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

合集下载

周围血管疾病和淋巴结疾病试题

周围血管疾病和淋巴结疾病试题

周围血管疾病和淋巴结疾病[单项选择题]1、男性,32岁,既往健康,有烟酒嗜好。

1年前发现左上肢“红线”,伴肿硬,压痛。

5个月前感觉右下肢凉、怕冷,麻木,行走200米出现小腿疼痛。

近1个月症状加重,出现夜间疼痛。

查体:右下肢发绀,皮温凉,右股动脉弹性好,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

诊断应考虑为()A.右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B.下肢静脉曲张C.动脉硬化闭塞症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E.下肢深静脉血栓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患者1年前发现左上肢"红线",伴肿硬、压痛,是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表现,而目前出现间歇性跛行。

[单项选择题]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施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时,其切除范围是()A.病侧第2、3、4腰交感神经节及神经链B.病侧及对侧第2腰交感神经节及神经链C.病侧第2腰交感神经节及神经链D.病侧第3、4腰交感神经节及神经链E.病侧及对侧第3、4腰交感神经节及神经链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3、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A.病变一般自动脉开始B.早期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C.主要侵袭四肢D.受累血管发硬而缩窄E.间歇性跛行是早期症状之一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男性,39岁。

下肢静脉曲张2年。

查体:嘱患者平卧,下肢曲张静脉消失后,在腹股沟下方扎橡胶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患者站立,曲张静脉迅速充盈。

考虑大隐静脉曲张伴有()A.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B.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5、关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突发肢体肿胀B.病人常伴有高血压C.通常可以采用溶栓药物进行非手术治疗D.患肢冰冷,发绀E.肢体己出现坏死平面,需立即手术取栓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典型表现是突发性肢体冷痛麻木和发绀,病人常伴有心房纤维颤动。

只要肢体未坏死,均应积极手术取栓,而一旦肢体已出现坏死平面,则应截肢。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试题三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试题三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试题三1、单选女性,30岁。

遇冷双手出现苍白、青紫和潮红.发作时指端麻木不适,行经期症状特别明显。

查体:双手潮红,肢端冷,尺、桡动脉搏动可扪及。

应诊断为()。

A.(江南博哥)雷诺氏综合征B.大动脉炎C.血栓闭塞性脉管炎D.淋巴管炎E.急性动脉栓塞正确答案:A2、单选患者男,23岁,车撞伤后诊断为股骨骨折,同时出现左下肢发凉、发麻和静息痛。

发病20h后来医院就诊,查体发现左下肢苍白、无脉、皮温低,肢体肿胀明显,小腿肌肉张力高,有明显压痛。

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左股总动脉血栓形成,深静脉通畅。

外科手术行左股总动脉重建术,术后肢体肿胀加重,以小腿为重,腓肠肌压痛明显,小腿张力明显增高,下肢皮温高。

实验室检查血肌红蛋白21000mg/dl,血肌酐、尿素氮和离子正常。

针对此病例,不适当的治疗是().A.持续血液超滤治疗B.血液透析治疗C.深筋膜切开减压D.扩容、利尿治疗E.抬高患肢正确答案:B3、单选盆腔手术后患者,卧床第8天下床,觉左小腿后方疼痛,足部、踝部有水肿,用手压迫小腿肌肉两侧是将足部向背侧屈曲时,引起腓肠肌疼痛,应考虑()A.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B.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C.髂静脉血栓形成D.小腿肌肉的静脉血栓形成E.下肢静脉,动脉反应性痉挛正确答案:C4、填空题在慢性动脉阻塞或静脉功能不全的病人,行走时可以出现肢体疼痛,迫使病人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才能继续行走。

这种症状称为____。

正确答案:间歇性跛行5、单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营养障碍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肢端发黑、干性坏疽B.间歇性跛行C.持续性静息痛D.游走性静脉炎E.患肢末端经久不愈的溃疡正确答案:E6、多选能明确动脉瘤诊断的检查有()。

A.B超B.动脉造影C.CTD.MRIE.心电图正确答案:A, B, C, D7、多选患者男,56岁,双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多年,近1年来足踝部皮肤颜色发黑,伴瘙痒。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陆信武)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陆信武)

动脉瘤
• 定义 • 病因: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后 天性动脉病变或损伤。 • 病理改变: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 瘤。夹层动脉瘤。
临床表现和诊断
• • • • 搏动性肿块。 压迫症状。 远端肢体缺血。 瘤体破裂出血。
辅助检查
• CT • MRI • 超声
腹主动脉瘤
• • • •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 分类:肾下动脉瘤;肾上动脉瘤。 临床表现 检查和诊断
检查和诊断
• 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曾有低热、乏力、关 节酸痛病史,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即可 作出临床诊断: 一侧或双侧上肢缺血性改变。 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性体征和脑缺血性改 变。 下肢缺血性改变和上腹部血管杂音。 持续性高血压,并在上腹部和背部可闻及血 管杂音。
辅助检查
• 活动期,生化和免疫检查常可检测出异 常。 • 超声 • CTA • MRA • DSA • 病变累及相关脏器时,应作有关的特殊 检查。
鉴别诊断
• 动脉硬化闭塞症 • 多发性大动脉炎 • 糖尿病足
一般治疗
• 运动疗法 • 药物治疗 • 高压氧治疗
手术治疗
• • • • • 动脉重建术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大网膜移植术 分期静脉动脉化术 创面处理
动脉硬化闭塞症
病因及病理
• 内膜损伤(血流冲击)学说 • 脂质代谢紊乱学说
病变特点
• 小腿肌肉泵功能减弱
深静脉瓣膜重建术
• 静脉瓣膜内修复术
• 静脉瓣膜外修复术 • 带瓣膜静脉段移植术
• 肌袢代瓣膜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术
病因和病理
• 静脉壁损伤
• 血流缓慢 • 血液的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分型(一)
• 中央型
• 周围型 • 混合型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12.单纯性大隐静脉曲线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E (中)
A.单纯高位结扎术 B.穿弹力袜 C.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 D.曲线静脉分段结扎 E.高位结扎+主干剥脱及交通支结扎
1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病变部位是: D (中)
A.四肢大血管 B.股动脉、国动脉 C.腋动脉、肱动脉 D.四肢中小动静脉,以动脉为主 E.四肢中小动列脉,以静脉为主
A.下肢皮温测定 B.下肢静脉压测定 C.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查 D.静脉造影(右下肢)
E.深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24.患者,女,56岁,右下肢静脉迂曲扩张20年,伴下肢酸胀,水肿,活动抬高减轻,近2年右足靴区皮肤发红,时有瘙痒,逐渐加重,查右下肢大腿内侧,小腿后迂曲扩张之静脉团,足靴区色素沉着,皮肤变厚。为明确手术治疗方法,术前必须进行哪项检查 D (中)
33.该患者属于哪一类病变 B (中)
A.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疾病 B.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 C.动静脉瘘 D.静脉瘤 E.以上均不是
34.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应进行哪项检查 E (中)
A.下肢皮温测定 B.下肢静脉压测定 C.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查 D.静脉造影(右下肢) E.深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1.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D (中)
A.大腿内侧及小腿外侧静脉曲张 B.大腿内外侧静脉曲张 C.全下肢内后侧静脉曲张 D.下肢内侧和小腿后侧静脉曲张 E.大腿内、外侧静脉曲张并向腹壁延伸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特征是 B (中)
A.没有间歇性跛行 B.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C.累及内脏 D.肢体皮肤正常 E.与酒精中毒有关
10.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主要是指: A (高)
A.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下肢单纯静脉曲张 B.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C.下腔静脉梗阻 D.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E.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梗阻

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第九版

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第九版

病因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瓣膜功能不良→血液逆流→静脉高压→静脉扩张
1.管壁薄弱→管腔扩大→瓣膜关闭不全
2.瓣膜发育不良
病因
1.先天发育异常: 静脉瓣膜稀少或缺如,静脉壁薄弱
2.后天致病因素:浅静脉内压↑
增加血柱重力的因素:致静脉瓣膜承受
过度压力而逐渐松驰→瓣膜关闭不全
经常循环超负荷→V扩张→瓣膜相对关闭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概论-主要检查方法 多普勒听诊器
概论-主要检查方法
阶段性肢体血压监测
概论-主要检查方法
彩色多普勒
CTA
概论-主要检查方法
概论-主要检查方法 MRA
概论-主要检查方法 DSA
概论-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损伤
病因
直接损伤
间接损伤
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
创伤性痉挛
提示:瓣膜功能不全
• 小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止血带扎腘窝部,余同大隐 静脉若未开放止血带前,止 血带下方的静脉30秒内充盈
→ 提示:交通静脉瓣膜关 闭不全
•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 Test): (决定是否行手术的关键)
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的主干,连续用 力踢腿或下蹲活动10余次,如浅静脉曲张 更明显,张力↑,甚至明显胀痛,提示: 深静脉不通畅
全身反应也愈重。
检查和诊断
皮肤测温试验 超声多普勒检查 动脉造影
急性动脉栓塞
• 影像学表现 动脉造影
动脉主干突然中断 中断处常见杯口样充盈缺损 周围很少侧支
彩超
动脉腔内血流中断 管腔内高回声物充填
髂动脉栓塞
腘动脉栓塞
急性动脉栓塞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找答案三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找答案三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找答案三1、单选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其解剖生理特点下列哪项是判断是否手术的关键().A.Pratt试验B.Trendelenburg试验C.Perthes试验D(江南博哥).Buerger试验E.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正确答案:C2、单选对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的治疗,错误的是().A.抬高患肢B.3%硼酸溶液湿敷C.溃疡愈合后做大隐静脉结扎及剥脱术D.只有在溃疡愈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E.手术时要注意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正确答案:D3、单选?女性,29岁,双手发作性发凉,麻木2年,渐加重。

查体:双手手指指端发绀,发凉,双侧桡动脉搏动好。

适宜的治疗是()A.保暖和戒烟B.交感神经节切除C.扩血管药物治疗D.交感神经封闭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4、单选关于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A.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B.皮肤呈苍白色,皮肤温度下降C.往往最早出现疼痛,常伴有触痛D.患肢远端感觉异常,甚至丧失,并可出现运动受损E.疼痛、皮温下降及触觉障碍的平面与动脉栓塞平面相一致正确答案:E5、单选颈动脉瘤的最好发部位是().A.颈内动脉B.颈外动脉C. 颈动脉分叉部D.颅内颈动脉E.颈总动脉正确答案:C6、单选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主要是为了预防().A.关节僵直B.患肢水肿C.血管痉挛D.肌肉萎缩E.深静脉血栓正确答案:E7、多选检查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的试验有()A.Trendelenburg试验ⅠB.Trendelenburg试验ⅡC.Perthes试验D.Prett试验E.Buerger试验正确答案:B, D8、单选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哪项不正确()。

A.病变只发生于中小动脉B.女性少见C.病因不明D.病变以下肢为多E.间歇性跛行为早期症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是血管的炎性、节段性和反复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3、术中检查 辨认血管壁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挫伤的血 管壁色泽暗淡、失去弹性,或伴有血管壁血肿,外膜出 现淤斑。以上情况即使仍有搏动存在,也视为严重损伤。
治疗
1、急救止血 :

(1) 加压包扎止血

(2)止血带压迫止血

(3)血管钳钳夹止血
2、手术处理
1.止血清创:以无损伤血管钳钳夹,或经血管断端插入Fogarty导管 并充盈球囊阻断血流。
能自行闭合,而发生大出血。因此,有时部分断裂比完全断裂的出血更为严重。即 使出血暂时停止,也有再度出血的危险。
二、血管壁损伤,但血管连续性未中断,可表现为外膜损伤、血管壁血肿、内膜 撕裂或卷曲,继发血栓而导致管腔闭塞
三、血管热力烧伤,多见于枪弹伤,除引起血管破裂外,同时血管壁有广泛的烧 伤。
四、继发性病理改变,血管血栓形成、血管周围血肿、假性动脉瘤、损伤性动静 脉瘘。
肢体缺血程度分期
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 间歇性跛行
第二期 营养障碍期 持续性静息痛
第三期 坏死期
肢端坏疽、溃疡
诊断
诊断要点: 1、青壮年、男性,吸烟 2、患肢缺血症状 3、游走性静脉炎病史 4、患肢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一般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
1、始于动脉,再累及静脉,一般由远端向近端 进展。
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3、活动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内皮细胞
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侵润、管腔血栓 形成)。 4、后期血栓机化、动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 埋静脉和神经。 侧支循环形成,神经、肌肉和骨骼缺血性改变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周期性发作 1、患肢怕冷,皮温降低 2、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 3、感觉异常 4、患肢疼痛(早期炎症、晚期缺血) 5、营养性改变 6、远侧脉搏减弱或消失 7、游走性静脉炎 8、坏疽、溃疡

外科学45 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

外科学45 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

第一节概论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种类较多,主要病理改变是狭窄、闭塞、扩张、破裂及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等。

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感觉异常、形态和色泽改变、结构变化、组织丧失。

一、感觉异常有疼痛、寒冷或潮热、倦怠沉重感、麻木感等。

(一)肢体疼痛主要见于供血不足(急慢性动脉闭塞、狭窄)、回流障碍(急性静脉阻塞、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或循环异常(动-静脉瘘)。

通常可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类。

1.间歇性疼痛有下列四种类型。

(1)间歇性跛行(Claudication):为运动性疼痛,常在步行中出现供血不足部位的沉重、乏力、胀痛、钝痛、痉挛痛或锐痛,或肢端的明显麻木感,迫使病人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周而复始。

从开始行走到出现疼痛的时间,称为跛行时间,其行程称为跛行距离。

如行走速度恒定,跛行时间和距离愈短,提示血管阻塞愈严重。

下肢间歇性跛行可见于足、小腿或臀部三个平面,可以单独或以不同组合形式出现。

间歇性跛行在下肢深静脉阻塞性病变及其他非血管性病变中亦可出现,须鉴别。

(2)体位性疼痛:肢体所处体位因与心脏平面不同而影响血流状况,可激发或缓解疼痛。

动脉阻塞性疾病时,抬高患肢可加重症状,伴有肢体远端皮肤苍白;患肢下垂则可缓解疼痛,但浅静脉充盈延迟。

相反,静脉疾病时,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而减轻症状;患肢下垂则因加重淤血而诱发或加重胀痛。

(3)温差性疼痛:因温度改变而激发或缓解肢体疼痛。

动脉阻塞性疾病时,热环境能舒张血管并促进组织代谢,减轻症状;如果后者超过了血管舒张所能提供的血液循环,则疼痛加剧。

血管痉挛性疾病,在热环境下血管舒张、疼痛减轻,寒冷刺激则使血管痉挛及疼痛加重;血管扩张性疾病则在热环境下疼痛加重。

(4)特发性疼痛:多位于小腿和足部,为肌痉挛性疼痛,好发于夜晚,程度剧烈,可持续数分钟至20分钟,按摩局部痉挛肌肉或起床行走能缓解,可一夜发作数次,但以一至数月发作一次较常见。

在血管病变中静脉多于动脉,如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动脉闭塞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手术疗法
• ①切开动脉直接取栓 • ②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
• 术后严密观察肢体血供情况,继续治疗相关的内科疾病
四、静脉疾病
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
(1)下肢浅静脉 1)小隐静脉 2)大隐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股静脉 隐静脉裂孔 股外侧浅静脉
• 截肢术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旁路转流术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1)定义: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的慢性、节段
性、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炎性病变,又称Buerger’s病。
–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2)病因和诱因
– 吸烟(密切相关);寒冷;潮湿;外科、损伤、感染;男性激素紊 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高凝状态。
– 狭窄 – 闭塞 – 扩张 – 破裂
– 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2、临床表现
疼痛 肿块
肿胀 感觉异常
周围血管疾病
组织丧失
色泽改变 血管形态改变 皮肤温度异常
(1)疼痛
• 间歇性疼痛
– 运动性疼痛:间歇性跛行(Claudication),跛行时间、跛行距离 – 体位性疼痛:肢体所处体位因与心脏平面不同而影响血流状态,可激发或
缓解疼痛
– 温差性疼痛:因温度改变而激发或缓解肢体疼痛 – 特发性疼痛:多位于小腿和足部,为肌痉挛性疼痛
• 持续性疼痛,又称静息痛(rest pain)
– 动脉性静息痛 – 静脉性静息痛
– 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2)感觉异常
• 倦怠沉重感
– 久站、久走后出现肢体沉重、疲倦,休息、平卧或抬高患肢后缓解。
3、动脉栓塞
(1)病因:
– 根据栓子来源:
• 心源性:风心病,冠心病,细菌性心内膜炎,人工心脏瓣膜
• 血管源性:动脉瘤、人工血管腔内,动脉粥样斑块脱落
• 医源性:折断导管、栓塞材料、植入材料等 • 其他:癌栓、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2)病理:
– 早期血管痉挛,内皮细胞变性,血栓形成。 – 严重缺血6~12h后,组织可发生坏死。
下肢静脉血流能对抗重力向心回流主要依赖:
①静脉瓣膜向心单向开放功能 ②肌关节泵 ③其他因素:负压作用
静脉瓣Βιβλιοθήκη 43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1)病因:
– 先天性因素:静脉壁薄弱,瓣膜缺陷
– 后天性因素: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 秘,浅静脉内压力增高。
(2)病理:
– 隐股静脉瓣破坏逐渐影响远侧,交通静脉瓣膜和小隐静脉;离心
• 病理:
– – – – 血管连续性破坏 血管壁损伤 热力造成的血管损伤 继发性改变:血栓形成,血肿,假性动脉瘤,损伤性动静脉瘘
2、临床表现和诊断
• 表现:
– 确诊:动脉搏动消失伴肢体远端缺血;搏动性出血;进行性或搏动性 血肿 – 拟诊:与创伤不相称的局部肿胀;邻近主干血管穿通伤并有伴行神经 损伤症状;休克 – 静脉损伤:无动脉损伤,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自伤口深部 持续暗红血液涌出;逐渐增大的非搏动性血肿
(5)辅助检查
– 一般检查:
• 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 皮温测定 • 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
特殊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 节段动脉压测定


DSA
MRA、CTA
• 治疗
– 1.一般治疗:戒烟、防寒防潮、患肢保暖,但不应使用热疗,适度锻炼,
促进侧枝循环建立等。 – 2.药物治疗:血管扩张药物、改善循环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腹壁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2)下肢深静脉 胫前、胫后、腓静脉 腘静脉 股静脉 (3)小腿肌静脉:腓肠肌静脉、比目鱼肌静脉 (4)交通静脉:穿过深筋膜连接深、浅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足背静脉弓
42
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
数量多,管腔大、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 特点:
①静脉瓣 ②浅静脉最后注入深静脉。 ③静脉的交通比较丰富
(3)病理改变
– 起始于动脉,累及静脉,由远向近端进展。 – 病变呈节段性,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 活动期为受累动静脉管壁全层非化脓性炎症:内皮细胞、成纤维 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管腔被血栓堵塞。 – 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动脉周围有广
泛纤维组织形成,包埋静脉和神经。
– 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出现缺血性改变。
– 3.抗生素及镇痛药对症处理。
– 4.高压氧疗法:作用在于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氧张力和血氧弥散,提高组 织氧储备,以改善组织缺氧,对促进局部组织修复及缓解静息痛疗效 较明显。 – 5.手术疗法:包括旁路转流术,腔内血管成形术,带血管蒂大网膜移植 术,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等,但都对部分病人有一定疗效。 – 6.已有肢体远端缺血性溃疡或坏疽时,应积极处理创面,组织已发生不 可逆性坏死时,应考虑不同平面的截肢术
歇性跛行或静息痛; – 静脉性溃疡:多发于“足靴”区;
– 神经性溃疡
• 坏疽:
– 干性坏疽:无继发感染,很少或无臭味, 在失活和存活组织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 – 湿性坏疽:并发感染,有恶臭,边缘组 织有炎症反应
二、周围血管损伤
1、病因和病理
• 病因:
– 直接损伤:锐性:刀、刺、枪弹、手术或血管腔内操作; 钝性:挤压、挫伤、外来压迫 – 间接损伤:创伤造成动脉强烈持续痉挛,过伸引起血管撕裂伤,急 骤减速的血管震荡伤
– 缺血再灌注损伤。
(3)临床表现:
– 5“P”:疼痛(pain)、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无脉 (pulselessness)、苍白(pallor) – 全身影响:左心衰竭、休克、高钾血症、肌红蛋尿、代谢性酸中 毒、肾功能衰竭。
(4)检查和诊断:
– 病因+症状→诊断+检查→定位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临床表现及分期
– 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游走 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闭 塞)。 – 第二期 营养障碍期:静息痛,足背动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患肢营 养障碍,器质性因素为主,肢体依靠侧支循环保持存活。 – 第三期 组织坏死期:缺血性溃疡,坏疽,继发感染症状。疼痛为 持续性,坏死肢端常自行脱落。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E d i t y o u r s l o g a n h e r e
龙腾
中山大学临床学院外科学
目 录『contents』
1 2 3 4 5
概述
血管损伤
动脉疾病
静脉疾病
淋巴管疾病
一、概论
1、周围血管疾病概述
• 定义:
– 主要指发生在四肢的动脉和静脉的疾病。
• 基本病理改变:
• 辅助检查:
– 超声多普勒:在创伤以远部位检测,单相低抛物线波形提示近端动脉 阻塞;舒张期末呈高流速血流波形或逆向血流波提示近端动静脉瘘 – CTA:能显示血管损伤的部位及范围 – 血管造影:指征:明确或排除主干血管损伤,明确血管损伤部位和范 围 – 术中检查:辩认血管壁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3、治疗
• 运动性色泽改变
– 运动后肢体远侧皮肤呈苍白色——动脉供血不足
• 体位性色泽改变
– Buerger试验:观察抬高下肢及下肢下垂的皮肤颜色变化。
• 色素沉着
– 常见于静脉瘀滞的下肢小腿远侧1∕3的“足靴”区
(6)血管形态改变
• 动脉形态改变:
– 搏动减弱或消失 – 杂音及震颤 – 形态和质地:粥样硬化或炎症病变后,动 脉可以呈屈曲状、硬变或结节等变化
(4)肿胀
• 静脉性肿胀:
– 凹陷性,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 形成
• 动静脉瘘(AVF):
– 局部肿胀,皮温升高,震颤杂音
• 淋巴性肿胀:
– 象皮肿
(5)皮肤色泽改变
• 正常和异常色泽
– 皮色苍白或发绀,伴皮温降低——动脉供血不足 – 皮色暗红,伴皮温升高——静脉淤血
• 指压性色泽改变
– 动脉血流减少或静脉回流障碍,发绀区指压后不出现暂时性苍白,提示局 部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缺血性改变
– 早期症状为患肢冷感、苍白;
– 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 – 后期患肢皮温明显降低、色泽苍白或发绀,出现静息痛 – 最后出现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或溃疡
23
(7)辅助检查:
– 血脂、ECG、心功能、眼底 检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 – 踝肱指数(ABI)
– DSA
– MRA、CTA
踝肱指数(ABI)
右侧 ABI =右踝收缩 压高值 / 双上肢收缩 压高值 左侧 ABI =左踝收缩 压高值 / 双上肢收缩 压高值 右侧TBI=右趾收缩压高值 /双上肢收缩压高值 左侧TBI=左趾收缩压高值 /双上肢收缩压高值
右臂收缩压
左臂收缩压
右踝收缩压
左踝收缩压
ABI的诊断标准: (正常值0.9-1.3)
① 静息ABI<0.9:通常可确诊LEAD,其检出血管造影阳性的周围动脉疾 病的敏感性为90%左右,特异性约95%; ② ABI 0.4~0.9:提示轻一中度周围动脉疾病;
③ ABI<0.4:提示重度周围动脉疾病;
• 静脉形态改变:
– 静脉曲张,炎症时局部出现硬结、压痛, 并与皮肤粘连
(7)肿块
• 搏动性肿块:
单个、边界清的膨胀性搏动性肿
块,提示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 肿块边界不清,可能为蔓状血管 瘤
• 无搏动性肿块:
浅静脉局限性扩张,海绵状血管
瘤,淋巴管瘤
(8)组织丧失
• 溃疡:
– 缺血性溃疡:好发于肢体远侧,常有间
• 急救止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