

所以,与传统模型相比,无线信道多径数目增多,时延扩展加大,衰落加快。

2、无线信道的特性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组合。

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和解决方案

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和解决方案

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和解决方案引言:无线通信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需品。

我们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互联网,使用无线电话和信息设备进行通信。

然而,了解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以及如何解决信号传输中的问题对于提高通信质量和网络性能非常重要。

一、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1. 衰减和干扰: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衰减和干扰的影响。

衰减是指信号强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干扰包括多径效应、天线问题和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等。

2. 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信号在传播路径中经过多个不同的路径传播,导致信号叠加和相互干扰。

这会导致信号的失真和衰减。

3.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无线信号源或接收器相对于接收器或信号源运动时,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

这个现象常见于移动通信中,如车载通信和卫星通信。

二、无线信号传播问题的解决方案1. 增强信号强度:可以通过增加天线功率、增加发射频率以及使用信号放大器等方法来增强信号强度。

这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质量。

2. 减少多径效应:减少多径效应对信号传播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使用调制技术可以减少多径效应对信号的影响。

此外,使用天线阵列或多天线系统可以降低多径效应的影响,并提高信号质量。

3. 使用等化器:等化器可以在接收端对多径效应进行补偿,提高信号质量。

等化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特征来消除信号的失真和衰减。

4. 频率分配和管理: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来说,合理的频率分配和管理对于避免信号干扰和碰撞非常重要。

合理分配和管理频谱资源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三、无线信号传播问题的实际应用1. 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如2G、3G、4G和5G系统,无线信号传播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使用复杂的调制技术和天线阵列等,可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网络性能。

2. 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Wi-Fi)的传播特性和问题与移动通信类似。

通过合理设置信号发射器和天线,可以优化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

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衰减规律

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衰减规律

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衰减规律引言:无线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人们互相沟通、信息传递和数据传输的便利。

然而,了解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衰减规律对于优化信号传输和提高通信质量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衰减规律的内容和步骤。

一、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1. 传输速率: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

传输速率主要受到信道带宽和调制方式的影响。

例如,高带宽和高阶调制方式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2. 传输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距离是指一个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距离。

传输距离主要受到发射功率、接收器灵敏度和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3. 传输延迟:无线通信信号的传输延迟是指一个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传输延迟主要受到传输距离和信号处理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二、无线通信信号的衰减规律:1. 自由空间衰减:自由空间衰减是指无线通信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由于传输距离增加而衰减。

自由空间衰减的规律遵循反比关系,即信号功率与传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多径衰落:多径衰落是指无线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多条路径的干扰而产生的衰减现象。

多径衰落的规律较为复杂,常见的有瑞利衰落和莱斯衰落等。

3. 阴影衰落:阴影衰落是指由于地形、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对信号传播的遮挡而产生的衰减现象。

阴影衰落的规律取决于遮挡物的位置和信号频率。

4. 天线增益和方向性:天线增益和方向性是指通过优化天线设计和调整天线方向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减小衰减。

天线增益和方向性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步骤:1. 选择合适的频段和调制方式:根据通信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频段和调制方式,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通信质量。

2. 优化发射功率和天线设计:通过合理设置发射功率和优化天线设计,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减小衰减现象,以增强通信性能。

3. 考虑多径衰落和阴影衰落:在通信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多径衰落和阴影衰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使用天线阵列、均衡器等。

无线网络中信号传播特性研究

无线网络中信号传播特性研究

无线网络中信号传播特性研究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无线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手机通信到智能家居,从物联网设备到工业自动化,无线网络的应用无处不在。

然而,要实现稳定、高效的无线网络连接,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信号在无线网络中的传播特性。

信号在无线网络中的传播并非是毫无规律可循的。

首先,我们来谈谈信号的衰减。

当信号从发射端出发,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其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就好比我们在远处呼喊,声音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变得微弱。

这种衰减主要是由于信号在空间中扩散以及被障碍物吸收所导致的。

在自由空间中,信号的衰减遵循着特定的规律。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衰减程度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这意味着,如果距离增加一倍,信号强度就会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但在实际环境中,情况要复杂得多。

建筑物、墙壁、树木等障碍物都会对信号造成阻挡和吸收,进一步加剧了信号的衰减。

除了衰减,信号还会发生反射和散射。

当信号遇到光滑的表面,如大楼的玻璃幕墙,它会像镜子反射光线一样被反射回去。

这可能导致在某些区域出现信号的重叠增强,而在其他区域则形成信号的缺失。

而当信号碰到粗糙不平的表面或者小的物体时,会发生散射,使得信号向各个方向传播,从而增加了信号传播的复杂性。

多径传播也是无线网络信号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特性。

信号可能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条件各不相同。

这就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多个不同时延和强度的信号的叠加。

有时,这些不同路径的信号相互增强,有时又相互抵消,从而造成信号的波动和衰落。

这种现象在城市环境中尤为明显,高楼大厦之间的狭窄通道和反射面众多,使得多径传播的影响更加突出。

另一个影响信号传播的因素是环境的电磁干扰。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磁信号源,如其他无线设备、电力线、电子设备等。

这些信号源可能会与无线网络信号相互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误码率增加。

此外,天气条件也会对无线网络信号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无线信道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无线信道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无线信道特性及其分析方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以及电磁干扰的理解,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运用Matlab仿真工具软件,以深刻理解描述无线移动信道模型各种衰落及干扰的意义为前提,对不同参数下的信道模型输出进行观测,进而分析各衰落及干扰对无线信道及其传输的影响。

无线移动信道是弥散信道。

电波通过无线移动信道后,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可能产生弥散,导致数据传输符号在时间域和频域产生交叠,使信号产生衰落失真。

由电波信号反射、绕射等带来的多径效应,在时域上会引起信号的时延扩展,使得接收信号的信号分量展宽,相应地在频域上规定了相关带宽。

由于电波传播路径长短的变化(通常由于终端接收台的移动带来),导致多普勒效应在频域上引起信号频谱的扩展,相应地在时域上规定了相关时间。

FDMA系统中,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采用同频复用技术带来的同频干扰,使得接受信号的质量下降。

FDMA系统中,由于滤波器水平的限制导致邻频干扰,使得接受信号的质量下降。

三、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A.无线信道的小尺度衰落特性1. 启动计算机,激活Matlab仿真软件。

2. 激活simulink菜单,打开文件rayleighfading.mdl。

如下图所示:3. 选中Multipath Fading模块,修改最大多普勒频移为0.1Hz,激活open channelvisualization at start of simulation,确认后开始执行程序。

4. 观测星座图特征。

如图所示:5. 通过visualization窗口的不同选择,观测信道冲击响应特征,多普勒功率谱,频率响应特征,相移轨迹特征,冲击响应瀑布图特征。

如图所示:6. 终止程序运行,将信道模块最大多普勒频移改为100Hz,确认后开始执行程序并重复步骤4)和5)。

7. 终止程序运行,将信道模块最大多普勒频移改为1000Hz,确认后开始执行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分析总结姓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的信道的特性对整个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

1、无线信道的概念要想搞明白无线信道具有哪些特性,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无线信道。

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我们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

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与其它通信信道相比,无线信道是最为复杂的一种,其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传播环境。

不同的环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

无线信道可能是很简单的直线传播,也可能会被许多不同的因素所干扰,例如:信号经过建筑物,山丘,或者树木所有反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使信号放大或衰落。

在无线信道中,信号衰落是经常发生的,衰落深度可达30 ⅆB。

对于数字传输来说,衰落使比特误码率大大增加。

这种衰落现象严重恶化接收信号的质量,影响通信可靠性。

移动信道与非移动点对点无线信道相比,信号传输的误比特率前者比后者高106倍。

另外,在陆地移动系统中,移动台处于城市建筑群之中或处于地形复杂的区域,其天线将接收从多条路径传来的信号,再加移动台本身的运动,使得信号产生多普勒效应,并且信道的特性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增加了信号的不确定性,使得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多变且难以控制。

所以,与传统模型相比,无线信道多径数目增多,时延扩展加大,衰落加快。

2、无线信道的特性信号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传播路径,包括直射路径、反射路径、衍射路径、散射路径以及这些路径的随机组合。

同时,电波在各条路径的传播过程中,有用信号会受到各种噪声的污染,包括加性噪声(如高斯白噪声)、乘性噪声的污染,因而会出现不同情形的损伤,严重时,会使有用信号难以恢复。

无线信号在传播时,不仅存在自由空间固有的传输损耗,还会受到由于建筑物、地形等的阻挡而引起信号功率的衰减,这种衰减还会由于移动台的运动和信道环境的改变出现随机的变化。

下面将对无线信道的一些特性来进行分析。

2、1 大尺度衰落通常情况下,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在1-lOm的范围内变化时,接收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基本保持不变。

但当它们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远超过上述范围时,接收信号的平均功率将会有几个数量级的变化。

大尺度衰落正是用来描述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距离有大尺度变化时,接收信号平均功率值的变化规律。

在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接收机接收的平均功率Pr可由下式给出:Pr=Ptλ4πdgtgr (2-1)其中:Pt是发射功率;gt是发射天线增益;gr是接收天线增益;λ是电波波长;d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将式(2-1)代入以ⅆB为单位的路径损耗公式。

可得出:、PLⅆB=-10logPrPt=32、45+20logf+20logd-Gt-Gr (2-2)其中:f为电磁波频率;Gt和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增益(dB)。

由式(2-1)可以看出。

自由空间中,接收信号的功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Pr∝1d2 (2-3)在实际的移动环境中,传输损耗要比自由空间中的大许多,接收信号的功率与距离的关系通常用下式表示:Pr∝1da (2-4)其中:a≥2,称为路径损耗系数,一般可取为3-4。

除了路径损耗,大尺度衰落还包括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使得实际的损耗成为一个随机变量,由式(2-1)求出的是与发射机的距离为班的平均路径损耗,一般认为实际的损耗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综合考虑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大尺度衰落下路径损耗可以表示为:PLdB=常量+10αlogd+βdB (2-5)其中中:βdB表示由阴影衰落引起的路径损耗(dB),是一个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σβdB2,在大多数的经验公式中,标准差σβdB可以取4、12 dB。

大尺度衰落对于业务覆盖区域有一定的影响。

2、2 小尺度衰落无线信道的小尺度衰落是无线通信环境的重要衰落特征,包括因多径效应而引起的衰落和信道时变性引起的衰落。

其中。

由于反射、散射等影响,使得实际到达接收机的信号是发射信号经过多条传播路径后信号分量叠加而成,被称之为多径效应;信道的时变性是指信道的传递函数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即在不同的时刻发送相同的信号,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是不相同的。

多径时变信道根据无线移动环境的统计,信道可以划分为几种典型的信道,其划分依据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1)多径时延扩展特性(信号包络的随机衰落);(2)时变特性(信号相位的随机衰落)。

多径效应会引起信号的时域弥散性,与多径时延扩展有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多径信道的相干带宽(Coherent Bandwidth)Bc,它反映了不同频率分量所经历衰落的相互关系(即其包络的相关性)。

信道的相干带宽与均方根时延扩展σt成反比,如果将相关函数大于0、5认为相关,一般有下面的关系:Bc∝15σt (2-6)相干带宽反映了无线移动信道对信号包络的衰落具有频率选择性。

小尺度衰落主要对于信号传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图1 大、小尺度衰落对信号平均功率的影响2、3 快衰落和慢衰落根据时变信道条件下信号的符号周期和时变信道的相关时间的关系,可以将时变信道分为快衰落信道和慢衰落信道。

2、3、1 快衰落若时变信道的相干时间小于信号的符号周期,这时的时变信道称为快衰落信道。

类似于频率选择性衰落,快衰落信道也称为时间选择性衰落。

快衰落原因(1)多径效应。

1、时延扩展:多径效应(同一信号的不同分量到达的时间不同)引起的接受信号脉冲宽度扩展的现象称为时延扩展。

时延扩展(多径信号最快和最慢的时间差)小于码元周期可以避免码间串扰,超过一个码元周期(WCDMA中一个码片)需要用分集接受,均衡算法来接受。

2、相关带宽:相关带宽内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时一致的也叫相关的,不会失真。

载波宽度大于相关带宽就会引起频率选择性衰了使接收信号失真。

(2)多普勒效应。

f频移 = V相对速度/(C光速/f电磁波频率)cosα(入射电磁波与移动方向夹角)。

多普勒效应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是由于相对速度的变化引起频移度也随之变化。

这时即使没有多径信号,接收到的同一路信号的载频范围随时间不断变化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

范围随时间不断变化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

交织编码可以克服时间选择性衰落。

大范围衰落主要会导致整体信号的电平衰落。

路径衰减极其依赖于距离。

它对设备的影响是,由于降低了接收的信号功率,从而降低了信噪比(SNR)。

阴影效应和大范围反射表现为在这种平均路径衰减上的偏差。

2、3、2 慢衰落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电波传播路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局部中值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所造成的衰落比多径效应引起的快衰落要慢得多,称为慢衰落。

慢衰落是由大气折射、大气湍流、大气层结等平均大气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通常与频率的关系不大,而主要与气象条件、电路长度、地形等因素有关。

慢衰落一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慢衰落产生的原因:(1)路径损耗,这是慢衰落的主要原因。

(2)障碍物阻挡电磁波产生的阴影区,因此慢衰落也被称为阴影衰落。

(3)天气变化、障碍物和移动台的相对速度、电磁波的工作频率等有关。

慢衰落的影响在于会产生阴影效应。

移动台在运动中,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对电波的传输路径的阻挡而在传播接收区域上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这种随移动台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接收点场强中值的起伏变化叫做阴影效应。

2、4 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平坦衰落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会引起多径衰落,根据衰落与频率的关系,可将衰落分成两类:即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平坦衰落)假设信号码元长度为T,第i条传输路径的信号时延与信号平均时延之差为△t,则二者的不同组合可产生三种不同的衰落现象。

(1)当信号码元长度 T 较小,且△t≪T 时,将引起“平坦衰落”;(2)当信号码元长度 T 较长,且△t≪T 时,将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3)当信号码元长度 T 比较小,而△t 比较大,且不满足△t≪T ,将引起“频率选择性衰落”(这是时间扩散在频域中的反映)。

2、4、1 频率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是指在不同的频率衰落特性不同的现象,引发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原因多是时延扩展,时域的时延扩展导致的不同频率的信号经过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时候具有不同的响应,如图2所示。

图2 频率选择性衰落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因素:由信号和信道两方面因素决定。

对频率选择性衰落,传输信道对信号中不同频率成分有不同的随机响应。

由于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衰落不一致,所以衰落信号波形将产生失真。

对于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各频率分量所遭受的衰落具有一致性(即相关性),因而衰落信号的波形不失真。

2、4、2 平坦衰落若多径信道的相干带宽大于信号的带宽,这时,由于多径信号的时域弥散性而造成的衰落为平坦衰落。

在这种条件下。

发射信号的频谱特性通过多径信道后,在接收端信号的频谱仍然可以得到保持。

下图是衰落信道类型和信号、信道参数的关系图3 衰落信道类型和信号、信道参数的关系2、5 相干时间和相干带宽相干带宽是描述时延扩展的:相干带宽是表征多径信道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某一特定的频率范围,在该频率范围内的任意两个频率分量都具有很强的幅度相关性,即在相干带宽范围内,多径信道具有恒定的增益和线性相位。

通常,相干带宽近似等于最大多径时延的倒数。

从频域看,如果相干带宽小于发送信道的带宽,则该信道特性会导致接收信号波形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即某些频率成分信号的幅值可以增强,而另外一些频率成分信号的幅值会被削弱。

而相干时间是描述多谱勒扩展的:相干时间在时域描述信道的频率色散的时变特性。

相干时间与多普勒扩展成反比,是信道冲激响应维持不变的时间间隔的统计平均值。

如果基带信号的符号周期大于信道的相干时间,则在基带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道可能会发生改变,导致接收信号发生失真,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也称快衰落;如果基带信号的符号周期小于信道的相干时间,则在基带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道不会发生改变,也不会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也称慢衰落。

定义相干带宽一般是用来划分平坦衰落信道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量化参数。

如果信道的最大多径时延扩展为Tm,那么信道的相干带宽Bc=1/Tm;若发射信号的射频带宽BBc,那么认为接收信号经历的是频率选择性衰落,此时除了接收信号的包络起伏变化,一般还存在码间串扰,其信号模型为r(t)=h(t-tao0)s(t-tao0)+h(t- tao1)s(t-tao1)+、、、+n(t),其中tao0、tao1、、、、等为可分辨多径的时延,每个h(t-tao)一般为瑞利分布的随机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