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地方婚嫁习俗

合集下载

湖北结婚风俗流程

湖北结婚风俗流程

湖北结婚风俗流程湖北省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有各种丰富多彩的结婚风俗和习俗,它们构成了当地热情而独特的婚礼文化。

本文将探讨湖北结婚风俗流程。

首先,湖北结婚前有一个礼数习俗,叫做“查礼”,按照一定的程序,男家一方以示尊重,展开事前的谈判,商量要结婚的女家的身份和影响。

然后,双方家人会讨论结婚的条件,包括物质婚礼、金钱娩礼以及未来双方子女的职业、教育等。

有时候,双方家长会签署一份结婚协议,以防婚姻发生任何纠纷。

其次,湖北结婚有一个习俗,叫做“洞房”。

在洞房仪式中,新郎和新娘将各自披上礼服,新郎步入会场,用三把钥匙分别“开启”新娘的颈胸、腰腹、双腿,完成伴郎仪式。

洞房后,新人将完成婚礼礼仪,包括双方家人的歌舞、致辞等环节,以示对新郎和新娘的尊重。

此外,湖北结婚还有一个习俗,叫做“送客”。

按照传统习俗,双方之间都要派出代表,到对方家里“送客”,把请柬、香油、茶叶等东西送到婚宴会场,以示尊重和互动。

最后,湖北结婚有一个习俗,叫做“婚庆”。

按照习俗,新人把双方父母带到指定的婚礼会场,婚庆仪式将举行,新婚夫妇分别送上八件礼物,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婚礼结束后,夫妻二人回家,新婚夫妇的家人将送走新郎,作为新婚之礼,以及新娘被丈夫抢走、追逐的“婚车”等现象也是当地婚礼可见的象征。

湖北省结婚风俗多样,各地习俗各异,自古以来,湖北婚礼仪式一直流传着,并且不断传承发展着,让当地的婚礼文化繁荣昌盛,让人们在爱情的温馨陪伴下,把当地热情奔放的离婚文化一路传承下去。

总之,湖北省的婚礼风俗流程就是上述的,即“查礼”、“洞房”、“送客”、“婚庆”等程序,这些习俗让结婚在湖北省变得更传统、更可贵。

湖北婚礼仪式既浓烈又温馨,让结婚变得更加愉快、更加温馨,它们也是湖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婚俗

湖北婚俗

湖北婚俗中国传统婚礼比较繁琐,早在先秦时代就制订出来,包括如下六个环节,通称“六礼”;“纳采”,即欲与女家结秦晋之好,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家同意后,乃使人纳其采择之礼,用雁为执,取其顺阴阳往来之义。

“问名”,男方家长具书遣使者问女方姓氏,以便卜其吉凶。

此礼与纳采一道进行。

“纳吉”,纳采、问名后,于祖庙卜之,得其吉兆,乃使人报告女家,决定婚事。

也要送雁。

“纳征”,即纳聘财,行于纳吉之后,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用玄纁、束帛、俪皮为礼。

“请期”,男家于纳征以后,卜婚期,得吉日,又遣使者往女家请期,表示恭谦。

女家知阳唱阴和,乃辞之,使者既见女家辞,便将男家所定日期告知。

“亲迎”,婿至女家迎其妻以成婚礼(交拜、合卺之礼)。

由于风俗习惯的传承性,直到近现代许多地方仍仿古六礼,只不过省其仪文,变其名称而已。

拿湖北来说,在民国时期所编纂的《湖北通志》所记载的婚礼仪节为:欲缔结婚姻,先由媒人传辞,得到女家许可,乃取男女生辰八字令星土推之,审其吉利与否,谓之“合婚”;合婚后选择吉日延媒氏传庚帖为婚据,谓之“鸾书”。

男家要送去钗、镯等物,名“压庚”。

富裕者还赠以猪肉、酒、果、饼或现金,谓之“下聘”,婚姻定妥;于将娶之前,男家必具牲醴、茶果及饰等物致女家,谓之“过礼”《夏口县志》上说:“昏礼大致近古”,说明武汉地区婚礼基本上遵循以上这些仪节,只是因社区环境不同而大同小异。

在汉口等地,男女结婚,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因近世文明发达,间有自由结婚者,但不多见。

婚礼俗谓纳采为“行茶”,果味虽备,必主以茶和盐,而名之曰“山茗海沙”。

茶即“山茗”,盐即“海沙”,取其谐音以寓意婚姻经过山盟海誓,牢不可破。

俗语又云:“一片黄茶叶,定倒须弥山。

”须弥山为佛教徒心目中的山,它与芥子大小相容自在,融通无碍。

此处指以茶叶之微,可以将须弥山镇住,使婚事铁定不变。

亲迎时,肩舆以杂色缣缀其上,曰“花花轿”,因此新娘出嫁曰“上花轿”。

合卺,谓之“饮交杯酒”。

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分界点——蕲春县檀林镇曹冲村之民间信仰探究

吴越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分界点——蕲春县檀林镇曹冲村之民间信仰探究
常行为 习惯。 关键词 : 蕲春 ; 檀林 ; 曹冲村 ; 民间信仰 中图分类号 : 9 2 C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 7 (0 2 0 — 17 0 10 —4 7 2 1 )5 0 9 — 2
从行政区域划分来看 , 曹冲村位于湖北省 与安徽 省的交 界处 ; 从地理位 置来看 , 曹冲村位于大别 山腹地 。 大别山位于
作 者简介 : 张晓瑾 , 18 )女 , (9 卜 , 武汉 大学社会 学系博士研究生。
①《 汉书 ・ 地理志》 师古注引臣瓒 日:自交趾至会稽七八 千里 , 杂处, 颜 “ 百越 各有种姓 ” 。
( 安徽 省太湖县 弥陀寺 , 于太湖县 西北的 弥陀镇。解敢 前 , 位 弥陀寺既是现在 弥陀镇 的地 名, 又是寺庙名 。
自在 ; 二月花朝节 , 家家户户在 门前挂艾草 , 取意辟邪 、 驱虫 ;

蕲春县 民间信仰历史
从蕲春县建制历史考证 , 最早居住在此 的是百越族人 。 ①
三国时期 , 此地最先 为中原刘表所辖 , 后被孙权统治 , 所属吴 国达近百年 。此地处大别山腹地 , 是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
分界点 , 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 , 民起义达二 十余次 , 农 是太平
天国活动地 区之一 。 因遭遇大小战乱 , 本地居民几 欲灭绝 , 后
清明节吃蒿子粑 ; 三月三掐荠菜花煮蛋吃 ; 立夏 , 挖笋烧 肉“ 打 牙祭” “ 、壮脚肚子” 端午包粽子 , ; 以示对屈原的吊唁 ; 中秋节 或买月饼 , 或打糍粑 , 或煮 红蛋 , 或尝瓜果 , 表示“ 团团圆圆” ; 腊八则合五谷瓜豆煮“ 腊八粥” 品味一年 的劳动成果。 , ( ) 三 待客 。 中人殷勤好客 , 村 待客奉其最好之饮食。 如果 是“ 身客 ” 即不在家里吃正餐 , 过 ( 坐一下就走 的客人 , 或是 过

土家族传统婚俗

土家族传统婚俗

土家族传统婚俗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特而美丽的传统婚俗。

土家族的传统婚俗承载着他们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看法和期望,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珍贵宝藏。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土家族传统婚俗的各个环节,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1. 婚前准备阶段在土家族,婚姻是两个家庭的联姻,因此婚前准备阶段非常重要。

首先,男方家庭会选派一名长辈或者中介人去女方家提亲。

提亲的过程是一种庄重而庄重的仪式,双方家庭会就婚事进行深入的商议,并商定婚礼日期。

2. 婚期确认土家族传统婚俗注重选择吉日良辰。

在土家族的传统农耕文化中,选择婚期是十分讲究的。

双方家庭会请示家族的长辈,以确定一个吉利的婚期。

同时,还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婚姻的幸福美满。

3. 彩礼交换土家族的传统婚俗中,彩礼是婚姻必不可少的环节。

彩礼既是男方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爱意,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男方会按照地方风俗和自身经济状况,向女方家庭赠送一些礼品、金钱或者其他有价值的物品。

女方家庭会在交换彩礼的同时,准备一些嫁妆。

4. 婚礼庆典土家族传统婚俗中的婚礼庆典非常隆重而热闹。

婚礼会在双方认可的日期举行,地点一般在男方家或者公共场所。

婚礼庆典通常进行三天,期间有各种形式的传统仪式,如拜堂、敬茶、交杯酒等。

一些有特殊技能的表演者也会被请来为新人献艺,给婚礼增添欢乐气氛。

5. 新婚之夜新人在婚礼结束后,会进入新婚之夜。

在土家族传统婚俗中,新婚之夜十分重要,也是新人开始婚姻生活的关键时刻。

双方需要进行一些特定的仪式,以祈求婚姻的美满和幸福。

同时,新婚之夜也是新人开始亲密接触的时刻,有许多相传已久的道德规范需要遵守。

6. 婚后习俗土家族传统婚俗并不仅仅停留在婚礼庆典上,婚后习俗同样重要。

新娘在嫁入新家后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如不能回娘家等。

这些规定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尊重家族的传统。

同时,也会有一些喜庆的活动和习俗,如举办婚宴、拜访亲友等,以庆祝新人的婚姻之喜。

黄冈的节日民俗和婚嫁民俗

黄冈的节日民俗和婚嫁民俗

黄冈的节日民俗和婚嫁民俗黄冈简介:黄冈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本区域即有人类居住。

夏商时代,即有行政建置,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

秦汉之际,为郡国之属。

黄冈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徐复观,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冈革命传统光辉灿烂,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

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周希汉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本区依山带水,风光秀丽,自然人文交相辉映。

大别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夺,连绵境内数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雄、奇、险、幽于一体,堪与泰山、庐山媲美。

龙感湖古称雷池,曾与鄱阳湖相连,现有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

长江流经本市189公里,境内倒、举、巴、浠、蕲、华阳河六水并流,百湖千库星罗棋布。

黄冈风景旖旎,名贤咸至,胜迹如云。

李白、杜牧、王禹偁等历代骚人为此吟咏千古名篇,苏轼因此成就其文学巅峰,黄梅戏在此发源(有争议)。

东坡赤壁、薄刀峰、天堂寨、龙王山避暑山庄、大崎山森林公园、英山的桃花胜景、温泉每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休闲度假。

以黄冈为中心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更是全国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湖北红色旅游的主体。

立春青年男女的传统婚嫁时节

立春青年男女的传统婚嫁时节

立春青年男女的传统婚嫁时节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农历的开始。

在中国文化中,立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同时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对于青年男女来说,立春也是一个传统的婚嫁时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会选择在各种仪式和习俗中举行婚礼,以期带来幸福和好运。

一、婚嫁习俗1. 婚礼日期选择:在立春这一天举办婚礼被认为是吉利的选择。

根据传统的观念,立春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刻,有助于新人婚后的幸福生活。

2. 迎亲队伍:在农村地区,新郎会组织一支迎亲队伍前往新娘家接新娘。

队伍会穿过村庄,鸣放鞭炮,吸引路人的注意。

这个仪式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

3. 敬茶仪式:在婚礼中,新娘会敬茶给新郎的父母和长辈,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这也是新郎家族对新娘的认可和接纳。

同时,通过敬茶,新郎和新娘也向彼此表示对家庭的责任和承诺。

4. 互换戒指:在结婚仪式的高潮时刻,新郎和新娘会互换戒指。

这个象征性的举动表示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是相互的承诺和信任。

二、传统婚嫁服饰1. 新娘婚纱:传统的新娘婚纱是红色的,象征着喜庆和祝福。

婚纱上常常绣有吉祥的图案和装饰。

同时,新娘还戴着金饰和头饰,以增加婚纱的华丽感。

2. 新郎礼服:传统的新郎礼服通常是黑色的长袍,裤子和长靴。

同时,新郎还会佩戴腰带和帽子,以显示他的婚姻地位。

3. 婚礼陪嫁:在传统的婚礼中,新郎需要向新娘的家庭支付嫁妆,包括金银珠宝,钱币等。

这个陪嫁的仪式象征着新郎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对婚姻的承诺。

三、立春婚嫁的意义1. 祝福新婚夫妇:立春婚嫁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一个崭新的季节里开始婚姻生活,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选择。

新婚夫妇可以得到亲友们的祝福和祝福,希望他们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2. 传承文化传统:婚嫁习俗和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春这一天举办婚礼,可以继承和保护这些传统的习俗。

同时,传统的婚嫁习俗也让新婚夫妇和家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亲近。

3. 团圆与喜庆:立春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节日,是家庭团圆的日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蕲春

家乡的风俗作文蕲春

家乡的风俗作文蕲春
蕲春的民风民俗有很多,诸如春节和婚礼的哭嫁等民俗都很有特色。

一、蕲春的介绍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以北,隶属黄冈市,著名“教授县”,以人才辈出著称。

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蕲春县是世界文化名人李时珍故里所在地。

二、婚嫁民俗1.结婚当天女方在离开娘家的时候,所有亲戚都会哭,名为"哭嫁"意为不舍。

2.新婚第三天女方须在男方陪同下回娘家,名为"回门"。

3.新娘子出阁前须由兄弟或堂兄弟背出家门,双脚不能沾地,而且要盖盖头,就算穿婚纱也不例外。

三、春节风俗1.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每个房间须点长夜灯,整晚亮灯(从夜幕降临直到第二天早上),而且这三天不能倒垃圾。

2.除夕那天需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鞭炮几乎每天都要放! 3.吃年夜饭的时候,子女需向父母敬酒并说些祝福词,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去楼顶放夜明珠礼花,然后父母会给女子压岁钱。

4.腊月二十七那天,各家各户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家里每个人都要洗澡.意为除晦气来年吉利。

5.年底各家各户都会做年糕,做好之后都会送些给左邻右舍品尝。

湖北婚嫁注意事项和流程

湖北婚嫁注意事项和流程

湖北婚嫁注意事项和流程湖北婚嫁注意事项和流程:婚嫁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湖北地区的婚礼来说,有一些注意事项和流程是需要了解的。

下面将为您介绍湖北婚嫁的注意事项和流程。

一、注意事项:1. 婚龄限制:湖北的法定婚龄为男方22周岁,女方20周岁,如果未满法定婚龄,需取得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同意才可登记结婚。

2. 婚姻登记地:湖北的婚姻登记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也可以在双方户籍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

3. id和户口本:办理婚姻登记需要准备双方id原件、户口本原件以及无犯罪记录证明等相关证件。

二、婚嫁流程:1. 订婚:在湖北地区,订婚可以是男方家长去女方家中提亲,商定婚礼日期和聘礼事宜。

也可以是男方向女方送婚戒作为求婚的象征,并商定婚礼日期。

2. 筹备婚礼:在确定婚礼日期之后,双方家庭开始筹备婚礼事宜,包括婚宴的预定、喜帖的发放、婚庆公司的选择以及婚车、婚纱的准备等。

3. 婚纱摄影:在婚礼前,新人可以选择拍摄婚纱照,以留下美好的回忆。

4. 婚礼仪式:在指定的婚礼日期,新郎和新娘到达婚礼现场,进行婚礼仪式。

仪式通常包括迎亲、敬拜、行礼、交换戒指、亲吻、拜堂、领证等环节。

5. 宴请宾客:婚礼结束后,新人通常会举行宴请宾客的活动,以感谢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参与。

6. 办理婚姻登记:婚礼结束后,双方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手续,提交相关证件和申请表格,经过审核后领取结婚证。

三、其他问题:1. 婚礼费用:婚礼费用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婚礼规模来确定,通常新娘家负责婚礼的开销,同时男方也应承担一部分费用。

2. 婚纱选择:湖北地区有多家婚纱店,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婚纱风格。

3. 婚礼习俗:湖北地区有许多传统的婚礼习俗,如闹洞房、喜酒等,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要参加这些习俗活动。

总之,湖北地区的婚嫁流程和注意事项与其他地区有一些差异,了解和遵守当地的相关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上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您有一个难忘的婚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嫁也逐渐变得简单,恋爱、订婚、结婚,程序简单了。

在记忆中,孩童时代(七、八十年代)婚嫁程序还是比较复杂的,下面是记忆中的婚嫁程序:
首先是说媒。

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到了谈婚论家年龄的男方父母会托当地的媒人给儿子找媳妇。

媒人会根据男方父母的要求物色对象,在征得男方父母的同意下,就会上女方家的门说亲。

在七、八十年代,即使是自由恋爱的男女也一定会走“说亲”这个形式,由男方找一个媒人上女方家说媒(现在大多已经没有了这个)。

接着是上门认亲。

女方家里认同了男方的条件的话,那么男方就要准备上门认亲了。

作为男女成为夫妻的第一次见面,上门认亲的仪式都会很隆重,也会有一些礼数。

男方在叔父或舅父及媒人带领下,带上给女方买的布匹(要够一身衣服)或服饰,并带上一定数量的鱼、肉、烟、酒、糖等(糖主要是打发小孩的)礼物。

女方也会摆上酒席,宴请男方来客,并请上大伯三叔等男性长辈来做陪客。

一般这样的上门认亲在一个村子或镇上都会是一个大事情,所以自然也会吸引全村上下的注意,女方家非常热闹,特别是小孩子会去为着新女婿要烟要糖(我第一次抽烟就是在这样的场合),气氛十分的好。

上门认了亲之后,亲戚朋友就会以未过门的媳妇、女婿来称呼男女双方了,男孩子也可以正大光明的来约会女孩子。

应节(音)。

在双方结婚之前,逢年过节,男方必须上女方家应节(方言、送礼的意思),每次应节,男方必须准备上好的鱼肉、烟酒等六样或八样的礼物,由男孩子用大篮子送到未来的丈母娘家。

如果哪个节日没有给女方应节,就代表男方放弃了女方;女方要是对男方不满意,也会拒绝男方来应节。

对于当时那个环境和那个经济条件,每次应节男方都会花费不少(鱼肉一般得六斤以上,要是双数),因此,上门认亲之后,男女双方都会在一两年内结婚,以减少应节次数。

请示。

准备要结婚了,男方家长会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的生辰八字及其他的一些规矩确定一个或者几个吉日,然后媒人带着男方准备一些礼物,拿着算命先生算出来的东西,到女方家里请示。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那么就会给媒婆说明彩礼等要求,媒婆回去转达男方后,男方准备相关彩礼准备应大节。

应大节。

这个程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订婚。

男方父亲(这是男方父亲第一次正式上亲家的门)带着彩礼(一定数量的钱、鱼肉、烟酒糖、服饰等,起码有一个人用扁担挑着、有时候要几个人挑),来正式确定结婚的日子。

确定了结婚的吉日后,男女双方就通知各自的亲戚朋友,于吉日来赴宴。

确定了结婚的日子后,女方准备嫁妆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纳鞋底(鞋垫)、做布鞋棉鞋,全是手工制作,一般要准备满满一箱。

结婚。

结婚那天是最热闹的,女方嫁姑娘、男方娶媳妇,分别在男女家中办酒席。

女方家中酒席大多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开席,男方酒席大多在夜晚六时分开席。

结婚时候的规矩特别多,分别是
1、入洞房前,男女双方不能见面,即使男方去新娘家抬嫁妆时也不能见,要等到掀起盖头时才会见到新娘子。

据说提前见到会不吉利。

2、抬嫁妆。

男方上午要去女方家抬嫁妆。

男方在新郎的带领下,“率领”一、二十个人,一早出发到丈母娘家,简单吃过早饭。

这时候会有捉弄新郎官的节目,一般是新娘的婶娘、嫂子弄些锅底灰望新郎脸上、身上涂,有时候也会波及和新郎同去抬嫁妆的人。

根据老规矩,嫁妆必须在中午十二点前从新娘家出发。

嫁妆包括“三大件”、棉絮被褥、衣柜、盆盆罐罐等等,两个人抬轿子那样抬着嫁妆,往往抬嫁妆的队伍长达几百米,颇为壮观。

3、哭嫁。

女方酒席进行到快结束时,新娘会在舅妈、婶娘的陪伴下,到每个桌子哭嫁,以示对将要离别乡亲的不舍之情。

每个桌子哭完之后,新娘回到房中,真正的哭嫁开始了。

新娘母亲、舅娘、婶娘、嫂子甚至奶奶们都会挨个或者一起在新娘的床前大哭,一边哭还得一边说一些不舍的新娘离开、到婆家好好做媳妇、不要忘了婆家、常回家看看之类的话,场面混乱而有序。

4、上轿。

结婚是必须用轿子的,轿子由男方租好,先抬到女方家,轿子会贴上红对联,窗户和顶上都会糊上红纸。

哭嫁的高潮十分,嫂子拿着私房钱箱,自家兄弟背着新娘上轿,一般在到达婆家前,新娘子不能下轿子,不能落地。

5、接新娘。

在双方商定的地点,男方接轿子的人等新娘子的到来。

女方到了接轿的地方,要把新娘子交给新郎家的人,还需要给送轿子的人红包、喜糖,要求男方的两个“打烛姑”(相当于现在的伴娘)表演节目是必需的节目。

接到轿子(有时候像是抢)后,男方接轿子的人抬着轿子飞快的跑,一路颠簸,故意捉弄新娘子。

6、拜天地。

7、掀起你的盖头来。

捡箱底。

结婚的第二天,新郎家也是热闹非凡。

吃过早饭后,把新娘带来的嫁妆箱摆在堂屋中间,由新郎的婶娘、舅娘打开箱子,给各位自家亲戚分发新娘在娘家做的鞋垫、布鞋、棉鞋等,至亲的还有衣服等比较贵重的东西。

翻到最后,展示给大家看的是新娘家人给新娘压箱底的陪嫁,一般好事的婶娘还会数数有多少钱。

回娘家。

结婚后的第三天,新婚夫妇带着礼品回到女方家,吃过午饭后,日落前回家。

看女儿。

结婚第十天,娘家人会“带领”舅舅、姑姑、婶娘、姨娘等至亲,一起去女儿的新家,看女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