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2006-2009博士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系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系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第 2010-293-001 号)。
裴小革,经济系博士生导师。1956 年 10 月出生于北京市。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
济研究所研究员、《资本论》研究中心主任、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室主任,同时为中
国《资本论》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全国经济学名词审定委员
会委员、全国经济贸易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资料来源育明教育官网:(考博分校) 考博考试信息、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育明 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刘老师
项目《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 卷副主编。主持院级课题《抗战前中国产业经济发 展状况研究》、《中国经济史学数据库》等项目,现担任院创新工程《我国初期工业化》 首席研究员。已发表《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变异》(2006 年)、《民族工业发展史 话》(2000 年、2011 年)等个人专著,发表了《官产官业处置、收归国有取向与民初经 济政策》(1998 年)等数十篇学术论文。《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变异》获 2009 年 经济所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10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专著)三等奖。
育明 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刘老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系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导师
考试科目
401 经济系 (14)
①1001 英语
01 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
资料来源育明教育官网:(考博分校) 考博考试信息、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育明 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刘老师

社科院考研考博经济学06070809试题答案

社科院考研考博经济学06070809试题答案

2006年社科院博士入学考试题目之经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4*5=20分)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一般为负值,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或增多。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从物质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二、问答题(2*15=30分)1 加速原理及其基本要点。

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它的实质是,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对产出量需求的变化会导致对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致投资。

因此,它的特点是强调(预期)需求的作用,而不强调投入的相对价格或利率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博历年真题 经济学原理2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博历年真题 经济学原理2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博历年真题经济学原理2001-2003年试题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30分)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及政府规制(25分)
3、假定投资不受利率影响,利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说明,产出、利率、物价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是怎样发生变化的?(30分)
4、阐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理论贡献。

(15)
社科院2002博士入学经济学原理考试题
1、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说明什么情况下产量上升的同时价格下降,什么情况下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上升。

一起考研社区真情奉献
2、用图形分析并说明企业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

3、论述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

4、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社科院2003博士入学经济学原理考试题(每题必答1000字以上)
1、论述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性行为”的挑战;(30分)
2、新制度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及对当代中国的意义;(35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实践的启示)
3、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解析中共十六大报告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精神。

(35分)。

社科院博士生入学管理学原理近四年考题

社科院博士生入学管理学原理近四年考题

社科院博士生入学管理学原理近四年考题2002年论述题(每题限1000字以上)1、论述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分析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与调整。

(35分)2、从管理道德观谈谈我国企业的责任和信誉。

(35分)3、怎样用博弈论中的报复模型分析反对恐怖主义的策略。

(30分)2003年(每题25分,每题必答800字以上)1、用霍夫斯泰德文化四维理论分析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中的冲突的问题。

2、从生产作业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角度分析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

3、工业企业选址布点应该考虑那些因素?并以此分析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可能性?4、综合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的观点,论述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2004年一、名词解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标杆管理帕雷托效率准则二、简答1.一个组织的有效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简述领导魅力领导理论的基本要点三、论述1.简述你对计算机一体化制造系统与柔性制造系统的认识2.试比较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与管理学的“人本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指导意义。

2005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答案不少于30字)1、非合作性博弈2、流通费用3、全面质量管理4、新型工业化道路二、简答(每题10分,答案不少于300字)1、简述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主要差异,各自更有效的条件及其依据。

2、概述托马斯人际关系冲突处理二维模式及其基本内容三、论述(每题30分,答案不少于1000字)1、分析和说明金钱在下列理论中的作用:A。

需要层次理论B。

激励保健理论C。

公平理论D。

期望理论E。

具有高成就需要的员工理论2。

简论科学发展观与组织文化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管理学)1、说明实践中的管理者怎样从权变方法的应用中受益?(25分)2、为什么决策被认为是“管理者工作的本质”,组织文化可能从哪些方面影响管理者决策的方式?(25分)3、人员甄选、招聘和职务分析之间具有什么关系?(25分)源:4、宽管理跨度与窄管理跨度,哪个更有效率,为什么?对我国政府管理的意义如何?(25分)山东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一、简答(45)1、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2、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3、汇率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二、计算15均衡收入、投资、及利率的决定三、论述1、乘数加速数模型评书2/福利经济学分析框架产业经济试题一、简答401、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2、产业政策的制定依据3、进入壁垒及原因4、市场结构及主要类型5、自然垄断的定义及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原理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原理1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每题答案不
少于20字)
1.生产者剩余(ProducerSurplus)
2.奥肯定律(0kun's Law)
3.吉芬商品(Giffen Goods)
4.铸币税(Seignorage)
5.外部性(Externality)
6.金融加速器(FinancialAccelerator)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每题答案不少
于200字)
1.结合图形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简述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与
逆向选择。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5分,共70分。

每题答案不少
于500字)
1.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与失效的条件。

2.试述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政策主张,并将其
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比较。

由扫描全能王扫描创建。

名校考博经济学真题

名校考博经济学真题

人大商学院2002-2010经济学博士入学试题时间:2002年1、论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50分)2、入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50分)时间:2003年1、分析通货紧缩的成因及治理对策(40分)2、试析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含义(30分)3、试论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0分)时间:2004年1、论述经济活动中边际效益递增的条件和选择策略(25分)2、试述技术变革对市场结构的影响(25分)3、试分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劳动工资趋向(25分)4、试分析我国生产要素总供给和总需求及当前经济情况(25分)时间:2005年1、试分析周期理论主要流派(25分)2、试用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分析我国市场经济结构及其效应(25分)3、试用社会成本、企业成本(私人成本)和**矫正外部性政策原理,论述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5分)4、运用规模经济原理论述企业成长中进行收购和兼并的经济效益(25分)时间:2006年1、论述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及其资源配置2、论述熊彼特的周期理论,并分析我国多数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影响3、论述技术变革对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的影响,利用微笑理论曲线论述技术变革的作用4、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能够做到自动调节时间:2007年1、现代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理论2、全球化与信息化对民族企业的影响3、用效用理论分析价格和品质变化对竞争力的影响4、IS—LM—BP模型分析宏观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时间:2008年1、什么叫沉没成本,其对企业决策有何影响2、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3、根据均衡理论,解释国家支持价格和抑制价格的手段和效应4、用帕累托改进原理,分析我国改革30年经济成就的经验时间:2009年1、给出某商品在价格为40元时,需求量为12单元,请问当价格为60元时,其需求变化情况,要求用中点式方法,计算需求价格弹性E=0,0<E<1,E=1,E>1时需求量的变化情况,对于0<E<1,E>1时这两种情况具体数值考生可以自己设定,然后计算弹性值和需求量,并说明在每个弹性区间需求量的变化情况。

社科院经济学原理历年真题

社科院经济学原理历年真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原理》历年真题——1999年经济学原理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5分)价值资本积累两大部类级差地租Ⅰ通货紧缩恩格尔系数M1 外贸依存度二、简答。

(每题10分)1.马克思如何看待失业人口的存在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2.当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为U形时,平均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之间有什么关系?3.利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说明储蓄和投资的一般关系三、论述(共30分,两题任选一题。

)1.试论需求管理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2.试论完全竞争的性质以及在经济分析中的意义。

——2000年经济学原理试题一、概念解释(共40分,每题4分)社会必要劳动资本积累第Ⅱ大部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GDP 边际消费倾向M2 机会成本生产成本生产函数帕雷托最优二、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1.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2.简述经济不景气条件下宏观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3.简述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基本特征及其理论含义三、论述题。

(共30分,两题任选一题)1.谈一谈你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

2.谈一谈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主要利弊。

——2001年经济学原理试题一、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1、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和职能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利润率最大化的条件4、通货膨胀的基本类型二、论述题(3题中任选两题,每题30分)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校正措施2、应用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近两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特征3、应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原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2002年经济学原理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8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的二重性资本有机构成边际效用需求弹性市场失灵GNP折算(缩减)指数二、简答题(每题14分,共42分)1、以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决定论说明扩大政府采购的作用2、试论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作图说明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和产量如何决定三、论述题(选一题,30分)1、比较说明: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分别怎样解释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如何决定?2、马克思如何以劳动价值论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他的观点与西方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有何不同?——2003年经济学原理试题一、概念辨析(每题14分,共70分)1、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2、价值和生产价格3、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4、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5、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二、论述题(每题40分,共80分)1、谈谈经济学中的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2、西方经济学中的失业理论和我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2004年经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绝对剩余价值级差地租II 资本原始积累恩格尔定理无差异曲线二、简答题50分A垄断条件下利润平均化规律会发生那些变化?B浅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关系!三、论述题70分A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依据及其意义!B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005年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边际效用对剩余价值有效需求自然失业率虚拟资本二、简答题,每题20分1、产业资本循环实现条件是什么?2、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的区别和联系?3、IS-LM模型中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机制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30分1、产权、产权制度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2006年经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6分。

2012-2015中科院经济学原理考博试题

2012-2015中科院经济学原理考博试题

2012-2015中科院经济学原理考博试题2015年考博经济学原理真题回顾一、名词解释边际技术替代率适应性预期经济周期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拜物教二、简答1、试述市场供给线左右移动的原因2、试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决定商品价值量三、论述题(二选一)1、试论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联系2、试论一路一带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区别2014年考博经济学原理真题回顾一、名词解释(30 字以上)需求价格弹性边际收益递减广义货币M2布雷顿森林体系绝对剩余价值二、简答(500 字以上)1、垄断竞争市场的性质和特征2、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三、论述(二选一,1000 字以上)1、通货紧缩的产生与治理2、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比重,缩小收入差距的意义2013年社科院考博经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不少于30字)1.囚徒困境(博弈论)2.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3.绝对地租4.寡头垄断5.社会扣除6.商品拜物教(选自资本论)二、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不少于600字)1.论述总需求、总供给管理的机制及异同。

(供给经济学派)2.论述对劳动是商品价值唯一源泉的理解。

三、论述(共40分,二选一,不少于1500字)1.试用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比较生产率理论说明我国收入分配现状,贫富差距拉大原因及解决措施。

2.提供了很多资料、信息,试用经济增长模型说明内生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并借用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理论框架进一步解释说明。

2012年社科院考博经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2、菲利普斯曲线3、供给的价格弹性4、汇率5、级差地租二、简答(500字以上)1、列宁关于“垄断天生停滞与腐朽”,“阻碍技术进步”的论断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2、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联系和变化关系。

三、论述(二选一,1500字以上)1、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对我国经济调控的现实意义。

2、论述外延式经济增长和内涵式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外延式经济增长向内涵式经济增长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社科院博士入学考试题目之经济学原理一、名词解释(5×6)吉芬商品: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

吉芬商品可以看成是收入效应非常大,以致大于替代效应的劣质商品。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

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虚拟资产: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庇古效应:庇古效应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30年代提出。

它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

具体是指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也叫剥削率。

二、简答(15×2)1、试用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说明厂商的收支平衡点和停止营业点平均总成本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平均可变成本A 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MC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市场供求相等时,既无经济利润也无亏损,但可获得正常利润。

(MC=MR=AC)当市场价格降到P2,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正好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E2,决定的产量为q2,收益等于成本,因此也就称作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也叫收支相抵点。

企业获得正常利润,企业自有隐性成本已经得到起码的报偿,因此会继续经营下去。

图1市场价格若进一步下降至P4,MR和MC交于A VC的最低点E4,产量为q4 ,刚好可以收回A VC,生产可收回全部变动成本,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不生产也就至多亏损全部固定成本,生产与不生产一样,因此E4 点也称作停止生产点(停止营业点)。

图22、试用持久性收入理论说明个人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

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

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被盗等)。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 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性收入。

对于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这一点,所有经济学家都是没有分歧的,分歧在于可支配收入的含义是什么。

凯恩斯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现期绝对收入水平,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相对收入水平,持久收入假说则解释为持久收入。

2.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区分与联系。

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不同,只有前者才影响消费支出。

暂时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

可以过去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变动来计算出持久收入。

3.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

弗里德曼认为持久收入不仅包括劳动收入,而且还包括财产收入,因此,持久收入假说理论认为,消费不仅取决于收入,而且还取决于财产,这一点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相同。

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作出消费决策的。

三、论述(40二选一)1、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四种政策组合和运用环境进行评述。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是指政府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某种形式搭配组合起来,以调节总需求,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种模式: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经济。

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是可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刺激了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

这样可以消除经济衰退和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所适用的经济初始状态是:(1)存在比较高的失业率;(2)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3)大量资源有待开发;(4)市场疲软、没有通胀现象;(5)国际收支盈余过多。

在此状态下,这种搭配模式一方面会刺激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另一方面对推动生产和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

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但运用时应谨慎,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这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

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其结果可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抑制经济过度繁荣,使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

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初始状态是:(1)、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2)、不存在高失业率;(3)、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

削减总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和物价的稳定,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但是,这一模式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会造成经济停滞的后果。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

具体说来这种模式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有助于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而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抑制由于松的财政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适宜的条件是:(1)、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衰退;(2)、社会总需求不足;(3)、物价稳定,没有通货膨胀迹象;(4、)失业率高;(5)、国际收支赤字。

在这种条件下,用松的财政政策来拉动内需,对付经济衰退,用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国际收支赤字,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4、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适宜条件是:(1)、经济过热;(2)、物价上涨、通货膨胀;(3)、社会失业率低;(4)、国际收支出现过多顺差。

在此状态下,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是适宜的,前者可以用来对付通货膨胀,后者可用来减少过多的国际收支盈余(通过刺激进口和以低利率刺激资本流出),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2、对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假说”和“有效需求不足”的机制进行评述凯恩斯试图用三大心理规律解释有效需求不足。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消费倾向递减,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最末一个货币收入单位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减少。

凯恩斯旨在通过消费解决生产问题,他一反传统经济学认为生产很重要的观点,把消费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他看来,一切生产之最后目的,都在于消费。

他详细考虑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例如他所讲的客观因素包括所得的改变,资本价值的不能预料的变化;主观动机则如建立准备金,预防不测,使以后开支逐渐增加而不致下降。

从事投机或发展事业的本钱,遗留财产给后人等。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

凯恩斯在用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说明消费不足之后,接着用资本边际效率崩溃去说明投资不足。

在凯恩斯看来所谓的消费问题,只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崩溃,投资不足引起的,后者是因前者是果。

在《通论》具有总结性的“略论商业循环”一章中,凯恩斯认为,发生商业周期的原因,恰恰在于资本边际效率,以及人们对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预期引发了经济周期。

灵活偏好规律——灵活偏好规律是指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

凯恩斯认为,灵活偏好是对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反映,具体而言是由以下的动机决定的:①交易动机,指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所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②谨慎动机,指应付各种不测所产生的持有现金的愿望;③投机动机,指由于利息率的前途不确定,人们愿意持有现金寻找更好的获利机会。

这三种动机,尤其是谨慎动机,说明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时,人们通常不敢轻易使用自己的存款。

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两者分开的古典两分法。

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相联系和作用。

凯恩斯以他内在逻辑一致的三大心理规律,对于经济危机作了全新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摆脱危机,走出萧条的全新思路。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

由于总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成失业。

当就业增加时,收入也增加。

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

但后者增加不如前者增加那么多,这就使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差额。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者组成。

因此,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持就业的增长,就必须增加真实投资来填补收入与这一收入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差额。

换言之,在消费需求已定的情况下,除非投资增加,人为地增加社会需求,否则就业是无法增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