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四章光现象共五节课的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光现象教课设计课题§4.1光的直线流传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讲课1.学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察看,能辨别光源,知道光源大概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教课目的 2.经过察看光在空气中和水中流传的实验现象,认识光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

重点光在同种平均介质中沿直线流传教材剖析难点用光的直线流传来解说简单的光现象1、激光笔、盛有水的水槽、白炽台灯、皮球、火柴、蜡烛、电池、导线、教师准备小灯泡、教课准备2、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牛奶教课过程主备内容个性改正一、自主学习(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清早,太阳徐徐升起,万丈光辉映红了朵朵晨晖,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旧是如花似锦,五彩斑斓。

这样多姿多彩的漂亮世界,是谁的杰作呢?教师播放一组光源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色——这些物体都能发光,导入新课。

(二)阅读教材,提出本节知识点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提出本节有哪些知识点?(教师增补完好自探听题并板书)教师预设的问题:1、什么是光源?2、光源大概分为哪两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3、光是如何流传的?4、光沿直线流传的条件是什么?5、光在不一样介质中的流传速度分别是多少?6、如何画光芒?7、什么是光年,是长度单位仍是时间单位?(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二、合作学习(一)小组合探小组内合探,议论学生提出的问题1、列举生活中的光源并划分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3、用红色激光笔从侧面照入滴有少许牛奶的水槽中,发现光在水槽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4、学生做一做手影游戏。

5、用红色激光笔从水面斜照入滴有少许牛奶的水槽中,发现光在水面发生偏折。

6、阅读教科书。

( 二 ) 全班合探。

1、学生展现内容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问题五:问题六:问题七:2、教师点拨或精讲:( 1)光是如何流传的(2)光沿直线流传的条件是什么(3)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是多少三、解疑答疑1、学生怀疑: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看看本节课内容谁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1.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①了解光源,并知道光源的分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②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通过实验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③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使用说明用15分钟阅读课本69-72页并完成问题导学,A层全部完成,BC层完成探究部分,分层达标。

三、预习指导1.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及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2.问题导学:依据启发性问题的引导,认识光源,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速。

四。

课内探究(一)光源(3分)1、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2、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15分)1、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学生实验):打开教室的白炽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

(探究一):①光在均匀的液体中的传播②光在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③光在均匀的透明固体中的传播(学生总结):光的传播特点2、如何描绘光传播路径?3、学生看教材图4.1-3同时请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5分)①影子的形成(探究二)用白炽灯对着墙,把乒乓球放在灯和墙之间。

现象:总结影的形成:②(教师引导)用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分析日食的成因(四)光速(5分)学生阅读课本71页,自主完成如下问题:1.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为m/s,光在水或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看课本71页科学世界回答: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2.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五、课堂小结(2分)2.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教案【篇2】【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接触到“光”的概念。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光现象章节复习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光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镜子、水槽、光线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光现象的图片,如太阳光、彩虹、镜子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回顾(5分钟)简要回顾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引导学生通过笔记本进行记录,巩固已学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进行光现象的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和分享(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相关规律。

•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因以及应用。

二、学习内容1.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4.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三、学习要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折射后偏离原来的方向,形成不同颜色分开的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折射、光的偏折等。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3. 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菲涅尔折射定律,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下列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有关而引起的。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折射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光谱仪、光纤通信等领域。

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的色散现象,加深对光的色散的理解。

•做典型例题,掌握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做课后习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五、学习提示•光的色散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需要重点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注意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关系,掌握相关公式的应用。

•实验是学习光的色散的重要环节,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学习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规律,能够解释光的色散的原因以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及导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哪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实例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实例分析【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光源定义:叫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人造光源,如篝火、、、等。

月亮是否是光源?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能够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里传播,这样的物质叫做传播光的介质。

光也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2、规律:光在什么条件下是是沿直线传播的?3、应用:举例说明哪些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②:①③:④:4、光速:光在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速度C=m/s= 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O展示交流1.光是如何传播的:活动1: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举例说明[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径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或者说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练习]①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2.光速:光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很早以前就有人感兴趣,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自然现象: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这说明了什么?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所以测定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

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精确,现在公认光在寿宇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m/s,常用字母9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第5节-光的色散辅导教学案(基础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第5节-光的色散辅导教学案(基础班)

第四章第5节色散辅导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讲义类型基础版(适用于考试得分率低于60%的学员)教学目的1、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2、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4、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5、通过观察实验,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欲望与兴趣.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难点: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授课时长建议授课时长2小时教学内容【课程导入】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呢?物体为什么有各种颜色?【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光的色散1、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如果用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的光。

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为光谱。

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假设:将一束红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将一束绿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

实验现象:白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

色光透过三棱镜后不能再色散。

单色光和复色光:我们把透过三棱镜后不能再色散的光称之为单色光。

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称之为复色光。

白光是一种复色光。

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白光进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器、室外的大屏幕的色彩是利用光的三原色合成的。

色光的相加混色: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靛;红+绿+蓝=白。

颜料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后成黑色。

3、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能使与它相同颜色的色光通过,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能透过所有色光的物体是无色透明的物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特性;•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方法和观察光的传播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展开,包括以下内容:1.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特性;2.光的传播实验;3.观察光的传播规律。

三、教学重点•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特性;•能够进行光的传播实验;•掌握观察光的传播规律。

四、教学准备•教师:黑色底纸、小孔板、光屏、小灯泡、橡皮筋、数张废报纸;•学生: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基本知识,例如光的来源、传播方式等,从而引出光的直线传播的话题。

2. 学生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1.教师发放黑色底纸、小孔板和光屏给学生,并让学生按照图1所示搭建实验装置。

图1图1图1 光的传播实验装置2.学生用橡皮筋将小孔板固定在黑色底纸上,然后将光屏固定在底纸的另一侧。

3.学生打开小灯泡放在小孔板的一侧,并逐渐向小孔板靠近。

4.观察光线经过小孔板后在光屏上形成的图案,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教师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根据学生实验的观察结果,教师进行讲解,介绍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光线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一直保持直线传播;•光线在相同媒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变。

4. 学生实验——利用废报纸观察光的传播路径1.教师发放数张废报纸给学生,并让学生将废报纸前后对折,再将其打开成大约60度的折角。

2.学生将折好的废报纸举在眼前,并让教师用小灯泡照射在废报纸上。

3.观察光线经过废报纸后在废报纸上形成的图案,并记录观察结果。

5.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根据学生实验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光线经过折射体后会发生折射现象,并形成一定的折射角。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和折射现象。

同时,提出探究新问题的思考:•当光线从一种媒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时,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和折射现象。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第四章“光现象”,主要涉及教材第4章第14节内容,具体包括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及光学仪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规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光谱,并能解释彩虹等现象。

3. 掌握光学仪器的构造及原理,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光学仪器原理。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光学仪器的设计与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学仪器模型。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问题:“光是如何发生反射的?反射光与入射光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反射光、入射光、法线、反射角等概念。

(2)讲解光的折射定律,介绍折射角、入射角、临界角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的过程,解释彩虹等现象。

(4)讲解光学仪器的构造及原理,如凸透镜、凹透镜、望远镜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绘制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2)学生观察光学仪器模型,分析其工作原理。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光学仪器的设计与使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4. 光学仪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雨后的彩虹、近视眼镜的原理。

(2)绘制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

2. 答案:(1)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光的反射;雨后的彩虹:光的色散;近视眼镜:凹透镜原理。

(2)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掌握较好,但对光学仪器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1 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探究知识点1:光源根据预习学案中列举的光源例子,总结出光源的概念,并对光源进行分类(1)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注意:这里指的是物体能自己发光,而不是反射光!)如:镜子、月亮、行星等是反射光的,所以不是光源。

彗星、流星、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等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

(2)光源的分类:和,例如:、是人造光源,、是自然光源,知识点2: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总结: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介质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光线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①什么是光线?②光线表示为:(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①从课本中找出一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②尝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成因。

(4)练一练:①早晨升旗排队时,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前面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应用了光的传播的原理。

②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③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A.影子的形成B.小孔成像C.看不见高墙后面的物体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知识点3:光速问题:在雷雨天,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总结:①光的传播(“需要”“不需要”)介质,光在的传播速度最快,大约为c= 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它小,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②光年是,光年是的单位。

练一练1光年=______m四、达标练习1.(2019苏州)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D.斜插人水中的筷子“弯折”2.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A.树叶的像B.树叶的影子 C.太阳的像D.云彩的像3.(2018 毕节市)“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五、中考链接1.(11·广州)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2.(2018 思明区校级模拟)当人从停放在路边的A车前横穿马路时,行驶中的B车内驾驶员由于存在盲区而看不见行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如图,盲区指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3.(2018 咸宁)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

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

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A.日食现象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放大镜把字“放大”4.(2017 恩施州)“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一度热播。

下列与诗句有关的光学知识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月亮是光源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光的直线传播C.“池水照明月”﹣﹣﹣光的折射D.“潭清疑水浅”﹣﹣﹣光的漫反射5.(2019内江)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 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 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6.(2018江苏)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A.树叶的虚像B.树叶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8-4-2 光的反射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光的反射定律活动1: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把激光灯斜照在平面镜上,观察并描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在本子上画出来,建立法线、反射角、入射角的概念。

①入射点: ②入射光线: ③反射光线: ④法线:⑤入射角(i ): ⑥反射角(r ):活动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参照教材的探究实验:(1)通过操作图2,可看到E 和F 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始终分居在 两侧。

并且通过测量发现:反射角 入射角。

(2)通过操作图3,把硬纸板的F 部分向前折或向后折,在F 上将 (“观察到”“观察不到”)反射光线。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反射角 入射角。

活动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中:由于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

所以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应表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如图4:练一练:画出图5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及度数。

知识点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当平行光射入反射面经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 的;图1图2 图3 图4图5 300漫反射:当平行光射入反射面经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的,而是射向。

说明:①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②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和光路可逆。

四、达标检测1.如图6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反射角为;若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动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绕入射点O 逆时针旋转60°,则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角为________。

2.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度,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A.40°40°B.40°50°C.50°50°D.50°40°3.生活小常识(选路):大雨过后不久的夜晚迎着月光走你选择光亮的地方走还是黑黑的地方走?背着月光走你又该如何选择呢?聪明的你遇到过这种情况了吗?五、中考链接1.(2016黄冈)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产生的是()A.小孔成像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文字变大了D.水池的池底看起来比实际要浅2.(2018 山西)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

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云倒影B.游动的鱼C.白塔倒影D.绿树倒影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食美景B.天空彩虹C.耀眼幕墙D.林间光柱4.(2018 株洲)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

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图68-4-3 平面镜成像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③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跟踪练习:身高1.7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1 m远,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她后退0.5 m时像的大小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知识点二:平面镜成虚像活动1:在平面镜后面放一张白纸做光屏,在屏上能否承接到物体的像?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活动2:尝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在镜中的像S′,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练一练:(1)作出图3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如图4是某同学作的光路图,他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光点S和像点S′.(3)光源S射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在图5中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知识点四:凸面镜和凹面镜:1.球面镜包括:和。

2.凸面镜的性质:对光具有作用。

应用:.3.凹面镜的性质:对光具有作用。

应用:四、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字母“F”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哪个图是镜中“F”的像()A.B.C.D.2.池水深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5千米,则月球在池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3.小明身高1.6m,站在距平面镜3m处,能够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则他的像高________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m。

图3图4 图5图24.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D.演员的像与演员本人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5.一平面镜的厚度为d,当笔尖抵在上面时,笔尖和像的距离是()A.d B.2d C.0 D.d/26.如右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交于S点,若在S前任意位置放一个平面镜M,则三条反射光线()A.可能交于一点B.一定交于一点C.延长线交于一点D.可能平行7.两块平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间有一发光点A,在两镜中分别成像为A1、A2,如图所示。

若将A向左边靠近,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确定五、中考链接1.(2018 菏泽)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人越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2.(2019泰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3.(2019•德州)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4.(2016揭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8-4-4 光的折射课堂探究知识点一:光的折射活动1: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总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补充:折射现象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并且是“斜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不改变,折射现象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活动2:根据刚才观察到的折射现象,试着在本子上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建立相关概念:①分界面②法线:③入射角:④折射角:知识点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总结:光的折射规律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②当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③当光垂直射向分界面时,光线不发生偏转,折射角等于入射角=0,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练一练:完成下列光路图并标出折射角图2知识点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活动1:尝试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问题]:解释本节开始提出的问题:在岸上看清澈的池水变浅了,为什么?答;池底反射的光由___斜射入____时,在水面发生_______,折射光线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池底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像在池底的____方(填上或下),所以池底变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