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药提取

合集下载

第七章中药处理、提取

第七章中药处理、提取
• 刀式粉碎机生产能力较大,机内轴的后端多设 有风轮,物料和空气同时进人机内,最后空气 携带粉料排出。
图11—6 F—400型粉碎机
粒度由打板 与衬板的间隙 控制。
粉碎机送出 的细粉经风选 器将粗细粒分 离,粗粒重回 加料口继续粉 碎。
1.加料口;2.打板; 3.出料口 4.风轮
图11—7 TF一 700粉碎机组
• 将制作饮片的药材浸润,使其软化的设备为润药 机。对根、茎、块、皮等药材进行均匀切制的设 备为切药机。
1、润药机
• 药材切制前,对干燥的原药材均需软化处理。 一般采用冷浸软化和蒸煮软化。
• 冷浸软化,可分为水泡润软化、水湿润软化 • 蒸煮软化可用热水悼和蒸煮处理。 • 为加速药材的软化,可以加压或真空操作。 • 润药机主要有卧式罐和立式罐两种 。
2、切药机
(1)转盘式切药机
圆盘刀盘式内侧有 三片切刀;
切刀前侧有一固定 的方形开口的刀门。
上、下覆带完成送 料入刀门
成品由护罩底部出料
图11—2 转盘式切药机
1.刀盘;2.切刀;3.刀门;4.护 罩;5.上履带;6,下履带
• 转盘式切药机适用于对根、茎、草、皮、块状 及果实类药材的切制。
• 不宜切坚硬、球状及粘过大的药材。
(2)往复式切药机
• 切刀作上、下运动,药材通过刀床送出时即受到刀片的截 切。切段长度由传送带的六种给进速度调节 。
• 适应于根、茎、叶、草等长形药材的截切,不适于块状、 块茎等切制。
图11—3 往复式切药机 1. 刀片;2.刀床; 3.压辊;4.传送 带;5.变速箱; 6.皮带轮;7.曲 轴
三、药材的干燥
• 刮板式洗药机是利用三套旋转的刮板将置于浸 入水槽内的弧形滤板上的药材搅拌,并推向前 进。杂质通过弧形滤板的筛孔落于槽底。不能 洗涤小于20mm的颗粒药材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干燥面积上被干 燥物料中水分的汽化量。
可用下式微分形式表示
U= dω’ /s dt
U为干燥速率,S为干燥面积, ω’ 为气化水分量 t为干燥时间
一、干燥的原理
• 物料干燥过程是被气
化的水分连续进行内 部扩散和表面气化的 过程 • 干燥速率取决于内部 扩散和表面气化速率, 可以用如图干燥速率 曲线来表示
三、干燥方法与设备
• 2.带式干燥法: • 湿物料平铺在传送带上传送入箱内 ,经箱
内干热气流或红外线、微波干燥物料后传 送出干燥箱外。 • 应用: 药材饮片生产、易结块物料、茶剂 干燥灭菌等湿固体物料
三、干燥方法与设备
• 3.吸湿干燥法: • 置干燥器中加干燥剂吸湿而使物体干燥 。 • 设备:干燥器(真空,常压)、电子吸湿干燥
一、干燥的原理
4.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物料与一定温度、湿度的空气相 接触,会发生排出水分或吸收水 分的过程。直到处于动态平衡状 态时所含的一定量的水分称为平 衡水分。其与物料性质空气状态 有关。
自由水包括全部非结合水和部分 结合水。
干燥过程中可除去自由水,不能 除去平衡水.
一、干燥的原理
• (二)干燥速率与干燥速率曲线
一、干燥的原理
• 等速阶段:发生在干燥的
初期,此时物料内部扩散 速率大于表面气化速率, 此时干燥速率主要由表面 气化速率决定,出现等速 现象。 降速阶段:发生在干燥的 中后期,此时物料内部扩 散速率小于表面气化速率, 物料没有足够水分满足表 面气化的需要,出现降速 现象。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
(一)被干燥物料的性质:是影响干燥速率的主
• •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 (四)多效蒸发设备: • 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低温低压(真空)

中药提取原理

中药提取原理

中药提取原理
中药提取是利用溶剂将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往往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细胞间液和细胞内等不同部位。

提取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破碎:将中药材进行研磨或粉碎,使其易于与溶剂充分接触。

这一步可以通过使用研钵、高速震荡器或球磨机等设备来完成。

2. 提取:将破碎后的中药材与特定的溶剂混合,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方式,使活性成分溶解到溶剂中。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乙醇、醋酸乙酯等。

3. 过滤:将提取液通过滤纸或其他过滤介质进行过滤,去除固体残渣和杂质,得到纯净的提取液。

4. 浓缩:将过滤后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去除其中的溶剂,使活性成分浓度增加。

常用的浓缩方法包括加热浓缩、真空浓缩和冷冻浓缩等。

5. 干燥:将浓缩后的提取液进行干燥,得到中药提取物。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和凝固干燥等。

中药提取的原理是基于溶解和分配平衡的原理。

活性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药材与溶剂之间的亲疏性有关。

溶剂的选择可以通过调整pH值、温度和添加辅助溶剂等方法来控制。

同时,提取的效果还与提取时间、提取方法和设备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药提取的目的是获得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便进行药理活性、化学组成和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应用。

中药提取技术在中药制药、医药研究和新药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方法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方法2009-03-01 02:18(一)溶剂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

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

极性小而疏于水。

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

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

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时中草药成分结构分析,去估计它们的此类性质和选用的溶剂。

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子比较小的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强亲水性,极易溶于水,就是在亲水性比较强的乙醇中也难于溶解。

中药提取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中药提取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测试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答案:B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A:生物碱B:苷C:多糖D:生物碱盐答案:C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A:生物碱盐B:鞣质C:苷D:树胶答案:D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A:乙醚B:氯仿C:正丁醇D:乙醇答案:C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A:乙醚B:氯仿C:正丁醇D:乙醇答案:D第二章测试1.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

其优越性是().A:节省溶剂且效率高B:节省时间且效率高C:受热时间短D:提取量较大答案:A2.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进行水提取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先水蒸气蒸馏再煎煮B:煎煮法C:回流提取法D:浸渍答案:A3.纸色谱属于分配色谱,固定相为()A: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液B:滤纸所含的水C:纤维素D:水答案:B4.化合物在进行薄层色谱时,常碰到两边斑点R值大,中间R值小,其原因是()A:边缘效应B:色谱板铺得不均匀C:点样量不一D:色谱缸底部不平整答案:D5.氧化铝适于分离()A:碱性成分B:酸性成分C:苷类D:中性成分答案:A第三章测试1.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

A:分子中含N原子B:具有碱性C:分子中多有苯环D:N原子多在环内答案:C2.具有茛菪烷母核的生物碱是()。

A:甲基麻黄碱B:氧化苦参碱C:阿托品D:小檗碱答案:C3.生物碱沉淀反应呈橘红色的是()。

A:碘化汞钾试剂B:碘化铋钾试剂C:饱和苦味酸试剂D:硅钨酸试剂答案:B4.生物碱酸水提取液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A:阳离子交换树脂B:硅胶柱色谱吸附C:大孔树脂吸附D:阴离子交换树脂答案:A5.水溶性生物碱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A:雷氏盐沉淀法B:碘化汞钾沉淀法C:硅钨酸沉淀法D:苦味酸沉淀法答案:A第四章测试1.能用碱催化水解的苷是()。

A:酚苷B:氮苷C:碳苷D:醇苷答案:A2.用酸水解时,最难水解的苷是()。

A:藏红花苦苷B:苦杏仁苷C:芦荟苷D:水杨苷答案:C3.下列有关苷类理化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多具还原性B:具有挥发性C:B.多无旋光性D:C.有一定亲水性答案:D4.对水溶解度小,且难于断裂的苷键是()A:硫苷B:氮苷C:氧苷D:碳苷答案:D5.一般来说,苷类不溶于()A:氯仿B:甲醇C:乙醇D:水答案:A第五章测试1.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用碱水提取时可加人()。

中药提取知识

中药提取知识

中药提取知识⼀、中药提取相关知识1、中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成分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2、溶剂提取法(1)原理: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质,选⽤对需要成分溶解度⼤⽽对其他成分溶解度⼩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种提取⽅法。

(2)影响提取的因素①药材的粒度⼀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接触⾯积越⼤),提取的效率越⾼,但过细会因吸附作⽤⽽影响扩散速度,且过细会使过滤困难。

②浓度差浓度差是扩散的主要动⼒,故在提取过程中要保持较⾼的浓度差,以加速溶解。

故加⼊的溶剂的量要控制好。

太多,费⼯、费时;太少,提取不完全。

③温度⼀般冷提杂质少,热提效率⾼。

④时间提取时间较长,提出较完全,但杂质也越多。

(3)提取⽅法①浸渍法:是将处理好的药材,⽤适当的溶剂(⽔或⼄醇)在常温或温热(60~80℃)情况下浸渍,使药材有效成分浸出的⼀种⽅法。

②煎煮法:是将经过处理的药材,加⼊适量的⽔加热煮沸,使其有效成分煎出的⼀种⽅法。

③渗漉法:是往药材粗粉中不断添加溶剂使其浸过药粉,从下端出⼝流出浸出液的⼀种⽅法。

④回流提取法:在应⽤⼄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媒提取有效成分时,为了减少溶媒的使⽤量和溶媒的消耗,⽽采⽤加热提取,使溶媒挥发冷却后重新回流⾄锅内的⼀种提取⽅法。

3、其他提取⽅法⽔蒸⽓蒸馏法:是利⽤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随⽔蒸⽓蒸馏⽽不被破坏的⼀种提取⽅法。

(主要⽤于芳⾹⽔和挥发油的提取)道尔顿原理: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反应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汽压总和,等于该温度下各组分的饱和压之和。

(尽管各组分本⾝的沸点⾼于混合物的沸点,但当分压总和等于⼤⽓压时,液体混合物即开始沸腾并被蒸馏出来。

)(1)操作⽅法:取已加⼯的药材(粗粉或切段)投⼊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少量的⽔湿润药材,⽤直通蒸汽加热(及时打开冷凝器的冷却⽔),并打开排⽓阀排除罐内空⽓,排完后关闭排⽓阀,开始蒸馏。

①药材不宜太细,否则会被蒸汽冲⼊管道,⽽堵塞管道。

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第一节浓缩一、含义:应用一定的技术除去部分溶剂使药液有效成分浓度增加的过程。

二、常用的技术:蒸发浓缩法、反渗透法、超滤法等;蒸发是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即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气化除去的过程.浓缩是中药制剂原料成型前处理的重要单元操作。

中药提取液经浓缩制成一定规格的半成品,或进一步制成成品,或浓缩成过饱和溶液使析出结晶。

浓缩与蒸馏皆是在沸腾状态下,经传热过程,将挥发性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工艺操作。

浓缩不以收集挥散的蒸气为目的;蒸馏必须收集挥散的蒸气。

影响蒸发(浓缩)的因素有:蒸气压差;蒸发面积;温差;搅拌;压力等;三、常用蒸发(浓缩)方法与器械1、常压蒸发:夹层蒸锅2、减压蒸发(真空浓缩):3、薄膜蒸发:使药液形成薄膜而进行的蒸发。

薄膜蒸发是使料液在蒸发时形成薄膜,增加汽化表面进行蒸发的方法,又称薄膜浓缩。

其特点是:蒸发速度快,受热时间短;不受料液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连续操作;能将溶剂回收重复利用。

薄膜蒸发的进行方式有两种:一是使液膜快速流过加热面进行蒸发。

另一是使药液剧烈地沸腾使产生大量泡沫,以泡沫的内外表面为蒸发面进行蒸发。

常见设备类型:升膜式蒸发器、刮板式蒸发器、离心薄膜、降膜式蒸发器等。

反渗透法与超滤法是利用膜技术,在常温, 一定压力下,使小分子溶剂透过膜而除去达到浓缩的目的.与蒸发浓缩比较:1.蒸发须通过加热,适用于有效成分耐热性较强的提取液,工艺掌握不当对药液颜色有影响;2.膜技术则是在常温下进行,不破坏有效成分,溶液颜色不影响,但选择适宜的膜是关键.第二节干燥1、含义:利用热能使物料中的水分或其它溶剂气化除去,从而获得干燥物品的工艺操作。

2、目的:提高稳定性,使成品具有一定规格,利于进一步处理。

3、影响干燥的因素(自学):1).水分存在的方式2)物料的性状3)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4)干燥速度与干燥方法5)干燥压力常用干燥方法及其适用性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沸腾干燥冷冻干燥其它: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等.常压干燥常用的有烘干干燥------所用设备主要有烘房和烘箱.特点:1)在常压条件下,利用干热空气进行干燥的方法.2)操作简单易行,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的干燥.3)干燥时间长,易引起某些药物成分的破坏,干燥品板结较难粉碎.减压干燥(又称真空干燥)在密闭的容器中抽真空并进行加热干燥的一种方法.特点:1)干燥温度低,干燥速度快.2)可减少物料与空气的接触,避免污染或氧化变质.3)干燥产品疏松易于粉碎.4)适用于稠膏、热敏性物料的干燥.喷雾干燥法是流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较好方法。

中药化学教案—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中药化学教案—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课次:19、20课题: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第一节萜类概述第二节萜的各类化合物一、教学目的:1.了解萜类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

2. 熟悉萜类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结构与分类。

4. 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提取与分离。

5.熟悉倍半萜、二萜及二倍半萜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6. 掌握重要物质的提取分离。

二、教学内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三、重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四、难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五、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设计: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2.课程引入:3.展示目标:4.进行新课:第一节萜类概述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一)萜类的含义萜类化合物指具有(C5H8)n 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多数具有不饱和键,其烯烃类常称为萜烯,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随着分子中碳环数目的增加,其氢原子数的比例相应减少。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烃的形式存在外,多数是以各种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羧酸、酯类以及苷等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也有少数是以含氧、硫的衍生物存在。

(二)萜的分类一般根据其构成分子碳架的异戊二烯数目和碳环数目进行分类, 将含有一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半萜;含有2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 3 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 4 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二萜。

其余以此类推。

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化合物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多少,进一步分为开链萜(或无环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二、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经同位素标记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和焦磷酸Y, 丫一二甲基烯丙酯(DMAPP 被称为“活性异戊二烯”,它们是萜类成分在生物体形成的真正前 体,它们不断聚合,形成萜类,这是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取原理
4、臵换阶段 创造最大的浓度差,用浸提溶剂或稀 浸提液随时臵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从 而获得最佳浸提效果。
一、中药浸提的过程
• 中药浸提原理 扩散公式 • dt—扩散时间 • dM—溶质扩散量 • F —扩散面积,代表药材 的粉碎度 • D —扩散系数 • dc/dx—浓度差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 用于浸提的溶剂称浸提溶剂或浸提溶媒。 • 用浸提法制的的制剂称浸提制剂。
– 浸提是中药制剂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 除去其中的无效成分,从而达到提高疗效、促 进吸收、减少用量、方便服用等目的。
第一节 中药提取
(一)有效成分
• 有效成分(保留)
– 起主要药效的物质,通常是指化学上的单体化 合物,能用分子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 。 – 如生物碱、苷类、挥发油、有机酸等。
药材
适当粉碎 置于有盖容器中 滤过
加溶剂适量
压榨
密盖,时时振摇 常温暗处浸渍规定时间 合并 滤过
倾取
上清液
滤液 残渣
压榨液
静置24h
即得
常用的浸出方法
• • • • 浸渍法 溶剂:有机溶剂 特点:静态浸出 适用:遇热易挥发、易破坏及粘性物质
–粘性、无组织结构、新 鲜药材.
–不适用于贵重药材、含量低的药材、制备浓度 较高的制剂 • 冷浸渍法 热浸渍法 重浸渍法
1. 药材的粉碎度(F) • 理论上F(扩散面积)大,扩散速度大,但如 果F太大导致其微粉学理化性质: •巨大表面能对药液成分有较大吸附性、 使有效成分损失; •组织细胞破裂过分使浸出杂质多; •微粉的聚集性使流动阻力增加而难过滤 ,例如滤过困难,渗漏时易堵塞等。因此 ,浸提时宜用薄片或粗粉。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常用浸渍设备
单螺旋压榨机
常用的浸出方法
渗漉法 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 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的从下部流出的 浸提方法。 •单渗漉法 •重渗漉法 •加压渗滤法 •逆流渗漉法
常用的浸出方法
• 渗漉工艺流程
常用的浸出方法
渗漉方法: 1. 单渗漉法:单个渗漉装置 2.重渗漉法: • 多个渗漉装置串联排列, 溶剂连续通过各渗 滤筒柱高,故可提高效率、节约溶剂、渗漉 量少。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5. 浸提时间t
• ds与dt成正比,以扩散达到平衡的时间t即可 • 太长时间会导致有效成分酶解、大量杂质溶出等
6. 浓度梯度
• 增大dc/dx、提高浸出效果。 • 增加浓度差的办法:搅拌、更换新溶剂、溶剂循环 流动(索氏)、流动溶剂(渗漉)。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7. 浸提压力 提高浸提压力使部分细胞壁破裂有利 浸出,加速溶剂润湿、渗透、扩散,缩短 浸提时间。 8. 药材成分 由扩散系数D可知,分子小的成分先溶解 扩散。易溶物质即使分子较大也能首先浸 出。
常用的浸出方法
• SCF提取过程:CO2—压缩室—临界温度、临 界压力—超临界流体—进入提取器原料中— 可溶性成分溶解于CO2流体中— CO2萃取液 减压下进入分离器—CO2气体脱溶、回到气 体压缩罐中—溶质分离提取出。
常用的浸出方法
• 超临界流体提取的原理:CO2 在临界温度和临界 压力下具有高密度、低黏度、扩散系数大的特殊 性能。 • 特点; –提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 –萃取效率高,萃取介质可以循环使用 –操作安全方便 –适用于含量低、产值高、高质量成分的提取 –工艺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大
实验室索氏提取装置
常用的浸出方法
水蒸汽蒸馏法:
基本原理: 道尔顿定律: 互不相容的液体混合 物的蒸气总压P等与该温度下各组份饱和蒸汽压( 分压)之和. • 组份的分压和分子量的乘积愈大,则此组分被蒸馏 出来的愈多; 由于水的M比挥发性物质的M要小多, 因此当水与不相混溶的挥发性物质混合蒸馏时可 在低于水沸点的温度沸腾蒸出。 • 特点: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的化学 成分提取.
渗漏方法
常用的浸出方法
3.加压渗滤法: • 特点:
(1)充分利用 浓度梯度 (2)给渗漉柱加压, 降低溶剂通过药粉的 阻力,使浸出液较快通过药粉柱,并充分利 用 浓度梯度, 溶剂耗量小; (3)常用多级渗漉。
传统型板框压滤机
渗漏方法
4.逆流渗漉法: • 溶剂利用液柱静压和 药粉毛细管力由出料 口下方向加料口上方 流动从加料口下方移 动由加料上下方流出 的方法
第一节 中药提取
(二)辅助成分(保留)
•本身无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作用;
• -增强:麦角蛋白质→组胺、酪胺、乙酰胆碱→ 增强麦角生物碱的缩宫作用。 • -缓和:大黄鞣质→缓和大黄泻下作用。 大黄流浸膏较单用大黄蒽醌苷作用缓和。 •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洋地黄皂苷→促进强心苷溶解。 –黄连流浸膏中小檗碱含量>溶解度
(一)提取原理
2、解吸与溶解阶段(溶质) 解吸:细胞中各种成分间的亲和力解除而 转入浸提溶剂中。 溶解:经解吸的各种成分溶解或胶溶于溶 剂中,使细胞膜内外产生浓度差和渗透压 差。
(一)提取原理
3、扩散阶段(溶质) 植物细胞膜内外溶剂中药物浓度的高低差 别产生的渗透压差,使细胞内外溶液互相 渗透直至内外浓度相等、渗透压平衡时, 扩散终止。 扩散是浸提过程中重要的阶段,浓度差是 渗透或扩散的推动力。
三、提取原理及影响因素
一、中药提取的过程 提取过程是指溶剂在进入细胞组织溶 解其有效成分后变成浸提液的全部过程。
被溶解
被溶胶
被分散
(一)提取原理
1、浸润与渗透阶段(溶剂) 浸润:溶剂使药材润湿、进入细胞间隙, 细胞膜膨胀恢复通透性。 渗透:在溶剂静压力及药材毛细管作用下 ,使溶剂通过细胞膜及细胞组织渗透到细 胞内部。 条件:药材与溶剂间的亲和力>溶剂分 子间的内聚力。(强力搅拌或放臵,加入 表面活性剂) 多数药材能被极性溶剂润湿
第一节 中药提取
(三)无效成分(去除) •无生物活性,不起药效的物质。
-影响有效成分浸出; -影响制剂成型; -增大服用剂量。 -蛋白质、鞣质、脂肪、树脂、淀粉、黏液 质、果胶。
第一节 中药提取
(四)组织物质(去除) •构成药材细胞或其他不溶性物质。
-纤维素、栓皮、石细胞。 •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概念是相对的。 选择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尽可能浸提 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最低限度地进出 无效甚至有害组分。
•20%:防腐; •40%:延缓酯类、苷类水解;可沉淀部分大分子水 溶性杂质,增强稳定性; •50%-70%:提取生物碱、蒽醌苷类、黄酮苷类;沉 淀更多水溶性杂质,增强稳定性; •75%:杀菌、精制浸提物; •90%以上:提取挥发油等、树胶、树脂等杂质; •挥发性,易燃性,生产中注意安全保护。
二、常用浸提溶剂
常用的浸出方法
渗漉法的特点
• 动态浸出 • 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 • 溶剂用量少 • 慢速浸出:1-3ml/min • 快速浸出:3-5ml/min • 适用于制备高浓度的制剂以及提取贵重药材,毒 性和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
常用的浸出方法
• 回流法:
• 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 , 溶剂受热蒸馏后又被冷凝 重复回到浸出器中. • 特点: 1.回流热浸法: 溶剂用量多,加热时间长。不适用 受热易破坏的药材成分的浸提。 2.回流冷浸法 : 溶剂用量少 •实验室: 索氏提取器 •生产: 循环回流冷浸装置
3、酒 • 黄酒含16%-20%乙醇及糖类、酸类、脂类、 矿物质等成分 • 白酒含50%-70%乙醇以及酸类、脂类、醛类 等成分。 • 良好的浸提溶剂 • 祛风活血、止痛散瘀、治疗风寒的药剂多 用酒作浸提溶剂 • 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不宜服 用
二、常用浸提溶剂
乙醚 •乙醚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微溶于水。 •可溶解树脂、游离生物碱、脂肪、挥发油和 某些苷类。 •一般用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精制 •极易燃烧,价格较贵
常用的浸出方法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是指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 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 • 性质:这种流体同时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 重特性,它的密度与液体相似,而粘度与 气体相近,扩散系数比液体大100倍。因而 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的浸出方法
最常用CO2超临界流体 •性质稳定、临界温度(31.4℃)和 临界压 力低,易操作、价廉,对极性较低化合物 易提取。 • 提取特点: 有效成分不受破坏;无污染; 提取效率高;适用于提取亲脂性、小分子 成分;无溶剂污染残留。
常用的浸出方法
• 单渗漉法设备: 1.圆柱形渗漉器:用于膨胀度不大的药粉、 2.圆锥形渗漉器:用于膨胀度大的药粉 单渗漉法操作流程与技术要求: 1. 粉碎:粗粉(1-2号筛) 2. 润湿:药粉+溶剂(60%-70% )搅拌均匀,密闭放臵 规定时间,使药粉充分膨胀后再装筒; 3. 装筒:润湿药物少量分次层层压平,注意适宜松 紧度; 装筒量:为筒容积的2/3、留一定的空间存放溶剂
2、浸提溶剂的用量及浸提次数 多次浸提可提高浸提效率 一般为两次,第一次用水量为药材量的 8-10倍,第二次为为药材量的5-8倍。 3、药材浸润 浸提时应加适当溶剂浸润,使药材充分吸 收,一般先用冷溶剂浸泡0.5-1h.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4. 浸提温度(T) • 理论上D(扩散系数)增大,扩散速度增大 ,有利于扩散浸出。 •不耐热成分破坏; •挥发性成分的破坏; •浸提杂质多; •不利扩散浸出。 浸提应控制适当温度
第七章
中药的提取、分离与精制
学习要点
• 常用提取方法与设备;常用精制方法
• 浸提原理及影响因素;固体与液体分离的 常用方法。基本原理与选用。
• 药材成分与疗效关系;常用浸提溶媒及浸 提辅助剂的种类和特点。
第一节 中药提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