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定位技术协议

合集下载

KJ236A人员定位技术方案(doc 48页)

KJ236A人员定位技术方案(doc 48页)

KJ236A人员定位技术方案(doc 48页)山西灵石广进宝煤业有限公司KJ236(A)煤矿人员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目录KJ236(A)煤矿人员管理系统 (3)1.1KJ236(A)煤矿人员管理系统概述31.2相关业绩31.3系统设计依据41.4系统设计原则51.5系统组成51.6系统的功能61.7系统特点81.8系统主要设备技术参数91.9系统软件介绍141.9.1运行环境141.9.2绘图软件特点141.9.3软件功能介绍161.10系统设备布置及配置清单441.11系统施工方案481.12系统培训方案501.13售后服务及质量保证52KJ236(A)煤矿人员管理系统1.1KJ236(A)煤矿人员管理系统概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可靠的手段能及时统计井下人员的数量和所在位置,浪费的大量的救援时间和救援资源。

KJ236(A)煤矿人员管理系统采用ZigBee2.4GHz无线通讯、无线组网、CAN总线、以太网等技术,结合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图形处理技术,实现井下人员考勤管理、实时移动定位、安全警示报警监测、应急快速搜寻、瓦斯巡检移动立体化监测等功能于一体,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图表、打印信息,让用户迅速了解井下人员的当前位置分布情况、行走路径,提高对井下人员的监测和调度,增强发生事故时井下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以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相关业绩1.3系统设计依据煤矿安全规程2009AQ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3836.1-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4-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T 4924.2-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 12173-90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MT/T1005-2006 矿用分站MT/T1007-200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1.4系统设计原则可靠性系统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取得合格证、防爆证、安标证,能够在煤矿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gpsrtk协议书

gpsrtk协议书

gpsrtk协议书RTK GPS(Real-Time Kinematic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它通过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结合地面基站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从而提供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为了保证RTK GPS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采用一种特定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以下是关于GPS RTK协议的1000字说明。

GPS RTK协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定位数据传输、差分数据传输、控制指令和状态监测等。

一、定位数据传输GPS RTK系统通过无线方式将接收到的定位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或其他接收设备上。

通常情况下,定位数据会以二进制形式进行传输,并通过网络或串口进行通信。

在传输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够及时更新数据。

另外,为了增加通信的可靠性,可以采用数据冗余和差错校验等技术手段。

二、差分数据传输RTK GPS系统中的差分数据是通过地面基站收集到的,用于对接收到的GPS卫星信号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

差分数据的传输通常采用无线方式,例如蓝牙或WiFi等。

在传输差分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一致性,以便实时更新定位结果。

三、控制指令RTK GPS系统需要提供一些控制指令,用于设置系统参数和进行系统操作。

这些控制指令通常以文本形式传输,并通过网络或串口发送到系统中。

例如,可以通过发送指令来设置基站坐标、启动或停止数据传输、设置RTK模式等。

四、状态监测RTK GPS系统还需要实时监测系统的状态信息,例如接收信号质量、定位精度、基站状态等。

这些状态信息通常以文本或数值形式传输,并通过网络或串口发送到移动终端或其他监测设备上。

通过监测系统状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总之,GPS RTK协议在实现高精度定位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定义定位数据传输、差分数据传输、控制指令和状态监测等内容,RTK GPS系统能够实时高效地传输数据并进行精准定位。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销售合同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销售合同

合同编号:_______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甲方(买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卖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1. 甲方从事化工、智慧工厂或其他行业生产活动,需要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 乙方具备提供人员定位系统及管理服务的资质和能力,愿意向甲方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3. 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合同标的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一套人员定位系统及管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人员定位系统硬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UWB定位基站、定位标签、安全帽标签等。

2. 人员定位系统软件: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客户端、数据库等。

3.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升级、培训等。

第二条合同价格及支付方式1. 本合同总价为人民币____元整(大写:____元整)。

2. 甲方应于合同签订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____%的预付款。

3. 剩余合同总价____%的款项,甲方应在系统验收合格后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给乙方。

第三条合同履行1. 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在合同签订后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2. 乙方应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3. 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配合乙方进行系统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

第四条系统验收1. 系统验收合格标准:系统运行稳定,功能满足合同要求,定位精度达到甲方要求。

GPS协议详解

GPS协议详解

GPS协议详解协议名称:GPS协议详解一、引言GPS(全球定位系统)协议是一种用于定位和导航的协议,通过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理位置和时间信息。

本协议旨在详细介绍GPS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格式和通信流程,以便读者全面了解GPS技术。

二、协议概述GPS协议是一种规定了GPS设备与接收器之间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的协议。

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内容以及数据的解析方法,确保GPS设备能够准确地获取卫星信号并解析出位置和时间信息。

三、GPS协议的工作原理1. GPS信号接收:GPS设备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无线信号来获取定位信息。

卫星信号中包含有关卫星位置、时间、纠偏等信息。

2. 数据解析:GPS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解析成可用的数据。

解析过程包括解析卫星信号、计算卫星位置、计算接收器位置等。

3. 数据传输:GPS设备将解析后的数据传输给接收器。

数据传输方式可以是串口、USB、无线等。

4. 数据处理:接收器接收到GPS设备传输的数据后,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包括数据过滤、纠正、计算等。

5. 数据输出:接收器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给用户,通常以文本、数字或图形的形式呈现。

四、GPS协议的数据格式1. NMEA 0183协议:NMEA 0183是一种常用的GPS数据格式,它定义了一系列的语句(Sentence)来传输GPS数据。

常见的语句包括GGA(定位信息)、RMC(推荐定位信息)和VTG(地面速度信息)等。

2. RTCM协议:RTCM是一种用于差分GPS定位的协议,它定义了一系列的差分数据格式,用于提高GPS定位的精度。

3. SiRF协议:SiRF是一种常用的GPS芯片厂商,它定义了一种特定的数据格式,用于与其GPS芯片进行通信。

五、GPS协议的通信流程1. 初始化:接收器与GPS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发送初始化命令,包括波特率、数据格式等。

2. 数据请求:接收器向GPS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命令,要求获取特定的GPS数据。

3. 数据传输:GPS设备将请求的数据通过指定的通信方式传输给接收器。

四轮定位合作协议范本

四轮定位合作协议范本

合作协议书甲方: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就双方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合作目的1. 甲方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四轮定位服务,确保车辆行驶安全;2. 乙方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四轮定位设备和技术支持,助力甲方提升服务品质。

二、合作内容1. 甲方提供场地、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为乙方提供四轮定位服务;2. 乙方提供先进的四轮定位设备和技术,培训甲方技术人员,确保甲方能够独立、熟练地开展四轮定位服务;3. 乙方协助甲方进行市场推广,扩大四轮定位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自合作协议生效之日起计算。

合作期满后,如双方愿意继续合作,可签订新的合作协议。

四、合作费用1. 乙方提供的四轮定位设备及技术培训费用为人民币____元整(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2. 甲方应按乙方提供的设备及技术服务费用的一定比例支付服务提成,具体比例为____%;3. 甲方应承担因合作产生的其他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场地租赁、水电、人员培训等。

五、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 甲方应确保场地、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符合乙方要求,保障四轮定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2. 乙方应确保提供的四轮定位设备及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障甲方能够独立、熟练地开展四轮定位服务;3. 乙方应协助甲方进行市场推广,提高四轮定位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4. 甲方应按约定支付乙方设备及技术服务费用,确保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5. 双方应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维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

六、违约责任1.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导致合作无法继续进行的,守约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并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2. 因一方违约导致合作终止的,违约方应支付给对方因此造成的损失赔偿金,赔偿金的具体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

基于zigbee的人员定位系统介绍

基于zigbee的人员定位系统介绍

基于zigbee系统的人员定位系统简介一系统设计原理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采目前最先进的Zigbee无线识别技术,ZigBee技术基于IEEE802.15.4协议,2.4GHZ高频率,自组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统一技术标准的无线通信技术。

协议内部数字信号强度(RSSI)与无线连接质量(LQI)2个高精度,高标准的数字量使我们硬件定位系统的关键基础。

其算法核心:每个路由节点接收到Tag的数据以后,从数据结构体提取内部数字信号强度(RSSI)与无线连接质量(LQI),根据多个路由节点,提取不同的RSSI。

LQI数值计算出相对应的位置。

当Tag达到摸一个路由附近时候,数值达到最大,此时会记录此Tag经过次路由,以便描述Tag踪迹时候使用。

zigbee网络是由终端节点、路由、和协调器 3种设备构成。

协调器收集所有节点和路由的信息,通过RS232发给监控计算机。

通常放在距离控制室最近的位置。

根据现场实际安装的要求,或者结构布局限制,有效的安装无线路由节点,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网络。

待定位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

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zigbee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网关二硬件系统系统由四部分组成:人员标签终端、读卡器与数传设备、Zigbee网关、后台管理平台。

同时监护中心提供丰富的图形操作界面,接受指挥人员操作指令1,服务器部分可以是PC或专用服务器,提供RS232串口或以太网接口。

接收TAG数据后,通过一定算法来处理TAG数据并结合地图来展示人员位置与相关紧急报警信息。

2网关:服务器和Zigbee网络之间的桥接设备,网络中所有的标签信息最终汇聚到网关,再传输至服务器。

根据应用需求,网关可以使用RS232接口、RJ45接口、无线WiFi、GPRS等接口和技术和服务器连接3 Reader读卡器与路由节点:负责读取TAG相关信息并利用Zigbee网络远传数据到网关,在标签通讯范围内的读卡器都会收到TAG标签数据。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一、引言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技术设备跟踪和定位员工位置的系统,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并帮助公司有效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安全。

为了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员隐私的保护,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系统使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员工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部门和岗位。

三、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目的1.提高员工管理效率:通过定位员工的位置,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度和效率,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

2.加强工作安全管理:在特殊环境下,如工业生产等环境,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定位遇到危险的员工,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应急响应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员工位置,提供实时的应急响应,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4.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人员定位系统收集和分析员工位置数据,可以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优化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

四、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原则1.遵循法律法规:使用人员定位系统需要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保护员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2.公平公正原则:人员定位系统应公开透明,不歧视任何员工,所有员工应平等接受系统监管和定位。

3.最小化原则:收集员工位置数据应仅限于达到系统使用目的所必需的范围,尽可能保障员工个人信息的最小化泄露。

4.保密原则:禁止将员工的位置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只能在相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共享位置信息。

五、人员定位系统的具体操作和使用流程1.申请使用:员工需向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在申请中说明使用的需求和目的。

2.授权审核:人事部门将审核申请并判断是否符合使用条件和目的,授权使用人员定位系统。

3.安装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安装相关设备,对设备进行调试和验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员工培训:已通过授权审核的员工需参加相关培训,了解人员定位系统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规程。

5.使用操作:员工在工作期间使用个人定位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并按照个人使用协议和规定使用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1、总体设计思想:为保证矿井生产调度的可靠性,设置煤矿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系统, 通过对巷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通过信息采集传输和智能身份识别,并可以充分利用矿井已有煤矿监控系统平台资源联网运行,实现矿山井下人员区域定位跟踪和考勤的自动化管理。

以实现全矿井的规范化、科学化的调度、指挥、管理。

2、系统满足环境条件:1)安装场所:井上及井下2)环境温度:上限+40℃,下限-10℃,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高于+30℃;3)相对湿度:+40℃时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较大的相对湿度,如+20℃为90%,但应考虑到由于温度的变化可能产生凝露的影响;3、项目开发所遵循的原则:厂家提供的所有设备、器件都应符合下列规程规范要求:1)《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2)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3)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4)设备的分项及系统均应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安证。

5)AQ 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6)AQ 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7)《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试行)》4、项目总体设计4.1系统技术要求:1) 系统所有设备均为本质安全型;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分站有效覆盖范围:大于20M;3) 允许被测对象最大移动速度:大于10m/s;4) 用单个分站能自动识别被测对象的运动方向;5) 设备外接端口都有保护电路,控制电缆可热插拔工作;6) 系统尽量利用井下工业以太网传输;7) 具备考勤功能;8) 能够分区显示井下人员数量;9)系统应满足联网和集成的要求:与集团公司联网,数据可上传集团公司(满足集团公司《阳煤集团跟班人员稽核系统》的要求)和省煤管局。

4.2系统的功能4.2.1矿井考勤系统的功能及与工资核算系统数据共享1) 识别分站设置本着入井从地面考勤,升井从井下考勤的原则;2) 系统具备卡唯一性识别功能,有效防止人员带多卡下井;3)考勤传输系统具有防雷、避雷装置;4) 考勤方式采取通过自动读取式,同时显示考勤人员的信息;5) 考勤传输主机存储的数据具有二次传输功能,以防止数据传输时出现特殊情况,数据丢失能及时恢复;6) 考勤系统中的各种报表可以通过通用接口直接提取,满足对系统集成的要求;7) 显示屏上同时可显示从上位机上发布的各种信息;8) 记录统计能实现分层次处理,按矿井的实际组织机构录入对应处理;9) 在上位机可查询本矿所有人员的入井相关信息;10)要求定位考勤系统,以员工养老保险号作为人员识别的唯一代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晋煤集团晋圣诚南煤业有限公司人员定位系统技术协议书山西晋煤集团晋圣诚南煤业有限公司济南蓝动激光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 2月需方:山西晋煤集团晋圣诚南煤业有限公司供方:济南蓝动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经供需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山西晋煤集团晋圣诚南煤业有限公司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工程,达成技术协议如下:1双方职责1.1需方职责1、指定负责人全程参与工程建设,负责供方提供的技术资料接收及实施过程监督。

2、提供与项目实施相关的电气设备图纸及设备平面布局图和系统运行流程图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给予相关配电工作的配合。

3、负责协调项目测试及试运行期间的工作。

4、负责提供施工所需装卸、运输及攀高等相关的工作和运送设备到现场。

5、负责施工质量标准化制定,检查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事项。

6、负责环网系统的项目管理、组织人员参加实际施工并培训为后期维护做好准备。

1.2供方职责1、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提供设备、配件、软件等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及行业或工程所在地的标准、规范。

2、按照行业设计和规范要求采购工程所需材料及设备,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及煤安产品的MA证、防爆证、及无线通信系统证等有效证件。

3、按照技术协议、合同要求施工,并随工程进度同步提供技术交底资料。

4、负责项目管理、方案开发及人员组织。

2、项目总体要求2.1、系统实现的功能(1)考勤功能能够准确统计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并可按班次、按部门、按人员生成日考勤、月考勤统计报表。

能够按人员统计某段时间的下井次数、下井总时间、平均每次下井时间。

(2)定位功能能够对井下矿工的分布情况分重点、禁止、普通区域实时监测。

能够实时监测全矿井井下矿工总数,能够实时监测采煤工作面矿工总数,能够实时监测掘进工作面矿工总数,以及井下其他区域矿工总数。

实时监测、查询指定员工的位置。

(3)安全管理功能3、干部跟班下井管理系统能对干部下井情况(特别是四点班、零点班)进行统计、监督,领导在办公室通过电脑或在调度室大屏幕就可以看到哪些干部在井下;哪些干部已升井;哪些干部该下井未下井;哪些干部未到规定区域等信息。

3.1区域超员报警系统软件可以对某个区域的人员数量进行设定限制,如果超员则可设置报警。

3.2矿工进入禁入区告警对某些特殊区域进行禁区设置,可以有效管理非相关人员进入;当有人员非法进入时,监控软件将立刻报警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员身份,禁区分站如果外接语音终端,会立刻向闯入禁区者发出警告,如:“禁区,请勿进入”。

3.3工作超时、欠时告警当矿工在井下超出规定时间或没有达到规定工作时间,系统将告警并记录。

(4)系统管理功能系统的管理软件能够实现分配多个不同权限的用户,方便各个用户在网络终端上同时运行软件,查询井下实时情况,并可对软件进行分级别的修改;井下实时数据也可以上传到WEB 服务器上,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以网页的形式实时查看井下人员分布情况。

(5)软件管理功能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系统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工作时间现实、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线路现实、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系统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

(6)存储和查询功能6.1.系统具有存储功能,存储内容包括:a) 出/入井时刻;b)出/入重点区域时刻;c)出/入限制区域时刻;d)出/入分站识别区域时刻;e)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f)超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g)超时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h)工作异常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i)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

6.2.系统具有查询功能。

查询类别如下:a) 按人员查询;b)按时间查询;c)按地域查询;d)按分站查询;e)按超时报警查询;f)按超员报警查询;g)按限制区域报警查询;h)按工作异常报警查询;i)按人员分类查询;j)按部门查询;k)按工种查询等。

系统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

系统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分站具有数据存储功能。

当系统通信中断时,分站存储识别卡卡号和时刻;系统通信正常时,上传至中心站。

(7)显示功能系统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巷道布置模拟图、人员位置及姓名、超时报警、超员报警、进入限制区域报警、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等。

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分页显示等方式。

可以查询指定人员(或多人)的运动轨迹。

系统具有列表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井下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等。

(8)打印功能系统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召唤打印功能。

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

(9)自诊断功能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

当系统中接收器、分站、传输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10)备用电源系统具有备用电源,至少支持2小时。

(11)网络通信功能系统具有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各级主管部门。

(12)其他功能系统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

系统具有软件容错功能。

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对参数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能周期的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13)其他功能13.1、图形显示功能可以在矿井巷道图上明确标示出当前井下的人员、车辆﹑设备分布情况,并可通过点击人员、车辆信息查看当日运动轨迹;可以根据部门、班次等情况,查看多个人员的历史运动轨迹,能同时在一幅轨迹图上显示多个人的历史运动轨迹。

可以显示某一历史时刻的人员﹑车辆信息;如配备井上GIS电子地图,井下人员的轨迹更加清晰明了。

13.2、网络化与信息共享通过网络化可实现矿井目标定位安全管理信息的充分共享,为矿井各部门及上级各层领导及时提供实时监测信息与历史信息,为他们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以给不同的人设置不同的权限,使之能分级分类查询。

同时可以和矿、局、省管理网连接,实现全省井下人员网络化管理。

2.2、系统特点1) 采用无线通讯:实现井下人员定位,井上可通过多种声、光报警方式主动通知井下人员撤离;2) 集井下人员定位、严格考勤、办公系统管理为一体。

3)目标识别器和标识卡具有完全独立的发射与接收部件,其核心技术均采用2.4G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基于IEEE 802.11b)、嵌入式16位微处理器和完全自主研发的嵌入式软件。

4)标识卡采用高级嵌入式16位微处理器,在嵌入式软件的控制下,实现睡眠、唤醒、解码、编码、通信、呼叫及信息碰撞处理等功能。

5)单台目标识别器可瞬间同时识别200个以上的人员标识卡,标识卡功耗小。

6)乘车出入的工作人员无需下车,在车辆进入监测区域后,就可自动完成人员定位及考勤功能。

7)识别区域无方向性、无盲区,对人体没有电磁辐射伤害。

8)无线收发机体积小、携带方便,在安全帽、腰带、矿灯上均可放置。

9) 违章通行查看,能通过同时查询几个监测分站的经过时间判断人员是否违章通行(如违章坐皮带、矿车等)。

10)门禁功能,盲巷或一些重要峒室设置门禁,在下井人员接近时有报警提示,同时主机系统记录信息。

11)能动态再现人员的运动轨迹,并能实现多人运动轨迹查看。

12) 信息联网功能,可在局域网上查看人员监测信息,可将信息集成到全矿井自动化系统中。

13)井下人员定位分站与地面中心站失去联系时,分站均能独立工作,自动存储人员监测数据,当通讯恢复后监控主机可提取数据自动完成数据修复。

14)中心站主机双机热备用,配合具有实时数据存储处理、多端口转发功能的智能数据传输接口,实现监测数据信息双机自动备份。

15)系统入网功能,能够提供RS485、RJ45主流接口融入工业以太网络高速运行。

3、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本技术协议签订后供需双方各指派一名项目经理管理项目,负责双方之间的联络。

项目进行过程中,双方项目经理共同对项目实施和管理,负责协调项目中所涉及的业务合作,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积极配合。

1)、人员责任需方项目经理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负责组织工程项目的检查监督,协调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供方项目经理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监督工程项目的进度,负责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负责与需方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一般常驻现场项目是分步骤进行,前期大概需要8~10人配合进行电缆、光缆的敷放工作,后续工程最多需要5~6人配合施工,最少需要4~5人配合施工。

2)、项目实施及进度安排1、进度会议项目组定期举行项目进度会议,频度为每周一次。

详细总结本周工作,并制定下周工作计划。

每月20日总结本月工作,并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甲乙双方项目经理必须参加项目进度会议,如确实无法参加需要征得对方项目经理同意后指定替代参加人员。

2、进度计划在项目施工前,召集甲乙双方各分项目负责人,举行会议,使双方进一步明确建设内容,明确职责3、工期延误对以下造成竣工日期推迟的延误,经需方代表确认,工期相应顺延。

➢工程量变化和设计变更;➢不可抗力;➢合同中约定或需方代表同意给予顺延的其它情况。

4、工程交付文件在实际的项目施工安装阶段,制订详尽的计划和报告。

供方项目组将按月提供状况报告,并记录所发生的项目状况会议、设计回顾、技术交流会议和工作组会议的结果。

会议记录将包括措施、决议、期限、决定和所需支持等内容。

工程交付时,供方项目组除技术交底资料外需要提供《系统实施方案》、《工程进度日志》、《培训记录》等相关文件。

4、变更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何对工程实施前提、工程范围、进度安排、阶段性完成标志、交付工程或付款条件等条款的更改,或由于开发和测试环境的建立、人员指派和时间安排等原因而造成的进度的延迟,都将运用变更进行评估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